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白的表演,没有把观众当成会思考的人只用仔细想想一个问题就能展开对影片的怀疑:你能想象生活中真的有这样没坐过双层巴士、表情动作处处似小品的BBC主编与时尚杂志主编吗?
我的意思不是将日常生活典型化这种手法本身有问题,就好像张飞与关羽实际上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勇,也不妨碍读者相信他们的言行。
将生活中人物的特征集中并戏剧化才能吸引注意力,这一点没错,创作者的短板在于这些人物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中也难以使人信服他们的行为与动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舒淇在自己第一次计谋失败后为了表达对萱萱装可爱的厌恶之情,在林然家门外夸张地模仿了萱萱的语气和动作,并对着空气尖酸地咒骂。
且不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异常行为(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对着空气咒骂,你会怎么想?
),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里,这样来展示人物的情绪也是粗暴和简陋的。
如果说《低俗小说》是通过将传奇虚构人物的生活化来产生戏剧冲突从而派生幽默与立体感,那么本片就是将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刻意而做作的传奇化来让其更不可信。
(生活中的杀手少,而时尚杂志的主编却真正地存在)2.直白的夸张,透露出贫穷的想象关于这些过激的想象和对社会上层人士生活方式曲解式的创造,我觉得一个原因可以被用来解释,那就是创作者的贫穷与不浪漫,即越是缺什么越会夸张地想什么,街边乞讨的流浪汉肯定想过“如果有钱我就包一百个妞不穿衣服服侍我,开一百瓶好酒来一起喝”,事实上有钱包一百个性服务者并开一百瓶好酒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和视角里有别的事要做。
所以,本片中难以令人信服的表演与台词或许可以归因于此(我不会说情节难以令人相信,只要演员与台词靠谱的话本片的故事还是有意思的):创作者实在对真正的上流社会缺乏了解,俗气过度的浪漫只有毫不浪漫的初中生才每天想象、对物质的强烈崇拜体现着相应的缺乏,正和乞丐与有钱人的对比一样,真正的BBC体育主编和时尚杂志主编不会这样行动、言谈与生活。
当然,我不会完全说这是创作者low的体现,如果我们再继续尝试着归因,可以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在文化市场上产生,观众对影片艺术要求的低下和对富有物质生活的向往所发出的市场倒逼动力是不可以忽视的,直白点说,想意淫“上层生活”的普通人太多了。
而这其中最让人不解的是,观众实在是可以看懂或者可以在培养下看懂更复杂的影片的,为什么市场不断地生产这些低幼化的作品?
3.直白的细节,打破自己的故事空间电影之所以让人入迷,是因为他可以编织一个让人沉迷其中的故事/梦境,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梦境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与现实保持距离,试想你在做一个返回18岁在路灯下与初恋互诉衷肠的美梦,朦胧的情愫与往昔的回忆弥漫心头之时,你想到明天早上如果不早起交电费,明天下班后就没时间交,这个美梦还能保持同样的舒适吗?
本片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我说的不是唯品会的植入,这样的商业操作作为电影来说无可厚非,我说的是影片中很多处对情节和画面都没有必要的细节,比如到意大利酒店的第一个镜头从著名酒店开始摇起,比如各种奢侈品与logo的露出,这样的细节无疑阻碍了观众对场景的认知,除非是本身去到过那些地方的观众,电影无论是情节还是台词还是画面都不应该要求观众利用画面外的生活元素来参与理解,比如你不能设置一对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夫妇产生这样的对话:“什么?
你在Khoom kim heev买的衣服?
你怎么能去那里!
”“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去Khoom kim heev啊。
”“Khoom kim heev是我们能考虑去的地方吗?
”上面的Khoom kim heev是我随便写的字符,你可以看到,创作者不应该把妨碍观众理解的元素放到情节中来,但这正是本片创作者连篇累牍在做的事情。
总之,空洞的戏剧性、庸俗而贫穷的现实想象与残破的故事空间,让本片无论是在现实还是艺术层面上都没有达到适合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过舒淇这么漂亮,也就瑕不掩瑜了。
原版N年前很不认真的看过,没什么印象,不好比较。
整个观影过程其实还蛮身心愉悦的,所以,不至于给“很差”。
虽然对舒淇演这个角色有怀疑,但总体也算"敬业",部分镜头也算很到位了。
这种故事情节本身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情怀分的,所以从一星打到了三星。
但片子拍得确实是“强行装X,实力五毛!
”※→国人对扛着个摄像机去欧洲大街上转一圈总是乐此不彼,世界上也找不出第二个电影市场这么强行装逼的了。
(或许有吧,我说的是“进城装逼”范!
)伦敦 米兰 纽约,大街上拍一些标签式的东西揉进电影,好像能加分似得,这制作审美完全停留在90年代。
故事的角色、地点设定没有“追求”,是的,“追求”!
※→翻拍经典本身并不反感,虽然很少青出于蓝,但没有一颗想“出于蓝”或接近于蓝的心那就是可耻的,因为你是拿出来赚钱的,抄了别人的卷子,但发现对方算错了一题,然后自己改对了,这才牛X好不好?
可惜,我看不到任何加分的地方。
国外的东西翻拍需谨慎啊,只搬故事,不动脑子改剧本,你们不要这么容易赚钱好不好。
※→有人说宋茜的表演呵呵,且不说演员演得如何,个人觉得整个片子几个主演的选角,貌似就宋茜选对了吧?
其他要么太老,太嫩,太会打酱油,太飘,太。。。。。
※→为了拍什么而拍!!
各种街拍特写也就不说了,好像就是要告诉观众:诶,你们看好啊,我们来这里拍了,我们到这儿来过了,故事发生在这里哦,你们来旅游的时候会想起这部电影哦!
呵呵!!
说为了拍什么而拍!
就必须说婚纱追逐戏了,我暗暗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一定要拍这么一场戏,反正我是要拍,于是强行拍出来了,特别尴尬。
※→说到演员,只想说:舒淇这样是怎么做到主编的?
宋茜这样是怎么赢过舒淇的?
冯绍峰这样是怎么能想齐人之福的?
完全不可思议!!
演员接戏需谨慎啊!!
※→本片没有好朋友,没有婚礼,没有爱,满满中国电影的肤浅!!
一个绿茶在得知备胎要结婚的反应她的心里应该是这么想的;虽然我不多想要 但是一旦要失去了 我就非常想要。
哈哈然后就是一系列抢亲过程了 可以说 很绿茶 很尴尬了 本以为绿茶是宋茜 没想到是舒淇~~~做得有点不要脸 然而最后还是没有抢到 所有结局还是三观很正的不过这个男主 也是很渣的说都要结婚了 还和最好的朋友暧昧不清的而且根据前面的表现 男主根本也没有多爱宋茜啊。
而女主最后却仍旧没有挽回男主男主 说了一句话 令我很有感触 那就是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现在已经不是之前了。
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便不可以再回头了。
当初舒淇拒绝了男生。
男生便没有更多地表示了。
这也说明 这两个人没有当夫妻的缘分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有人爱你的时候切忌不要太作了。
不然把人给作没了。
便很难回到当初了。
这是一个教会我们珍惜的故事。
他不可能一直爱着你的。
这个轻悲剧也是生活中非常真实的事情,我觉得结果没错,顾佳被拒绝后告诉萱萱,如果你不和他和好下一个就是你。
是哒萱萱和林然挺合适的。
我写不了140个字,让我发吧!。。。。。。。。。。。。。。。。。。。。。。。。。。。。。。。。。。。。。。。。。。。。。。。。。。。。。。。。。。。。。。。。。。。。。。。。。。。。。。。。。。。。。。。。。。。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那种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抄成绩好的同学的卷子。
结果,就连抄也抄不出个及格分数,让冒险借卷子给他的同学,深深为其智商捉急。
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
昨天,我去看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图片1>这部电影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美版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多项提名。
首映就以21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爱情轻喜剧类影片首映票房的历史纪录。
<图片2>我们的影片几乎一模一样的照搬了原作的故事情节:女A有个旧爱男A,俩人十分要好。
女A突然得知男A要和女B结婚,发现自己还爱着男A,于是找来gay蜜男B帮忙,想方设法拆散男A和女B。
最终女A失败,却也有感于男A和女B的爱情,虽抱憾,尤释然。
本以为我们借了成熟美国电影的骨,起码能拍出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却不料仍是扶不上墙的一坨。
<图片3>下面,小杀姐姐就带你们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我们是如何巧妙地略过了一系列的精华,把一部经典影片翻拍成毫无神髓的空壳的。
1第一刀:杀标签式角色先来看女A,美版的女A朱利安,是一名美食杂志评论员。
<图片4>电影开场的餐厅后厨戏,厨子们对朱利安的餐点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朱利安在食评界的份量。
<图片5>而朱利安在尝菜后,风轻云淡的一句赞扬,也简洁明了的让人看出,她高冷的气质。
<图片6>用现在的眼光看,朱利安就是一个难搞的女文青。
而我们的女A顾佳,作为一名时尚杂志主编,在整个介绍人物的开场,除了走个时装秀的红毯,屁都没干。
倒是方便我们的演员本色出演。
纵观全片,顾佳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是,利用职权之便,阻挠婚礼正常进行,顺便收收奢侈品店的礼;以及在男A拉她跑时,一口一个“高跟鞋”地呻吟。
恕我眼拙,我实在看不出她是时尚杂志主编,倒是更像个政府leader,或者卖鞋的。
讨厌对方就气冲冲地跑到墙角,自言自语地恶意模仿其说话。
且不说剧作法中,轻易不可让角色自言自语的大忌,就单论这反应,谁TM见过这样的快30岁的女人?
再说男A,两版都是体育杂志主编。
在女性主导的爱情片中,男主角相对较弱十分正常。
但美版的迈克尔,好歹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自己执着的事业。
而我们的林然,作为英国BBC体育频道的副主编,VESPA对他,居然是很稀罕的东西!
<图片9>这是我们对BBC的藐视吗?
主角尚如此,配角更不用寻思。
我们的男B在飞机上,被女A一泼结缘,事后一言不合,二人就在英国巧合再会……<图片10>“巧合”, 英国果然是个弹丸之地。
呵呵!
顾佳的助理就更离谱,作为一名影响力时尚杂志主编助理,一听到爱情故事就手舞足蹈。
<图片11>在她中二气质的带动下,我们的电影,充满了中学生恋爱的屯感。
美版电影中女A和女B的明争暗斗,在我们这又变成了,虎逼学姐欺负病娇傻白甜。
<图片12>我真得很想和谐掉“虎逼”、“傻白甜”等等字眼,只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从不细致的刻画角色,成了我们电影的常态,我们的电影自然地,就像阿猫阿狗顺嘴胡说的段子。
翻拍经典又如何?
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角色空洞导致的乏味。
2第二刀:杀强行高逼格除了贴标签,强行高逼格的恶劣习惯,这部电影也没落下。
如前所述,观影时,我一直在想,顾佳时尚杂志主编,和林然体育频道主编的身份,在剧情上有什么作用。
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
顾佳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涉及到米兰,这个一听就高端的时尚之都;<图片13>林然是体育频道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发生在伦敦,这个人尽皆知的老牌贵族城市。
<图片14>完全不似美版,朱利安美食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体现她独立、自由的性格;迈克尔体育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他能勾搭上,拥有球场的大老板的千金做以铺垫。
我们的电影,人设、情节都是为了逼格服务的,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米兰大教堂也能拿下;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管它缘起何处,故事就在伦敦发生了!
宝格丽的字样,一会儿出现在酒店招牌上,一会儿又印在了戒指盒上,好高端啊!!!
<图片15>听说《穿普拉达的女王》也要翻拍中国版了,上映时大家一定备好电焊目镜,小心被两秒一个的牌子亮瞎眼。
<图片16>无力继续吐槽……老百姓讲话,缺什么,炫什么。
我们的电影这种强行高逼格,无意义地堆砌符号的行为,着实让人后颈泛凉,胃里波涛,low到爆炸。
想象假如有一天我说,“小杀姐姐在米都的杜莫主教堂,喝了一保利瓶的H2O!
”何如?
祝各位好胃口。
3第三刀:杀闹着玩的表演一流的剧本,可以让三流的演员大放异彩;一流的演员,演三流的剧本也差强人意;但三流的剧本,遇上三流的演员,那就是一场灾难!
舒淇的表演中规中矩,排除剧本的薄弱,全片唯一能无障碍观看的部分,可能就是她的戏了。
冯绍峰依旧保持着他以往的风格,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情境,总微锁的眉头,真想让我朝上面来一拳;<图片17><图片18><图片19>宋茜的戏则松垮无比,她的角色的情绪变化碎了一地,以至于我一看见她,就以为在看综艺;
还有这个凤小岳,游离于标准与夹生之间的中文,播音与唠嗑之间的腔调,无不给我一种,他是来中国骗钱的鬼佬的错觉。
<图片21>差点在影院拍案而起,剑指大骂“滚粗”。
美版主要角色的演员,投入、细致的表演,他们的功力,我就不拿来再压低我们的戏的水准了。
只看看这一处席间聊到high时,大家唱起歌来的感染力——<图片22>影片中细枝末节的配角的表演,都能让人拍手叫好。
再看我们,连主要角色的戏,都像喝了一吨H2O一样水,翻拍再经典的影片,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近两年,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路玩花活儿的影片不在少数。
自主创作疲软,于是就去翻拍国外已成功的作品。
然而,兜兜转转却总落入同样的囹圄——我们像是总弄不明白,这些作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概念奇诡,或者元素绮丽,而是因其人物饱满、故事扎实。
我们如果不能从翻拍中学到神髓,那么不论对多么经典作品的翻拍,也只是不断地制造冗余的影像垃圾。
就像那些考试照抄,还抄不及格的同学一样,只能永远照抄,永远抄不及格。
唯一的区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为照抄的同学着急。
但原版电影摄制方则会乐到癫痫——反正你们花钱买版权,拍好了是版权本身优秀,拍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但看到差距的观众的失望,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们的电影难以挽回的失望。
所以,连照抄都抄不好的国产电影,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呢?
因为是舒淇主演的片子,就点开了看。
画面美,演员颜值高,剧情一般,演技一般,但是也架不住剧情让我产生了共鸣感。
1.蓝颜,男闺蜜,好朋友,暗恋的人。
如果是从朋友做起,两个人因长期呆在一起,彼此熟悉,了解,欣赏,有默契,双方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信任感,甚至于不离不弃,互相依存的关系。
那么以上的四个名词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但是之所以没有升级为男朋友,新郎,说明两个人总是有不完全同步和合适的地方。
只是多年的陪伴会让双方都误以为对方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
殊不知,有时候,就是一个人已经往前走了,另外一个人还留在原地。
再见面时,只能不停地追忆以前我们在一起时有过多么美好的一切。
再美好,再属于你们倆,也是过去式了。
不是你不好,而是他已经往前走了,你们已经错过了。
2.日久生情的友达之上。
不会相信一见钟情,相信两人的关系感觉是建立在平素相处中一点一点地加分而来的。
所以在成为朋友后,会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后有可能就成为了恋人,但也有可能就一直在好朋友的阶段止步不前了。
就是友达之上,恋人未满了。
在一起很开心,很自在,会做一些类似情侣做的事,两人关系会比其他人亲近。
原本以为两人都想着这样的状态挺好的,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突然的离开,或者另一人不再满足于朋友的关系,就会有失落感。
既如此,若爱就要去说出来,一不小心不是错过,就是你们的时代会结束,那种感觉也会随时间,两人的生活经历而改变。
千金易得,有情人难觅。
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也刚好喜欢我,那该有多好。
偶是摩羯女,船头惊蛇,船尾惊鬼的个性。
打算把心事一辈子烂在心里了,祝愿我的林然有一段自己的良缘。
若将来对方无人一起走,还是愿意去亲自照拂。
但是呢,还是其他的亲们能够像本片要传达给我们的精神一样,勇敢点,大声爱,幸福美满。
电影开始十分钟的时候,在飞机上的场景,让我忽然感到有种在看不再让你孤单的感觉,电影演到和林然见面的时候,我忽而就淡定了,嗯,顾佳就是顾佳,哈哈。
最好的年纪里,你最好的朋友羞涩的向你告白,不是不爱,也许是想给未来创造更好的环境,也许是想再矜持一下下,就这样,你以为的心心念念的,或许已经规划为私人的,嗯,好朋友=准男友,成为了别人的新郎。
他会担心你,你出事了会着急,但是再也不会为你疯狂,他的心里装满了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看到却也再也照顾不到你的小脾气。
顾佳很不甘心,我那么喜欢的一个人,就这么离我而去,再也无法相聚,顾佳想尽办法想拖延婚礼,给自己一个结局,也许是,终究是错过了对的时间吧,所有的努力还是变为了:捧花的我盛装出席,只为祝福错过的你。
别人常说:爱情里没有对错,没有先来后到,最美的总是最遗憾的。
嗯,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你是顾佳啊,那个骄傲的,美丽的,聪慧的,顾佳。
写在后面——讲真,订票的时候是打算去看我家铲屎官(舒淇)的脸。
看完电影后就淡定了,嗯,还是那句话,顾佳就是顾佳,哈哈。
开头略显凌乱,但是结尾留的脑洞还不错,毕竟大家还是喜欢皆大欢喜的场景。
有脑洞的孩纸们,可以脑补下N种版本。
Over————————————————————————————————————————————2019年8月10日,把以前写的发在微博上的观后感搬到豆瓣来了,哈哈哈,难得勤快一回!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部我应该是打了三星。
时隔几年还是那句,铲屎官,接戏多看剧本,长点心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1997年)与《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年)是同一个故事的原版和翻拍版,外国版和中国版。
在没有观看这两部电影之前,以为这是一个红颜知己会怒抢新郎最后在一起的故事,到了结尾发觉这样牵强的剧情就算是在爱情电影里面也不会出现。
同样的高潮和结局因为中国版的主人公叫顾佳,外国版的主人公叫朱莉安,以下将两部电影简称为顾佳版和朱莉安版。
两部电影相同的悬疑聚焦在当主人公向即将结婚的男性朋友表白时,对方会是一个怎样反应,以及相关联的二人结局会是怎样。
好朋友和主人公单独相处的那个下午,一段对话暗示了二人已经错过彼此,在这一场戏中,两个版本的对白都是一样的。
相信顾佳版的导演也认为这样的台词最能表达二人的“错过”关系,所以没有进行改编。
情势一片不好下,主人公依然要向好朋友剖白心声,从而被未婚妻撞破到后来婚礼照常进行,一连串高潮戏码里面,顾佳版基本没有作太大的改动。
巧合的设置、和好的时机,如出一辙。
不同的导向和价值从表面来看,两部电影都将男性朋友的未婚妻塑造成“傻白甜”的角色,但是在顾佳版里面,“富家千金”是个贬义词,而在朱莉安版里面,是个褒义词。
排除演技的偏差,假设角色设计如此。
顾佳版里面的白富美相对于朱莉安版白富美的天真、善良、直率,更表现出一种心机、矫情、无礼。
从头到尾仿佛暗示着观众,这个未婚妻肯定有猫腻,肯定不是真心爱他,顾佳最后一定能大翻盘。
顾佳版里面,加入了与好朋友旧时游历欧洲的闪回片段,无时不刻向观众灌输着主人公跟好朋友才是最匹配的一对,白富美只是个任性的小姑娘。
而在朱莉安版本里面的白富美,为了能顺利结婚,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持续优越的生活。
观众收到明确的信息——这个白富美比朱莉安更爱她的好朋友,也更适合她的好朋友。
再从另外一个男性角色的设置上也能看出价值观的不同,顾佳版里面的尼克作为智囊团,一开始是好军师,出谋划策之余还亲自上场,到最后变成他的下一任情人。
朱莉安版里面的乔治作为自己的蓝颜知己,首先他的确是个同性恋,顾佳版里面这个情节改成了假扮;再者虽然他也鼓励朱莉安讲出自己的真心话,但是他也明确地指出白富美才是更适合的人选,硬抢也是无补于事。
结尾部分,主人公一人落单的时候,尼克作为她下一段感情的主角出现;而乔治则继续以知己的身份出现——“这个时候可以没有性别,但是可以起舞。
”可以看出,在改编的过程中,导演强行给顾佳安排了一个也有好归宿的结局。
也许是考虑到国情才作如此改编,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一个高明的做法。
大概友谊都带着爱我希望你得到真正的幸福,但是求婚的场面,我没有为你欢呼,知道这只是我开始失去你的一场仪式。
可能我也爱你,但是我也爱别人。
你婚后,不再单独见面,虽然那在你认识你妻子之前是最平常不过的日程。
这就是朋友的缘分,少一分不少,多一分太多。
作者:cherie chik文章编号:CF043日期:2016年1月14日影评公众号:wordshowu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这部电影冯绍峰很好的示范了该如何对待绿茶婊。
在一起时白送你不要是吗?
我们只能做朋友是吗?
那我给别人。
给了别人你又后悔了是吗?
又想来抢是吗?
我还拿你当朋友,我反正是看不懂你的各种暗示,继续认真而又暧昧跟你做朋友,在你面前秀恩爱,不气死你也恶心死你。
对这种卑鄙和阴险的手段,我只能说:干得漂亮!
感情这个事吧,真的很有意思。
有时候你会想,你不说,我不说,暧昧着可远可近,可你不知道的是,你以为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是爱情,对方却以为没了朋友的外壳,你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残酷吗?
这就是现实。
当你一次次的把那些情啊爱啊,在心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或许你也该想一想,你最好的朋友,是否真的只是你最好的朋友。
比想象的好看!虽然知道凤小岳是美国人!但是他在飞机上说英文的那段还是苏到我!!!
不好看
我看过大嘴茱的美国原版,在某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时,那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惊艳,后来买了碟收藏过,当作爱情文艺片的经典。现在中国这版只是学了些人家的皮毛,还不是很象。除了舒淇有那么些意思,当然和大嘴茱还是不能比,其他中方演员都不在状态。该片也只有外国的家居和风景可以看看。
除了舒淇和冯绍峰这对有违和感外。其余的感觉没有网上所说得那么烂,但从故事和剧情来看,也不怎么好。无惊喜无亮点也无看点。
空调真冷 手机真好玩 花8块钱真值 还送部电影,不仅辣眼睛,还比汤唯廖凡的命中注定还差了两条街。。。
还可以
虽然是翻拍,但也太平淡如水了,就算是舒淇也救不了这部片啊。PS:眼睛没瞎的话,绝对应该选舒淇的好吗!
舒小姐,你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足疗店遥控器坏了,只能看这个。曾经剪辑版【宋茜尴尬表演】片段,但是看完全片,我认为舒淇演得更加浮夸…………整个角色充满了莫名,至少在我看来就是个工作拖拉对下属不耐烦自视甚高的神经病
没看过原版,单单看这部觉得人设都不讨喜、表演也非常尴尬,有一种电影就是拍着玩,所以看的时候也就随便看看
一分给凤小岳 全程的唯品会软广告 冯绍峰浮夸的演技
翻拍的还可以啊 整体比罗伯特的那版要欢喜圆满些 但也就缺乏了动人点
舒淇啊 我的女神 你是想嫁人想疯了吧 别再做新娘专业户了 我收了
题材是蛮好的,不过男角色都没个吸引的,完全不会入戏,三星给风景。
爱情喜剧这种轻松的类型都拍的这么平庸,也是不容易!心疼舒淇,简直成败犬女王代言人
舒淇的戏必须五星来着。话说能找几个会演戏的来么?冯绍峰让我无限尴尬
翻拍自美片,三星全给舒淇。对比原版的天真热情的卡梅隆迪亚茨,女二简直是个假里假气的地精。有些改编处不太妥当,比如凤小岳本来是gay蜜,life goes on的意思,不是happy ending
冯绍峰演技不错啊
和好莱坞同名电影相较 不仅片名相同 剧情也大同小异 不过也算“旧瓶装新酒” 拍出了东方特色 主要集中在片中主人公们对待爱情 婚姻的态度远比西方含蓄保守很多 不仅表现在舒淇对于主动追求爱情的犹豫 矛盾和摇摆不定上 还表现在冯绍峰在对待异性好友的微妙态度和对待爱人责任感上 细品之下 很有些味道
宋茜演戏真的是好尬啊,角色设置也真的蛮智障的,冯绍峰也真的是让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