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第一个故事之后,便耐不住性子了。
断断续续撑着的看到结尾,还真是……失望啊。
也许是有TV动画版在先的缘故吧。
一开始有些像水墨的画面,让我多少有了一点期待。
然后就是……等啊等啊,直到那个私奔的场景,才有了些满意,却也是不可再得。
失却了动画中的清新与亮丽,却没能换来其他的感觉,第一印象便已经糟糕了起来。
影片的后半部,大段镜头都暗得要命,不知是否我显示器的缘故……这让本来就有些闷的剧情显得更加的冗长。
虫的样子也没有动画里光怪陆离的表现来得精彩,对于真人出演的电影,如果虫出现时把镜头对准演员的表情,会不会好一些呢。
动画毕竟是有些符号性质的表达,而电影更寄希望于演员的表现。
很遗憾我没能再次见到,那个虽然同样沉默寡言,却总有些豁达宽容的银发男子。
有些苍白杂乱的头发,以及,胡子茬……苍井优的戏份不太多,基本上感觉不过不失吧。
晴野里的笑容与暗室中的英飒,感觉都只是动画的复制品。
动画里女孩背负着的宿命,此番似也不见。
哑巴的呕哑是唯一触动我的声音,那喊叫声里夹杂着很多很多我分辨不出来的东西。
倒是可惜了这个角色。
几个故事被串在了一起,大友克洋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原作动画里,虫的出现,有的是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有追逐彩虹的梦想,也有无奈面对的叹息。
银古不过是一个讲述者,在一旁串起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也一次次的给人们带去治疗与希望。
而今次,落魄潦倒的银发男子自己成为了主角,关注的目标也从虫转到了人。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虫师变得平凡起来。
好几次,他在治疗中呈现出慌乱,而不是之前的成竹在胸。
这个转变本来是很好的题材,按说可以讲出一些和之前不一样的故事来的。
之前还奇怪分为什么这么低,原来是因为结尾。
包括之前的改编也是,太差强人意了,大概就是卷面明明58分,看着可怜和字真的很好看的份上给的60。
主要说说改编。
首先是很好奇为什么用柔角切入,挺没个性的一个故事,不过大概也就是由于中规中矩才被选中做虫师工作的范例吧。
类似的以特殊职业为题材的电影,一般都会以这样一个比较日常的案例来先使观众熟悉角色的职业。
不过这种简介其实是很见功力的。
如《盗梦空间》范例直接带出重要角色齐藤,也因此而为之后的情节奠定了可能性,如果剪掉,后面肯定有看不懂的地方。
以及如《十一(二)、(三)罗汉》或者《偷天换日》等一些列大盗片,最开始也会有一点大盗的小偷小摸说明人物身份,这种开场一般有很强的观赏性,剪掉也行,就是有些可惜。
反观《虫师》的开场柔角这个故事,虽然有那么点感人,不过绝对不至深。
这倒也没什么,比较一开始就来情感高潮也不好。
但是其实,如果电影能按照漫画或者动画的情节走,也不会是情感高潮。
因为动漫的剧情重点并不在母子情感上。
本来,治好“阿”的方法是源于自身生命力量的,并非电影里的抹杀小孩子对于去世母亲放不下的思念和模仿。
从普通电影的角度看还可以,比差强人意还要好不少,可是作为虫师的死忠粉,真的是要忘记动漫里母亲的遗憾,生命的声音,体内的火山大地才能忍痛撇着嘴说出个差强人意来。
总而言之,《虫师》的电影改编失掉了动漫的内涵,同时也是精髓,最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其中对生命的思考以及表达方式。
电影版首先消灭了《虫师》本来表达出的生命的东西,自然也就没了思考,而且是完全消灭了,一点不剩。
《虫师》电影的内涵其实和类型片全无二至:放下死去的亲人,克服自己、发现自己的挑战,无法开始死于摇篮的淡淡好感,一生一次足以的追寻,以及还命的报恩(是这意思吧……结局我也不太懂)。
虽然放在类型片中也算是稍有创新思考,但个人认为这也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光酒喝上一小口也够你半个灵魂永生。
所以失掉了生命表达的《虫师》基本就是一个治愈系的怪谭故事。
虽然温婉,但是少了玄机和置身于黑暗之中的宁静。
最明显的就是奴伊的结局。
虽然也是相忘于江湖,可是发光的虫真能洗掉污泥吗?
不如在黑暗中永生,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而且奴伊最后的狰狞疯狂,实在让人不适,太伤动漫粉的心了。
生命本不该如此的。
说严重了,《虫师》电影版没有对原作的尊重,甚至没有对“虫”和“生命”在敬畏尊重。
全仗导演技巧不错,可惜对原作的理解和改编笔力实在捉急,或者说还是不愿意花心思去弄吧。
实在可惜。
不太了解日本演员,但是小田切让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很酷的,他在虫师里面也酷酷的,白发一盖,嘴巴一撇,矮油……颇为放荡不羁。
而银古其实应该是温和、自由又心细的郁而不忧吧。
小田切让有点冷而不傲,所以他不太适应演银古吧,但是又不知道谁来演比较合适,这种气质的人会当演员吗?
不知不觉写了不少,说实话,丢了精髓真让人觉得编导挺呵呵的。
不过看过我是很多年前看过动漫,这两天看了电影,觉得还行,又看了动画觉得呵呵。
只能说实在可惜……感慨没用,只好给低分了。
不好意思……
这片很险,如果再多点投资的话,搞不好会成日本闷版的《无极》。
我发现日本人特别爱把抽象的东西给具象化,并且惯以神话的形式。
偶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完这个片子的噗。。。
真的 XD 在看过了众多在真人化后彻底被毁的漫画后,我还是死不悔改滴等着《虫师》电影化。
想看看虫子在空气中漂浮的状态;想看看银古的绿眼睛;想看看大友克洋能把这个诗一样淡定的漫画整成什么样子。。。
(以下,剧透很严重)很容易就会把刚看完的《虫师》电影版和动画版进行类比,毕竟都是影像化的东西。
如果不追究各种细节的话,整个电影版还是充满惊喜的。
在此之前,我最怕电影编剧会把《虫师》原著中关联度不大的各个故事依葫芦画瓢由二维转换为三维,那昏昏欲睡中我还不如去看动画片。
可现在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让人松了口气:) 编剧还算是巧妙的把四个小故事起承转合得结合在一起,不失时机得对原著进行了些改动,使情节更符合导演的胃口。
呵呵导演是谁啊大友克洋大人阿!
口味浓烈的人阿!
怎么可能不加改动得复制虫师原著的清雅咧?
于是乎,一部轻度恐怖片诞生了。。。。
笑看这种化学反应的产生,对于偶们这种翻烂了原著的孩子来讲,不失是一种有趣的事情除非死忠到难以接受任何更改。
而且不得不承认,这种适度的改动,让原本比较散漫的情节更加集中化,更加适合2个小时电影的要求,比如在“柔角”这个故事里,原本银古是让长角的孩子聆听自己血脉中如同火山熔岩流动般的声音,但是可能觉得这种剧情的视觉感不够,在电影里改成了银古狠心捏碎了生病孩子珍爱的母亲的角,孩子狂受刺激一声惨叫后,晕厥,然后病好了。。。
感觉颇为流畅。
但是这种为了导演特色而放弃原著特色的做法,也多少会有些遗憾。。。
清雅的气氛多少被紧张取代,若隐若现的暧昧气氛被明朗化。。。
我怀疑这也是因为大友克洋冲击海外市场有关,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中闲花落地的气氛来拍的话,西方的观众群不会接受吧。。。
但是,但是。。。
其实偶也蛮期盼一部完全东方式的《虫师》啊至少不要把淡幽小姐和银古的关系明朗化嘛>_<暧昧最高!
还有亲爱的奴伊小姐,本来人家是一个神仙一样一袭白衣头脑冷静身世惨淡的女虫师,被“永暗”优雅的吞噬后化为永恒的虚无。
可是大友最后竟然把人家扔到泥浆里整成了脏兮兮变态兮兮的乞丐婆。。。
orz。。。
怎么能这样啊!
为了把故事圆过来而牺牲掉奴伊 /口\ 完全完全不符合视觉上的审美!!
最后,对奴伊这段的笔墨过重,对白拖沓,导致全局有点失衡。
我就奇怪,虫师里有那么多好的段子,他怎么就盯着奴伊不放涅?
所以对奴伊的改动让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地方,但是偶大人大量就既往不咎了,因为有很多小地方也让我看得很开心*^_^* 比如淡幽小姐用筷子做虫子玩虽然这个过程被改动得比较惨烈(原著里淡幽玩似的撵着虫子,电影里娇弱的小姐为了救银古负伤捉虫子。。。
汗),那个筷子设计的不错,长长的比较像法器。
小优演的淡幽小姐也是楚楚可人我见忧怜阿嘿嘿 我要是银古的话就多待一段时间 再比如说用来通信虚茧,拔地而起的虹驼,银白色的鱼,雾气般涌现的永暗。。。
这种东西有二维变成三维的时候,还真有点看着激动咧综上所述,虽然“但是”了很多,但是(嘿。。。
),就故事本身来讲,有漆原有纪原著打底,大友克洋把关,情节方面还是能给到80分的!
然后,偶就要讲讲第二不爽的地方了。。。
=_=为什么要用小田切来演银古阿!?
-_-## 他的感觉很现代阿,眼神摩登到不行,怎么可以演看破一切的银古呢?
走路还跳伐跳伐的。。。
orz||| 再有,敬业一点好不好,银古的眼睛是绿色的!
这个是原则性问题,怎么能忽略呢?
在加上小田切老是演些不阴不阳的角色,上一部看他演的片子是《百人斩少女》,演一个极度BT的日本版东方不败不好意思,不要想象成林青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我是说,他成功的演了一只暴躁的人妖。
这个印象挥之不去,所以当得知他要用银古SAMA拓宽他的人妖之路时,我是彻底爬在地上不想动了。。。
还是看小优开心。。。
偏偏小优和小田切还有一段眉来眼去的对手戏。。。
哼哼。。。
-,- 第三要弹的,音乐。
基于动画版的音乐过于登峰造极(真的可以听见空气流过的声音),电影版音乐的无功无过也就没啥好说了厄。。。
到这里,我就在想,对一部由漫画改编的电影,偶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
,而且,也是大友第一部真人版的电影 可是,面对一部超级珍爱的漫画,怎么要求高也不会过分吧,笑 整体分:75没出就盼,出了就看,看了就踩,踩了再感恩 完美的轮回!
*^_^*
很美很玄妙很BG 和动画一般水墨风的情景再现美的令人咂舌电影总是想在2个小时里把故事讲清楚可是事实上来说 动画和漫画秉承的轻轻道来的微涩韵味却被太明显的情节破坏了.因为所以,你至于需要说的那么清楚么?最让人不堪忍受的是银古和大小姐纠葛的感情就这BG破坏了整部电影
《虫师》观后感经过一大段昏天黑地、没心没腑的午后休眠之后,很巧地收到朋友的共勉短信“被窝果然是青春的坟墓”。
艰难地爬起床,脑袋里象塞满了发霉的木屑。
收拾完房间,定定神,这种有点飘的感觉最适合观影,于是,我挑了一部几次三番都没静下心看完的日本电影《虫师》。
这次,我不仅看进去了,而且深深为它着迷起来。
大友克洋是兼动漫与写实为一体,超越宫骑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位有思想的日本新生代导演。
他的动画片《大炮之街》就曾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而其他零星作品,也体现了他深具人文关怀和他善于掌控影象技巧的深厚功底。
《虫师》电影的原型本就是一部在日本很有口碑的动画剧,就其内容的陈述用一两句就可概括,讲述的是一个不明时代下的以治虫、读虫、解救苦难为业的虫师的系列游历故事,而其中深意却是观者自得体会吧。
电影的起源给人辅开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轴:浓郁如墨深叠的群山、横亘环绕飘渺的云雾,几分神秘带着久远的沧桑,渐入画卷细微,俯视形单瘦弱的母子俩蹰蹰山间行走,那感觉让人觉得自然永远是那么伟大、人类无论如何都显得这么渺小。
而飘泊流浪的虫师银古的故事,就是从夺取他亲人的山洪暴发开始。
电影里那些个被虫困扰或聋、或瞎、或长角的山民人家;在虫师银古的救治下一一走出了困境,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救世主却才是被虫侵蚀最大的受害者;他体内的“永暗”毒虫不仅在他幼小的时候就要了他一只眼,害得他年纪轻轻就白发苍苍,还在逃脱少女淡幽的封印时几乎要了他的命……虫不过是与人并存在同一世界的一种隐忧,而人性与人心之间的困惑才是人类最大的致命之伤。
宫骑峻作品〈风之谷〉之中的昆虫世界;〈幽灵公主〉之中的精灵群、麒麟夜光神;其实与大友克洋《虫师》里无形飘离于空中的虫儿有异曲同工之处,看到由光脉源湖心中伸起的虫魂游龙彩虹般腾空飞走,就让人想起麒麟夜光神转变时的壮景,他们不过是在不同表现介质下诉求着同样的自然和谐,人类膨胀的世界和已经危弱的自然生灵之间的平衡。
影片在威尼斯接受采访的时候,大友克洋说到,我经常能感受到身边很多说不明的现象,就好象身体内也有“虫”在异动。
“虫”已经不是一个实物;而是影片中薄如蝉翼灵动的透明精灵。
虫师选择了一条飘泊不定的路,虽然,他心中有爱,爱着愿意为他献出生命的淡幽,但不敢表达。
这又让人想起了《幽灵公主》里走上不同路的阿西达卡和小桑。
大友克洋与宫骑峻一样,其实都未曾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找到答案,这的确是一个很难的答案。
再回味〈虫师〉里的一幅幅动人画面,感觉周遭的事物都时光凝止、情绪入境,银色长发斜靠在古树上抽着烟草的奴伊、她在水中凄美游离的侧影、陷入泥泽中苦苦哀求的脆弱;坚毅清帅遮着半脸的银古、他在冷静思索中与虫魂斗智斗勇、被“永暗”折磨复苏后深情凝望淡幽的眼神;勇敢坚强不顾一切的少女淡幽、冰雪聪明用指脉抒写封印、对抗“永暗”不眠不休捉回封印卷字的清丽身影;还有坚定执着的追随者虹郎、在虫师困顿危难时不离不弃、同银古一起见证如彩虹般腾空而起的龙状虫魂……雨中的森林草甸、雪中的群山木屋、充满诡异的灵潭……〈虫师〉在魔幻与臆想的灵性世界里完成了大友克洋的现实表达,剧中银古在结尾处解开他的成长困惑之后,又开始一段新的寻虫之旅。
这就是日本电影或电视剧惯用的笔调,结束抑或又是一种新的开始,生生不息。
观看、回想、解读,不经意间,时间就入午夜,看来,我又得重回被窝,继续“蹂躏”我的青春了。
这是第一部感觉好多人看的时候还懵懵懂懂的,个人感觉真的非常好看,故事新意,画风也很清新,整部番给人的感觉非常宁静,没有都市的喧哗,故事神秘有意境,一集一个故事,不用担心看了下集忘了上集…………………………………………………………………………………………………………………………………………………………………………………………………………………~~…
高一的时候,学到了一个新词语——“恋声癖”。
一开始不明所以,觉得大概是,某些人在迷恋某几个声优的好声音。
后来渐渐的,发现不仅仅是人的声音,也是鸟鸣,花香,奔跑,机械,总之是,沉迷于万物之声。
然后我慢慢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很偏激的恋声控,喜欢玻璃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喜欢一个叫JX的男CV的声音;喜欢管弦乐器尤其大中小提琴的声音;喜欢清晨鸟儿叽叽喳喳琐碎的声音;喜欢削铅笔时刀划过木头细不可闻的声音;最喜欢,夜晚虫子有节奏的此起彼伏鸣叫的声音……还记得大二去写生。
在龙脊梯田高高的木质旅馆里,清新的湿润空气和植物芳香特别浓郁。
往窗户外一探头就是树枝和飞虫一入夜,虫子就“兮呲兮呲兮呲”然后我躺在那有点潮的被子里,闭着眼睛无意识地听它们说话。
然后就在一种特别安心的舒适里睡着了我是没有那么神,听得懂它们的心事,但是至少,每一种语言,都有在细心分辨。
虫子有太多不一样的叫声了,这一点一直很让我着迷。
大夏天里,整条步行街边,郁郁的梧桐树在头上连成一片斑斑驳驳的光碎碎,而蝉鸣,轰轰烈烈在耳朵边包围出一团炙热。
特别特别喜欢那样虫声噪杂的夏天。
夏天就是要有种年少轻狂的气质。
有一张音乐叫做:“ loud is the new quiet ”然后我就懵懵懂懂想到,“Silent is a new Noise.”放假一个人在家,没有人对话,于是放音乐。
我很不习惯,太过安静的环境,除了想看书的时候。
烧饭给自己吃,一个人在房间走动,安静的家里没有声音,附近的建筑工地一直传来造房子的噪声,听着总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心慌。
对我而言,机械的声音,挖掘的声音,金属撞击的声音,都是噪音。
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我奔过去无聊的大吼“回来啦”才觉得突然很安心。
我好像对声音太敏感,甚至连爸爸妈妈开门不一样的声音,我都能分辨出来。
任何一点响动,都会让我下意识去仔细听一听,而我喜欢的,多半是细微细腻又好听的声音,太过强烈嚣张的声音,我就会觉得很有攻击性……= =|||大自然的声音好像总是比城市里的声音要来的迷人。
奇怪为什么,现在听不到虫子的鸣叫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
无论小区绿化规划的有多理想。
有时候强迫症一样拿录音笔录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
然后就在某个时刻放出来听,有珍藏了别人不知道的宝贝的微妙感觉。
很多很多人的声音,我听过了就忘记了,可是有一个人的声音,我把它录下来了,因为听到你的声音,我总是能想起自己曾经有一段那么美好的友谊。
声音是会讲故事的,像这一刻,妈妈哼着小曲儿的声音+油烟机的声音+什么东西下油锅呲啦啦的声音+锅铲一下下击打的声音,全部都让我觉得家真是好温暖虫子的声音就有一点类似小时候妈妈哄你入睡拍在你身上的手。
有一点温暖的节奏,不经意的儿歌调调,就很放心地做美梦去了。
根本不会让人多留意,可是你如果好好听,会听出很多心情。
纯粹的声音。
让我很安心。
开篇的长镜头和结尾的长镜头印象很深,尤其是结尾突然就这么结束了,好片子啊,我要是全都看明白了的话就更好了。
没有想到演员表中赫然看见寺田克也的名字!
那么怎么说都是一部演员阵容醒目的片子了~~
就电影来说,大友克洋把故事构建得很完整——来自光酒的生命,生命的记忆,生命个体的执着和寻求。
电影同动画相比,气氛不同,这是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
电影为莫名的阴鸷的氛围所笼罩,在音乐的选择上和动画更是相去甚远。
动画的配乐由增田俊郎操刀,赋予了画面仙子一样的气息,诠释着生命的灵动,但因为其实故事底本的关系无论电影或动画在主题上都有阐述生命变幻无常的意思;银古在动画中是一个沉淀往事、静看尘世的大叔形象,而在电影里增加身为主角的戏份,人物喜怒哀乐等情绪都让出了发挥的空间,甚至成为影片叙事的情感线。
电影里银古在寻找自己的过去,他参与整个故事主旨的构建。
动画里的银古是旁观,用他的旅行去串联整个故事。
大友克洋建立一个关于生命的价值观——对于过往的执着,和执着带来的悲感。
然而对于执着动画表面上所呈现的清新风格的动漫迷来说,这部改编电影唯一可取的大概就是请来了苍井优。
我以为改编得挺有导演的个人想法,这是挺好的事。
好想看超想看
2小时11分的电影,生涩难懂的主题。导演必须要有能力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但实际情况是,导演这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所以,这是一部无比失败的电影。
优的气质其实不像淡幽,电影呈现的效果也远远不如动画。
节奏有些缓慢,有点没看懂,还是看动画片吧。银色很漂亮。
电影院看的。可以说是失望的。这份落差首先体现在和动画的差距。影片两个小时讲不清楚的故事传达不出的意境,动画片二十分钟就能搞定。其次是大友克洋的作品,不敢相信。
大友克洋执导,小田切让和苍井优主演,还是把原著给毁了,完全没有漆原友纪所营造的迷离美感和温馨
动画比较好看~哈哈~
太诡异了。得去看动画。
一天一集……清凉解暑……看错了……原来是电影啊……有个角色好像我暗恋的女生
虽然小田的尖下巴确实不符合银古在我心中的形象,但还是好帅啊~~还有优酱还是那么美~~~~
你就是我心中的彩虹男
美术摄影真是典范级的,相当迷人。可后半部的故事发展是怎么回事?
9头身啊。。
这是同人嘛
绿意盎然,森林香氛,幽潭无声。离当初追新番的时候也有几年了,现在清晨早起看到山谷里环绕着的袅袅水雾还是会最先想到虫师。当年吐槽后来喜欢上的小田切让。
大多数时候,文字被图像毁了,卡通被真人毁了
印象中不错的导演+印象中不错的演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烂片
小田的造型很好看,像乐队主唱,不是gingusang的感觉。
这作品不错的,不要黑他当然,一定要拿动漫比较多话,就不好说了至少我觉得大友克洋还是很努力的还原此作
能不能没星……就算有优我也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