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加持,号称十万一集的台剧就这?
隔壁网飞的《模仿犯》赢麻了好吗。
刷了豆瓣才知道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电视剧如果不会改变可以不改,就仅针对电视剧而言,是真的难看。
剧情类型说是悬疑 玄幻 灵异剧,灵异在哪里?
玄幻在哪里?
顶个仙姑头衔就叫灵异了?
灵异含量比兰州牛肉拉面的牛肉还低!
这就是一部非常纯粹的青春偶像剧,但关键就算是青春偶像剧也真的很尬,论偶像剧我甚至觉得比不过2000年的《流星花园》。
论灵异剧,能被同为台剧的《灵异街11号》打爆,论青春剧比不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都是台剧,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我是真的很难共情这个结局,男主死于车祸,强行悲剧,然后一堆人舞台尬演召唤男主,最后深情相拥 阴阳两隔。
上个世纪的狗血了,这个世纪还这样撒?
其次真的烦这个女主,这个女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自闭叛逆少女,郭书瑶的对青春期少女的演绎就是面无表情和尬笑?
还有真的很烦她最后在街头大叫,就召唤纯粹靠声控?
颠覆了以前对台剧的看法,最初看的台剧是爱情片,然而现在回想起大多是玛丽苏剧。
而近年来的台剧也没有什么能吸引我去看的,直到出了这部戏,才让我把以前对台剧的定位再重新衡量了一次。
宫庙文化在台湾一直很火,但搬上银幕的例子不多,所以在内容和剧名上首先就吸引人,让人有了一种新鲜感。
再而内容上,抛弃了以往的算是传统的剧情,但不可否认有些剧情真的自己都能想到后面的桥段会是怎样,不过已经是进步了。
剧里用小真来串起一个个故事,人情世故的味道很浓,也很容易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整部剧的长度虽说只有短短六集,但是已经足够了。
整个剧的节奏都很紧凑,废话蛮少的,让人看了一集就忍不住看下一集(至少我是一晚看完所有的)。
再说说女主郭书瑶,颠覆了以往自己的形象,扮演一个每天烦恼于自己的事和庙里的事的高中生,不得不说她的形象其实和我所想的女主的样子很接近,不算漂亮、性格什么的也一般般,但是这反而更贴近真实的高中生的模样。
剧中虽有的角色我觉得都还不错。
其实看这部戏也是看到很多网友的推荐,看了以后觉得其实还真的挺不错的,毕竟内容和演员都是新颖的。
希望能出更多好的台剧吧!
曾几何时,也是台剧的狂热爱好者,每部必追,每追必滋生诸多少女的幻想。
但是随着台剧巅峰时期的过境,看过的上一部让人称道的台剧也停留在了程又青和大仁哥的《我可能不会爱你》。
但或许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台剧的精华又慢慢浮出水面,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将台湾那种特有的清新,青春和不拖沓的缓慢节奏娓娓道来,像在夏日的午后伴着徐徐微风听一首带你走回十六七岁的青春时光的歌曲。
所以,这部剧走进了视野,也让我对认知里的台剧有了些许改观。
其实这算不上一篇剧评,因为我并不想花费太多的篇幅着眼于剧情、演员或者画风。
虽然BE结尾还是让我比较难过,但这也算是这部剧的新颖之处吧。
我想谈论的只是触动我的一句话。
虽然已经从各处多次看到同一意思的话语,但是每一次看到带给我的触动都是全新的。
人真的很奇怪,面对越陌生的东西,总是要先找好害怕的理由。
到底可怕的是鬼,还是人心里的恐惧呢?
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勇气,愿意接纳跟自己不同的事物,可能这个世界会更美一点。
我总是不吝以善意去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总是认为生活中的美好还是多过不堪的,尽管我知道黑暗一直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以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但是这种善良却也让我吃过很多亏,受过很多骗,但是我却一直以善意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走过越多的地方,认识越多的人,见识过越多的事,就越明白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来到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初来乍到很多人说,不要相信小黑,他们都很贪婪很懒惰很脏,但我却并不想用这些固化的偏见来看待这里的人民,很多时候眼见都未必为实,更何况耳听。
于是我看到的非洲人民(其实我真的很不喜欢小黑这个已经带有点种族歧视和阶级观念的称呼)是乐观的,穷到衣服破破烂烂没有鞋子穿还是每天笑容满面;是热情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挥手对你说中国人你好;是热爱运动的,每个周六全民运动日都能看见大批大批随着音乐慢跑的人。
诚然,他们确实效率不高,偶尔爱占点小便宜,但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保证你的性格中没有缺点。
大学的学弟是个同,在国内的时候总是被人指指点点,被人在背后说笑,但是在到了法国之后完全解放了自我,不仅大方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还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
我承认,以前的自己对同性之间的爱恋还是有些许偏见,但是和学弟接触之后发现学弟也是一个性格很好,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
性取向完全对他成为我的好朋友没有一丝影响。
相反,他的有些角度和观点也让我受益良多。
大学毕业的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对象,也是因为看到了她们的边缘化和差异性。
种族、性别、民族,这些因素都让她们成为了一个不同的群体。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让她们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了最底层最受歧视的群体。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的她们看上去是那么无助而又那么坚强。
因为对她们自己来说,我们并没有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坚强让人心疼,却也让人充满了力量。
所以现在的自己,一点点学着去尊重所有人事物的存在,不轻易作出评论。
对自己不理解不知道的事情和人怀有敬意,对自己不赞同的事情也学会去理解。
对陌生的事物,没尝试过的事情也不轻易害怕和放弃,没有尝试过接触过经历过,又有什么资格去品头论足呢?
就像小真说的,愿意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事物,这个世界可能真的会变得更加美好吧。
之前在书上看到:我们似乎总是在犯一个错,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贬低他人存在的意义。
赞赏一种生命的活法不该是贬低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是承认,存在即是合理。
在《魔法少女小圆》之后,已经很难再谈魔法少女题材了,因为它已经把解构和重构做到了终极。
但《通灵少女》很棒的是,它因为本身「真人剧」的身份,意外地劈开了新的空间,可以放置自己的名牌。
当我们谈到魔法少女时,我们的重心常常在于少女,考察魔法能力带给少女个体的破局和机遇。
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魔法本身。
被赋予魔法、得到能力,到底代表什么?
是否附加了某种更宏大的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魔法」和「少女」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前者代表了对世俗世界的干涉能力,是向上、向外的;而后者则是少女个体的经历和成长,是向下、向内的。
「魔法少女」所拥有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成为了两个世界的节点和窗口,不仅超越世俗的力量在干涉少女的个体生活,反过来少女的身份也在干涉着世俗世界。
总体来讲,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同时也很遗憾这部剧很多地方的欠缺。
导演和编剧找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视角来观察作为主角的一体两面的个体,同时也偶尔触及了借助主角的对世俗世界的观察。
很遗憾的是,本身这是一个大剧的配置,最终却走轻走浅,拍成了囿于个体尺度的小剧。
我并不是说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关注个体成长就是小视角。
相反,很多空洞的宏大叙事(比如很多走国大场面电影)才是小格局。
《海边的曼彻斯特》没人会认为是一部小作品,但它的核心实际上仅仅在个体尺度,甚至无意探索角色的外部世界。
我是说,就像《通灵少女》最后一集自己说的,仙姑这个身份给予的并不是知天命指去来,而是洞察人心并予以抚慰。
不负责任地说,她相当于野生心理医生。
但是在个体视角上,仙姑实际上是在不断观察世俗世界的欲望,观察茫茫众生的大兴衰、大悲喜。
而这种观察,因为仙姑本身「女高中生」的特殊身份,而变得尤其特别和珍贵,因为这并不是从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视,而是以个体的身份去观察个体,这种观察的结果也反过来因为观察者的天真、稚嫩和纯白也改变着观察者自己的生活。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影片构筑了一个只在「理性」中存在的完美男性,甚至为了完成这个角色的形象花了一集的时间安排了另外一个男性配角作为陪衬,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身份倒置。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角色的最终使命,他是必须去死的,因为观察死亡必定是作为少女的仙姑的终极任务。
一直以来,台湾电视剧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轻且浅,感觉因为生活过于平安喜乐,人人追求的都只有小确幸,没有任何力量感。
当然,走国电视剧在光腚的阉割下还不如个胎盘,根本没有被提及的资格。
之前看的台剧《出境事务所》,主题有些相关,剧集的问题很相似。
我当时觉得最好强化单元剧的构成,来浓缩单集的情感力度。
从《通灵少女》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议。
世俗世界和个体世界的相互干涉并没有明显的切分(这也是短短6集都让观众感觉剧情出现了套路的原因),而无论是外界的改变还是内心的成长都不是阶梯式、阶段式的,而是像光谱一样渐变、同时像衍射一样碎片化。
很让我意外的是,导演竟然是一位男性,这在剧集中很难感觉到——对待男性角色的态度,看待个体经历的视角,都更接近于女性的方式。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己心里的性别刻板印象了。
总之,这部剧没有给HBO Asia丢人,很值得一看。
HBO的加持 让我对这部电视剧倍加期待,果然看了第一集没有让我失望,从剧名和整个画风来看不是俗套的神怪剧情,有点日系风格,有点动漫风格的故事,少女日常的故事穿插少女通灵。
故事内容很简单,一个16岁的少女天生有通灵的能力,每天除了正常学习以外就是在庙里帮人通灵驱鬼,开头的第一个驱鬼是因为人类偷拿了死人的贡品被鬼缠上了,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不是恶鬼,是恶人,少女此时露出的表情估计是在想到底是鬼可怕还是人可怕呢?
编剧没有过分的描写少女通灵这块,而是把少女日常生活作为主要,通灵作为辅助来让少女成长,所以这应该不是一部单纯的鬼片,而是一部少女成长治愈片。
少女的心结:为什么我要做这些?
我做这么些到底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我不能做普通人?
这些应该是本剧的中心思想。
16岁的少女,本应憧憬美好未来的年纪,却因为天生的能力而不能做普通人,所以自暴自弃,突然闯进视线的男主让她渴望成为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两者兼顾这是本剧的一个看点。
第一集的通灵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百合故事,这个故事让少女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以后想起肯定会后悔,所以不要去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希望这剧是我看到的这个样子,保持好水平,另外瑶瑶演技是真的好啊,男主虽然不帅但是笑起来超可爱,很会撩人,和女主的粉红很少女心,还是值得看的。
也许看完这部剧许多愤青们可以化解下对于世俗规则的误会(包括我🙄)问事心安世界上可怕的从来不是鬼(当然这是东方思想,西方的神话可不是这样)把男女感情上升到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是台剧的一个提升,但是为此抛弃了剧作结构(应该也是碍于剧集所限。
就商业角度,扎根本土文化,吸引了东南亚市场,类型杂糅的很棒,在这之前做的最好的应该是韩剧,据我所知台湾本土前两年对韩剧的迷恋不输大陆。
(韩国人拍什么都是惊悚爱情,悬疑偶像剧。。。
so,没看过不予置评。
)对于很多深刻的本质问题都只进行了浅表的隐喻,一如台剧作风的清淡处理,是技艺的成果没有巧思,其实我有点惊讶,作为闽南人看不到作者对于诸如神明的理解,或者是对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应有的思考(大抵对实质的探索停靠在了很现代日本的故事核心,诸如夏目友人帐此类。
甚至故事有点像借用了神鬼题材的偶像剧外壳,本质上是多元的类型化创作。
还有,台剧还有大陆剧的台词什么时候能好一点🙄🙄(不好意思顺便黑🙄郭书瑶令人刮目相看,演技在线。
男主角笑起来简直不要太帅,非常!
帅!
然鹅现实生活的潮男打扮soso导演台艺大毕业,算是半个校友?
同类题材,天然加分一颗星,没为什么,因为闽南人天然热衷。
😊总体安利 想看的我有资源私我!
“这是关于爱和死亡的故事。
”他们仿佛在演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其实他们就身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
朱丽叶死了,罗密欧继续他的复仇。
“罗密欧”死了,朱丽叶延续他留下的快乐。
我已经不知道故事该从何讲起了,从看见阿乐时再次悸动的少女心,还是他死后我许久不曾落下的眼泪。
我爱的人离我而去,自此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他的影子,可我再也找不到他。
当阿乐死后,小真的生活还在继续,可是到处都是阿乐留下的痕迹。
我没办法像小真一样,继续传递着阿乐的快乐,当话剧社的人一次次地提起阿乐时,我只能感受到心一次次的刺痛。
我想起第一次阿乐送小真回家时,睡梦里小真拉着阿乐的手说的那句“不要留下我”。
可是最后,还是只剩小真一个人。
生离,死别。
这也是小真每天都在见证的事。
人们为财、为名、为命来到庙里,可最后真正想得到的无非是生离的人回到他们身边,死去的人能安心而去。
珍惜身边这句话,我听了一百遍,可是再看到是,还是会感动得喉头哽咽,强忍泪水。
我们都太要强,以为这句鸡汤再也打动不了我们,可是当我看见阿乐倔强地等着所有人认为已经死了的爸爸回来,小真抱着逝去的阿乐流泪时,我还是会被这句话感动得落泪。
阿乐等的爸爸回来了,他却再也见不到了。
阿乐的妈妈在阿乐的葬礼上求着小真通灵,让她再给儿子道个别好好说句话。
可是小真却做不到,阿乐妈妈崩溃地大哭,小真跑到街上疯狂地喊阿乐的名字。
“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永远最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人对于生离死别的感受都是一样,不管是通灵少女还是少年派。
不过还好,至少在生前时我们有过爱、有过美。
即使生命消逝,可那份爱还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小真翻墙时遇到的那个少年的笑容会永远留在她心中。
他教会她的爱,她会好好去去爱身边的人。
他会随我懵懂的青春一起消失,可我会永远记住那段美好。
像小真一样,到了这个年龄后的我们总是一边想着爱,一边经历着死亡。
或者说我们对爱的意识和对死亡的意识,是同时觉醒的。
这么说,好像很残忍,但是谁不会经历了失去才学会珍惜了呢?
生活的美好都等我们慢慢地去寻觅,一开始我们觉得讲课很无聊,一直没有主见的老师,可能是最后,在人群散去后默默给我们鼓掌的那个。
开始只想着赚钱的师傅,其实是个看见我们开心也会会心微笑的人。
我们以为失去的东西,最后会明白失去的意义,学会放手。
第一次在豆瓣上面评论,有点小惶恐,因为本人喜欢电影,电视剧,经常在豆瓣知乎上刷大神评论,就此打开新世界大门。
哈哈O(∩_∩)O.. 一部优秀电影/电视剧必然是要对人或者社会有所启迪,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内容。
请参考《红楼梦》,《哈姆雷特》的例子。
而我是在微信公众号上被安利这部片子,于是乎周末闲暇无事,陪母上大人找剧打发时间点开了该剧, 作为没落的台湾剧,已经不复昔日辉煌,恶魔在身边,恶作剧之吻,绿光森林,这些童年回忆带给我们的欢乐,是现在这些充斥绿幕特效无法比拟的,自然也包括中国,全世界都处于一种炒冷饭,续前作,无创意的尴尬境地,鹤立鸡群的作品简直堪比国宝……扶额。。
言归正传,进入正题,这剧叫“通灵 少女”,“通灵”是设定该剧的性质,“少女”确定了镜头视线,将一个花样少女和阿飘事件联系在一起,这种话题永远是说不完。
迷你影集《通灵少女》(Teenage Psychic),是以2014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短片《神算》的剧本为发展基础,《神算》本身是2013年3月在公共电视台「学生影展」首播。
令人惊讶的是,身兼《神算》导演与编剧的陈和榆,当时还在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就读,目前也才31岁,他也是《通灵少女》的导演与编剧。
全长仅半小时的《神算》,在入围第50届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创作短片,并拿下2014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短片后,公共电视便带该片「出国比赛」,参加多项国际性影视内容展览。
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神算》被HBO相中,从半小时的短片,发展成后来的总共6集、每集近1小时的高人气迷你电视影集《通灵少女》。
说起这合作案的开端,其实是在新加坡,一家与 HBO Asia 多次合作的制作公司 InFocus Asia ( IFA )先是找上了公视,他们对于《神算》的特殊故事题材感到好奇,因此将故事介绍给 HBO Asia,随后三方就决定共同出资制作。
当然,主要出资者还是 HBO Asia ,其次分别为公视与 IFA 。
HBO Asia 很早就进入台湾市场, 1992 年就在台湾开播,并且是以必载频道的形式与 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合作,也就是说若有申请有线电视服务的观众都看得到 HBO ,当然近年也开始有其他系统业者推出随选服务,不过也因为早期必载的方式,加上有线电视在台湾的高普及度,因此 HBO 在台湾向来挺受欢迎。
而这次的合作,HBO Asia 与 公视分别担任监制,制作团队则由 IFA 整合。
根据公视方《通灵少女》监制施悦文的透露,由于 HBO Asia 在自制原创戏剧上的经验丰富,且与亚洲的制作习惯不同,因此这次在制作也有所调整。
比方说,台湾过去制作戏剧习惯边拍边制作,而 HBO 则是必须将全部剧本的所有环节确定后,才开始进行制作。
因此,在开镜前三方就已经进行多次讨论,讨论的内容也包括一个重要的设定:大幅度更动剧本。
光看剧情设定,大致可以明白这是个与台湾在地宫庙文化相关的故事题材。
尽管这样的本土民俗题材,向来容易吸引外国观众的注意,然而,当必须同时面对 23 个不同文化背景、禁忌的市场,这故事就未必能畅行无阻。
“这不是改编,而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施悦文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特别强调这一点。
为了因应各国市场的接受度,起先三个制作方,就决定只保留原始故事的主要概念(大背景)。
未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与其说是个跟宗教题材相关,不如说是一个更广为人接受的,关于爱情、成长的故事。
这样的策略或许才是 HBO Asia 制作原创戏剧的重点,一个与亚洲当地的特殊背景相关的题材,搭配各国观众都能轻易理解的普世价值的故事。
-摘自网络报道 我摘抄这样的背景其实就是想说明什么样的因将产生什么样的果。
《通灵少女》作为一部合资片,HBO大佬想要在多个国家发行,博得关注度,必然得让该剧的内容言简意赅,剧中含义能让大众接受,最好产生共鸣。
若违背初衷拍成鬼片,这个市场也被日韩瓜分大半,它想要分一半羹,老实说,较难。
而我也未必会看(怕鬼的冒个泡)。
而HBO 在2014年也拍过4集的迷你影集「诡恋」(Grace),2015年为带有印尼黑暗色彩的惊悚影集「魔人争霸」(Halfworlds)。
那么台湾最出名的是什么?
是小清新校园片!
浪漫爱情片!
台湾的宗庙文化只适用于亚洲人群,真的重点描写恐怕会如同《甄嬛传》在美国播放一样水土不服。
及文化不同形成的差异观。
相反如果简单的从一个少女角度出发,着重描写通灵与少女的矛盾,反而十分有看点,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很容易让23国大众接受,不是吗?
在前六集中总有女主的自白,这就是我十六岁的日常,怎么听着都有一点小愤青怼天怼地的无奈,而到了最后女主不再围绕宗庙生活,接受戏剧社社长职位,每周只一次问事,坦然坐在学校围墙上,仰头望天享受生活,说出来的自白确是“这就是我的日常”。
去掉十六岁,表明女主已经认同这样的生活,不再抗拒反而坦然接受。
大家也心领神会产生感慨,心中若有所思,不是吗?
作为本剧女主郭书瑶,请原谅我真的无法将这个剪着短头发,假小子一样的女主和那个童颜巨乳,有娃娃音的宅男女神联系起来。
所以人物外型塑造方面算是成功的。
在此表白男主,作为一个新人演员,演技稍显青涩但只要亮出那一口大白牙,简直秒杀一众少女心,整片阳光都灿烂了,最后这个小天使居然死了!
死了!
死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女主第一次初恋就这么领盒饭了,哭……编剧似乎是想用男主的死推动少女的成长,可这样真的好吗?
怒!
扣掉一星!
作为女主宗庙的领路人,金大师是个十足的入世之人,经营宗庙好比经营公司,传统事务接机兜售一大堆小商品,看到那么多东西,我想问是哪生产的?
义乌吗?
最后也成功拿到MBA学位,希望在他领导下宗庙能日益兴隆,hhhhh。。
剧集简小精悍,第一集出现的alice,她和女友阴阳相隔的故事影射小真和阿乐,阿乐死的时候,背景BGM就是alice为她女友唱的那首歌。
当这种歌开始的时候,阿乐骑着单车去找小真的路上,我心里就有种奇怪感觉,结果,,,,阿乐真的就死了!
oh,当时真想给编剧寄刀片!
剧尾alice重新振作,我相信小真必然也会如她一样重新开始。
整部剧剥掉通灵外衣,内里还是个纯纯的校园爱情剧,有点怪癖,木讷,睡在棺材道具的女孩某一天遇到一个转校生,帅气,开朗,阳光,还会打棒球,打游戏,被美女学姐社长追求,名字也是如人一样 叫阿乐。
这样的男孩,相信任何一个16岁少女都会喜欢上吧。
郭书瑶的表演还算符合人设,虽然内心懵懂初开,脸上依旧不敢表露,有点怯懦,自卑,加上通灵的本质,又让她望而退步。
好不容易做了东西想送阿乐,还被人撞掉,吧唧,踩了一脚,这时女主脸上是说不出的失落。
很快老师的事让她的秘密暴露在校园里,她睡在棺材里回想过去的经历,感觉特别心疼。
可能是我脑洞太大,先前铺垫的所谓害怕将来的事,我以为会有多么糟糕,激动满满着,最后不过尔尔,帮教官和邱老师传话,得到教官理解后,学校人很容易就重新接受了女主,只能说,小孩子实在图样图森破。
打游戏事件无疑彻底拉近小真和阿乐的关系,当阿乐亲吻小真的时候,郭书瑶的表演稍稍放不开,看得人真想说一句,放着我来!
等两人互表心迹后无疑整个画面都充满甜味,狗粮满满,青涩,纯真的校园爱情味道,让人感慨是多久没有过了呀!!
郭书瑶个子不高,在阿乐面前,更加小鸟依人,加上老天的厚爱,让两人搭起来并不违和。
这对cp无疑是成功的。
议员的出场无疑加快剧情,黑白两道通吃,因为放高利贷而结识小真,金大师,从不相信鬼神,慢慢因为选举,老婆的事改观,到最后宫庙冲突,阿真的“神上身”都反映了台湾的宗教文化及影射社会现实,借小天使的死亡令小真重新审视生活。
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因为从小在宫庙替人答疑解惑,有种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淡然,生死之事也看的格外淡。
问:难道你就不会安慰人吗?
回: 有啊,找我们做丧事打八折。
…… 阿乐死的时候,小真不像别人一味哭泣,只是纠结如果不是自己的身份也不会害到阿乐,阿乐死亡了为什么看不到他?
结尾在宫庙替信徒找妈妈的死亡之地,说的话是告诉信徒,也是告诉自己,不要拘泥过去,珍惜现在,完成了通灵不仅是通鬼,更有安抚人心的作用,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台湾在这个方面处理的极为成熟,一部剧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这么多年不乏好剧本,细数电影/电视剧史上高评分作品,最多的还是探讨人性。
中国大陆也有一部《灵魂摆渡》,借鬼事说人事,形形色色的人类,不同的人心,不同的故事带给人不同的启迪,从而引发不同的探讨。
这才是所谓人,人写人事,时间万千,奇妙无穷。。
看《通灵少女》之前,先看了植剧场的一系列剧,《天黑请闭眼》、《积木之家》、《梦里的一千道墙》等,本来看到《通灵少女》是HBO参与制作的,还以为会比植剧场的剧更好看呢,起码也差不多,但是看完后我深深的失望了,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剧情方面,这部剧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每一集讲一个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都超级简单超级简单,根本就没有深入,就蜻蜓点水地过了,完全投入不进感情啊!
不顾剧情倒是挺简单的,主线就是谢雅真帮人通灵并恋爱的故事。
第一集碰到的是一个大歌星,这个歌星最近很不顺,被经纪人拖来看仙姑,谢雅贞看到是她的前女友在缠着她,这个女歌星和她女朋友很相爱,女朋友却死了,她一直很难过,女朋友劝她不要想不开,歌星想明白了,看开了,开始准备演唱会。
第二集是一个小孩,小孩一开始是装作被鬼附身了,他爸妈带他来看仙姑,结果他是装的,只是因为他爸妈感情不好,一直在吵架,不关心他,所以他才装作鬼上身了。
结果后来他真的被鬼上身了,也就是卡到阴了,是一个渴望父母的爱的小女孩,之后小孩看开了。
第三集是伴随着主线发展的,主线是谢雅真参加的话剧社希望能赢得比赛,他们选择排练话剧,但是没有地方排练,就找到了一个废旧的教室,这个教室经常闹鬼!
而那个鬼就是之前被人欺负的脸上带有大片胎记的女老师,女老师因为暗恋她的一个教官丢了一枚勋章,而且每年来送一束花,所以一直不肯走?
最后灌了一碗鸡汤了,又看开了,女老师走了。
第四集是议员竞选,他们最近运势不好,所以来让仙姑看看,是不是对方捣鬼,结果谢雅贞就在议员家里发现了一个七钉咒什么的,于是议员的运势就好了,竞选成功,而他也把自己生重病的老婆带过来,想让老婆多积积阴德,延年益寿什么的。
第五集是议员老婆和男主阿乐的大杂烩。
谢雅真帮阿乐通灵,找不到他父亲,说明他父亲可能没死,于是她去阿乐以前和父亲打游戏的地方打游戏,希望能找到他父亲的线索,结果被阿乐误会。
后来何解,两人去看第一集大明星的演唱会,结果谢雅真临时有事回庙里了,阿乐去找她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第六集谢雅真通不到阿乐的灵,但是慢慢理解了师父的话,仙姑不是通灵,关键是通人心,于是假装通到了阿乐的灵,鼓励大家把话剧排练好!
结果议员老婆又出事了,议员十分激动,谢雅真假装九天玄女娘娘附身,回去告诉他们,她是真的生病了,需要住院!
之后一群人把话剧演完,竟然通到了阿乐的灵!
故事结束!
这部剧可谓是十分粗糙!
没有特效,一毛也没有!
被隔壁植剧场的特效甩到十万八千里!
几乎没有演技,完全像是大学生拍的作品,一度让人十分尴尬!
没有颜值,郭书瑶真的好丑啊在这里面,本来就不太好看,造型更是丑爆了!
还是《劣人传》里漂亮!
男主阿乐也很丑啊,那个嘴和牙齿,简直不忍直视!
唯一颜值上线的是念文!
这么漂亮竟然不心机,嫉妒后还那么大方,绝对好评啊!
另外闺蜜颜值虽然不高,演技却挺好的!
而反观植剧场的几部剧,特效简直炸裂,什么元神出窍,什么恶鬼,什么透明小人,厉鬼额头开裂等,毫无违和感啊!
演技全都在线,让人十分动容,很容易代入到演员们的处境和剧情!
颜值更是不要太高,几乎每个演员都很好看好吗?
或许是我太苛刻了?
不过和植剧场的几部一对比,真的是弱爆了!
植剧场的简直是好莱坞大片,这部就是国产恐怖片!
可能我太夸张啦,但是这部竟然还在HBO播,我真的是懵逼了!
当然剧情方面,和植剧场那种拖拖拉拉的感觉,和这部轻轻松松故事简单的相比,还是不占优势的!
没看过植剧场的朋友,建议去看一下,应该不会让你们太失望!
这部嘛,当做吃饭时看的泡沫剧就好了,这里面的鬼都直接是人,完全木有特效,不要指望太多。
不过主旨挺好的,教人学会看开人生,这一点给个赞吧!
欢迎关注纯原创图文:鱼纹
毕竟粽子还分甜口和咸口。
然后让我迅速切入看剧的1234567观后感。
1、有点土的短发,还有全校只有男生才穿的大短裤,小真的好闺蜜和其他路人甲乙丙都穿校裙(姑且就让我叫它校裙),但只有小真,穿着个大短裤,然后骑着个座位放到底的自行车,一路狂奔在学校和宫庙之间。
注意没,那个锅盖一样的短发也不是时时柔顺蓬松,有的时候后脑勺接近头顶那一块,总是瘪在脑袋上,和后脑勺那块的头发形成一个有点丑的凸起(是的,就一个有过同样土锅盖头的人的经验来说就是,如果不是刚洗完头,而是睡了一觉之后,脑袋后面的头发,绝对绝对会是那个样子贴在头皮上,搞不好,后面还会有头发翘起来o(╯□╰)o)。
平常大大咧咧,咧腿坐,上课睡觉流口水,被催回宫庙加班不耐烦,被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又把很厌烦完完全全的显露在脸上。
但是,不管是再厌烦的宫庙事情,她最终都赶回去了,遇到一笑一口大白牙的少年会花痴,会为了传递饼干折磨师兄弟(姑且叫做师兄弟好了)的味蕾,会为了一个鼓励和信心去花完所有的零花钱刷游戏记录,更会因为一个突然的吻而不知如何是好。
嗯,这个仙姑就是一个穿的像假小子行为也像假小子但其实只是一个16岁情窦初开的少女,罢了。
关于这位一笑就会露出一口大白牙就像阳光照进黑夜一样的暖的少年阿乐,我也想要一个啊。
2、几个小故事,有点诡异又很暖,像子不语和夏目和其他日本妖怪动漫里的风格,几个小故事里的线索又会穿插着整个剧中,像是装作卡阴的小男孩,和一开始让人不明所以但是后来恍然大悟的催债人。
小真每天都在不耐烦和不耐烦中为信徒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就当做是全部解决好了),她自己也在这过程中慢慢成长,从一开始和装作卡阴的小男孩对飚高音,到最后想办法圆他的愿望,一件又一件的问事,除了疲惫,也在收获成长。
看前面部分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讲通灵少女和鬼们的日常,发展着发展着,又是校园青春的味道,当我以为要开始发糖的时候,车祸说来就来了。
轰 的一声,伴随着爱丽丝唱起的那首歌,少年阿乐也像风一样的离开,不再回来。
3、议员从头到尾贯穿全剧,从催债人再到最后的问事人。
一开始他慕名而来,想要从仙姑那里得知自己政治上的发展前景,想要化解对手给自己下的咒,想通过仙姑来达到自己在政治上的目的。
这个时候的议员带着些阴险,让人觉得很迷信很讨厌。
后来,他带着他身患绝症的夫人来问事,还是让人觉得很迷信,但是又迷信的有点让人感动。
身患绝症这样的事情,哪里是仙姑可以解决的,但是议员在前期自己问题的解决上,从仙姑这里看到了治愈妻子的希望,所以不管金老师说什么,他都听他都信他都做,为的是让自己深爱的妻子能够治好。
后来得知妻子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时,议员在医院愤怒的威胁医生,在宫庙愤怒的威胁金老师。
aaa,一个迷信而又带黑的政客放在哪个剧本里都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但是偏偏议员在这里为了妻子所做的事情,有点洗白。
剧的最后,头发斑白的议员推着妻子散步,进行搞笑的自拍,看的有点心酸。
4、金老师看起来就是一个只想着宫庙的生意对小真的情绪问也不问的老师傅。
宫庙生意不好的话宫庙得关门至少有一些人失去了生活来源,还有一些人失去的精神寄托。
老师傅直白的告诉小真你烤的饼干真难吃,也和其他两个不成器的徒弟一起帮小真完成了朱丽叶的竞选演出。
这个老师傅处事特别的圆滑,特别是议员的事情上。
但是他也只有这么做,才能守住宫庙守住一些人的生活守住一些人的寄托。
5、黄巧薇这样八卦又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又能时刻神助攻的闺蜜,我,想要来两打啊导演!
要不然,要不然给我一个少年阿乐也行啊。
小真的第一次裙装出场,只有一个囧字来形容,但好在暖男阿乐时刻在,快快快,穿上我的大短裤!!!
额,但是少年,你脱了外面的大短裤给小真解围,剩下的,难道不是胖次么,你就这样穿着胖次若无其事的走回去真的好么。
6、张念文没有黑化,嗯,谢天谢地,不然,这剧的格调得降一个等级。
7、小真的第一次裙装是少年阿乐的救场,再一次的裙装是和阿乐错过的约会,后一次的裙装是在阿乐的告别会上。
以上,一口气刷完通灵少女。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此之前,郭书瑶是谁我是完全不知道,但是我想我也不需要知道她以前是谁,我只知道,她把这个16岁的通灵少女演的很好,我也期待着第二季。
(我觉得该是有第二季啊,要不然片头干嘛老是第一季某某集干什么)额,如果我还想起什么,我一定会记得来续上第8910条。
2017年5月31日。
把男主演没了可还行
打着“通灵”旗号的校园剧……不恐怖,不复杂;那种高中生才能有的淡淡喜爱与一往无前,不经意的会让自己想起某个年代,某些人。岁月蹉跎,你我静好。
导演想拍个奇幻爱情剧 结果奇幻跟恋爱的部分都没拍好 剧情百猜百中
突然献祭男主?
暖
最后一集男主领盒饭领的猝不及防……唉,怎么说呢,世事无常。
全片最值得吐槽的就是郭书瑶的头套。对仙姑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男主说死就死编剧也真是下得去手。
我去,男主怎么就出了车祸呢!?好不容易才刚刚那么甜的啊,哭死ರ_ರ 。我不接受,不接受啊~
阿乐好可怜。
3.5/5 --- 16歲仙姑的日常很不平常, 涵括宗教/鄉土/政治/校園/愛情/喜劇元素, 以六集作收, HBO+公視果然品質保證. 最後一集賺人血淚. 獨對郭書瑤每每激動語助詞「啊, 啦, 吼」頗有微詞, 哭戲還不錯, 只是一哭就顯年齡已不適任演高中生的年紀了......
HBO亚洲第一次聚焦台湾。讲述鬼神与年轻人爱情的故事,爱情讲的确实有点白目,但是剧情不至于两分,所以三分吧
湾湾台巴子
满满的套路,满满的鸡汤,对于我这种看惯重口味美剧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尴尬的,权当是了解台湾的宫庙文化了。
其实还可以的,节奏慢了一点,没有太多遗憾。
说到底还是青春剧,然而地域性的宫庙文化+心灵治愈融合得非常棒,一种民俗的可亲可爱。台剧好好拍还是有底蕴的。
青春的肥皂泡泡,治愈系。
还不错 主要剧集短 不啰嗦 节奏可以 女主角也有点灵性
狗血
这种剧估计是给12岁的小孩看的,太弱智了,台湾剧这么多年还是没进步,说是带有恐怖,其实就是噱头,骗骗小孩子的低龄儿童剧!
阿乐怎么就这么死翘翘了呢,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