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山谷》的主人公Harlan幻想自己是个牛仔。
他在加油站打工,遇到了少女Tobe,Tobe被Harlan吸引,邀请他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海滩。
Harlan说:“我想和你去海滩”,然后回头将工作手套抛在身后。
那双手套象征着他想要踏踏实实地生活的努力,那一下,他毫不在意地就将它抛在身后,去追逐他的梦想。
Harlan是个被社会忽视的边缘人。
13岁被父亲抛弃后开始在少管所生活,后来因抢劫入狱一年。
他幻想自己是个牛仔,他虔诚地信奉着西部的理想,相信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尊重。
他想在山谷里重新开始生活,想看到一张坦诚的脸孔,却感觉周围的人大都不再像人。
Tobe让他幻想自己终于不再孤单,他给久未见面的父亲写信:“这个镇上有800万人,而她是属于我的那一个。
她把我带到她家,他们把我当自家人一样接纳了我。
我们就像彼此的影子一样总是在一起。
”简单的渴望,可怜的幻想,叫人心酸。
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人已经是精神错乱了,可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直觉地排斥他,把他当作危险,像只恼人的微不足道的苍蝇一样轰走。
他说:“不应该这样对待一个人。
”Harlan接受现实中的信息,却赋予自己的幻想,得出扭曲的结论。
Tobe承认生活在这个家里她并不开心,她的窗户玻璃被Wade打碎,Lonnie告诉他Wade不是他的亲生父亲,Wade粗暴地让Lonnie闭嘴不要讲话,用枪威胁Harlan远离他的孩子。
看到这一切,Harlan认为“事情突然变得很清楚”,Wade不是个好父亲,Tobe和Lonnie跟他生活在一起不但不开心,还可能遭受虐待。
他觉得终于“明白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其余一切就像是幻像”。
他决定带Tobe和Lonnie离开,“去找一块更绿的草地。
”影片接近结尾时,Harlan和Lonnie来到一个小镇,Harlan早晨醒来听到音乐声,他循着声音走出去,做梦一般地看到女人们穿着朴素的旧式裙装,男人们穿着粗呢外套,伴着音乐在跳舞,一片祥和欢快。
那一刻他的表情是那么开心又不敢置信,似乎终于找到了他的绿草地,找到了理想家园。
他就像一条小河,终于流入了自己的山谷。
《流入山谷》的重点或许不是讲述Harlan的命运,而是通过Harlan说出人们没有说出的话,没有实在想过的问题。
他的幻想和渴望反映现代社会的畸变,人们内心的孤独:十几岁的少年(Tobe和她的朋友)无所事事,在街头闲混;中年人(Wade)在酒吧里无聊落寞地打发晚上的时光;小孩子(Lonnie)一个人寂寞地呆在家中,拿出父亲的枪来玩耍。
在西部时代,拓荒者骑马前进,去找一块绿草地,建立家园。
那时的生活有清楚的目标,人与人之间坦诚友好。
而如今,生活的意义不知在何处;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无情;曾经的西部也不复存在,放眼望去,只看到宽阔的公路,源源不断的车流,纵横交错的高架电缆,和零乱的房屋。
我们失去了什么?
Harlan给父亲写信道:“Dear Joe, Ain’t it funny how life goes?
We all struggle so mildly. I don’t even think we really know what secrets we are looking for. 《流入山谷》不仅是精神错乱的Harlan寻找生活的意义,寻找自己的位置,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失落与挣扎。
它用一个伤感的故事和浪漫的手法表达了对西部的怀念和渴望。
但西部也只是一个象征:那是我们似乎曾经拥有,却早已不再的乐土。
Edward Norton挑选的角色总有种心灵的漂流感和叛逆因素在里面,大概他偏爱这样的角色,和他出众的演技也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个被半开发的西部小镇。
他饰演加油站工作的现代牛仔哈郎.法拉克斯,已过30,对爱情有不现实的浪漫憧憬,内心有种原始激情,他和一个18岁女孩到海滩去玩,相爱,但受到女孩父亲的顽固反对。
女孩受不了父亲的威胁,拒绝和他离家出走,被失去理智的哈郎一枪打中腹部。
他用枪打伤了自己的腿,将男孩偷偷带了出来。
女孩被救活,女孩父亲联合警方开始追辑他。
在枪战中他打中警长,走上了不归路,但是男孩子却一直跟随着他这个有点流浪精神的叔叔,甚至保护他。
受伤后的法郎最后死在父亲枪下。
最后一家三口将法郎的骨灰撒在了小镇旁的山坡上。
Norton后面的表演精彩绝伦,把一个人从犹豫懦弱到被内心野性驯服的过程表现得让人信服,这个出人意表又合情合理的结局让矛盾悲剧化。
观众对他应该还是同情的成分比较大,看到最后我心里有点难过,这部电影里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有爱女儿的父亲,血性浓烈的牛仔,刚刚开始认识这个社会的14岁男孩子,单纯的18岁女孩,偏偏悲剧就发生在他们之间,让人不得不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异常复杂的话题。
他们在特定的社会家庭环境下做出了那么一点点极端的事情,但是观众从他们的角度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谁又没有冲动的时候呢?
只是悲剧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影片里哈郎.法拉克斯对镜练枪的镜头明显是向Robert Deniro‘Taxi driver’致敬的。
一个如同鬼魂、一阵风一般的人,不断企图从现实的重压下脱逃、从挤压的缝隙中穿梭,(堂吉诃德般的感觉,)以自己的方式(或许,成为另一个自己)想要倾听和追逐自己最本真的灵魂,最终是不是真的找到,那灵性从躯体中脱逃出去了么?
还是如同车库中被囚禁着的嘶鸣的白马一样无法远去,仍在山谷中徘徊。
补充:才意识到的是电影片场的设计真的妙,表象的与内在的,或者商业化的(现代化的)与本真的无法共存,莫不也是一种时代的幽灵?
以及OST营造出的萦绕着飘渺空灵的氛围,刚开始看时想是不是过于轻松了的配乐,逐渐勾勒出一缕轻飘而又孤独的幻影,平平淡淡下的死亡……诺德华太适合演这样的人了(说累了)一个在自己的表壳和内在之间来回穿行的人,感觉那双美丽的蓝眼睛能让全世界都想听他说话!
唉
最近看了挺多Edward Norton 的电影.感觉他的电影都是很有选择性的.都很合我.从
影片中的前半部真的很浪漫:牛仔式的硬汉,纯真的少女。。。
让人也不禁向往这种一见钟情式的、认真的恋情,发生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边。。。
只是那位“硬汉”父亲太让人火大!
我都怀疑那个警察父亲有恋女情结!
后半部牛仔的梦幻灭了。。。。
似乎他写信给那位朋友只是心中的臆想而已。。。
他更不应该射伤他的恋人。。。。
悲乎牛仔!
他应该找个小牧场,认认真真做个真正的牛仔的。
p.s为什么要叫“地狱深谷”?
和那个山谷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
叫“悲情牛仔”或者叫“牛仔情真”(cowboy's summer)之类的名字还好些。
为了Norton看的这部片子。
前半段看的惬意,女孩子太美,太年轻,Norton 害羞+可爱 (不过相对那女孩来讲老了点)。
还有激情戏。
还有Norton和他女朋友的弟弟的初次见面,演得真好。
怎么会有人不喜欢他?
我不明白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不能接受他,说一眼就看透了他。
他是怎么办到的?
Norton做事很得体,带女孩子出门前要征得父亲的同意,对待小朋友也很友善。
怎么就不能得到认同,因为没有工作,没有能力么?
一直到Norton交女孩的弟弟打枪(Norton开枪的姿势真帅!
),我还是觉得不会有太坏的事情发生,说不定再关键时刻,小男孩能救了他姐姐,逃出这个家。
可是当Norton开始偷东西了。
我知道要坏菜了。
他开始变的没有节制了,说明他的脑子不太灵光了。
如果一个人没了节制,离死就不远了。
对于他的变化,我还是觉得不能理解,一个正常人如果受到了女友家里人的排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会就崩溃了呀。
所以我觉得Norton的精神本来就有问题。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大街上随便遇到一个人就爱了,说不定会有什么情况是难以预料的。
后来他对自己的女人开了枪,带走了她弟弟,我简直看不下去了。
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会发生。
事实上我过了半天才继续看。
结局还好,他死了,不算太难看。
小男孩直到最后也觉得他是好人。
但是他的女友最后居然还替他撒骨灰,毕竟他是朝他开过一枪的人呀,她不恨他么??
她可能就这么死了的呀??
我看的是英文版,没有字幕。
能听懂80%,幸亏他们说话都很简单,很生活。
没有力荐,觉得剧情上还是有让人疑惑的地方。
不过如果你爱Norton,一定不能错过呀!!
PS:女孩的父亲是少言寡语的硬汉型。
我也喜欢硬汉。
音乐是完美的.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无法深刻的爱情.加油站的邂候,一见钟情的邀约.海滩的狂野.变换着时间地点的激吻拥抱.男主角明明已经长着一幅不讨好的模样,演的还不算是好人.只好越看越讨厌.面对着镜子练习掏枪的酷姿势明明就是抄袭Taxi Driver里的劳勃迪尼路.仍有喜欢的场景.巨大的客机掠过城市的低空.骑着白马沿着高速公路奔跑,穿过车河.是奇异的景象.美国的西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牛仔也只能留在电影里才可以继续耍酷.这部小成本却也受到关注的电影,真像是个怪胎,听音乐像是该有断背山般唯美的爱情,至少是唯美的西部风情.看情节本该是个普通浪漫的男女情事,演着演着却成了连环杀手案,而且杀人原因还是个不明不白的.像是一夜之间的念头.不过在美国那样枪枝泛滥的地方,杀人实在也不需要有什么太好的理由了.男主角的表演,如果说神经兮兮的确是他的特色以及目的的话,他倒是成功了.可是要喜欢上神经兮兮的表演,对我来说还真是不容易.
这片子是ed用来耍帅泡MM的吧?
玩帽子、玩枪、玩骑马,36岁的年纪除了偶尔几个镜头露怯以外,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装年轻小伙的。
这片子前半部分是琼瑶青春偶像剧,然后变成精神病惊悚片,最后是西部枪战片。
从某几个细节(比如ed的身世,他与小男孩命运的互衬)似乎暗示这片大有深意,可惜我就是看分明啊。
好吧,看完别人的影评,我承认自己比较肤浅。
原来,本片是讲一个唐吉坷德式的悲剧人物,女孩一家的故事只是英雄的道具而已。
这样看来,全片还是比较流畅和有逻辑的。
但我是细节控,几篇影评里没提到或者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拿出来探讨。
1、个人感觉男子(职业是警察吧)的确是姐弟俩的养父。
2、ed潜入的家庭应该不是他自己的家吧(可是他又貌似对自己的家很熟悉)?
而应该是他父亲在他少年时离开他后重新组建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重新组建的家庭是信奉传统犹太教(Hasidic Jew派)的(注意他们的发型和着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沉迷于传统的人吧。
是遗传吗?
另外,在本片惊现two broke girls和modern family的两个主演,不解释。
有时候我搞不清楚这样的看电影是为了坚持住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提醒自己梦在现实面前有多么的不堪一击。
也许成长也是为了这一点,但是总是有人被卡住在迈进现实前的那个房间,他流连在墙上美妙的图画,他不愿打开狭小的门,迈进在前面的一个枯燥单一色彩的房间。
抑或他迈出去了,被伤害了,然后又悄然地推了回来。
就像哈兰重新回到了山谷,但是那个房间已经不再有他的位置。
就像河水静静的流入山谷,然后汇进大海一样,影片如细水般循序渐进的讲述了一场暴力的产生,哈兰说每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意义已经被其他人甚至他爱的女孩抛弃了之后,拿起枪变成了最后的解决方式。
电影中间哈兰带着劳尼一起玩枪的时候,每声枪响都伴随着可怖的回声,振颤地不适地预示着后面的悲剧,悲剧的产生不是哈兰一个人的责任,沉入影片会发现,小镇上的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推进着哈兰的崩溃,他就像擦肩而过的每个颓唐的路人,走在细细的钢索上,每声大吼大叫都会让他敏感的神经绷断。
可是每一次的伸出援手,也许会让他重回正轨。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很多坚持梦想就会成功的例子,伟人、企业家、明星,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小就立志如何如何,经历了多少挫折也未曾放弃,最后终于实现梦想的传奇经历。
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在这些的背后,又有多少例子是坚持了但是却被命运无情的抛弃的,没人是天生的圣者,也就是没人是天生的罪犯,为什么每个人只是告诉我表象的辉煌,却要自己去体会背后的残酷。
影片很多次的出现了牛仔打扮的哈兰骑着白马背景却是充满巨大烟囱的工业厂房,那对比的残忍令人心悸,而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终于达到一个好似梦境成真的十九世纪开荒期的小镇,伴随着音乐的舞蹈,每个人的彬彬有礼,他站在其中,无比融洽,尽管事实是这只是一个剧组的拍摄外景地。
我相信他坚持带着劳尼是因为,他就是像是他的影子,哈兰童年的映射,所以哈兰带着劳尼逃往,就像是对于自己不安童年的救赎。
Edward Norton的再一次辉煌演技地体现,他眼神和声音中的敏感脆弱,他神经质的充满分裂感的气质,和保持的超好的身材……从来不需要怀疑他演不好什么角色,只需要不错过每次他参演的影片就好了。
很后悔他今年在上海参加电影节的时候我居然没有去追星!
配乐是个大大的亮点,Folk、Country Rock,更大的惊喜是出现了Mazzystar,Hope那易碎的声音和木吉他让着淡淡的悲哀无尽的蔓延,在情节紧张的时刻仍旧是木吉他,只不过使用了扭曲、急切的音效,让人心里莫名的疼痛。
这个世界不能以你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出现。
幻化出另外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那里是快乐而安全的。
有熟悉的一切。
谎言不能被戳破。
或者那全都是初衷。
也许她并不爱他。
或者时候未到。
不一样的世界,路途不通。
殊途同归都将成为不可能。
你不能再平常一点么。
再平常一点点。
不那么理想。
我们也许就天长地久了。
你看这世界中影子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阳光之下没有人再会怕他。
死去的时光已经死去很久了。
你无法背负着他的尸体前进。
那路途有多遥远,有多辛苦。
国王穿戴着满是虱子的盔甲逃亡。
实在对诺顿大叔木有啥抵抗力,可是一个青春期叛逆小妞跟他那啥啥啥,俺看着着实很不是滋味。。。
不坏的电影,很孤单很忧伤,空荡的房子,这种空虚的illusion,经典的美国警察父亲,有一些落入窠臼的老生常谈。我说这个儿子的生活肯定很崩溃,身边的人都拔枪相向,父亲也很崩溃,就有那么个人缠着我的家庭不放。如果不够成熟,那么无法分清伤害与爱。
果然有诺顿的就不是个正常电影 好喜欢- -
中间衔接不太自然,导致故事脱节有点严重,观感一般吧,但配乐是加分项感觉还是有文化隔阂,对牛仔没多少认知跟了解,大概能感觉到电影想讲什么,但是很难理解诺顿我夸累了
观影感觉有点像过山车,从爱情片看起,看成了精神分裂犯罪片,最后看成寓言式挽歌,这让观众也会精神分裂,但必须说电影的转换还挺顺畅,细节处理也相当出色。前半部诺顿耍酷装嫩有点违和,中远景镜头可以过关,脸部特写太过老相缺乏神采,后面的表演趋好,真的是诺顿擅长精分。
感觉人物塑造还不够好
浪费时间一星都不想给,就是一个窝囊傻逼男的故事.
诺顿你……你是不是再也不演正常人了啊!!画面配乐佳 某人仍旧精神不正常 编剧可以稍微考虑改行干点别的
Peter Salett 音色和诺顿好像,一度搞不清谁在唱。
2018.07.15 看諾頓,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而且很悶,討厭女主
过于淳朴天真纤细的人就是这样_(:з)∠)_活在一个纯真的梦里,又不得不被现实打破。
有些地方从没去过,但是听到那种音乐却好像已经很熟悉,空旷的小镇看不到什么人氲热的风从路上卷起沙尘,两排木质的小房子能闻到太阳暴晒下木板开裂的味道,远处田野里慵懒的草垛在烈日下听着小虫子扇动翅膀的声音。
他站在车水马龙间...呼唤大家从铁盒子里出来...
小镇男青年的“颓废”人生,小镇女青年的“哥特”之梦。
诺顿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欧美男演员。
呃!
女孩漂亮
嘎!!!诺叔和Kat Dennings出现在一个片子里过!!!
自顾自沉浸在德州牛仔时代,自言自语,表演西部老片自娱自乐。给无某人写信,朝着镜中的自己开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牛仔杀手爱德华,致命的不是其神乎其技的枪法,而是那不经意间流露的脆弱。这脆弱能伤人。喜欢他些微下耷的眼角和唇角,细致的声线,浅淡的发色。他并不能称得上英俊,至多是清秀。而清秀是衰象。但即使如此,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吸引力。看他穿着宽松平脚裤露出纤细的小白腿在大马路上惊慌的奔跑。尤其是他在表示惊讶似的微张着嘴的样子,有一种不易察觉而又难以忽视的无辜和脆弱。当他潜回家,看见摆放的全家福里没有自己,是要到衣柜深处的盒子里才能找到多年前自己的少年残像。于是他明白他在家人心中已死去多年。他一直害怕生命过后没有在别人心中留下存在过的痕迹,而当死亡到来,他又发现一切其实没有那么难捱。
诺顿请不要努力扮演异性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