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举止笨拙的时候容易让世界产生误判,因为美国其实也有聪明的时候。
即使在阿富汗议题上,美国未必总是极大地高估自己,以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和平、繁荣、好莱坞、百老汇,男人可以刮胡子,女人可以穿裙子。
在牺牲近2500位军人、花费2万亿美元以后,如果发现美国几十年前曾经在当地达成过用6-7万美元换取2000万美元的划算交易,也许相当于服用了一剂特效止痛药,虽然药效未必特别长。
一枚“毒刺”式肩扛导弹花费6-7万美元,它打掉的苏联米24武装直升机造价大约2000万美元,米格战斗机更贵。
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游击队共发射了340毒刺导弹,击毁苏联各型军机269架,成功率接近80%。
当初的超级大国损失惨重,狼狈不堪。
如此成功的运作,头号功劳并不在于五角大楼、CIA等庞大机构,而当时的白宫团队其实基本上理不出解决问题的头绪,来自得克萨斯第二选区的民主党国会议员查尔斯·威尔逊的个人努力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重看2007年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Charlie Wilson’s War),了解的是1980年代围绕阿富汗的角力,游击队在地面,苏军也在地面但更多在空中,齐亚·哈克的巴基斯坦在周边,真正的棋局则在华盛顿开展。
这是一部喜剧。
查尔斯·威尔逊从1973年到1996年担任众议员,他的为人处事风格在今天的华盛顿恐怕很难接受,如果不是被裹挟进#MeToo,就是被“取消文化”给扼杀。
他只招漂亮女性做助理,仅胸围歧视这一项就无法见容于2021。
他的座右铭是“教姑娘们打字易,教姑娘们丰胸难”。
就是这样一位不同寻常、连谋杀巴基斯坦文职总理布托的齐亚·哈克将军都认为有诸多性格缺陷的查尔斯·威尔逊却成功地扭转乾坤,将美国对阿富汗抵抗者的拨款由500万美元增加到了10亿。
技术成熟、生逢其时的毒刺导弹犹如棺木上的铁钉,最终锁定阿富汗成为苏联帝国的坟场。
当代美军并没有在战场上输给过谁,但重建国家并非他们最擅长的事情,铁拳不一定能绣花,虽然有过日本、德国的先例。
查尔斯·威尔逊的时代已经过去,只希望他的另类智慧能提供一丁点镜鉴。
真的是难得好片子所谓好电影买就是你在看完电影之后会感慨,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过得真值得呀。
有更新的思想或者自己被真的假的画面震撼。
这部片子明显属于前者。
改变自真人真事,查理威尔逊因为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利用手中看似不大的权力,撬动庞大的美国政府。
巧妙地斡旋,得以把自己的意志实现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一己之力,困住了50万苏联雄兵。
这是即便希特勒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连老布什都会梦想的事,他,做到了。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他看似玩世不恭,迷恋女色,甚至调侃众多貌似世俗标准中一个合格政客的样子的标准,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恰恰是议员这个位置上最称职的。
这个该怎么和已经被世俗和道义洗脑的你们解释呢。
你可知贝卢斯科尼?
是不是这个人的存在让你很诧异?
怎么会一个堂堂大国的政治首脑,可以做事情像个无赖,放纵生活像个流氓,而在公众面前像个小丑?
这怎么可能?
在你的头脑中,是不是政治家都应该像那个和谐社&会的创立者一样?
当然不是。
在西方的成熟的民主国家中,一个躲在正大庄严仪表之下的政治家,看起来是无比可疑的。
人民不知道自己的选票是不是投给了一个阴谋家,一旦当权便会倒行逆施。
相反,让一个性格优势和弱点都很明确的人上台,至少他的优点会看起来像他的弱点一样可靠。
而那些弱点通常是,可以被容忍的。
所以,这样的领导者,就才真是被人 民选出的。
我们可爱帅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女人、爱美酒,爱大大的胸脯。
但是他是一个好政治家,就是因为他会在事情需要决定之前,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一旦这样做,自己的选民会怎么想。
他的爱好,对于做一个议员来说,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只是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原来一个政治家,可以生动如斯。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之身用弹弓打败歌利亚的大卫么?
其实准确意义上讲,不完全是。
他所做的事情,是他的位置实际上可以完成的事情。
因为他手中的那些选票。
他知道自己的州,是唯一一个选民没有政治诉求的州,他的情,所有人都要买。
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巨大的。
所以其实查理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力量,做了这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而不是贝总理那样放浪形骸的事情。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贝总理真有些魏晋名士的意思。
威尔是一个软心肠的人。
很难想象一个这样岁数这样阅历的男人,还能被难民营的情景打动。
其实查理最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
被打动,能接受,同时还能为这些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奔走呼号,这多么难以想象。
怎么会有查理这样的人?
是不是很难相信?
你相信雷锋么?
是不是也很难相信?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从本质上说,雷锋就是中国的查理,查理,就是美国的雷锋。
雷锋原来是个孤儿,中国的解放让雷锋有机会上学,有机会看到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那些和给地主放牛而病死的哥哥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查理用自己国家的制度,为自己的爱犬报了仇,在13岁的年纪,便让一个自己小镇里根深蒂固的统治者,成了彷徨失措的人。
从此,查理不爱那个叫李 刚的爸爸,不爱自己祖上的家事,他爱上了这个能让一个失去了爱犬的小男孩为自己的爱犬伸张正义的伟大联邦的制度。
如果是你,你会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么?
我好羡慕那个坐在农用拖拉机车上的一脸稚气的查理。
查理,你生在如此美好的一个国家。
查理完成了亘古未有的功绩,影片也一直向我们传达“福祸相依”的道家理念。
美国果然报应不爽,日后深陷阿富汗泥潭。
片子以一种美好的充满思辨意味的方式做了结尾。
我突然发现我的好多影评都看起来想读后感。
比起评述镜头语言,我更喜欢做内容上的分析。
但是,这次,多少也说说啦。
片子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拍摄,没有跟在查理身边,而是用一种诙谐的调侃的方式,看涉足这场事件中的每一个人,这么大影响的事情,看起来就像那些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
现实生活,其实更像这样。
历史的样子样子,不是都伴随着巴洛克式音乐的伴奏的。
人物关系极其美妙。
议员和他的情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微妙的关系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种图景,两个人放纵身体,却精神上互相欣赏。
如果在我们的礼法中,这样的关系,真的是会被谴责的。
但是这两个人之间,却没有一点肮脏。
那么的自然而美好。
嵇康和他的嫂子有情,嫂子担心世间闲言碎语,嵇康说“礼法岂是为吾辈所设耶?
”。
你可以理解么?
记不记得那个镜头,茱莉亚接到查理报喜的电话,她的床畔,窝着一个熟睡的不知为谁的后脑勺演员。
很喜欢导演的画面语言。
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
茱莉亚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好片子。
我觉得是汤姆汉克斯最好的电影之一,当然,是讽刺美国的“他们总是留下烂摊子”。
,在豆瓣这里天然会降分。
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我建议大家带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911事件和美国在乌克兰的行动的记忆和观察去看这部电影,你会看的更明白。
“每次都是这样,他们功成名就,改变了世界,最后留下烂摊子”。
这是电影中的参议院查理(真人)最后留下的话。
看完电影,我的考据癖又发作了,上网查了有关阿富汗战争,基地组织以及Wilson和Joanne的历史,查完后不小的感叹了下。
先说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是苏联对阿富汗赤裸裸的侵略,起因是阿富汗拒绝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府。
苏联在战争中的暴行我是相信的,毕竟二战期间,苏联人杀死的波兰人比德国人杀死的要多的多,本来就是一个嗜血的国家,我认为导演并没有夸张。
所以,Wilson和Joanne看到这样的惨状而生恻隐之心我是相信的,但是真的就是同情而去争取3亿(一说是10亿)美元的援助吗?
这个世界上悲惨的地方多了去了,美国会花钱援助的话一定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而当时的利益则是,因为冷战,不能让苏联占有阿富汗。
其实现在看来比较扯的,即使美国不援助阿富汗,苏联一样会解体。
阿富汗这个国家,以前和英国打仗就没败下来,所以说,穷是穷了点,但是骨头是硬的。
好了,一个吃喝嫖赌俱全的政客,一个无聊透顶的富婆,两个人开始拉赞助了。
喜欢电影里面对政客赤裸裸的描写。
脱衣舞女轻松搞定国家领导人,政客本人的秘书全部是波大无脑的花瓶,以色列人表示,表面上要和阿拉伯世界敌对。
政治啊,你真是肮脏的让我想吐。
而那个富婆呢,花天酒地,骄奢淫耻,顺便说下,如果google下Joanne本人,那可比Julia Roberts有气质且漂亮的多了,到底嫁若干个富翁是个技术活。。。。。
3亿美元也好,10亿美元也好,总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拿来买了武器帮阿富汗人赶走了苏联人。
至始至终,阿富汗人都不知道那是美国人帮的忙,所以说,Wilson做了好事不留名,真的是雷锋啊。
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呢,这笔钱用来帮助一个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在哪里的国家,(电影这里有点夸张,一个政客居然搞不清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再想到后来这钱让本拉登茁壮成长,美国人是不是会气的吐血?
这部电影是标准的美国主旋律电影,片中Wilson说小时候的故事引出的爱国热情看的我全身鸡屁疙瘩,原来老美搞主旋律也和我们一样,这也太赤裸裸了吧,真恶心。
片中结尾用塞翁失马来解释这笔钱扶持的基地组织,太轻描淡写了。
在我看来,历史,有的时候很会开玩笑。
Wilson不会想到消灭苏联,却养大了基地组织,其实,又有谁会想到?
大学时代,有基督徒教我,有什么愿望,祷告吧,告诉我们在天上的父,他会安排的。
真的,人,其实能做的很有限,老天,轻轻松松的开个玩笑,讽刺,搞笑,我们却无能为力。
《查理威尔逊的战争》:人道主义伪装下的冷战军备演练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无论给与一种什么样的理由,如果个人能够主宰战争的发生或结局,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是非正常的,但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个人主宰的,而且我们还会将这个主宰者当成英雄来崇拜!
―――韩兮不知为什么,看完此片首先想到的是《奇爱博士》里那些被异化的的战争狂热分子,正是他们保证了世界的毁灭,虽然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是那么壮美!
《奇爱博士》以幽默的手法演绎了冷战的神经性,而此片故事发生的时候正处于冷战末期。
更重要的是,此片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而改编的,与《奇爱博士》里的杜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无论从何角度而言,将此片与《奇爱博士》之间进行一个比较都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前面说了关于杜撰与真实的区别,也提到了冷战中期与冷战末期的区别,讽刺与幽默风格的区别,其实还有诸如战争狂人与救世主的区别,直接对话与间接对话的区别,军队与政要的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政治与商业的区别等等。
但是否我们便由此可以看出两部影片的非主旋律性与主旋律性的区别呢?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比较下,我们很难会关注这样一部美国影片,但好在有三位大明星的加盟,使得此片与《奇爱博士》在看点上有了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此片并不是一个寓言,而是关于一个人的传奇经历,人超越了冷战的诸多含义,虽然这个人是一个的的道道的美国人,而且是美国国会议员。
完全抛开政治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回到影片本身,回到查理•威尔逊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美国人。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表面上给人一种花花公子的印象,这从影片开始那场盆浴的艳俗中便可以看得出来,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情节,导演也赋与他多重性格的写真,一边与脱衣舞娘们洗着盆浴,一边观看着电视上关于阿富汗的新闻,于是查理变得丰满了起来,一面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走在放荡的环境中,一面却仍然在关注着与政治有关的一切。
毫无疑问,影片对查理介入阿富汗事件的动机进行了最着重的描述,大体上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与影片开头在脱衣舞场所看到的新闻是一脉相承的。
那则新闻中阿富汗人民对美国有种希望,而这种希望其实是非政治性的(影片所要表达的是这种非政治性)的求救,而面对这样的声音,查理所要做的便是展现出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当他亲临了难民营以后,看到了那些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难民,这种人道主义的动力便发挥到了极致。
而乔安妮地介入则表明了查理的另外一个动机,那就是在中东地区建立起美国的大国形象,同时也是为自己积赞下政治资本。
而特工埃弗拉考脱斯的参与目的更加明确,以阿富汗为战场,打击苏联政体,以期取得冷战的胜利。
人道主义在特工的介入下立即产生了不一般的效果,从非政治性转向了政治性,其实这对于查理个人仕途来说是相当有利的事情,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所谓主席的加入,面对着那群渴望拿起武器的阿富汗人民,这种转变算是彻底成功了。
于是,难民已经不是影片着重的表现,那一架架被击落的苏军飞机成为查理战争的胜果。
人道主义,国际地位以及打击冷战对手构成了查理行为的三大动机,而随着影片的进行,三种动机的份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当影片结束,苏联解体,查理受到表彰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场阿富汗战争的最终胜利已经远离了人道主义,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冷战的胜利!
查理的眼眶湿润了,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人道主义者完全变成了政客!
当胜利来临之时,只有特工弗拉考脱斯具有清醒的头脑,他提示查理应该继续帮助阿富汗实施教育,是不是要还给查理以前那个人道主义议员的身份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查理在最后的会议上却明确表示,美国帮助了阿富汗,这件事必须让阿富汗人记住,这番言论却与人道主义无关了,这正是查理个人的悲哀,也表明他的传奇其实是政治性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查理的私生活,这无疑为影片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看点,但随着影片的深入,那些放荡的行为在逐渐减少,一个政客是不可能有这些私生活的,这也证明了查理的转变,人道主义精神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同样的,阿富汗人民从难民到战士的转化也是对查理转变的一个佐证!
此时我们再体会导演的动机,用一个主旋律包装下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影片,通过查理这个人物的传奇变化来讽刺政治对人道主义的伤害,这与《奇爱博士》中的怪诞手法其实具有相同的力度,只是这种包装实在过于隐晦了,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美国的形象宣传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韩兮2008-1-15于通州
很感动,有时候世界很小,完全也能被撬动,关键是看你所在的位置。
生子当如孙仲谋,要像查理一样的生活。
电影开始15分钟,出场的竟然全是惊心动魄的金发美女。
浴池里好奇的脱衣舞娘,双眸灿灿如星的秘书,大秀乳沟的接线员,性感的情人。
至于朱莉娅·罗伯茨,美人迟暮矣。
查理的故事富有浪漫气息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单枪匹马穿行在历史的画幅里支持弱小对抗残暴。
几乎可以拔到格瓦拉那样的高度。
但是关于查理的故事,我却倾向于接受另一种观点:无名的人在背后做事,而挑选一个平民英雄站在前台充做门面。
事成之后他拿走荣誉接受访谈,而无名的人们继续做下一件事。
结合以往一己之力对抗xxx的英雄们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这一个也不会偏离太远。
另外关于阿富汗战争,还是有一个观点要更正:就像死在玻利维亚的切一样,一场现代化战争不是靠游击队小打小闹能搞定的。
游击队有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但是真正的生意总是很严肃而又无趣。
电影中有旁白描述毒刺导弹和40mm机关炮给苏联人造成的损失:那对于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说其实什么也算不上。
苏联的覆灭和阿富汗的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苏联老兵们总是忿忿地说他们并没有输掉那场战争,用某个前特种兵军官的访谈说,他们不过是“一直压着一个小个子揍得他鼻青脸肿,却发现一分钱好处也捞不着所以就走了”——从解密的文件和数据来看,就战争的交换比来看,的确是这样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美国人在越南也没有经受过多少军事上的挫折,可是那场战争依然是失败的。
Tom Hanks老了,再也不是当年风流倜傥的模样了,尽管该片他应该是风流倜傥的形象的,可惜,我只是看到他日渐稀疏的头发,他的眼袋,他不再keep fit的体形,甚至是他略显迟钝的动作。
还好,还有Julia Roberts,没让我失望,昔日将草根阶层的pretty woman演绎得活灵活现的大嘴美眉,演起而今上层贵妃的雍容华贵来也丝毫不逊色,难怪她能长期占据Hollywood女星榜首宝座。
看的时候,我不断得在想因果关系和世事轮回的奇妙:当Charlie游走于上层,每年为阿富汗游击队游说争取500万到10亿美金不等的时候,当美国人庆祝狂欢于charlie三人组所取得的成就时,他们可曾预料到12年后“911”?
他们可曾想到他们出谋划策的"毒刺“导弹有朝一日也被用于击落自己的飞机上?
他们可曾想到是自己一手造成基地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大?
美国人终于如愿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冷战,却意外的开启了新世纪或许更持久更艰难的反恐战争。
The ball keeps bouncing, you never know and we'll see.
2022.01.13
美国国防部召开的一次秘密战线表彰大会上,在柏林墙的倒塌和苏维埃帝国的全盘崩溃等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建功立业的国会议员查理·威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最高奖励的平民,即荣誉同僚称号。
从此,这个来自德州的拉夫金,父亲是木材公司会计,周薪700美元的平民议员查理的各种名誉和头衔纷至沓来,各色人物纷纷登门拜访,更有人打着查理的旗号到处招摇过市,各种事物应接不暇,如投票表决国防部继续支持美国童子军的发展,查理的政治捐款者“奶品皇后”老板拉里·里德尔来访,求帮忙解决基督诞生图的事。
国会议长提普托人来和查理谈约翰·穆尔沙被检察官追查的事和希望查理入选道德委员会。
被这些杂碎琐事缠身,搞得查理一个头两个大,不过这些都是交易,查理也趁机提出想加入“肯尼迪中心董事会”的诉求。
不过查理还是对国际事务比较感兴趣,具体讲,国会防务委员会打算拿多少预算用于抵抗阿富汗苏军的秘密行动。
因为干涉别国内政,颠覆他国政府是他的强项,那是他建功立业、一战成名的领域。
因而约见吉姆范·威根。
拉里在查理办公室等候时发现在查理这工作的女性都非常漂亮,为此感到纳闷,秘书回答他查理曾经说“你能教他们打字,但身材可是天生的”,也就是说女人天生丽质,拉里连连称是,拉里见到查理,介绍一直在一旁默默无声的女儿珍,查理眼前一亮,拉里的诉求很简单,请查理帮忙找个熟悉的法官,打赢他的官司。
查理对拉里女儿珍的一再关照让女秘书对珍会心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果然,幽静的夜晚,和白天在国会一身职业装的淑女打扮截然不同,衣着袒露,言语放荡的珍出现在查理家,一副放纵婊子的感觉,没咋地先呻吟,就是一个标准的荡妇。
德州富婆乔安·赫林是个极右反共分子,色诱查理,想利用他所在的国外行动委员会和防务委员会是国务院、国防部和中情局的权限交汇处,来为己所用。
这个女人安排巴基斯坦总统秘密会见了查理,向他表达了巴基斯坦对美国的秘密援助阿富汗抵抗苏军不得力的严重不满,巴基斯坦边境的阿富汗难民营的惨状更是让查理欲哭无泪。
还真让乔安压对了宝,义愤填膺的查理还真办成了总统也难办的事。
中情局派了个负责阿富汗问题的官员盖斯特·阿拉克托斯来听查理的指示,这是个倚老卖老“抗上”的主,两次砸烂局长办公室的玻璃。
但他又是个强硬的反苏分子,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盖斯特把中情局的武器专家麦克引荐给了查理,这是个参加过海豹突击队的30岁的年轻人,能同时和四个人下国际象棋,他提供给了查理一份足以对付侵阿苏军的武器清单,强强联合,一场好戏拉开序幕。
查理也是真够拼的,不仅担保国会拨款从一千万增加到四千万,为了改造向阿富汗反苏武装输送的武器,查理不惜动用私人关系,找到以色列军火商,私下促成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及和沙特几个敌对国家之间的暗中合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苏联侵略阿富汗。
查理遇到了一个足以毁掉他前程的大麻烦,一个叫保罗·布朗的人控告他吸毒,焦头烂额的查理一面要面对自己的前途危机,一面还要关心美国对阿富汗的援助问题,真的是吃着萝卜青菜操皇帝的心,人说“县官不如现管”,并无官职的查理,凭借一己之力,促成了美国真正意义上实打实的支持阿富汗的抵抗苏联侵略的战争,给力苏军惨重的打击。
把武器给谁合适成了下一步的议题,中情局提议与其武装49万阿富汗农民,不如给拥有15万人目前躲在潘杰希尔峡谷的叛军“北方联合阵线”,他们的领导人是艾哈迈德·沙河·马苏德。
摆平方方面面关系,让拨款顺利通,费了查理不少周折,好在有乔安这个神通广大的女人鼎力相助,那都不是事,其实什么宗教、主义、原则、民主、独裁,说到底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
上帝之手帮助查理,涉嫌吸毒的调查也不了了之,看这就是美国,一切都可以交易,只要你足够强大。
鸟枪换炮的阿富汗游击队装备了米兰反坦克导弹后战力倍增,苏军的坦克开始屡屡被打,而苏军直升机更惨,正当苏军直升机飞行员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射杀阿富汗游击队和平民的时候,阿富汗游击队发射的毒针导弹不期而至,瞬间连人带机成为碎片散落,一掉还是三架。
从此苏军的噩运来了,仅1987年春,阿富汗游击队就击毁苏军67辆坦克和装甲车,击落34架苏联直升机,击落28架固定翼飞机。
苏制米格飞机造价两千万,毒针导弹价格六到七万,美国援助阿富汗的预算资金也一增再增,从五百万飙升到五个亿,中东的狗大户沙特也跟了五个亿,这样一共是十个亿。
战争打的是实力,比的是财力,苏联人终于撑不住了,1988年4月14日,苏联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苏军从阿富汗撤军。
三年后苏联解体。
查理又一次连任美国国会议员,而新的防务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尔沙曾经得到查理的帮助,查理信心十足。
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得到中情局盖斯特的指点,查理在帮助重建阿富汗的问题上连连被否,就连投资一百万美元在阿富汗建一所学校的提议都被当场否决,看来查理对美国的历史还是不太了解,美国在世界上是扮演“砸场子的”,而不是“圣诞老人”。
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入侵阿富汗,走了前苏联的老路,不知查理作何感想?
查理的格局注定有勇有谋有情怀和人脉的他不会成为一个世故圆滑的政客,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Like it, because it is smart~
最后说的是塞翁失马,希望不要有常凯审再说什么大师与顽童了。
亦是对战争的考量~~~
7.0/10 分。2024.12.05,初看,蓝光。时长01:41:48。。。剧情真的是挺流畅的。表演也没问题。正义的美帝又一次领导人民打败了邪恶的苏联。哈哈。。。汤姆·汉克斯又一次出演了正能量爆表的英雄人物。。。现实中,他因为懂王要曝光某名单而躲到国外去了,还有小李子啥的也全都跑美国本土外躲风头去了。呵呵。
为何朱利亚罗伯茨的妆那么难看?
大嘴美女说,我信上帝是想要上帝站在我们这边。多么简单干脆。
它就是在告诉你,美国人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Hoffmann和Hanks演的非常精彩,批评这部影片的人想的太片面太左了
真实事件改编,一个好色魅力非凡的议员,一个鹰派富有的金发女郎,一个老道 的CIA特工,他们在80年代秘密进行的事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格局。
how did they manage to make julia roberts look like a rhinoceros is beyond me...
6/10。片尾字幕才是最大亮点,获得军火援助的圣战士后来发展成塔利班,当然这对奥斯卡而言是极端政治不正确的,作为编剧的艾伦索金也没能动用他出色的语言和情绪控制力,整出一场粉饰太平的无高潮烂戏。很多人情交易和全裸游泳派队的国会内幕的描述更加冲淡了剧情,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同时难掩人物空洞。 @2015-11-09 21:18:01
为了Sorkin看,很难坚持下来,议员全程洋溢着完全脱离现实的美式自我感觉良好,说白都辱白。
2010.12.5晚,with him。 下载了很久的片子,终于看了。 大概因为没有“美国”的立场,对真实的历史也不甚明了,所以觉得,一般吧。对查理的那群美貌又智慧的office ladies惊艳……
感觉一般,汉克斯有些力不从心,反倒是霍夫曼一再抢戏。
其实看到一半看不下去
一般一般
美式计谋。
虽然对历史背景不甚了了,但我觉得一个政治题材能拍得这么有趣就很不错。汉克斯演技真真没说的!
我喜欢这对意外的组合,嗯。
美国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一个政治事件是由一个人的力量左右的?影片沉闷
不如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