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草原他也许拥有草原般宽广的心胸,但我们无法洞悉,因为他是个自闭症患者关于自闭症,只看过几部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雨人》,比如《阿甘》,但具体知之甚少听说中国目前有18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自闭症大约有40万,已占中国精神残疾的首位说回草原,草原其实生活得很快乐,因为他有个很疼爱他的母亲母亲放弃了所有来养育草原,容不得别人伤害他,也容不得别人看不起他于是,草原在母爱的庇护下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我们还知道草原喜欢斑马和巧克力派偶然吧,母亲发现草原喜欢跑步,于是有意识地培养他母亲还找到了曾在世界级比赛上获得过冠军的退役马拉松运动员运动员因酒后驾车受到惩罚,到教育自闭症孩子的学校进行社会服务母亲希望他能带领草原进行正规训练,争取在韩国一年一度的春川马拉松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于是,沮丧中的吊儿浪当的教练、急切地想证明自己儿子的母亲和一心生活在斑马世界里的草原开始了一段艰难、美丽、充满微笑和泪水的马拉松旅程这是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韩国电影前半部很唯物,后半部很唯心,但同样温馨且让人感动感动于坚强而不气馁的母亲这么多年的坚持,背后肯定有太多无法说与人知的辛酸感动于母子间反反复复的对话:“草原的腿?
”“值一百万美元!
”“草原的身体?
”“超级棒!
”感动于运动员颓废中仍然保留着的对生命的尊重当他直斥母亲不顾现实坚持让草原跑马拉松实在是太自私时作为看客的我们才恍然原来草原不是超人,再有天赋也只是与其他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相比但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草原当草原在奔跑时,当他边跑边用手指轻轻划过路边的草叶时我们从他微微扬起的嘴角读到了他的快乐这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也是最让我怅然的地方活着真好,不是吗?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一场马拉松期间有的人一跌不起,有的人离开,有的人放弃后又回来每个人的奔跑都是一道风景期间风在吹,狗尾巴草在飘摇,家人和朋友在一旁鼓劲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只要跑到最后,哪怕是挣扎着走到最后,我们都已是生命的赢家
1、他渐渐能够接受别人的东西 也学会了和人分享 学会摆脱妈妈的“束缚”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在跑步、母亲恩师的爱里找到了自己……越来越好2、正在追斗娜和叔的秘密森林。
也看过文章的海洋天堂。
看了马拉松后我才完全被曹叔征服。
太爱男主了。
3、电影制作精良,有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
不列举了大家细细品味(本是短评来着没想长评 可是字数多了几个→_→)4、我也爱在雨中散步。
这真是。
狂喜般的亲近感。
雨中就该跑得更快啊!!!
5、好吧,我也很喜欢跑步。
6、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不会爱孩子。
不会爱和不爱是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了解自己,也无法了解自己的感情,或者说,是理解错了。
7、人格“热”的人和“冷”的人交往、交心,相信个中滋味二十多岁的人就开始慢慢懂了。
所以身为往往是更“热”一点的那个,我对教练最初对男主的那种心情颇有感触的。
不过有句箴言聊可慰藉,“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不论冷热有差还是热平衡,都会有孤独的感受,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了罢。
8、母亲对儿子有了愧疚的时候,刹那间我有了原谅我妈的念头。
因此,打算再看几部母爱泛滥(开玩笑啦说泛滥不太好)的片子感化感化我。
我妈没法改变,我只好尽量改变对她的看法了,不然母女一场何必呢→_→9、演技炸裂。
剧情很赞。
启发破多。
韩影上乘。
与自闭症患者占人群的比例相比,关于他们的影片的比例就太低了,我看过的只有两部,《马拉松》是一部,另一部是《雨人》。
我想,拍摄这样的影片主要的难度在于无法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就像我们拍摄以动物为主人的影片,其实还是以人类的视角为它们赋予人类的思维,银幕上的动物只是披着兽皮的人类而已。
这样的影片拍得再糟糕,动物们也不可能提出异议。
关于自闭症患者的影片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尽管影片的主创人员尽力去理解他们,但展示在银幕上的仍然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拍出来的影片也未必会得到自闭症患者们的关注与理解。
以他们为主人公的影片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来感动或是激励健全人的。
片中的母亲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她希望儿子有自己的人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她没办法判断自己让儿子做的是否是他喜欢的。
在一系列挫折和变故之后,她决定放弃,然而她的儿子却因为真的喜欢跑步而坚持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临近结尾高潮那段儿子坚定执著的眼神让母亲终于放手的情节让人感动。
但不管怎样,片中的母子是幸运的,因为毕竟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实际生活中的自闭症患者根本无法离开父母的庇护。
影片中,儿子的教练曾经质问过母亲:是你放不开手,还是不愿放手?
的确,父母对子女的庇护究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还是出于自私呢?
这样的矛盾在健全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同样存在着。
两代人之间不会因为不存在沟通上的残疾就能顺利沟通并相互理解,父母也不会因为子女能够照顾自己就不为他们操心。
我是一名马拉松跑者,儿子也有些自闭的症状,所以对这部电影挺有感触,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马拉松跑者在跑步过程中的感受,那是一种和自我作战的感觉,人战胜自己不容易,所以楚元更不容易,他无法判断自己身体给出的新号,所以他跑步很危险。
我也能深刻体会楚元母亲那内心的痛苦,那种绝望,即使在片子中他的母亲试图抛弃过他一次,我仍然觉得他的母亲是伟大的,他和楚元的教练说:“你知道被惩罚20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可知道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就是对他们的惩罚。
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部关于自闭症的片子,影片中有两处地方让我有些落泪,一是楚元在地铁站因为摸豹纹装女子的屁股被打的情节,二是最后他以一个自闭症患者获得的如此荣誉。
楚元是真正喜欢跑步的,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就是他母亲做的最正确的事吗,让他自己有闪光之处也不枉他如此一生了。
其实无论如此,有自闭症的孩子,日子总过得不会太如意,活到一百岁,死在孩子前面,即使做到了不也是很痛苦吗。
微凉的风紧贴着皮肤,夜晚.走在路上,累得闭上眼睛行走,风刚刚好轻轻擦过,急促的睁开眼,恍若跌落悬崖楚原也是如此,让风扇的风幻化成奔跑中自由的气流,右手滑过树叶,还有阳光,在指间穿透的痕迹唯有想象,才能让我们如此真实的贴近生活
(一)孤独*一花一世界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作“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在天空闪烁。
这是一种特殊的病,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导致疾病的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些得病的孩子仿佛都经过上天的遴选一样,一个个都异常的纯洁、漂亮。
可是,他们却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缺乏应有的反应。
一条大狗在追你,你有什么感觉,楚原?
开心?
难过?
生气?
还是害怕?
妈妈住院了?
你有什么感觉,楚原?
开心?
难过?
生气?
还是害怕?
……没有我们期待的反应。
但是。。。
他喜欢看6点钟的动物王国,他可以一字不落的记住里面的独白,不停地反复地念,在紧张时,在无助时,在他静静的看着下雨时。
他喜欢斑马,喜欢大草原,喜欢大自然,喜欢奔跑。
他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惊喜,他就是马拉松小子——楚原。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大草原上,草食性的动物们群居生活。
他们每年交配,孕育新生命。
看那斑马妈妈和她的新生宝宝,她会教他们野生世界的生存法则,然而生存不是件容易的事,到处都是小动物,危险无处不在。
妈妈不断地鼓励孩子们,他们才会学会了进食和奔跑……就是这段独白,每次听都被这个略显稚嫩的声音所感动。
也许一开始他不断的重复这段文字,是因为在他简单的意识里,已经认为很久以前,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他的世界。
他就是那匹小斑马,在妈妈的呵护中成长。
他只有不断的奔跑,比别人都要跑的快,才能躲过他们的天敌狮子和猎豹的追赶,才能生存。
(二)快乐-所以奔跑楚原是简单的,因为简单所以更容易满足,更执着。
只要有一些小东西就能让他很开心,比如巧克力派,比如炸酱面……比如——斑马。
斑马。
在草原上自由自在迎风奔跑的斑马。
金色的阳光中浮动青草的芳香。
跑着,跑着,仿佛就要腾空飞去。
在空无一人的工厂房间,楚原站在电风扇前,迎着风,默默的,闭上眼睛,一点一点打开双臂,手指在空气中微妙的颤动,慢慢的,慢慢的,开始奔跑。
咧开嘴,草原笑着,脸上有单纯的快乐。
因为快乐所以奔跑。
所以楚原一个人出发了,一个人去参加马拉松比赛。
就像去赶赴一场盛大的宴会。
面对妈妈的第一次阻拦,他只是重复的问那一句:“楚原的腿是甚么?
” ——“楚原的腿是甚么?
” ——“价值连城” 所以楚原启程了。
像航船驶向属于它的大海一样,融入奔跑的人流。
一脸幸福的笑容。
他张开手臂任指尖感觉着山间的微风、触碰着沿途的花草、迎接着每个人鼓励的击掌。
忘记了42.195公里,忘记了3小时的限制。
奔跑奔跑,楚原跑过生活过的每个角落,跑过超市、地铁、游泳馆,跑过每个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身旁,他听到的已不再是不解与嗤鼻声而是片片鼓励的掌声,他迎着太阳,奔跑。
就像斑马奔跑在草原,清晰,有力。
充满生命的抗争和力量。
这样的细节,干净、澄澈,触动我们内心柔软的情感。
在一般俗世的纷云不解之中,楚原跑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曾经…… 他不曾真正懂得给予的快乐,不曾知道拒绝的权利,他不曾真正的懂得笑的真正含义。
只是牢牢的记得:楚原的腿?
价值连城!
楚原的身体?
战无不胜!
我可以做到!
加油!
(三)大爱—让星星发光的月亮片中母爱的伟大让人动容。
记得妈妈在游泳池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愿望很简单,我希望比楚原活得久。
”这样的淡淡的话,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对特殊儿子的担忧。
所以他才精心保护了楚原20年。
但也是这份过份保护的母爱,让「伟大」了20年的母亲重新思考孩子的独立价值。
“我以为在帮他,但实际上我实在让自己的心里舒服点。
我一直在逼他,那时我唯一的寄托。
”他喜欢跑步么?
曾经可以自豪欣慰的说“我从他的表情可以知道她的感觉,没什么事情可以比跑步让他更快乐的了。
”但那一刻,母亲迷茫了,对于自己的爱迷茫了。
也许,相对于孤独症的孩子,家属们所要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
作为星星的孩子,楚原是幸运的。
曾经母亲也想放弃,爸爸和弟弟也不曾理解,教练甚至曾经厌恶,但最终他们被楚原所感动,妈妈打开了自己的心结,人生不如意的教练也从楚原身上看见自己失去的一份对跑步的执着和热情。
当妈妈放手让呵护了半生的小斑马自己跑了,当楚原的呼吸心跳与教练和谐的律动的时候,听到他说“我的心在赛跑 心脏扑通扑通跳的感觉很好。
”我被感动了。
我们以为楚原什么都不懂,其实,他比谁都懂。
当他在看到母亲为自己和人扭打时,他大声叫出“我儿子是个特别的孩子”不断反复。
让我们揪心。
(四)懂得—笑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为孤独症孩子而拍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楚原而拍的电影,而是为每个珍惜自我价值和人格实现的现代人而拍的令人惊喜的优美演绎。
是跑步,让他打开了心扉。
也许,就像教练说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长跑,长跑是一种高度个人的独立境界。
首先,起步不可急,要跟自己跑,让呼吸和身体的律动与个人的规律调和一气,在人群中,在喧闹声中,也绝不可迷失自我,然后才可使自然的律动不断运行。
长跑并非是一种爆炸性的运动,它是一种生命的律动,就像楚原最后的那段旅程:起步时个人律动的开始,中段的上气不接下气,停下,得到路过的参加者的鼓励,重拾勇气上路,就像一副生命的律动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在想象的雨水中跑过,楚原幻想着生命中美好的事,想象者自己穿过拯救了母亲的泳池,快乐地帮助母亲购物的超级市场,心里热爱的草原和斑马,楚原的脸上快乐而满足。
其实最后是楚原自己主动参与了比赛,此时他的个人价值和意向已并非其它人可随便转移。
因为到最后,选择参加马拉松的是楚原自己。
曾经母亲教导楚原甚么是雨,什么是风,什么是树,什么是明媚的阳光,什么是凉凉的小溪,他都没有真正理解,而最后只有在母亲生病入院后,站在雨中,楚原才真正体会出什么是雨。
赢得了比赛,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赢得了自己,他最终自信而满足的笑了,真正的笑了。
妈妈,我们回家吧。
一家四口终于和睦在一起了。
他,还是爱看6点动物王国。
很难相信这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就是说,真的曾经有自闭症患者跑完了全程马拉松,并且还跑出了257的好成绩。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了。
马拉松从来不是个讨喜流行的竞技运动,这也决定了它的回报率是相当低的,我认为物质方面几乎是零回报的,然而竞技者的付出却可以说是所有运动里最巨大的。
42.195km,有的人可能连个零头都跑不了。
自从开始接触跑步以后,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数字,越发了解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伤痛和信念。
它需要你伴随痛苦和疲惫忍受着千篇一律的单调和乏味,跑到极致时,甚至感受不到世界的存在,天地之间好像只有一个你,你要做的只是左脚右脚不断轮换的机械动作,简单又艰难。
这恰好与自闭症患者的行为活动相似,他们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与自在,孤独在无人为伴,谁也融入不进去,自在在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什么规则,什么礼貌,什么素质通通不存在。
其实我不懂,我一没跑过马拉松,二不认识自闭症患者,我只是看了这个电影,装作看懂了想留下点什么,尽管我知道是废话。
《我的馬拉松》是一套令筆者於劇院內兩度落淚的電影,只是大家無需擔心這又是一套韓式催淚悲情劇。
全片絕沒有韓劇慣用的生離死別設置,也沒有任何令人絕望惋惜的無奈,甚至司空見慣的歇斯底里嚎哭也不復見。
電影雖仍走不出如《向左愛.向右愛》或《抱擁這分鐘》這種惹人可憐的病患大前提,講述著一名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自閉病患馬拉松選手,唯其全片戮力表達的主題卻有別以往至多只是苦中作樂的無奈,而是深具進步性與前瞻性的。
尢其重要的是,電影所賺的熱淚並不是任何憐憫的淚水,卻是反過來,由自閉病患主角樂觀地感染我們,喜極而下的淚水。
電影的主戲為自閉病患者草原與母親的關係,及至草原接觸到馬拉松後旁及他與潦倒教練亦師亦友的情誼。
兩段關係的鋪展盡顯編導寫情的功力。
母親對草原義無反顧的關懷和照顧、草原單純無知卻仍懂支持並回應母親的愛,連帶教練一步步從草原單純樂觀的個性中獲得感染的變化,再再都以簡潔清新絕不濫情的基調交待並觸動著你我心靈。
續說本片令人感動的情。
雖然本片著力凝造感動的部份不少,而且手法也見多元不單一。
唯其所欲表達的核心情感卻是從一而終地靠攏到人性美好的一面上。
換句話說,編導的世界觀是樂觀正面的,而他對故事中的人物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他們面對的事情最終都會有一個令人安慰的駐腳。
就是編導這份「世界其實可以如此美好善良」的信念緊扣著電影,使這電影的主題與劇情可以緊密的連袂成一線,在這悲劇當道的韓流下,開展出一條截然不同的新面向,故此電影能在韓國本土取得驕人的票房成績便絕對是理所當然的事。
此外,電影的劇情成功做到莊諧並重,除了前述細膩感人的情外,前中段的生活化場口同時帶來了不少輕鬆喜感,這對於一套以觀賞性為前題的商業片來說可是尢其重要的。
需知道電影初中段的背景敘述對往後的電影發展可是不能撇除的前置,但往往一些規模較大,影片時間較長的電影在背景前述的部份花得不夠心思而不免令觀眾因略為平板無奇的敘述而渙散了集中力。
因此這種輕鬆喜感的設置對於一部電影可是有著不能忽略的重要性。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對白與影象都平實簡潔,唯其出來的效果和被賦予的意義卻是細膩耐看的。
比如是初段母親以朱古力引小草原行山,初看則像帶著母子同樂的溫馨,及後明白到母親為了改變草原以滿足自己的潛在欲望後,又會發現這鏡頭同時表達著母親一直以自己的方法逼迫著草原做著些他或許未必願意做的事。
再者,母親引導性的問候如「草原,你累嗎?
你不累吧?
」或者其他許多母親加諸在喜歡重複別人話語的草原身上的教誨均無不在強調著為人父母者欲設計打造自己孩子的心結。
從這些細部著眼反覆琢磨電影自會發現到本片更多好看耐看的地方。
這些別具豐富意義的場景和可供細味的對白完全突顯了電影劇本被千錘百鍊的功力,無怪乎此片除票房得勝外,最佳電影和最佳編劇的獎項同樣都包攬了。
總的來說,《我的馬拉松》走出悲劇的胡同,以清新正面的人物傳記故事體現了人間有情的人生美好面向。
縱然結局單純簡單的求大團員,唯這總算為樂觀正面的全片下了一個到位的總結,使全片意涵統一,讓觀眾完滿的笑住離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感动500万人”跟《马拉松》就在记忆里紧密联系一处(即《马拉松》的观影人次是5,148,022,同为长片处女作成绩类似于今年的《追击者》,但路数完全不同)。
提起《马拉松》会想到广告宣传语般的感动500万人,提到500万人也会想到《马拉松》和曹承佑。
说曹承佑,不得不说几个呆头楞脑的小伙在电脑前被《爱有天意》震撼到,简单说就是火车送别、战地信物还有盲眼相会重逢。
换话说,当时的韩国爱情片完全能轻易打动年轻观众的心。
记住,他们还没有被灌输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
要明说的,对曹承佑的好感基本在那时确立,由此到《马拉松》还有《老千》。
第一遍看《马拉松》,当时看到智障加跑步题材,立刻想到那部“再也没什么好说”的《阿甘正传》。
看完后发现还是有所不同,所以《马拉松》一直是被我放在韩片推荐的名单里。
托叶航的福,有了看大银幕胶片版的机会(好像当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映过?
)。
整体感觉依然不错,中间把持自己的情绪,带着挑刺想法,后来在教练训练楚原那段还是跟着笑了。
可以说,影片完全控制了观众,观赏效果非常之好。
该笑该煽,都算合理,这点之前在上海看的朴信阳主演那部片子就实在糟糕得不行。
照理说看第二遍,只要有冗长叙事的臃余部分,心有烦意是正常不过。
直到一小时多,我才有意识看了下时间。
至于后面的大雨,发觉也是过度到超现实幻想片段的一部分,雨没有下到结束,这倒是应该的。
什么?
要让哭,除非之前的《天堂电影院》。
《都市时报》的人很会做文章,先是打着《新天堂乐园》的名字,自然观众一无所知,毫不买账。
然后他们又发了段字注释说,奇怪这部片子怎么是订票数最少的呢,其实它有一个名字说出来大家都如雷贯耳:《天堂电影院》。
……我说,你们何必搞得这么麻烦,早先直接用《天堂电影院》不就好了。
《新天堂乐园》有几人能反应过来,不过既然错失,就等下次了。
这也让想起一段子,当年版面总有人求推荐,屡次三番,络绎不绝。
当时的“肖申克控”跟今天一样可怕,于是,一次阿汤哥就推荐说,有这么三部片子在我心目中那是一样的好,它们是《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风高》。
电影是在写Chu-yuan的马拉松,其实背后是在描写母亲对儿子爱的马拉松。
在这个人生路途中,能支撑母亲坚持下来的,是单纯的母爱。
也许这是昨晚香港翡翠台播放这部电影的原因,献给天下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失望。这片子的内核有问题,母亲仿佛拆迁办上身,表现承担艰苦的扭曲也不必搞成这样吧,借用葛大爷《让子弹飞》一句话:搞砸啦!片子的制作也呈现韩影急功近利的特征。
励志片
谢谢导演结尾没有残酷一把。
与其说是曹承佑的马拉松,不如说是金美淑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孩子的马拉松。这本身是个有着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故事,半途放弃了家庭的父亲,常年受到忽视的次子,浪子回头的退役教练这些角色都可以单拿出来做一条大有文章的支线。但电影却只是蜻蜓点水地稍微触碰了一下,就马上回到母子二人组的漫长征途。
(8/10)很久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改编自真实事件。
不错
3.5星。前半段挺有爱的,没有把主人公定为焦点,而是作为发射点,但后半段还是引入悲伤的主题,虽然是为了突出结尾的逆转,但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病那个病的。不过最后跑步拍得挺好的,有点煽情,但不会太过,还是满触动人心的,起码会让人产生乐观的想法
也许以前这样搭配的故事太多,让人有点审美疲劳,看完后远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好看。不过,电影还是不错。
屌丝逆袭,结果没成功
励志片儿
★★★★☆
曹承佑捏着嗓子说话的表演方式看得人贼尴尬。
挺不错
韩国阿甘。
一般 笑店太多 不太悲情了
楚员的腿,价值百万
画面是纯净而快的 母爱感化自闭 奔跑的时候什么烦恼都会跑在脑后
取材于真实故事,片尾说1千个新生儿有1个自闭症,自闭症99年被定为残疾。
响应特奥
略失望,母亲的塑造远比楚元立体,也强过教练。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也就是最后跑马拉松时的蒙太奇段落剪辑。很遗憾这片没能将马拉松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