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的军队
Frankenstein’s Army
导演:理查德·拉帕索尔斯
主演:卡瑞尔·罗登,约书亚·萨斯,罗伯特·格瑞姆,亚历山大·墨丘利,卢克·纽伯里,唐汉平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美国,捷克语言:英语年份:2013
简介:二战期间,名叫迪米特里(Alexander Mercury 饰)的莫斯科电影学院研究生有幸接到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命令,以战地摄影师的身份跟随诺维科夫(Robert Gwilym 饰)率领的侦查连队奔赴前线。他的镜头中记录了战士们闲暇的瞬间以及战场上激烈交战的情景,当然也有这些在战争洗礼中丧失人性的士兵罪恶兽性的..详细 >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慢节奏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