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王皓,很喜欢庄达菲,很喜欢陈昊宇,但这不是我陪你们恰烂钱的借口。
暂且不论换角对人物塑造的巨大影响,当时阵容官宣出来彻底删除段霄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感到震惊和不解。
或许是我在铁原破烂团这些人物里投入了个人情感,但是归根结底,段霄存在的作用远不仅仅使李进步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李进步来到李青桐的世界,收获了她前十七年从未拥有过的伙伴,这些意义的比重不亚于她与李青桐之间的情感。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两个小时就能讲好的故事。
得知电影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开启点映的消息,作为剧粉,自然选择立刻去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影版和剧版一样,带给我许多欢乐和惊喜。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像去看了许久不见的朋友,他们还是我熟悉的铁原“破铜烂铁”小分队,还是那样肆意张扬地快乐,溢出屏幕的青春气息,每个人物在底色不变的情况下又多了一些成长。
相信很多观众和我的感受一样,看这部影片有重见旧友的欢喜,又有看见他们成长与变化的感慨与感动。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青春电影]可以很客观地评价,《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是一部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青春片。
它具有青春片常见的校园暗恋元素,但呈现的并非一味是暗恋与苦涩,也没有过分渲染显得矫情。
影片把青春年少时期美好的情愫以一种很积极阳光的方式展现出来:见到喜欢的人会害羞脸红,也会想要追求进步,变得优秀,会跟随对方的快乐而雀跃,也会因对方的遭遇而伤感。
不得不夸的是,虽然电影有是喜剧化的方式呈现,但是在表达少年少女情感时,非常细腻真实,非常小清新。
除了校园暗恋,学生时代和同学朋友上课说悄悄话,传纸条,放学后也要一起吃点好吃的,朋友之间互相分享秘密,分担忧愁,还有不得不面对的考学压力,半夜里亮着的台灯,桌面摊开解不出来的物理题……——这些看似细小的情节,是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在影片《做朋友》里,是对角色生活的刻画,也是对荧幕前观众的青春挥手致敬。
[又见李青桐:是“青铜”的人生,更是“王者”的心态]李青桐所过的人生并不是世俗大众所定义的“成功”,甚至“单亲妈妈”,“顾不上孩子”这样的标签让她看起来过得非常糟糕。
但我真的好爱李青桐,从剧版看到影版,我对李青桐愈发喜欢和敬佩。
跟随着李进步的视角,我们看到学生时代就粗心马虎的李青桐,她是让父母忧心的孩子,是老师见了摇头的学生,是未来孩子见了着急又无可奈何的妈妈……似乎李青桐在“正事”上都不靠谱,但我总能被她感动到。
我爱李青桐的真诚和坦荡,这是当下稀缺珍贵的品质,在权衡利弊的时代里,她可以做到遵从内心,甚至在结果不如预期时,她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一切,足以说明她有稳定的精神内核,充满温柔又强大的力量。
电影落到与父母和解的议题,李进步能理解她的妈妈,和妈妈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妈妈”这个角色,而是李青桐自身的光芒。
搞笑的几个桥段确实不错,尤其有贾冰出场的时候,笑的不行。
没有贾冰的地方就一言难尽。
主角李进步对谁都直呼其名,可能编剧觉得这样更现代,更前卫,更显大城市,更美国。
但除了很讨厌之外没有其他感觉。
对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姥爷和姥姥也直接乎其名。
毫无家教不是前卫。
美国人对妈妈也是叫Mom的。
深圳人更没放肆到如此。
没有家教意味着她妈妈完全不会教孩子,这样的孩子竟然还能保送研究生,剧情从一开始就很莫名其妙。
穿越的原因也很奇怪,因为跟妈妈吵了架就做梦穿越。
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特殊事件,就是和平时一样的拌嘴吵了一架,就穿越了。
平淡如水,毫无波澜。
穿越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随手就拿别人的衣服和围巾,看的人一愣一愣的,就算是梦里吧,也说明了这个主角李进步不仅毫无家教,还是个惯偷。
这样一个惯偷参和到她年轻的妈妈李青桐身边,总觉得她还要偷点啥。
可能有人会替编剧辩解,主角性格就是设计如此,但如果确实设计如此,李进步做事情的出发点就应该是钱。
她嫌家穷,嫌屋子小,嫌没保送成功还让她丢人。
按这个角色设定,她穿越之后做的事情应该是围绕着如何让妈妈富。
但她并没有。
带着直呼其名这种编剧认为国际化的大城市思维,直到片子结束李进步也没提过一句买房子,买股票,提前投资哪个产品等发财致富的穿越优势。
主角的性格和行为完全是割裂的。
年轻妈妈李青桐和她的一家也很割裂。
很明显生活并不富裕,却能留宿主角李进步至少一年,不问家长,不问原因,女儿说留下,就留。
不是这家人脑子有问题,而是编剧脑子有问题。
哪怕李进步腿摔折了,让人打了,失忆了,证件丢失了,也都勉强说得过去。
梦不代表可以缺乏逻辑,也不是剧本差的理由。
当然逻辑二字是中国编剧和导演共同缺乏的要素之一,他们根本也不在意,完全没有的东西又怎么会在意呢。
李青桐小团体我以为搞了什么不得了的乐队,结果就是联欢会上唱了个《后来》,这叫什么乐队,分明是搞笑队。
剧组不想花钱做新歌,就不要搞什么乐队的设定,冬季捕鱼小队都比乐队强。
因为剧情割裂,性格割裂,行为逻辑缺失,到结尾收不住了就很正常。
首先妈妈李青桐怀孕这件事就很离谱,她学习差可以理解,但男孩是学霸,这种事都控制不住的人做不成学霸。
强行给学霸安排了渣男的人设,不是不能,而是所有事情都有征兆,不能是你随意插进去一个片段,然后给的理由是他就是这样的人。
前后都有体现才叫电影艺术。
片子里还藏龙卧虎。
学霸的父母是养蜂人,东北有半年都是天寒地冻,有多少人养蜂咱不知道,但冬天的养蜂人不可能窝家里守蜜蜂,必然是携带蜜蜂跑到南方有花开的地方去采蜜。
在那个年代,这样辛苦的职业人士照理说应该是大字不识几个吧,学霸的爹却知道金融专业,还能有空改孩子的高考志愿,甚至能看懂国外大学寄来的信,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国外大学录取了。
这显然是某经济罪犯潜逃到东北,靠养蜂来掩盖身份。
因为儿子出国读书了,养蜂的夫妻二人也跟着消失不见了。
90年代靠养蜂的钱够不够移民,这是个个别人会以:“我朋友就。。。
”开场的伪辩论话题,而直到李青桐一家把孩子养到18岁都穿越回去了,也没想过找男方家长要个公道。
至于后面李青桐非要留孩子,发小要假结婚等等毫无逻辑的桥段也就不奇怪了,整个片子就是突出个小品化,无脑化,无脑你就无脑吧,还梦想着煽情,高考结束要煽,李青桐和爸爸通电话要煽,结尾更要煽,不知道导演是不是自己感动得痛哭,我看的是尴尬癌都犯了。
还能看,别当亲情片,就当青春片凑合能看,虽然还是加了好多烂俗的梗,青春就得组乐队,离家出走,未婚先孕是吧,导演编剧想啥呢,这一套十年前火过,现在不流行了,两个女主挺有青春气息的,不考虑99年穿着20年后的衣服,两个女主穿着校服,确实有在校学生的感觉,尤其是演妈妈那位,既能穿着青春学生装有小女孩感觉,化了妆穿成人衣服,也有30岁女人的感觉。
当学霸男出场第一瞬间,,得,这是亲爹,肯定是让妈妈怀孕了跑了,男二为了让孩子有爸爸上户口之类的假结婚,然后女主撮合来撮合去,其实自己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了, 那场利用视频通话达成了跨域时空的父女对话,看着还挺有亲情感的,女二那句,喝高了看见爸了,看来以前还是没喝到位啊,笑了也心酸了其他的bug就不说了,刚穿越火车边走边偷东西啊,到了地方没有身份证还能上学有学籍啊,尤其那超长待机的手机,啥手机啊,续航能力这么强,牌子型号推荐一下啊喂,哈哈,哪怕你编个刚好衣服里装着充电器也行啊,
垃圾电影。
作为一个92年当爹的我实在受不了了,首先不说人家李青桐预产期你作为女儿或者好友还在家中等一堆硬bug,也不说节奏拖沓,莫名煽情的技术问题。
我就说一点这个剧情简直就是宣扬不正当价值观,什么刚高考的女孩明明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来了一句为了自己所谓的家庭,非要把孩子生下来,咱不说对何以及对她妈了,对她自己就是极度不负责任啊!
这是宣传什么价值观?
带坏多少孩子?
也就是电影宣扬高中生毕业可以外宿,还能不做安全措施,有了孩子爹不负责任还要生出来的价值观念?
这种电影怎么审核通过的!!??
是想让你们女儿也过这样的生活?
最后,给看到的18岁左右的孩子说句话,你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你有很多未来,现在的你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喜欢某个人,先认真想一想他值不值得和你,如果非要睡觉,请你认真考虑,如果已经睡了,没关系,做好安全措施,任何不带套的男人,在没结婚之前,一定要远离他。
如果实在有孩子了,请打掉他
没想到前期让我笑出眼泪的片子,后半段却让我哭红眼睛。
吵吵闹闹的家庭,是这世间最温馨的存在;曾经最想逃离的母子关系,却是最怀念最想去拥抱的亲密的人;只有走近对方,才能看清彼此的心,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然后勇敢去爱,迈向彼此都幸福的未来。
特别建议大家带着自己的好朋友、伴侣、父母来观影,因为这部片子提醒我们世间纷纷扰扰,有疼爱我们的人,我们才能做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感谢身边始终支持我们,疼爱我们,始终站在我们身边的人啊!
“你要真为她好,你就别总想着去改变她。
你觉得(怎样才是好的)不算(数),要她觉得(好才是好)”真是至理名言!
青铜和进步起初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对方好”,但了解事情全貌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对方一直在,原来只要拥有彼此就够了啊!
倾听和陪伴才是我们努力去做的,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吃饺子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不要对身边的人有太多苛责,不要让误会阻隔彼此想要靠近的心,人生已然那么多波折,何不像片中“破铜烂铁”乐队那样恣肆而活?
来铁原这一趟,进步认识了太多小伙伴,东北大碴子味的青春滋味是那么别致,从来没有过朋友的进步收获了太多友情和感动,而我也得以重温我的高中生活。
虽然片中冰天雪地,但是人心是热腾腾的,有平常严厉但关键时刻总为我们考量的老师,有为我们打掩护的热心同学,还有最最恐怖的家长会!
片中不仅服化道用心,细节也做得很到位,尤其是学生心理的揣摩。
哪怕是学习顶好的人,也会对请家长心有余悸,拼命想要逃避,而这也牵连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青春就是这样吧,猝不及防,让人心慌,却无所畏惧,笨拙得予以回应,不怕撞南墙。
勇敢无畏,是我们青春共同的底色。
这一趟奇遇,让我们和青春撞个满怀,无悔这份纯粹的心境别忘了,当你在外面闯的时候,家里永远有人为你托底!
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敢怒不敢言的父亲,他俩的模式可能是我们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他们平凡,但却为我们倾其所有。
不图大富大贵,只求我们平平安安。
我特别喜欢片中旋转沙发和穿越时空的父女对话情节。
有着这样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的父母,不就是我们为人子女最宝贵的财富吗?
教育和成长的命题很沉重,但片中用轻松的节奏来进行深入探讨,可谓巧妙而有趣
感觉本片在故事情节上跟《你好,李焕英》以及《哥,你好》等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都是讲述主角偶然穿越回父母的年轻时代,与自己年轻时的父母对话相处等等,但这部电影的青春气息更为浓厚。
李进步在穿越到母亲李青桐的高中时代后,遇到了母亲在青春期时的好几个玩伴,并迅速他们打成了一片。
李进步在很多事情上都用现在人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这种时代的差异感引发了无数的爆笑事件,充满着各种笑点。
李进步的这段奇妙经历让最开始对母亲的不理解和嫌弃转变为逐渐认识到了母亲为了自己而默默付出的伟大。
这种心理上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且表现得一点也不俗套。
此外,在李青桐与父亲李五四的隔空对话中,也能看出身为人母的李青桐对于生活有着各种无奈,但自己的父亲总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无私的关心与温暖,给予各种帮助。
无论是哪一代人,父母永远会倾其所能奉献一切给儿女。
但本片有关亲情的刻画并非是关键,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恬静美好才是重点。
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习惯、思维逻辑与道德观念可谓“日新月异”,代际冲突与沟通越发成为当下年轻人焦虑且重视的话题。
前有贾玲《你好,李焕英》引发广泛共鸣,一举拿下54亿超高票房;最新的一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做朋友》)同样以亲子冲突展开,女儿在奇妙穿越后,与少女时代的母亲一同经历人生坎坷与情感波折。
原本陌生隔阂的三代人接触、沟通、旁观与陪伴,最终在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对自我身份有了更为明晰的感知与确认。
01. 动人心弦母女情《做朋友》改编自同名剧集,庄达菲与陈昊宇两位主演也平移自电影版,饰演一对母女。
一开始的母女关系颇为紧张,却也是惯常的现代格局。
单亲家庭,奔忙疲累,母亲李青桐为了生存不得不时常应酬,狼狈醉酒;在女儿李进步眼中则是“疲于应付的小丑”。
从未露面的生父,则是母亲口中和女儿心中的“渣男”。
直到某次地铁上,女儿阴差阳错地穿越至二十年前,闯进了还是少女的母亲的生活,一场情感救赎与身份确认的历程就此铺开。
母亲李青桐的少女生活,同样充满着矛盾和闹腾。
学习成绩不好,时时被批评责骂;积极玩乐队搞表演,经历着少男少女的情爱纠葛,内心又暗恋着眼镜学霸吴智勋。
李进步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悬念一步步揭开,母亲的少女时代,有着感同身受的梦幻、热情与温热,是命运的波涛一次次磨平了她的棱角,生活的石头摧毁了她的想象,最终只能平和地接纳现实,如同姥爷李五四(贾冰饰)的质朴与超然。
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在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进步在穿越及陪伴的过程中,逐渐知晓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对母亲和父亲也都有了切实的体会与谅解。
李青桐则更是在孕育和抚养之后,才明白自己的父母有着多么深切的关爱与温暖。
即便是要等到自身经历挫折,才能真正体谅父母的苦心;起码在看过该片后,我们也该对自己的父母与原生家庭,怀抱些许的温情吧。
02. 生动群像轻喜剧在庄达菲与陈昊宇两位主角之外,几位优秀配角对该片做出了鼎力支撑。
最亮眼的莫过于贾冰与牛莉饰演的姥爷姥姥,当时的他们也不过四十多岁,勤勉朴实地工作与生活。
姥姥是东北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对丈夫和女儿只有严肃责骂,从不轻易表达温情,但在关键时刻,绝对会坚定站在家人身边。
贾冰饰演的姥爷则显得温和松弛,爱喝小酒,爱讲笑话,对老婆的指令说一不二,提供最丰沛的情绪价值。
他也贡献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梗,“亲闺女,注意点力度”等等。
还必须得提出杨皓宇饰演的邹老师,冲撞笑闹,亦庄亦谐,不仅增添了极为强烈的喜剧色彩,还提供了“不忍直视”的旗袍名场面。
此刻想来都还忍俊不禁,哈哈。
演员王皓也将陈君何这个角色诠释得饱满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他装出一副不屑与冷漠的表情,内心深处却善良纯真,而且面对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担当,充满了打动人心的“男友力”。
他的那段“澡堂经济学”,也是散发着东北大渣子味儿的轻喜剧元素。
“有些人,一旦搓过就不在”,这是没有回头客,自然营业收入就提不上去,必须增加泡澡搓澡之外的项目,才能将人留在澡堂,增加消费。
另外还有车保罗老先生的客串表演,几位配角实力撑场,将影片的幽默感一直保持到片尾。
03. 精彩纷呈名场面生动配角加上东北喜剧,自然贡献出多个情绪丰富的名场面。
先是高考之前,杨皓宇身穿旗袍登上讲台,表达寓意“旗开得胜”,以及“指定(紫腚)能赢”,辣眼睛程度堪比恶搞短视频,但是放在情节中却也自然契合。
而老师随后一番推心置腹,又瞬间将搞笑引入走心。
接着是父女俩在手机视频中相见。
因为误解穿越过来的视频电话,二十年前的父亲与此刻的女儿隔空交谈。
两人均喝得醉醺醺,一番折腾之后,终于平心静气,开始了一场深情感人的亲子对谈。
在那场戏中,导演让两人从视频两端到并肩坐在沙发,沙发开始漂浮旋转,让父女俩忘记身边一切,开始倾心畅谈。
有关世事无常,有关命运波折,有关生存不易与养育的艰难。
两位平时都习惯于隐藏敏感,尽量以幽默淡定的方式掩盖内心的情绪。
可是在那一刻,两人都袒露了内心的真实。
在此之上,这还是一次生死相隔的穿越对话,因为在女儿的世界中,父亲早已患癌去世,她独自扛起生活的种种压力,此刻却只想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失声痛哭。
当然,更有男生陈君何在最后时刻的“情感反转”,这位被认定为“渣男”的父亲,最后才被察觉是为心爱的女孩勇担责任的“勇士”。
一切都在戏谑中完成,陈君何也总是用调笑的态度,说着最深情的话。
这也实现了全片最终的温情注脚,父母和孩子取得了和解,命运的波折也被安然放下,一切不过都是生活的涟漪,只要平安康健,只要亲人守望,我们便无需在意那些细枝末节的误解与分歧,更不用在生活的磨难前低下头来。
亲子间接纳理解,有情人勇敢牵手,享受俗世的幸福与安稳,只要心手相牵,我们便再不会被命运捉弄,也必将扛起责任与压力,在坎坷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电影是人拍的,而人是有思想的,如果拍电影的人的思想出了问题,那么这部电影也会有问题,《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我才不要》)就是一部有思想问题的人拍出的有问题的电影,问题是什么?
给母爱中掺了三聚氰胺,会让观众成为大头娃娃!
《我才不要》是一部被“不合理”包裹的作品。
影片遍布着“不合理”,槽点之多,足够撑起一期“吐槽大会”,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能力不足只能搁置,比如电量惊人的手机;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职业操守崩坏所致,例如,2000年,19岁,领证;还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思想败坏毒草蔓生,下面单聊这个。
高考后的某日,19岁的李青桐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没有慌张、身边的朋友没有慌张,就连李青桐的母亲也没有慌张,就好像“19岁未婚先孕”这件事很正常、很合理,无波无澜,这种默认式的处理方式,不是导演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为什么要设置未婚先孕的情节?
这种近乎极致的处理,一来,可以让李进步与李青桐、陈君何一次性捆绑和解,二来,用单身母亲和背锅父亲赚取眼泪;也就是说,创作者的目光始终锁定在票房之上,19岁未婚先孕的设置是他赚钱的途径,能将眼泪转化成钱就行,有毒又何妨?
底气十足的将“毒”投给目标群体——高三毕业生(影片定位观影人群)。
如果说,对19岁未婚先孕的默认、默许,是一次对大众思想的投毒;那么,李青桐关于大学和孩子的选择,就是对当下女性的谩骂与侮辱。
关于大学和孩子,李青桐是这没选择的,“他(吴智勋)的人生是他的人生,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可以选择我自己想要的人生(生孩子)”,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她退学生下了李进步。
我试着从影片中找到李青桐做出决定的内在支撑,能扯上关系的,只有一句李五四说的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啥都不是事 ”,现在就很容易理解创作者的出发点了,在他的创作思想中,当女人面对未来与孩子的抉择时,生孩子是正确选项,生育和家庭,是女性的出厂设置和既定职责,不用讨论、不用争辩,默认就好,这不就是对女性的谩骂与侮辱么?
男性创作者向女性投下了邪恶一瞥。
由此来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不是要让女儿李进步邂逅母爱时刻后顿悟归家,而是要把李青桐赶回家,把“李青桐们”赶回家,再将“李青桐的选择”如三聚氰胺般加入“母爱奶粉”,让更多观影的“李进步们”成为大头娃娃,然后选择滚回家!
前段时间和爸爸看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前几天和妈妈看了抓娃娃。
两者都是围绕喜剧的内核在讲述教育,前者讲述教育的方式就是让女儿穿越回去。
体验妈妈当时的生活,从痛恨妈妈,到逐渐理解妈妈,再到最后和妈妈做朋友,看到最后,爸爸给我说,其实在女儿坐三轮车穿越隧道的那一刻结束电影就已经很好了,非要画蛇添足,又返回到现在的时间线。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就是体验父母过去的生活,从而理解父母,我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的话,可能有的孩子会通过这次的穿越会理解父母,可能有的孩子在他的思维模式中并不会理解父母,立意是好的,但有些情节设置的太过于烂俗,比如那个好学生,怎么就和妈妈乱情了呢,也没喝酒,也没有什么的,就突然就?
而且怎么就为了生孩子学都不上了?
那个年代父母支持你这么做?
不把你腿打折?
感觉不可理解。
而且就因为好学生的父亲改了好学生的志愿,然后就要以这种方式发泄自己么?
感觉这些桥段不能理解。
再来说说看的这部抓娃娃,现在好多人都在吐槽90后的父母。
纯属就是没苦硬吃,有福不享,营造愧疚式教育,如果要反驳就是一句话,父母都是为了你好。
里边儿也有一些桥段,感觉有点儿牵强附会,比如马继业出去买菜的时候,那个卧龙凤雏,当场给马继业出数学题,谁家好人卖菜的时候?
给顾客出数学题?
这里有点儿太牵强了。
而且我觉得即便是要营造愧疚式教育,苦难式教育,不应该将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可监控范围内,那这不叫教育孩子,那这叫监控孩子,说的再难听一些,把孩子当做一个囚犯,无时无刻在管控着孩子。
所以说当马继业长大之后,他已经能分辨出来街上的哪些店铺。
是管控或者说是在管控势力范围之下的店铺,哪些是正常的店铺。
教育学中讲,什么叫教育?
就是要遵从孩子的自然心理发展,小时候的孩子贪玩儿就是他的天性,如果你不要让他玩儿,那么会扼杀他的天性,我们常说的多动症。
哪个孩子不动?
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那都是可以的,一个小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难道不应该吗?
如果说呆呆傻傻经常在那儿一坐就是一天。
难道就是所谓的好孩子?
难道就是所谓的正常的孩子?
最后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思考就是,没苦硬吃,有福不享的愧疚式教育,苦难式教育真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吗?
或者先不说健康成长,说一说对孩子的良好教育有好处吗?
当然了,我觉得,健康成长都不能说的话,那也谈不上什么良好教育!
一群年轻人妙趣横生的高中时光和他们之间的友情。三代同桌吃饭交心的一幕,青春里感受到温暖与爱,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过程中也逐渐成长,,不仅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探讨了亲人之间代际关系、成长与理解,这个奇妙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的女性,穿越设定开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与青春、亲情有关的奇妙旅程,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种自我成长和发现的过程,也是每个人在青春时期都会经历的,因为爱你所以她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妈妈,别忘了,世间的温柔记得给妈妈留一份。
很差很差很差,完全没有逻辑,主线都不够清晰,这么对比之下你好李焕英都是神作了
完全在诈骗,本以为是青春拙劣的写法,用笑点冲淡着矫情、蹩脚,结果开始恐怖地进入煽情。因不想失去一个亲人,就毫无思考下将另一个“亲人”带到世界,硬配《是妈妈是女儿》,过于惊悚…
看过电视剧版,机缘巧合看了影版点映影版相当于剧版的浓缩剧情,重做了当时观众吐槽的结尾。在电影上,轻喜剧的部分更浓厚了,看着特别舒服,王皓和贾冰给喜剧部分加分很多。
穿越题材,《重返17岁》+《回到未来》+《你好李焕英》之流,可能因为期待并不高,看完反而觉得还不错。故事蛮流畅的,煽情点和喜剧点也好评。王皓演的挺好
和原剧相比的话 拍成这样有点可惜
庄达菲的演技对此陈昊宇还是需要再磨一下。故事拍的流水账就不说了,夸一下父女跨时空交流那场戏,拍的还可以。
不会拍可以不拍。好典型的男人拍的东西,怀孕的女高中生没有孕吐没有孕期不适,怀孕还在冰上玩,快生了来一句“生孩子不会很难很痛吧。”全程像是有kpi一样,集齐青梅不及天降,未成年早恋怀孕,为了孩子假结婚,亲人离世,久别重逢等八百个烂梗,音乐一响我就知道要推情绪了,真的是我最煎熬的2个小时观影。剧粉千万不要来看,会跟我一样被创飞。
没看过剧版,影版还不错,因为贾冰看的,故事很老套但是还挺温馨3.5
李进步误入母亲的少女时代,以闺蜜的身份,旁观了母亲青春成长的重要过程。
感觉像是看完《年会》后点开庄达菲短视频上看她唱“我没K”那种烂梗一样,是一部用安全的短视频拼凑起来的电影,情感和情节在前后段连接不上的问题很大,以至于就真的是像在看金句摘抄或者电视剧总集篇一样。而好像穿越回去逆天改妈命的剧情就会忍不住和《李焕英》对比,但《李焕英》是看似是自己视角的妈视角:“如果我妈的孩子不是我她会过得更好”,而《做朋友》到得知意外怀孕后觉得自己不是现在母亲肚子里这个孩子之后更像是“如果我妈的孩子不是我那我就解脱了”,以至于后面强行的和解结局真的完全顺不上,有点难以信服这样。顺便庄达菲和陈昊宇真的略像欧阳娜娜和王净,时刻串戏又被烂梗惊醒。
因为没看过剧版,所以觉得电影还是挺成熟的。虽然都能猜到,但亲情真的,怎么写都很动人。
在李进步眼里不负责任每天都烂醉如泥的妈妈,在1999年的东北铁原她也只是个18岁的无忧无虑备受宠爱和关注的小女孩啊
既没有看过剧版也没有看过《李焕英》,这个穿越梗个人觉得运用得还是不错的,各种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处理其实有打动我。但是败笔在于人物形象塑造。除了女主李进步的线索算是合理以外,李青铜“弃学生子”的行为依然令人惋惜,“学霸”和“校霸”都没有体现出来,只是显得一个冷漠一个舔狗。另外,《后来》《新龙门客栈》“紫腚能行”都给人一种很新的感觉,不太有年代感。
到了东北,还调色成这样,氛围大失。原版电视剧有空间去积累感情,电影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以流水账方式呈现几人关系,把青春片里的几个流程走完,又以与老师的师生情与父亲的亲情加以辅助,总之就是模版化的前期严厉后期煽情,都穿旗袍了也不愿意找个女演员去塑造一个真实的恩威并施严厉中又有慈爱的女教师角色,非要去做搞笑的梗,牛莉是被浪费了的,最关键的和陈君何的一场戏也以喜剧方式一笔带过,这场可以写出一段非常复杂深刻的母女戏,编剧不愿意去面对,让人失望。最主要的母女关系没有做出来,穿越前的争吵戏,庄达菲演得教差,全片需要的情绪没有带出来,穿越后急匆匆的做任务搞CP,反而忽略了母女/朋友这两种情感,且没有再去顾及一下剧版某些李青桐作为母亲这一身份视角丧失作为工具人的问题。
相比电视剧版,差了不少,人少了,演员变了,女主也都老了,重点还是没有诚意,炒冷饭。王皓的陈君何只剩搞笑了。
看到年轻时的陈君何被穿越来的李进步针对下泻药导致当着老师面拉肚子,只想说陈君何也太惨了吧
想起一位带娃上大学的朋友,挺不容易的吧。做女生难,面对男性无处不在的恶意;做妈妈也很难,牺牲很多。要好好爱妈妈,要好好尊重每一位女性。
作为剧版粉,小陈小庄戏里戏外的母女情让我不客观地多打一星。陈昊宇三十高龄又扮演李青桐也并不违和,但电影版里被生活摧残过的中年李青桐更吸引人,如果能把油腻陈君何一些烂梗换成多一点中年李青桐的戏,我本人的观感会好很多。全片高光:中年李青桐和爸爸跨时空沙发对话&李进步重回妈妈怀抱。母女颜值经得起大银幕拷打,演技够用。校霸学霸演员换得真的拉垮。
外面热浪滚滚,家里看这部将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