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tm不叫烂尾?
结局太赶了吧,张思诚的家庭情况也没有提及,完完全全感受不到这个杀手的动机呀,对之前的犯罪细节完全没有串起来,仿佛那么多警察没日没夜几十年的努力全部都是泡沫,就算当时刑侦技术落后没办法及时侦破,但是面对这么多人的搜捕和调查,总得刻画一下凶手的心思缜密和变态冷酷吧。
哪怕专门拿一集出来介绍张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把这种变态心理传给儿子的。
整部剧看下来仿佛警察和凶手在两个世界,每次快要抓到手里的罪犯又丢了,到最后也没有介绍凶手的能耐。
我也知道现在国产剧一定要体现价值,从这部剧我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警察在破案时更多的无奈和遗憾,办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排除疑犯,否定推测,最后在成千上万次尝试之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线索,面对这些穷凶极恶之徒,他们是很伟大的。
这部剧里的主角体现了警察的严谨和在工作的“固执”,但就是这样的近乎疯狂的职业素养,才为我们带来了安宁。
但我想说,这部剧的反派除了变态以外,完完全全看不出心思缜密和狡猾,这又怎么能够体现警察的工作的艰辛呢?
而且,这种这种迂回穿插的叙事不知道是和谁学的,现在国产剧老爱用这个烂大街的套路,故事线看完乱七八糟,一集给你切好几回,就是简单的给你回忆当年的往事,搞得明明几集的故事,最后强行撑成20多集。
案件1:1997柳梦案死者:柳梦凶手:张思城1997.11.18,老城东,年轻单身女性柳梦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HB铅笔。
柳梦本是京剧演员,后因工作不顺去夜总会跳舞。
案发当天,柳梦为港星黄家杰伴舞,工作结束后黄家杰对柳梦做点什么,柳梦找机会离开,结果途中遭遇不幸。
凶手就是剧中白晓芙的前夫张思城,表面看是个怂货、没想到是个变态。
张思城作案时会穿上蓝色工作服、白色鹰力鞋,手里1把夺命锤、头戴猫头鹰面具。
选定目标先锤晕、再勒死、最后造型。
造型的灵感来自他手中的外国油画复制品《人间乐土》。
张思城的装备
《人间乐土》案件2:1997杜梅案死者:杜梅凶手:张思城1997.12.3,老城东,年轻单身母亲杜梅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HB铅笔。
很明显,与柳梦案是同1个凶手:张思城。
案件3:1997刀哥故意伤害案受害人:白小伟行凶人:刀哥杜梅曾于1993-1994在大富豪洗浴城当技师,他跟大富豪的老板刀哥是老相好。
杜梅遇害,刀哥发誓要抓到凶手。
刀哥与杜梅刀哥的参谋细虫挑拨离间、编排刀哥的死对头白小伟就是杀害杜梅的凶手。
刀哥一怒之下、一刀阉了白小伟。
白小伟成了无垢者、刀哥进了社会大学连读12年,细虫渔翁得利、上位南都市一把大哥。
细虫讲故事、栽赃白小伟
刀哥阉割白小伟
细虫成老大死者:陶玉芬凶手:陶玉芬的丈夫迟永和迟永的情人王莉1997.12,老城东,已婚女性陶玉芬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2B铅笔。
与之前的柳梦和杜梅不同,陶玉芬身上明显被殴打痕迹。
此案为模仿作案,凶手是陶玉芬的丈夫迟永和迟永的情人王莉。
迟永与陶玉芬因为房产证名字的问题长期闹矛盾,迟永外面还有个情况,是他的同事、名叫王莉。
奸夫淫妇合谋、杀死陶玉芬、做成“杀人造型”的假象。
迟永的情人王莉案件5:1995莫兰案死者:莫兰凶手:张思城柳梦案不是张思城的首案,早在1995年,张思城就有过1条人命、也就是莫兰。
莫兰生前是市图书馆管理员,因艺术展与张思城结识。
莫兰梅家中的人体画像,来自张思城案件6:1998瓜皮纵火案死者:瓜皮凶手:瓜皮瓜皮本名武小文,祖上是文化人,在当地有个大院。
后来武家大院充公,瓜皮心生愤怒、并逐渐沦为小流氓。
老卫与瓜皮“莫兰案”的1条线索指向瓜皮,卫峥嵘刑警对他死咬不放,两人矛盾升级,瓜皮一怒之下、大半夜带着汽油、来到武家大院闹事,之前闹过多次没动真格,这次要么是情绪上头、要么是操作失误,总之一声巨响,武家大院全部烧毁,瓜皮本人也葬身火海。
武家大院
瓜皮玩火自焚以上6个案件来自1997故事线。
陶玉芬案、刀哥故意伤害案、瓜皮纵火案当年完结。
另3个案件,警方一直在努力。
老卫本来干劲十足,可就在瓜皮纵火当天,老卫的旧情人白晓芙被张思城追赶、继而被公交车撞死。
这天白晓芙本是约老卫看电影,老卫无动于衷、白晓芙香消玉殒。
老卫极度自责、失去斗志,就此脱下警服、离开刑警队。
白晓芙遭到张思城追杀
一声叹息
案子没破、爱人走了、心灰意冷1998年之后,凶手、也就是张思城没再作案,“莫兰案”和2起“杀人造型案”就此尘封,直到13年后的2010年,“造型杀手”重现江湖。
案件7:2010光头哥绑架案受害人:生发灵大哥行凶人:2个绑匪独立案件,陆队(陆行知)用1根火腿搞定看门狗,顺利完成救人。
劫匪有2个,其中1个是左撇子,绑架案没有后续,与主线没有关联。
案件8:2010王楠楠案死者:王楠楠凶手:吴嘉、原名张山山、张思城的儿子2010.4.29,舞蹈演员王楠楠在自己车里被凶手勒死。
凶手避开监控、将抛尸到家具城。
造型、HB铅笔,显然“造型杀手”回来了。
不过,这次的凶手并不是13年前的张思城,而是张思城的23岁的儿子:张山山,也就是吴嘉。
王楠楠
张山山,化名吴嘉原来,张思城在1998年被车撞翻、身体受伤、无法再作案,所以1998之后,“造型杀手”销声匿迹。
后在2008年查出癌症,张思城已于2010年去世。
躲过警方的追捕、躲不过命运的制裁。
张思城张思城的儿子张山山、也就是吴嘉表面阳光,实则遗传了父亲的变态基因。
他知道父亲的秘密之后,就像张思城灵魂附体,吴嘉也有了杀人的冲动。
就这样,吴嘉“子继父业”、开始“杀人造型”。
张山山小时候
吴嘉与陆安宁所以,吴嘉作案时的行装、工具、手法都与张思城如出一辙。
也所以,吴嘉能拿到当年张思城留下的柳梦的樱桃皮套、用在王楠楠身上。
王楠楠头上柳梦的樱桃皮套案件9:2010刀哥遇案死者:刀哥凶手:可能是细虫、可能是白小伟1998年,刀哥敲了白小伟入狱,刑期15年、后减刑到12年、于2010年出狱。
“造型杀手”重现,警方将新案旧案并案一起查,于是再次找到刀哥问询线索。
双方一对话,刀哥才知自己被细虫耍了,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细虫编排白小伟、挑拨离间。
当年威武霸气的刀哥
坐牢12年后的刀哥白小伟没有动过杜梅,刀哥的那一刀是白刀了、12年的社会大学也是白上了!
如此说来,细虫居心叵测、深藏不露、该查。
没几天,刀哥在街头遇刺、当场身亡。
凶手是细虫找的“外马”。
刀哥被刀
刀哥走了案件10:2010薛红案死者:薛红凶手:吴嘉(张山山)薛红是柔柔美发店的店主之一,本打算退出“洗头圈”、开网店,梦想刚刚开始人就没了。
这是王楠楠案的后续,凶手一旦出手便停不下来。
薛红走后怀里抱个草莓娃娃,这就是13年前张思城从杜梅家中带走的那1个,所以法医在上面提取到小安宁的DNA。
薛红,怀中的草莓娃娃是13年前杜梅的女儿的
杜梅的女儿安宁案件11:2010齐莎莎案死者:齐莎莎(救活了)凶手:吴嘉(张山山)齐莎莎是薛红的合伙人、也就是柔柔美发店的另1位店主。
到店里“洗头”的男人形形色色、也不用真名实姓,究竟是谁杀了薛红,其实齐莎莎没什么头绪。
而吴嘉担心齐莎莎向警方告密,所以杀人灭口。
齐莎莎被害幸运的是,齐莎莎被救活,吴嘉还留下致命证据,他的左手被胸针刺破,在勒死齐莎莎的丝袜上留下1滴血。
法医老吕就是通过这滴血提取到2010案凶手的DNA、继而确认2010案和1997案是2个凶手、并且是父子关系。
还有,儿子杀手不超过25岁!
吴嘉的左手被刺破
法医老吕立大功陆队第一时间想到吴嘉,果然一番调查,吴嘉就是张山山,重点是吴嘉发给安宁的图片、也就是《人间乐园》暴露了他就是凶手的真相。
警方锁定吴嘉,在郊外1处池塘逮捕吴嘉,吴嘉被判死刑。
绝望的吴嘉
老卫手起枪响总结全剧24集、共11个案件,张思城、张山山父子各杀了3人。
张思城:图书管理员莫兰、京剧演员柳梦、单身母亲杜梅;另外,白晓芙的死,跟张思城有直接关系。
张山山:舞蹈演员王楠楠、柔柔美发店薛红和齐莎莎(被救活)。
《尘封十三年》再见。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又上新剧了,陈建斌和陈晓搭档的都市悬疑剧《尘封十三载》,周末的时候,一口气刷了10集,总结就一个字,爽!
别害怕,这个“爽”并不是说这部剧是一部无脑爽剧,而是指观影体验很顺畅,有种炎热夏日里,猛灌一大瓶冰可乐的痛快。
整个案jian足够离奇,犯zui手法也不同寻常,配乐和摄像全程在线,惊悚感直接拉满,又穿插一些冷幽默,目前已经播出十集,但除了部分开挂的原著党,几乎没人能猜到凶手是谁,预告里还不断有新的人物加入,故事走向还是蛮令人期待的。
我个人很喜欢陈建斌的表演,这次他饰演一名老刑jing卫峥嵘,性格火爆,逮谁怼谁,破案过程完全不走寻常路,观剧的大部分爽感都来源于这个性格独特又饱满的人物。
本剧是双线并行的设定,1997年的魏峥嵘,是爱穿皮衣,专治各种不服,敢于跟犯zui分子正面硬刚的硬汉。
而到了2010年的他,则变成穿着背心、裤衩、保温杯不离手的老卫,说自己熬不了夜,早已退居二线在警队图书室打杂,下班一秒不想多呆,就想着早回家给老婆孩子买菜做饭,与97年故事线那个工作狂的铁血硬汉相比,能清楚看到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沧桑感。
这也是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一改以往悬疑剧重猎奇、轻人物塑造的惯性,着眼于人物成长,以此来探寻人性的光与暗。
而且不只魏峥嵘,陈晓饰演的陆行知,也由刚加入警队的小菜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陆队长,他与妻子杨漫的感情线也很值得聊一下, 1997年他们刚新婚燕尔,到了2010年已然离异,但奇怪的是,彼此感情依旧很好,维持着离婚不离家的亲密关系,连陆行知的岳母也吐槽,要不然还是直接复婚吧,这样的关系“太不健康”了,而且他们收养的养女陆安宁,正是“铅笔sha人案”里其中一名被害人杜梅的亲生女儿,这样的设定,大概率后期会成为推动案jian发展的重要伏笔。
除了正面角色,《尘封十三载》最妙的是人物群像,反面角色不再是符号化的坏人,而是跟主角同等待遇,都有相隔十三年的个人成长故事线。
例如嫌疑人之一的姚乐,由一个暗恋舞厅伴舞小姐柳梦的流浪摇滚歌手,变成开娱乐公司的姚总,名字也变成姚铄,由乐到铄,多了一个“金”,表面看是梦想已si,一切向钱看,但创立的公司名字还是出卖了他,“追梦娱乐公司”,追的还是当年那“”脱了水袖长裙“的女孩”柳梦”,这样的故事单拎出来看,也并不单薄,这是一个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讲的是年轻人最关注的爱和梦想。
另一名嫌疑人马成群的故事线则更有意思,当年为了骗取拆迁款,他连夜加盖两层房,为了能吃口肉,sha光全胡同的狗,是一个毫无底线的利己主义者;但13年后,他即使变成名下拥有七套房子的有钱人,反而天天开长途天南海北拉货赚辛苦钱。
之所以突然看开,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垃圾堆里被捡回来的弃婴,既然连身份都是假的,那么房子、车、钱这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好计较?
这些相隔13年的双线并行的故事,放在一起看,就产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让《尘封十三载》跳脱了传统悬疑剧的套路,他在惊悚、刺激之外,还剩下点别的,让屏幕前的观众跟着剧中人一起回望往事,不胜唏嘘。
有了十三年的时间沉淀,让本来简单粗暴的猎奇案jian,变得层次丰富,它不再是单纯的善恶,而是以时间为引子,人性中的贪念、自私、黑暗、执着、善良、痴情等,经过长长久久的岁月锤炼,善与恶都发酵成面目全非的新样貌,也许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但又绝对符合人之常情,也令观众满足简单感官刺激之外,跟着剧中人或喜、或悲,感触良多。
《尘封十三载》的弹幕特别有意思,每次看到“本来很害怕,结果陈建斌老师一出来,马上不怕了”之类的评论,就忍不住笑出猪叫。
本剧的观影门槛非常低,虽然铅笔sha人、以尸作画的案jian足够离奇,再配上氛围感满满的童声吟唱,以及流畅应景的运镜,案jian部分还是蛮吓人的。
但剪辑节奏却很温柔,就是在感觉观众快被吓到的时刻,马上安排“双陈组合”出来插科打诨。
陈建斌老师真的是个宝藏大叔,1997年故事线里,他有种虎里虎气的糙汉气质,2010年故事线,则多了略带沧桑的萌大爷感,不管是年轻时候怼精上身,以魔法打败魔法的粗犷审案风格,还是用吸管喝水的老年硬汉风,他都是认真地做事破案,也有种不经意的搞笑功力在身上。
他饰演的卫峥嵘同志,是画风独一份的刑jing形象。
而陈晓除了贡献宠粉的360°无si角高颜值之外,难得的是完全接住了陈建斌这种资深演技派的戏,用弹幕里一句经典评论来概括,就是那种“演得了偶像剧的实力派”。
这次的中青演员搭配,终于突破了壁垒,“双陈组合”是生活在同一个次元的人物,并没有画风不搭的不适感。
《尘封十三载》一共20多集,这样的时长只讲一个连环sha人案,其实蛮考验编剧功底的,但目前我看过的十集,出场的每个嫌疑人都与案jian严丝合缝,又洗脱嫌疑后完美谢幕,奇妙的是单拎出来看,也有着不错的个人故事线,这样的叙事节奏,就令人不知不觉找回了,掰着指头等更新的期待感。
看完觉得尘封十三载这个剧名,不单单是凶手悬而未决的十三载,也是张司城打造地狱的十三载,是吴嘉痛不欲生的十三载,是安宁获救和解的十三载,是卫峥嵘痛渐淡然的十三载,是陆行知惴惴不安的十三载,十三年可以把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变成恶魔,也可以把一个痛苦不安的孩子变成公主。
对于吴嘉的犯罪行为,死不足以平愤,可对于吴嘉这个人的一生,生者需考虑,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人扣动恶的扳机,我们是否也在无形的打造另一个失乐园,希望所有人最后都能让基因赋予的子弹在对的地方开出绚烂的花
国产悬疑比较好的目前就四部,隐秘,白夜,沉真,无证。
远的就不比了,就跟最近的网飞《模仿犯》(这剧bug也多,我打两星)比吧,人家的女主都是服务案情的,出场几次,男主知道她帮一个犯人做心理治疗,帮忙分析案情,弟弟涉案,弟弟死,自己死。
本剧呢?
俩男主老婆跟案情有一点点关系?
在家吃饭,出去吃饭,老婆的发小,离了婚还要时不时见面来一发,我的天呢?
你专心拍案情很难么?
案情方面观众一眼都能看出来是一个凶手,你们要四集才并案侦查。
六集下来,就审讯了一个犯罪嫌疑人,还是在老婆做早饭,带孩子吃炸鸡。
来看看悬疑是怎么讲悬疑的。
《他是谁》8.2降到6.2。
可以说导演编剧不懂连环杀手,犯罪逻辑前后不通。
强行注水黑社会,妹妹,感情,办公室三角恋。
一些死人甚至没提过,如聂宝华小弟,赵刚小弟,赵刚,宝丽,这些人没了连个失踪都没人查一下。
另一个案子编剧可能根本不想给结局吧,胡编乱造一堆线索,又全都没用。
《回响》6分。
这剧女队长审问都是问爱不爱,你们怎么开始的一类情感问题,插入大量情感问题,原配斗小三,女主查老公,老公撒谎,被拆穿,再撒谎再拆穿。
最后的判刑更是莫名其妙,怎么就故意杀人了,中间传递消息几个都不算从犯的?
您看看下面的图,我打一星没给六分
非要说我给这剧六分的麻烦涨涨眼!
《迷雾八角亭》5.6分。
家庭情感大戏,我的孪生姐妹不喜欢我。
《江照黎明》6分。
开局太好了,女主碰掉老公放在桌上的牛奶,晚上突然犯病,艰难找到自己藏起来的药。
后面呢?
各种离谱不合理。
《致命愿望》4分。
四不像,悬疑主题,导演要赛博朋克,冯绍峰在演喜剧,范丞丞文淇在演偶像剧,最后发现只有手机赛博朋克了。
《谁是凶手》6.2。
删减改编的剧情都不连贯,连环杀人犯杀人突然停止不犯案了?
挖坑不填坑。
还有很多忘得差不多了,不多提了。
《胆小鬼》《立功东北往事》《平原上的摩西》算是不错的,有槽点,但不多。
再看看外国优秀悬疑剧
不可遗忘 第二季 (2017)9.32017 / 英国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安迪·威尔逊 / 妮可拉·沃克 桑吉夫·巴哈斯卡六集故事,发现尸体,通过技术手段知道身份大约一集,然后调查三到四个嫌疑人,几个人现在的家庭情感,生活也会有描述,调查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办案警官的生活,家庭问题,短小精悍,却又面面俱到。
无罪之最 (2021)8.52021 / 西班牙 /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 奥里奥尔·保罗 / 马里奥·卡萨斯 奥拉·加里多八集,故事也够复杂,反转反转再反转。
幸福谷 第二季 (2016)9.02016 / 英国 / 剧情 惊悚 犯罪 / 萨利·温莱特 妮萨·哈迪曼 / 莎拉·兰卡夏尔 希欧布罕·芬内朗
东城梦魇 (2021)8.82021 / 美国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克雷格·卓贝 / 凯特·温斯莱特 埃文·彼得斯上面2部很类似,6-8集短剧,几个案子,主角遭乱的生活。
还有很多一集一个案件,结尾几分钟主角故事的。
不懂国产剧为啥要24集???
案子不先想办法抓住你,给你讲俩男主做早饭?
这跟悬疑有一毛钱关系?
————华丽的分割线————看到八集,查案像过家家,qq昵称hb的不是挺重要的么?
查这个比查十几年前的摩托车靠谱吧?
怎么人家一句话侦查方向改了?
网吧监控只看到马某,你们继续看有没有其他人啊,挨个查会查不出?
不找受害者电脑查聊天记录?
十三年前甚至十五年前的摩托车有多少?
能有记录的能有多少?
你们好歹分析一下为啥受害者都跳舞,为啥才成那样?
侦查方向是不是找跟跳舞绘画艺术有关的嫌疑人?
别来秀智商行么?
网吧怎么查。
网吧有监控,能拍到马,就拍不到其他人?
10年上网用身份证的!
警察怎么审问也要我教你?
查与受害者有没有关系,案发时间在做什么等等。
哦九,十两集摩托车排查又放下了,看第八集那架势,以为摩托车能查出点啥,像hb昵称一样摩托车也暂时放下了,这案子有个明确的办案思路么?
————分割线————继续说办案思路问题。
连环杀人案除了排查受害人社会关系外,还应该重点查受害者之间的联系,说是随机目标又不完全随机。
可能她们去过同一家照相馆(谁是凶手),医院,饭店,下班都经过一个地点等等。
查受害者一周甚至一月的行动轨迹,寻找共同点,找到这个共同点也算是重大突破。
对于两大堆97年悬案嫌疑人资料的重新排查也应该偏向有无音乐美术雕塑舞蹈经历,或母亲有相关经历,十三年中有入狱,离开本市,重病的,十三年前有孩子,结婚的及刚刚有重大家庭变故的。
10年的案件也不能排除是97年受害者亲朋中知道作案手法的人的模仿作案,目的是让警察重新调查97年的悬案。
现在给我感觉就是办案毫无章法,聊天记录,hb昵称的人应该比较重要,摩托车也是个方向,但这两条线索都突然停那了。
突然又想起一个点,此类案件第一案被害者与凶手多数是有关系的,还是要深挖第一个受害者的社会关系。
————继续分割————十四集看完,凶手大概率杨哲。
98年出国,10年回国,正好可以解释为啥十三年没有作案。
且会画画,这几点与我之前总结的比较符合,可以列为重点嫌疑人。
十五集水了一整集,郭胜利死亡,路开始找连环杀手的第一案。
————分割线————十八集看完,97线,卫对白的儿子山山比亲儿子都好,做游戏,过年放鞭炮的,到了10年一点不提?
这个孩子没了妈,卫就一点关系都没了?
不关心关心?
看来97对孩子好都是装的,完全为了白。
————分割线————22集看完,又在水白卫的情感线,整个10年的案件,有任何新方向么?
查了俩97年的嫌疑人,马某某和姚铄,昵称hb和摩托车都是查了一半不跟进了。
因为杨哲出国归国时间和会画画,抓了没审讯。
想起95年案件有无证可以验dna,凶手作案留下dna,比对出95案与10案凶手是父子。
如果凶手跟97年那样完美,不留下dna,怕是这案子又成了悬案!
图一,莫兰大尸姐。
张司城首杀,盖着脸,按陆行知的话说,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杀的是谁,所以盖脸是指向模糊。
按以往看过的刑侦资料来看,盖脸多是心有愧疚,多是熟人作案。
剧中没有展示她的死亡场景,首杀,是不是没有后面那般精致了。
图二,柳梦二尸妹。
张司城二杀,看起来经过了首杀后的沉淀与反思,张思城开始在美学方面进展颇深,构图,场景,张力,时间,尸僵的拿捏等等,比起首杀时,杀人模式的进化是相当迅猛的。
图三,杜梅三尸妹。
杜梅小尸妹的造型和构图要比柳梦的更复杂些,所以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他的整个构思与创作,由此看,张司城的屠戮比之前更加成熟与老练许多,三杀便已成熟,不读他天赋异禀都不行。
图四,陶玉芬外门尸妹。
这个现场看起来就比前几位小尸妹显得粗糙了许多,毕竟只是模仿作案,形不似而神更异,也难怪卫陆二人须臾破案。
图五,王楠楠四尸妹,这案是吴嘉所为,所以吴嘉一直说他害怕张司城,可是这一出手,直接就是向张司城学习并复刻了他的创意,只是,他的审美的确不如其父,从整体的构图来看,不如张司城那般古朴典雅从容不迫。
图六,薛红小尸妹。
至此,吴嘉已失之精髓,徒有其形罢了。
图七,齐莎莎外门小尸妹。
杀到齐莎莎,吴嘉连形都不顾了,形神俱失,与江潮中的莽夫何异。
张司城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吴嘉却反着来,愈往后愈退阶。
所以,张司城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而吴嘉却不是,受张司城影响愈小,他便愈走愈远了。
卫峥嵘:世界我最大,没人值得我尊重,嫌疑人就不是人什么手段都能上,嫌疑人被我逼死了我抱歉,我离婚我心里还有白月光,白月光没了我回归家庭,我心冷了案子我不管了,我去档案室养老,徒弟你好好加油。
嫌疑人全部都有罪,我是警察我高贵,徒弟就是可以骂的,领导是笨蛋根本不懂怎么查案子白晓芙是我女神我眼里只有她,还有我儿子我亲儿子当然重要了。
白月光没了,儿子我给妈妈认错,我们还是一家人。
看过的剧正面人物里第一次出现这么讨厌的角色,如果不是主角光环这样的人不会被人揍吗?
整个剧情一坨飞翔落在了我的脸上,充满着中年油腻感,整个剧情跟卫峥嵘一样刚愎自用,去看看现实中是怎么破案的,是不是像这个剧里一样无能狂怒,拿普通人撒气。
再去看看悬疑剧的基本节奏吧,搁这嫌疑人一个一个上,上菜呢,能不能别这么水时长。
我就当你是想表现主角的缺点,但全篇都充斥着歌颂的口吻,还结尾放个强行煽情片段,一个24集的剧拍的跟翔一样就靠结尾强行升华——主角这个职业怎么怎么优秀,意思是号召其他J察向卫峥嵘学习?
你就说就这里面的主角间接害死了多少人吧,有一点愧疚心么?
我不知道真正的"卫峥嵘们"是怎么想的,他们会不会心里骂一句mmp,这是黑主角这个职业还是歌颂这个职业以为大家看不出来么?
反正我是不愿意生活在一个都是卫峥嵘的世界里,这个片也对不起真正的"卫峥嵘"们。
还有这个片子的镜头,真的是无聊,镜头场景是为剧情服务的,不是用来水时长的,搁这动不动镜头晃来晃去,给个毫无意义的长镜头,冗长得不行,这是在炫技还是在恶心人?
还有1997和2010年前后来回闪回有意义么?
至于一集闪回五六次?
大部分97年闪回的案情和10年没有逻辑关系啊?
就生生把一段完整的剧情打乱成3-4段,怎么是显得很高级么?
闪回蒙太奇?
很久没看过让人这么冒火的剧了,简直宣传诈骗,犯罪悬疑的主线不及格,更像是家庭伦理剧。
整个团队找不出一个带着脑子追查案件的人,连普通人会有的思维逻辑都不具备。
明显与画作/艺术相关的案件,就算不具备相应的艺术知识,至少会产生“为什么受害者会被摆成那样的姿势”这样的疑问吧?
顺着这个思路查案,最后因为各种因素断了线索或者找不到证据而成为悬案,才有说服力吧!
剧里直到最后才往这个方向调查,还是歪打正着找到的,就差把“工具人”三个字写人脑门上了。
正经破案其实只有最后两集,前面都是烟雾弹,明晃晃地告诉观众,“我在忽悠你”。
真正的凶手也很好猜,因为能冷静布置现场清理痕迹的,就不可能是街头小混混。
反观破案的一方,侦查方向一直在跑偏,只会跟自己人大呼小叫发脾气,刚愎自用不听劝,急躁冒进,不断跟案件擦点边的人纠缠纠结,虽然也能注意到一些细节,但跟正确的方向只会不断地错过。
很重要的第一起案件的确认,没有缜密判断的过程,靠的是直觉,虽然直觉也是经验的累积形成的,但人设真没让我觉得他能有这么准确的直觉。
好好的警察,被塑造成无能狂怒的形象,破案全靠蒙以及凶手提示,要不是凶手不小心留下了DNA,再来13年也依旧破不了案。
看到最后发现全是老卫造的孽,多多少少都跟他有关系。
「以下是对人设的个人喜恶,与评分无关。
」极不喜欢白月光的剧情,一看到就开倍速,精神出轨包装得再美好也改变不了本质,没有感动只有厌恶。
要真的有那么爱,守着对方独自过一辈子我还敬你是条汉子,一个赌气结婚生子,另一个放不下还是结婚生子,敢情跟你们结婚的人和孩子都是为了完成人生KPI和验证你们爱情之伟大的工具?
再碰上张司城这样心理扭曲的父亲,张山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人间悲剧才怪。
还有壮壮,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当父母的调和剂,有事自己找警察,独立懂事得让人心疼。
老卫事业家庭完败,人设最糟糕。
老卫是这部剧的纵火犯,杨漫就是这部剧的灭火器,看到她才能心情舒畅。
可爱善良有主见,活得洒脱,又能扛事,不拘泥于血缘关系,重感情,能娶到这样的老婆,属于是上辈子积了大德。
啜妮演得也好,非常自然,贴合角色,让人感觉很舒服。
文〡璐璐日译情《尘封十三载》里霍局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警察对受害者的余悲或许会持续到案件告破,可卫峥嵘对白晓芙的余悲大抵应该是一辈子的。
卫峥嵘带着徒弟在白晓芙的墓前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的脑子真是奇怪,刚开始的时候吧,一天想她不知道多少回,数不清,心里疼,忍不了,就想给自己一枪。
过了几年,几天想她一回,还是疼,钝点了。
现在,一年想不了几回,医院看到白大褂,冷不丁闪一下,这心里头像堵了块东西,过会就化了。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的模样我记不真了,就像那照片拍虚了,她长什么样我还记得,但是她的鼻子眼睛我看不清楚。
我想不起她长什么样的时候,我就过来看看她。
当年我离开刑警队,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她,一大半。
没想到吧,老卫还有这一面。
”
▌卫峥嵘的白月光!
一个人肯为另一个人做出巨大改变,大抵有三种原因,一种是因为爱,一种是因为欲,一种是因为愧疚。
卫峥嵘愿意放下他人生甚为看重的刑事警察事业,不为别的,大多是为了他心中的白月光白晓芙。
白晓芙,一个一直在等卫峥嵘回来娶她的女人,可惜好消息没等来,决绝的分手坏消息却等来了一个。
卫峥嵘误以为自己得了命不久矣的病,所以毅然决然地让白晓芙另寻他人。
生活就是喜欢和人开各种玩笑,而且开的总让人猝不及防。
卫峥嵘的病被治好了,可他爱的女人白晓芙果真嫁了人。
至此白晓芙就成了卫峥嵘心底恒久不变的白月光。
就算卫峥嵘有了妻儿,白晓芙在卫峥嵘心中的地位依然没被撼动。
这对卫峥嵘的妻儿来说应该算是一种悲哀,虽然有些许的直白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这个世上,有些人就是喜欢在精神与现实中不断摇摆徘徊,就算生活的不那么顺遂快乐,可这些人对此依旧乐此不疲。
卫峥嵘在白晓芙墓前的告白,他的想,他的痛,和他为了白晓芙之死而放弃刑警事业,毫无疑问都是爱的表现。
可以说卫峥嵘很爱白晓芙,白晓芙也很爱卫峥嵘,可惜两个人就是没能经得起生活的玩笑与考验,在阴差阳错中走散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这本质其实也是现实的直白与残酷,相爱的人没能在一起,爱而不得,让他们对彼此都产生了理想般的精神眷恋,可如果他们当真在一起了,现实就会如他们所愿般和谐幸福了吗?
答案或许仍然是在另一个现实与精神中摇摆和徘徊!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就是现实的直白与残酷!
卫峥嵘在白晓芙的墓前说,自己起初是无数次地想她;后来是有次数地想她;现在是想不起她,偶尔因物突然想起她,但过会就没了。
时间再久点,卫峥嵘发现白晓芙的模样他记不清了,就像拍虚了的老照片,眼睛鼻子都开始模糊不清了。
当他记不清白晓芙的模样时,他就会来墓前看看她。
卫峥嵘对白晓芙之死的痛和巨大改变是因为爱,可又不完全是因为爱,更多的是源于愧疚。
一个是他决绝地让白晓芙另寻他人,一个就是白晓芙之死。
卫峥嵘是白晓芙短暂人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对白晓芙不幸的人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卫峥嵘深深愧疚的根本。
时间让卫峥嵘慢慢地淡忘了白晓芙,甚至模糊了白晓芙在他心中的模样,可他不能忘,也不敢忘,他必须去白晓芙墓前看看她的模样,让自己回想起这个对他影响至深的女人。
因为这不仅源于爱,更源于他内心深深的愧疚感。
卫峥嵘对白晓芙的告白与爱,对于他的妻儿来说或许是一种残酷且直白的现实。
可卫峥嵘对白晓芙的渐渐淡忘与模糊,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且直白的现实呢!
卫峥嵘的不能忘不敢忘,不单纯是爱,更是沉浸在愧疚感中刻骨铭心的警醒。
白晓芙是卫峥嵘爱过的象征,更是卫峥嵘能过好今后生活的警醒。
与其说卫峥嵘将白晓芙铭记于心是一种爱,不如说白晓芙是让卫峥嵘真正成长并能过好生活的一种象征。
他去墓地看她,回想起她的模样,更多的是愧疚,是一种对自己的警醒。
这种愧疚与警醒,让他更懂如何珍惜眼前人,慎重对待身边事,他从鲁莽暴躁到沉稳淡定,都是因为白晓芙。
可在时间的催化下,他却在慢慢淡忘对他如此重要的女人白晓芙,和壮壮母子过上了平淡且安稳的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直白且残酷的现实呢!
这或许就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深意所在,也是这句话的直白与残酷所在。
人死不能复生,可活着的人终究还是要好好活着,这就是现实,看似直白残酷,实则意义深远。
这让我想起《人世间》里的郝冬梅,在周秉义死后不久就急着改嫁过起了新生活。
我们可以解读为郝冬梅自私太过凉薄,我们也可以解读为郝冬梅更想积极向上的活着。
至于爱与不爱,恨与不恨,时间会帮我们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答案。
很多事情,不在于怎么发生,又或是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而在于我们自己站在什么角度,处于哪个层面去理解去看待去接受并能让自己过好今后的生活。
白晓芙的存在,似乎没有影响到壮壮母子与卫峥嵘平凡且趣的生活,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这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
两条间隔13年的时间线还挺有意思,陈建斌卡通水壶可爱
别的抛开不说,卫峥嵘能对白晓芙儿子十几年不闻不问这个设定我真的不太能理解
看到16集弃,因为提前看了剧透,就不想再刷了。陈建斌的角色真的不讨好,刑警这么刚愎自用的么?而且感觉很多细节并不能自圆其说,为啥一开始会杀柳梦和杜梅并没有说明,叙述了那么多内容感觉都是散乱而无序的。男主老婆还真是善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没有的吧。
这剧能8.1,搞笑的吧
一口气追完还是挺失望的。老卫人设太烂了,他就是不负责的家长啊!情人在的时候,过年放着亲儿子不管,带着情人的儿子放烟火,情人去世了,就回去找亲儿子了,对情人的儿子十几年不闻不问。估计如果情人不死的话,亲儿子就会不幸的长大了吧。破案过程没有思考,纯靠排除,还因为偏执逼死了武小文。结尾也不交代动机,吕秀才为啥要杀人啊?为啥要选那副画?三个姑娘是随机被杀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啊?咋啦?凶手得癌症死了,你就当观众也死啦?
好想知道杨漫和陆行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把这么好的老婆弄丢的呀,杨漫真的是我刑警片里最不反感的家属啦
大部分拍得真的很好,有点真探那味儿了,选景道具运镜画面都很讲究,可以看出制作精良,本来觉得评分低了,看完才知道人们说的虎头蛇尾确实是有点,结尾几集有点赶了仿佛换了编剧和剪辑的割裂感,突然变简陋,剪的乱七八糟,扣一星,卫和白的感情线特别不喜欢,放在整个剧里显得拧巴有点毁卫的人设。陈晓和啜妮的夫妻完全不像演的太自然了,三岁宁宁的小演员也挺牛,最喜欢这对警察教师夫妇对小女孩的救赎线了很感人。以及,不介意男本位叙事的话值得一看,总体还是不错的悬疑探案剧。
2023年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认认真真拍悬疑的刑侦剧,吊打同期宣传特效的仙侠剧和流量明星主演爱情剧,也许它不值五分,但打五分是希望导演制片和编剧能好好反思一下,大陆剧早日支凌起来,拍一些有质感的电视剧。
故事结构把握得不够,前松已经让人心里打突,中后有起色到低开高走,结果后边也松了一回,就为了打老刑警的蜕变弧光。这便是失当了。1997和2010双视角切换也做得勉强,不考虑观众观感的不断闪回都做成背景板了,好比掏出一根带泥带皮胡萝卜——让人生啃么。两师徒逆位是一个不错的点,但到二十二集给了一集的时间用这么糟糕的方式来形成逆位转折点,这个处理实在糟糕透顶。正道凭死蜕变,邪道因死沉沦,活该啊,罪人老卫。不提前铺垫足量线索故布疑阵做悬疑故事这一点就更让人难忍,从推理角度来看这就是无赖。一见面就熟知仿若故人是线索么?这他喵就是无限转生。当然从罪案角度来讲这样是合规的,但总要讲究个技术不是。而推出1997真凶已绝对是机械降神了。如此工整的故事做成这样,也是神乎其技了。
没看过原著,看讨论说杨哲是原著改编电视剧后新增人物,看完全剧终于明白为何要加这个人物了,杨哲的人设其实和张司成或张山山很像,(这也是为啥他能当本剧最大烟雾弹),压抑的原生家庭(向杨曼表白时说过自己的家是地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人生(高知背景又留法多年,却混的个一无所有),但杨哲却没有成为张父子那样的人,因为他的心里还保留着爱(杨曼,而且他爱杨曼爱的冷静又克制,不逾矩,不用强,知道她心有所属有不甘有嫉妒但仍旧默默守护),作者也是编剧增加这个人物感觉就是告诉观众只要你仍旧对世界保有善意你就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善会净化恶,会带来正向回馈,而警察,就是在恶意完全盖住善意时那最后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所有善,抵抗所有恶。
有点失望,感觉没撑起来,一时想不透是演员的问题还是导演问题,越看越乏味
剧情牵强 剪辑混乱
这个8.1的评分实在太低了!!绝对是个9分剧!!硬是让我直到最后揭露凶手前都没猜对!
情节老套 逻辑差 分镜节奏差 不是套个滤镜就能吹质感的 还有滥俗悬疑剧令人作呕的奇观化女尸
1997到2010来回跳了无数遍,不太喜欢这种两边跳的剧情,感觉紧张度少了很多,另外陈建斌演的咋咋唬唬的,不太喜欢,和他演的曹操没有区别
前面讲得很好 但是一看到白的老公是喻恩泰 就知道这是凶手了 因为这么大个咖 一点都不交代 也不露脸 就懂了 结尾也不解释为啥要摆成画里的样子
差强人意。看出来想讲受这些案件影响的众人,但也没讲多深。这剧评分高全靠同行衬托。虽然反社会心理变态迟早犯事但说到底不是就卫刑警和时代的锅吗。最可怜就是那个谁背锅侠背了十几集锅。
这部剧跟几天前我骂的那部《他是谁》形成鲜明对比,非常注重对刑警团队的刑侦思维逻辑以及日常工作的刻画,四大爷自然风趣的表演说服了观众他就是一个每天上班打卡的警察,在紧张的查案节奏中注入笑点,给剧集增色不少;同时它也注重为受害者们伸张正义这个主题,局长那番激动的“你得为受害人坚持查下去”演讲看得人窝心。虽然这部剧受害者依然全部是女性,但是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主创团队是在讨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对抗困境的坚强意志力而非不停地给每个受害人经历注水,最好加入“受害者是个小三”这种“吸引人”的情节。主线过硬,支线动人,好棒的悬疑剧。
前半部分线索过于繁冗,嫌疑人太多,基本半溜号看的,后半段剧情渐渐紧凑清晰起来。陈建斌比演皇上时候精彩了不是一星半点。陈晓还是去演古装偶像剧吧,尤其是一演到家庭剧情部分,就整个面瘫脸。
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