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

Kontinental '25,二零二五年的欧陆,Continental 25,欧陆慈航2025(港)

主演:埃斯特·通帕,Annamária Biluska,Marius Damian,伊林卡·马诺拉切,瓦娜·马尔达雷,谢尔班·帕夫卢,阿德里安·希塔鲁,加布里埃尔·斯帕休,阿多尼斯·坦察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德语年份:2025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剧照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长篇影评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短评

电影可以表达政治观点,但是电影不能只剩下政治观点其他啥都没有。

10分钟前
  • 拒绝
  • 较差

现在欧洲知名导演是找到了什么拍文艺剧情片的模版吗?还是城市街景空镜头,接着开始两个人的话痨,随后在插入城市街景空镜头,再接着话痨...直到结束,无非就是聊天内容不一样,本片就是揶揄白人圣母心大爆发,内心煎熬,四处诉苦,有这闲工夫,还是多去照顾照顾几个流浪老人吧。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手机拍摄,固定镜头,台词,即兴发挥,现实社会当下的一些议题,精神困境等。以一个困境开始,然后散文式地展开。低成本拍摄的可行性。

16分钟前
  • Hfilm
  • 还行

22.02.2025 HKW

19分钟前
  • eilseL
  • 力荐

[49th HKIFF]看上去的银熊奖最佳剧本的获因是该片只有文本可以聊几句,但在电影影像层面几乎是在敷衍所有长了眼睛的观众?如果说纵容手机抽焦和脚架不稳这两件事也说是见仁见智、无伤大雅的话,那以后的电影所有镜头都交由ai生成吧。几乎看不到视听与调度设计、影像作者风格,手机一摆就是唠!(除了恐龙公园的场景)法国昆汀说的言子不是更有趣些吗?拉杜·裘德写的这点东西怎么看都像是没活硬整,实在是无趣。吊几个书袋数落一些流行文化/电影作品,这还不够老土?写得最有趣、最鲜活的人物开场没多久就挂了,然后是各路人马围绕女主成了心理安慰师和脱口秀演员。果然电影院最恒定不变的功效就是放大,要么放大有趣,要么放大无趣。电影不单是你一句我一句,那不如直接写文。

24分钟前
  • 维普拉斯
  • 较差

陷入自证陷阱的道德困境,开篇的真实苦难与被再三复述的赎罪独白在最后的城市镜像中得以实现短暂的和平共存。当女主重复地讲述着整个事件和细节,以及重申该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何尝不是当代欧洲之于已然溃烂的道德焦虑的遮羞布,比如虚伪的平等,空洞的禅宗慰藉,以及混乱的神学说教。只有背景中的城市仍然宛如现代性幽灵般持续低语,被放大的镜头前的对话却似乎只是一场被意识形态操控的「表演」——每个人物都是当代欧洲症结的活体样本。

26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直陈的键政电影。

27分钟前
  • Shortcuts
  • 推荐

#11048。75th Berlinale-最佳编剧。你们都亮分了我也出来表个态。拉杜·裘德自从转散文电影之后一下打通任督二脉了,这部除了iphone15拍摄没有什么新意。序幕cue自己《为朋友而拍的电影》和《倒霉性爱》,后面女主角的戏基本也是复制《倒霉性爱》的路数,只是更加明确自己立场:在(继续深入)揭批反对(罗马尼亚族)民族主义的同时开始反思并嘲讽白左的圣母心(这个还是值得赞赏的)。去卷罗匈两族矛盾很有可能还是受《核磁共振》启发。我最近几年极其受不了他掉书袋(这次是:完美的日子、布莱希特、日本佛教),罗马尼亚人真不那么讲话……至于跑焦这个问题,我并不觉得这是个可以政治化的问题(因为完全没有成为影像的基础结构,跟学生酒吧那里至多是表现喝大发了),反倒拉杜裘德的洪常秀化非常成问题……

3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hkiff49)iPhone15拍出来的冷峻气质,怪不得这个焦抖来抖去。最近吾友suicide被我送去救活了,和这故事异曲同工,很是神奇。被社会推到非悬崖而是小黑屋的人,会在价值真空里游走。然后找到一个似是而非的钥匙出了这扇门。ineed tobe fucked.永远追随拉肚!

32分钟前
  • OAA_Leia Guo🐨
  • 推荐

3.5 同样的故事讲多了就乏味了,剧本过渡引申确实很丝滑(裘德现在对影像美学真的没追求了吗,回不去“喝彩”了)

34分钟前
  • 逃生箱舟
  • 还行

有趣!主人公站在了一个介于「路有冻死骨」和「朱门酒肉臭」之间的位置,在令人困惑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因惹出人命而沦为了自视善良的刽子手。在青蛙不得不跳出温水的过程中,她越自省越迷茫、越思考越摆烂,旁敲侧击地揭示出欧陆令人苦笑的生活现状。原对白口吐芬芳,翻译更是伶牙俐齿,有那么一瞬感觉自己穿越回学生时代看『破产姐妹』。

36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推荐

“他用铁丝缠绕着自己的颈子,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勒死在了暖气片上”。他曾经是获得(还是参加)过国际比赛的运动员。神父,为什么“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更多;而没有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全部拿走”?看这部戏的时候我更多想到的是布迪厄的《世界的苦难》。

40分钟前
  • 还行

一部关于国界之分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来由的偏见和恶意的电影,女主本身被当成匈牙利婊子迫害,她自己也张嘴闭嘴就是“跟中国似的”。形式上非常素,没有什么视听语言,像是看一部干枯的小说。几乎全程1.6倍速看完的,一个固定的雕像镜头放了12s,没必要吧。女主学生一系列关于日本和尚“禅/开悟”的故事有点意思。女主有一种一直在表演、强调自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的感觉。有信仰是诺奖得主,无信仰就是“诺奖臭鼬”,神父这段也是够经典的,这套路用在性别对立议题上似乎也完美匹配。结尾拍了超长一段各种房子,也是够...奢侈的。

44分钟前
  • 楚门.
  • 还行

脱口秀电影,社会问题批判,道德困境,新闻舆论,一锅乱炖,讽刺欧美白左,不管咋说,不是我的菜。

47分钟前
  • 随风而行
  • 还行

iPhone可能是当下最“自然主义”的摄影机,它的算法似乎能将图像调整为人眼对于现实的心理预期:折中的色彩、24毫米的景别(因此不使用Pro型号)、不美化任何东西(即便是美丽的天空和晚霞)、甚至于它的重量之轻加重了图像的不稳定。但如果iPhone是我们轻浮的眼睛,我却感觉到拉杜·裘德不再对嘲讽感兴趣,尽管我们也不再能确认真诚的存在:事物存在,而我发现自己不断在这个不知名的女主角身上回归,她完全诚恳的表演是这台机器的反打镜头(尽管它们的重量可能是相同的)。

50分钟前
  • TWY
  • 推荐

牛逼!讽刺欧洲圣母的效果拉满!摘抄一条热评:一个为了流浪汉自杀而深陷自责的女大善人,在流浪汉因自己遵守法律执行任务而自杀后反而走不出自己的道德困境,用罗马尼亚语、德语、法语、匈牙利语跟闺蜜、母亲、丈夫、学生、神父轮番述说「我错了」「我好内疚」「我为什么不给他工作」让自己成为欧盟祥林嫂。她可以因为内疚慷慨捐款,取消家庭假期,拒绝和丈夫fuck,却又可以在愧疚刺激下和自己学生野战。神父说得真好「夸大自己的愧疚也是一种犯罪」。2025欧陆圣母们还在抨击着战争,一边同情弱者悲悯众生,一边又巴不得他们赶紧死掉别再加深负担,太讽刺了!

52分钟前
  • 肉酱
  • 还行

+

56分钟前
  • 癞子
  • 还行

虚伪、圣母、漂浮的欧洲人但凡务点实,今天的欧陆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57分钟前
  • 酸汤肥牛
  • 还行

和倒霉性爱几乎一样的风格,随着主角无数次的和别人叙述事件经过,也更清楚的看到她的态度,以及这种熟悉的观点也会经常出现在我的身上,虚伪的平等与权利,这点非常辛辣准确,但拉杜·裘德在后段塞进了大段对话和过多的议题,看起来实在有些精神涣散;虽然不是太喜欢他的风格,但还是好奇他在其他电影中的表达/提到完美的日子平山扫厕所真的笑了

58分钟前
  • 玲儿响叮当c
  • 还行

从片名到大结构都能看出灵感来源于罗西里尼那部,甚至还藏了海报在片中。不论是一九五一的欧洲,还是二零二五年的欧洲,很多东西好像改变了,但绝望和无力感又是一样的。女主说完要去墓地,最后几分钟拉杜裘德恨不得把整个城市都拍一遍。//任谁看了拉杜裘德都会想死吧。

1小时前
  • 陆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