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2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电影拍得太具象好不好?
不好,太具象就是电视剧。
李安的《卧虎藏龙》,美就美在需要观众自己体会在画面、声音、台词及人物互动中以感性接收到的信息,让意蕴在心中慢慢化开。
我们或许看不懂,或许它戳不中我们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比如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打斗,有多少情意、灵性在震动,慕白为何要退避那么多年才肯碰碰心爱的俞秀莲的手,特别是玉娇龙为什么要跳崖……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美感高度,悲剧也有意味深长的悲剧美。
《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则是企图把什么都用平白台词讲清楚的大团圆故事。
画面似乎全程加了滤镜,为弥补多国、多地区出身背景的演员们的念白问题,用上译制普通话配音,却把背景声音隔掉一层,口型对不上。
为什么你一开始就入不了戏?
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处理,首先帮你完成了离间效果。
故事节奏,仿佛央视电影频道自制的武侠片放上了大屏幕,等强光一闪、九幽女召唤魏方(华裔帅哥岑勇康饰)时,你已自动切换到弹幕吐槽模式。
看此片前我刚好看了《火影忍者:博人传》,看到九幽女也会分影术,心叹:动漫人物怎么走进大清武林了?
等孟思昭在饭馆将桌子一推,戏谑音乐一出——哇,甄子丹又开始耍帅耍帅耍帅了!
接下来,你会发现这部戏尽管依托王度庐为小说《卧虎藏龙》写的续集《铁骑银瓶》而作,却更像东施效颦上部电影的同人作品,很多上部人物设定及场景,都能寻到对应:李慕白不在了,孟思昭却“还魂”归来;魏方夜闯铁贝勒府盗青冥宝剑,与雪瓶(混血美女刘承羽饰)那番打斗,好似玉娇龙盗剑时与俞秀莲交手;正当你琢磨雪瓶是照玉娇龙的模子刻画的,魏方也走着玉娇龙的老路,只等他们爆发玉娇龙与罗小虎式的激情时,发现所有人在隔壁院子火力全开打打杀杀,他俩却在静静说悄悄话——原来我们都是玉娇龙的后人呀!
至于两对情侣一起走天涯的收尾,更加暴露其同人作品之属性,即为不圆满的悲剧生硬续上给粉丝带来心理安慰的圆满结局。
我们已做好雪瓶心脏中剑不幸死亡的心理准备,然而她又突然笑容满面骑马过来。
好浪费演员和观众的表情……
看过了八爷的「青冥宝剑」,真诚推荐。
这不是李安的卧虎藏龙朱玉在前,而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故事。
看过前作的应该知道,李安讲的是“情”,也许有人会说八爷讲的是义,但我觉得,「青冥宝剑」讲的是孤独。
余秀莲也好,孤狼也好,雪瓶也好,都是孤独中守护狭义,责任,承诺-这些也是电影的主题。
新西兰的美景配上中国的武侠,的确是好莱坞才会想出来的搭配,但这种天地空旷唯我一人的感觉也只有在这样的航拍镜头下才看得出来。
李安拍得[卧虎藏龙]是好,讲求的是小格局中的“深”,八爷的[青冥宝剑]讲求的是大格局的“广”。
他们两个一个是要在竹子上飞来飞去,一个是在旷野中跑来跑去,意境完全不同。
我真心觉得,这是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然而[青冥宝剑]的天然劣势在于,他打着[卧虎藏龙]的名号,所以被大家拿李安那套来评价,但纵使如此,充其量也是评价“完全不似前作”而不至于到“狗尾续貂”这样偏激。
毕竟,新西兰的外景,八爷的武戏,简单的故事情节,搭配起来都不会太差,甚至其实就是化繁为简——而我们要知道,大道至简,八爷一直以来描绘的江湖就是这样孤独,而又充满道义的江湖,与李安的借江湖写文人情怀有着本质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的配乐,朗朗的钢琴独奏,如同用耳朵再「看一遍」电影。
遗憾的是龙之梦这个影厅居然提前关掉了,委实太过暴殄天物,观众们在正片结束后就走了,连主题曲“最后一秒”都没听,很替他们可惜。
从0到1是创造;从1到1.1是发展;从1到2是创新;从1到0.9……乍一看,《青冥宝剑》似乎秉承2000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就连内容上都是紧密相连,噱头是赚足了,毕竟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是华语动作影片在世界上最成功的范例,票房口碑双丰收。
但是扬言要拍续集,已然成功了一半。
但事实证明,期待越高,失望越高!
评为狗尾续貂实不为过。
且不说电影拍摄的场景画风,从演员及配音上,制片方没有足够的诚意,至少对华语观众没诚意!
袁和平、甄子丹的搭配,已经宣告这是一部武打片而不是武侠片,无法承袭李安导演带给世界中国独有的武林江湖的意境,剧情很幼稚,正邪两方开篇已设定,正义得愈正义,邪恶的愈邪恶,故事情节开始刚一展开便没了悬念,让人昏昏欲睡。
为了熬过这部电影的时长,唯有期待着女二号会不会和男二号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激情大战,结果,什么都没有。
一部正气凛然的复仇片。
袁和平和徐克除了飞来飞去就是刀光剑影,很飘逸但略显浮夸,武打风格与套路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已然到了审美疲劳的地步。
所以叶伟信对于武打实打实的风格算是武打电影里的一股清流,从杀破狼,导火线,再到叶问三部曲,武打风格已落定,效果与反响都很不错。
所以,创新很重要!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电影工业里同样适用。
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手段,更要创新理念与价值观,而不是因循守旧,一味地去啃老本,切勿指望一个好的IP,能给予自己的电影多少光环!
自2000年至2016年,15年的时间让青冥宝剑像极了一部90年代的香港功夫片(可能还不如),从1回到了0。
而且打着《卧虎藏龙》的旗号招摇过市,有欺世盗名之嫌,谓之狗尾续貂也就不为过也~
三星半,七分吧尤其是在贺岁档故事混乱的三座大山之后有种洗眼睛的感觉本质上这是一个披着中国武侠壳子的美国梦工厂式英雄主义匡扶正义的小格局复仇片儿,把什么江湖侠义套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壳子当成真人版功夫熊猫来卖也未尝不可或者这句话说反了,这片子本来就是把美国式戏剧人物思维套上个侠义情仇的幌子来卖,毕竟编剧就是美国佬儿,很难理解中国经典武侠的那种儒气和苍凉,就连对白都一股浓浓的对嘴型即视感但是不谈这种文化理念问题的话,这货居然讲了一个完整的,说人话,办人事儿,装逼也是装人逼的故事。
这在一大票剧情虽不但厉的所谓国产大片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正面主角群是典型的美式主角群,两个带小辈儿的长老,带着两个有“宿命”的实际上的主角年轻人,还有一帮嘻嘻哈哈打完酱油就领便当的街头铁哥们儿反派群也是典型的美式反派群,一个粗壮的貌似有什么野心,也有点儿什么所谓自己的理念但其实头脑简单得一逼的二愣子大哥大,一个阴性的有锐利感的黑衣女武力担当,和一个邪了乎的老巫婆男主一定是小时候被反派捡来养大然后被安利中二怀疑世界,最后被偶(精)遇(虫)爱(上)情(脑)感动主动反水只身一人去刺杀大boss,最后还要长老跟着来救场并搭上所有配角的小命最后抱得美人归。。。。。
总体来说人文意义上这片子没有太多讨论价值,架构不足深度也不足,中间强行谈人生的部分伪装成东方文化思维或许能把美国佬弄得一愣一愣的,但中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在装逼但这片子叙事很流畅啊,虽然有点儿装逼也没深度,但是不脑残啊,不脑残已经很难得了好不好。。。
武打的部分也是更多地向上一部致敬,实际上就是张小北们和知乎上经常批判的“倾举国之物力结洋人之欢心”的路数,动作继承了卧虎藏龙里我个人很不待见的忽忽悠悠地就瘸了的感觉甄子丹的武戏居然被削弱了打击感,靠慢动作和蒙太奇来制造画面节奏,虽然说有袁和平保驾,节奏控制不能说不好看,但这种轻飘飘的感觉一看就是忽悠美国佬儿用的这片子最值得看的部分是,镜头表现大部分通过实际的动作调度和技击细节特写来完成,虽然打击感上偏装逼文艺范儿,并不像甄子丹传统模式那样啪啪啪的爽,但是还是很有实在感,并不过多依赖特效,能看出明显特效辅助的部分,只有冰面战斗中砸冰的效果不管怎么说,这种动作呈现看上去其实挺有美感的,用动作设计本身做为剧情flag也是很多美国戏的套路,和功夫熊猫里的拧手指是一回事儿摄影和音响调度节奏鲜明漂亮,但唯一也是整部片子我觉得最大的槽点是一涉及到人物对话就开始大头照特写,甚至不是一个头,而是一张脸霸占一半屏幕,而且不是几个镜头,而是几乎所有镜头都是这样,你又不是范冰冰,你上半身又不是没穿,你怕啥?
大概就是下面这种构图,如果是两个人对话的话机位还要来回切,感觉好像是在看小成本的网络剧<图片1>
得知《卧虎藏龙》拍了“续集”而且就要上映了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看了预告片心生屎意,老实说我对要上映的电影没有偏见,纯粹只是讨厌,袁和平你导个叫《青冥宝剑》的动作、奇幻、冒险爆米花电影很OK啊,我完全没意见,非要把两个画风完全不同的电影硬扯到一块儿就是你的不对了。
为了更客观的讨厌所谓的“续集”,我又重刷了《卧虎藏龙》,没有很喜欢,和许多观众的感觉一样,演员的口音很出戏,发哥张嘴一声:“瘦莲……”笑cry了,张震堂堂新疆半天云操一口南腔瞬间怂了一尺半。
然而李安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导演就在于他能把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东方的人文气质相融合。
发哥凭此电影变身儒雅侠之大者,也在影迷心中又树立一个经典角色。
章子怡在李安的电影里把生动有性格青春无畏的气质挥霍自如,美的惊艳。
也不怪乎很喜欢《卧虎藏龙》的影迷会说该电影是哲学的、内敛的,富于美感的,是能经得起时间解读的,你可以不爱《卧虎藏龙》,但是它拿小金人就是理所应当。
现在,我确实,根本,还没看过,这部《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
排斥它的理由却有N多个。
首先,导演不是那个导演,暂且不谈李安为什么自己拒拍续集,单说袁和平做导演来拍这部2,听听都头疼,更别说要我花钱看了。
我不否认袁和平作为国际武术指导的成就,但是我质疑作为导演的袁和平,在此之前袁有过当导演的经历,1978年起先后拍过《蛇形刁手》、《醉拳》、《奇门遁甲》、《天师撞邪》、《洗黑钱》……以上片子充其量算动作片,除了动作设计是美的,故事情节内涵文化统统不值一提,而且袁指导上一次拍《苏乞儿》是2010年,上上一次《太极拳》是1996年,导演间隔时间久,且部部烂片。
让袁和平享誉世界的《黑客帝国》、《卧虎藏龙》,他也只是动作指导,而不是导演,为什么不能安静做一个让人尊敬的武术指导呢?
其次,预告片给的江湖不是原来的江湖。
李安的江湖里有爱有意境,有不同解读的可能,这个江湖是东方的,是关于人性的。
它可以借李慕白的嘴告诉你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内心的挣扎,也可以透过玉娇龙的剑挥出叛逆的缘由。
虽不似徐皓峰的江湖真实讲究,但是美在意境,美在人物情感的合理性。
再来看看这个“续集”,虽然依照王度庐原著改编,但剧本据说改得面目全非,整个预告片呈现的是好莱坞式的“江湖”,如果你迷信好莱坞,建议看看预告,除了开头一幕有点《卧虎藏龙》意境,接下来您看到的将是指环王、勇敢的心外加动漫网游拼接体,满满网游即视感,说它不伦不类都是轻的,能表达无奈情绪的就仨字:没文化,真可怕!
再次,演员不是那些演员。
续集的演员阵容,甄子丹:武打巨星;杨紫琼:武打女巨星;贾森斯科特 李:中国人?
外国人?
傻傻分不清楚,在这样的演员构成里根本不能期待看到更多性格饱满的不同角色。
这仨加一起,总结一个字:打!
打!
打!
还有,配乐渣得不要不要的。
我很认同柏邦妮评价《卧虎藏龙》的一句:“音乐,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乐,才是电影中的好音乐。
”它的配乐好比是农耕文明手工制作的典范,中国古典乐器和西洋乐器融合不分,从开始到剧终,电影和音乐交相辉映,无半点突兀。
在《卧虎藏龙》里,中国音乐以独立的姿态拥抱世界,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不迎合,不封闭,就这么不着痕迹的美着,以至于《月光爱人》中英文版听多少遍都不腻,再来看看八爷为续集准备的配乐,纯流水线制作工艺,毫无诚意,全盘西化,跟画风不搭跟故事不搭跟啥都不搭,真是渣到家了。
然后……再然后……再再然后…………N多理由恕不一一陈述,总之,《青冥宝剑》不仅烂,而且注定屎。
敬请期待恶评吧如效果与预期相反,本人去吃屎味巧克力。
立帖为证。
大量原创影评,典雅吐槽,真知灼见就在微信公众号:腹诽者联盟<图片1>
人死气灭神散,只注意物体宝剑了。
只有俞秀莲气质还是那么优雅,驻颜有术。
老女人独来独往,已隔绝情爱,不再迷乱,倒是潇洒于世间。
看到某闺秀,俞秀莲仿佛再次看到了章子怡。
你的杂念比你的头发还多。
——你们是好朋友吗?
——是啊。
——是什么样的好朋友啊?
(炮友?
未约成的炮友?
)——这儿不是讲故事的地方。
果然是老江湖啊。
年轻一辈都是江湖痞子吗?
喝了酒就说荤段子。
跟功夫熊猫一样,也有五个好朋友帮忙。
值班不睡真辛苦。
李慕白不在,看江湖乱成什么样子。
死了人才肯把剑移走。
戴阎王为何抢走男孩,这是个问题。
儿童掉包、绑架案。
别拿宿命当借口。
拿着宝剑这么快就到塔顶,仿佛坐电梯。
乱砍乱杀仿佛切菜一样,不过是会移动的菜、瓜果。
秃头拿到了宝剑,一样被砍。
最后价值观正确。。。。。
好多普通演员是华裔美国人。
时隔十六年,卧虎藏龙的续作青冥宝剑再度出鞘。
物是人非,李慕白在澳门和一帮香港老炮儿忙着卖萌;玉娇龙作为后母与丈夫前任撕逼正欢;早己成为豪门贵妇的俞秀莲,因为青冥剑而重出江湖,有人不禁要问上一部人都死干净了,她会不会觉得孤单,不怕,袁和平让她早年许配的孟思昭(甄子丹)死而复生。
袁和平根据李安留下的痕迹又扯出了一个完整的江湖,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气势磅礴,高潮迭起,人们尚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刚刚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波激战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拍打着观者的肌肉与神经,出了影院跟做了一场马杀鸡一样,过瘾!
李安与袁和平所描绘的截然不同,一个是徐志摩的康桥下荡漾的碧波,另一个则是但丁的地狱里奔腾的熔岩;一个是游吟的张楚,另一个则是撒野的崔健;李安如李清照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袁和平似辛弃疾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在速食主义横行的今天,人们不会像十六年前那样慢慢咀嚼李慕白们的句句箴言,袁和平用金戈快马刀光剑影冲刷观众的味蕾,生鱼蘸辣根儿般的透亮爽快,三言两语,点明情节,开干!
颇有“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架势,袁和平已达能动手尽量不吵吵的境界,毕竟武师出身,觉悟跟得上。
青冥宝剑的故事很简单,李慕白死后的第十八年,铁老贝勒也挂了,黑道人士炸了锅,有一个坐拥帮派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哥们儿想要拿到宝剑成为社会大哥,进而决定血洗贝勒府!
孟思昭为保武当传家宝去贝勒府挡刀,半路遇到了神奇四侠,五个人组队去贝勒府准备群殴,他们发誓绝不像恶势力低头!
五人组队是不是可以来段精彩的lol描写,但是臣妾做不到,不是臣妾词穷,而是因为臣妾根本没玩过!
这五个人来到贝勒府,正好俞秀莲也在,和孟思朝四目相对带着点儿泪花转身就逃,半夜他俩就在后院唠嗑:“你无情、你冷酷、你无理取闹”“你才无情、你才冷酷、你才无理取闹”这是琼瑶奶奶的打法;两个人动起手来,打斗半天,打入房内,干柴烈火,将遇良才,怨恨无奈惊讶气愤交织在一起,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褪去各自的衣裳,寻回久违的激情,这是李安大大的打法;真实的情况是孟交代当年诈死是想成全李俞二人,虽然二人儿时定亲,但他知道她爱的是李,孟思昭诠释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
后来一心想要当大哥的哥们儿排了好几波手下把小贝勒和神奇四侠干死了,后来手下被孟俞二人联手绞杀,那哥们儿亲自出马,最后被叶问陈真关羽孙悟空附体的孟宰了,江湖从此太平,最后,孟思朝和俞秀莲把宝剑带回武当准备开展一段黄昏恋。
整个故事还穿插了一个武当叛徒的儿子和女徒弟由恶变善的过程。
此片没有废话,不啰嗦,儿女情长的戏几个眼神几句对白三两表情交代而过,袁和平着重交代的是大江湖的概念,并非李安式的小猫三两只打来打去,袁和平让大侠们开团战,即便是单挑环节,也是成组的单挑,两三对儿单挑利用蒙太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江湖是侠气,何苦那么琐碎的言语和突兀的感情戏,像和平哥这种布局,看得就是个舒心!
请扫码关注,更多好玩精彩内容等着您那!
<图片1>
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嘛。
如果装作没有看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也算是比较精彩的武侠片了。
剧情丰满,冲突激烈,风景优美,打戏精彩——如果对此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话。
无奈,跟前作比起来,本片节奏把握的没有那么炉火纯青;爱情太流于表面,信任太过于轻易;该停下来沉默的地方,切向了下一个镜头,该点到为止的地方,却用台词和自白表达的一览无余。
这可能就是,镜头语言的功底。
记得上影视欣赏课的时候,老师说,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是不一样的,如果整片都要靠台词和旁白推进的话,这个导演就太失败了。
好的电影,应该是惊鸿一瞥般,冰山之下自在观者心中。
画面的呈现加上观者心中的想象才是一部完整的体验。
所以要有所留白,给时间与观者的心理活动,并用独特的镜头,烘托情感的生成。
从这点来说,本片做的并不出色。
俞秀莲话太多,少贝勒太邪,孟思昭太怂,复仇者联盟像刚从电视剧里走出来。
不过倒是被雪瓶圈了粉,颇有当年玉娇龙的风采,哦还有武功吊炸天的断魂莺,死的时候还有点小惊讶。
看完走出影院,我问朋友,为什么俞秀莲爱了李慕白几十年,又见孟思昭呆了不过几天,就又愿意以身相许了?
朋友说,你可以认为,可能是时候不对的时候遇上了对的人,到老了,也不在乎时候对不对了。
观众都发挥了这么大的想象力了,麻烦好好做点画面烘托一下吧。
《卧虎藏龙》的最后,玉娇龙纵身一跃,终获自由,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
而这部续作的最后,俞秀莲、孟思昭带着新一辈的雪瓶和魏方放马海边,柔光镜下仿佛超级英雄回归家庭,等待着下一个敌人的挑战,简单直白的可怕,可也算抓住了真谛:宝剑仍在,侠义长存。
这部续作,导演不再是李安,袁和平无论是极力模仿还是另辟蹊径,都难逃口诛笔伐。
幸好最后也算是扬长避短,轻文戏,重武打,该杀就杀,当断则断,走的美式爆米花电影的套路。
文戏不拖沓,台词简单粗暴,虽然少了好些韵味,但好歹保证了节奏。
武戏还是有亮点的,最近看多了徐皓峰的硬派武打,是时候回来看看似乎好久没见的写意武侠了。
树林和王府的几场打戏是有些老套的,冰湖和宝塔的两场戏还算有看点,孟思昭和戴阎王的最后一招很棒,两人凌风而立极具意境和美感。
其实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雪萍和魏方王府盗剑,缠绵悱恻张力十足,对剧情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类似的,相对于竹林那场,《卧虎藏龙》里我也更偏爱玉娇龙与俞秀莲在城墙下的打戏。
至于九幽女,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武侠片整奇幻这不是扯淡呢么,好在最后死的痛快。
演员上杨紫琼和甄子丹气质上还比较合拍,其他人尤其是反派们真是特别生硬,不得不再次提到九幽女,简直是灾难,瞬间出戏到《权力的游戏》的红女巫。
特别说说雪瓶,无论是气质还是妆容都好像玉娇龙啊!
章子怡珠玉在前,刘承羽演的也不差,挺看好她的。
武侠二字,武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奇诡,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让多少少年有了一场任性的武侠梦。
在这里,我们可以逃离家庭和责任,可以来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也可以做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李安说:如何理解玉娇龙的纵身一跃取决于你内心的渴望。
外国人拍不好武侠,因为武侠是中国人的童话。
由此联想,除技术原因外,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好科幻?
我最喜欢这电影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试图讲那些虚无缥缈的道,只保留了侠义的内核,配合绝美的风景和契合的配乐,酣畅淋漓令人愉悦。
如果这片干脆直接叫《青冥宝剑》,评价想必会好很多。
毕竟冠上了卧虎藏龙的名字,没人会把它当成单纯的动作片来看。
有了第一部的基础,《卧虎藏龙2》即使不需要多加宣传也能收获很好的受众群体,然而看完影片后失望声大于赞美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好于第一部的电影恐怕只有《功夫熊猫》,说到底,《功夫熊猫3》也是一部中美合拍片,但却与《卧虎藏龙2》的合拍形式大不相同。
如果说《功夫熊猫》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美国电影当中,那么《卧虎藏龙2》则正好相反,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自然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口碑。
《卧2》上映后很多人都说看了一半就不想继续,这让麻麻很是不解,虽说演员阵容不如第一部强大,袁和平也没有李安功力深厚,但质量相差如此之多也是有点不科学啊!
后来询问了身边朋友才得知,影院上映的版本是英文对白+中文字幕,还有国语配音的版本,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演员都是用英语对白,也就是说,国语配音的版本会更加奇怪——口型对不上。
基于这样的情况,《卧虎藏龙2》受人吐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本片剧本是由美国导演约翰·福斯克编写,且不说这个编剧的功底是否充足,就是一个老美写出来的中国武侠故事,你敢看吗?
《卧虎藏龙》的死忠粉曾吐槽第二部的缺陷——中国武侠讲究的是禅意,而第二部恰巧缺乏了这个核心。
试问,一个美国人懂得什么叫做禅意?
懂得什么叫做武术的灵魂?
好莱坞的编剧无非只是懂得如何让故事吸引人,如何设计情节点,在何时出现B故事,在哪里应该加特效duang duang duang!
于是,在我们观看好莱坞制作的时候都不免吐槽故事模式的单一,但却无人敢吐槽其乏味,这也是美国编剧与中国编剧的不同。
不知袁和平是否过于想要拍摄一部现象级电影,但本片的确可以称之为是现象级。
为何?
因为一部美国人写的武侠剧并且全片用英语作为对话的武侠剧绝无仅有,但这个荣誉是属于美国人的,无关中国人的荣辱,那么袁和平遭点骂声也无可厚非了。
单从镜头语言上来讲,袁和平确实是一位好导演,并且延续了李安的导演风格。
他曾是《卧虎藏龙》第一部的武术指导,如今成为正片导演也是其进步之处。
还记得在看李安《色戒》的时候有一场牌桌的戏,印象极其深刻,因为镜头的剪辑能将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并且表达出了特殊的含义。
本片镜头也有这样的特色,这必然是导演的基本功,但也不得不怀疑袁和平深受李安的影响,因为李安的镜头运用确实可以称之为是出神入化。
俞秀莲与独狼在屋檐下的对话时,俞秀莲首次抛出疑问(悬念),她觉得雪瓶与魏方之间有说不清楚的关联,接着镜头切到关在笼中的魏方。
然后俞秀莲说在雪瓶的严重看到了黑暗,接着镜头切换到雪瓶,她面无表情,走在黑暗的夜色里,色调也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再说影片中的武术部分,袁和平自然是专业的武术指导,他能够准确把握住武打的节奏和频率,但由于美方的加入,第二部的确少了一些灵魂的支撑。
中国人的武侠精神在美国人的诠释之下自然会显得不伦不类,尤其剧中人穿着中国的古装戏服却说着英文,显得毫无违和感。
不过好在麻麻看的是纯英文版本,无中文字幕,所以效果还能稍微不明显一点,那些看了国语配音的苦逼观众不知是否有看了90年代译制片的恶心感,在此,麻麻为你们默哀。
好在,本片所选择的演员都是英文不差,而且雪瓶的扮演者又有一半的意大利血统,看起来也不会显得那么奇怪,如果让李易峰、杨洋等小鲜肉来诠释则会更加毁三观。
根据电影的一些幕后花絮,麻麻得知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新西兰摄制的,而且从剪辑、摄影到特效、布景全都有国际人才的参与,这条消息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少牛逼之处,只能让国人嗤之以鼻。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何须老外来染指?
中国人拍摄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若是有红毛小子来参与其中难道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看过电影之后,麻麻仍然觉得这部电影剧情好看,but……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好莱坞最擅长的就是让剧本好看,所以本片恰恰忽略了武侠片最核心的部分——灵魂。
一个缺乏了武术灵魂的武侠电影是不完善的,这也是本片失败最大的原因。
如果不是杨紫琼 我会给负分…
3.2星。略无聊。1.冲着杨紫琼去看的。2.武术指导请安心做指导不要做导演。3.武打场面不错哦。4.打戏可以白天拍的其实。5.极其反感甄子丹。6.还以为反派多牛逼,结果最后被轻易团灭。7.人物个性太单调,除了隐忍就是叛逆。7.飞刀李他们一出来我就知道要炮灰,但炮灰的挺有意义
俞秀莲还是那个俞秀莲,卧虎藏龙早已不是那个卧虎藏龙
都是处于乱世,都有老炮儿、都有生瓜蛋子、都尚有江湖道义,都有一场冰面茬架。所以这部片子更像是《老炮儿2》
音乐喜欢
我感觉挺好,有点过去武侠片的感觉。近几年的武侠电影很多都不走这个路线了吧
全无前作神韵
怎么说呢~诚意 够了,功夫到了,怎奈功力不深厚,火候没控好~完全弄成一部武打片了。——千万别看豆瓣评论,想看就去看,卧虎藏龙那么牛逼到天上去的片子不也是被一帮豆瓣上的煞笔青年喷么~
S:这个剧本是外国人写的吧?我:这个女主角外国人吧?男主也是吧?S:反派是印第安范儿。交头接耳至电影结束,统统猜中,bingo。S:古代中国的高语境之下用外国人的低语境拍的电影。我觉得这是真人版《功夫熊猫》+《花木兰》
西莲派vs贝勒府……袁和平拍的分明是投靠清廷的武当派与少林和尚之间的江湖旧事,关王度庐什么事?如果说前作是亦中亦西,这部就是不中不西。连打戏都没有一场比得上,失败。
口型和配音简直太尴尬
扑的妈不认
毫无质感,辱没先作
江湖仍在,禅意无存。
故事讲圆了,累赘也不多,可以给及格。另外半星给原作,半星给补过多的一分~
还是标记一下吧 完全就是打情怀牌 可怜了老杨到处跑宣传
我觉得也挺好啊,构图美学深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每个人物都性格突出
虽然感觉上故事情节相较于原著西化的严重,把江湖侠义套上个人英雄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壳子一样,人物对白像配音似的,但是至少说的是人话办的是人事儿,这一点就比贺岁档那些电影好多了,中国说人话办人事儿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狗尾续貂
侠义不是正义,侠士不是英雄。狗尾续貂,只能说前作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