剧情平庸配乐精彩——《鳄鱼莱莱》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鳄鱼莱莱》。
片名Lyle, Lyle, Crocodile (2022),别名纽约爱音鳄(港) / 鳄鱼歌王(台) / 鳄鱼莱尔。
《鳄鱼莱莱》改编自风靡全球的同名系列绘本,鳄鱼莱莱这个迷人而古怪的角色首次亮相于1965年,给人一种如同遇见经典动画角色帕丁顿熊或者加菲猫的感觉。
鳄鱼莱莱作为一个会唱歌的奇妙生物,在可爱程度上堪称无敌。
然而,与其他角色不同的是,他却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
他只能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甚至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他无法说话。
尽管《鳄鱼莱莱》是一部不错的CGI动画电影,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角色的表达显得有些二维化,无法完全展现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在我们心中,宠物占据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我们可以想象当初如何欢欢喜喜地将它们迎进家门,那份喜悦与宠爱似乎远超过对待其他家庭成员。
它们不仅仅是我们的伴侣,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并不会惊讶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出现宠物。
《鳄鱼莱莱》要探讨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命题:一只拥有独特天赋的鳄鱼,最终融入了一个家庭。
配乐完美,画面一般,剧情稀烂。
这部陈词滥调的喜剧完全辜负了迷人的儿童读物原作。
从剧本到表演,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失望。
故事情节简单得令人发指,仿佛在无情地侮辱观众的智商。
电影在处理一些关键情节时显得非常草率,给人一种懒散和不用心的感觉。
《鳄鱼莱莱》的时长对于一部家庭电影来说略显冗长,有些情节完全可以精简或省略。
此外,结尾部分也显得过于复杂,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帕丁顿熊”系列改编电影的水平。
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只是利用了《鳄鱼莱莱》系列丛书的知名度,并在演员阵容中加入了一些名人,以此愚弄观众,让他们误以为这将是一部出色的电影。
事实不仅如此,剧情的懒惰和缺乏想象力让人失望。
显然,本片似乎认为,“面向儿童的娱乐”就意味着“愚蠢的娱乐”,并不理解儿童读物的魅力,只是简单地将故事搬上银幕,忽略了创新和深度。
观众如果熟悉《鳄鱼莱莱》系列丛书,或者已经看过足够多的电影,那就会对于这个故事再熟悉不过了。
核心情节都是围绕着一只特殊的动物与一个孤独、格格不入的孩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而这段友谊却总是被一些成年人所破坏,他们或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或出于其他目的,试图将这只动物带走。
原本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在银幕上变得平淡无奇。
电影中的对话和动作场面缺乏足够的创造力,使得整部电影显得乏味和缺乏新意。
《鳄鱼莱莱》中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没有让“最好的朋友”莱莱和乔什进行二重唱。
这首歌曲原本可以成为电影的情感核心,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共鸣与感动。
这部电影的情节遵循着陈词滥调的公式,大部分内容都显得平淡无奇。
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灵魂,无法真正感受到角色们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
《鳄鱼莱莱》这部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剧本过于匆忙,导致观众所看到的大部分都只是表面层面的东西。
无论是普林姆一家的复杂性还是角色之间的关系,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深入探索。
比如,普林姆先生经历了一次丧偶后的二次婚姻,这本应该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线索,但电影却未能充分展现出这一点。
乔希的妈妈作为普林姆夫人,她所面临的困境只是从她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暗示,而没有真正从乔希的视角来展示。
特鲁迪这个角色在故事中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只在高潮部分才有所作为,显得有些多余。
对莱莱的表演焦虑问题进行了一些暗示,也没有得到充分深入的探讨。
如果你还未曾看过电影《鳄鱼莱莱》,那么我推荐你听一下这部电影的原声带。
这张原声带中的原创歌曲由《马戏之王》《爱乐之城》作曲家Benj Pasek和Justin Paul操刀创作。
Pasek和Paul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息和情感的力量,旋律优美动人。
当然听起来会和《马戏之王》有近似的感觉。
其中,《Take A Look At Us Now》《Top Of The World》等歌曲更是朗朗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影片还有一个小彩蛋。
在电影的某个场景中,楼梯墙上的绘本来自伯纳德·韦伯创作的两本经典绘本:《东88街上的那栋房子》(1962)和《鳄鱼莱莱》(1965)。
绘本出现在楼梯墙上,并出现在片尾字幕中。
剧情平庸表演草率,配乐精彩值得一听。
谁家养宠物养鳄鱼啊??!
但如果是会唱歌主打陪伴的鳄鱼,那我也想申请一只呀呀呀~区别于传统印象里长相凶猛的鳄鱼,莱莱不仅有点小社恐,遇到危险还会抱紧自己的小尾巴,这样的反差感简直可爱疯了!
虽然《鳄鱼莱莱》是部动画片,但逼真的CG特效让观众很有代入感,加上爱乐之都团队的声乐打造,一整个就是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是一部适合大人小孩一起观看的合家欢电影!
影片里每个人物形象都非常饱满。
鳄鱼莱莱,喜欢音乐。
信任教它音乐、给它围巾的魔术师。
虽然小男孩把它吓到了,但当男孩遇到麻烦时还会挺身而出,对男孩没有防备。
它很细心很善良,知道妈妈的顾虑和不安,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对食物要求严苛,了解爸爸年轻时的梦想。
帮他们解开心结找回热血。
知道自己会吓到人类还会很委屈。
警察抓它电它,它也不会伤害人类。
它清楚自己要的是一个家,所以在和魔术师上台时不愿意开口唱歌。
当它感受到了爱,它就愿意相信别人。
小男孩有哮喘,怕声响,上学还要妈妈送,不敢交朋友。
但他永远向往美好的生活。
和莱莱接触以后,他跳进垃圾桶,吃别人剩的食物。
也勇敢和别人聊天,交到了朋友。
为了解救莱莱勇于冒险,会换位思考,用心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小孩子对世界的看法,莱莱教会了他热爱,带给了他快乐。
妈妈一直对食物要求严苛,自己婚礼上最喜欢的巧克力樱桃也因为含糖量过高选择丢掉。
其实是因为她是继母,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而被责怪,加上小男孩生性敏感,她不得不事事操心。
但她很爱小男孩,信任他。
对莱莱接受的也很快。
爸爸也因为莱莱勇敢面对负面情绪。
魔术师两次抛弃莱莱,但他也为自己的过错勇敢承担,他也非常爱莱莱,尊重莱莱。
整个影片都是很轻松热血的氛围,剧情不拖拉,导演的画面语言都非常精彩和到位。
音乐也很好听。
这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童话故事。
#好好观影团##电影鳄鱼莱莱首映观影活动#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看完感觉生活很美好,莱莱因为感受过人类的温暖,所以也会一次又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来温暖人类,在莱莱的每一次歌声里感受到了欢乐与悲伤,生活没有那么多规矩,说不定哪一天,在阁楼的角落里会出现一只会唱歌的鳄鱼,不用严格按照食谱来做的美食,年纪大了也依然可以拥抱年轻时的热爱,不再害怕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生活不容易,但是放轻松,我们可以选择快乐
看完这部电影,我接受到的道德观念信息是:规则秩序全部为我绕道,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城市不允许养鳄鱼,我就搬出我姥的“懿旨”!
如果鳄鱼被送到了动物园,我就去劫狱!
只要我想让你们听鳄鱼唱歌,我就可以随便私闯舞台和表演现场!
还可以一路飙车过去!
首先是背景设定。
同样是人类社会里出现一只神奇的生物,从没有人要把会说话的帕丁顿熊抓到动物园去,“反派”邻居使坏也从不因为它是只熊,而只是故意刻薄地不允许生活环境被破坏。
他们接受小熊会说话的设定并把小熊当作伙伴,因为这是童话。
而在《鳄鱼莱莱》中,在明知道莱莱不同于寻常鳄鱼的前提下(饲养员直接让站立的莱莱过来等行为表明他们清楚莱莱能听懂人话、能交流、能似人行走,不是普通的鳄鱼)还要把它关在动物园里。
就连亲眼见证了一只会唱歌的鳄鱼的小男主乔希,也能说出“我不相信魔法”这样的话。
这到底还是一部童话吗?
其次,“好朋友就是要纵容”的友情观。
原本男主人也受不了赫克特无节制使用家里热水,受不了半夜三更老婆孩子和大鳄鱼莱莱还在蹦迪,而等他被莱莱攻略后,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
乔希同校的女性朋友,在乔希领着一只看上去危险无比的鳄鱼硬闯舞台时,轻易给乔希开门了。
没办法,谁叫他们是朋友啊。
但请问这是你家大门吗?
还有邻居和他的猫,虽说邻居的爱过于窒息,严格管控猫的饮食,但猫喝不了牛奶是事实,肠胃不好吃不了其他东西也是事实(翻垃圾吃了之后呕吐、腹泻)。
而它因此恨上了主人,并且最后背刺主人。
为什么?
因为他只给猫吃鱼!
不纵容猫,坏!
看过《帕丁顿熊》的应该都还记得帕丁顿洗澡水淹全家的场景,同样是因为不熟悉人类社会而闯祸,帕丁顿的不良习惯最后都一一得到了改正,而这部片子的观点似乎是纵容就好了。
日常生活因噪音产生严重影响,家具都因楼上剧烈震动而掉下来的可怜楼下邻居,却成为了本剧的反派。
(他刻薄的性格和私自安装摄像头的事情另算)再次,严重的利己主义。
这部片子我觉得最离谱的地方就是乔希的未成年驾驶,把建筑创的稀巴烂,人们关注的还是鳄鱼鳄鱼鳄鱼。
好险没创到人是吧?
只要鳄鱼莱莱一开嗓,私闯动物园、“动物越狱”、未成年人驾驶、擅闯舞台等等一系列无视他人安危利益、扰乱社会秩序事情都可以轻易揭过!
我要是相关工作人员,我能加班收拾烂摊子到心肌梗塞。
如果没有最后突然出现的神器——姥姥的懿旨,这里本该是不允许饲养鳄鱼的城市。
就算有很多人喜欢莱莱的歌声(我也喜欢),音乐这种主观的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口味一致的。
这不能成为允许鳄鱼居住在人类城市的理由,因为这座城市并不是只有喜爱莱莱的人居住。
最后,剧中人物几乎没有成长。
赫克特因为追求金钱背叛了莱莱,片尾他还在执着于叫莱莱一起去演出,显然仍沉溺在金钱的欲望中。
而根据莱莱社恐的眼神和乔希的话,可知莱莱还是不愿意演出,难道赫克特今后就不会再次因为金钱出卖莱莱甚至乔希一家吗?
鳄鱼莱莱因为舞台恐惧不肯开口唱歌,最后在“被麻醉枪指着、不开口可能就要回动物园”的绝境里演唱,根本不是克服内心恐惧后的蜕变,而是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英勇就义了。
要是观众不买账,演唱出差错,可能之后会更恐惧吧?
父母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父亲的变化是找回了当冠军的力量和气势,能控制住学生了。
但这其实没有莱莱也可以做到,被学生逼急了什么干不出来(狗头.jpg),这本领是他本身具有的而不是莱莱赋予的。
母亲则是学会了打破家庭和规矩的束缚,释放本性做自己。
但我觉得和儿子一起翻垃圾桶、半夜蹦迪、暴饮暴食这种事,不像是释放本性而是嗑嗨了。
片尾莫名出现的姥姥懿旨更是让这部片子烂上加烂,只为了让莱莱住在城市里合理化。
为什么要片尾出现?
因为一早就有的话这部片子压根就不用拍,就像用镰刀勤勤恳恳把路上小杂草全砍了后,发现其实有种神火可以轻松无害地快速把它全烧光。
我给两星,一星给莱莱的可爱和妈咪的美丽,另一星给配乐。
超预期,通过一个能歌善舞的鳄鱼,传导给人类快乐和乐观的情感链接,类似歌舞和故事片的结合体,虽然情节不复杂,但故事线路清晰,流露出的情感真实感人,作为动保志愿者,非常推荐这部电影,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别伤害她们,看看莱莱那双眼睛,传递善意,对人始终都真诚相待无论经历了被抛弃被误解,他始终爱人类,莱莱把快乐和善良乐观传导给人类,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打破墨守成规,新的世界就来了,莱莱改变了周围的人,所以大家都爱他
这是一部从角色名字就能清晰感知各人性格的音乐轻喜剧。
主角一家的姓氏是Primm,表明他们是憨直可爱的人;落魄表演艺术家叫Hector,这个词原有“威逼”之意;而那个住在底楼的恶邻居,他的名字Grumps,就是“坏脾气的人”。
我们的主人公,鳄鱼Lyle Lyle的名字,乍看只是一个常用男子名,其实它还有一层含义,是“岛上之人”,这与片中它几次受困,似乎也不无映照。
莱莱第一次被“拯救”,是Hector的功劳,但这个“功劳”带着功利的目的。
莱莱作为商品被买下来,Hector是想用莱莱神奇的歌喉为自己拙劣的魔术表演增光添彩的,他曾经善待过莱莱,发掘了它多样的音乐天赋,近乎是它第一个导师,甚至也可以说是半个“爸爸”。
只可惜遗弃莱莱的也是他。
但Hector是个善恶掺半的复杂角色,这一点在后面我谈Grumps的恶时,也会再提出来。
在莱莱于阁楼度过暗无天日的十八个月之后,Primm一家住进了这座房子。
如这家人姓氏暗示的那样,他们是怯懦的,乖顺的,不惹事的。
一位瘦弱的西方男子和一位传统的东方女子,带着他们体弱的儿子Josh来到了这个街区,第一个面对的,就是恶形恶状,以自我为中心的Grumps。
这个恶邻居其实是一种伪善型人格的典型,他对生活社区的理解死板、僵硬,固执地先入为主地设定周遭的人和事,把外来者视为异类,而他所作所为,始终在防备、警惕、排除异己。
片中有几处对比,可以让我们知道,莱莱能够和Primm一家最终相处融洽,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是“一类人”。
可能很多观众没看电影前会预期莱莱只是孩子们对玩伴的一种幻想,但其实,莱莱有在为全家人变得更团结和睦做努力。
莱莱和Primm一家都有些“社恐”,社恐的人,表面看起来总是隐忍退让,但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必须坚持的事。
“社恐”某种角度也是他们这群人的保护色,在具体的生活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专长:喜欢音乐、运动或者烹饪,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儿子Josh,最快接受家里有一位通人性的鳄鱼的事实,并且很快和莱莱成为了好朋友。
孩子好像天然不觉得动物能歌善舞有什么问题,他们的生物学观念处于一种原始的、天真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状态,就是这份天真,让他可以接受和莱莱一起探索城市里更便捷的道路,一起分享或许没那么干净卫生的厨余零食。
莱莱的存在,让他这个“乡巴佬”小鬼可以跟学校里的“网红”学生搭上话,当我们不把一个奇观理解为一个异类,或许可以把恐惧转化为很酷的事情。
然后是妈妈,Primm太太最可爱的时刻是她瞒着丈夫,和儿子共享“莱莱”这个秘密的那段。
她在震惊后,也接受了家里有个奇特萌宠的事实。
莱莱是那样聪慧,它反向教导精通厨艺的Primm太太,忘记那些严苛的烹饪方法,自由自在,野性一些去做料理,会收获特别的美味。
最后接受莱莱的是Primm先生。
其实莱莱的存在,不仅在这个家里带来了特别的欢乐,也在促使着这个家里的每个人面对内心更多可能的自己,释放天性,解放自我。
体格瘦弱的Primm先生其实一直按捺着一份摔跤运动的梦,莱莱在观察他房间的装饰后,敏锐地理解到他的那份潜力,在适当的时机激发出他的那股勇猛,并且埋下了结局里惩治恶人的那个伏笔。
综合来说,影片里笑闹欢腾的一面,是Josh带着莱莱在家里鸡飞狗跳,不断“拆家”,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其实这家人是在莱莱的帮助下,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成为越来越好的家人的。
回头说说Hector和莱莱的这对关系。
其实在这部片子里,莱莱不止有一组“家人”,最早收养莱莱的Hector,也是它最早的“父亲”。
莱莱虽然是个体型庞大的鳄鱼,但鳄鱼的寿命一般有70-150岁,在动物中算非常长寿,甚至与人类相比都是更长寿的生物,片中按莱莱的经历大概估算,它直至故事结尾也至多在青少年的阶段,也就是说,莱莱始终是个“孩子”,故事开始,虽然Hector有过一段离开莱莱独自去谋生的日子,但他毕竟把它从捧在手心里的小不点,养到可以独自生存,所以他们之间重逢时,即便有点小怨恨,还是很快在熟悉又温馨的音乐节奏里找回了默契。
至于Hector当年为什么要离开莱莱,其实他只是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要追求,何况也有成年人的债务要偿还。
这个人物的丰富度在于,他有他的生活艰辛,同时也有面对更恶的恶人——Grumps——时,被激发出的小小的英雄主义。
当Grumps试图团结社区其他人,孤立、排挤甚至驱逐Primm一家时,是Hector站出来,刺破了他的伪善。
看到这段的时候,除了解气,我想到的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社区,究竟是要追求人人互相监管,彼此维持体面光鲜,还是更应该追求人和人的空间让渡,求同存异,让一些不可思议但不伤害公共利益的奇妙事情得以继续存在?
我想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大概会和我有相似的答案。
哇!
看完后我真的好爱这部电影。
表演家人生低谷的时候发现一只会唱歌的小鳄鱼,希望借此能够一展大放异彩的雄心,奈何小鳄鱼社恐,计划失败,祖宅变卖,流落他乡,变卖的祖宅迎来了一个对新生活极度不安的家庭。
一家子,分别是严肃爸爸、彷徨妈妈,社恐男孩。
社恐男孩和小鳄鱼意外成为朋友,严肃的父母也渐渐在小鳄鱼的感染下接受了它,再加上突然回归的表演家,一家五口和乐融融。
奈何有人讨厌小鳄鱼,在利益的诱惑下表演家出卖了小鳄鱼,小鳄鱼因此被捕到动物园。
但好在表演家良心醒悟,携手男孩劫走小鳄鱼。
危急关头,小鳄鱼在男孩的真挚鼓励下,终于大展歌喉,赢得满场喝彩。
最后,在众生(人和小猫)的支持包容和法律文书的前提下,小鳄鱼获得了自由,和男孩一家开始了“作为个体、且被尊重个体意志”的精彩生活。
整个故事流畅自然,快乐纯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没有过度煽情,没有大动作的反派,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全员变好的大结局。
里面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
小鳄鱼没有成为卖座的大明星,安装的摄像头并没有暴露莱莱的秘密,出卖小鳄鱼的不是坏住户,表演家依旧没有还完贷款,妈妈也没有再创事业高潮,爸爸依然有点胆怯懦弱。
一开始想大放异彩的表演家到最后还是有想赚得钵满的成功渴望;过度利己且强迫症的地下室住户还是没办法接受和自己意见相左的外界;爱孩子的父母还是以现有社会的方式爱孩子的方式(虽然接受鳄鱼,但在拯救鳄鱼上还是止步了,因为本质上还是相信鳄鱼和人属于不同种类);想要获得自由的“野生动物”小鳄鱼,即使获得一片叫好和社会包容,但还是只有在法律文书的认可下才能获得新生。
甚至最后一刻法官的判决本来还有些模棱两可,被一句“你不会这么蠢吧”的激将爽快拍案。
导演创造着浪漫的故事,却打破了观众想要超脱自身的美好希翼,现实毕竟是现实,如果背离现实就只能是个梦,鳄鱼莱莱不是一个梦。
它是照亮现实的光。
现实中留有一些乐观,不变中却又孕育一些变化。
渴慕成功的表演家,接受了不想成为明星的莱莱;妈妈的事业没有迎来第二春,却开始尝试改变生活和烹饪的态度;爸爸没有成为备受欢迎的老师,但开始在学生中间有了立足之地;男孩没有认识很多新朋友,但却克服恐惧收获了好伙伴莱莱;莱莱还是不喜欢站在舞台上,却克服了面对观众的害怕。
或许这部电影的内核正是接受和尊重,接受现实尊重现实,接受自己尊重自己。
小鳄鱼莱莱是美好的化身,拥有惊艳的表演能力和强壮的力量,但却为鳄谦和,追求平淡真实的生活。
在他心目中一直很坚定自己的想法,第一顺位就是家人,哪怕天赋可以换来金钱和名气。
但有什么大不了,我尊重世界的规则,但我也尊重内心的需求。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低幼,也许吧,但适合我这种心智还不是很强大,需要被纯真治愈的不开心人类。
最后想为小男孩叫好,以心换心,平等尊重的真诚友情,才叫人最动容啊~我好想成为那只“叛逃”成功的银阴影色波斯猫!
被束缚的生活实在太讨厌了~
剧情没有多么新颖 确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但从电影里大概最能感受和看出 美式文化和自由吧你可以有一只会唱歌的鳄鱼宠物 你的家人整个社会都能包容和接纳它的存在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thats how we called freedom and dream
影片中主人公一家三口从美国的农村来到了大都市纽约。
原住民养猫人对他们一直看不顺眼,处处刁难。
孩子学校的同学也嘲笑他是乡巴佬。
尽管如此,爸爸妈妈还是期待着他们的新生活,正如他们俩人相拥在一起喊出的那句话“我们终于来到了纽约!
”一样,这是他们的梦想。
只有儿子一直表现出抗拒、害怕和不适应,但到了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他说出了那句“因为你们的害怕,所以我也一直很恐惧,有了莱莱,我不再恐惧了。
”至此,影片点出了真正的主题。
做为新移民的一家,虽然父母表面上一直乐观开朗,但其实他们一直谨小慎微,不敢反抗,不敢与人发生冲突,生怕行差踏错,落人口实。
因为初来乍到的他们,人生地不熟,根基不稳,他们还没有能力承担任何超出目前生活本身的责任和后果。
父母以为自己掩盖的很好,但其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父母早已经将这种压力传递给了孩子。
虽然很多父母不愿面对,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底气来自于父母。
影片几乎只有一个恶人,脸谱化的养猫人。
而他也不过是这座城市的边缘人而已。
他就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座城市中的底层原住民一样。
他的傲慢无理也只能在这些新移民身上展现。
他看不惯关于他们的一切,看上去他是在捍卫这个地方约定俗成的规矩,其实他只是以此来掩盖自己失败的人生和自卑的心理。
《鳄鱼莱莱》毕竟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所以对新移民的探讨都停留在表面。
不过,如果我们把莱莱也理解为新移民的话,对影片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就像《精灵旅社》一样,他们有一张凶恶的脸,可是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们对未知事物总有一种抵触的恐惧。
莱莱是新移民,是不同的种族,是看上去就像会伤害别人的样子。
他只想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里(阁楼)不祈求有人理解他,不祈求自己可以在光明下生活,但即使这样,他的存在本身就会让人感到害怕。
因为这个害怕,他就必须被驱赶出去。
当莱莱被捉到了动物园以后,父母表现出来了异常的冷静,也就是冷漠。
他们会劝导孩子,也会用此自我安慰,莱莱就是一条鳄鱼,他被关在这里也没什么。
他们全然都忘了之前和莱莱在一起的种种。
他们懦弱的向命运低头。
这也是很多新移民的鸵鸟心态,不想惹祸上身,只要事不关己,就假装一切合理。
幸亏这次男孩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也因此他比父母更早的融入了新的环境。
其实像莱莱一样躲避,像父母一样忍气吞声的新移民都不能真正的融入新的社会,新的环境中。
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真的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一份子,敢于为自己发声,才可以真的变成这座城市的居民。
太低龄化了,Ratatouille和Sing缝合失败的作品。找了萌德来又不让说话,加起来还没唱够15分钟。整张原声被结尾的Crocodile Rock吊打(说实话我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大姑妈这首歌...)
鳄鱼长大了怎么从外形到性格变了这么多 妈妈唱歌也太难听了hhh
整體低齡化,一般喜劇套路,但還是在Lyle唱歌的時候濕了眼眶。從養貓養狗養兔子養豬到現在鱷魚都想養了。
喜欢 好玩 鳄鱼爱吃爱玩 还挺害羞 故事简单直接 歌也都很好听 作为爆米花电影还是合格的!
美国版印度激情加低幼幻想?!
动画角色和实拍结合的真好,没有割裂感,歌声起万物生,一身麻
迪......迪士尼的?
一般的剧本,有些动物不适合写实化,鳄鱼大的能吃下一个小孩,能唱歌不能说话,就平平无奇的一部
这是一个唱歌就会解决一切麻烦,不唱歌就会带来很多麻烦的故事。没什么剧情可言,只是音乐很好听,画面很好看,仅此而已。
歌舞看得很开心,我看歌舞片没对剧情抱有一丝期待,但是还是觉得这部剧情有点太水了,哈哈哈
非常低幼,但是鳄鱼会唱歌耶,还会抱着尾巴一脸委屈呢。
配乐还行,画面一般,剧情稀烂。电影情节遵循着陈词滥调的公式,内容平淡无奇,几乎看不到任何灵魂
看完想去美国垃圾箱吃晚饭
小鳄鱼爱洗澡,小鳄鱼爱吃饭,小鳄鱼爱唱歌。噢,不,是大鳄鱼~Lyle, Lyle, Crocodile超级可爱!Shawn Mendes,双厨狂喜🙌
鳄鳄这么可爱 唱歌自然不在话下啦
哦,鳄宝是让人开心的宝
虽然不符现实但我看的很欢乐鳄鱼莱莱/邻居家猪咪都好可爱莱莱被围堵时抱尾巴/猪咪睡觉戴眼罩这两个点萌死我了😘
电影本身很一般,但赢在服化道和配乐插曲上。眼睛耳朵都很享受,Hector也是个不服输的乐天派,绝对是本片里最亮的星。
合家欢偏低幼音乐片,愉悦讨喜,纯粹快乐,清水但开心,歌不错滴。
童话创作也是文学创作,该有的逻辑得有啊。不能只是强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