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卢

Peterloo,彼得卢:血染曼彻斯特(港),彼得卢:人民之声(台),彼铁卢

主演:玛克辛·皮克,罗里·金尼尔,蒂姆·麦克纳尼,戴维·鲍姆伯,里奥·比尔,尼克·迈瑞莱格伦,菲利普·杰克森,皮尔斯·奎格利,阿拉斯塔尔·麦肯泽,卡尔·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彼得卢》剧照

彼得卢 剧照 NO.1彼得卢 剧照 NO.2彼得卢 剧照 NO.3彼得卢 剧照 NO.4彼得卢 剧照 NO.5彼得卢 剧照 NO.6彼得卢 剧照 NO.13彼得卢 剧照 NO.14彼得卢 剧照 NO.15彼得卢 剧照 NO.16彼得卢 剧照 NO.17彼得卢 剧照 NO.18彼得卢 剧照 NO.19彼得卢 剧照 NO.20

《彼得卢》剧情介绍

《彼得卢》长篇影评

《彼得卢》短评

每一帧画面都像是博物馆里19世纪的油画,既有历史感的宏伟叙事,也不乏年代生活细节。虽有说教嫌疑,但现实意义需要这样的电影。横向看19世纪的历史民主进程是个颇有意思的事,不知何时能迎来中国的‘Peterloo’

6分钟前
  • 毛小惺
  • 推荐

一场下等人民的诉求演讲聚会,演变成一场屠杀的故事。全剧大量演讲时间,无聊透顶。

8分钟前
  • 四季风景
  • 较差

与透纳先生相比居然还有所退步了

11分钟前
  • 纯肉锅贴
  • 还行

简单的结构 深邃的力量。

12分钟前
  • 唐人街Alfie
  • 力荐

为了Nico去看的,很多人估计不知道这个英国男演员。从高中开始粉他,男神也是演技实力派英剧没少演,中国粉丝并不多。只是导演这回的风格实在不敢苟同,场面很宏大但是呢故事冗长有点让人抓不到重点。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结果好朋友睡着了。自己也是在男神死掉之后,觉得整个故事线只是交代了革命的惨烈,镜头语言过于强调事件本身,忘记了细节的刻画。我想如果从中有一条吸引人的故事主线作为引子,中间穿插革命的背景会更吸引人。作为粉丝来捧场,男神演的角色没过多久就挂了,很是心痛。希望导演以后多给他几个镜头,毕竟他是曼城人,给个男三号开后也是很醉了。

16分钟前
  • 菲比君
  • 还行

冷漠的权贵,手无寸铁的劳动阶级,满腔热血的改革者。以社会观察之视角回顾权力与人民走向深渊的滥觞,对过于强大的政府和权力阶层的讽刺反衬民众自发的政治意识,与其说放在今日裂变的英国引人反思,不如说这场两百年前惨案照应着中国自己的历史。

20分钟前
  • Clairvoyant
  • 力荐

不好看,但不讨厌。

21分钟前
  • 记不住密码
  • 还行

辩论和演讲时的台词被英国人演绎得太好了,还有独特的曼切斯特口音?

25分钟前
  • boring
  • 较差

无法不令人联想到“数字”——哪有什么XX人不打XX人,恰恰相反,打得要比JWSL更狠!

27分钟前
  • 半糖冰茶
  • 推荐

英倫底層人民主旋律電影。開篇短短幾分鐘一鏡到底滑鐵盧戰役和最後半小時的鎮暴場面皆目睹麥克李在大場面上的調度近乎一流的穩,油畫般影像質感更是特別吸睛;激勵人心的演說場面似有道理之存在,但過度頻繁重複的出現只徒增更多的疲乏;而大廣場演說前的平行視角最為有趣:當底下人民興致高昂等待迎接演說家同時,上層權貴們反而在為了要不要讓軍隊先行鎮壓群眾而引起看似荒唐實為不必要的內鬨。

32分钟前
  • 超大型巨人
  • 推荐

如果不是在电影院,可能很难能这么耐心地一口气看完。繁复的日常与演讲让它几乎是去情节剧化的,观看情绪的起伏也仅限于单场之内,更像是导演择取多本史料的重新演绎。而情节,或者说时间、态势的变化反倒是小心地隐藏在镜头切换的瞬间内完成的。同样被隐藏起来的还有导演对整个局面成型的态度,正因如此,很困惑,我也不知该怎么去看。

35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8/10 幾乎是目前電影能做到最好的歷史敘事,把浮誇辭藻用到引起生理不適的程度。完美的攝影和場面調度,只不過都是舊東西了

37分钟前
  • INFITHELLs
  • 推荐

虽然谈不上好看但是需要有这种电影存在才行。period.

41分钟前
  • Endymia
  • 还行

整部电影在文本层面上完全是对阶级史观的忠实再现:生产关系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拿破仑带来了平民革命的幽魂,阶级间的隔阂与缺乏互信终究发展成了仇恨,在曼彻斯特的广场上一触即发。在影像层面上相对应的,是一个“填满缝隙”的过程,即用考究的摄影调度、慷慨激昂的演讲姿态和省略转场,直接并置时空的蒙太奇将一个无甚新意的架子填充成连续的影像。所以无论迈克李的视听手段再怎么炉火纯青,他的电影都仍然存有某种经典的,“前现代”的气质。一切都自足地在摄影机的注视下运转,但并不存在罗兰巴特所谓的那种“刺点”来穿透影像,从而与外在产生呼应。从这个角度来讲,《彼得卢》永远是一部温和的历史电影,而迈克李也永只能是一个温和的左派:彼时统治阶级的失职永远可以被归因为乔治王子的跋扈、上议院官员的傲慢和地方官的凶恶,而不是相反。

44分钟前
  • doudoulin
  • 还行

脸谱化的人物表现和我们六七十年代的片子相差不远

45分钟前
  • 龙洲剑客
  • 较差

前面的剧情铺垫对话略显乏味、冗长,好在最后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运镜和调度水准不凡,如果当做一部历史教学片看看还是不错。

47分钟前
  • 人间魅影
  • 还行

304|再短半小时就更好了,话还是有点多。最后的场面体现了导演高水准的调度,这片子说不定过几年就被banned了。

51分钟前
  • Lecleg
  • 推荐

这卡司,这导演,立马变成我今年最期待作品。但过于平铺直叙的历史纪录片而不是故事片方式,对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不够友好。最后大屠杀拍摄的很震撼,历史事件也是促成了卫报的成立。

55分钟前
  • J.Barry
  • 推荐

你听到纺织工人在门檐下唱起歌谣吗,你看到母亲倒水时颤抖的手吗,你知道有人因盗窃一件外套而被判死刑吗,一起事先张扬、仅仅只是为了能有鸡蛋面包玉米而进行的和平集会,最后却以惨烈悲剧收场;少许舞台剧色彩,叙事、摄影、用光、运镜均稳妥质朴无丝毫花哨,以迈克李这样的程度和年龄,他以及与他类似的英国左派传统的导演们,早就不需要或者说不削任何虚伪矫饰噱头花样来装点他们的电影;玛克辛真是珍宝级英国演员,每一场她的戏都何其动人肺腑,没有失去希望,因为希望是我们唯一拥有的,“到1900年,她就85岁了,她会成为曾祖母,到那时会有个美好的世界”,令19世纪初的母亲们失望了,2019年的世界仍没有变得更好 #SFM

5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作为迈克·李大师的脑残粉不用说5分。光线和构图像油画,革命过程的众生相,简单又有张力的叙事镜头,好像又重看了一次双城记。可怜又善良的人们只是出来集个会,凑个热闹,上面的人就恐慌得不行了,镇压了,对着手无寸铁的人拿刀砍了,统治阶级都一个鸟样,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代。出来买个菜妄想人家抢了他的玩具,身有屎。

59分钟前
  • 沙利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