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英语专业,看过一些欧美电影,第一次写影评,可能是因为对电影的印象太深刻。
我在一家公司的产品宣传主页看的,一直卡,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好处是一直回看,反复地看。
如果仅从情爱性事和简单地情节来评价这部电影,认为它景色唯美,内容肤浅,没有什么新意,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并不公允。
我认为这部电影把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踏入社会的男主有梦想,有执念,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女主,作为一个“工具人”,反而更主动,更大胆。
在xx镜头中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情欲。
这在“白人至上”的原始部落,并没有“男尊女卑”和“白人优先”,他们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有人说,不奔着婚姻去的爱情,就是耍流氓。
男主就是一个践行者,他要对女主负责,要娶她为妻,追求自由的爱情。
但现实是残酷的,种族观念是无情的,他们最终被迫分离,男主另外娶妻。
可是当男主和妻子返回到部落后,看到了女主和孩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们,最终和他们私奔,隐居到了原始森林里。
这对他的妻子来讲是绝对不公平的,但他们都是世俗的牺牲品。
男主在调查另外一个部落不名死亡时,发现了白人恶毒的阴谋,他们用毒大米来毒害部落里的人,以达到长期占有银矿的目的。
男主看到女主中毒的样子,悲愤交加,毅然决然地把这个阴谋告诉了部落里的人,间接造成数个白人矿主和矿工被杀。
这在当时是违法的,甚至面临多年的牢狱之灾。
这是人性使然,或许这是众生平等的体现。
而大结局,则是欧美剧一贯的手法,恶人被除掉,正义得到了申张,男主和女主隐居森林,这也浪漫的爱情故事该有的样子。
虽然说休丹西的片子大部分都不咋地,但也有几部可以拿出来说道,比如夜幕、亚当、杀戮禁区以及字典情人。
字典情人如果只拿来舔颜确实是很完美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芭姐应该是他合作过最美最神性的一位女演员,而且休丹西本人那时候也处于小鲜肉颜值巅峰,两个大美人在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里湿汗淋漓、你侬我侬,这种东南亚风情堪称视觉享受。
但是就拿片子内容来说,此片满满充斥了一种我最厌恶的白男凝视,也就是以西贡小姐为代表讲述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爱情,这种地位不对等、权利义务完全不对等的爱情想要圆满高度依赖于上位者的良心和下位者的牺牲,然而无数例子和事实都证明了戴锦华“没有跨越阶级的爱情”这一名言的存在性,这个故事跨越了多少?
跨越阶级,跨越种族,两座最难叙述的沉重大山压顶,爱情如蛋壳一般不堪一击。
所以本片实际上就是个意淫的爱情故事。
本片导演没有野心,所以立意也没有聚焦殖民文化本身而是放在爱情上,然而他对理想爱情大力描绘又缺少了最简单的现实基础,来自文明社会、特权阶级的蔡斯科特最终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厌烦吗?
一旦理想的梦中情人形象破灭,一旦那些美丽和可爱变成粗俗和不堪,一旦他产生了一丁点儿对文明社会的念想?
电影里的男主归根结底也只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这种人很容易头脑发热去做各种离经叛道的事,他人越反对,他会越坚持,所以我很难不怀疑他对女主念念不忘到底是爱还是对自己原生家庭和生活的反抗。
如果能明显看出来是反抗,我反而还要多给此片半颗星,这种反抗在文学作品里常见却能触动人心,纵使在我看来这种反抗最终会变成午夜反复的懊悔(这是我基于男主性格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
电影里充满了女主西丽玛美丽动人的面孔,但也缺少了对她性格深层的刻画。
拂去这场东南亚浪漫情事的遮拦,露出的是一个民族被侵略的苦难记忆。
电影再如何美化这些西方侵略者,也不可否认东南亚这片土地满地都是受难者的鲜血与痛苦。
西丽玛是诞生于苦难的美神阿芙洛狄忒,她的独立、自主、善良、坚强或许是令男主深爱的原因,但在这种男性凝视的叙事中,我也同样怀疑深爱的动机,正如黑格尔箴言:“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像一道火焰被一阵风熄掉。
”西丽玛爱他,爱到心上人另娶他人也要苦苦等待、生下他们的孩子,这种爱令男主动容,却令我作呕,“爱情是生命的全部”,这是男性赋予女性除了生育以外唯一的权利和“神圣”使命,是男性独占女性生命全部的美丽谎言,《圣经》“创世纪”中,转述上帝为惩治夏娃而说给全部女人听的话是:“你应当爱慕你的丈夫,他将统治你。
”这是如此明确的表述男人希望女人在婚姻中失去自主权,西方如此,东方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古代男权社会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更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女人从肉体到精神都难以挣脱束缚。
再退一步说,忽略以上基于易变的主观因素,从根本来看,这样的爱情若要真正圆满,依赖的不是男女主相知相恋,不是女主生下孩子,不是男主和他人结婚后郁郁寡欢,而是上位人彻底转变自己的思维,由衷从特权转为平权,这其中最忌讳的便是上位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怜悯,这种施舍比恶语恶行更无力、更恶毒、更难以扭转局面。
而平等以待,非常简单的事想做到却非常困难,它由人的阅历和社会背景所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托尔斯泰。
单纯的两情相悦终成眷属并非结果,在我看来,双方都能站在对方角度并理解对方,我懂你,我感受你,剥开不同阶层的外衣,透过不同种族的皮囊,看见这个人,接受这个人的一切。
就算这样的爱情是可耻的,就算这样的爱情是该被批判的,但这都是圆满的爱情,不论是种族、文化、性向、道德、三观,也不过是道可以跨越的桥梁。
我个人的感情观即是互相理解是高于相爱和世俗。
当然,现实中很少存在这样的感情,因为现实不讲逻辑,一个人的塑造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
最后,我也非常赞同大家(特别是女性朋友)多看典型白男作品,用我喜欢的一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培养性别权力意识”,从而避免踩入目前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的陷阱。
例如蝴蝶君也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西贡小姐和蝴蝶夫人某种程度上都是东方主义文学,西方人产生对东方之美的性幻想,满目高高在上和自以为是。
ps:再次声明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赞同可以划过或者友好讨论
The sleeping dictionary命运总是这样 在你自以为是的时候 往你的心口插上一刀如果第一次没有下定决心的话 第二次会难上十倍 这就是惩罚一条道黑到底 如果选择了妥协 那就永远不要后悔 不要留恋 是对现在的人最起码的尊重 也是对过去的人的保护 做出了选择 就要承担得起 任何它所带来的影响
我感觉还不错,,结局其实我以为是男主的父亲和女主父亲是一个人呢,,,还好不是,,挺愉快的结局,,就是有点假了其实男主真正的妻子,这样的女人最可怕,,让男的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柔情似水的,最可怕,最有心机的一类人或许你大呼大叫也就好说了,一甩手就可以离开了,我是个率性的人,若是我,大不了做个坏人,大吵一架,让那人离开好了,大家都不挂念,痛痛快快的走,互相也不用再挂念了,心既然不在我身上又何必呢?
女主挺漂亮的,也率性的可爱,,我喜欢
两个不同世界的男女,就这样滋生了爱情,克服了种族,文化的差异,和人为的阻挠,最后总算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适合无聊时看看.
如果只剩最后一句 我想说的是 女主角很漂亮故事并没有太出人意料的地方大英帝国殖民下的丛林生活也并没什么新奇我以为会一直慢慢悠悠的结束了后来蹦出一个拿着手铐的家伙矛盾—高潮?
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好好珍惜呢?
因为信仰,不能在一起。
因为法律,不能结婚。
因为阻拦,没能坚持。
因为没赶上,山高水长难寻觅。
……想要放弃,极其简单。
有时候我想,太顺利的日子就像一碗没有放佐料的汤,平淡的不想喝完。
所以我们需要盐。
有时候生活又像爱恶作剧的孩子,一次次的放盐。
直到太咸了,变成了苦。
如果白人小伙在没有赶上船的时候,原路返回许多年以后,垂垂老矣,他会怎么想当初的字典呢能平安顺利走到一起真是不容易啊。
一点盐,可能会更美味的。
一个年轻的英国政府官员john带着传播现代与文明的理想来到英国的殖民地,一个叫依邦的原始部落。
部落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Jessica Alba)自愿当他的“字典情人”(the sleeping dictionary),这是一个传统的习惯。
通过两人的日夜相处,女孩可以学习英文,将英文在部落中传开,john也可以学习部落语言,便于他开展工作。
但是英国的大国“文明”规定,他们虽然是情人,但他们不能相爱,更不能结婚。
john工作完成后就离开,女孩也就继续回到部落中结婚。
但他们还是相爱了...大国的文明却不允许,以文明、法律要挟,他们最终分开,各自开始自己的婚姻。
影片最终留了一个美丽的梦给我们,他们远离文明,游牧于另一个原始部落丛林之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到底,什么是文明?
是先人、是社会给我们制定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
我不抵制法律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但那些不违反法律底线的道德、文明,真的“文明”吗?
为什么活人的事情要由死人来决定?
几米有一篇小文章:疲惫人生大家都说做人好累,我也这么觉得。
要戴上假发、戴上面具、戴上眼镜、戴上笑容。
穿上内衣、穿上外衣、再穿上外套,穿上内裤、穿上外裤、再系上皮带,穿上袜子、穿上鞋子、再绑上鞋带,天天都得如此,直到上天堂。
所谓的文明、道德,已经将我们变得虚伪,不再是原本的我们。
我们在文明的外衣下,过得好累。
日本人最有礼貌,做事最谦逊懂礼,但他们过得最累,压抑得最辛苦,他们的抵抗也最为强烈。
脱掉文明的外衣后,往往干些极端野蛮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该适当的让自己“不文明”一下,以避免极端文明后的极端不文明呢?
女主角性感漂亮,男主角帅气博学,这是第一吸引人往下看这部片子的元素。
影片讲述了英国人在南亚地区殖民地发生的故事,他们为了让英国人快速学会当地语言,让当地的女孩当字典情人,所谓字典情人其实就是他们这些殖民者的情人。
影片中男主逐渐爱上了他的字典情人,但他还是被迫与他的长官的女儿结婚,但字典情人已经情了他的孩子,剧情似乎很老套,我想影片的价值就是让人们了解了还有那么一段历史,以及那段历史造成的种种人间悲剧,本片的结尾还是美满的,最终他们俩历尽万难走到了一起。
这样的故事类似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当地心仪的姑娘结婚成家,后来又抵挡不了回城返乡的诱惑,抛妻弃子(似乎说的严重了点)回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中。
那个时代殖民地的时代那个人物不入流的类似于我们小瘪三的人物他的任务同化殖民地的人民或者说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 呵呵 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勇敢的 小男人长大着的小男人结果并不重要真的重要的是你在过程中的付出就当给我上一堂历史和心理课吧!
殖民时期,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有半个英国血统的马来姑娘在一起会有什么结局呢? 也许只有生下下一代,他们才有将来吧.不管生下的这个小男孩是在当地长大,还是回到英国,他都会是一个民族间沟通的使者.translator 很重要的.依靠自然的力量. 也许这个世界有一天,会融合成一个种族,说着同一种语言,不再为了资源而互相残杀的.
不痛不痒的电影,不过男的帅,女的美,这个原因最原始,最真诚
傻逼男的干的祸害三代的故事搞这么唯美干啥
没什么好说的,无意在电视上看的片子
殖民主义的美好爱情这都尼玛能湿了?!
当年看了这片,阿尔芭就成了我的女神。
芭姐真母性 电影太垃圾
孽债的马来西亚版,原始的部落,异国的恋情,妩媚的杰西卡更能撩拨你心,喜欢事故的结局,神仙眷侣的日子
人很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快进着看的。
那时的阿尔巴好清丽啊~
you deserve happy ever after
Jessica Alba 真美~
两个绝顶聪明的耐看大闺女,怎么就都折在这死处男身上了呢。
还敢再烂点吗
典型的帅哥美女配,加上异国恋,电影很精彩。
把Jessica Alba的美表现到了极致。
虽然 Jessica Alba 和 Hugh Dancy 在本片中都显得极其赏心悦目,但故事里的几乎每一个重要角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不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和他们那个世界,而完全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世界的翻版。这种串场甚至在作为核心的爱情故事登场之前,就已经从全片的第一个(生活在雨林之中的)马来人角色所说的第一句台词“Welcome to our country”里显露端倪了。
JA少有的和帅哥配戏~
结局过于美好。。
典中典父权制殖民主义的男凝作品。【浅翻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