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武侠梦,学得仙山剑,头枕美人膝,妖魅快意除,展翅万万里,是何等的潇洒?
《新蜀山剑侠》上映于1983年,故事以元彪饰演的西蜀探子耿明奇误打误撞到逃到魔教之地避难,幸亏南海派剑客丁引(郑少秋饰)搭救,并与昆仑派掌门人晓旭(刘松仁饰)及其弟子一真(孟海饰)一同降妖除魔未果。
晓旭中毒,四人前往仙堡求医,往返数次后,明奇和一真以紫青双剑合一斩妖除魔。
此片在80年代来看,其影片开启了香港电影视觉特效的新时代,一时轰动香江。
时至今日,科技进步,视觉享受也提高了许多档次,再次重温该片,也不得不佩服徐老怪的奇思妙想。
郑少秋的剑侠造型,潇洒飘渺;林青霞飞天造型,飘逸灵动,是片中最大的看点。
还记得林青霞饰演的仙堡堡主洞门大开时踏白绫飞出,一时惊艳。
据说当年张叔平仅设计林青霞的造型就用了三天时间。
然而该片确实遗憾很多,大约是这样的缘故徐老怪时隔18年时携新本《蜀山传》再续仙剑梦。
2001年《蜀山传》上映的时候普遍反映不够好,票房也不理想。
真真可笑也许就在这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一看到西方大片就热血沸腾,一看香港片就说特技不好,剧情烂。
那么请问《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些外国所谓大片就好了么?
真不知道是用哪只眼睛欣赏出来的结论。
《蜀山传》应该是徐老怪对《新蜀山剑侠》缺憾的回补。
该片延续了《新蜀山剑侠》经典飞天造型,郑伊健、张柏芝、古天乐用一种反传统武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仙剑的世界。
那里,漂浮着一座一座的山,山上亭台楼阁,每个修道之人在群山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剑,有剑了就可以修行,然而他们可以掌握天地的力量,却无法触摸自己内心的悸动。
《蜀山传》不断的向我们展示修道之人在天地力量和人心情感方面痛苦的寻找,玄天宗(郑伊健饰)在师傅孤月死后两百年无法忘怀,接着孤月化身李英奇(张柏芝饰)死了,朋友峨嵋大师兄丹辰子死了,仰望天际的玄天宗在此时该是用什么样的情怀去思索修道之人永恒的追逐?
而同样的,玄天宗死了,天雷合璧时长空无忌死了,孤月化身的李英奇在水边哭泣时又是何等情怀?
当她归于寂灭再度重生时,她说,“几座大山飞来飞去有什么特别的,我对这玩意没兴趣。
”而在场历劫重生的玄天宗、长空无忌又该是何等样的情怀?
徐老怪说过,“当一个人得到永恒,得到长生,但敌人会死,朋友会死,爱人会死,而得到长生的人,又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呢?
开心还是不开心?
”孤月开篇时就说,“两百年了,又两百年了,虽然你师祖走了那么久,但我依然想念他。
”而对于同样思恋两百年的玄天宗又该是怎样的心绪?
李英奇觉醒后,对于天雷二剑的使命,对于亦师亦友的玄天宗,又该如何?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每个人都在现在的爱付与将来的不可知,每个人站起来探望的方向都是曾经逝去的那个人,对于情,重生又如何?
永恒又如何?
影片通篇都是用一种低沉哀婉的音乐叙说着一个说不尽凄凉的故事。
爱,在心中,伸手不可触摸,偏偏又如此真实的让人心碎。
徐老怪再造《蜀山传》的时候不再单纯地为我们展现华丽的武打场面和特技表演,更多的是在质问人心。
影片也是从单纯的情节喧哗走进人文思考的领域。
如果这样的影片不值得一看的话,我不知道单纯用绚丽的特技炫耀西方物质奢华的电影有什么样的看头?
我不知道单纯的依靠灾难场面、未来科技渲染或者粗劣的拯救世界的台词有何好看之处?
华夏古往今来都在追求一种叫道的东西,什么是道呢?
道在人心,还是外界物质?
唉,且作人间鹏鷃游呗。
本来是给别人的回复,觉得不过瘾,就正式评论了,也算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看了几篇点评,认为本部电影有BUG的同学,应该都没有看过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原著。
我觉得本身徐克重拍蜀山,就是为了圆梦。
《蜀山剑侠》这部经典之作诞生在1930年左右的中国,其中的幻想以该年代来说简直犹如瑰宝,可惜解放之风让经典也不得续完。
还珠楼主死于1961. 几大武侠小说名家,包括古龙、金庸,甚至写《卫斯理》的倪匡都深受该作影响,并且现在出现所有所谓修仙小说的鼻祖就是还珠楼主了,人家在1930年就设定了飞剑、修仙、渡劫、元神、转世的诸多规律哦……亲,早了80年哦…… 为什么说徐克是在圆梦呢?
其实电影和小说一样,当你不再单纯为票房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抒发情怀的一种工具,就跟我们平日写日记一样,有时候就是有感而发。
我觉得徐克在剧中不单单表达的是情节或者特技,而是他自己对于释儒道三种哲学的诠释(这种对于哲学的诠释,在一些经典著作中常见),当然也只是我一家之言,诸位可看可不看: 1、“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是讲儒家入世思想,就跟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样。
蜀山剑侠之所以不是单纯的神仙,而是被称之为剑仙剑侠,身上背负 除魔卫道的责任,就是这个道理。
2、孤月转世,长空无忌转世,玄天宗复活,都是讲佛教的轮回和涅槃重生。
不过《蜀山剑侠》原著里并无太多男女纠结,所有人物都有宿命和轮回,徐克在影片里加入了男女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属于他自己对轮回的理解。
廉刑开窍,类似佛教里的顿悟,大师兄用剑打廉刑,类似当头棒喝,很有些佛教典故的影子。
3、双剑合璧成功与否更多是在讲“道”,长眉在影片中也有些道的化身。
什么叫人剑合一?
就是符合了心,符合了逍遥,符合了道,有恐惧、有猜疑,所以会失败。
丹辰子是入魔的象征,道家本就讲究神魔一线间,所以动情也会背弃了道,乃至为人所趁入了魔(《蜀山剑侠》中的一些反派剑侠奸淫掳掠)。
至于徐克自己对这部电影站在凡人角度的理解,我觉得是从章子怡的口中高喊出的那段大道理:“曾经有种正义的力量XXXX,我XXXXX,XXXX。
”(记不清了)本身《蜀山剑侠》小说中极少出现官兵的,在老版和新版电影中都出现了官兵,徐克应该是想从凡人的角度来评价(或者向往)一下剑仙吧,所以章子怡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而且她表现出了凡人对世间名利的执,所以章子怡还是回去打仗,成不了仙……包括老版里的元彪在电影初期也表达了凡人视角,只不过元彪戏份重,是凡人修仙的主线而已。
我觉得这部电影看起来很过瘾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台词、所有的镜头、所有的人物,都有存在的意义,徐克故事讲得不错啦,除了他,中国好像还没有导演能够拍摄出“那一代武侠小说”的真谛。
11年前我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才18岁,也只知道看其中的情节。
11年后再看,却有很多东西重新看懂了。
所以有人说《蜀山传》拍早了10年。
另外,我同意一些人的观点,像是蜘蛛侠、蝙蝠侠,都是国外的电影哲学道理——邪不胜正,英雄主义。
国内的电影要想走世界级大片,就得学国外的,设定一个邪恶的代表,一个正义的代表,杀,就行了,简单之极。
反倒是像徐克这种,牵涉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电影,却极少人看得懂,是因为我们早已忘记了儒释道的哲学,中了现代化的毒而已。
而且哦,我觉得香港那边的人信黄大仙,信关帝,信风水,反倒是在某些方面继承了儒释道的思想,可惜放在内地,早已没人看儒家历史、道家典籍、佛教典故了。
最后强烈推荐,爱看武侠小说的同学,《蜀山剑侠》非看不可,否则后悔终生。
听说是第一部使用特效的武侠片,慕名而来,果然,徐克老怪几十年前做的梦,就已经如此光怪陆离了。
无论是只有几分钟的孤月,还是后来的李英奇,不得不说,张柏芝每一寸肌肤都是浪漫的美。
对美人,毫无抵抗力。
但故事的天马行空,也怎一个怪字可言。
故事走向和逻辑都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这样吧,比心中期待,略逊一筹。
内核还是比较感人的,而且各路主演颜值在线,脸部特写都很好看哈哈哈,但是感觉主角这边为啥只有各派掌门比较叼,没有长老啥的,隔了2000年诶居然没有长老,只有大师兄、大师姐,而且反派一共俩,人物比较单薄且没有任何背景交代啥的~要是再加点正派和反派之间的恩怨情仇,交代的再清晰一点,会更有效果;但是有一说一特效确实不错,隔了这么多年居然都没有超过蜀山传的仙侠片,遗憾~
《蜀山传》根据古今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改编而来,《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惊天巨著,洋洋500万言,给后来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中国后现代神怪,仙侠等类型的小说,游戏(如仙剑奇侠传等)以及诸多作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蜀山剑侠传》开始写于上世纪三十代,至四十年代末仍没有完成。
现在看到的这本小说,是四百余万字的鸿篇巨构,近六本《红楼梦》的厚度,亦可抵得上金庸的五部长篇武侠。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拍早了10年甚至更多,因为它是一部按照商业片模式来拍摄的非商业电影,通俗的说,它是大制作高投资的“文艺片”,一般这样的电影会产生于电影商业化的鼎盛时期,例如说2001年的香港。
它寄托导演的个人理想多于电影带来的眼前物质收益。
这部电影在当年的票房惨淡,和《大话西游》一样。
电影叙事十分抽象,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情节,故事在哪里开始在哪结束并不清晰。
可以看见的完整主线是邪恶力量侵犯正派,最后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故事,但是徐克想讲的东西却远远比这个要多。
一般的好莱坞英雄电影,会讲一个完整的关于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是《蜀山传》讲的更多的是人而不是英雄,人如何打败自己,得到重生以及升华,这个邪恶的来源,是自己而不是外部力量,只有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敌人。
情与修仙电影中关于情感讲述的比较多,因为情感是修仙的障碍。
昆仑山的传统是日月定阴阳,昆仑就是一日一月,所以一直都是一师一徒。
阴阳理论来自道家太极:无极(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一师一徒也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相成天地生。
修阴阳也就是修道,道的特点是独立而成,道可以生成万物但万物不可改变道,因为它孤独悬于世,“独立而不改”。
老子《道德经》对道的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徒弟玄天宗爱上掌门孤月大师,就像孤月大师爱上前任掌门,这样的感情纠葛使他们无法得道。
为什么有感情就无法得道?
因为道是孤独的,不能受外物影响,人受到另一个人感情的影响,自然无法成道,一阴一阳的配置看似阴阳相交雌雄相配,但是道的阴阳是不掺杂感情的,阴与阳互相配合却又互不干涉,互相转化却又互相独立,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阴阳只是客观赋予的特征,阴阳之所以可以互相转化,在于他们“没有性别”,就像太阳和月亮,看似夫妻,实则是孤立的,只有孤立才能绝对存在,一旦有了情感,日不成日,月不成月。
孤月大师:我怎么都过不了感情这关,所以我的境界停滞不前。
天宗,我不能让你步我后尘,你一定要离开我。
邪魔入侵昆仑山,玄天宗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师傅死去,肉身化成碎片飘散融入空中。
过了两百年,他依然无法忘情。
你如何能过自己这一关邪魔再次入侵,玄天宗与峨眉派大弟子丹辰子一起对抗血魔,血魔给他们设置了两个对手:分别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他们打在敌人身上其实伤的是自己。
此处暗示他们的弱点就是自己的心魔,邪魔即心魔。
两个人遍体鳞伤僵持不下,最后峨嵋真人用皓天镜救了他们。
开篇的这场打斗就已经暗示全片的重点:你如何能过自己这一关?
打碎自己获得超越。
儒释道合一救世峨眉山是最后一关,一旦被邪魔攻破,人世间必遭荼毒,峨眉真人说拯救世人必须三种力量合一:精神的力量(儒),宇宙的力量(道),重生的力量(释)。
精神的力量指的是儒家(山下),从程乐天的凡人角度讲述,人间混乱昏聩,连年战乱,天降神兵拯救世人,程乐天勇攀峨眉追寻天道,峨眉弟子带她游览仙境之后,她看到仙境邪魔入侵,与人间战乱并无二样,决定下山,峨眉弟子送她宝剑,说可以引领她下山的方向,程乐天回到人间,拔出自己的佩剑,此时她的剑已光芒万丈,高喊道:“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
这一段隐喻的是儒家的入世观,要用正道来匡正人间世道,而不是去修仙去获得个人超越。
道是中国哲学的根,不是只有道家讲道,儒家也讲道,只是用法和理解不一样而已,一个是天道一个是人道。
宇宙的力量指的是道家(山上),峨眉真人飞升上天闭关修道,成仙之道,修得宇宙力量。
重生的力量指的是佛家(山中),肉身轮回与精神不灭,在死去与重生中打碎自己,才能获得超越的力量。
这部分是影片的重点内容。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只在一念之间。
一念成魔,丹辰子的心魔:丹辰子守血口,却对邪魔幻化的蝴蝶精动情,导致邪魔入侵,精神被邪恶力量控制。
邪魔即心魔,他最终没有过自己这关,被自我吞噬。
一念成魔,玄天宗的心魔:玄天宗看到自己师傅孤月转世的李英奇,两人长相一样,他动了情,但此时的孤月已经失去对前世的记忆,玄天宗的回忆会激起李英奇的一个闪念,导致她与廉邢练双剑合璧时险些丧命,因为双剑合璧必须人剑合一,心无杂念,才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以达到无穷的力量。
玄天宗救下李英奇,告诉她前尘往事,却因拿天雷剑时无法心灵相通而被烧死,他无法忘掉过去,无法成为另一个人来拥有新的武器。
李英奇并不是孤月,玄天宗也不是廉邢。
李英奇在玄天宗的尸体旁痛哭:我怎样能成为孤月?
我怎样才能救你!
一念成佛:重生的廉邢已不会用天雷剑,神兵器只认主人,他的重生是要记起自己才能救世,但是修行需要长时间的参悟,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气急之下的峨眉子弟用剑打他,当头棒喝,顿悟成佛。
竺道生首倡“阐提有性,顿悟成佛”,到唐代禅宗六祖慧能阐扬“明心见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成了中国佛教修养学说的主流。
重生:打碎自己获得超越峨眉真人修得宇宙力量,将玄天宗起死回生,玄天宗去血穴找到入魔的丹辰子,将他的魔念逼出体外,可是丹辰子却求玄天宗杀死自己,因为肉身被困,灵魂已经无法超脱: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无论是谁入了魔,我们都要把他杀死,绝不留情。
丹辰子灵魂幻灭。
廉邢与李英奇双剑合璧打败血魔,李英奇也与邪魔一起牺牲,死前她终于拥有了孤月大师的回忆,在回忆中她死去,肉身化成碎片飘散融入空中。
影片开头孤月对玄天宗说:我的命运就在于你的成败。
玄天宗看着再次转世,失去记忆的孤月大师,飞走了,因为他明白只有忘情才能让她重生,让她拥有自己的命运,面对爱人一次又一次的转世,忘情才能超越。
我的命运就在于你的成败,只有孤月才能修得正道。
玄天宗的有情,无情,忘情,这是《东邪西毒》,玄天宗对孤月超越千年的爱恋,戴上紧箍咒走上西游路,这是《大话西游》的爱你一万年。
转世后的孤月:山后面还是山,一点都不好玩!
转世后的紫霞:你看那个人,像不像一条狗啊!
特效确实做得美轮美奂,但故事却冗长乏味,无非是英雄获取力量,舍生取义,打败邪魔,再在英雄身上加个一段前世今生的凄苦爱恋,一段长达百年的友谊。
获取力量的途径玄而又玄,打邪魔的方法又是奇而又奇,想怎么来怎么来,就是让人不明觉厉。
跨越前世的爱恋更是完全无法唤起共鸣,更何况那个孤月还想着师祖呢,有你玄天宗什么事,千百年的单相思,也未见玄天宗为其付出过什么,于是失去也未必有多痛,反正这段恋情占用篇幅不小,却似蜻蜓点水,未能唤起观众心中一丝波澜。
除了男女主外还有一众配角,然而就连男女主角都未能塑造得立体,更不用说这么多配角了,一个个角色好似就只是凑齐蜀山弟子,一个个人的区别就只在能力高低,人生意义都只在降魔保卫蜀山,性格层面毫无着墨。
人人都说等吴京开窍,但开窍到底是什么?
担起对蜀山的责任?
如果是,那他到底怎么开的窍,被章子怡和谭耀文打一下就开窍了?
章子怡和谭耀文为什么又突然打起吴京来?
一众配角都各有各的故事,但散乱无章,毫无中心,还无趣得很,人物塑造更是失败,章子怡和谭耀文的支线更是完全游离于抗魔主线之外,突兀之至,完全不知这条线存在的意义。
这部片没有被低估,故事层面完全的失败,沦于炫技。
之所以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在许多地方看到一些视频片段和推荐文章,说这部电影如果现在上映,一定会过多少多少亿,还说这部电影没有取得好票房是因为徐克的水平超前,无法被当时的观众理解。
于是,我便油生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和对徐克的敬意,去看了这部电影。
我想说,这部电影即使是现在上映,也不会取得好口碑的,至于票房,如果是冲着徐克的名头和某些情怀的话,也许它能拿到高票房,如果是冲着剧情的话,估计还是拿不到好成绩。
首先,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优点。
不得不说,徐克在那个年代拍摄的电影的审美就惊艳四座。
无论是对镜头的把控,还是人物造型上的设计,都叫人享受了一次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张柏芝那一回眸。
那个剪影,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表现出一种素雅到极致的美(不会夸人尴尬了),真乃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可称完美。
冲着这个镜头看这部电影,也值了。
徐克对每一个角色的服装造型也是下了一番心思,可评精致。
不过人物之间的画风相差太大,一些误入的欧美画风看起来很是尴尬,丹辰子的一身装备与技能真是叫人目瞪口呆,真的不怕观众笑出来吗?
这部电影被夸捧上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特效。
但是在我看来,特效的确出新出奇,但是绝没有可以好到被奉为神特效的地步。
可以看出来,有些特效其实是比较简陋、甚至是幼稚的,无法满足(现在)观众的观影需求。
这些特效也许已经超越了当时电影制作的平均水平,但是称不上精致,也不接近完美,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相信,如果由现在的电影公司制作这部电影的特效,一定能看到进步的地方。
所以,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不要吹特效了好吗?
再来看看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
我觉得可以用朦朦胧胧、欲说还休、隐隐约约、不清不楚来形容。
有些人之间,你好像看到了友情,又好像看到了爱情,又好像几个人之间都有点什么朦胧的情愫,但是到底是哪一种呢,你又看不清楚,说不明白。
不知道徐克在处理这些感情线的时候是如何考量,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但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里的感情处理是不尽如人意的,至少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能够牵动我的心。
每一份感情的处理都不是有头有尾,尽善尽美,淋漓尽致的。
另外,女兵的设置让我一脸懵逼。
吴京的角色固然有它的意味,不过,有点突兀啊。
聊聊剧情。
好了,这是最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东西了。
全程的感觉就是“我知道你们或迟或早一定能打败反派我就看你们用什么办法了”,毫无悬念,没有意外,就是这样。
不知道那个年代的电影是不是都是这样,整部电影的节奏没有任何变化,稍快的节奏保持全程,不会随着剧情发展做任何的快慢调整。
这一点是败笔了,就好像你吃一桌饭菜,每一道菜里都放了一样的特制调料,吃到一半,食欲全无。
同时,电影的每一条故事线都不甚明晰。
所以这部电影吸引我看完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得不说,徐克无边无际的脑洞和想象力勾起了我的兴趣。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总想着,后面会出现什么有意思、有创意的设定呢?无论是人物,还是造型、武器、技能、特效,徐克都不遗余力地贡献着他的想象力。
这部电影像是一包你从未尝过的怪味豆,让你尝了一颗还想尝下一颗,直到吃完了一整包怪味豆才肯罢休。
但是吃完了,你并不想仔细回味,反复回想,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没有成为许多人心心念念、无法忘怀的经典之作的原因,因为它压根称不上经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徐克对这部电影倾注了不少心血,观众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满满的诚意。
如果现在的电影导演能有徐克的艺术创造力和对创新、创意的追求,观众可能就不会只能看粗制滥造的玄幻剧了。
所以,有些人不要闭眼吹了好吗?
神作和神特效真的不是这种神法。
好象看过此片的人都对它评价不高,呵呵,也有人说这部片值得看的地方也就是CG针对这种说法本人是持强烈否定态度地!!!
《蜀山传》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对于那些曾经执迷于金庸梁羽生,曾经沉迷于徐克电影,曾经沉溺于光怪陆离武侠世界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无疑会使你更加接近心目中武侠的伊甸园。
那儿是个超乎于物质的江湖,是武侠至尊境界的最高层次。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今天突然想起来这电影,回评一下,仍记得初看时的惊艳,因为平常爱看小说,看到电影的那一刻,就觉得,这就是修真,当时就因为这电影里的月经轮武器造型,去玩了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款收费游戏——真封神,就只因为里面有一个职业的武器造型跟月经轮特别像,想当初那会儿还在读高中,节衣缩食,半夜翻墙出去玩游戏,也就只是因为那武器的造型像而已。
转眼都过去十多年了,印象深刻的魔幻电影也就这一部而已,或者说,满足我对武侠修真这一概念看法的,只有这一部而已。
当年看电影不关注票房的。
所以不知道这部片子被人骂。
以前也看过,只是实在对这部片子印象不是很深刻的。
今天重回来看,觉得没有理由不推荐给别人再看一次。
有的时候,电影就如同一首歌,一幅画,似懂非懂,那就跟着感觉走吧。
看了这个片子,感到很空寂。
200年,又200年,一千年,又一千年,波涛汹涌,战乱起伏。
所有物事都在浩瀚无际的宇宙里湮灭、创生。
亘古不变的也许唯有你我的寂寞。
阴阳(那两把剑)相合只一瞬间。
此后阴阳相隔,互相扶持,只为下一次的合璧。
而日经轮和月经轮也总是纠缠不止,只为那一瞬间。
有魔幻大片的气质,很喜欢这种充满东方神幻色彩的构架设定,虽然特技还略显粗糙,但十多年之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真的很让人赞叹了…对于徐克的电影美学总是怀着很矛盾的心理,有的细节巧思总是美伦美幻别出心裁,但有些地方却异常夸张,太过了!显得傻里傻气…不过不管怎样他的镜头剪接节奏绝对没话说…
真的有人愛看這種東西?
直男大生才会喜欢的东西。在各大论坛狂吹低估,看了成片天花乱坠烂得无语。
故事太薄了,但意境算是个招牌
续作不如前作,而且还是二十年前的前作,这就很尴尬了。
我也觉得,换个剧本,绝对是仙侠电影封顶之作……
剪辑太差,满眼都是特技晃眼,很失败的一次自我复制
又重看一遍,其实我真的有蜀山情结.
本来觉得是大烂片,今天重看才发现 万里长空,剑气纵横。
故事很平常,然后对话没啥凸出的地方,章子怡和吴京那是演的十分搞笑,对话又白痴,吴童鞋还一个劲的傻笑。。。大屏幕的话可能看个画面和感觉吧。其实看不看无所谓,我一开始以为蜀山剑侠之类的东西呢。
多看很多遍之后才发现当年完全没有看懂,但的确不是青壮年时期的片子那样锋芒毕露了。这部电影至少还要看10年。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么~~想说十几年过去了,可是还是再没有什么奇幻武侠片超过那个时候了。还有,张柏芝实在太美!!!!小时候看的时候记得她一身白衣仙仙,印象深刻的童年回忆
回过头来看,重建昆仑,就是重建失去的秩序。徐老怪表达了很多,特别在于传承之处的循环,总是有种二十年前朴素的“永恒”观念。从《刀与星辰》中读来,会想二十年前的自己第一次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惊艳,此时却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影片种种,都是回忆种种,年轻的演员与可以媲美当下的特效,总能让我回到那些十几岁的年华,仿佛人生皆是因为这些散落的记忆碎片,成为灯塔,再照亮晦涩的原野。前段时间,又回头看了《一代宗师》,这种让人怀旧的氛围似乎是属于秋天的心情。我们努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迟缓地找到存在的理由,在“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中,获取一些怅然的满足。“郎心自有一双脚,隔江隔海会归来”,虽然剧情上有些缺陷,毕竟是仙侠中带来视觉冲击的开篇之作,也满足了少年的英雄梦。
很炫,很魔幻,没有然后了。
花巨资搞出来的特技就跟动画片一样,难道这还不够失败的吗?至于影片内容,我觉得还有值得挖掘的地方,留待以后定论
没想到过了快20年,徐克在四大天王中玩的还是当初蜀山血穴这一套。
毕竟是新千年伊始的片子,放在这会儿肯定会被喷的体无完肤吧
哪个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修仙武侠,徐老怪做到了!柏芝和郑伊健太有CP感了,所有美好的镜头都给了他俩 特效卡司都超级棒!较第一部的剧本更简洁清晰了 呼吁拍修仙的可以参考一下这部的特效和意境!!
多年以后找来看,小时候被古天乐那个造型吓的不轻,现在还是被吓到了😂😂,阴影真是一时半会没法消除。特效的港式风格好浓烈,还以为是90年代的片,感慨那个年代居然就有这种神特效了才发现是01年的,虽然比不上同年出的指环王,但也比今天华语同类题材片子好太多。
我是你过去的唯一线索 我进去了 这个世上 就再也找不到孤月这个人了。。很抓人心的台词 再重温 还是要忍不住感慨 这是最具东方文化韵味的中国仙侠电影 至今仍无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