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
Sterben,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主演:拉斯·艾丁格,科琳娜·哈弗奇,莉莉丝·斯坦根博格,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罗伯特·格维斯戴克,汉斯-尤韦·鲍尔,Anna Bederk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Nico Holonics,C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4
简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胡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一次..详细 >
还是制作成剧更好一点。全片不乏一些亮眼深刻的片段,但杂揉进三个小时就显得松散。尤其是妹妹的部分,单拎出来也不影响理解。
前半部分还是有惊喜的,照着《张口结舌》或《爱》的路子去拍完全没毛病,但一小时半后的部分就很难评了,生活与乐章的互文应该有更好的组织关系,并且我疯狂投诉妹妹这对狗男女没有职业精神,居然没有被病人投诉进警局也是神奇。
很悲伤的电影,剥开残破的家庭关系,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不是所有人有开心的天份,尊重死亡与人生
上影节见面会。映后挺重要,解答了很多疑惑:妹妹的家庭关系线简略因为这是删减版,原版6小时;导演也是电视导演,所以这片其实是个迷你剧,之后会放出电视版,也呼应了男主看《芬妮与亚历山大》的4小时电视版;导演在片中乐队扮演个小角色,音乐也是他做的;妈妈和儿子好友现实里才是母子。导演映后来晚了,一开始以为是正在忙着评主竞赛,后来说是吃火锅来晚了2333(母子对话那里确实如观众提问所说“炸裂”,反正我看哭了。你知道你妈不爱你是一回事,一辈子到头来听你妈亲口说不爱你是另一回事。
这部电影不是节奏慢 是有点便秘
只喜欢父母那段
母子对话戏我的眼泪不值钱 音乐审美好好 结果导演自己也是音乐家 6h的迷你剧剪辑成3h的电影 学会爱也是一种人生课题 逐渐走向死亡的是亲密关系 男主令人心疼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像乐章转承启合,而我们都被困在生老病死编织的巨网中插翅难逃
SIFF 32好平淡但有趣的家庭关系,妹妹线在片子里篇幅不短,但作用很小。蛮好奇如果真的有剧集,妹妹线会有多精彩。导演的交流蛮真诚的,还说自己有参与乐团演出,Bonus
为什么拿编剧奖?
听说是删减版,这部电影探讨的东西很多,像是一瓶子,塞满了石头还要加沙子,还不够还要再加水,看似圆满,实际已经忘了当初这个瓶子只是一个空瓶装饰品。
🐮🍺
瞧瞧这不是我最爱的纳粹么
采用了协奏曲的乐章结构来拍,五个章节表现一个非正常的“正常”家庭,先是各自书写成员,最后互相交集,达成一个爱无能的当代精神性,片子里放了《芬妮与亚历山大》,本片还真就是在致敬伯格曼,他同样拍了一对成年兄妹混乱又狼狈的当下,给《芬》写“后传”的意味强烈。电影的问题还是三小时时长带来的叙事无节制下的种种露怯,影片单拎出每个章节都是一部不错的伯格曼式中短片,但合在一起去书写一个当代家庭的“垂死”,只觉得冗长、重复,不是所有人都能拍《一一》,反而是跳出家庭的作曲家之死副线比较有意味,用自杀来为作品终结的作曲家,最终在天国达成了死亡是对媚俗最好的反抗这个结局,但一场老白酒会又道出这种以死相争的反抗本就是更大的媚俗。片子里不乏导演给出的这样好的处理,但随后他又总是自己破梗,超三小时的叙事还是要先打个问号
不喜欢,氛围很压抑,看得很晕。
爱的表层之下或许已满目生疮,用章节的不同视角将个体与关系的破碎裸露了出来,或许这才是大多数人生活的本质,用爱的体面掩盖人性的脆弱。死亡乐章的演奏,抹去了大部分的疮痍,短暂地让人回到爱本来的样子
()()
一般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拒绝直面糟糕的人生,只会在内耗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