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Ru
导演:查尔斯-奥利弗·米奇奥德
主演:Chloé Djandji,尚塔尔·图伊,Jean Bui,Olivier Dinh,Xavier Nguyen,卡琳·瓦纳斯,帕特里斯·罗比塔耶,玛丽·科贝伊-戈夫罗,玛丽-塞雷斯·福廷,Richard Fréchette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After a dangerous sea crossing and a stay in a camp in Malaysia, the young Vietnamese Tinh and her family are accepted as refugees in Canada and arrive in Gr..详细 >
无法不注意到摄影机的目光。越南的政治受难者,一路逃亡,到达魁北克,另一个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融入当地,重建新生活。在这样的故事中,总是有「用书写抵抗遗忘、铭记历史」的警醒,却也奇妙地点出了音乐的共时性和超越性——某种连接平凡个体的生命内体验。
太像装置艺术,很影展式白人第三世界视角电影
8错8错
一如加拿大这个国度, 平静包容、其间不乏如美国梦般奋斗的励志故事
孩童视角 创伤带来的幻想 在新生活开启后 闪回交代一路逃亡的片段
#TIFF23 9/10 我的tiff23观影top1!在战争创伤的深海里游上岸的boat people,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重建了家园。从小小女孩的视角看这一切,手中的雪花散落成了枫叶,路边的老爷爷总是望向天空,那些晦涩的你好,不适口的食物,没来得及理解的分别,在她的眼睛里平静地流淌着。细腻到令人发指,无数次穿过女孩的眼睛和自己共情。映后发现导演居然是tv出身,很难得的没有工业气息,对群像的刻画也很亲近,casting也浑然天成,好极了好极了。
«Chao Mung au Quebec» Merci de m’avoir permis de avoir juste à temps pour la fête du printemps.. ❣️🤍❣️確實,魁北克,加拿大不僅於此,但它講述部分人的故事,是拍給部分人的電影。Tihn問母親「你做什麼是為自己」之後,那節舞蹈課太美樂。
Cinéma Cineplex Odeon Ste-Foy
主角一家子从头到尾一副木讷苦瓜脸,导演拿着大勺子使劲儿喂了一大碗文化刻板印象给观众,味道还不怎么样,全程白眼翻上天,只有其中有一段定格群像的处理还不错
算是比较切实关心越南难民和亚裔移民问题的片子了,比起前几年那些言过其实或者表里不一的亚裔商业片好一些,忘了之前在哪儿本书里读到关于越南流民在海上的死亡率超过70%还是80%来着,这片儿的角度其实还是讲关于过去和当下被强行割裂后如何重新适应新生活的故事,和普通的移民片角度还是不同的。
作为电影,在叙事和节奏上还有很多要提升的,但不耽误我对它的偏爱。同样作为移民,电影里好似记忆点的闪回,就好像我思乡的时候一样。片子里很多动人细节,小女孩旁观着一样看着大家布置餐桌,曾几何时,我也这样看着这一切,感觉与我的过去那么不同。还有老师问小女孩:“是什么让你想起你是越南人?” 女孩想起的是那句“想吃热乎的面包吗?”的叫卖声。我就想起每次有冰淇凌车开过来,车上的音乐都让我想起小时候楼道里卖雪人冰淇凌的叫卖声,想起那场北京首图的老北京叫卖分享会。我开始落泪。展现boat person的时候,苦得不行,我二落泪。等到妈妈说,看到孩子们的未来都会很好,小女孩问“妈妈,你想为自己要点什么呢?”我三落泪。真的好多感人的地方,从懵懂,抗拒,接受,拥抱的过程…表现的得很细腻。
太棒了,超级喜欢,这个视听,美术绝了,以后重点关注越南电影
一般般吧,对这种题材不是很感兴趣,拍的很平淡
于Fringe Club HK,对我来讲却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笑)
摇篮曲 讲因为越战去加拿大当难民的南越副部长家庭。有原著,原著应该很好看,电影实在中规中矩,像加拿大的主旋律。全世界主旋律都一样,不是观众喜欢,是领导喜欢。
尽管视角和移民观念带来的微妙不适感让人想到糟糕的《过往人生》,但依旧不失为一个好故事,可惜碰上了一个烂导演,回天乏术。演员总是在过长的镜头中辛苦地赶着调度,运镜胡乱摇移抓不住信息,人物左穿右行瞎忙像热锅上的蚂蚁,镜头设计臃肿空洞到了破坏日常生活逻辑、破坏往事回忆真实性的程度,过犹不及。结尾的环摇长镜给人看笑了,演员明显因为过度迁就画框导致表演受限,只能慢悠悠笑盈盈地假装匆忙,意思意思佯作检查作业、找东西、梳头,心疼。
越南战争南越战败,副部长携家人出逃加拿大过起了难民生活……摄影很棒,剧情很淡,女主一家并不像其他难民日子过得那么苦,好歹还有对接他们的家庭,最后姐姐当了作家,两个弟弟分别成为了牙医和精算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看不下去
女孩的冷眼演的太好了,时有的切换让人恍如隔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