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Guang

主演:庄仲维,张顺源,陈子颖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马来语,粤语年份:2018

《光》剧照

光 剧照 NO.1光 剧照 NO.2光 剧照 NO.3光 剧照 NO.4光 剧照 NO.5光 剧照 NO.6光 剧照 NO.13光 剧照 NO.14光 剧照 NO.15光 剧照 NO.16光 剧照 NO.17光 剧照 NO.18光 剧照 NO.19光 剧照 NO.20

《光》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是一段围绕着两兄弟的故事。哥哥文光(庄仲维 饰)个性敏感,无法专注集中,更不善与人交际。尽管如此,弟弟(张顺源 饰)一直设法帮助文光找到工作。然而,文光屡次搞砸面试,闯祸惹麻烦,弟弟气愤又无奈。直到有一天,弟弟听到哥哥房间传来的音乐声,才意识到哥哥的音乐天赋一直默默闪耀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惊吓监视对象南方与北方冈仁波齐女兵外传体育人家今日的猫村小姐扫兴者第四季1899超级的我黑白世界篮球少年张心眼半城噢!我的鬼神UFO计划风雪狼道功夫2016午夜战勇。第二季南游记之闹三界我的街区第一季离家童盟第二季余兴派对第二季约翰娜·诺德斯特勒姆:叫警察可爱万岁黄金神威:北海道刺青囚犯争夺篇决战南京异能零号嫌疑犯

《光》长篇影评

 1 ) 注重对于少数群体的关注与细节的刻画

日本的电影一贯剧情比较缓慢,但若仅仅是从片长上来看,绝对算不得冗长,在电影院都有一股让人打瞌睡的迷幻感觉,影片的剧情并不算难懂,但故事主线颇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毕竟是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深刻有深刻的解读,浅显有浅显的解读,电影讲述了亲情、爱情与残障人士的生活,女主在给视障的男主讲授电影的过程之中产生了爱慕的情感,她的讲述功底也随着讲稿一次一次的打磨变得完美无瑕,导演对于镜头的拿捏非常重要,并且对于视障人士采用了面部的特写,甚至是大特写的方式来进行描绘,每一个表情、甚至是每一丝毛孔每一丝肌肉的抽动都淋漓尽致,并且镜头会随着主人公的不同行动方式而进行相同的共振,让人们看到了不为人所知的残障人士们的生活,许多是健全人即使是模拟也无法得到的体会,其中有天主教教会所做的公益资助,所以在欧洲能够拿上提名也有这个的因素。

电影取名《光》这正是视障人群所没有,或者说是梦寐以求的,在电影的好几处山巅与海边都描绘了阳光普照大地的景象,让人感到尤为的温暖。

 2 ) 玻璃杯里的世界

相比起同档期看的《风平浪静》,《光》属于整体并不惊艳,但有不少打动人的细节。

单论叙事和剧本完成度,本片其实略胜一筹。

个人而言,我最大的感受是,片中既有匠心,又有诚意。

随便挑几个点说说。

1.男主文光是个自闭症患者,同时他还有强迫症。

他习惯于把闹钟、杯子、毛绒公仔按照大小排列,有人可能会把这理解为是在强调他的怪异,但我不这么想。

常人眼中的自闭症患者似乎活在混乱无序的世界里,但在他们看来,世界本身还是自洽而稳定的。

混乱—有序,不仅象征着彼此世界的倒错,也指向镜像的象征。

2.说到镜像,片中关于“玻璃”的隐喻同样相当微妙。

透过玻璃,肉眼可见的一切都是扭曲的、变形的,因为存在“光”的散射与反射——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哥哥在玻璃门/碗中变形的脸。

因此,透明的玻璃象征着常人/社会与自闭症患者之间的“不可见的隔阂”,正如弟弟所说,“我根本没有去了解他在想什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就如科恩这句诗所说,达成相互理解的最好办法,只有打碎隔阂(玻璃),留出缝隙。

在弟弟狠心摔碎文光收集的玻璃杯以后,两人的关系终于迎来了转变的契机。

3.除了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描画,这对兄弟之间的情感张力自然是全片的重中之重。

弟弟总是把抱怨挂在嘴边,认为哥哥拖累了他的一生。

而哥哥又是如此顽劣,不让人省心。

这对兄弟俩之间看似矛盾重重,随时都要崩裂,不过种种细节还是体现出他们才是彼此最亲密的人。

比如,哥哥文光等公车时,习惯站在椅子上,而弟弟也保持了同样的习惯。

再比如,哥哥在离家出走时,特意带上了那个装有鱼的饼干盒,以及那个因为弟弟无心打理,而变得长满绿毛的鱼缸。

还有一处微小的细节,在哥哥离家出走前后,他门上贴的纸条也是不一样的。

4.电影的光影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热带地区的灼热与温暖,这种自带温度的影像特质不止一次让我想起了台湾电影。

5.片中对于水和光线的捕捉,都很美妙。

尤其是玻璃碎裂的瞬间、哥哥弹奏玻璃钢琴的场景。

由此,我会认为导演是个内心通透而细腻的人。

6.粤语、普通话、马来语、英语,电影中出现了许多语言。

角色开口间,语言切换总是非常快速。

英语与方言的混合,要是用上海话说,这大概就是洋泾浜。

显然,这反应了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

所以你才能看到印度人(黑人)和马来人、华人一起打麻将,甚至印度人开口就是标准中文的场景…恰好,前段时间刚看过马华文学的代表人物黄锦树的《雨》,所以我对马来西亚这个小型文化熔炉多了几分感知力。

顺便,这也勾出了我心中更多的问号——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

从个体到国家,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具包容性?

还是说,会像大洋彼岸的美国那样,最终走向撕裂?

还有一点,类似的边缘群体艰难融入社会、与家人和解的故事本来可以拍的特别煽情,但导演没有。

片中仅有的煽情和渲染,止步于矛盾爆发时,哥哥如小狗般的呜咽与悲鸣,虽然这足以让人感知到自闭症患者与家人之间背负的情感重担。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温情诙谐,尽管“诙谐”也建立在“痛苦”的地基之上。

与此同时,电影也有不少略微用力过猛的地方。

比如展示哥哥的完美乐感时的视听表现,以及片尾哥哥弹奏玻璃钢琴时出现的蒙太奇剪辑…整体的影像质感确实因此有所提升,但在感动之余还是会觉得:嗯,这里可以再克制一点。

 3 ) #电光幻影# 《光》,始于内心,只照亮倾诉无门的窗口。

#电光幻影# 《光》,始于内心,只照亮倾诉无门的窗口。

马来西亚影片看的不多,种种原因,对于东南亚影片有点刻板印象就是节奏慢,急性子上来我看着很着急。

可惜,影片《光》依旧是一部慢性子的电影,慢到时光都随着剧情被一点一点的偷盗了。

明明影片的时间不长,却偏偏能让人感觉看了一个世纪。

除了节奏慢之外,也有因为剧情压抑,以及新手导演的感觉,在节奏上大量叙述感,加强了很多无奈的拖延感,造成了人物本身看起来人设就是个慢节奏的,所有的步骤都随之慢下来了,其实是用力过大的感觉。

兄弟俩,哥哥有自闭症,于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父母离去后,弟弟活成了哥哥,一直试图照顾好自己的亲人,并且让他学会生活和生存。

剧情其实并不老套,反而是有点过于坚强,特别是弟弟明知道自己哥哥的状况,但是努力想让他生活得像个普通人一样。

其实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煎熬的。

人生本身就没有太多的相似,自闭症的人是什么样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我们也是知道的。

让人投入的从一个自己的世界里,强行和这个世界接轨,其实看起来挺难受的。

影片前期,因为弟弟的诸多干预,让哥哥融入各种生活,导致我前面的部分都感受不到这是自闭症人群,没看介绍的时候,以为哥哥是智力问题。

等到后面反应明显的时候,我觉得年轻人是不是一开始自己也没整明白,对待智力略有缺失的人,和对待自闭症人群的态度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差距太大的后果。

事实上结果也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影片看的很难过。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生活。

感同身受也好,全身心照顾也好,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弟弟尽力了。

但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就在想,弟弟理解不了哥哥,也不给了正确的爱护,如果他们的家人还在,哥哥是不是会被更好的关爱住。

那些他对声音和音乐的热爱,也许可以被引导的更完美。

可惜,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弟弟的爱护,也许是害了他。

但是这么想,影片的思路就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也许变成了一种谴责,没有被照顾好的哥哥,终于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至死,他都没有被理解过。

至于影片最后的美好,人都走了,还谈什么理解呢。

我可真是现实。

不算是特别优秀,但是很细腻的一部影片。

节奏慢到想打人。

兄弟俩的沟通模式,都是满满的爱,但是显然鸡同鸭讲。

一个没教好,一个教不好,看的人好着急。

就跟一个想吃梨,一个使劲塞桃子一样。

费劲。

不过,光出现的刹那,美还是打动了这个世界的。

只是这个世界的吝啬,从来都不会真正的懂得。

这才是遗憾。

作者:小佛搞特

 4 ) 几个点

一、在公交车上,弟弟跟素恩的对话中发现,原来素恩也不是很懂文光在说什么的啊。

在素恩的视角里,她和文光每一次都会聊到什么音频,什么的,她就是这样描述的。

因为之前在大排档她和文光遇到的时候,她发现文光似乎有绝对音感,还帮文光找切玻璃的方法,后来在公交车上文光也跟她说过自己还差两个杯子,是哪个哪个音也跟素恩说了,我都以为素恩有猜到这个人有可能要干嘛了,但是结果人家问起知不知道文光在做什么,收集那些东西做什么的时候,她就直接说不清楚了,只能模糊地说出几个比较常说到的词语。

想来其实也正常,文光说话有时很急,就会让人很难听清。

但是素恩那样子还能和文光聊下去,我都以为她懂了,结果不是,素恩真的只是把文光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咯,这边没有期待的感情线可以想象了。

二、结尾兄弟俩下班后在走路,说起素恩,我感觉弟弟是有点喜欢素恩的!

可能跟素恩的职业有关吧,问题儿童的幼儿园老师,她又能和文光沟通,而且挺漂亮哈哈三、帮助自闭症患者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好多的耐心看到弟弟崩溃并且不断骂文光的时候,他说不知道还要怎么做的时候,因为我的上帝视角我知道嘛,所以我在想,还差一点点呀,慢慢问清楚文光嘛,还差一点点就了解到文光的技能点,他就可以去挣钱,慢慢学着平常人那样生活了。

但是弟弟没有这样的全知视角呀,谁能清楚知道进度条都到哪里了呢,全靠坚持,把自己的耐心找回来,继续细心地照料自己的哥哥。

看不到尽头和希望的时候,也太难熬了。

还好文光回来了。

文光回来一开口就问弟弟借水管,我突然感慨到流泪,自闭症也有好处,文光的想法里只有想做的那件事,别的生气啊,别扭啊,一定要谁谁道歉呀,他都没有,就朝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

他不生弟弟的气,他做到了,很快乐。

 5 ) 很真诚

一个来自马来西亚新人导演的关于自闭症的故事。

导演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因为亲身经历,让故事的细节很有可信度,虽然依旧免不了自闭症被发现特殊天赋的俗套,但是不影响整个故事的真诚。

母亲早逝,父亲不知去向,弟弟开着间台球房,勉强维持着自己和哥哥的生计。

故事就是这样开头,哥哥找工作再次失败,弟弟无奈地继续教哥哥背诵面试需要的台词,然而对音律有着惊人敏感度的哥哥却对收集各种玻璃杯发生了兴趣……一个很平凡的故事,靠两个主演的走心表演和精细的生活细节而精彩。

哥哥的自闭症患者是我这些年看到的最逼真还原,无论是无法直视他人的眼睛,说话的古怪语气,肢体的轻微不平衡,都有惊人还原(一个感人小背景:主演当时为了表演,特意学习钢琴,时值他母亲去世,母亲临终前还把键盘符贴在琴上帮助儿子学习)。

而我更惊艳的,是弟弟不凿痕迹的表演。

作为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普通人”,他无奈、疲惫,又顽强地生活着,也有自己的爱好(养鱼),听说哥哥突然对养鱼感兴趣会很开心地带他去买鱼,却在多买一副软管上斤斤计较。

哥哥拿到第一份薪水会要哥哥请客,却不计较其他的生活费用。

可以比较下弟弟在导演第一个短片中的形象,比起短片,影片里的弟弟要立体太多。

我特别喜欢哥哥回来的一幕:找遍全城没找到哥哥的弟弟回到家,却发现哥哥自己跑回来了。

这时哥哥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小心翼翼地说:“借你的软管用一用”。

没有多余的台词,弟弟顿了顿,用无奈又平淡的口气说“软管在柜子里,你自己去拿”。

然后慢慢坐下,歪躺在沙发上,开始抽烟。

微微颤抖的手泄露了情绪。

这段克制的表演处理得特别好。

几个配角也演的很好,特别是弟弟的好基友。

相比之下,女主的演法过于偶像剧了,在这个特别入戏的剧里显得不够自然。

片尾曲是导演妹妹唱的。

片尾彩蛋里导演哥哥本人有出镜,在里面得意洋洋地讲述自己如何磨了块红外镜片给别人的相机换上,和片中哥哥神相似。

真是有爱又有才的一家子呀。

 6 ) 好好地爱他们

这部影片吸引我的关键词是自闭症,其实大家对自闭症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虽然我说的可能不是非常对的,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这个群体的存在,能够对他们,对特殊儿童给予更多的包容。

1.自闭症大多发生在男孩身上,但是患有自闭症的女孩程度一般会比男孩程度更重;2.自闭症不是一群有特殊天赋的人,大多数自闭症小朋友智力等各方面与普通儿童相当,而且有部分自闭症儿童在患有自闭症的同时还伴随着智力障碍。

所以请不要过度将这个群体神化。

请以平常心对待他们。

3.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自闭症的病因与母亲无关,所以请不要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母亲。

 7 ) 细细去品味生活,会感受到世界上很多温暖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请你花点时间去了解对方的世界。

影片的开场是弟弟教自闭症哥哥文光面试台词的场景。

从妈妈去世之后,弟弟就担负起“哥哥”角色的工作,照顾自闭症的哥哥。

哥哥文光个性敏感,不善与人交际。

尽管如此,弟弟一直设法帮助文光找到工作。

文光在餐厅做洗碗工的工作,因为拿了酒杯,被辞退了。

文光去花店面试,老板问喜不喜欢花。

文光回答不喜欢,面试失败。

屡次搞砸面试,闯祸,弟弟忍不住爆发情绪,把哥哥文光搜集的酒杯全部砸碎了,却没想到哥哥离家出走了。

因为哥哥的离家出走,弟弟开始反思,决定去了解文光的世界。

直到某天,他发现哥哥有音乐天赋,哥哥用酒杯和自行车自创了钢琴,最后哥哥也实现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遗憾的是,我的文字功底还无法细腻地描绘出影片中的画面和带来的心灵触动,但我还是想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思考。

1、对方的世界,你真的不懂。

影片中讲的是关于自闭症的故事,作为弟弟,跟哥哥朝夕相处了几十年,按理说是最了解哥哥的人,可实则不然。

弟弟搞不明白为什么哥哥要去偷酒杯,为什么不好好面试,为什么...总之,在知道真相前,弟弟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

可对于哥哥而言,他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当中,他攒的钱也全部拿去买酒杯了,甚至为了一个小酒杯,他翻遍了垃圾场。

与其说文光有音乐天赋,倒不如说他也有守住天赋的执着。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有被情绪操控,失去理智,口不择言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方到底想要什么,到底为什么那么做,我们只是在乎对方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什么负面的结果。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去看待他人的选择,用好奇心去开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二、你想要的舒服,不应该由他人买单。

影片当中有一幕兄弟两吵架的场景:弟弟很认真地请求哥哥好好对待面试,甚至调侃说,你就不能拍我马屁让我高兴下吗?

哥哥文光回应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智慧。

他说为什么我拍你马屁你会开心,你不会自己拍吗?

弟弟在哥哥离家出走之前,对哥哥是满腹抱怨,他觉得哥哥是拖累,让他失恋,处在生活的低谷中。

他把很多的责任都推卸到哥哥身上,所以才希望哥哥做点事情让他高兴。

哥哥的这一句反问,值得深思。

自己不高兴,希望别人来做点什么让自己高兴。

如果别人不做,那自己就一直不高兴。

如果把选择权交到自己手上,高兴的概率不是会高很多吗?

当自己处在低谷当中,除了抱怨对方,我们还可以选择问问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让自己开心起来.学会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之一。

三、生活中的善意,你随处可见。

影片中,弟弟有一个好哥们,知道文光有自闭症,仍然答应让他去自己的店里当收银员。

在文光离家出走之后,开车陪着到处去找人。

他总是陪在弟弟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他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哥哥是自闭症,就看不起这个朋友,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兄弟俩。

影片中还有一个素恩的女孩,她替文光找到了如何割裂酒杯的方法,让文光更好地校准频率,调音。

在最后的时候,她也用一句话点醒了失落的弟弟。

影片中,钢琴店老板,在知道文光经济压力之后,主动开出了分12期付款的方式,希望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到他,最后也雇佣了文光作为自己钢琴店里的调音师。

当你愿意细细去品味生活,你仍然会感受到世界上还有很多温暖的存在。

四、写在最后回顾整部影片,我对自闭症的人多了一丝了解,也让我看到了天赋的魅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句真理。

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可能性。

作为普通人,我们以为自闭症的人只能靠打临工来养活自己,但如果可以激发他天赋的部分,他完全是可以靠自己的天赋来养活自己。

用一句话结尾:多用善意和好奇心来解读这个世界,你会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8 ) 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己喜欢的喜爱的事情,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做得更好,哥哥和弟弟一直都再重复着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些觉得很无奈的事,虽然哥哥做其他的事总是做不好惹弟弟十分生气,但是一但弟弟了解了哥哥的心灵深处,发现了哥哥的长处和优点就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心和爱。

血浓于水风雨过后依然是最亲近最亲近最亲近的亲人!

 9 ) 马来风情

马来西亚电影看得不多,这次也算是开眼界或者满足好奇心吧。

实话实说,影片艺术性观赏性都一般,属于中规中矩类型。

既不出彩,也没什么大的瑕疵。

亮点在于其故事具有真实背景,给片子增加了可信性。

另外,自闭症题材也算是个看点吧。

几年前曾经去过马来,惊叹其多民族混杂独特风情。

因为华人数量不少,所以感觉蛮亲切的。

但是,不得不说,华人在那个国度里面,真的是少数族裔。

不论是人数占比,还是其在军政文商各界重要程度,均如是。

那个世界里面,占据主流的是马来人亦即那些穆斯林朋友们。

宗教作为国教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几乎无处不在。

华裔人群只是其中偏居一隅,人微言轻的族群。

如此而已,喜欢那里与我们迥异的热带风情,潮湿空气中氤氲着各种热带花草异香(尤其是鸡蛋花香),夹杂着咖喱的味道。

黑色面纱上面女子顾盼生辉的黑眼眸,以及罩袍下绰约有致的曼妙身姿。

别有一番情致,令人不胜流连。

不太熟悉自闭症人群,感觉他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间不乏天生自带才艺者,而且心思单纯得令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汗颜。

也许他她们会有某种执念,但是,倒也与人无害。

总之,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打心眼里尊重并且努力理解,最差也不至于无情扼杀。

本着人人生而平等的考虑,无视也许就是我们守住做人良知和底线的不二红线了吧。

心疼弟弟的付出,那本不该是他的责任啊。

而且,看起来人生有多长,这副担子就路漫漫得背负多久远。

慨叹命运之无常,但也无可奈何。

因为我们除了接受,好像别无选择。

祝福所有人,包括弟弟那样一直在付出的,以及哥哥那样无辜的。

 10 ) 《光》

一段不在平行视野中的下坡路,打破了我们观影的习惯,看似无意,也在暗示生活的负重;一个专注音律的“少年”,尽管与世俗格格不入,但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他就是无人替代的王者。

一部温情暖心的情感小品,作为一部处女作电影,完成的相当出色,没有过分制造自闭症人群境遇的悲惨,通过平常生活的实记,以及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势利眼,反映出当下一种存在的社会现实和管理弊端。

电影的前半部分穿插着欢声笑语,所有的矛盾对立和紧张冲突都设定的极为流畅,没有显出刻意化,家常性的故事输出也在传达着拥有“特殊病人”家庭生活上的不易,一次较大的情感对抗过后,电影过渡到了温情的部分,暖心,感人,直到最后时刻,“大型装置”的完成,我们才懂得了哥哥的梦想,和那些他所专注的音阶。

或许也是因为电影主题和音乐有关,整体的配乐都相当精妙,无论是钢琴独奏,还是混合其它乐器的奏鸣,都恰达好处的烘托出了剧情的气氛,选择到了情感输出最佳的节点。

虽然是国语对白,但毕竟也是一部马来西亚社会风土的影片,里面一些马来的俚语和语言习惯还是有些晦涩,只能大体去猜其中的玄妙。

《光》短评

最喜欢影片最后原型出场,哥哥真的是在音乐上闪着光芒~弟弟和哥哥的拍摄日常也很有爱~

5分钟前
  • 追追追剧追追追
  • 还行

表面上,电影想体现自闭症者的悲情遭遇;实际上,暗暗表达出现代人在面对困顿生活中的无助与悲凉。从短片延伸至电影,叙事依旧流畅,毫无做作。在“雨人”,“良医”等描述自闭症天才的电影后,着眼于有着“无用”技能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并且反其道而行的放弃了怜悯的态度,而是传达出来一种别以为自闭症者很可怜。实际上,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快乐,而其他所谓的“正常人”,其实才是这世界最不正常的存在。

10分钟前
  • MQ
  • 力荐

传统的悲悯,新的东西只有奇观一处,根本不叫成熟

11分钟前
  • 东百普通jo厨
  • 较差

【2.5】题材的处理不太行,过度依赖于煽情场面致胜,这本身就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手段,况且对残障人士生活困境的关注一再被创作者的爱与善意干预,致使题材进一步失去了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12分钟前
  • 文森
  • 还行

兄弟情深,挺戳泪,一点也不闷,不尴尬

17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今天看的两部。整体观感跟《风平浪静》差不多,不好不孬。

18分钟前
  • 罗荒野
  • 还行

兄弟情的部分好过自闭症的部分。

19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不🉑,导演技法纯熟,各种细节对位都很工整,但实在是没必要这么拍

21分钟前
  • 顗礼
  • 较差

煽情太刻意了…短片的体量用一些无意义的东西撑成了长片

23分钟前
  • 仙人板板
  • 较差

非常生气。尤其是玻璃杯扔下去的时候,代入感太强,还想去踹那个哥哥几脚。这个电影的叙述角度,也太传统了。自闭症患者辛苦吗?怎么会?辛苦的难道不是家人吗?完了朋友还要说你,哥哥有病,你计较这么多干什么。真的是很难。只不过做个普通的糊口生活,要照顾自闭哥哥,真的很辛苦,讲话也讲不懂,就叫你别偷啊!怎么知道自己不是白痴,就去偷啊?哪里温暖了?又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是有这种天赋,无语,代入感太强!我真的不适合看它!

24分钟前
  • 112233
  • 很差

吉隆坡 华语 广告感

27分钟前
  • 为虾米呀
  • 还行

真的不忍看,太揪心太难受,每个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跟很多学音乐的(包括我)比起来,文光才是真的爱音乐,好电影。

31分钟前
  • 卡夫卡
  • 推荐

啰嗦

33分钟前
  • Viow
  • 较差

4.5 他叫文光,他在“闻”光。哥哥和弟弟的相依为命,特别特别地令人相信,相信他的崩溃,相信他的懊悔,相信他的愤怒,相信他的关切。郭修彧的主题曲也太贴合,后知后觉才知道,和导演是兄妹关系,算是另外一个彩蛋吧

34分钟前
  • 心淡
  • 力荐

印象之中应该是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的电影,虽然也是讲中文,刚开始听到以为是在中国南方的某个小城市,有些独特韵味的口音赋予电影独特的气质。 始终感动于小人物一生偶然闪现的高光时刻,电影里哥哥终于收集到所有的杯子,做成属于自己的水钢琴🎹,那一刻如果是他自己乐器为主的交响乐也许更加感动,最后平实的结尾,保留了电影光的温暖。

36分钟前
  • 楚小葵
  • 还行

主题曲好好听,导演把自己哥哥的真实故事改编成电影,然后让自己的妹妹来唱主题曲,果然很有爱了。故事有点类似《雨人》也是在讲自闭症的兄弟情,简单可爱又感人。收集玻璃杯制作手工“钢琴”的整个创意真的很好,画面也剪得轻松欢快。弟弟视角的反省段落拍得有点刻意煽情,但也符合片子的类型和气质。能把简单的故事讲得清楚和有趣就挺好的,别的不说了,反正我挺喜欢的

37分钟前
  • Missey
  • 推荐

电影刻意煽情有点过多,主人公和我所接触过的一些病人相差较多,有很大程度的误导。有很大的消费弱势群体的嫌疑。

41分钟前
  • 宁静的lemon
  • 较差

【F】

44分钟前
  • 邶风
  • 很差

「光」仍然从边缘亮起。

46分钟前
  • rockyao1986
  • 推荐

我比较不喜欢的部分是那些宛如小清新鸡汤mv的镜头,故事本身是有潜力的,结尾看到真实哥哥的镜头感觉比剧本要精彩

48分钟前
  • Pierre Dou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