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一封封信被寄到纪子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着是否这算是一种操纵呢?
希望你好,希望你能做这个做那个,这个希望究竟是被强加到身上的,还是说这个希望本身,就是存在着的。
小时候的纪子产生质疑,对妈妈说自己只想做个不引人注目的配角,做个平凡的人。
十九岁的纪子拒绝看信,觉得这些信反而像是一种诅咒,是一种操纵,它让我不再像是自己了。
两人在夏日祭晚看到的烟火,在十九岁生日那天依旧看到烟火在诹访湖上空绽放。
小豆岛上与母亲挚友的女儿成为挚友,一样拥有了喜欢相同乐队的挚友。
母亲一张张生日贺卡最后消失,男友依旧延续着给她写下不中断的新的生日贺卡。
没能参加attack25的母亲,和在男友鼓励下为了回应母亲参加attack25的自己。
一次都不选择答题的自己和台下担心的父母,努力答题力争冠军的自己和台下父亲、恋人、挚友。
是的,是变得不像自己了。
整个故事是抽去了一切的杂质,让纪子生活在了隔绝负面的时空里。
里面就像开头是猜得谜语“请问你的周围有什么?
”“我的周围都是爱”。
嗯,纪子生活在了满满的无杂质的爱里。
甚至在十九岁感到疲倦,难得摄入现实繁琐的时候,用一封对映的信,将她这种烦躁的心情都全部肯定。
这种无杂质,即“无巧不成书”的部分,是必须要用更内在的力量将其变得合理的。
而这股力量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很多作品都在这上面缺失了,如果缺失了便很容易落入到功能似的陷阱里。
桥段变得为了合理而合理,为了整个故事能运转下去而用现实膝跳反应来处理。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认为整部电影最灵气的部分,那便是小豆岛海边,挖开尘封多年的时光胶囊,那个留给未来的礼物是pink lady最后演唱会的册子,仿佛那一刻纪子看见一个往前飞奔着的勇敢自信的少女,往自己喜欢的偶像方向奔跑的自由模样,而自己则跟着她一起奔跑。
这里则将这种背后的力量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了,那股力量,就是往前奔跑着的少女。
这里我又想到今年影院重映看的岩井俊二的情书,寄给天国的信却意外得到回信。
从此开始生活在偶尔会感冒的日子里,而他藤本树的死亡则是病毒,引发了那一场怀念他的小小风寒。
或者说,像是幽灵一般。
而在这部影片里,母亲芳惠的贺卡,则不像是一场感冒。
她的贺卡则像是那个勇敢独自一人从小岛出发飞奔向东京去赴约最喜欢偶像解散演唱会的充满活力的jk少女一般。
是温暖的是向上的,就像那葵花籽里破壳而出的向日葵一样。
(!!
对应上了宫崎葵的名字)而这个向日葵代表的温暖与爱,则不似摸不透的感冒。
它像是永远都会到来的夏日与下个夏日,而这个延续,则用成长、婚礼和新生命的诞生来推动。
真空的向日葵,虽不真实,却始终鲜活,始终存在着。
就如电影一般(ps:神奇的地方在于昨天看的
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 (2020)7.42020 / 日本 / 剧情 / 吉野龙平 / 佐久间由衣 奈绪里女主角之一的猪乃木则是与这部电影的妈妈芳惠一样生活在小豆岛上。
比起在片末戛然而止的两人最后的见面。
我在生日卡片这部电影里却成功登岛看见上面风景!
实在是巧之又巧,非常之可喜可贺!
)
看完电影已经是凌晨3点56分了,刚看了看熟睡中的女儿和老婆,女儿刚满7个月,又踢被子了本来想去洗澡睡觉,以后再找时间写的,但觉得,有些感觉过两三天又是不一样,反正明天又是带孩子的一天的,干脆再熬一下写完再睡吧。
最近一个多月都在熬夜,并不是工作有多忙,相反,是工作太闲了,可以说没工作,到了30而立的日子了,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其实更多地做给妻子看,毕竟跟大多数人一样,房贷、车贷还是每月要还的,还有刚出生的女儿,想想都头疼,但自己的性格,其实就是懒惰,总想不出什么好出路。
从小就喜欢熬夜,特别是熬夜看电影,夜深人静,特别有感触,今晚找对电影看了。
有点扯远了,回到观后感。
还是老规矩,剧情不一 一讲述。
电影挺感人的,特别是能感受到那份母爱。
碰巧,之前看了宫崎葵的另一部作品——《只是爱着你》,所以一看到宫崎葵在电影里面饰演一名母亲,反差有点大,但不愧是“日剧女神”,演技还是有所保证,另一名女主桥本爱演技也是好评,把内向女孩的性格发挥的游刃有余。
好像离题了。
电影有几个泪点,印象较深的是母亲送出嫁女儿头纱那段,母亲为女儿戴上完成缝纫的头纱,简直了!
还有父亲拖着女儿的手走仪式那段。
本人母亲也是因病走了快10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不过我母亲没写什么信给我,印象记得高中时写过,不过不太想去回忆,哎,怕自己伤心吧。
剧中母亲真的挺了不起的,用另一种方式陪伴儿女成长,开始还以为儿子没信呢真正擦眼泪的是父亲拖着女儿的手走仪式那段,虽然自己的女儿才7个月,但是一想到自己也有出嫁女儿的那一天,还是没忍住。
年纪大了,还是慢慢喜欢看这类亲情、爱情的电影。
晕,我是找爱情片,怎么却找来一部亲情片呢?
算了,高分还是有道理的。
世上估计只有母爱才是最纯粹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从自己母亲身上的肉,那份感情是无可替代的,童谣一直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还好,剧中女主还有她弟弟还有个好爸爸,一直让他们两姐弟感受到家的温暖。
结局算是美好的,女儿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能照顾好自己的人,作为父亲也算是完成自己最大的心愿吧,当然还有一个还没懂事的儿子。
是啊,养儿(女)100长忧99嘛。
还是再想想有啥好出路吧,4点半,洗洗睡了。
电影值得推荐。
影片很好看前后呼应有泪点有笑点。
我印象很深的是十岁的纪子问妈妈“现在的日子是你希望中的样子吗?
你幸福吗?
”十年后妈妈在信中回复纪子“妈妈的生活并不是本来希望的模样,也有数不清的后悔和遗憾,但是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
”突然明白原来不止是我的人生里有后悔和遗憾,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她还告诉纪子“故事不只有一种,世上的故事多到数不胜数。
有多少种故事就有多少主角,你的人生只有你才是主角。
”我想我愿意把自己当做自己故事的主角,并用一生去诠释这个故事,希望它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吧。
纪子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了她,但又仿佛未曾离开。
绽放在花园里的向日葵是她,粉红女郎的歌曲也是她,大学时的时光胶囊也是她,问答节目也是她。
结婚时候的头纱也是她,看到彼时,每每落泪。
我的母亲也早早离开了我,她的匆忙离开甚至都没有一分钟时间给我留一句话,所以我没有纪子那么幸运。
我想什么的时候不知道她想什么,我想知道她希望我怎么做的时候更没有指引。
我迷茫了许多年,故作坚强了许多年,现在仍然不知道如何更好的生活,也许有人会说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的母亲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记念。
我再梦中见过她,模糊又疏远的背影,没有在梦中听见过她对我的训话,她的意见,甚至背影都很消瘦,又记不得衣服的款式,我知道这是我心中的她在模糊,或者我根本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母亲。
我初中的叛逆也伤害过她,高中埋头苦读也忽略了她,大学一时的新鲜感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未学会理解父母,并付出关心。
而这一切让我不知道该和她再何时才能相遇。
我恨自己没有才华,没有作品记念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贾玲可以有李焕英陪她一起回忆。
而我的爸爸没有说过任何帮助我重塑母亲的任何一件事情,也许他记不得。
也许我也不想知道他口中的母亲的样子。
我忌日并没有祭奠她,遗像也没有供奉,我以为只要我心里有序的记念她就够了。
但我并没有,我只有伤心难过的时候觉得她在就好了,如果她在,现在的我一定带给她最好的生活,又可以一起出去旅行。
我想是我的不对,未一切未实施的举措找很多的接口。
如果我想了解她,我自然要通过很多人的口去分辨母亲她真实的想法,不同的答案也许会勾起我的不适,但与离去的人沟通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让我们都用心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身边陪伴过的人,那种最初的原始的爱,正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东西。
真情,它就想夏天曝晒的太阳下大汗淋漓的时候,在自己后院吃得那一口冰镇的又甘甜多汁的西瓜一样。
我希望努力重建后的自我,不光在悲伤难过的时候想起我的母亲,在所有喜悦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获得成就的时候,觉得委屈的时候都能想起她。
用心的聆听来自于她的轻声细语的问候。
永远爱你,我的妈妈。
温馨又治愈的电影,讲述了经常会出现的得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母亲通过书信来向孩子传达爱的故事的后日谈。
纪子之所以会有对母亲从崇拜到想要追赶到感觉被束缚再到理解的心理变化,也正是因为母亲以这种方式陪在了她的身边——她能感受到她在自己身边。
最棒的一组镜头就是母亲为纪子带上头纱,年纪相差无几的母亲与女儿跨越了漫长的时光,在充满阳光的房间里再次相遇的情景,母亲的爱与祝福通过信与头纱传递给了纪子,真的很让人感动。
看多了矫揉造作的「大制作」你也许会被这样一部稀松平常又简单的故事打动。
生离死别是人生没办法逾越的,11岁-20岁,纪子每年生日都会收到已故母亲的一张生日卡片,这是母爱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陪伴着儿女成长。
回家了要和母亲的照片说一声「我回来了」,就好像她依旧在眼前一样,守护着她爱的家人。
青春期懵懂又躁动的岁月也因为有母亲的卡片可以安然度过,「初吻指南」让人忍俊不禁,多好的妈妈,最后那封弟弟交给纪子的信和母亲亲手做的头纱更是让人泪奔,那些都是她给孩子们的爱,即使过去很多年,依旧温暖和鼓励他们好好生活下去。
即使简单去生活也能顺利长大。
母亲借第一届芥川奖获奖作品石川达三的《苍氓》,用她那温暖的笑容教会了孩子们要努力生活,母亲遵守自己的约定本身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了,她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孩子们成长,但孩子们健康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努力生活。
心怀感恩,不管是喜悦时候的泪还是悲伤时候的泪,那都是真情流露。
走母亲走过的路,去见母亲生前的好友,还有父亲口中写最后一封卡片的母亲,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十多年过去了,母亲的形象和笑容依旧。
也许有一天,做了父母才能领悟到母爱父爱到底可以有多极致。
父亲的爱是隐忍深沉的,任性不求上进的弟弟,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姐姐,而失去了挚爱妻子的他何尝不需要人关怀和温暖?
可他却始终坚持做鳏夫带大孩子们。
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弥留之际虽然被病痛折磨,但却燃尽自己的生命想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她想象着孩子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会有不同的心态和成长,用她的文字继续陪伴他们。
如果写一封信或者一张卡片给未来的自己,你会怎么起笔呢?
那未来的你看到穿越的文字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有间歇性记手账的习惯,回过头去读很久之前记录的文字和画的小画,是很有趣的感觉,那一天的困扰、那一天的快乐、那一天的纠结…之后看起来都感觉自己好幼稚,我们都在成长吖!
当然过了青春期已经不长高了,开始发福或者慢慢变老,但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衰老肥胖,还有沉淀下来的经历以及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
幸福不多不少,刚刚好就好。
看这电影就想起已故的亲人。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有这样一个祭奠亲人的节日真的挺好,说到这个又让我联想到西班牙的亡灵节,同样是祭奠,人家是欢声笑语,把欢乐的人间展示给已逝去的亲人们,告诉他们,我们很好。
活着的人幸福生活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告慰。
嗯,努力生活吧!
影片讲述个性有些内向消极的主人公纪子17岁到25岁的经历。
纪子10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而母亲早就知道自己余下的日子不多,于是约好在纪子二十岁之前每年生日都送她生日卡片。
尽管纪子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友情、恋爱和结婚等各种烦恼,但生日卡片一直是她的力量源泉,陪伴着她成长。
电影真的很温馨又治愈呀,母亲一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着纪子。
就算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在你还年幼时就去世了,也不要消沉,不管他(她)有没有给你写生日卡片,她的爱会一直陪着你,只要你别将他遗忘!
他一定会希望你成为一个阳光的少年或少女,好好的走完你人生的道路!
以前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在知乎上看见一段话:我愿能再见你,或许我再见不到你。
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你这个电影啊!
为什么这么快就演完了?
我好久没看过这么让我喜欢的电影了!
纪子的纪是19世纪的纪孩子的子,蕴含着爸爸代表着纪子在世界上真实的存在着。
纪子小的时候性格内向,比较孤僻,跟同龄人相处的很不好。
上小学的时候老爱被同学欺负。
但是很喜欢看书,老师选她代表班级答题,被爱出风头的女生威胁,于是胆小便不敢答了。
妈妈鼓励纪子的时,纪子只觉得妈妈在说风凉话,因为妈妈好像也做不到自己说的那样。
后来妈妈生病了,纪子知道妈妈治不好了,很伤心。
但是妈妈一直用坚强努力和微笑面对女儿和儿子。
纪子生日,一家人去野餐,妈妈送给纪子亲手做的手帕和贺卡,并答应纪子和儿子以后过生日也会写信的。
虽然妈妈死了,但是纪子11岁生日还是收到了天国里妈妈的信。
以后的几年,最期待的就是没年妈妈的来信,妈妈教过纪子做好吃的饼干,14岁时妈妈跟纪子分享初吻心得,妈妈拜托纪子去帮自己取时间胶囊,去给曾经的朋友道歉。
妈妈也希望纪子去做义工。
纪子虽然在妈妈的建议下,收获了很多,却又觉得失去了什么。
19岁时,纪子不想再过妈妈安排的人生了,随不打算看信,并为此跟妈妈吵架。
跑出家门是遇到了初中喜欢的男孩,在他的影响下,纪子还是看了信,这次的信却跟以往的建议不一样。
妈妈真实的讲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猜不到19岁的纪子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偏偏这是最让现在的纪子动容的,需要的。
20岁,一家人又去野餐,纪子看到了最后一封妈妈的信,妈妈跟自己告别了。
纪子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工作,跟男生一直也很好,并且21岁收到了男生的信,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在男生的鼓励下,纪子打算尝试曾经的答题比赛。
可是好多次都失败了,但是纪子一直在坚持在努力。
弟弟三次高考失利后,放弃了大学,选择骑行患有日本,并且逃离父亲后就没跟家人联系。
纪子终于进入决赛了,虽然最后还是输了一分,但是纪子也很满意现在的勇敢。
男孩像爸爸提亲,爸爸答应了,于是趁着节目,告诉弟弟自己要结婚了。
弟弟终于及时赶到了纪子的婚礼,并且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原来纪子还有一封妈妈的信,给结婚的纪子的信,妈妈送上了不能参加婚礼的歉意礼物,美丽圣洁的头纱。
85分日剧最大的武器就是那让人心旷神怡的超美景色,干净舒服,听过台大的日本文化科,真切感受到日本人那么热爱大自然,其次用离世后的信承载了虽然即将离世但依然希望竭尽全力尽到母亲责任的执着,女儿在成长中感受到了这份爱,感动了幸福,最后披上嫁衣的她,带着母亲病重时依然一针一线缝制的头纱,它被寄托着母亲由衷的祝福,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参与母亲时间胶囊的故事,也让女儿进一步理解了母亲的过往,让她想起曾经的她也觉得母爱来德那么的理所应当,所以她劝了xx帆(妈妈闺蜜的儿女)要珍惜自己的母亲。
美景、母爱、徐徐道来的信,慢慢把母爱极限的放大,然后消失。
女儿已经长大了,母亲离去十年依然没有消失的爱和担忧可以止步于此了。
俗套的题材也是普世的题材 不说教 也不惹人生厌 生活感拔群算是优点 P.S. 别人拿小葵演妈这点说事也就罢了 看了片子还揪着这一点做文章 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UUU
努力地,拼尽全力地幸福。
暖心又治愈,还不错的片子,十张卡片串起来的青春也很美好。
18/12/15:观影于B站!
爸爸有点萌。剧情太老套。
非常普通 甚至想给一星
可爱的一家人。。。宫崎葵已经演妈妈了(ಥ_ಥ)
日式小清新 漫画般的叙事节奏 工工整整
2019-02-06
特别适合心情纷乱时观看。宫崎葵的温柔治愈,桥本爱的倔强内敛(不过小时候的小演员更出彩),爸爸和弟弟莫名喜感。日韩最爱的这种生离死别情节难免俗套,生活的残酷也只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谈不上多深刻,却拍得温情戳人,甚至落泪。演员功不可没。情节有点似曾相识(想又想不起来),是另外还有一部什么电影也是过世的父母给孩子写信吗?关于写信的故事,果然还是日本导演最擅长。想到了《情书》、《你好之华》……
真的挺一般
小豆岛,标记一个旅行目的地
3.5题材实在是常见,内容在平淡与狗血两大阵营徘徊,不过一切并不影响被感动,尤其是婚礼女儿穿上嫁纱背影至回头那一刻.日漫的天空与清新的风扇,追梦的乐队永不停歇.
太不争气的又看哭的我。。。
真的是非常温柔治愈的故事
温暖的日式电影
作为一部剧情向的治愈系电影恐怕是不合格的,亲情、青春、成长这些能讲的东西太多却似乎都没讲完整……
算了算了
我很慶幸做你的女兒,我對自己沒有自信,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過沒有你的人生,如果你在的話,你也會希望我開心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