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故事,非常符合中年人的喜好,要是不在过年期间上我是绝对不会跟着家里人看的。
剧本身一般,胜在过年跟家里人一起追剧的氛围。
我妈看这剧的第一眼,指着金晨说“这小女孩儿一看就整了!
”所以不管是大荧幕还是家里的小电视,脸动没动还是很明显的。
王素芳人是很好,但实在是太传统以至于封建从现代角度来看让人不理解,不跟家里人说自己病了还想着为自己丈夫找下一个。
姚儿这个角色是可圈可点的,姜妍真的演得好,利己主义但现实的让人讨厌不起来,不管是虚荣还是耍小心机,她都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的,特喜欢看她和大力的剧情,大力虽然什么姚儿喜欢的都要给姚儿,但都是面子工程,鸡是别人家养的,电视机是二手的,收录机是改造的,撑排场吃饭是装有钱的,姚儿要是真同意了才是傻呢。
红狼演生病的状态真得很像中风病人,看见他就想起爷爷当时得病的时候了。
相反白敬亭的老年状态演得真不行,抛开妆造,声音都没怎么变,不是装装深沉皱皱眉头就是老年人了。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的重点老汪和老马的矛盾,我们现在来看就是老汪作为执法人员太不懂法,明明可以作证歹徒自己跳下去就可以了,这样老汪老马都不用受惩罚,很简单的事情非要藏着掖着,观众也不满意。
本来紧凑的剧情因为这种感情戏拖拖拉拉,重要的三个大案在最后三集一下就解决完了。
看吴师傅打岔牛大力时才意识到这不是白敬琪和蔡八斗嘛。
还有就是网上那些剧透能不能少点,大结局前我奶奶在我耳边说了三天马魁死了。
这部剧其实演员演技,服化道都没有大问题,但是主线故事逻辑是存在问题的,马魁就认定汪永革有问题,但是他阻止不了马燕和汪新谈恋爱,即便马燕都怀孕了他也不松口,在那个年代,马燕这种谈了朋友不结婚也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马魁本着他女儿的名誉不要,也不松口,不过就是为了虐而虐么?
按照34集的回忆,汪永革也只能算误杀,但是非不说,要让马魁坐10年冤狱,马魁也很有意思,本着女儿一辈子名誉和幸福不要,也要晓得真相,为了虐而虐。
编剧也不晓得是不是要为了歌颂一个无罪恶的理想之国,还要让汪永革自首,那即便马燕和汪新在一起了,这个混乱的长辈关系也只能是他们夫妻关系中的一根刺,这种不是我国890年代常见的社会关系,这种比起《乔家儿女》都差的远,1988之所以优秀,是他勾起了大家对890年代的回忆,产生情感的共鸣,《乔家儿女》至少也反应了那个年代普罗大众的一个生活缩写,但是本剧是一部为了虐而虐的狗屁故事,只能说编剧没有好好捋清楚这个逻辑,没有编好这个故事。
现在内娱的剧真的是非常不尊重编剧,导致编剧的生存环境非常差,非常弱,所以编剧们也不会好好的写剧本,长此以往,内娱的剧是不会有进步的。
很多人说结局不合理,但我觉得是他们看不懂,编剧在追求一种现实和宿命交织的感觉,姚玉玲落魄和牛大力相遇这不就是她的报应吗?
她年轻的时候看到汪新好就贴上去人一点落魄就立刻撇清关系,牛大力给她买自行车她就跟牛大力看电影,看到比牛大力强的就想甩开牛大力,这什么人?
不就是水性杨花见利忘义的人吗?
最后让挎着小娇妻的牛大力遇见落魄的她就是现世报,人在被现实击垮的时候变得不像原来的自己一点都不奇怪,莫泊桑《项链》里那个美丽的女主不也是因为现实磨平了美貌为自己的虚荣买单么?
牛大力不见得能发财但是姚玉玲绝对成功不了,因为她眼皮子太浅了…但凡她扛的住一点风浪也不会那么轻易跟汪新分手~所以这结局没啥不妥的。
老马的死我觉得也是一种宿命感,自古越是英雄人物越是会死在小人物的手里,只是让人伤感了一些。
很多人说老汪反而落的好结局我不认为,他一辈子愧疚,老了还痴呆了这是报应,他虽然害了老马但也不能说他就完全是个坏人,我觉得这个结局给他不错。
列车上的人间百态,大院里的温情烟火。
有笑有泪,有情有义,有相遇与别离,也有心结与释怀。
列车上,反扒、打拐、巡线、缉毒,铁路警察薪火相传,从蒸汽机车到电力火车再到高铁,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大院里,粮票、布票、共用水源,邻里互助,从自行车再到摩托车、小轿车,从收音机到电视,从大院到铁路小区,从国营商店到下海经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
以上,五星⭐写在大结局之前。
---大结局吐槽分割线--槽点1:马叔下线。
为什么非要让马魁下线?
开年大剧大过年的大团圆结局不好吗?
非要搞这么一出。
况且没看出来马叔非要下线的必要性,不接受这个结局。
就不能是受伤了再救回来吗?
😭
槽点2:姚玉玲结局。
以姚玉玲的性格,她之前宁愿饿肚子都要把粮票换布票穿漂亮衣服,即便她落魄了摆烧烤摊也不至于灰头土脸。
我以为的结局是她终于认清了靠男人不如靠自己,然后再不虚荣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工作,哪怕是摆烧烤摊也应该是干净利落的形象。
退一万步说,哪怕她真的落魄到灰头土脸了,也是她的教训,但是这和牛大力没有任何关系,专门拍个偶遇对比膈应谁呢?
槽点3:碎||尸案收尾潦草。
前面花了大量的篇幅师徒俩在各地碰到这个案子,结果结局一句抓到了草草收尾。
就算不能让师徒俩携手破了这个案子,也要让马魁亲眼看到啊,结果现在成了墓碑前的一句话……前面马健的亲生父亲的伏笔镜头埋得多好,在马叔骑自行车背着他的路上有一个镜头感觉身后有人,原来是因为那段时间他的亲生父亲在那附近转悠。
还有蔡小年的顺口溜首尾呼应也很好啊。
感觉是可以更好的,但是现在的结局不是很好,太可惜了。
结局改三⭐。
但是看在前面剧情和每一个熟人演员的份上,四星⭐吧。
先给结论8.5分。
(但为了磨平黑子能给10分)1.年代剧不好拍,以前都是苦日子,没有偶像剧,这次南来北往有很多笑料,让人误以为这不是年代剧,但错了这就是年代剧。
抓小偷的警察被2个贼同时栽赃就会被判十年,抓不住的劣贼人贩子杀人犯,到处都是贼火车挤不上人异地恋等于死刑等等,还有老一辈顽固的观念,对投机倒把的鄙视等等。
但是大院的温情,传帮带的师徒情也都很温暖。
剧拍的真实不出戏,就应该鼓励,而且确实拍的不错。
2.关于男女主演,白敬亭一直属于有演技的流量,这次春晚被冤枉成这样,黑子满天飞,但他还是那个作品一部部成为实绩的腼腆又坚定的小白,最真实的小白在跟着贝尔冒险,我相信他。
饰演的汪新可爱阳光正义正直,虽然前期被质疑中央空调,中期被说不承认和马燕关系,其实前期是愣头青不懂爱,很难抵挡大方美女的直球,后面则是认定了却羞于启齿的上一辈人习惯,毕竟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偶像剧和小说,看的还是霍元甲,跟师傅的相处真的有趣,演的自然,深情戏也让人感动,落泪教科书级别。
金晨饰演的女主是个典型的付出型,所以没前期姚儿讨喜,但是后面坚韧善良也很好,她对汪新不离不弃是善良也是她眼光好,不能说男频吧?
金晨美的太现代了,但不至于被黑吧?
3.关于结局,马魁的死,其实有迹可循,马魁师傅也是这么死的,突兀难以置信,但确实一直发生在第一线警察火警等可爱的人身上。
虽然结局闹心,但献祭了编剧后大家也都对前期略显强硬甚至偏激的老马满怀惋惜,人物也更立体生动了。
关于姚儿,薄情势力,很多人觉得即使是烤串也是烤串西施,其实我也有自己看法:她和贾金龙隐线其实是非常恩爱的,知不知情见仁见智(我觉得知道,因为汪新问她的时候迟疑了,也许没那么清楚,但肯定来路不当),在失去贾金龙后她可能也是失去了一辈子的白月光,再也爱不了别人了,加上还有个孩子,先不说社会会唾弃她,她自己作为铁路子弟也会明白dp多害人,加上为了扶养孩子,她也不需要再光鲜照人了,毕竟没有吸引别人的需求和必要了。
4.最后,网暴可耻,白敬亭演的这么自然,哭戏和怒戏都掷地有声,给个7.1?
网友擦亮眼睛,白粉到底是在洗,还是大家不愿意承认自己人云亦云被网暴裹挟了?
央视新闻不信,信一个满眼嫉妒的逐帧姐在那解读帧数图?
给良心好剧一个高分吧
哎呀妈呀——姚儿如果要说姚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自然不是【我真的喜欢你】,而是哎呀妈呀。
我一直觉得哎呀妈呀是一句非常好的东北话,有着祓魅的效果。
自欺欺人,在生活里鬼打墙,都可以来一句:哎呀妈呀。
姚儿是大院的异类。
大家都勤勤恳恳,一分钱里都要攥出油来(因为油还是定量的),她却把粮票换做了布票。
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不仅仅是一种反抗,简直就是一种革命。
哎呀妈呀,不就是爱慕虚荣,臭显排呗?
譬如姚儿的制服改了腰,姚儿的裤子包了腚,姚儿的花枝招展让人无法无视这是一朵恶狠狠的花:“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大部分人,都得活在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的世界里。
可以簪一朵小花,可以绣一纹小边。
大部分时间里,不能被人在人群里,一眼看到你。
姚儿时时刻刻都要这样。
即便会昏倒在院子里,即便不出意外的落在了唾沫里。
她扁着嘴,她准备不吭声地倔强到底。
她吃到了大白兔奶糖。
姚儿为什么一个人住在大院(母亲是不是改嫁或者丧偶,她是不是读书……)没有过多交待,这样就在热烘烘的大院里,她孤零零的。
当然,有个牛大力就像牛粪一样移动供暖。
当然,还有汪新。
穿得干干净净,长得白白净净的汪新。
就像大白兔奶糖那样的汪新。
姚儿瞬间就熔化了,给他钉扣子,打扫屋子,搂着他手问:你喜欢我不,我俩处对象不。
这时候是姚儿最接近幸福的一刻,不出意外的是当然出了意外。
汪新的波折其实并不一定偶然,用他的话讲万一以后生病啥的,连个端药的也没有。
当然如果姚儿听到这句话大概会掀桌:怎么的,这样说的话,汪新我要和唠唠。
但是姚儿自然不会,姚儿只是抱着痛苦的心对汪新说:对不起汪新,我其实心里一直喜欢你。
人和人最难的就是 我一直喜欢你,难就难在两个人一直在一起,靠的不是喜欢。
咋滴——姚玉玲姚玉玲不是恋爱脑。
玉玲可不是山炮。
多年以后她对在火车上狭路相逢的牛大力说:大力啊,你对我的好,我一直记得。
把邻居家的蛋鸡烤了,她也知道给汪新一个大鸡腿;破电视机没亮,琢磨对方是不是打一开始就借着修电视机一晚上搁这不走了;破自行车摔了,知道对方背着自己为了显排,只能说这个癞蛤蟆晦气不是;把桌子干塌菜全报废反而知道:的确不过了呗。
但是当对方推过来金戒指的时候,放下酒杯的姚玉玲坚定地推了回去:这太贵重,你拿回去。
姚玉玲想嫁给汪新,也差点和牛大力去扯布领证,知道自己的心在贾金龙身上毅然辞职从沈阳去了哈尔滨,沈阳距离哈尔滨577公里。
因为牛大力殉情后大院的嘴脸,让她知道在他们的心里:我的心眼最多呗,我的心都是黑的呗,就想把我绑火车头烧了呗。
当然,那些好人会说:哪怕我们知道了,也会给你祝福。
去他妈的吧。
姚玉玲找到了生活的一条缝隙,一往无前地冲了出去,她是准备粉身碎骨的,因为在这个窒息的好人堆里,她早就被指指点点,她早就是摇摇欲坠。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董妍《倚天屠龙记》里最为潇洒的并不是光明左使杨逍,而是面对灭绝依旧不悔的纪晓芙。
姚儿知道贾金龙贩毒吗?
姚儿后悔那年登上火车吗?
编剧明确写了她蓬头垢面,明确写了她的背影有点佝偻,但我还是觉得姚儿是不悔的。
后悔又咋样呢?
相对于在宁城的捉襟见肘,哈城的玲玲可是实打实的玲姐。
她在火车上先后和汪新、牛大力的相逢毫不躲闪,落落大方。
她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她如鱼得水,一如既往,犹胜于前的明媚。
和牛大力凑合过呗,和汪新死乞白赖呗,或者,还有路人一二三四五呗。
偏要勉强。
姚儿知道那个男人是危险的,但那种危险同时也意味着,的确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她近乎盲目,实际精准找出了一个非常合适自己的世界。
咋合适啊,贩毒还是开夜总会啊。
铁路广播员可是铁饭碗,没准……姚儿不需要这个没准,她就是在鬼窟里也能找出活路。
她可不仅仅是个漂亮的姑娘,她是真正除了让贾金龙喜欢,她有自己也喜欢自己的能耐。
无所谓那烟花。
无所谓今日之写满我的不堪。
姚儿真真切切地为了自己活过一遭,幸福的花儿,那样开过。
那样美的姚儿,谢谢姜妍,你让我看到了啊。
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曾经与侯鸿亮等人,用半年时间,走遍关东的黑土地,寻访当年闯关东的人们与他们的后代,细细谛听他们与祖先的故事。
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曾经花百余天的时间,与几十家温州商人叙话,挖掘他们创业的奇迹。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闯关东》的传奇,才能听到《温州一家人》的呐喊。
然而成名以后的高满堂,似乎已经走出了生活。
《老农民》中的许多情节,不符合事实的就有许多了。
如1977年一家人送儿子进高考考场,可能吗?
至于高满堂后面的作品《老中医》《老酒馆》《珠江人家》之流,皆属胡编乱造,惨不忍睹之作。
如今刚出炉的《南来北往》,早期叫《三棵树》,据说准备了许久了,然而成片依然不堪,主线上洒满了“狗血”“鸡血”。
马魁1968年因小偷摔S而入狱十年,可能吗?
那时许多盲流,被直接打S的无数,皆被判定为罪有应得。
且在“探索十年”过去后,根本未有被追责的情况。
更近一些的,如1983年的“严打”,因跳黑灯舞被宰的都许多,至今最多是说,有些“过了”。
至于汪永革,因为拉住小偷不让跳车,完全可以解释为是保护他,怎么会被抓进去呢?
主线太假了,许多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另外,这只是一些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琐事汇集,没有岁月变迁带给人们的性格变化,也没有人性挖掘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矛盾而矛盾,皆与生活无关。
曾经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显然已经走出生活了。
最后两集就是💩!
1.自己是毒枭,请两个刑警吃饭,不去饭店吃,反而去毒枭开的夜总会,还叫4个带着纹身的喽啰陪喝酒,生怕警察不起疑,活够了吗?
2.老马说和瞎子学习闻味儿,怎么教的压根儿没演,再者说闻味儿这玩意儿是一个能教一个能学的?
最后老马连人身上的毒品味儿都能闻出来,开玩笑呢?
3.老马故意说抓到的一个毒贩关在人民医院,然后毒枭就派4个马仔去灭口。
老马也没说病房在几楼几室,马仔找都不用找,就直接到那个病房了?
警察已经埋伏好了守株待兔,还能跑了俩?
4.事情败露了,警察怎么就认定毒枭一定出逃,马上就能把偌大个城市各个出口封锁了?
没有堵到人,怎么就知道毒枭没走公路?
难道毒枭不会选择就地藏匿?
怎么就知道毒枭一定乘火车走?
嘿,火车还就那一个车次,就是俩主演天天跑的那趟车,然后就在这列火车上和毒枭上演个大结局,这都1995年了,火车车次那么少吗?
编剧和导演想强行来点冲突和反转,结果是拉胯又无脑的剧情。
如同饭马上做好了,自己往锅里扔坨屎!
金晨的整容脸 尖鼻子真的不适合演年代剧 每次镜头一转到她脸上 一下跳出去了 … 太出戏了简直 跟其他老戏骨格格不入 跟个假人似的白不管怎么面部表情至少自然 这种年代剧还是要有演技有能力的老戏骨来演的 整容脸真的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女主这个脸 演演网剧就得了 整容脸真的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建议她跟刘晓庆PK一下 争做内娱假脸第一人
拍得很有年代感。
只是说说几个主要人物。
马魁,蒙冤十年的公安,平反后妻子癌症,女儿孤僻,但仍然性格执拗,却也看出汪新比其父有担当的一面,但是后边拼命阻止女儿婚事和再议婚太奇怪。
汪新,没有体现出帅气只有莽撞比较多,而且后边那么多大案居然让乘警主导,感觉不符合国情。
姚美人,一个字“作”,这样的性格在大院居然没有被孤立,真的以为是脸的缘故?
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体制内前途,不可思议。
马燕,她那是对父母同学该有的态度?
傻大姐一个,和汪新的感情戏莫名其妙。
不能因为被排挤就聪明变傻,什么也学不会了吧,高考那么难得的机会也不知道努力。
马妻,真的是蜡烛一般的人不过放回那个年代也是牛人,国营商店的售货员,多么紧俏的职业,就那么生生熬死了。
汪永革,好么,这是多胆小才敢躲在自己过失下陷害他人,这演员的眼神简直把“心虚”刻在骨子里。
而且他的量刑太轻了。
白敬亭只有一种演法,皱眉、耍宝,那不是汪新,就是他自己,台词也含含糊糊,是在嘴巴里揉面吗?金晨我都懒得评了,为什么一定要找流量明星呢?剧情也很寡淡,胡可一出场我就知道她要肺癌寄了,一看就是编剧安排赚眼泪的角色,这种套路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感情戏拖拖拉拉并不精彩,确占了很大戏份,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多看看火车上的人间百态。最后整个妆造是怎么回事,每个人衣服都是崭新崭新的,一点生活痕迹都没有,吃什么都要订量的年代真的可以这样吗?
现在的大剧题材真是一般
南来北往新年第一爆
屌丝幻想:当初不爱我我追不上的只爱自己的白月光落魄街头,而我手挽着现任家庭幸福美满看着她大吃一惊。太可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身边姚这样的女孩就没有一个混的这么惨的,这的确只能存在于屌丝的幻想中了
男导演的爽点:当年看不上我的美丽女人 现在年老色衰贫穷落魄 而自己有钱身边有年轻美女 无语 精神胜利法 好爱意淫
剧本很好,幽默,真实,老戏骨很多,不错
质量很高的剧 这7.1分真的没看懂
感受一下春山学男主的开年大戏
其实最后没必要把马魁写死的
哈哈主旋律被你们玩透了算是,算不上喜欢姚,但是美女落魄被发达了的舔狗带着小女朋友看到真的很ex
胡可是真的想做一名好演员的。
就是那种饭后的家庭剧,只要演技都在线,就能看得下去
金晨以后能不能别演戏了,演技本来就不咋滴,还歪嘴严重影响观感了
前年人世间,去年狂飙,今年南来北往。越来越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好剧,看了两集既好看又共鸣,讲述乘警和平民百姓一代又一代的人间烟火气,也见证了铁路发展时代变迁的缩影。
这个剧的女性形象真的难评,好像编剧默认女性必须受苦受难,素芳、沈大夫、马燕、姚玉玲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隐忍受苦,尤其是姚玉玲,这部剧将她爱美、追求好生活与爱慕虚荣等同起来,给她安排一个df老公,结局是衣着破旧、邋遢憔悴地卖烤串,年轻时分手的前任带着漂亮小姑娘与她意外重逢……似乎就是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女性不该有所追求,要回归家庭,成为一个为某个男人奉献终生的贤妻良母。全剧充满男凝的批判,恶不恶心!
陪妈妈看电视系列cctv8。服化道只能说合格,但不够精细,喜欢看侦探类的会对里面的服装和道具失望。演员很不错,就是小白看起来太小了,总觉得学校里还没毕业。父辈们的恩怨不应该小辈偿还,但是,诬陷对方坐牢十年,现在道歉真的来得及吗?不过是给自己一个不亏欠的借口罢了。
作为过年大剧是合格的
和狄仁杰对打,想复制人世间的成功,只是众多主角的脸和年代戏完全不搭,总有种小孩扮大人过家家的玩笑感。
好难看 白敬亭演什么都是他自己 金晨好出戏 跟春晚小品似的
神经病结局,你们男导演男编剧男制片非要拍出这种YY剧情把你们博奇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