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得的题材,中年女作家和冲动小鲜肉的爱情火花。
一开始以为是纯爆米花电影,剧情挺无脑,人到中年未谈过恋爱的阿姨却在网游里假扮少女开始网恋,年少就以作品出名的作家沦落到写耽美文养家糊口。
且男主配音太出戏,闫妮打扮过于素气且剧中扮相过于阿姨,有些违和。
但是看过半时,发现还是有一些亮点所在的,切入点很独特,对作家的刻画虽显得过于单薄,但是那份中年心情与纠结描绘得淋漓尽致。
更难得的是,你会发现美容针非物理存在,而是一种精神价值---恋爱使人年轻,有美容效果。
少女们,别压抑自己,追求真爱去吧!
我一直相信社会、文明,是不断的在进步的。
人们接纳同性之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就在今天,我看了《美容针》这部电影。
感谢导演,让中年女人有梦可做。
但也许不是梦,现实中也有,只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罢了。
但影片恶评如潮。
这样的现象不知道是社会的进步呢?
还是原始的表现呢?
40岁的大叔,爱上20岁的少女可以。
40岁的大妈和20岁的小鲜肉谈恋爱就被骂了。
这种双重标准是怎么产生的呢?
评论者当中还有很多是女性。
自己给自己画框框,也是够悲哀。
当下很流行灵魂伴侣的说法。
人人都想找到真爱。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因为外表?
就像时下流行的那一句“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
”年老色衰,是不是就色衰爱弛呢?
那还是灵魂伴侣吗?
爱情是一个灵魂爱上另一个灵魂,所以,可以发生在任何两个人之间。
只要不伤害别人,不应该都是合理的吗?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文明。
最后,借用我关注的第一位豆瓣朋友零台词的话:人的灵魂是没有年龄的,那些隐藏于皱褶和斑点下的灵魂不需要像树一样刻年轮,更不需要被框起来限制一些生活的可选项。
#电光幻影# 《美容针》,是不是少了胶原蛋白的滋润,女人就该是风烛残年的枯守一生。
青春不是一颗回魂丹,风雪冰寒中都要绽放的笑容才是暖阳般的解锁封印的咒语。
唯有活着的这一生,是不可辜负的永恒。
这是一部看得我泪流满面,却久久不知如何下笔的影片。
影片恶评如潮,道理自然是有的,选角上的遗憾,剪辑上的遗憾,表演上的遗憾,以及整体剧情梳理的遗憾,拼凑在一起,加上这样一个仿佛在逆三观的故事情节,落败的惨况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但是面对这样一部电影的努力,观念呢,又能否更新迈进一步呢。
《美容针》由闫妮主演,讲述了一个40岁单身女人寻求真爱的故事。
在影片中,她扮演一生为家人操劳,照顾长辈,关爱小辈,蹉跎了自己前半生的女子。
衣着打扮土气随意,面容缺少修饰,就如同人群中最平凡的一员,芸芸众生,活在这个本是平凡的世界上,却因为爱情,与20岁的小男生坠入爱河,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一个并不愉快的注定。
并不是貌美如花的白领女撞见意外之中的命定人,没有努力逆袭把平凡变成灿烂的甄嬛路,连整容和魔法都不能挽救的说不通,更别提宋慧乔式的坚持等待就总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人。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设,确实并不讨喜,而闫妮的扮相,跟美丽半点边儿也沾不上,想让这样的“质素”的女主人公在影片中稳稳的收获爱情,那真是违反了三观,大逆不道的发展,但是偏偏的,这部电影就是想讲这样一个故事。
而我,看得非常感慨。
国产影视剧中到了剩女这个阶段,女性角色的设定一般也就是30多岁,36岁本命年一过,好像人生就不该有什么乐趣了。
作为女主角的人设来说也是有些过气的调子了,能用40岁这么挑战的年龄来完成少女般的爱情期望,这本身就是一场很伟大的进步。
传统的思维里,到了这个年纪,相夫教子的活在家庭的圈子里,关于外界的红粉飘飘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
当网络上各种称颂徐静蕾、李冰冰的四十岁的时候,宽容带给的是美丽的外貌与资源的积累,而社会真正对于女性年龄的宽容度,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美好。
就算去讨论一下《我的前半生》,其实物质的铺垫也要远远的高于爱情,甚至于人有的时候活到了那个阶段,已经不知道自己找的是匹配,还是爱情了。
因为喜欢,于是想在一起的纯净美好,早就在年岁的故事里烟消云散,越是倾慕的风花雪月,其实我们越是没有宽容心,只要用一种方法粗暴的决定未来,而忘记了我们都曾经有过,那种心动,心跳,羞涩与感动,因为爱,所以爱。
你知道什么是青春;你明白什么是爱情;你懂得什么是生活;你理解什么是人生?
你不过是活在社会带来的条条框框里,以为自己现代,却从来没有真的愿意现代过,那才是多数人的样子,拘谨的样子。
闫妮演的不是不尴尬,但是尴尬有很多理由。
对手戏的演员确实和她感觉不搭,剧情上给她的发挥也是有限,影片的铺垫也不算是很好,应该助力的角色,其实功效不大。
另外这个故事在中国发生,我们的宽容度和社会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她的剧情命运也是有所注定的。
基本上来说,并不会是让人满意的爱情。
因为四月份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刚看完了于佩尔的《Elle》,同样是40+的独身女人,那日子过的风生水起的,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年纪的女人在社会上的心态,以及社会认知度上,对于这个年龄层女性的接纳态度,简直没有什么可比性。
于佩尔那一脸自信的骄傲,生活独立的冷峻和嘴角勾欠的笑意,大红唇点缀的妖艳,低胸装扮的那一抹性感,该睡谁睡谁,该撩谁撩谁,想亲亲,想跳跳,说起性爱可以大大方方,对待身边人可以有四十岁的心机与二十岁的快乐,依旧有小女孩的活氛。
对比的那一刻,我为《美容针》的闫妮而感到悲哀。
大叔与萝莉的爱情,可以让人憧憬。
而性别倒转之后的故事,多数是惨淡的版本。
遇见姐弟恋,却从来不知道,该让姐弟恋成为怎么样的一种普通的爱恋。
其实从来都是这样的,什么同性恋、异性恋、忘年恋、师生恋、姐弟恋,统统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是先有爱,才有了爱的类型。
不是所有的爱都会有结果,可是有些爱,能有结果,才是意外。
我确实很爱《美容针》这部影片,我觉得它是进步,哪怕拍摄的不能尽如人意,可是生活的样子,它给了不一样的努力。
心被触动了一下,因为看见社会的缩影,宽容与不宽容,不是在人的一念之间,而是合成的观念与积累的心境,抛得开过去,追得起未来,坦坦荡荡的迎接更自由开放的世界,那才是社会应该发展的最好方向,且行且盼望。
作者:小佛搞特
其实看这部电影 挺心疼女主的 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 却因为妈妈痴呆 后来又抚养了侄子侄女 而没有好好享受过青春 一晃40 。
女人有多少个十年呢 到了三十四十就被人叫阿姨大姐大妈 谁不渴望年轻呢 她活的特别压抑 谁又理解她内心的无奈 痛楚呢 还要被侄子不理解 责怪 她活的特别丧当他遇到男主 她重新有了爱情的心跳 有了活力 有了青春 有了笑容 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笑容 我觉得特别感动呀 为什么她不能爱一次呢 哪怕比她小二十岁 男人可以找小十岁 二十三十甚至四十五十的女孩 为什么对女人就这么苛刻呢 她有爱心 资助非洲孩子 有责任 抚养侄子侄女长大 有才华 虽然文章总是不被认可 不被理解 可是她是又闪光点的 她凭什么不能去爱 还好 男主 去了非洲 在等她 她也去了 最终相见 多好啊
记得有位朋友说,爱情我相信,但我不期待。
有人说这是一部玛丽苏导演片,那真是误会大了去了。
我更愿意视她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是一种挑战,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传统观念和开放性思维的碰撞。
点开电影最初的原因,是对有趣的美容液短片的意犹未尽。
看开头甚至直至一半,都觉得是个略微尴尬的网恋故事,必须承认是冲着掌柜的演技才继续看了下去的,可越看越是明白此片的良苦用心。
相比于社会中出现的老夫少妻,杨振宁和翁帆,强东和奶茶妹妹,郭天王与娇妻,幂姐与恺威等等,谈笑后多的还是祝福。
老妻少夫却仿佛是种更深的不可触碰的禁忌。
这大概是我国历史遗留的男权思想较为隐秘的体现。
当初年少的表哥觉得配不上优秀绽放的你,如今年纪渐长的你觉得配不上如此青春炙热的少年。
可爱情发生是几率多么小啊,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
无论是谁,无论大小亦或是性别,都否认不了这是件多美好的事情。
世上爱情有很多种,跟我认知不同的,没关系,那我也尊重你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这部片里,我仿佛看到了荷西和三毛的剪影,相遇,钟情,拒绝,等待,坚定。
我们都明白,渴望爱情的心不是只属于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啊。
为什么不直面内心,大胆承认,如日本老妪柴田丰在诗歌中写道:“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
艺术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谁都能明白的。
豆瓣的评分也早沦落成黑子卖弄风骚的地方,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了。
影片的设定,一个本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因为生活的负累迷失了当年的青春与风采。
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和弟弟离婚又再娶而抛弃的两个孩子变成了一身风尘勉强养家糊口的中年妇女,当母亲离世,两个孩子也相继成人(一个17、一个18了),她突然发现这么多年她好像一事无成。
同系的学妹与她年龄相差无几却比她年轻美丽好多,成为了最有名的作家,虽然自己年少成名,出版了《落在胸口的星星》,但是好像被之后日复一日过早辛劳的生活磨平了才气,她为谋生存盲目追赶潮流,小说恶评不断,她似乎早已不是当初充满才情的青年女作家了。
过早地承担起家庭重负的她,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谈过一场恋爱,40岁了仍然孑然一身。
可是哪个作家心里能忍受平凡的生活,在不再有人依靠她的时候。
影片细节描写很到位,老年痴呆的母亲抢小孩子的吃的,说明母亲时时刻刻都需要看护。
侄子一句,就算这样,也别指望我们会感激你,让她十几年的辛苦都变成了心酸。
(侄子还是很爱她的,说的是气话,可能是因为太爱姨妈了,所以不能容忍姨妈把视线和关心分给别人。
)这样的四十岁中年女人在网游里遇见了一个小伙子,男孩的青春和勇敢让她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代,弥补了生命里那些永远都存在的遗憾,也将她死气沉沉的生活激发出了生机盎然的活力,在与他相处的时间里,她不再是两个孩子的姨妈,不再是年老色衰的老女人,不再是到了中年仍一事无成遭人冷落揶揄的失败者。
她又回到了那个有无限可能的年纪,无忧无虑,才情满身。
她终于明白自己是受人喜欢的,不是付出了所有仍然得不到一句感谢的局外人,不是已经被世界淘汰了的套中人。
她不再随波逐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赚些钱而盲目写些东西,或者胡乱意淫,聊以解决多年的饥渴。
她将多年来的人生感悟和她对爱的看法重新真诚坦率地写出来,不再为了庸碌世人的双眼(为什么底下的人一边骂还一边在看),纯粹是为了写出自己。
她再次迸发了生命的青春,野百合也有春天,不受上天眷顾的自己却也终于活出了新的人生。
他领着她做的那一些事并不一定就代表了青春,但是却可以让女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年轻抛弃,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都还不晚。
如果你不能理解40岁大妈和年轻人恋爱,你的眼光也真的太局限了,思想狭隘说的就是你,别天天以为自己多厉害多厉害,你根本没有资格点评别人,等你活过了年轻,你也就再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了。
看完这个片子,我禁不住提出了几个问题:1、女人在花样的年纪才能拥有爱情?
2、人到中年还有一颗纯真的心,是不是傻?
3、女人爱上一个比自己小太多的男人是不是错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女人在花样的年纪才能拥有爱情?
因为男人不管多少岁,都爱青春美少女,所以当一个男人说爱你的灵魂,你多半是认为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不符合社会的潜在认知啊!
而这种认知又来自哪里,不光是男人这么认为,连女人也是这么觉得的,这里面难道是人类发展的生物学生育最优原理?
呵呵,还是不要把火引到男权女权上。
棠珍是一个美好的女子,她美貌过,她被优秀的男二爱过,然而生活的重压和责任让她不得不放弃,她没有给自己爱情的自由,却把本不属于她的生活枷锁套上,因为有了这个大前提,才让棠珍有了人格魅力。
这样的女子让人心疼,一颗少女心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枯萎了,人到中年,本来的她像一只蜗牛,不奢望爱情的到来,希望在网络里获取一点点暖意。
当男主展开猛烈的攻击,她退缩了,这不符合社会的潜在认知啊!
我是个老妇女,他那么年轻,那么美好,要是我还能回到大学时代,我会自信的接受这份爱,可是不能啊!
他见到我老去的容颜,他还会喜欢我吗?
还会说爱我吗?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年人拥有一个纯真的心会被看做傻?
这个社会,人到中年,谈感情不看家世,不看对方是否有房有车,就敢谈感情的,都会被认为是傻子?
可是还记得我们初恋的时候吗?
你那会儿有没有那么多顾虑,你就是看见那个人就是喜欢,单纯的喜欢,所以初恋美好。
在此时此刻,能不能不要让自己的心太油腻,当你真的看到一份爱情摆在你面前,接受他,哪怕最终无法走到婚姻的殿堂,至少有过美好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初恋念念不忘的原因。
所以棠珍最终还是不知不觉爱上了男主,不管不顾,就像一朵美丽的花迟来的绽放,生命里有了爱情的色彩;与此同时,前面那个爱恋多年更适合结婚的男二出现了,摆在面前的两个人,如何选择?
按照社会给我们的经验,当然是男二,高富帅,事业有成,年龄相当,最重要的还爱你。
可是一颗无处安放的心让棠珍无法按照社会经验做出选择。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第三个问题:爱上一个比自己小太多的男人是不是错误?
又是社会道德和经验告诉我们,肯定是错的,可是单纯就爱来说?
有错吗?
他爱我,我爱他,这有错吗?
是啊,爱是无罪的,可是一旦变成婚姻就变味儿了,你会发现放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婚姻是肩负着很多社会责任的,不光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家人的结合。
这就是大多数初恋没有成为最终结婚对象的原因。
电影里,棠珍被男主妈妈打了,棠珍销声匿迹了,写了这本书《美容针》。
爱情是最好的美容针,你值得拥有?
感觉电影名字好肤浅啊!
对于棠珍她配得上一份爱,是爱让她明白了,自己有多好,不管以后前行的路上有没有爱人在旁,那份纯真的爱值得自己守护一生。
爱让一颗少女心成长,电影的结尾那身衣服真帅!
果真爱让人自信,自信让人美丽。
所以我看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不管自己到了多少岁,始终都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好好的经营自己,好好的爱自己,美丽从此绽放,从开始到结束。
首先,我并不觉得这部片烂,李棠珍一直是活在压力之下忍耐着,空有一本出版的书,却从此没了下文,被拒绝了之后还被人说“年纪这么大”,李棠珍是无奈的、愤怒的。
年龄是一个谁都抓不住的东西,你看不到,摸不着,可它却紧紧的攥住了每个人的心,每个努力的人都在和它争夺,然后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获胜的绝望。
李棠珍太过善良,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在面对男孩的训斥时她依旧好言相劝,不为自己的付出辩驳一句。
不过作为一个以职业写作为目标的人而言,我还是要说一句,这对写作也太不友好了,虽然结尾李棠珍在开签售会,但也太过“丧”。
何不让我们在看电影时做一场舒服的美梦呢,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大家的背后,这一路都承受着大大小小的绝望,这大大小小的绝望我们要自己一人默默的孤独的承受,甚至,可能在某一个夜里,你会颓废,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无声的哭泣。
可这是我们实现我们目标的代价,因为会实现,所以,那无数个黑夜,都是值得的。
既然如此,让我们在梦里做个美梦吧,没结束,继续努力。
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男主的表哥,从一开始直到一家四口都站在李棠珍之前,他看上去一直都是不错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爱慕李棠珍。
直到一家四口都站在李棠珍面前,他在想什么?
失望?
诧异?
心痛?
惊吓?
也许都有吧,他没有去看着男主的母亲对李棠珍的殴打,他什么都没有做,只站在那里,夜晚,一切平息了下来,他开始打电话。
这个时候,很多观众是痛恨他的,痛恨他为什么不勇敢一点,为什么不像小健那样上去拦着,为什么不直奔她的家里?!
各位,先冷静一下,咱们来分析一下,小健还很年轻,二十出头,他富有朝气,敢想敢做,因为还涉世未深而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可以在众人的面不顾一切的保护着狼狈的李棠珍,表哥就不行了,他已经事业有一定成就,方方面面都有所顾虑,他已经没有莽撞直率的资本了。
姐弟恋,还相差挺大的姐弟恋,这个题材碰的人并不多,也比较晦涩难啃,这电影也还可以。
很好看的电影啊!
我认为可以给人带来欢乐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电影很欢乐,角色演绎的到位,结局也很耐人寻味。
我不觉得是烂片,反而比很多大制作更加抓人眼球,真的很值得一看!
不要说闫妮为什么接这些片子,我觉得她演绎的很好!
适合这样年纪又疯颠有追求的女性,你们没有欲望与追求为什么要抹杀别人的选择呐?
各人很喜欢这种线上走到线下的剧本,让看完的我又相信爱情了,可能应证了那句话,喜欢就是和你一起浪费时间,且还沾沾自喜。
就是尾声扭转的快了点,太好看了,感觉意犹未尽……可能每一个大龄女青年都渴望遇到一个小男人,活泼开朗且新鲜刺激,除了体验到很多未知以为,还有很多惊喜和意外……只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遗憾,或是关于你,或是不是你
这片子就不应该被拍出来 你们都瞎吗
???
一开始看得鸡皮疙瘩直冒,看到后来感觉也不那么尴尬。不过作为游戏的宣传片倒是很成功。
闫妮演的太棒了。太难演这个角色了。可惜男主的打扮和刻画设定不恰当。设定为28岁有一定工作经历比较好。应该再减半分
有点过于yy了
剧情俗套,演员演技也一般。
分数给闫妮
还不错,社会对老夫少妻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对老妻少夫容忍度却低的可怕,这部剧的恋爱没那么无脑玛丽苏,优秀的中年女人被小鲜肉爱慕不正常吗?不过演员太帅了,闫妮不打扮确实有点老,大家觉得不搭,闫妮演技拯救了所有啊,为了照顾痴呆的母亲和妹妹留下的一对儿女,她付出了她的青春,但她没放弃自己的灵魂,她积极写作玩游戏,她的内心是美好而强大的,小鲜肉唯一的优势也就是鲜了
闫妮演过多少姐弟恋?还是佟湘玉更适合她
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和同理心,竟然觉得还可以,明明知道不合理却似乎也扛不住命运,有些注定就是毁天毁地无法逃避。
为闫妮多添一颗星。大概我也隐藏了一颗玛丽苏的心。
真的不敢相信有一天我会去看国产爱情电影 而且还是母子恋题材 更意外的是 我竟然全程没有快进的看完了 没有无聊 甚至还会因为反差萌而大笑 虽然演员不养眼 小年轻还有些胖得油腻 可这个题材却很动人 爱情的产生不是看双方的年龄家室相貌是否相配 只因彼此胸腔内都有一颗用力跳动且相互吸引的心 然后它就产生了 爱情的体面样貌不止是霸总配小白 大叔搭萝莉 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被任何世俗约束 我知道 这是理想主义 可爱情本身 不就是近似虚幻的理想化吗
闫妮真的不适合,满屏的违和感,我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接受不了啊。
超励志的逆龄女神就是最好的……
火兰
一个在应该青春却没机会享受青春,在步入中年之后想焕发青春,却被世俗所禁锢、甚至不容的人生。即便用了爱情的甜美,也掩盖不住这部电影实质是一场悲剧的内核。
大叔配萝莉那么多,大妈和小鲜肉也是可能的嘛,虽然有点童话,但也能消磨时光
掌柜的这几年什么情况,为什么老是演这种类型的喜剧片?有点浪费她的特质。
“如果爱一个人会变得很执着吗?” 也许吧。就像剧中的赫和小健,同样是执着,然而方式和结果却不一样。看到很多评论什么玛丽苏、什么小鲜肉不登对,什么尴尬毒鸡汤,随便啦。而我在想,如果到了李堂珍的年纪,大概也会期盼一剂灵魂的美容针,大概也是希望青春并未远去。
虽然无脑~但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