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大片 《建国大业》上映之际,曾因聚集172位明星而被人看作一次对明星的总动员。
反观新近上映的 《熊猫大侠》可谓是一部"贱片总动员".所谓"贱片"就是指以低姿态与民同乐的搞笑电影,诸如好莱坞的《美国派》系列、香港的《五福星》系列都是此类佼佼者。
而去年王岳伦处女作《十全九美》则是内地"贱片"的先锋,到了新作《熊猫大侠》,王岳伦更是放开手脚,至贱无敌,将之发扬光大。
不管是阿朵扮"贱",众丑星耍"贱",抑或对网络流行语的引"贱"都让《熊猫大侠》处处散发着"贱"味儿……【 武侠片只是外壳】虽然说《熊猫大侠》极易让人想到是一部武侠电影,但是通片下来,这不过是个诱饵。
在武侠的外衣下,《熊猫大侠》实际是个"结古说今"的穿越喜剧。
因为,片中的各色人等虽然穿的是古人的衣,说的却是今人的话,唱的是今人的歌……譬如"食全酒美"大酒店里的海豹音(对张靓颖海豚音的恶搞)、临安街上的北京黑司机,还有公堂上满嘴上海话的刑捕头……因此看到这些情形之时,再联系现实中发生的事,会让人顿感亲切,原来这并不遥远。
此外,"躲猫猫"、"草泥马"以及"城管执法"等这类极具现实的问题在片中也有大篇幅的描述,因此 《熊猫大侠》虽有"贱片"之名,但却不忘关注现实。
在一片闹腾避世的贺岁大潮中,《熊猫大侠》的如此做法让人赞叹其勇气可嘉。
【 配角出彩主线凌乱】但是《熊猫大侠》在喜剧和反讽做足文章外,却缺乏主线的干净利索,造成了为堆积笑料而堆积笑料的弊病。
如刘桦这条主线给人感觉游离在外,捉摸不定,而 阿朵的那条爱情线也很"无厘头",只有开始与结局,中间的细节经不起推敲。
此外,配角如矢野浩二和 吴佩慈的出现,完全是为了"笑料奇观",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不过还别说,在 《追影》里表现一般的吴佩慈,此番在《熊猫大侠》里则找准了位置,角色扮演(时而演妈妈,时而扮老师)让人看得乐开了花。
说到配角,《熊猫大侠》的配角则是各个出彩,李晓川、李彧等《十全九美》的班底风采依旧,让人记忆深刻。
而后舍男生的"牢中一瞬",用各种方言对答更是让人笑破肚皮。
即便是电影开始露了一面的 何炅,其斗鸡眼的扮相,与刘桦前言不搭后语的互动也让人笑足开场……诸如此类"贱人"、"贱事"、"贱行径"……《熊猫大侠》可谓是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有人说,从《十全九美》到《熊猫大侠》,王岳伦和李湘夫妇是在复制"快乐大本营"和"春晚"的模式,此言不虚。
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从时下的热门汲取灵感,而对当下的镜像与回顾多过对未来的展望。
那么,对于 《熊猫大侠》此类影片是叫好还是叫坏,还是交给市场去检验,优胜劣汰。
(3G娱乐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这是一部非常搞笑的片子,很好笑。
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刘桦扮演的黄老吉是蜀地的一家镖具店老板,注意,是镖具,不是镖局。
然后他的小伙计把“具”字去了,就把近视眼并且极端结巴的大内官差何炅引进了店里,接到了护送熊猫到临安(杭州)的任务。
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搞笑的人物,比如说阿朵扮演的迷恋王老吉的大脚风骚山寨女王,《十全九美》里的最佳搭档老爷和师爷这次变成了塞外的一对间谍,打算暗杀大将军。
再比如一个以寻找熊猫来变成天下无敌的打手,另外就是邓家佳这次变成了一个捕快,不过只能办跟动物有关的案,因为她实在是太莽撞了,连熊猫和松狮狗都会认错的那种。。。
捕快的父亲是县令,而且还是个上海人,说着上海式的普通话。
另外就是矢野浩二扮演的动物贩子二麻子,以及疯疯癫癫的二麻子老婆吴佩慈,这么多角色和人物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无疑是一连串的笑料。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很让人轻松,在平时工作很繁忙,实在没有心情再去看很深的片子。
想熊猫大侠就很不错,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多笑一笑!
最后,要感谢保利博纳提供这次观影机会。
一般言论里都将卖肉与卖笑并立,可见嫖了姑娘嫌丑和看了霸王片嫌闷是差不多无耻卑劣的行径。
由此,尽管鸡同鸭讲叽里咕噜不好笑,何老师装四眼口吃不好笑,金莲大妈热歌艳舞投怀送抱不好笑,一切的耍贱卖丑本色演出隔靴搔痒硬戳笑穴统统不好笑,这,仍然是观影过程中一直板着BM脸乃至中途忍无可忍直接离席的楼主的错误,楼主在此坦然接受一切批评指责板砖飞刀臭鸡蛋烂西红柿等等等……p.s.邓家佳山寨李小璐也罢了,乃,乃们居然连国宝都山寨!!!
又p.s.楼主的笑点跟雷点差不多高。
又又p.s.本次最大观影收获是基情满溢的风云2预告,但是当我看到武动青春的预告片时,对POLYBONA的品味终于,彻底,绝望鸟。
上一次看《倔强的萝卜》的时候,就觉得那个男主角很像这个里面的刘桦。
小桑还没有记得这个演员的名字,只是一直在问我,那个养猪的男人是不是道哥儿,我也有点疑虑,不知道这个类型的男人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
但总体来说,这个类型的男人,虽然口口声声说“混口饭吃”,貌似一些没出息的样子,但毕竟是说了实话,比那些大道理、把自己吹上天的人好多了。
就像是电影里面他对别人的承诺贯彻到底一样,憨憨直直的,也有些讨人喜欢。
帅哥对于喜剧,从来都不是必要的元素,倒是有性格、善良大度的丑男子,会有些以外的效果。
上一次在快乐大本营已经看多阿朵的方言版千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阿朵唱歌跳舞都还不错,但是总不见红,估计也是衰到一定程度了。
当年男人装露成那样都没火,估计是没什么辙了。
里面包含的MV的镜头,实在是有点儿雷。
邓家佳也是个山寨的吧,很像李小璐,李小璐又很像周迅。
这次她的表现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感情戏不是她的擅长。
也许是孤陋寡闻吧,李小川我之前没有听说过,没什么感兴趣的根基。
上次在大本营还说自己创了一门语言,明明就是偷懒。
编剧或者制片人去找个懂满语的人应该没啥难的。
后舍男生啊,何炅啊,也都算了。
不过这是我们四个人一起看的第一场电影,在最后一排最靠里的四个座位,也值得纪念一下。
单单为了笑一场的话,还是可以一看的。
注:网络出了问题,传的晚了,见谅。
周六的早上,能来电影院的都不是一般人,大家辛苦。
所以都期待着一个多小时有个惊喜,毕竟生命是时间来算的。
开头,不罗嗦由一个小包袱开始,简单地寥寥几笔交代了人物关系。
影片在开头的五分钟,一般都奠定了观众对影片观赏兴趣。
大侠就是大侠,开头包袱的存在,让观众有了怎么回事的疑问和继续的观影的兴趣。
现在都是影音视觉大行其道的时代,不让视觉过瘾那怎么跟得上,时代“潮”的脚步。
影片的开头几个镜头借用了漫画的表现手法,速度线,声音符号的运用都让观众感觉到了新鲜与好玩。
视觉平面与实景的结合,成为时尚的弄潮儿。
影片在多处运用了,视觉平面的表现手法,让如今追逐3D并泛滥的这个时代,多了一丝中国元素的惊艳。
不想说这是三维渲二维的手法,更不想说它的来龙去脉。
我只想说,只要在需要的地方表现出了你所需要的效果,任何手法都不是过时的。
活学活用,在当今追逐大片制作手法,大片特效的同时,如何保持中国烙印与特色才是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流行潮语的波涛汹涌。
当“羊驼”很早便崭露头脚时,在豆友们爆笑后,注定它将伴随我们一个多小时。
而这只是个开胃菜,编剧将”你妈叫你回家吃饭”,“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我是霹雳背背”等等,让网络潮语一个个合理出现,没有太多的耐人寻味和深度思考,逗乐!
成为最难也最需要解决的时下快餐之一。
这方面编剧和导演都是成功的,观后只能用一句“本片有较强的小宇宙”来概括。
如果你在失恋,痛苦,彷徨的边缘游离,至少凭大侠“功力”能让你吃的涨会儿,喝的香会儿。
把大侠的对话包袱抖起来。
如果需要想要思考,那就需要悬念。
需要悬念就当然不能少了包袱。
这不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对白时代,电影更不能如此,那样对话后的商业片是我不敢想象的,独立影片倒是想看看如何表现。
影片的对白是导演和编剧们没少考虑的,这里还请观众们自己体会其中的乐趣。
武功盖世的大侠岑出不穷,没弱点的至今还没有在流行的圈子里,什么火咱跟什么。
道理简单做起来不易,不但要跟的快,如何还要做出自己的流行姿态。
难,真难。
“大侠”延用了多线索的套路,熊猫就是这个点。
如何在里面玩的转就是要看编剧的了。
求新不敢说,如何让片子把故事讲的明白,这基本要求还是做到了。
但有些线索的出现总是让人感到画蛇添足,不是铺垫也不够热烈,所以我想商业光环下的产物,不免会有这样那样“小毛病”,或是某些无奈的需要,或只是一个需要噱头,让人们在嘴边提起。
最后,感谢导演和编剧给我们在09年的冬天带了一部热闹的影片,以及豆瓣和保利博纳。
有机会和豆友们在聚。
谢谢。
期待新作。
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电影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但摸准年轻人的口味殊为不易,紧跟时代脉搏更是难上加难。
老牌导演热衷于拍大片,貌似走商业路线,其实还是重个人情怀,年轻人的口味偶尔兼顾就算不错。
年青一代的导演中,宁浩艺高人胆大,未来足以引领潮流;陆川本质上是个文艺青年,让他放下架子比较难;还有一个王岳伦,目前走“投机取巧”路线,处女作《十全九美》小兵立大功,除了档期选得好,最重要的是用古装喜剧玩出时下年轻人的“恶趣味”。
王岳伦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所以又有了《熊猫大侠》。
我看完之后,感觉该片不仅是《十全九美》的全面升级,更填补了华语商业片领域的一个稀缺类型--贱片。
所谓“贱片”,简而言之就是绝不端架子,放眼俗段子,这一类型在好莱坞极为流行,《美国派》系列、本·斯蒂勒自《情迷索玛丽》之后的贱男喜剧,都可归为此列。
《熊猫大侠》的路数贴近《惊声尖笑》系列和《史诗大电影》,不过重点不是恶搞电影对白桥段,而是“向网民致敬”。
从北京奥运到“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年来的网络热门话题,从北京黑车、上海警察到城管、草泥马、躲猫猫,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被《熊猫大侠》一网打尽--该片完全可以当做“2009网络大史记”。
作为“贱片”,《熊猫大侠》笑料有点脏,主题很健康,跟盛年时期的周星驰、王晶有些相似,玩尽屎尿屁,最终还是要惩恶扬善。
《熊猫大侠》的主人公是刘桦,被师傅看死一事无成的镖具小店主,谨守着护送熊猫安全到站的一份承诺,阿朵、何炅、后舍男生、吴佩慈、任泉是他一路遇到的各种人马,最后误打误撞成为拯救大将军的民族英雄。
剧情不能说紧凑,笑料倒很密集,拍M V出身的王岳伦施展浑身解数,《熊猫大侠》比《十全九美》更爆笑更耍贱。
不过无可否认,这只是种快餐消费,所谓“网络智慧”,说白了也不过是段子集锦,讥诮解构当下社会百态的手法也拙劣粗糙。
我们可以斥之为烂片,但很难不笑。
你不喜欢,我没信心,但总有人买单,贱片无敌。
哈哈,这样也是号称2009年第一部贺岁片,时间有点早,不过凑合着吧。
开心最重要!
--By 小妞&白菜
无论如何不待见王岳伦,你都无法否认在所谓的“山寨”电影中,他是开拓市场的第一人,在其后千奇百怪的电影快餐品中,本来倚靠模仿出位的他又继而被其他人竞相模仿,完成了“山寨”的二次效应。
除了证明市场对低段位的“合家欢”喜剧的确长期供不应求外,也同时表现了导演们正急于将电影变作一件“纯”商品甚至比观众还要迫切。
在《十全九美》以小搏大之后,《熊猫大侠》得以有更深厚的资本进行鸟枪换炮的“升级”:用胶片取代了原先的高清拍摄,并且在摄影与特技上稍微下了点功夫。
但技术的“升级”其实并不能改变这部电影的内核:它离电影的本质相当遥远。
按一般标准来说,《熊猫大侠》已经算不上是一部正常的“商业电影”了,事实上,它已然是一件彻头彻尾的“纯”商品:纯粹得没有任何罅隙让人钻空子。
这部电影“纯”得已经没有叙事了。
故事中出现了相当多武侠小说中的特型人物:镖师,女魔头,异族的反派,黑店老板,衙役……在故事中完全不需要逻辑与标准的相遇与对抗,充分证明了本片的叙事完全是在为“笑点”服务,而故事内容本身是极致简单化和脸谱化的,包括“熊猫”一角,它的作用便是在适当时候扮一下可爱,使得这部电影可以和一些女性更为亲近;相比“电影”这个概念而言,《熊猫大侠》更像是一幕情景喜剧,一档综艺节目,充斥着挖空心思的投其所好,指向异常明确。
要说本质,《熊猫大侠》继承了《十全九美》,是国内综艺节目的电影化:基本上都是用语言在堆砌段子,讲求即时反应,形体表演过火,表情夸张……你可以想象这不过是多用了些胶片,以及多换了些场景而已的某某大本营栏目。
难道你还没见过综艺节目中的主持人们穿着古装做短剧么?
《熊猫大侠》不过是更大型了而已。
这部电影的“山寨”姿态不是单纯的“电视化”与模仿,它的基本要求实际是“拙劣”。
拙劣便是廉价地将喜剧创作中的既有定律进行毫无创新的复制嫁接。
在《熊猫大侠》中,你可以领略到“方言幽默”、“今为古用”(古代人说现代话)、“时事嫁接”(胡戈最明白),这些规律在电影中甚至不需要任何改进,因为导演完全相信可以用一种方法重复一千遍来娱乐受众,搞得我某些时候甚至怀疑这部电影是否有姿态可言。
当电影中的阿朵突兀地跳起一段舞蹈时,抑或剧中角色突然说起一句英文时,也许有人会有如鲠在喉的感觉,但是挡不住座位上的其他观众依旧笑得前仰后合。
“廉价”地用“老梗”取乐观众,正是这部电影最最“纯粹”的表现,就好像地摊上的货品一样,实而不华。
也许你可以说它“贱”,好像要用摆明了的逢迎态度来讨好你,但很明显,很多人受落于这一套;更重要的是,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多数情况下其实是个褒义词。
而《熊猫大侠》唯一不同于《十全九美》的是,主人公王老吉是个悲剧人物,他一事无成又缺乏自信,并希望能借由“押镖“的任务来兑现自己,改变自己。
主人公的“小人物”意识让人能想到许多经典喜剧,这么看来这部“贱贱”的电影似乎有点拨乱反正的意思:悲剧性的幽默价值总是会显得高级一点。
但是千万别搞错,这个“小人物”故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山寨”,这又是典型的一例既定规律的模仿,男主人公在月圆之夜会突然蹦出些感伤不已的字句,实际上与故事本身的关系则是八竿子打不着,纯粹的为“小人物”而“小人物”, 动机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你要是因此感动了,我也会被你感动的:你真了不起!
相比那些又要口碑又要票房的电影,《熊猫大侠》很纯粹,它就是赚钱来的。
它的这份自信源自于《十全九美》5000多万的票房佳绩,况且《熊猫大侠》的质量并不输《十全九美》。
而对于观众而言,一部喜剧能“笑”就足够了,这是最基本的消费原则,“笑”得高级这回事,谁又在乎呢?
所以这真是一门互惠互利的好生意,没有比这更“纯洁”的了,但前提必须得说,假如你的笑点不高的话。
【网易专稿】
首先想说说表现好的地方,台词很搞笑,其它就没什么了,演员中,阿朵给了一些惊喜,其它人简直就是在比谁更做作一些,剧情不用提,根本就不完整,摄影,音乐,剪辑也都没什么亮点。。。
算不上年度最烂片,毕竟在看的时候没有想用快进或者是骂人的想法,但也绝对不是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片子,有些不太明白,怎么会有人花钱到电影院去看这一部电影的,虽然在我国上映的影片并不太多,但还是有几部可以选择的啊。
阿朵扮相挺性感的,衣服好像就不喜欢穿多,那胸是故意那么露的吧,刘桦的表演一直都觉得很脸谱化,难道这就是非职业演员出身的弊病麽?
他根本就没有主角的样子,影响到本片在情节上有难说服观众,本来数个美女主动投怀送抱已经是非常离奇了,更为不合常理的是他居然成了柳下惠一样的人物,只能说是莫名其妙。
一众演员都在争相比着谁是本片最做作的,当做作的后舍男生,邓家佳,任泉们遇到了更做作的吴佩慈和何炅,恐怕只有暗叹一声,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啊,想想后面两位主要的《我的野蛮女友2》,这一次就替韩国人觉得不值,多么好的题材就要被他们糟蹋了。。。
刚刚收藏这部影片,从打分上突然有了犹豫。
从这部片子的本身来说,真的蛮搞笑,如果搞笑就是他的目的,那么他赢了,打四分也不为过。
不过如果从电影这个宏大的名词来说,这部片子连最低的标准都达到不了。
不过,我想干嘛非得每部片子都以奥斯卡标准来衡量呢?
真正能几十年叫好的影片不多,大家乐一乐就足够了,人民需要娱乐啊,看电影也是消遣,就甭那么累了。
对于这部影片,我很喜欢开篇的动画,突然就兴奋起来了,觉得真漂亮,颜色也漂亮动态也漂亮形式也是我喜欢的平面动画,是啊,咱们自己也做得出来那么漂亮的动画啊,这制作团队怎么不干脆弄动画片呢?别弄什么烂3d了,没那牛逼的机器也没那牛逼的能踏实给你做的人,就别非得挣那口气了。
不知道制作公司是哪 ,我很期待啊,虽然风格有点偏日式。
情节上……完全没情节,全是笑点和今年流行过的词汇堆砌的,没有新意 只有组合。
熊猫算是个主旋律吧,里头也提到了熊猫回家路 ,恩 ,最后那个把熊猫放归竹林的情节,再加个熊猫妈妈的迎接就更和谐了。
人物关系有好多都没交代清楚,金莲怎么就突然喜欢王老吉了?
就算是她认错 了那她跟黄老吉又有什么瓜葛?
突然跑出来要吃熊猫肉的巴图鲁是干啥的?
话都不会说还能把上女人,真是佩服。
叽里咕噜也没啥意思,丫不是把他们头领无意中扼杀了么 ,难道那满脸毒针威胁性不大?
…………其他再说说演员吧,演熊猫内演员不错,刘桦的演技过于保留,浩二根本不会演戏,吴佩慈就是一打酱油的,后舍让我挺伤心的(俩人可是广美雕塑系的啊,我tmd想学雕塑都没学成,他俩竟然不搞艺术跑去娱乐大众了……),阿朵,我终于对阿朵有了印象。
谢谢你让我笑,虽然事后想起来都挺傻逼的。
小广告:在寻找更多此类装逼影评?
请访问宇宙第一装逼影评部落格穆庇福音http://moviefilm.blogbus.com[此文有轻微剧透,并饱含着装逼情谊。
如果读,请慎读。
]我记忆中,除了英国的Monty Python,最早看到的此类借古说今的喜剧电影应该是高志森(《开心鬼》、《家有喜事》)的春节贺岁影片《花田喜事》,其中的红绿灯,品牌马车笑点让还是孩子的我笑的很开心。
让我暂且把这部电影作为此种喜剧类型的开山鼻祖,之后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东成西就》、《河东狮吼》、《老鼠爱上猫》等香港贺岁喜剧片也大多走这样的套路,仿佛这样的借古说今作为喜剧笑点来源的形式百试不爽。
确实是这样,这些电影确实能在许多笑点的设置上成功换来观众的笑声,而且票房也不差,想来王岳伦和李湘的影片笑点取向是经过了一定的考量的。
因为没有看过王岳伦之前的《十全九美》,所以也无法做出什么评价,唯一知道的是其以较低的投资成本换来了相当理想的票房成绩,至于所谓烂片与否,还是保留意见。
《熊猫大侠》是一部借古说今的喜剧片,主创们通过台词、道具以及某种仪式来给观众营造出莫名其妙的穿越感,从而产生笑点和笑料。
如时下流行网络语,打折卡,黑出租车(在这里我必须赞一下,主创特地找了一位北京口音极重的演员,逢人便问:打一车走么?
相信所有在北京生活的读者们都会深有感触。
),时下流行的山寨等等元素,都是主创刻意用心安排的,从个人观影时的反馈来说,确实能使我开心的笑出声来。
如果说,上面的几个笑点都是所谓的此类喜剧类型的典型笑点,有点不温不火的,那么接下来的两个地方我确实是要佩服主创们和导演的勇气了,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根据维基百科的草泥马词条页面的说明,指出目前由于某个网络净化处理中心的批示,要在互联网对草泥马进行一定程度的封杀。
关于草泥马是否低俗的问题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主创在影片中设计一个小小的草泥马调包情节虽然是制造笑点和推动剧情,但既然在这个政策出台后,仍然勇于将草泥马搬上大荧幕,就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举动。
另外一点,则是对于城管部分的讽刺,真是让人出了一口气。
虽然电影中用规避的态度去表现这一特殊的部门的种种恶行,这也许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部走向院线并讽刺这个问题部门的影片了,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
拍广告和MV出身的王岳伦在电影中自然不会抛弃其长处,他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以及动画去辅助情节的发展,在比重的拿捏上没有犯错,没有让观众产生过多的疲倦感,其中几个电脑特技制作的内心戏也让影片更为直白化,避免了较难驾驭的内心戏,所以也就没有出现此类古装喜剧片泛滥矫揉造作的桥段。
影片的类型虽然属于喜剧片,但却融入了其他几种类型片的意思。
前半部有公路片的雏形,歌舞片的几个特征也穿插在其中,而矢野浩二和吴佩慈的段落让人联想起了欧美的变态家族类的惊悚恐怖片。
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但我建议导演其实可以加深这些元素占据的比重,这些尝试做好了,其实可以给予观众在类型期待上的惊喜,虽然很多普通观众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是公路片,歌舞片,但他们能感觉到期待之外的元素。
熟悉湖南台的观众应该很了解湖南台节目的一些风格,有好几档全国性的娱乐节目都会以湖南本地不同的方言作为笑料,虽然大部分时候湖南以外的观众会OS:where is the haha point。
但是台上的主持人还是已经笑得直不起腰来了。
既然作为芒果影业制作的作品,这方面的笑料还是有的,而且比重很大。
我个人觉得近年来用方言作为幽默的形式已经过于泛滥了,方言虽然是个好东西,它能迅速拉近某个地区的观众的距离,但却也同时能够与其他地区的观众产生隔阂。
所以这一块我觉得并不理想,也并不是我所期待的。
下面的一个例子应该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1960初期至中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手下的当红喜剧电视剧《三个臭皮匠》(The Three Stooges)可谓是红极一时,三个有天赋的喜剧演员在荧幕上重复并改良由卓别林时期发展出来的喜剧风格,既用夸张的肢体和不合逻辑的情节以及愚蠢至极的角色在荧幕上制造一出出闹剧,这在60年代深得观众的喜爱,但由于随着电影本身和技术的发展,这一种喜剧方式逐渐被人们所厌倦,所以1972年这档长寿的喜剧节目便正式停播了。
随后的喜剧形式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大体上几个不同的阶段(主要以西方社会为主),80年代的恐怖冒险类喜剧,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屎尿屁喜剧和到现在的利用对白类喜剧。
这都说明喜剧的形式其实是在不断的发展的,方言喜剧其实最早的出现形式应该算是小品,而到《武林外传》时以电视情景喜剧发展到极致。
观众的审美情趣其实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不能再去复制之前的老路子了,也应该在某些方面推陈出新。
现在《三个臭皮匠》只能在地方电视台的午夜时段或者中午时段反复播放,但每次我觉得我在深夜的电视机前看着北京台影视频道放的这部黑白的、已经不能使我发笑的、却又老老实实的窝在沙发里从头到尾看完的闹喜剧时,我觉得我可能已经离自闭症患者的行列不远了。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既然各式各样的喜剧都有一定的“银幕寿命”,每年的假期档都会产生大量的这样的影片,比如刚刚上映没多久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和正在开拍的《越光宝盒》(按照刘镇伟的风格,也极有可能会成为这样风格的影片)……那么观众的笑点还能承受多少部这类电影的冲击?
新的喜剧类型何时会出现?
便成了一个有趣的,并值得思考的问题。
影片的剧情整体来说,具备了一部标准商业片剧本的水准,但如果要仔细拆分出来,每一段的分数其实有高有低。
整体的感觉有如过山车,一会会沉浸在剧情线中,一会又会举得莫名其妙。
我个人觉得,过多的不合时宜的设计事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喜剧片虽然在整体上来说是可以很放开的去做,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去设计一些为了搞笑而摒弃传统叙事规律的情节。
每个人物的出场方式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的,不是说剧情需要和笑点需要,我就用上帝之手把你放在主角面前群魔乱舞一番。
阿朵所扮演的金莲在出场的处理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个人在观影时,对于阿朵和刘桦的的关系上时一头雾水,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很难让我信服。
我想起来基本是同一类型的影片《元年》(Year One)。
主角们和亚伯、该隐的打照面部分就很容易能让观众信服,虽然该隐……在整体上是一个二逼,但是在角色之间的反应和互动确是合乎大体上的逻辑。
在主角的塑造上,我觉得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刘桦所扮演的主角过于被动,他的戏份除了主线进程之外,其他地方完全被配角抢走了风头,这并不是表演的问题,而是角色在剧本写作时出现的老问题——写着写着,剧作者发现自己笔下的配角比主角更出彩。
过多的笑点集中在配角的身上,主角给人的感觉不是傻,而是木讷。
有好莱坞的编剧总结过喜剧片主人公的特征,既是傻(或者拥有正常人的情商和智商),然后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倒霉的事情,整体的基调是向负面发展,观众会因为主角的傻里傻气,加上各种倒霉的事情得到愉悦的感受。
在另一个方面,主角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去改善目前的情况,可以是往正面或者是负面的方向“改善”,但在本片里,主角在面对问题时,他无法获得足够的力量去解决,大多问题的解决者和剧情推动者其实是配角。
在我眼里,刘桦似乎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感觉是不对的。
说来,对于一部喜剧片应该抱着一个白痴的大脑和心态去看,大家花钱不是为了思考什么哲学和思想的,为的只是在爆米花的香味中把自己关在一个黑厅里像白痴似得盯着荧幕哈哈大笑,然后在字幕没放完的时候满足的起身离开去逛商场里打折专卖店。
再看这篇所谓的影评,就仿佛我看完了本片后仍然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中坐在位置上内牛满面无法自拔,然后在影院保洁员大妈的催促下才回过神来,打一车到图书馆疯狂搜集关于古代大熊猫是否和羊驼打过照面的史料。
所以我输了,爆米花喜剧电影,我们要求的只是这样:主角出场,笑点,坏人出场,笑点,女主人公出场,笑点,笑点,笑点,笑点,笑点,笑点,打败坏人,笑点,笑点,笑点,男女主人公Kiss,完。
那么如果抛开我过度认真而且装逼的评论,这部电影无疑是符合以上描述并值得一看的。
我无法比较出这部电影较之《十全九美》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但就我个人得到的观影感受,无疑是很欢乐的。
王岳伦很好的营造了一个基本的喜剧片氛围,笑点较足,技术上也没有《倔强萝卜》中的问题,外加草泥马大战城管,还算是挺值回票价的。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说不好,搞笑的电影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最烦那种看电影还要看出理论水平的人啦,你要是想笑就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还算正常的人你就一定会笑~呵呵
还蛮傻的
虚岁二十。。。霹雳贝贝啊
这草泥马。。。让我。。
有限的找乐子过程。更山寨了。
无笑点
此片其实很烂,但是尼玛我就是那么喜欢,竟然还喜欢那只很假的熊猫
有半星吗
哎哟喂 杂烩乱炖
至少还是有笑点的,山寨就山寨吧。比火星没事,隋朝来客至少好多了。用了《黄金三镖客》的配乐?
还行啦。蛮轻松的。
其实还可以,挺搞笑的,喜剧片嘛,就不要那么去追求内涵了嘛.
不如《十全九美》。
垃圾!!!!!!!!!!!!!!!!!!!!!!!!
这货我更看过
一朵奇葩
其实,微微还是笑了==
近年来中国常拍的傻逼影片。用无聊段子硬凑起来的。
091212
昆明人看看笑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