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家的时候,妹妹给我推荐了一款游戏,叫做《小森生活》。
其实这是一款国产游戏,但因为游戏设定其实是基于日本电影《小森林》,所以本身是一款日本风味十足的游戏。
说到《小森林》,这是一部人气非常不错的电影,上下两部,高达9.0的分数也说明其受欢迎程度不虚。
电影和游戏都很受欢迎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逃离被异化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可能是大多数人类都会有的朴素愿望,再加上《小森林》营造出的简朴、清新的异域感,似乎确确实实给出了一个美好生活的答案。
如果仅仅是这样,《小森林》恐怕还不足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当市子后来又回去东京时,她说,“我不能因为是在东京混不下去了才回来小森,这样是对小森的不尊重。
”电影在尽力的营造一种,这样的田园生活是值得被追求的,它不应该是人生的plan B,你选择它是因为你喜欢它。
事实上在第一部,夏秋篇里,一开场就让市子经历了一些小小的困境,比如闷热潮湿的夏日,木造的房舍四处发霉,为了驱散潮气,市子不得不大热天生火降低室内湿度,但这样又会让人热的像在空气里游泳。
这让我想起了李子柒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有人质疑她所拍摄的田园生活过于仙气,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而她说到,“这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这是我向往的生活,真实的农村生活很苦的。
”所以回到《小森林》,其实它的本质也正是如此,是主创在为观众造一个梦,一个探索我们生活另一种可能性的梦。
正如我们总是在幻想生活的B面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淡化它不美好的那一部分,内心中夸大其浪漫、诗意的那部分一样。
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生活,我们都会向往未选择的那一种。
这就像中学时学过的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样,城里人幻想着乡村的田园牧歌;乡下人幻想着都市的灯红酒绿。
而现实是,城里人可能经历着过多的精神压力;乡下人则经历着劳心劳力却收入微薄。
我们总是这样,希望着另一种人生,幻想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就像我自己,刚刚开始在大城市的求职生活时,起初的不顺让我反复纠结着,有时候会想要不要放弃,还会脑补出一副并不存在的,在那个生活了近20年的小城市可能实现的闲适优雅的生活。
只是当我理清思路,认真考虑后,我会意识到这种幻想只是幻想。
我仍然赞同市子的观点,选择这种生活的出发点一定得是你真的喜欢,作为可以有选择权的普通人,如果只是因为迫不得已而选择的退路,那绝对不可能是理想生活。
市子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与过去和解,找回过去生活真正美好的点的故事,真正的生活也不存在于幻想之中,而存在于真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大概起到了一剂缓解现实生活苦闷的麻醉剂的效果,或者说是我们常说的,这很治愈。
但是它又远不止如此,因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森林,它不是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向往里。
幻想之所以是幻想,是因为它不可以实现。
而向往可以。
田园牧歌只是一种幻想,但另一种生活方式不是。
这是一部,多么著名的电影。
周围稍微有些小资情怀的姑娘,都会跟我推荐。
有人说,画面美到能让你忘了周围的钢筋水泥;有人说,作为吃货你必须要看;还有人说,这样的生活你也在过,去看看吧。
农田、村舍、植物、昆虫,画面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导演用不同的镜头,展现着他们不同的美丽。
细腻之处,让人有想尖叫的感觉,但,那一片安静中,让人又如何叫的出声。
一切都太美好,做个夏日甜品,安静的享受生活吧窗外,天上,太阳展现着它无比有魅力的笑;河边,书上,知了用清脆的叫声劝人呆在屋里。
懒得出门,也就懒得动火,这样的天气,来根冰激凌吧。
水果篮里还有2根香蕉,冰箱里已经吃的空空如也。
那就做香蕉冰棍吧。
香蕉,要买粗壮一些的,放在阴凉的地方,到香蕉皮上开始有零星的黑点,鼻子凑近了可以闻到香蕉那独有的香甜气息。
剥皮,一根香蕉切成6段,斜切成厚片,插上透明精致的水果叉,放在冷冻盒里,包上可以进冷冻柜的保鲜膜,放入冰箱冷冻。
大约2-3小时之后,香蕉大约一半硬一半微微硬的时候,取出来吃最好。
这时候的口感是冰冰的、甜甜的、软软的、滑滑的。
如果时间太久,就会像冰块一样,一咬一整块,很过瘾,但会失去香蕉细腻软糯的口感。
看完小森林系列之后,一个人在厨房的时候,总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想象成市子,对待食物的时候,总忍不住的要慢一些、再慢一些。
情不自禁的给自己的动作加上旁白,吃的时候也会改掉以前狼吞虎咽的模样,变的特别的优雅,也会觉得食物是格外的美味。
小森林,表达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美好,一种优雅
我一直想要脱离现在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但是,却也知道另样的生活我未必能够过得好,毕竟现在慵懒单一的生活已经让我失去了太多生活的能力,况且我也并不能非常清晰的描述另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另样法。
而小森林,恰巧就描述了我期待中的一种另样:没有网络出现,生活就是简单的自给自足,与邻人的交道,美食,一切都很自然。
但是这样的自然,却也并不容易得到,而且,一个人的自然,也是一种孤寂。
种植收割水稻、劈柴、拾拣板栗、播种收获蔬菜、煮食自己劳力得来的食材,这一切都是和都市如此的不同,也是我多么希望能尝试到的。
而这并不是一小段时间就能得到的,正像各种种植方式要做的不同的小功课,煮食的方式和调味的方式,都是一遍一遍尝试,一年一年发现总结得出来的。
这一切都让我想到了狼的孩子雨和雪里的妈妈在乡下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内心很舒适。
希望40之前,也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和老婆孩子过着这种朴素而幸福的生活。
我当然知道这样的生活也有其单调枯寂的地方,这也正是在寻到这样的生活之前需要尽揽世间繁华的原因。
有埋怨和生气,但更多的是爱、尊重和怀念。
在生活的很多时刻会浮现出和妈妈一起吃饭的画面、妈妈做菜的画面;经常想把菜做得跟妈妈的味道一样并不断尝试;没有写信回去质问妈妈为何离开,更没有哭诉自己有多想她求她回到小森。
与妈妈共度的时光里,妈妈教会了她如何播种、如何处理每一样食材、如何做超市里才有卖的酱,可以说教会了她如何在小森生活并做出千百道好吃的菜。
后来妈妈离开她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或去实现年少时的梦,市子也决定放下对妈妈的依赖和期盼,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
正如最后市子不再执着于把土豆面包做得跟妈妈的一样,而是摸索出自己的做法和味道。
昨晚刚和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非常喜欢。
在繁忙工作一天之后,本来身心疲惫,但看过电影后立刻被治愈了。
本人留学日本6年有余,对日式小清新的画面和日本的生活环境自然比较熟悉。
但留学期间主要是待在东京这座繁华的大都会,对日本的农村生活没有直接的体验。
尤其这部电影描写的是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算是日本国内倒数的。
我仅有的接触就是在311地震后,曾去东北地区做过3天的志愿者。
当时吃住都在民宿,和当地的农民们没有太多的交流,但对他们的淳朴、热情以及坚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夏篇》中有句台词看得不大明白,但又似乎涉及到这部电影的主旨。
当悠太和市子在一起做工,市子问悠太为什么从城市回到了乡村来?
悠太开着小货车,不经意间地回答说:“我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吐糟杀人方式的人生”。
当时觉得这句话应该是指大城市里的生活竞争太过激烈,都是混迹江湖、尔虞我诈的。
因为不想过这种生活,悠太才回到了乡村。
今天仔细听了一下原话,才发现可能是翻译上出了一点问题。
悠太的原话是:「俺はさ、他人に殺さしといて、殺し方に文句つけるような、そんな人生を送りたくないと思ったよ。
」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他人に殺さしといて」这句话的理解和翻译,因为用到了两个口语中的省略语,导致意思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
首先,「しといて」应当是「しておいて」的省略语,即将「てお(Te + o)」省略为「と(To)」。
这在口语中比较常见的,接在动词后有“暂时做好某个行动,放在那里,为下一步做准备”之意。
其次是「他人に殺さし」,这个不太常见。
如果是“杀别人”,日文是「他人を殺して」;如果是“被别人杀”,日文是「他人に殺されて」。
但都不是「他人に殺さし」,我搜了好久才总算弄明白。
其实是「他人に殺させて」的省略语,意思是“请别人来杀”、“让别人来杀”。
因此,这句话如果不省略,完整的是「他人に殺させておいて」。
但问题是请别人来杀什么?
是杀自己吗?
这跟后面的“吐糟杀人方式”明显是矛盾的,也是原文翻译的问题之所在。
请大家注意悠太说这句话的前后环境:他是开着小货车的时候说的这句话,但切进这个镜头之前,他是在刨鱼,而且导演用了一个特写镜头将悠太把解刨好的鱼穿在木棍上这一动作刻画出来。
意思是他自己杀鱼吃,而不是请别人把鱼杀好后,放在那里,让他来吃。
所以,这句话里,“鱼”才是请别人来杀的对象。
别人帮你杀好之后,还觉得不满意,吐槽一下人家杀鱼的方式。
为了验证这一解释正确与否,我查找了一下日本网友写的影评。
维基百科(日本)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里,有如下一句:「ユウ太もまた都会から戻ってきていたが、彼は都会の人々の、自分自身の言葉を持たず、食べるものも『他人に殺させておいて、殺し方に文句をつける』ような空虚さを嫌悪している。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AA%E3%83%88%E3%83%AB%E3%83%BB%E3%83%95%E3%82%A9%E3%83%AC%E3%82%B9%E3%83%88 正好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了对象:「食べるもの」,食物。
另外,有位网友写到:「『(食べ物に関して)他人に殺させておいて、殺し方に文句をつける』など日頃ぼんやりと過ごしていたら気がつかないような台詞が印象に残っています。
」http://dokumamushidaisuke1109.blog.jp/archives/22699864.html也在这句话前面加了括号:「食べ物に関して」,关于食物。
因此,悠太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明明别人把食物帮你做好了,放在那里,还要去吐糟一下别人哪里做得不好。
我不想过这种的人生。
”也许,他想过一种不依靠别人,也不抱怨别人,能够亲力亲为,用一颗赤诚的心与自然接触、与人打交道的生活吧!
城市里的现代生活在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尤其是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
比如,当我们可以用金钱去买到食物的时候,是否渐渐地也失去了自己做出美食的动力及能力?
日本在战后经历过几十年高速成长期之后,如今已经进入少子高龄化的时代。
东京、大阪、名古屋这三大都市圈因为年轻人的涌入,人口每年还能够缓慢增长。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方面是人口负增长,各地的小学、中学面临学生人数不够,要么关闭,要么与其他学校合并的困境。
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只有大量的老年人还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但总有一天,老人们也会离去,等到那时候日本的农业、甚至日本的农村可能就后继无人了。
与此同时,对于在城市里奋斗的年轻人而言,大多数选择了留下。
因为城市里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有着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因为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生活。
但也有少部分,选择了离去,回到了农村。
或者接过家里的农活,或者去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那里接受培训,在农场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相关的技能,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回归,并非是一种逃离,而是一种选择。
关于自己,关于生活,关于人与自然的一种选择。
我生活在小森 做一个农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在这里 森林是土壤的呼吸 流云是天空的眼神 我不等风 也不等你 只等浆果落地 等核桃蜕皮 等糖浆浸透板栗等面包酥脆无比等蔬菜褪去青涩等水果甜香四溢等春去秋来 在春天播种稻谷 在秋天收获自己 悉心烹调每一餐 喂饱肚中之蛙 也填满心灵我的灵魂长在胃里勤劳让人们强壮美食使人们幸福用心过好每一天是自然赋予生命的真谛
小森林 · 夏❤ 1st dish 烤面包用料:小麦粉 酵母揉面盆 湿布 烤箱或火炉步骤:面粉倒入揉面盆中,加水加酵母,混合好厚盖上湿布发酵。
中途打开两次,用力翻揉面团以吐气。
发酵好后压扁,卷成长棍状,撒上干面粉,在表面斜着划几刀。
200度烤箱烤熟(参考15-20min)。
点评:从没用200度烤过面包,感觉烤出来的类似法棒,酥脆的口感,而不是拉丝的那种软软的面包各有风味吧。
❤ 2nd dish 酸米酒用料:大米 酒曲 酸奶或酵母煮锅 纱布 密封瓶步骤:大米加10倍水熬成粥,加入酒曲搅拌均匀,放置一夜。
会变成甜甜的米酒。
加入酸奶或酵母,搅拌并放置半天。
会有微小的气泡冒出。
纱布过滤,将酸米酒倒入密封瓶中冰镇保存。
点评:应该就是类似酒酿的东西吧?
小时候寄住在南方小城,夏天常有阿婆推着车在街边叫卖,都是带着米粒直接喝,美好的童年回忆呀许久没有喝到过了,下次试试自己做吧。
❤ 3rd dish胡颓子果酱用料:胡颓子果 砂糖大量煮锅 广口瓶步骤:胡颓子果捣烂去籽。
连果肉带汤汁倒入煮锅中,加入总重量*60%的砂糖,搅拌均匀。
煮开后去除浮沫。
小火煮干(1.变成深色;2.用筷子沾一点滴入水中,凝成小球就说明干了)。
放入广口瓶内保存。
点评: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等着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的成果只是付之东流。
于是。。。
把你们做成果酱吧!
女主说。
好美。
❤ 4st dish 伍斯特酱油用料:胡萝卜 生姜 辣椒 芹菜 汤料海带 丁香 胡椒粒 青花椒 月桂树叶 鼠尾草 麝香草 酱油 醋 甜料酒 粗糖煮锅 纱布步骤:胡萝卜、生姜、辣椒、芹菜都切碎碎的。
锅中加水,加入汤料海带、丁香、胡椒粒、青花椒、月桂树叶、鼠尾草和麝香草,然后加入蔬菜碎末,搅拌开煮。
煮到水只有一半的时候加入酱油、醋、甜料酒和粗糖,继续煮1个小时。
中途尝一尝后用果酱及香料灵活调味。
纱布过滤装瓶。
点评:用这么复杂的原料自己山寨酱油的麻麻好厉害……我是李锦记脑残粉,这个方子就不自己试验啦哇咔咔❤ 5st dish Nutella榛果酱用料:榛果 可可粉 砂糖 油榨汁/搅拌机 煮锅步骤:榛果烤一下后放入搅拌机打成浆。
倒入锅中开小火,加入可可粉、砂糖和少量油。
搅拌至颜色发亮。
点评:小时候巨馋Nutella的各种酱,可惜爸爸妈妈觉得是垃圾食品不给我吃。
现在没人管了,但每天控制热量更是不敢碰。
有时候觉得这样活着真累,但也明白trade off的道理。
尽情吃喝的话,就会变成买衣服的时候觉得“人生好灰暗啊”那样子吧哈哈哈❤ 6st dish 雨久花泥用料:雨久花 味增/三味调和醋步骤:雨久花根部红色部分,洗净剁出粘性。
加入味增或三味调和醋。
浇在热米饭上吃。
点评:查了一下,是基本只有东亚有的植物。
而中国似乎没有吃它的传统呢百度百科上写的是可作饲料2333。
不过看片中的吃法真的好诱人啊!
一定要自己试一次!
❤ 7st dish 西红柿罐头用料:成熟的西红柿 盐煮锅 广口瓶步骤:成熟的西红柿,底部划十字放入锅中煮开,捞出放入冷水中,去皮。
广口瓶中加入盐水,放入西红柿,密封。
放在锅里加水煮开消毒,保存。
点评:盐水罐头什么的是童年的最爱啊。
那个时候小城镇里很多新鲜蔬果都没有,于是看到喜欢又新鲜的就会让麻麻做罐头。
或是做泡菜。
现在想着都觉得好馋呀哈哈长大了,到了帝都,又到了美帝,什么都买得到,反而没有童年的幸福感了呢。
日本影视团队中,有一个职位是做食物的,他们认真地设计具有治愈功能的漂亮食物,把它们展现在镜头下。
曾经住在东京。
我在拉面馆打工过,那时候如果海苔或者豆芽洋葱摆得不够漂亮是要正过来的,如果叉烧肉样子不入流也差不多要留在后厨当肉馅的。
如果我不认真摆好每一样食材是会被店长批评的。
在日本,每一个主妇都认认真真做明丽爽口的便当给宝宝或者丈夫。
所有超市里每一种肉蛋蔬菜都认认真真干净地包装好,标明产自某县。
小森林是一部农村的故事,一部非常日本的绿油油地氤氲在雾气里的,好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
我们随着主人公一起不厌其烦地想象着每一种食物的种植采摘、加工,我们看着桥本爱大口大口吃着西红柿。
最喜欢日本的用爱去灌溉播种出来的食物才好吃的主张。
认真到有时候略滑稽的人们最可爱。
因为很少吃到垃圾产品,抗菌力比国人差得多的日本人经常被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的进口黑心食品毒倒。
我记得宁静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拍电视剧时,大家要把早就馊了的食物上的苍蝇赶走,然后赶快装模作样,开机完工。
我喜欢日本影视中,真正有真人每次认真做好的食物与演员带着感激的心情吃下去的真实感。
日语いただきます(国内喜欢翻译成开动了),据说最早是受佛教的影响,用来感谢上天给了自己食物。
我没有去考证,然而大概必须要有这种感恩一切的心情,才能体会平淡的小幸福。
其实本来,大家都是在一个充满未知的可怕社会中,过渺茫的人生。
我们都需要小清新的电影,感谢每一种食物,感谢每一天。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本文引自居畦间《dish13盛夏光年·光脚的小森林》插图完整版请戳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AwODk3NQ==&mid=206858450&idx=1&sn=efcb09c17f68862dcaad5027cc8b17a7&scene=5#rd《小森林》是由五十岚大介的漫画改编而成的系列电影,分为夏,秋,冬,春四集。
故事地点发生在日本一个叫小森的农村,故事主角是一个在小森成长的平凡女孩市子(桥本爱饰),在比较东京快节奏的生活之后,选择回到故乡,一个人呆在妈妈离开的老宅,一个人掌控不被打扰的生活节奏。
这部电影就是讲述她依当季时光耐心耕作、依当季食材随心烹饪的生活琐事,描述了一种节奏自控的田园生活,一种弯腰所及的幸福,还有一种经由己手的踏实。
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你是否怀念起故乡的虫鸣与溪流?
盛夏的小森,青山高处,白鹭轻点,一片看不见缝隙也看不见边界的绿,进入这个村庄就像突然掉进一片纯澈的绿光海洋,海洋外面是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海洋里面是乡村的安静和温柔,听到的是水声、风声、叶子声、青蛙声、虫子声,以及,自己的心跳声。
“高温高湿环境下,最适合面包发酵了。
”杏子说着,就做了电影中的第一道菜——烤面包。
dish 1 烤面包用料——高筋面粉250g,温水150-175g,酵母粉8g。
做法——①混合温水、面粉与酵母,可以先在容器内用刮刀搅拌方便操作,变混合边添加水,待面团基本成型后倒在案板手揉,揉一分钟左右,以面团搅拌至尚有干粉又能成团为佳。
②放在温暖环境,盖上湿布发酵30-40分钟左右,中间可掀开湿布让面团呼吸两次。
③用拳面将面团压成扁平后两边折起后卷成条,搓成长条形。
④面团表面撒粉,后用刀在面团表面呈45度角干脆利落地切出刀口。
⑤在电影《小森林·夏》中是放入熄火的火炉中烤,我们在日常中可以把烤箱预热200度,将发酵完成的面团入烤箱中层烤25~30分钟。
⑥在电影《小森林·夏》中是放入熄火的火炉中烤,我们在日常中可以把烤箱预热200度,将发酵完成的面团入烤箱中层烤25~30分钟。
⑦烤好后的面包样子和口感都像极了法棍baguette,电影中市子在面包切片上抹了红红的胡颓子酱,在夏日的屋檐下惬意的吃着,美好极了。
真想清清爽爽的,酿个酸米酒吧!
”在田间劳作一天备受炎热困扰的市子,这么想着。
dish 2 烤面包用料——糯米1000g,酒曲15g(超市常售的安琪甜味型甜酒曲即可)做法——①糯米洗后,泡水三小时,加水熬制成粥。
②凉到不烫手(40度左右),加入酒曲(电影中的酒曲是用强烈蒸煮后白米发酵长出菌丝而制成的,我们在日常做时可用袋装甜酒曲代替)搅拌均匀,放置一夜。
③为促进发酵,可加酸奶或原浆酒,电影中加入的是日常做面包的酵母粉,一小勺即可。
④放置一夜后,会有微小的气泡冒出。
纱布过滤,将酸米酒倒入密封瓶中冰镇保存。
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来一杯米酒,冰爽酒甜"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等着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的成果只是付之东流……真可惜。
"杏子看着一地被人踩烂的红果子,想到了儿时妈妈会把它们做成果酱的过往。
这些红果子在电影里叫胡颓子,而在我们的童年有个更为熟悉的名字——羊奶子,或许在故乡的小路旁儿时的我们都曾摘过这种略甜但更多的是涩味的小红果子,但谁能想到,它的最佳归宿是做成果酱呢?
dish 3用料——胡颓子果(羊奶子果)些许,加入与总重量同重的砂糖,做法——①可用料理机,将胡颓子果(羊奶子)嚼碎去籽,用滤网过滤。
②将过滤后的去籽果肉与果汁称重,加入与总重量同等重量的白砂糖,电影中女主角加入的是总重量60%重的白砂糖,味道会较酸,建议改成同等重量的白砂糖。
③煮的过程中用面粉筛或细孔漏勺去除浮沫,注意不要过于频繁的去搅动,以免制成的果酱色泽浑浊。
④小火一直煮到变成深色,用筷子沾一点滴入水中,凝成小球就可以了,这时会看着有些稀,但只要冷却后就能慢慢凝固下来。
⑤放入玻璃罐内封存,放入冰箱,冰镇后拿来抹面包吃,极美。
从四季的更迭里,小森林也在供给着不同的果实与美好,在时间的流逝中,市子踏踏实实的掌握着自己的幸福。
接下来,居畦间还将继续介绍在《小森林·夏》中,市子做过的那些简朴、美好的美食——伍斯特酱油、“抹了吃”酱、雨久花酱以及西红柿罐头,敬请期待。
节奏自控的田园生活一种弯腰所及的幸福一种经由己手的踏实小森林
假如你现在想看一部日本电影,又觉得大师们的片子太厚重,不易接近,新电影又拿不准看个啥能轻松娱乐赏心悦目又不失逼格,那么电影红花会就给你指条明路:《小森林夏秋篇》!
就是一部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的佳片,去年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不信?
看完无感您回来插了战台烽!
除了聪明浪漫活泼机智的日本导演,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导演能拍摄一部这样清新到极致,风格也到极致的电影。
一个厌倦城市生活的姑娘,名叫小市,来到一个叫做小森的村庄,独自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栖,与林间的花草虫鸟同呼吸,与日月星辰共起落,每天自己做饭,煮菜,酿酒,恬淡人生,意味绵长。
从影片一开场,小市骑着单车在山路上轻快的骑行,长镜头在后面一路追随,写意,富有自然的韵律,却绝无刻意,就给全片定好了节奏。
然后故事在这种美好的自然律动中娓娓道来,每一帧都能当桌面的美景,一款款简单暖心的美食,让你暂时脱离所有的都市喧嚣,回归到自然,进入到在那种宁静致远的极简之境。
就是简简单单的劳动,在山间行走,双脚踩着泥土用手与青菜接触,第一道美食是果酱面包,在木屋里把面和开,让面团呼吸两次,这样台词和画面,随时随地都能让人醉了。
除了画面的美,更精绝的是人物的表演和故事,在极简约的画面中酝酿,烘烤,发酵,竟然形成非凡的禅意。
春,夏,秋,冬,四季巡回,雨雪风霜,彩虹与晴天,时光都仿若有了生命,探望着少女的成长,母女之间的厨艺传承和情感连线,爱情,现实,都沉浸在没雕琢的自然环境中,给人一种洗尽红尘,自成一派的感受。
之前有人说《小森林》是“舌尖上的日本”,其实是有点抬举“舌尖上的中国”了,《舌尖上的中国》毕竟只是一部纪录片,虽然展现了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基本上还是属于拿来主义,依附于美食或人文本身的魅力,做的只是一个收录整理的工作,而且第二季质量有大幅的下滑。
《小森林》却是剧情片,以美食为载体,人物和地域都是统一的整体,故事性虽然不强,却有浓郁的情感表达,人物故事与美食与环境紧密环绕,形成了对现实的表达,换句通俗的话说,这是一部有态度的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我觉得很侮辱电影这个载体。我没干过农活都知道干一天农活命都快没了,还给你弄这些东西……
舌尖上的日本农村做菜大全。明明是在记录却是演出来的,桥本爱越长越丑,并不氧气⋯⋯
小清新之YY日本农家天堂,大爱日本乡间也看得艰辛(以及为什么不用松岗莉优当主角)
完全受不了的日式矫情
确实清新自然又美好,但是也冗长。
无法欣赏这种。也就农村生活嘛。。我也经历过。
这tm也叫电影?9分?我完全无法理解豆瓣的13们了!
因为杀了小鸭子,我要给减一分。不管相不相信杀生是不道德的,我觉得前脚拍爱抚可爱的小鸭子,后脚就拍把人家毛拔光之后几刀砍成血肉模糊的东西,还要揪着脖子把脊椎拔出来,这样的做法是极其愚蠢以及自相矛盾的。要拍怎么料理人家就不要拍人家生前是多么可爱了吧。但是从原则上讲,我觉得拍料理也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电影里有的矛盾。没人觉得自己的脊柱被几刀切开后拔出来无所谓。所以作为有良知的人类不应该对别人做这样的事情。
非常日式的表达,有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属于日本人的美,情感、人生、哲理都藏在日常生活中应季的蔬菜水果所创造出来的料理之中,吃下去了,觉得うまい,就是好好生活的一个证明。市子希望自己能够遵循内心的选择,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悔しくない才是对小森这片土地的一个交代,而这份藏在表面坚强背后的自以为的亵渎是她真正觉得自己配不上小森的原因。夏与秋,或许像是能够真正拥有一场田园生活的模样,但我们也要心怀追求,选择田园牧歌式的人生,不是因为在城市当中走投无路,而是万千选择之下的钟爱。
啊想去这个摄影协力的岩手县奥州市。剥离了所有不愉快的部分,展现了一种平和的美。果酱是我心的颜色。幼年经历非常重要。负责任地把自己做过的事和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吐槽杀人方式的生活。炒菜记得剥茎~ 把所有人都拍得很好看,妈妈爱酱麻友,连三浦贵大都侧脸杀了。
烤面包,做酸米酒,做伍斯特酱油,做胡颓子果酱,巧克力榛子酱,雨久花凉菜,烤红点鲑鱼,红点鲑鱼汤,西红柿拌面,炒通草果皮,核桃饭,糖煮板栗,烤地瓜干,烤鸭子,煨炖胡萝卜,嫩炒菠菜……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全是自己辛勤劳作的回报!
类似[瓦尔登湖]的田园乡村生活,清新淡雅,温暖人心,不过影片淡化了农活的艰辛劳累,对城里人来说有乌托邦意味。本片还是关于14道原生态菜肴的简明烹饪教程:面包,米酒,果酱,酱油,雨久花泥,西红柿罐头,通草果,核桃饭团,红点鲑,糖栗子,番薯,番鸭,青菜...飞蛾撞窗主观镜头很棒。(8.3/10)
比菊次郎还寡淡。
有崇拜一手的生產/勞作和自給自足的傾向,當然這顯然是城市人想象和講述鄉土的操作,所基於的是他者感和異域感,真正生活在鄉村裡的人,通常不會籲求什麼“田園牧歌”“回歸自然”“享受生活”。2019年6月29日18:45於中國電影資料館小西天藝術影院1號廳。
喜欢不来。
每出现一种食物,我心中都在想为这种低级欲望而付出时间真不值。
从这部电影的高分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国民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还是太馋了!!像我这样不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的人着实喜欢不起来这种东西,里面讲的是日本农村家常小吃的做法,文艺到有点做作,就算有些东西是生在农村的我家也会做的东西,但这样拍出来也完全没啥通感。不会看冬春篇。
尊重 理解 不爱看
7.2 影片在一开头就抛出了一个很有深意的问题:下坡去买东西要骑半个小时,那回来要多久?我们实在是不知道啊,电影几乎没有拍上坡的苦累啊。世外桃源?当然了,空有水电账单,根本不用担心钱去哪搞,谁不心生向往?这一眼就看出是分开拍的,却把两集合成一部电影,在一部电影中间看到片尾片头曲觉得非常难受的莫非只有我一个人?真就一个dish一个dish的分,这不是拍电影,这是工地砌砖头。
文艺青年的理想国?真是个催眠佳片我都不知道严格来说这算得了电影吗?除了风景美,我真不知道哪个地方值得广大朋友给它打九分,还有这偶尔硬切且跳跃的剪辑。两颗星完全是给这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