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心里空落落的,小小安妮是第三季之后的续集不会再拍了嘛?
我想知道安妮大学后的生活,想知道印第安小女孩有没有被救出来,想知道最后安妮是不是有与吉尔伯特结婚…结局太过于仓促,让我很是意难平昂。
希望我也可以和安妮一样勇敢率真,永远激情四溢、活力四射。
Anne with an E
刚开始看这部剧,是受书友的评论区推荐,说很喜欢安妮的鲜活的生命力,于是一看便不可收拾。
书籍,拯救灵魂,赋予想象力、共情力和包容心安妮,在孤儿院饱受孤儿院孩子和院长的摧残,有着深深的童年阴影,照常理来说可能会变的自卑害怕孤独和自闭,但她却异常的乐观和开朗,依然保持了那份天真乐观和爱说话,后来在她的具有想象力的表达中,我发现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在全世界的人都对她表现了恶意的时候,是书籍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故事让她感受到了美好的世界面貌、辗转曲折的爱情故事、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给予了她强大的包容心和共情力。
勇敢,是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仍尽最大努力争取在火车站门口等待认领的她,虽然紧张,但却欣赏和赞美远方美丽的鲜花树木,她希望如果无家可归能够在那棵美丽的树上栖息。
领回家发现父母想要的是个男孩并要把她送走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绝望和痛苦,毫不掩饰的哭了一整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做了最大程度的争取,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带来什么,尽管仍旧被送走。
我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书籍的链接就在于在某一个时刻你与另一本书不期而遇。
你的过去,塑造了现在完整的你被送走的安妮,在路上遇见狗的时候,表现出了超出儿童的极度的冷静,在另一家很多个孩子的家庭被雇佣的时候,安妮表现出了对于小孩生病的敏锐和聪明,这些征服了玛丽拉,又带她回了家知识,改变命运;善良与真诚方能打动人心救火的时候,安妮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利用了孤儿院消防手册上学习的知识,拯救了房屋;黛安娜妹妹生病的时候,安妮一夜没睡救了她,她一次次用自己的善良和能力拯救身边人于水火之中友情与爱情真情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安妮的到来给玛丽拉和马修的生活带来了亲情的温暖,使她们终身未娶未嫁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感动,使古板的玛丽拉尝试了更多的突破,也让自闭的马修一次次的挑战了自己;安妮和黛安娜的友情,来的那么突然又是那么曲折,黛安娜虽然不够勇敢,但在她家庭的教条之下能够做到相对正义已经很不容易了,她们一起喝酒、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看书写小说,孩童的友谊是那么简单和真诚种族歧视、女性平等、同性恋、印第安人民族问题太多的问题被摆上台面,错综交织,感觉想要表达的太多,又处理的简单不足之处儿童之间的爱情非常的草率,感觉不到爱情的力量,更像是小孩之间的过家家恋爱,黛安娜对于杰瑞的伤害没有任何交代,可能在那个年代贫穷的杰瑞也并不配得到任何交代;安妮冲动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在拯救印第安人小女孩的实际,丝毫不顾及马修的安全玛丽拉的担心,一意孤行;自始至终,没有表现出安妮的努力学习和在家庭中农场努力干活,只是强调了聪明和之前看的书的知识积累
我是个俗人,我觉得第三季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在集会上Diana冲Jerry献上轻轻一吻的那刻。
Jerry小心翼翼,Diana青涩主动,跨越阶级的恋爱虽然不现实但的确动人不是吗?
但很可惜,这份宝贵的悸动在后面就被糟蹋得一干二净了。
在我看来,Jerry可以说是贯穿三季除了Matthew外毫无瑕疵的一个角色,他帅气、务实、幽默、浪漫又有责任感。
但无论是一开始Anne对她的无理取闹,还是第三季Diana把他当成一个恋爱工具一样玩弄,他自始至终都没得到一个道歉。
一个也没有!!
说来真的挺讽刺的,剧中的主角团们对被欺负的同学,对LGBT群体、对有色人种、对印第安人都表现得尊重又体贴,可唯独对像Jerry这样的出生在穷苦人家、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自始至终把人家当成工人甚至玩具一样看待。
无论是Anne还是Diana,都在潜意识里透露出对他的轻视(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这一点真的让我感到非常不适。
哪怕我觉得,或许Jerry早已习惯,这些无心之举他不会放在心上。
可是,当看到Diana无情把他送给她的书和小狗扔到地上的时候,当我看到他问出“是不是我配不上你”的时候,我知道他真的心碎了。
如果少女怀春能得到爱怜和赞美,少年的一片真心凭什么就能被这样辜负?
Jerry自始至终做错过什么吗?
他凭本事吃饭,关键时刻知道保护Anne不受伤害,为丢了主人家的钱感到愧疚哪怕自己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了,就算在对心仪女孩表露爱意的时候也显得那么得小心翼翼和无比的珍重(主动甚至还是对方主动的)。
他曾经真的以为Diana是爱着他的,就像他爱她一样。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骄傲和自尊被心爱之人击得粉碎。
诚然,我一开始知道他们很难在一起(很惭愧,我没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小说中的这段是如何处理的),但直到结局我都在期待着一个道歉。
但是很遗憾,没有,自始至终都没有。
这真的是我的意难平,为什么这么好的Jerry不值得一个道歉?
先感谢三季以来没换演员,这太让人舒服了!
我是喜欢这部剧的。
先说说我的不满>_<结局略显潦草仓促,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是没有表达完全,差点篇幅。
还有就是女主在莽撞尖锐的性格和大吼大叫发脾气的坏习惯没有看到改观,每次看她发脾气我的心就揪着,觉得会伤害到身边的人,虽然青春期的男生女生这种情况会发生的,但是第三季了,她该成长了,还是会不听别人的意见,颇有一副道德绑架的架势,虽然安妮是正义的,但是呢这也应该书她成长的一部分,至少在我看到的情节里没有看到安妮性格的成长。
或许有人说这是原生成长的创伤使她比较尖锐,但是到第三部,亲情友情环绕着她,应该会愈合一点点,最起码有一点考虑旁人的感受与立场叭,但是还没有看到,一如既往地喊叫和发脾气。
安妮的世界是美好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她在我心中是一部不可超越的对生活重新充满爱的故事,美丽的自然景色,温暖的邻里故事,表达自由与未来的思想,人们的善良与缺点,绿山墙的人们栩栩如生,闪闪发亮,让人移不开眼。
再回到现实的时候,心中会充满力量和憧憬,对未来充满干劲和希望,好像一切都阳光明媚,都美好而值得祝福,都会越来越好,这是治愈的,是美好的。
虽然剧中颇有一些批判的情节走向,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个童话,童话里的坏人都会改变或者被打败,而现世却不会。
或许在真正的现实里永永远远达不到那样温情的邻里时光,不能够像剧中基尔伯特那样地对待异族,最后关于文中没来得及解决的种族问题,这部剧里的种族歧视让我无比敬佩我们先辈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伟大思想,世界上永远都有着不一样的声音,但是不同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试想人们按部就班,成长为一样完美的人,却也是无趣的,这是世界美丽的原因,因为每个人是每个人,所以世界五彩缤纷,我心中的大同,就是在包容理解的环境下,在可辨别的善恶范围里,让善意愈来愈多,接受不一样的人和思想。
这部剧拍到第三季实在是惊喜,很喜欢,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评判一部剧好与坏是看给我带来的积极有意义的一面多还是让我难以忍受的一面更重,这部剧里关于母亲,关于性别生而为女生,以及种族、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我所赞成的,带给我的感动与希望是珍贵的,瑕不掩瑜,所以我喜欢她,她在我这儿是部好的剧集。
对安妮这系列剧集的喜欢更多体现在我所缺失的一部分,关于爱与接受爱的能力。
在第一部中,安妮面对一次小失误,却改变了她此生的轨迹。
她能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在逼仄窒息的气氛中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那种自信以及坦荡属实令我震撼,第一部的好是那种简单纯粹,是面对童年过往时,有时难以被理解的痛苦,她是坚强与敏感的混合体。
在第二部中,加入了很多偏现代化的元素,一开始担心表现得不好,从而变成政治正确,很显然是我多疑了。
女性议题也在第二部悄悄萌芽,她们的时代还是极其传统的,观念刻板而古老,不知原著是否同样有这些内容,能看这些女性的改变,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去打破更多的偏见。
第三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死亡,在面对死亡时,痛苦填满了身体的各处,角色们是如何面对这种离别的?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说我爱你,陪伴到时间的最后一刻,书信也好,将所有的情感倾泻而出,死亡只不过是生命力的终止。
安妮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她也有许多让我费解的行为,这一切源于她的想象力,这中间许多的矛盾冲突都是从她而起,但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与她的勇气相悖,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
是时候读读原著去好好认识这一位来着绿山墙的安妮了。
2021.1.21凌晨4:24我已经很困了。
连续三天。
天亮时才入睡。
只为了追完小小安妮。
有很多想说的。
但是真正记录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
关于第三季。
安妮和Gilbert两个人明确心意,相互表白的过程。
实在是让我心累。
怎么说可能是因为有了很多的阅历之后。
他们这种狗血的桥段。
有点像是刻意营造的。
让我一时难以接受。
尤其是放在这种让我感兴趣又很细腻的一种片子里。
但是好的是两个人最后还是互通了心意。
这一刻带来的快乐。
加之安妮对于自己身世的一个了解。
还有Diana能够成功进入大学此刻的喜悦交叉在一起。
的确是整部剧的一个高光时刻。
这种细腻的心动。
两个人刚刚轰轰烈烈的互通心意。
又要面对分离,好多激动的话无法言表。
只能通过日后的信件慢慢来传达。
真的有一种青涩的美好的爱情的感觉。
会让我引起共鸣。
即便我没有经历过。
不只是细腻的刻画了一个女孩儿。
成长过程,在友情亲情以及爱情方面的一个探索。
很多相处之道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
都很适用。
真的很喜欢这种细腻的去讲故事的片子。
加上小小安妮的运镜节奏把控。
都是非常的温情以及治愈的。
很少能够看到用这样贴近的镜头去反映人物的心情。
以及剧情的走向。
真的很特别,但又很能让人引起共鸣。
这部剧还有很多很多的野心。
霸凌,女权,种族歧视,性少数群体。
这部剧进行了很多很多的尝试和探索,想要融入这些热点的元素。
通过一部所处时代久远的剧目来表达一些先进的观点。
这也是思想的进步以及对人们整个人生的影响。
还有很多想说的,之后再补充吧,我真的很困了。
其实也挺想吐槽第二季很多的处理都太严重oc了。
1度想要弃剧,还好看完了再也不晚睡了。
三年来《小小安妮》是唯一一部让我忍不住通宵看完的电视剧“Anne with an ‘e’”她善良,对待生活有着无限热情,虽然瘦弱但是内心坚强,是经历过黑暗之后还是相信光明的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的人。
安妮无疑是马修和玛丽拉两兄妹晚年的精神支柱和开心果。
安妮是幸运的,他们爱她,理解她,无条件支持她,即使她一次次刷新着他们的底线。
他们让漂泊的小安妮终于有了一个家。
作者在一方面写出了每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又带着我们发现了他们美好的一面。
给安妮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却又一个个解决。
安妮是治愈本身,从刚开始上学她被所有人排挤,到后来一个个人被她吸引,陪着她一起做他们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他们的心中都有一颗小小的反抗种子,安妮带领着他们,让这个靠海的小镇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第三季的时候,作者提到了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政府带着猎枪来到部落抢走他们的小孩时,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拿着长矛反击的无奈,一下子刺激到了我的泪点。
作者是慈悲的,她没有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更加残暴的一幕。
却足以让我们知道19世纪是印第安名族的至暗时刻。
小印第安女孩在所谓的寄宿学校的窗口,看着父亲母亲为了救她,在学校门口搭起的帐篷和熟悉的冉冉篝火,在她心里筑起了一道坚硬的墙。
她会为自己身为印第安的后代而感到骄傲的。
小小安妮给我的感动在很多细节上,虽然最后草草收尾实在是很可惜,但是这就是一部好的电视剧。
她让我们相信了爱情,亲情,友情。
内心变得强大又坚固。
第三部反馈男主真的气了我半部剧,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他都伤害过两个女孩的感情,虽然最后he,我也很期待anne和Gilbert在一起,但是就是觉得膈应。
不过男主一直能理解女主,能支持她的平等观念、自由思想,这是那个时代很多人做不到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男主也算是良配。
再来谈谈anne,她长大了,到了青春期会面临恋爱的烦恼,也会主动思考别人的感受,她充满正义感,即使有时候效果并不好,她的思想ahead a century,我真心觉得阿凡里镇拥有这么一位红头发雀斑女孩真的太幸运了。
这一部我真的感受到了戴安娜的美丽,她表面优雅端庄,内心也疯狂渴望自由和爱情,而且作为cp粉头,真的在最后帮了大忙。
不过我真觉得她和杰瑞不般配,从各方面来说两人都是两个次元。
这部剧我最惊喜的是普瑞丝,我一直以为是一个恋爱脑,为了爱情放弃大学的女孩,结果她自从逃婚后就变得思想很开放,主动竞争继承权(那个傻逼弟弟真的拉),还去议院支持anne的抗议,很开心。
另外就是乔西,我之前恨不得她赶快消失,甚至知道她和傻逼男谈恋爱后也觉得臭味相投,不用祸害人。
但是看到她也遭受不情愿的侮辱后,我同情起来了,毕竟女性在那个时代都很惨,希望她能有好的未来吧。
再说说温妮,是个很好的女孩,我很不希望她和anne雌竞,所以每看到她一次,就骂一遍渣男。
马修和玛丽拉依旧很好,他俩永远是最支持anne的家人,支持她寻找亲生父母,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爱。
OK说了这么多人物,讲讲剧情。
依旧延续前两部,内容很多,从印第安人到黑人,从女权到言论自由,全部是那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结局大部分比较理想化。
我理解编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内容撑不起来,编剧既然改编了原著,就希望能延续高质量的内容吧。
评分依旧是7.5-8ps.希望有第四部,让我的cp幸福下去。
(Gilbert第三部没第一部好看,而且有点油,希望赶紧去油吧)pps.我发现很多文艺作品的续写和二创,都是男女主结婚生子,恨不得一胎十宝,我开始反思,这真的是最美好的结局吗?
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生子(不是说错,个人选择罢了,只是这种思维让主张女性独立的我觉得不适。
如果只是一两部的二创如此,我也不会反感。
但当几乎全部bg二创都在这样,我真的觉得不合适了)
第一次知道这个剧还是我关注的一个youtuber Ruby Granger提到她很喜欢这个剧。
鉴于和Ruby的喜好实在有点类似,所以标注了一下。
前两周工作强度太大以至于有点崩溃,所以便心血来潮打开了这个剧。
谁知一下就直接连看了三季,眼睛都肿了(看屏幕看太久外加哭得太多lol),也蛮久没有binge watching了。
我没有看过原著,看到很多评论说到和原著是如何如何不一样,在这点上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这部剧整体看下来我还是很喜欢的。
首先感觉可信度很高,每个人物都非常丰满,而且每个人物都刻画出了其成长,着实难能可贵。
剧的设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变化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观念。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风景如画的prince edward island上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上,奠定了剧整体的氛围是那种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一开始我对话特多的Anne有一点反感,虽然我本人话也挺多的(hhhh),但Anne的level完全在另一个层级。
但神奇的是看了两集之后,我就突然喜欢上了Anne,就像Anne在故事里一样给这个镇子里的人们带来了某种魔力,我也被这种魔力感染了,喜欢上了如此有生命力,真性情,如此真诚勇敢的她。
整部剧是很积极向上的,但是和那些所谓『正能量』的内容不同,真正的积极不是不去看那些不太如人意的地方,而是用积极地心态去看那些,并努力寻求改变。
所以影片里Anne会因为一些成长的烦恼大发脾气,勃然大怒,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别人,也因为他人的行为被伤害。
但不论如何,Anne都是真诚勇敢的面对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积极。
到后面两季里,影片里的支线越来越多,引入的『政治正确』相关的议题也越来越多,种族问题(黑人还有原住民),女权问题,LGBTQ问题等等,也看到豆瓣上因此有不少人开始反感起来。
猛一看是有一点堆砌之感,不过我个人不觉得突兀,因为剧中诉说这些问题的方式是将这些问题和人物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不是单纯的说大道理,而是普通的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他们的思考和他们的改变。
第二季里Anne认识了一个原住民女孩ka'kwet给她起了一个名字Melkita’ulamun,意思是a strong and brave heart。
我觉得这是对Anne的极好的形容,也是我想成为的那个样子,也是我喜欢这部剧的最大原因。
打算去看一下原著,感觉这部剧会像哈利波特一样成为我会经常再看的东西随便说说一些零碎的体会吧,点太多太多以至于不知道怎么串在一起:1)Anne是一个孤儿,在来到Green Gables之前的身世真的是令人心碎。
个人非常喜欢里面对Anne面对过去的部分,看起来非常积极阳光的Anne会突然沉默下来,过去的回忆如山一般压来,外面的声音一点都听不见了,这刻画实在是太真实了,每次看到这个部分就忍不住会哭。
2)Anne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特别爱给自己编故事做角色扮演之类的。
这是她在环境恶劣的孤儿院为了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
另外她还有一个imaginary friend,也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太难过了。
3)剧中有一个角色叫Mary,是Gilbert的朋友的新婚妻子,曾经生活在黑人贫民窟。
剧中她突然得了败血症,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就是绝症了,所以被宣告了一周或者两周的死期。
然后那时候他们的孩子才出生没多久。
实在无法想象在生活终于开始变好的时候被告诉你即将死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剧里Mary说"I don't want to die"的时候……4)Anne的表达能力真的很强,不仅是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上,更是背后的真诚和激情。
看得我也想去背那些优美的句子了5)Anne和她的新家庭Marilla和Matthew融合的过程也非常感人,是一个讲述love是如何被逐渐的培养起来的绝佳案例。
后面Anne长大要离开家庭,Marrila和Matthew的反应也是那么真实,那种既舍不得但是要学会放手的过程实在不容易。
6)也由于Anne的身世和之前的经历,她在这里最初显得格格不入,被人排挤。
但面对他人非常不友好的说法,她有勇气直面说"I hate you"真的很酷。
但更酷的是后来还觉得自己太粗鲁了去道歉,因为意识到道歉并不是懦弱的行为反而是真正强大的行为,最后这个冒犯了她的妇人真正的喜欢她在乎她。
7)Anne和Diana的友情也非常让人羡慕。
特别喜欢这种不互相计较,不在乎什么得失,为彼此倾尽所有的友情!
8)个人有一点点不太喜欢的大概就是第三季再靠后一点Anne和Gilbert的感情线略微有点狗血(P.S Gilbert那个小男孩长得很帅hhhh),简要概况大概就是各种误会,各种mishap,不过最终还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虽然不是特别喜欢,但我觉得这里处理的还是和很多感情线不一样,即使Anne在心碎的时候,她还是非常积极地生活,关心她的家人和朋友,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沉湎其中。
9)里面还有一段抗议的镜头。
为了抗议『老顽固』们想把出版报纸的权力收回来,他们做了标语到了town hall抗议。
他们嘴上缠着胶带举着牌子抗议的时候很振奋人心。
10)第二季里引入了原住民的支线,看到那些人说要什么『solve this indian problem』的时候真的太可怕了,所谓的给原住民孩子提供教育的学校实则一个充满虐待霸凌的监狱。
稍微看了一些文章,貌似这是加拿大的dark side……唉
从抖音刷到这部剧安妮救火那段,毅然保存了,花了三天时间将1−3季看完了,满满的感动,以及感叹生活的美好,且在想去的地方新增了一个“王子岛”。
第三季我个人觉得封神的是第三集,不含女权、人权的第三集,贴近每个人生活的第三集,让人愤怒到握拳,感动到流泪,又暖心到微笑的第三集。
最后三集的剧情删了不少,印第安人人权相关部分被删掉了,让自己空虚了好一会儿,其余的剧情除了人权问题之外还是延续第一二季,朴实美好。
看完后其实很期待第四季,但是百度说不出第四季了,心里还是很失落,因为想一直参与到她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去。
找原著看完了后续的剧情,发现第三季的剧情已经接近原著结尾了且也进行了改编。
如果还有第四季,将会有大学期间新的友情爱情插曲、生老病死、经济的打击等,我不想看到这些剧情了,不想看到吵架,不想看到玛利亚的病痛、马修的去世、家庭破产等。
然后也就不期待第四季了,因为第三季结尾已经有几乎所有的美好结局了,黛安娜和杰瑞的感情我也会自动脑补,就让一切的美好停留在此吧,以后一切的一切就让我们的小脑袋瓜默认美好幸福吧。
同时,生活不易,自己也要永远幸福啊!
第三季的导演编剧真的傻掰 搞的什么东西 交代都不清楚 一些不该的剧情加进来 无语了 谁救我的seastar
是不是因为第四季真的被砍了?感觉最后有些赶,且印第安人的事断得很突然,留了个大坑。
前兩季還行,看到第三季快被女主角Anne自以為義的中產白人女性主義煩死,為了政治正確又塞幾個黑人跟印地安人角色進來,埋一堆敘事線,但才十集而已根本都沒有好好展開,角色情緒常常突兀的爆發又莫名的釋然。既然開拍時就知道這是最後一季了,還硬要塞一堆原著沒有又牽強的劇情,加上為了收尾很多橋段都蜻蜓點水帶過,真的又怒又無言⋯⋯
越来越不喜欢Anne,现在的情况是与其说我是在看Anne,不如说我在看下去Anne的生活,Anne的幸运 。
又名:绿山墙的前卫人类(们)
不是吧 不是吧 比起女主爱情结局,我更想kakwet呢!?
明明可以让你舒坦但是非要先让你难受的结局也太讨厌了且人设时而在线时而不在线,合理性也是反正整体观感,还是不行
安妮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她勇敢,真诚,热心,正义感十足,敢于打破偏见。我喜欢她,我敬佩她。
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剧都是第一季好看,演员似乎也没有第一季有灵气了
安妮系列很大程度上参与型塑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模糊的思考自己要做怎样的人(事实上小学时期的我确实也是有想象力过于旺盛以及「不服管教」的「毛病」),从得到第一本厚却轻的不可思议的《绿山墙的安妮》起陆续买了后面三四本,但那时候整个系列没有出完,大学的时候有了还ok的英文阅读能力所以知道了后面的故事,但即使已经知道了完整的故事也还是希望网飞买了这个ip就能一直拍下去啊...这一版相比小说本身野心更大,为更直白的讨论到性别和种族议题也加入了更多drama,所以其实也还有很多事来不及讲完,而坐在法国郊区小房间的我一天看完整季,虽然遗憾但也觉得就这么收尾也可以了,如同小说对童年时期我的影响,我仍然在剧里得到了能支持我走下一段路的力量,谢谢
时不时觉得安妮可能有躁郁症...但是想了想又觉得确实是这样有缺点的人物更鲜活了
印第安女孩,戴安娜和杰瑞,都没交代明白怎么就完结了【懵逼】中间政治正确的元素植入挺生硬,基尔伯特的感情线也加得莫名其妙,后面两集不断错过显得很狗血啊
安妮特别玻璃心一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虽然孤儿背景是可以部分解释她的敏感和没教养,但是她完全没有做出什么努力去改变,有一种“我弱我有理”的感觉,说到底就是觉得她一味的要求别人忍让她爱她,却没有见到她为别人付出什么。
从引入印第安人那条线开始我就知道这部剧彻底拍崩了,而且编剧到底有没有看过原著,安妮只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有点情绪激动的小姑娘,不是一个乱发脾气恃宠而骄的疯子。
喜欢安妮为自己,为女性,为大家发声的勇敢。然而感情线太刻意了,导演好像各导各的剧情,融合不到一起。
第三季了,女主还是那么容易自我感动,还是那么喜欢乱发脾气,还是那么喜欢大吼大叫,还是那么喜欢撒谎。如果说勇敢善良包容是安妮天生具有的品质,我实在看不出这些年她除了发型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成长。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可爱而富有生机的绿山墙安妮,这是一个伤害别人后就道歉,道完歉再去伤害另一个人的活在女主光环下的玛丽苏安妮。She ruined my Anne.
改编力度过大,让我受宠诺惊。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招人讨厌的女主,甚至不如国产烂片的
其实是有些烂尾的……一个上世纪的美好童话与后现代性或许并不兼容
强行各种政治正确,所有热点都要蹭到女权、种族… 女主热血上头的先进思想,男主的眉眼各种故作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