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心如和男二出逃,这就是现实啊,他们逃出去能得到一个世人能够接受的正常家庭,我并不认为这是背叛安狄,只是他们选择了99%的那种可能。
回到男主,能这么突破的演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了。
戏里的他温柔且坚定,完美的符合了这个角色的设定,关于说装扮的不是“十分”女人,我只能说这想法太过低级。
回到最后只想说一句,人有千般,每个人都是特别且应被认可的,当然善恶有报而已。
题材其实蛮新鲜,让人很想看下去的,但是表达的很模糊,如果想表达人性很丑恶,那和他为了凑手术费这些毫无关系,如果想表达他为了做内心的自己有多执着有多不顾一切,和后面的几条线又毫无关系,人设也有点问题,既然内心是渴望做女人的还和人家生儿子生女儿,孙女都那么大了才想到做自己?
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还何苦可怜兮兮做的这么憋屈还要沉默应对质疑?
都有孙女的年纪,如果真的很爱家人,就不会选择让家人难受,把内心的自己隐藏起来才对,一边让家人难受排斥,一方面又说有多爱家人,很矛盾
蛮惊喜安狄这种带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变性人。
对这个群体不太了解,但想来真正像Lucy那种神态举止言谈都十分女性化的变性人只是一部分。
Lucy很早就对家人坦白内心,想必一直就有坚定做女人的决心。
她对于如何表现得“像女人”,如何完成从男人到女人的转变没有太多的心理包袱。
变性给他带来的更少是迷失,更多是真我的释放。
相比之下,安狄做社会期待的男性角色太久了。
更何况他是父亲,曾经是丈夫。
他成为了这些角色也说明安狄过去一直在掩藏自己的内心,没有Lucy的坚定,否则难以想象他会娶妻生子。
“男性”的角色迎合久了也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了。
变性的代价就是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坐标完全紊乱。
演久了的男性特征难以抛弃,女人的新身份仍让他感到不适应和不真实带来的眩晕,说是迷失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可惜这点没有太拍出来。
想到这就会好奇安狄为什么要去变性。
电影没有拍安狄决定变性时的内心故事—为什么顶着迷失的代价、家庭的决裂和社会的偏见去变成女儿身?
看到安狄对小康的关怀、对阿德的向往才明白,这些时刻或许就是他想要追寻的—真正作为一个女人去关怀和爱。
他想像一个妈妈一样记录孩子的身高、温柔地给孩子唱生日歌,想像一个女人去看自己爱的男人洗澡时露出的肌肉线条。
丧偶后五十岁的他或许感到不甘了。
他渴望表里如一,将女人的内心真正地释放。
片子着重于外界对安狄的暴力。
这种暴力让苏荷、小康和阿德的温情显得美好。
除此之外,面对苏荷和阿德,安狄能够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的情感。
少了面对别人的无所适从,好像把他从身份转换带来的迷失中拉了出来。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安狄当作一个女人。
阿德拒绝安狄的那一刻,安狄做到了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做的,但却没有得到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得到的。
中彩前,苏荷和阿德对于安狄有真实的惺惺相惜。
中彩后,边缘人抱团取暖的情感抵不上自己的私欲。
尤其是苏荷和阿德一起构建的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随着安狄的中彩有可能不再只是天方夜谭。
两人或许早就做好了偷彩票的决定。
但是在逃走的当晚,阿德亲了安狄的额头,温柔地抚摸安狄的肩膀。
苏荷在车里身子一摊,若有心事地望向窗外。
两人在车里相对无言,完全没有彩票到手后的兴奋和喜悦。
或许都是愧疚使然,安狄在他们心中仍然挥散不去。
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真假好坏交融,做出这种事大多都取决于一念之间。
看似给安狄带来温暖,帮助安狄逃脱身份迷失的人却给了安狄当头一棒。
安狄变性时的期待和向往被辜负,勇敢往前迈一步后等待自己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迷失。
可惜安狄变性后的身份迷失没有拍出来(除了开头车里那场戏),大部分时间只能感觉到安狄承受的外界敌意。
这导致变性人的困境好像都是源于外界的欺压,较少源于自己的内心。
然而被霸凌的角色绝不只可能是变性人,可以是各种身份的甲乙丙丁。
没有太多聚焦到变性人内心的困顿让变性人这一角色的意义被消解掉了。
影片的主题越来越偏向人性。
如果想突出人性的话没有必要用变性人的题材。
况且变性人题材也没有拍好,反倒有点将变性人当作噱头的意思…
看之前翻了评论,很多人说演技一般,剧情不好,林心如鸡肋,李李仁太man,导致我对这部戏的想看程度降到了冰点,但由于刚好有点时间,就还是看了。
只能说戏剧化不等于极端化,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处处养眼。
先说大家诟病最深的李李仁,说太man太不够放开,太不像一个Trans。
但是如果说这个男人曾经有家庭,和社会牵绊时间已经很长了,他其实很难直接做到像是《华灯》的宝宝那样妖娆妩媚,也没法做到她做好朋友那样无所谓。
能够做自己,她最大的胜利是选择做自己。
在开始的时候,她带着原本对世界的认知,却遭到了这个世间从没体验的欺骗,暴力,凌辱,和漠视。
如果自洽是她要学习的首要目标。
在刚刚经历过警察的暴打后,接连是好朋友的离世,满身的伤痕更加要她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带上墨镜,遮掩度日,唯有彩票寄托自己的希望,让自己每天都带着这些日子证明自己还是自己。
直到遇到一对落魄的母子,还有失聪同事,久违的温暖让她体会到生活里的甜蜜,只是这种甜蜜的平衡关系,只是相互撕扯的糖纸,精心包裹下,却藏着难以言表的味道。
很多人说为什么要奢求更多,希望得到同事,其实无非是情感,久在世间行走,谁不希望多个人陪自己,更何况是自己隐忍了这么久,做回自己,更加希望自己认为的自己能有人接受和欣赏,一直在隐忍,试探,反复,纠结。
最终在天降大奖的时候,一切平衡就像一块玻璃板被坠下的锤子敲击的支离破碎。
很多人觉得心如的角色鸡肋,其实我觉得心如是安狄往后的人生,一开始的善良相信,向往美好生活,得到后才发现原来暗中标注的价格,付出的辛苦往往过犹不及。
就如同安狄,对世界的善良,一次次的非议,质疑,嘲笑,漠视,最终变成对这个世界怀疑,猜忌,虚伪。
而安狄在获得大奖后,她的人生并没有更幸福,反而,在一切落幕,才发现,自己人旧是那个被儿女憎恨,社会遗弃,众人不解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就像是一开始一样,被刺裸裸的拍照,暴击。
剧情并没有大起大伏,对于中奖的反差也没有挥金如土的俗气,其实我觉得这才是真实,安狄真的想要这笔奖金吗,不见得,从听到电话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常见的激动到失控,她只是认为可以把大家喜欢的家具买回来了。
可以帮助大家了。
对于李李仁的外表,我个人觉得是喜欢的,并不是因为变了,就一定是美艳动人的。
外表和性别不是他选择的,而他选择做自己,才是最难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前的网红,大喜哥,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淡忘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这样,又何必在乎他美丑呢,很多人是因为要做自己,而不是做美女,评价外表的话,我觉得也不是这部戏想让我们看见的角度。
最后说一下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恶人,知情不知情都有过,不过要清楚理解,越成长越需要看到人的本质不是表象得来的,需要我们去尊重,你可以不理解,但别伤人。
“所以我和你的美好生活必然不能并存对吗?
”,看到电影结尾时我脑海里就冒出这句话,Evon披头散发地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镜头闪过苏荷和阿德坐在明亮精致的客厅里的温馨画面,那是Evon的幻想,我想这句话应该在那一刻,在Evon的内心里也不断地在重复吧。
这是边缘人群的悲剧,当别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有人百无禁忌,陪着你,说鼓励的话,而一旦有了更宽敞的出路时,还是会丢下沼泽之中的你,任由沦陷。
所以即使Evon说愿意帮阿德还债,愿意收留苏荷,二人仍然选择背叛。
在博弈论里有一个“囚徒困境”理论,是说两个囚徒在认罪和不认罪得到的不同惩罚中,两人都认罪即是纳什均衡。
因为,除了自己,谁都不可能真的可靠。
这就是人性。
谁又能保证,如果阿德和苏荷老实巴交等着Evon施舍,时间久了,Evon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夏洛克?
眼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爱着自己收留的女人,二人还靠着自己的金钱过上美好生活,任何人都难免产生报复心理。
原谅我比较悲观。
所以,阿德和苏荷选择了背叛,选择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回到电影结尾,Evon看着一片狼藉的客厅,她眼里流露出的不是恨和愤怒,而是一丝释怀和向往。
那一刻,她是真的祝福他们二人的吧,她真的是个善良的人啊。
而这也是她最后被残忍地抛下的原因。
虽然我们应该歌颂善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并不主张极致纯粹的善良,善极则愚。
若有朝一日有潜龙出海之日,请先独善其身之后,再考虑兼济他人。
因为,别人的美好生活和你真的不能并存。
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边缘人群。
当然,我们依然还是要相信真善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的友谊和爱情,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期待了很久的片儿,看完有点失望,以下几点1:男主李李仁演的很一般,而且太man,完全没有演出变性人的感觉,感觉很出戏,甚至有时候想笑,相反演男主闺蜜的lucy演的就非常好,非常生动,以至于我怀疑他生活中就是变性人。
2:虽然我很喜欢心如小姐姐,但觉得心如演的一般,作为出品人和监制,有种硬生生给自己插入了苏荷这个角色,对于这部电影苏荷这个角色完全是多余的。。
而且里面林心如柔顺的秀发,干净的衣服,干净的包包,细皮嫩肉的脸,完全没有非法劳工留宿街头的感觉,还有一些细节演的也不好,比如在给客人按摩的手势一看就不像做按摩的。
人设也不成立,苏荷在给客人按摩的时候,很明显的排斥被客人的性骚扰,以及 Andy 招待苏荷, 苏荷要把对她很重要的项链送给 Andy ,这些都说明 苏荷是一个有思想,有原则,独立的人,这样一个人为啥又莫名其妙跟阿德搞在一起,并且跟阿德一起把彩票偷走了?
如果林心如演出绿茶白莲花、心机婊的感觉,我还能接收。
3:阿德演技很好,但人设不成立,前面演的很实诚,以至于我认为阿德是真心把Andy当朋友的,后面莫名其妙的嫌弃Andy和投彩票的行为让人不解。
4:编剧功底很一般,我更想看到 Andy和 Lucy闺蜜的线,闺蜜那么点戏份就GG了,以及想看Andy和阿德的感情线,最后阿德欺骗Andy感情我更能接受,剧本没深度,甚至觉得无聊,有些情节也比较矫揉造作,比如雨中摔倒还有看家具的情节。
底层之下的底层,代表了跨性别者的悲凄世界。
尽管男主一再选择相信,到底还是败给了人性。
什么是爱?
怎样才能做到永恒?
我们常常听到鼓励的话语,诸如加油做自己,却在取向问题上相形见绌。
大的环境根深蒂固,勇敢踏出那一步便无法获得绝对的尊重。
谁能够彻底拯救一个人的内心?
男主和自己达成和解,却遭到亲人孩子的恶意揣测,是他不对吗?
还是错的本就应是刻意的冷漠。
善良会变质,亲情会破碎,人生终是艰辛,所以不用太过取悦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行。
假如你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别处,支持不住就会坍塌,到头来还是害了自己。
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麻烦多点理解和包容吧。
突然想明白一点,来佐证我这个标题。
如果没有那张彩票,如果没有那次宜家的体验,那么这个结局也许就不会是这样吧。
导演在开头把主创的所有名字都印在了宜家的价格标签上,正好呼应了最后因为一张没有兑奖数额的彩票一切分崩离析的结尾。
正证明了,金钱一开始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有的变性也好,谋杀也罢,亲情背叛也好,友情羁绊也罢,甚至是最纯粹的善良,在金钱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堪称儿戏。
我觉得安狄就好比是当下时代的骆驼祥子,在一个物欲的社会,普通人看上去已经不可能损失像是祥子那般的过度劳累,征兵,家破人亡这样大的变故。
而这些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就如同至亲的背叛,挚友的决裂,善良被利用,甚至被反戈,等等这些。
而两性的自我认知差亦是一种荒诞,更加放大种种人性的卑劣。
直到最后我都在奇怪,为什么苏荷母子第一次出现在安狄家里的那次谈话,苏荷没有说一句话,就像一个哑巴。
我甚至以为是被家暴聋了一直耳朵最后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但是现在我明白那不过是她下意识的在利用儿子作为一个小孩楚楚可怜的姿态,最大化的去博取安狄的同情心罢了。
但是司机在一开始利用安狄的目的就很明显,那条刻意递上的手绢,那通恰到好处的电话,还有各种圆滑的说辞,都是为了击中安狄脆弱的核心。
最后是小孩子,才七八岁而已,这段记忆很快也许就会从他的成长中抹去,他只会记得爸爸妈妈带自己重建美好生活的快乐时光。
那张彩票,谁也没有去管它的数额有多大,有的人会想那是一百万,对有的人来说也许是一千万,总而言之,那个数字就是你放下道德和牵绊的尺。
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多高尚,是普通人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多少过于强大的诱惑罢了。
《迷失安狄》是一部探讨人性与身份认同的心理科幻片。
电影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和缓慢的叙事节奏,展现了主角安狄在记忆迷宫中的自我探索。
尽管剧情平稳,缺少传统意义上的高潮,但这种平淡正是影片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以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式,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迷茫。
整体而言,《迷失安狄》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观众对生活、性别认同和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李李仁真的不能扮女装,太吓人了。
第二这部片是想表达人性的本质就是丑恶吗?
中间那段圣诞聚餐和雨中欢舞都是虚幻的假象,还有男主/女主 evonne 这种人如果现实中存在,确实也挺让人讨厌的,难怪ta儿子女儿都那么讨厌他。
永远一幅自己是世界上最单纯最善良的样子。
本来那个听障司机小哥只是把他当作同事,ta也明知道人家喜欢正常的女人,在小旅馆小哥宁愿睡地上都不愿意和他睡一张床,ta还觉得自己很受伤。
后来彩票真的中奖了,借着酒劲想跟人家发生点什么,小哥不愿意,她还委屈死了的样子。
难道ta还能指望小哥能喜欢ta?
最后知道小哥是为了彩票,ta竟然把彩票给了小哥,结果小哥带着母子二人跑了。
至此evonne才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被这些一起有过温情时刻的人(苏荷母子儿子和阿德)背叛了。
反正作为旁观者觉得Andy/evonne这种人一点也不可怜,活到当了爷爷的岁数了还能这么蠢,只能说活该,完全是自作自受。
这部影片倒是蛮有教育意义的,这个社会的人现在就是如此,即使你帮了她/他,就不要指望人家打心里感激你。
毕竟谁也看不见谁的内心深处,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千万不能圣母心泛滥,不能当烂好人,不然受伤的势必就是自己。
打着性少数的幌子讲个完全莫名其妙的故事 三类艺术院校学生作业写出这破本子就会被毙的水平 太多的莫名其妙 不懂在表达啥 白期待那么久
为什么结局是这样的?LGBT不配幸福吗…… 撇开这个结局还蛮好的,边缘人题材让大家关注到这些群体。“一家四口”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真的很想哭。
安狄贱,倒贴nm呢,是个男人就可以?苏荷婊,他妈忘了是谁在你们快活不下去的时候收留你?阿德渣,偷你妈别人的彩票去勾搭狐狸精,是个男人?全员不要脸,看个片心梗。
虽然很难共情跨性别者,但对人性的剖析还是蛮深刻的
过于假了,且拙劣的模仿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开始挺好的,以为能讲个好故事,后面却急转直下整个崩了…
中规中矩 还能更好
我觉得评价低分的人不对,如果单拎出来,把跨性别剔除,整个故事依旧令人心碎。我虽非跨性别者,也不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看法,但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窥探与呈现,也是电影领域的一大步。我不要再看大陆的一些傻逼电影了。
额,男主也太弱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这三个人的关系看着特别特别别扭!完全就是打着跨性别题材的噱头演了一出欺诈塑料姐妹情。
导得一般演的还行说的是李李仁啦当然
选材新颖,但故事叙述的很庸俗,导演和编剧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深入走进这类边缘群体,就纯粹为了悲惨而悲惨,从头至尾的表面工作,角色和剧情都是同样的尴尬。
剧情太刻意台词太做作
跨性别者是什么过错吗?反而很多多数群体的人们活得更像个罪过吧。
当糖果摆在蚂蚁面前,贪婪就会浮出水面
本以为会像《东京教父》一样,在绝望中依旧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结果这花朵正如歌中所唱并无颜色,甚至丑陋不堪。苏荷和阿德的后期反转完全不符合前期刻画,过于生硬且没有说服力,生活已经足够艰难,谁又希望在电影中也看不到一丝希望呢?如果有一束光,请照进安狄的世界里。
男一or女一(不知道该称他为男还是女)演的很棒。就是故事有点俗套。
为啥没有3.5🌟……我觉得算7分比较合适~
故事的聚焦点很奇怪。矛盾冲突少,真的差了一个好剧本。
农夫与蛇。赤脚的不怕穿破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