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韩国也没哪个亚洲国家能把一部商业化的动作特工电影拍的如此泛好莱坞式了吧!
不管是动作戏的快速剪辑,还是大量手持镜头的拍摄画面和片段式的人物对话,以及略显混乱的叙事时间线和充满紧张感的配乐,篇幅很重且紧张刺激的追车戏,再加上耐打的主角和恰到好处的感情戏,都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经典谍战片《谍影重重》。
不少人说本片照抄《谍影重重》显得毫无新意。
个人认为就算是抄,《嫌疑人》也抄的及格,抄到了部分精髓。
举个例子,在主角受伤修养时或者是在主角的梦中穿插情感戏,以此交代主角的过往并以此为剧情发展作铺垫。
这本来就是好莱坞的惯用手法。
咱们也可以抄,但是看看咱们抄出来的是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同样是改编的《龙虾刑警》和韩国的《极限职业》,想必看过的都懂。
之前并没有看过孔侑的其他作品包括《釜山行》,但是这次真的被最后一幕戏中他的那个眼神所惊艳到了。
先是稍显犹豫;接着确定了小女孩是自己女儿,但是女儿似乎认不出自己。
这时候孔侑的眼神,那种期盼,那种望眼欲穿,令人几番泪目。
最后终于和女儿相认(这里和中间孔侑妻子做的胎教相呼应),情绪终于爆发,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就这一个眼神的演技,就可以甩某鲜肉几光年了吧!
其实我们对于韩国电影更多的是赞赏和肯定,因为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国产电影所不具备的曙光!
故事是朴为了南北关系 要送给饥荒的朝鲜礼物 改良的荞麦种子 被金误以为是武器 要弄到手卖给别的国家。
池作为一个在韩国苟且偷生的朝鲜特工,身负血海深仇,又被卷入这件事情,最终靠着 嗯 报仇雪恨 找到女儿 的故事朝鲜有饥荒 ,大批量杀特工及家人 中国有军火贩和跨国人口贩子 这是基于什么心理创作的情节呢
故事精彩,演员也很棒!
环环相扣,节奏紧张,这才是悬疑动作的样子,追车那段戏尤其赞!
中国的警匪也好,悬疑也罢,色调总是偏抒情的,有一股江湖气,浪漫归浪漫,缺少一股平易近人的气息,让人看了之后,心生向往但不会到达;韩国的警匪动作喜欢就喜欢在这生硬冷酷,带着这平易近人的色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演绎甚至在你想象之外的故事,代入感很强,其实细观来不止一个类型了,其实除了韩剧韩国大部分新时期电影都习惯采用这种真实的色调,可算一大特色,也是抓人的地方。
最后电影里终于逐渐不是三星手机统一大银幕了。
《谍影重重》系列无疑是新世纪最受推崇的间谍电影,刷新了此前人们对于谍战动作片一成不变的印象,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也很自然地引来许多跟风者,连间谍领域执牛耳的007也无法摆脱其影响,大走冷硬风格的重启之路。
在大批模仿者中,擅拍南北谍战的韩国电影人从《谍影重重》取经甚多,凌厉不花哨的格斗,眼花缭乱的剪辑,朴实无华的间谍技巧,鼓点急促的配乐等元素越用越频繁,笔者一向对韩国谍战片青睐有加,多年来凡有此类新片一部不漏,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没有一部能像《嫌疑人》这样大规模地“致敬”《谍影》。
先看主角身份,和伯恩一样,孔侑饰演的池东哲作为北逃者,主动退出特种部队,隐姓埋名一心追求私人目的,这和伯恩脱离杀手组织不无相似;两人都在世界各地执行过冷血的杀人任务,且在影片中都是闪回略写,但仍足够强调双方是精英中的精英;本片和《谍影》在叙事上都将主角塑造为三十多岁年纪,相貌并不突出,沉默寡言的大酷哥,都受过残酷的“水刑”,其身份背景、案件前因后果,基本靠调查的第三方之口道出。
在情节架构上,池东哲过着低调的生活,因被陷害为悬案凶手,既要洗清冤屈又要为至亲复仇,几乎重合《谍影重重》第二集的骨架,而且双方死去的至亲都是妻子;本片更多些人情味,给池东哲加了个未亡女儿,不像伯恩到了结尾仍孑然一人。
对立的执法部门中同样有个公正不阿、只对真相感兴趣的探员,与主角从敌对到合作,在最后关头助他一臂之力。
本片有一条女记者的线,这个角色在后半段越来越接近《谍影》二三两集中妮基的作用。
池东哲周旋在多种势力之间,是小人物对抗大体制的经典模式,也是《谍影》小说作者陆德伦最先开创并最擅长的叙事模式。
和《谍影》一样,韩国各地潜伏杀手,平时从事的哥、教师等其他职业,被一通电话激活,投入捕杀主角的战斗,狙击枪袭击对应《谍影》第一集的“教授”,近身肉搏对应第二集的汉堡特工和第三集的摩洛哥“戴什”,驾车对撞,对应的是第三集的“未下手特工”,而且同样在逼仄空间,从隧道换成了柱廊。
另外因为池东哲并不像伯恩一样失忆,所以本片增加一则眼镜的谜题,对应《谍影》伯恩苦苦追寻的身份。
具体到动作桥段,更是处处伯恩附体。
毛巾对付匕首,人群中步行摆脱追捕之类太明显的就不说了,池东哲也善于用各种简单的伎俩躲避高科技监控,伯恩用得很顺手的一次性手机在他手上也一样能误导警方。
池东哲指引女记者摆脱跟监那场,与《谍影》第三集会见记者极具异曲同工。
杀手打昏女记者欲枪杀之,池东哲从空中跳入营救,随即展开长串肉搏,这是《谍影》第三集摩洛哥一段的完整复现,之后池东哲从房顶摆脱警方,跑酷跳跃,连韩国民居俯瞰都跟丹吉尔大有相似。
池东哲的飙车技法也传承自伯恩,复制了《谍影》第一集的俯冲楼梯,第二集的出租车侧面被撞,第三集的车辆“直立”翻转镜头,伯恩用车尾迎接撞击,他不但用得娴熟,还升级出一招借车撞车的把戏,并同样懂得巧用安全气囊。
此外,池东哲和伯恩一样,都玩了一把高台跳水。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说《嫌疑人》是《谍影重重》的首席学徒,并非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我相信导演一定钻研了《谍影》三部曲很多遍,将所有热爱的元素打乱并重新提炼,放进泡菜缸里泡了一遍,才炮制出这部作品。
这种模仿本身并不高明,因为缺乏创新,但模仿也是个技术活,《谍影》三部曲就放在那里,何曾有国产电影模仿得稍微像样一点?
连美国人自己重复自己的《谍影4》都拍砸了。
不可否认模仿得好,也能出精品,也值得赞扬,我认同《嫌疑人》是一部优秀谍战片。
(文/方聿南)
韩国的动作戏已经渐渐类型化。
想想我看过的和压硬盘的韩国电影,无非就是 爱情浪漫戏或是这种动作戏。
尤其是过去的2013年 无论是大家的口口相传的感兴趣的电影,还是在影院上映的影片,唯有大制作的大动作的影片能撑得起这2小时的电影时间。
韩国应该是有很多主演这种动作戏的男演员储备。
退伍后难以继续偶像花美男的男艺人适时的走入英气的大屏幕,有不少水心的作品,最早惊人的元彬,孔侑,还有全能实力的像河正宇,杜教授 金秀贤,还有偶像歌手的跨界 RAIN等等。
从个人转型的必须和人气沿袭,呼唤票房都是正常的。
而且多安排几个有望主,像三千浦,林时元,金宇彬,李钟硕,这样先拍了电影,然而借助电视剧爆红,让电影沾光连锁轰动的例子也不少。
所以本来就健硕的孔侑的出演还是满是期待,本片在真动作上还是下了功夫,伞兵练习降落是的突发情况发生,神一般的触地之前的惊险援救,监控室中的众多CCTV中的人物搜索,在典型的韩城窄窄闹闹的台阶上的车技追逐,虽有模仿的痕迹,这也算是正常的使用,但是利用城市的地理,倒是有点亲民本土的感觉,毕竟之前的韩国大戏,一上规模就爱跨国,少了本地的“土腥子味'。
但本片也有滥用之嫌,开头的确有点吸引力的紧张感,但是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追逐寻找,再加上大篇幅的动作部分,看的眼睛有点累。
就算是大叔有血有肉也觉得有些内虚。
不只是热血英雄戏,所有讲述都是源起一个故事点。
越大的人物反而是由于极小的内核。
逃北者只是一个背负家仇的流浪儿。
被反逮后的牢狱折磨,那份残忍担当只是为了弥补失去,影片几乎没有提及为了国家而牺牲小家的所谓伟大牺牲精神,反而只是让男儿一路逃亡,有点费解。
难道只是给男儿套一个 情?
所以说 动作大于动情,向外的爆破强于走心的内心戏,让继续坚持看的人觉得有点空,但或许觉得结尾尚未冷到底,英雄相惜,在大大的芦苇浪里,终于找到女儿的无语,嘴角战抖,那无语却富情的一痕男儿泪,这叫人心碎。
算了,终是不由己的身世,也就还他一个不是太无情的结局
一如传统的间谍故事,将主角孔侑的个人英雄主义最大限度的夸张化,狙击枪、机枪、车祸各种死不了,每每看到这种剧情都不禁吐槽,孔侑你是开了BKB吗?
南韩讲述北朝的间谍电影貌似都免不了给主人公塑造一个固定的背景,承受了非人的训练,深爱着自己的亲人,最后被国家和朋友背叛。
《隐秘而伟大》《间谍们》都是这样,也许这是韩国总统给忠武路的意见吧。
吐槽了以上两点,让我对这部电影称赞的绝大部分是主角孔侑的精湛演技。
动作电影的主角对于感情戏份的处理大多是快意恩仇,恨不得直接告诉观众主角的直来直去。
这部《嫌疑人》感情戏份一样不多,但没有被影片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但又不失精彩的打斗场面抢了风头,反而极大地升华了影片。
这与韩国导演细腻的手法与孔侑本人出身温情男演员不无关系。
当得知自己的女儿可能死了的时候,本来毫无希望的人生又有了期盼,但再一次被人残酷地摧毁,世界在他眼前崩溃可他依然无能为力。
后来在中国找到了女儿,一开始的疑惑,到期望、失望、心痛,再到喜极而泣,随着小女孩的三次回头,恐怕这个硬汉的心中奔腾过何止千万匹短短的三四分钟,孔侑的脸上一直是那种想笑出来显得亲切但又忍不住哭泣的表情,却能让观众看出复杂的心理活动。
再加上剧中孔侑健硕的身材,我表示险些成为孔侑的脑残粉,看来受某些人影响了最后的happy ending估计也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不过我喜欢看来还是不能脱俗啊……但愿我也能像剧中主角,能够保护好身边的人。
四星推荐嫌疑人!
结尾并不是落入俗套,而是细节的张力使然。
男主妻子在怀孕时候与男主的对话与结尾是极其呼应的,小女孩再没见过爸爸的情况下认出了他,关门的那一刻将父女的情爱升华到极致,反而与所谓的南北题材脱钩,并未像其他看客所认为的韩国版谍影重重。
男主放走大校也是看到了一家团圆。
本片的落脚点和隐藏的剧情主线是寻找保护亲人的力量,南北题材只是推动事态发展的明线。
导演过多的照片与对话桥段设定已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敏感事件入手升华为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没能落入俗套。
如果完全删除结尾,本片才真的沦为渣片,因为太多的情感细节与事件主线脱钩,人物塑造反而落入警匪谍战片的俗套。
一刷二刷这部片子,都是因为孔刘美好的肉体。
攀岩和肩膀脱臼两个场面,让我一边为动作极限紧张,一边对着线条分明的身体垂涎三尺。
孔刘本不是角色里那样果敢暴烈的人,但是与朴熙顺面对面飙车戏里的眼神无比抓人让我印象深刻,即便一刷后已经忘了剧情是什么的时候,一说起这部戏首先想起的还是这个坚毅的、无所畏惧的眼神。
反而是那个预告片里被重复播放的跳下汉江大桥的镜头,帅则帅矣,却因为顺理成章少了惊喜感也就少了冲击力。
那个时期的孔刘,真的是用多变的可塑性,完美证实了自己的演技,从一个偶像演员轰轰烈烈的转身成为了兼具实力与魅力、口碑与票房、外表与内涵的大银幕男神。
可是,说到底,会反复看这部戏,也不过是因为他。
这部片子或许收获了大量的口碑和票房,可对于已经看惯了香港和好莱坞动作片的我们,剧情和场景也就显得没那么震撼了。
故事背景或许够大,但南北冲突一直被用于各类影视作品,而且影片冲突也只是浮于表面,换个或者去掉背景故事一样成立,稀释了整个故事的记忆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演员扛起这部电影。
说回主人公。
主人公或许够牛掰,但行动的动力单纯源于为妻女复仇,不是说不行,而是在这个故事背景下,电影格局变的很难掌控,大或小都变的不那么相称。
反而是女记者的动机,显得合理且易于被接受——不过她的动机并不重要了。
反面人物和故事线的推进焦点缩小至个人,弱化了冲突感和故事开头为主角强化的个人身份,再一次将这部电影定位于一部唯主人公电影。
Anyway,因为是孔刘,还好是孔刘,才更要凸显主人公!
谁让这是孔刘第一部亲身上阵、贡献美好肉体的动作戏电影呢,何况还有片尾那个被津津乐道的教科书般表演的感人落泪镜头。
谢谢导演,太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了!
非常棒的动作片,确实是韩版谍影重重,情节紧凑、动作刺激、人物塑造鲜明,演技也好,剧情设计的格局也大,也有韩国特有的表述手法,没有完全的好与坏,最终是人与人的亲情,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应该在8分以上。
为什么国内拍出这么好的动作片?
题材放一边,光是动作设计、每个角色演技都那么惊艳。
多学学不好吗?
看来竞争还是太少了。
韩国电影《嫌疑人》,非常好看.之前怎么会漏掉这部片子,对之前的自己也是表示不理解,不知道当初都干嘛去了.韩国影视也是很有趣,如果说电视剧负责给(女)观众编织紫色梦幻梦,那电影就是集中来揭开泡沫,直接给你看血淋淋真相的.前者有多傻白甜,后者就多快狠虐。
这其中,我很喜欢看韩国动作片.基本上结构都很紧凑,背景交代和情节发展很少有废话,不拖泥带水,结尾收梢的再漂亮,那就是2个字: 过瘾.我看电影算是比较容易就开小差分心的,一旦觉得比较无趣或者拖沓的话,给我不到五分钟,就能睡着.但看这部片子时,恨不能一分钟都不要错过,很多情节还想再重看.铁骨柔情更是百击百中,撇开盔甲直接就漏出软肋,怎么能不动人啊.孔侑这部片里100%硬汉,台词很少,那么多段打戏和飙车戏都看不腻的.帅!
炸!
天!
这段时间看了也是好几部韩国动作片了目前特别喜欢的就是《新世界》和这部.然后,下一部就是《恐怖直播》.
《熔炉》里的无表情大哥到这里来耍帅了!他竟然有表情了我震惊了!影片随处可见模仿的痕迹,《谍影重重》《碟中谍》什么的就不说了。如此看来棒子还是要讨好中国的,毕竟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山东稻田神马的先不说,长白山管理所的车牌亮了!
还不错,出人意料的以另一个视角叙述脱北者
旧
全程无尿点双片!本冲着孔侑看的,谁知高潮一浪接一浪,悬念环环紧扣,还有很多追车新花顺。连棋子式配角都个个有血有肉,赞👍同比《伯恩的身份》感觉这部更胜一筹,讽刺得韩国官商勾结有钱大晒的腐败,也嘲弄一把对南北韩关系的刻板思维。巨蟹男孔侑再度深情。
这种摄影方式确实像谍影重重
为这样的政府干活,或者说有这样的政府,全部死掉都是自作自受,活该啊
就还挺难看的,但是动作戏那么火爆,演员打得那么辛苦,你也不好意思只给1星。
爽片,也真
三星半 动作悬疑南北问题什么的全在了 孔侑演的不错 还有怎么又有金成钧
处处见模仿的痕迹,致敬碟影重重N处经典,打斗如大叔般利索,航拍镜头也很爽,只可惜男主不是元彬大叔,永远用不完的南北包袱不及北逃孩子爸白发人送黑发人煽情,而且我们大威海竟然跟朝鲜一个德行?严重侮辱!三星
女记者长得像韩国版爸爸去哪儿里的智雅妈妈
喜欢最后父女没有台词的镜头 孔侑虽然不是我的菜但真的很帅
韩版谍影重重,在每一部韩国电影里,朝鲜特工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两个多小时不够看啊,孔侑看起来就是一副好爸爸的脸,帅炸了
简单粗暴,动作场面近身打斗飞车追逐都拍的紧张惊险刺激,但故事显得薄弱凌乱,叙事实在没太大吸引力。 孔侑身材演技都很棒,整体观赏性还不错。
拍打戏就一定要这么晃的镜头么?!恶心谁呢?!
这部电影为什么比 隐秘而伟大 要好? 就是因为金秀贤比孔侑 帅????
从摄影到段落情节处理完全照搬谍影重重,而且搬得一点都不好。人物背景交代、故事格局神乎其神,牛逼吹的让人反感,虽然几个动作、追车场面设计足够火爆,但也只有场面拿得出手了,相比之下《柏林》才是学到了精髓
孔桑好燃啊!这片子打斗追车都拍的好好!
这种有勇无谋的白痴也配当间谍?别闹了。导演拍片时喝多了吧,挺好个事儿拍稀碎。
一部好电影总会有让人记住的镜头——池东哲双手被捆在后背,人被吊在那里,双臂硬是从后面伸到头顶抓住绳子。音乐也不错,有IRIS的感觉。还有,孔侑的《熔炉》也是相当出彩的片子。里面的一个镜头,孔侑饰演的老师拿着花盆砸向从校长室走出来的败类,太解恨了。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