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人感觉,不喜勿喷①曹操怎么说也发了矫诏建立了酸枣同盟,怎么可能袁绍不给一点面子,甚至是诸侯拿刀架脖子上。
②还有一处是曹操亲自举旗冲锋,太假了③刘协明明是被协持,咋还回洛阳了④屯田计是张鸽而不是吃人的程昱⑤原著这时许储还在打擂台呢⑥曹操这么卑微?
好歹坐拥几万大军⑥刘协哪来的兵⑦常侍真得敢抽皇上?
太好了,这是真史,我们有救了!
看完后喜欢曹魏的和不喜欢曹魏的都潸然泪下,我的动容之情难以言表;曹操竟成后汉末唯一纯白的茉莉花,是汉末帝王将相与群雄的白月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的啊😭刘协他超爱的,be like朕与卿之间的一切刀光剑影都是误会,是小人作祟,朕信你啊朕的大汉忠臣😭这时候又有人要问了,怎么通篇不见袁术出场呢?
可能因为他直接附体了袁绍吧,讨董还没开始,拦不住的本初大小姐就跳过了刘虞,直接告诉大家他要坐拥半壁江山,把自己表现得格外若至与口无遮拦,只为衬托他的总角之交曹孟德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是我们大汉最左右为难的忠臣😭曹孟德啊曹孟德,你都是被逼的——我懂了,我现在都懂了,你是plan b,你是选项E,你是那只被种族排挤的狗,你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你杀董承是被逼的,当权臣是被迫的,与袁绍决战官渡是为了刘协的;世人笑你是奸佞,你笑世人不懂你和刘协纯粹的君臣情;宛城之战和徐州屠戮是影响你的仁慈的,被陈琳骂得头风初愈被祢衡脱衣击鼓咒骂是影响你的爽朗的。
你是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曹孟德;可恨我从前只喜欢你的野心和权欲,可恨我从前喜欢欣赏你从能臣到奸雄的复杂魅力;是我不懂你,是我们都不够懂你!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终其一生没有称帝呢?
是因为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是因为忘不掉袁绍那一张傲慢的面庞?
是因为忘不掉刘协那一身张扬的红衣?
正所谓知其燃而不知其所以燃,以前种种,都怪我太过浅薄;而从今天起,我将忘不掉你在得知衣带诏后于破败荒亭中枯坐一天一夜时那双忧郁的眼睛。
易老师,这盛世如你所愿。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最水深火热的黑暗时代。
屯田制是剥削人民的暴政。
任何以英雄史观描绘屯田制正面意义而弱化或忽视人民被剥削的事实的编剧,都是史观有问题。
易中天要我们同情刘协,说他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我们更应该同情的不是易中天口中苦命的天子,不是“可爱的奸雄”,而是那些被曹操强制屯田的流民,那些死在一次次屠城中的百姓。
三国这段黑暗时代,值得被记住的,不只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权谋与功业,更有那些在战乱中挣扎求生的普通民众:他们如何躲避兵灾,如何在屯田地里谋生,如何在苛捐杂税下维持家庭 —— 这些 “无声的历史”,才是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也是我们反思 “剥削与正义”“个体与时代” 的重要依据。
当一个有影响力的学者,在解读历史时有意或无意地弱化这些 “无声的历史”,本质上是在窄化历史的维度 —— 把 “多面的历史” 变成了 “单面的英雄赞歌”。
而这种窄化,会让我们失去对历史的敬畏:忘记了 “统一” 的代价是无数人的牺牲,忘记了 “制度” 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苦难,最终也会忘记 “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普通编剧编这种东西可以宽容,这也是一种历史叙事的惯性,当做艺术作品来消遣还可以。
但一个跨界的网红教授,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这种史观不能宽容。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局限在艺术作品,他头上的“学者、教授”标签会让孩子们更愿意相信,从而同化成他的史观。
“易中天理解的三国”已经被易中天经营成了一门生意。
易中天的史学修养并不高,他通过一些“为民发声”的言论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有良心的意见领袖”,但是他暴论频出的史观暴露了那些只是他作为生意人博取好感的场面话。
希望朋友们不要把他当做“历史真相的传播者”,也请一定淡化他“教授、学者”的标签,在三国历史这个问题上,易中天和其他任何网文作者没有区别,甚至史观还很扭曲。
总结来说就是,把他当网红,把他的东西当消遣品,别当真。
强烈不建议任何家长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也不建议让孩子们看易中天对三国的片面解读。
说到易中天,就会想起2005年他在《百家讲坛》的亮相,他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打破了《三国演义》长期在民间形成的如“尊刘贬曹”的叙事传统,他依托正史对人物进行非常客观的分析。
易中天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述方式,不仅把复杂的历史事件讲述得妙趣横生,更是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一部分人对历史的认知和表达的习惯。
特别是他对曹操有着颠覆性的解读,所以由易中天担任监制和编剧的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也就注定会延续他颠覆性的历史视角,为我们展现一段“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这部电影里面的曹操,不再是《三国演义》或在大众认知中那个奸诈残忍的白脸奸臣,他虽然有着残忍猜忌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爱才豁达、重情重义的复杂性格。
影片的故事聚焦在了曹操35岁左右的那段关键时期, 从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汴水之战开始,一路延伸至官渡之战,展现了他从青年将领一步一步蜕变成为乱世雄主的历程。
电影后半部分的官渡之战无疑是重中之重的部分,在动画电影中呈现出了非常宏大的战争场面,其中接连上演出现的圆阵、横矛、左右夹击、霹雳车、夜烧乌巢等等战术,将之前只能通过文字了解到的古代战争中灵活多变的军事战术生动还原了出来,那种具象化的画面呈现让人非常震撼。
人物设置上选择了曹操、袁绍与汉献帝刘协,以这三个人为核心搭建起了整部电影的人物框架。
他们间是彼此牵制、互为映照的,构成了极具有张力的戏剧三角。
在易中天的表达中,历史绝对不是一本冰冷的流水账,而是带着它特有的逻辑和温度。
不是依托大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非黑即白的评判,而是走进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不管是曹操的抱负、袁绍的虚荣,还是刘协的挣扎,就都有了能够被理解的情感逻辑。
看过电影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就是曹操啊。
不管你认为他的有些行为有多不对,还是会觉得赢的就应该是他,生在乱世之中,有些成长是不得不,而屠龙的少年也最终成为了恶龙。
三国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权谋战略上,更是人在面对权力、欲望和道义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怎样既能在现实中生存,又能不完全失掉自我。
很久没看到过这么成熟的动画电影了,而且是走出电影院之后越回味越觉得好品。
我觉得应该离不开易中天对剧本的贡献。
之前听他上过一期《忽左忽右》聊到为什么会想写一部曹操为主题的历史小说,主要是因为他已经做了很多关于曹操的非虚构创作,希望能呈现一个文学性的曹操。
会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古人在记载历史时,大部分时候只记录结果,不讲原因,也不会展开很多历史事件的细节。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打这一仗是没有任何记录的。
虽然战败了,但相关的将领非但没有被曹操惩罚反而迅速被委以重任,这其实和大众印象中“冷酷的奸雄”是矛盾的。
关于这些未解之谜,学界有很多看法和讨论,但其实没有明确的答案。
文学创作的目的是探讨在三国这种乱世背景下,曹操这样有非凡能力的人,他有哪些复杂性,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人生选择。
我相信主创团队非常认可这个理念,他们选择呈现的也是一个文学性的曹操。
这让团队明显特别有底气,没有在应该完全还原历史还是彻底架空另起炉灶之间有太多摇摆,而是基于易中天多年的深入研究,呈现了一个非常立体且复杂的曹操。
这份底气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
首先是主线清晰。
以前看到三国相关的作品我都会有点发怵,因为它涉及到的人物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尔虞我诈爱恨情仇,感觉得画很多个思维导图才能理清楚。
《三国的星空》主要人物只有曹操,袁绍,刘协。
主要事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人物关系也很好理解,曹操袁绍兄弟反目,君弱臣强权力失衡。
电影的结构也是经典的三段式,介绍人物/铺陈事件-冲突升级-最终对决。
前两个部分讲人物成长,主要是为了最后的官渡之战做铺垫。
曹操和袁绍的对决浓墨重彩,有战略、有战术、有武器,留足了空间去讲曹操是怎么做到以下克上,用两万兵力就打败袁绍的十万精锐的。
这种处理方式,让主创能够在122分钟里就把曹操的前半生和一个经典战役讲完了,而且讲得很完整,很引人入胜。
其次是详略得当,该快则快,该缓则缓。
比如曹操陈留起兵、许县屯粮这类高光大事件,由于和主线故事关系并不大,篇幅很紧凑。
同时,能立得住人物的细节绝不马虎处理,这使得曹操、袁绍和刘协三个主要人物的弧光构建得很完整,也让他们在故事里做出的所有决策都特别合理。
能明显感觉到是人物的成长推着故事走,而不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才给角色安排了一个非常突兀的行动。
这里我想拿我相当不熟悉的汉献帝刘协来展开。
他虽然是儿皇帝,傀儡皇帝,但并不是一个无能的昏君。
实际上他很有抱负,有心治国安民,但生不逢时,一生都被权臣控制。
为了塑造这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主创用了三个小故事,每个都非常成功,让我立刻对这个人物有了感知,并且能产生共情。
第一件事是批奏折,十岁的刘协被董卓控制,不管他要任命官员还是要屠城惩戒敌对势力,刘协都得照做。
批了几个之后,出现了一个后宫要加痰盂的折子。
一直被控制的刘协本来想否了这个申请找回对自己的控制感,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因为他不想为难下边的人。
接着是大汉遇到旱灾,皇帝祭祀求雨,有个环节是鞭打罪人来释放阳气。
才满十四岁的刘协起身制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称自己才是罪人,并下令让侍从鞭打自己,以求天帝的原谅。
最后是刘协带领众臣历经一年的艰难跋涉才回到洛阳,曹操准备了米粥和历代天子赐予曹家的器物迎驾。
刘协因为听说曹操要将他安置到董卓的旧府所以对他心怀芥蒂,即使缺兵少粮也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好意。
直到曹操表明要匡扶汉室,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洛阳重现繁华。
最后是主题的复杂性。
三国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里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为什么三国这么有魅力?
我记得易中天总结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人物都有他的价值观。
在乱世中,到底是匡扶汉室、独霸一方还是选择新的生存之道?
英雄们的每种选择的背后都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它所带来的目标感和行动力本身就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国的星空》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在讲价值观的冲突能够将一个人的命运带向何方。
儿时袁绍就表现出很重的猜忌心,喜欢挑战权威。
曹操则敢于决断,面对决定命运的时刻能够不顾一切押上全部身家。
价值观的不同最终将亲如兄弟的两个人带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这种对复杂的、多层次的人性的探讨也是让这部电影越回味越好品的重要原因。
这部电影还有另外两个让我眼前一亮的优点。
一个是三国故事和动画特效简直是绝配。
特别是刘协梦回洛阳和最后的官渡之战,一场文戏一场武戏,都很值得二刷细细品味。
官渡之战尤其能看得出主创团队的用心,导演调度了多个视角,一开始是用俯拍长镜头呈现曹操如何布置防线,外行如我也能看得出外围盾兵+内侧弩兵的布局,等到蛇形变阵的时候视觉中心放到了策马奔腾的骑兵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也能有如此强的视觉冲击力我确实没想到。
另外一个是主创团队原来真的是考据党。
影片里有很多器物都是走访了包括国博、陕博等上百家博物馆后对照绘制的,在创作过程中也研究了大量史料。
比如袁绍宴请曹操时,宴席上的器具,生鱼片,烤肉,涮火锅等都有史料依据。
这些内容走出影院也值得再去细细研究和学习。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喜欢三国的或者对三国知之甚少的观众,我认为都能从这部电影里获得不一样的乐趣,非常推荐观看!
也期待第二部快快上映。
对于评论区的一些人,我写了一条新影评来回复,大家翻我主页应该就能看到以下为原文-分割线--恶心!
今年看过最愤怒,最恶心,最绝望的电影!
如果说刺杀小说家和志愿军只是辜负我的期待,看完有点失望的话,那这一部真的就是绝望了,很恶心我评价电影一向很客观,很宽容,很少用攻击性这么强的词汇,但这一部看完真的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失望看了这么多好电影终于开出大保底了,史诗级的大烂片我很久很久没有遇到这种从影片开始前五分钟就想逃离影院,一直把整个影片放完想法都没有改变的电影了上一部还是749特别巧的是,他俩上映日期是一样的更巧的是这两个大烂片我都是10月1号看的影片全程没有任何优点,全是私货今年很多电影的屁股都歪呀,那为什么我没骂它们骂那么狠呢?
因为刨除立场不谈,那些电影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片而这一部就算不谈立场,也离合格沾不上边首先拍的就非常非常平庸,全片看下来没有高潮点,没有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地方,整个就是一流水账其次,画面特效也很平庸,完全调不起我的兴趣台词更是没什么意思,没有激情剧情先按下不表,全是私货,一会咱们具体来说这个建模我也看的难受我最开始以为这个片子是长安三万里那个团队,因为追光也说要拍三国题材没想到这个的是出品片是光线而且拍的还这么烂可以说是对长安三万里非常非常拙劣的模仿了长安三万里我给十分,这个片子我给1分九分不是这两片子的差距,而是评分的上限我来之前知道这个是易中天当编剧的,我也知道易中天是个曹粉但是我还知道这个影片拍的是曹操的前半生,曹操前半生确实是大汉忠臣做过一些错事,但功大于过所以我觉得把他塑造成一个好人形象也未尝不可结果这个电影直接封圣了我看完觉得影片都不应该叫三国的星空这明明就是《圣人-曹操传》嘛整个影片就曹操一个正面人物,你敢想?
其他所有人全部沦为曹操的背景板甚至和曹操有冲突的吕布刘备都不配出现在电影里了所以我就不明白了,你叫三国,可是你只有曹操和袁绍,你叫什么三国呀,你叫曹操传不好吗?
你再不济你也可以叫官渡之战啊我看电影时候就拿手机记记记,把一些关键的剧情离谱的情节都给记上我都想好看完怎么骂他了①首先我们拿衣带诏来举例这里出现在影片一个小时左右前面我只是看的不适,我只觉得拍的很烂,他没有感觉恶心到这块我是真觉得很恶心首先在史书里董承确实是大汉的忠臣,你可以说他有野心,没有实力,或者还没下手人就死了,但至少在行动上他没做,对于大汉来说他是正面的人物何为衣带诏?
汉献帝刘协自登基以后就一直被董卓把持着朝政,好不容易自己当权了,又被曹操把持曹操做的很过分,刘协自己也大了,所以他不想忍了,写下血书衣带诏,和刘备马腾董承等大汉忠臣一起讨伐曹操最后事情败露,马腾刘备逃走,其他人皆被处死曹操杀完这些人不解气,又当着皇帝的面杀死了皇帝的爱妃董贵人无论皇帝怎么求情都没用所以这里就是曹操的污点,你要是认曹操是忠臣,那这里就绝对不可能发生因为当着皇帝的面杀皇帝的宠妃,且不顾皇帝的求情,这绝对就不是一个忠臣能做出来的事情!
到这个影片,竟然TMD成了董承把这个密诏给袁绍看,然后袁绍拿给曹操你不尊重历史,你粉曹操也得有个限度吧,你这么改,真的是脸都不要了你叫曹操传,你叫圣人传我都不管你,可你TMD叫三国呀董承从一出场就是一股奸臣像,我就感觉这个电影要坏他没想到能做这么绝然后曹操杀了董承之后就没了之后曹操杀天子的贵妃啊什么的这些都没有描写硬生生的把一个奸臣塑造成了功高盖主的忠臣而且还是那种皇帝杀他,他知道了,还不对皇帝警告,还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大忠臣看到这真看不下去,我真想走都给我气笑了,但我还想看看他到底还能怎么编之后就到官渡了曹操屠城的事,你是只口不提呀曹操屠了徐州10万人啊,举国震惊这种历史大事件,你竟然不提?
我年轻的时候也粉过曹操,毕竟三国里面就属曹魏最强大,兵强力壮,手下强者如云随便说出口都是响当当的将军响当当的谋士后来自从听说他屠城我就不再粉他了因为我不想谈论各种立场,我就是想站在一个普通的人,最朴素的良心最普通的世界观上面,屠城就是不对,不论这个国家是谁从这一点看,他和日本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一个是外族入侵,一个是本族的畜牲你我如果在古代,那多半就是普通老百姓,就是被曹操轻易屠杀的那种所以我真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曹操啊,喜欢他的雄才大略?
可是他还有草菅人命呢OK,影片既然不停,咱也不多说了,接着往下聊官渡之战的时候天子刘协来到曹操帐前说了一句生死与共你杀了人家皇帝老婆,你杀了人家那么多人,现在又编造皇帝到营帐前跟他说生死与共?
然后皇帝说了个真相,他写的是彼不臣,凭此诏,诛杀曹操而董承把前面三个字给去掉了原来这个片子的反派是董承啊最后皇帝曹操重归于好,大败袁绍愉快的包了顿饺子这完全就是把曹操当刘备来写呀曹操干的坏事是一件不提四大名著都这么排真就烂完了,去年有一个红楼梦,今年有一个三国,过两年是不是还要再出一个西游和水浒啊?
凑一个四大烂作去年我觉得最差最烂的电影一个是749,一个是红楼梦749和影片是同一天上映红楼梦和影片同数四大名著
看了首映礼,今天上映又带全家人二刷了一遍。
发现了好多第一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易中天老师的编剧真的非常严谨,基本全剧没有一个废镜头,三国的故事线人物众多,故事线复杂,而这部提纲挈领集中着墨曹操,集中刻画了曹操、刘协、袁绍三个人物丰满的形象,深刻展示了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真不愧是易中天!
夸夸里面的器物,礼仪,着装,战略,战术,兵器,城池,场景都有据可依,视效精美,动画人物表情非常细腻,演技很棒!
战场打仗的细节也太棒了,想起了小时候超爱玩的游戏《三国群英传》,全军突击!
热血澎湃啊!
还有,最重要夸夸的是檀健次给曹操的配音,随着曹操的人物情绪和心境有不同的处理,台词功底真的非常扎实,咬字清晰,铿锵有力,低沉浑厚,太贴合建模了,有时候都让我忘记了是檀健次的配音[笑哭R]“要下战表吗”“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些事又要有人去做”“私刻玉玺,何罪?
”低音炮太带感了!
贯穿始终的两首曹操的诗词,《观沧海》《短歌行》呼应了各种不同心境下的曹操,最后一整段全篇《观沧海》呼应了“星空”的主题,“日月之行,所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简直热血沸腾,中华文明正如这灿烂的星空,也许这正是易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自信吧!
期待三国的星空第二部!
我还想听檀健次的曹操,还想看看易老如何刻画赤壁之战[哇R]最后,檀健次主演的《震耳欲聋》即将在4号正式上映,到时候还要带全家一起支持优秀的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题材电影!
全民反诈,为正义发声!
《三国的星空》是和预期不一样的电影,或者说,是和以往所接触的历史知识不太一样。
能感觉到主创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欣赏,以前所了解的曹操是一代枭雄,电影里的感受是刚正无私的英雄当然这些感受是基于第一部的剧情,末尾彩蛋有一个提问:“曹操变了吗?
”以及预告了第二部会有赤壁之战。
那么第二部的曹操还会是完全正面的形象吗?
很好奇。
我倒是希望后续剧情他能变一下人因事变,事随时变。
况且历史就在摆在那。
当然我不排斥影视剧有自己的改编和再创作,只是现在大众也并没有那么爱看完全正面的角色了。
乱世枭雄的故事本就很有魅力啊。
另外再说说动画电影里比较可爱的点,是里面的动物都胖胖的,有点戳我萌点大胖马 大胖狗我觉得那时的动物应该没有机会长那么胖不过在动画里,胖胖的形象倒是挺讨喜的
众所周知,日本人很喜欢三国的题材,动画电影也是被日本垄断,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
这部聚焦曹操青壮年时期的作品,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对文化根源的坚守与还原。
主创团队耗时耗力,从国内外130家博物馆、研究院的文物中汲取灵感,让东汉风貌跃然银幕:曹操的玄铁鳞甲复刻古代甲胄智慧,袁绍战袍上的“中国紫”映照两千年前的工匠技艺,就连帐中相伴的小狗“麦子”,都源自内蒙古博物院的汉代彩绘陶俑。
这种对细节的“较真”,让每一件服道化都成为历史的注脚,远比空泛的文化口号更有说服力。
影片中袁绍设宴的场景堪称神来之笔。
桌案上陈列的鱼脍、貘炙、太羹等菜品,不仅精准还原了汉代饮食风貌,更直白地印证了“生鱼片实为中国汉代传统饮食”这一史实,让“脍炙人口”的文化渊源变得可感可知。
当观众在银幕上看清那些基于洛阳博物馆白玉杯复刻的酒器、参照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还原的染炉,便不难理解:这些后来在海外衍生发展的文化元素,其根脉始终深植于中华大地。
不同于其他作品对三国英雄的符号化塑造,影片在易中天的史学视角加持下,让曹操、袁绍、刘协等人物重获历史温度——青年曹操的赤诚与理想,刘协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都跳出了刻板叙事的窠臼,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恰恰是文化本源的核心:三国的魅力从来不止于权谋战争,更在于中国人对英雄、理想与命运的永恒思考。
它清晰地传递出:他国对三国的喜爱是文化影响力的证明,但唯有扎根历史土壤的创作,才能真正诠释三国的精神内核。
这,正是中国的三国最深厚的底气。
个人认为不输哪吒二。
看到有人对比《长安三万里》,一想确实还真是,都是讲讲故事,念念诗的类型。
甚至我觉得《三国》制作上更精良。
但是!
但是高适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故事,整个剧情还是吸引人看下去的。
三国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啊,看这电影就像在看三国电视剧“解说”一样,每个事都浅尝辄止,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最后,官渡决战,完。
不同于其他主流三国影视作品就这么几点:1.因为讲的是官渡之战,有一段曹操袁绍小时候的羁绊2.曹操是“汉臣”形象3.献帝有几段高光(应该是最圈粉的角色)4.中间有段“美食节目”不错,能感觉到是花了心思的5.狗。
意义不明,太出戏了,感觉就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强行加了一个萌宠角色。
曹操带着狗打仗就算了,去见皇帝也得带只狗。
嗯,这就是全部了,“三国电视剧解说”(流水账)+以上五点
很一般,还魔改历史
有种笔墨书卷的香气,工整,磅礴。自然不是来看《洛阳三万里》的,每个段历史都有自己的韵味。
易大师的官渡之战是献帝、曹操、袁绍的三角恋悲剧。都怪小人董承,居然把衣带诏里条件句拆了改imperative mood,还好,死了几万人后,三个人和好,但曹操也从此彻底变了,哎哎哎。作为曾经的曹粉,看这片真别扭啊,经常有人说易大师贬刘捧曹,全是胡扯。易大师明明是袁绍粉丝。电影里的曹操写得宛若演义里的刘备,反而袁绍才更有几分枭雄或者说所谓“奸雄”魅力,麻了。坚决反《演义》的易大师还是回到了演义路子。
宣发词写的让人一点儿提不起兴趣,没想到成片质量这么高😂其实题目直接叫官渡之战都行,战斗场面清晰合理还特别燃。檀多多秒变檀爷爷,开场很快就听不出本声了,进入角色挺快。文戏部分可能需要观众对三国了解多一些,包括时间线人物地理位置这些。年龄不是问题,孩子大人应该都喜欢,所以宣发说合家欢好像也没错😁片尾的参考文物信息很好,好多件都是去看过实物的。正片里很多细节可以放大看的,除了文物,人物服饰也是一大看点。本初之后那套紫衫细节满满。
本人三国小白,看之前没带任何期待,看完后非常惊喜,差点成了曹操和袁绍的CP粉。从个人层面来讲,最打动我的不是里面的权谋战争,而是小狗麦子。面对凶狠狗群围攻,它看起来Q弹软萌的模样,却有勇气单挑全场。战争当前,面对千军万马,小狗义无反顾抢跑上阵,谁说这样不伟大呢?在宏大战争之中,一只小狗的勇气微不足道,但这电影却把曹操和它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曹操的决心,也是小狗的忠心。乱世里面,哪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不过都是利益立场之争,守护心爱的小狗,跟守护一方家园,同样都要付出代价和努力。电影里还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如梦似幻的星宿银河,还原度极高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值回票价。
重新认识刘协,重新认识袁绍。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在时代面前的无力感。
易中天+三国,这组合一出来基本上就拉胯了,这不就是和高希希的新三国半斤八两吗?哦对了,新三国的猪编就是模仿抄袭易中天的那一套
博物馆奇妙夜。(先有《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后有《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先有《三国的星空第一部》2025,后有《三国第一部:争洛阳》2026⋯⋯无“光线”,不“追光”)
曹袁的人物线真的太是内味了,尤其知道历史上两个人确实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情谊,看电影更触动。袁绍多年心结,始终在意曹操当初要害自己,还是要救自己,是他本身的多疑性子在作祟,又何尝不是本就在乎曹操这个兄弟....
爱好三国史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看这部电影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没看过,不太了解三国,单单从画面和剧情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逼格没长安三万里高,曹操的形象以及性格气质也与想象中的曹操不太一样,没想象中那么霸气,最后曹操反杀袁绍好像有点不合理,真能反杀得了吗?
易中天你真是曹操铁粉,完全曹操个人秀,还念了一堆作品(好了知道作品多,这不就是《长安三万里》三国版吗!最后的彩蛋我还想着会不会刘备或者诸葛亮闪亮登场,结果并没有
刘协连痰盂都拿捏不了的无力感好真实,亡国之君就是如此凄凉可悲,唏嘘
好久没看到这么正剧感的动画了,后面一堆博物馆的支援,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檀健次和路金波的配音竟然一点都不违和。
空有三国背景框架,叙事如流水账般平铺直叙,却未填充能牵动情绪的情节,最终沦为一部平淡无味的乱世“流水账”。不过可能更适合作为少儿科普三国,官渡之战的战术呈现既震撼又易懂,而且有很多文物的绘画还是比较喜欢的部分。
曹操视角下的三国故事,对于袁绍描写得还很到位,从语言、到动作、到形体姿态,都符合人设,但曹操的刻画却很了了,单薄也没有性格的立体感。此外,全局特别爱用闪回,比如狗狗的死,一堆蒙太奇闪回;曹操一箭射下袁绍军旗,又是一堆的蒙太奇闪回。整个电影感觉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的亮点,但也不差。
整体上还行,有特效大场面,主线故事就是官渡之战,虽然“许县”这种细节很考究,但魔改剧情也有不少,这些就当图一乐,奔着严肃历史去看的人应该谨慎选择,降低期待。带小孩的去看的,可以随便看,为了小朋友的观看体验,不但给曹操安排了可爱的宠物,还没有任何血腥场面
影片选择以曹操的青年时代为切口,从荥阳汴水至官渡烽烟,勾勒其早年的挣扎与蜕变。在易中天的笔下,曹操褪去了过去“奸雄”的扁平标签,显露出更为复杂的一面,他会于战前默然拭剑,会在废墟中直面苍生,乱世的重量陡然压过个人野心。如果你期待一个跳出刻板印象、回归历史现场的真实曹操,也许可以看看这部动画电影
三国的星空,不愧是曹孟德梦男的手笔
本片的受众确实不清楚应该是谁,故事结构完整,但对历史人物的乱改一通无法理解,如果是中学生又对历史有一定了解。
易中天为曹操拨乱反正之作,扶曹操登上三国主角之位,画风有点憨憨的,感觉爆不起来,果麦文化节后补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