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韩国的电视剧,坏人总是演得特别像,就好像这些电影里所发生的情节在现实里发生过一样,所以我有时特别喜欢看韩国的电视剧,感觉这个很真实,里面的人很敢说,里面的情节很大胆,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而国产的电视剧让人觉得很假,说话真的就像是演戏,里面的情节现实里面都不会发生,比鬼片还虚幻,而且最后播放的都是通篇的霸道总裁爱废才,我看了《宁安如梦》,我的天,我特别喜欢看前半段,结果后来越看越不对,穿越不是为了拯救家庭,改写命运,更像是为了爱情,国仇家恨什么的都可以抛到一边。
说回《国民死刑投票》这部电剧,我觉得这部剧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谁才是真正的“狗脸”(我不明白,为什么会给这个这么重要的角色定义,取这样的名字,这么低贱,难道是翻译的问题?
当然看到了最后,我们才了解教授是背后的幕后主脑。
不过,从剧情的发展来看,布下的疑阵还不错,虽然我一直都知道教授有问题,在监狱也可以跟外面的联系,但是我没有办法想到怎么做到可以占用所有信息频道的,如果这个可以实现的话,早就在全世界发生信息战了。
我还在中途因为怀疑李尹成是狗脸而忿忿不平,因为有一次他演示给他妈看了。
认为最讨厌的恶魔反而声称要主持正义,这个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在后面也看到了,“狗脸”不止一个,是非常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而且相互不认识的人的组织,而最后其实就是“狗脸”直播的控制权的争夺。
这时,也抛出了一个概念,就是谁都可以是“狗脸”,只要你心怀正义,就可以做“狗脸”,就可以做正义的守门人。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发生了一个非常讽刺的事件,就是学校的混混,自认自己也是“狗脸”的一分子,在得知悬赏是自己平时不待见的同学时,选择了暴力对待,最终把“1号”杀死了。
另一个主题是大多数所赞成的正义就是真的正义吗?
大家很多时候会受到网络上的一些视频所 激忿,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对,这样的事情应该有更为公正的判决,为什么开出租车的司机为了救乘客闯了好几个红灯,事后被帮助人只是为了这个做个见证都做不到,还不把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列为黑名单;为什么扶了老人,为倒在地上的老人叫救护车就要为他的医疗费用负责,还要被讹?
……如果换成是我判决,会否不一样?
但是只是相信别人的片言片语,你就相信你看到的是全部吗?
你看到的都是真样吗?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新闻,是不是某些人所希望你看到的?
我曾经嘲笑《红楼梦》这本书的人,他们一辈子都只在几个园子里,他们整个世界的地图也就这样大,最多也中是佣人、下人转述的一些外面的世界,真是悲哀,但是我们何尝不是,如果除去手机、电视,我们的认知也就是这么多,我所感知的世界也就这么大,所以,我们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呢?!
我还非常好奇的是韩国真的像他们电视剧里所阐述的那样黑暗呢,我看过有很多评论剧,一些专家分析韩国的现状,也许是吾非鱼,焉知鱼的快乐。
韩国的人民觉得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接受了这样的社会,有些人摆烂,有些人麻木,有些人不断地往上爬,不知道他们看我们的国家,是否也会觉得我们其实过得也很惨?
这里的演员林智妍,她实在是无法演出在底层生活的那种味道来,怎么看都是富家女,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她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黑暗荣耀》里的那个角色,看不太出来她能跑在一线警察上的模样,但是我莫名地喜欢她跳脚的样子,确实有些可爱,她还通过先前的卷发来表示自己的平凡生活,不知道为什么就算是她穿着很普通的衣服都给人名牌的感觉,当然我也无法分辨是否是名牌还是普通,而最后一集的直发来代表她的成长。
而饰演她妹妹的权雅凛,我实在喜欢不起来,演技还是她的行为,让我喜欢不起来,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她的发型,总让我想起我看起的一部色情片的女角来。
作为法律人士,这部剧给我的思考就是死刑存废的合理化。
当然,这也是刑法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现代刑法主义致力于废除死刑,但实际,废除思想最初于16世纪的《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就已被提出。
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作出对一人有罪或无罪的宣告,并加以刑罚,这是公民权利的让渡,从该角度而言,公民自然不会让渡剥夺自身生命的权利;此外,死刑的适用虽经过二审和死刑复核程序加以监督,但仍存在错误审判,且这种错误无法挽回,聂树斌案就是众所周知的案例。
死刑执行通过国民投票决定必然不可取,但这也反映出韩国司法不存在死刑不符合民意的趋势。
法律要听从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所谓的刑法理念如果脱离司法实践和民之所向,那么空有的学说也只是自我欺骗。
开局可以拍成8分的爽剧,硬生生的一步一步的拍成了不及格的让人非常不爽的剧。
让人不爽的核心原因:又想普通观众买账,又想通过玄幻的剧情,用现实中压在普通观众头上的东西pua式"教育"观众,想得太美了!
明明应该是有高度的爽剧,却越拍越膈应人,越拍越低,再加上韩式悲剧情结,看完只求一双没有看过的双眼,所以最后编剧还留个能上第二季的小尾巴有意义吗!
普通观众只是普通,并不傻哟。
再补充两句,把真凶变态老师杀教授的年幼女儿的原因归结为变态老师对教授的变态的"独占欲",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剧情呀,不但如此,剧中其他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女主、男主、养子等等都对教授这个人物有各种各样的粉丝滤镜是怎么回事儿!!
追星吗!!
教授这个人物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可追之处吗!! 你想给教授立个"高大尚、有深度"的人设,可是通过剧情的演绎从头到尾,这个"高大尚和有深度"的人设都没有立起来,剧中各种角色还都对着这样的教授各种"少男少女式的星星眼",脑子都瓦特了!? 强烈不推荐。
一些观影知识点Repo完结传送门🔗 1-3集 4-6集 7-9集 10-12集当无法理解人物动机时,便将一切倒带回命运的起点——在分岔路口上,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路。
推荐指数:⭐️⭐️⭐️⭐️⭐️📢前方剧透预警❗️介意慎读❗️看到结尾自然知道——某人戴着“面具”,向所有人撒了个弥天大谎。
而该剧更巧妙的“面具”设置在于——一、内核层:揭开“死刑存废”的幌子探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又在追寻“正义”的终点追问立法的要义;二、人设层:打破教授、老师、学生、警察、媒体等不同涉法人员的固有印象,身份之下另有身份。
主要人物身份牌包括权锡柱:法学教授(立法研究者)→在成为当事人后对原有法律认知产生否定,并试图建立新的规则;金武灿:刑警组长(司法执行者),“实体正义”的当事人代表,最终会滑向对结果追求的极端选择上;朱贤:网络警察(司法执行者),“程序正义”的当事人代表,最终会被束缚在正当程序的枷锁之中;李闵秀:教师(普法者),出场就在拨正学生对“国民死刑投票”的看法,表里不一是资本的谎言;金智勋:高中生(守法者)→有一处细节是奶奶曾希望他去德国,虽不知真意,但那是学习大陆法系绕不开的向往之地;蔡道熙:主持人(媒体监督者)→媒介话语权是一把“双刃剑”,站惩奸除恶和助纣为虐的跷跷板上;朱敏:普通学生(大众),心怀正义的理想主义者,容易被蒙蔽、动摇,但拥有自我独立的是非观判断。
()里为人物应有定位,但基于事件亲历、阶级身份、利益诉求等多方原因,人物的两面性构成硬币的正反面,随着剧情发展拉锯并脱轨。
如果早些推断出人物立场,会发现结局已经注定——男女主虽然目标一致,但实现途径的理念不一会导致在完成任务后分道扬镳。
*剧中台词和人物身份多有用意,另有多数配角的精彩表现并未一一梳理,可自行观察。
朱贤在主角团中是唯一未被染色的“坚持”,和她的程序员身份很是一致,像遵循计算机程序语言一样规矩;金武灿是变数,现在是,以后也是。
국민사형투표 OST Part.1暂无评分1Kyne Jiselle 지셀 / 2023最后,这首OST配得实在太绝妙了!
选剧:《国民死刑投票》7分/三星写在文前:例行叠甲,以下言论均为本人一家之言,你若不同意,那一定是你对。
当然,也欢迎理性探讨。
周日在朋友圈说手痒了,要写剧评,结果周一回家又后悔了,发现或许这剧似乎没那么值得一写。
虽说现在网剧这边论质感来说,还是中日韩三家看韩国(我阅片量少勿骂),但这片跟很久之前我同样想写最后又放弃了的《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一样,都是那种经典的韩式刑侦悬疑“代餐”。
——吃了,但又觉得没吃。
——看了,但又觉得没看。
——摆烂了,但又没完全摆烂。
喏,这就是跟当代人减肥吃代餐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关于主要男性角色一个冷漠的人,还有两条性格近似、却命运迥异的狗。
冷漠的人,是真·男主权锡柱。
这个人我一开始打脸就觉得——哦,又是个经典的韩剧下大棋反派是吧?
教授(莫里亚蒂?
)+高智商犯罪(韩式经典)+心理学(社会派经典)=典中典BOSS有一说一,朴成雄之前的剧我就看过一个《雪滴花》,再往前的唯一印象还是他跟秋瓷炫在釜山电影节的主持人cut。
现在韩国这帮叔字辈的感觉演现实主义都一个样,耍帅的就白衬衫黑大衣(《超异能族》里的赵寅成和柳承龙),苦逼一点的要么是精神疾病(《超异能族》里的车太铉),要么就是经典搞笑番担当(《模范出租车》朴镇彦),而剧里的角色权锡柱明显是前者的画风。
只是执棋者未必真冷血,他的女儿是他复仇的理由,而他的儿子却成了他复仇的代价。
编剧的目的应该是让这个人设成为——外冷内热,看似冷酷实际是个好父亲的形象。
但看完结局之后,我只能说这剧本老朴尽力了,能有现在的60分已经是他很努力的结果了。
两条狗,是男主金武灿和表层反派李闵秀。
一条是警犬,不择手段,宁可伪造证据也要抓捕凶手,代表有残缺的正义。
一条是疯狗,同样不择手段,只是他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正义和彰显人性人伦。
这种强烈的既视感我从《窥视》就有了,同类型的人,因为境遇、DNA、命运等等的捉弄而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从戏剧上看,以我对这类型的了解,往前追溯大概能到萨特的境遇剧,也就是把人放到极端环境里,观察人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其实现在很多剧的底层逻辑也是这样,仿佛没有个极端环境,人就不会做事了一样,无论好坏,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洛基》,时间线崩毁;《超异能族》,朝韩战争;《大宋少年志》,国仇家恨;《国民死刑投票》,满是戾气的当代社会舆论场。
我也是创作者,所以我也明白这种设计的必要性,只是同样的东西看多了总是会厌,而且有时候同类型的东西一旦看久了,文化产品真的也会反向培养观众,就像看久了短视频,就无法处理长篇故事的文字量,韩式刑侦看久了,就没法接受现实里的警察都是普通人而并非美男帅叔或者好看的小姐姐……真正的一线连睡觉都难以实现呢,哪还有心思去捯饬头发和造型啊。
二、关于主要女性角色一个吵闹的人,一个疯女人,以及一只秃鹫。
吵闹的人,是女主朱玄。
智妍呐,你又换工作了?
这次是来网络组了是吧,下次咱记得找点靠谱的剧本哈!
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林智妍出演的话,估计八成观众看到第三集就该开骂了,哦,现在一样也有不少骂角色的,可惜了,这点上她的剧本命确实不如《超异能族》里的孝周欧尼。
我理解网剧脸谱化人设的用意,也理解剧组想要通过林智妍来降低这个角色因为过分吵闹浮夸而带来的好感败坏,但我真的不理解既然都想到这儿了,就不能调整一下剧本逻辑,让这个角色更“合理”一点吗?
作为角色,她确实撑起了剧里的女性高光部分(先不考虑注水和在观众层面上是否真的高光);但无论是作为警察,还是作为姐姐,她都只能说全、不、合、格。
疯女人是闵智英。
这个角色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她自己也在最后一集里跟新议员的对话里说过了。
“在那个案子中,我最后悔的事情只有一件,我应该要尽早劝他去自首的。
但身为母亲,我却犹豫了很久。
”“真抱歉,我只是想问你,为何要支持加害者家属的人权?
”“我们只是一群处境相同的人,在分享彼此的悲伤与无力感而已。
没有什么其他的用意。
”而对这种角色,我想说的话在剧里也由议员说过了。
“……我也没有别的用意。
只是你们那些分享悲伤的时间,最好还是……多用来为受害者与受害者家属想想吧。
这就是我想说的。
”嗯,这就是我想说的。
一个单纯的溺爱型母亲,一个纯粹的恶女人。
就酱。
秃鹫是记者蔡道熙。
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精致利己主义知识分子/媒体人形象。
嘴上喊着公平民主自由,私下里权钱交易、指黑为白,一切为了流量。
他们或者她们并不杀人,手不沾血,甚至狠起来的时候,为了迎合大众心理,连自己和自己的职业都骂(自黑自嘲的绝不在少数),但每个死者死的时候,它们都要来分一口肉,喝一口血。
就像秃鹫。
有受害者的时候就直接上,没有受害者的话制造受害者也要上。
当代新闻人的良心和脊梁我曾经一度觉得是调查记者,但这个职业似乎已经死去多年了。
三、关于类型与它在探讨的聊完了角色,我想大家基本也就能明白我题目的意思了。
都是再经典不过的构型,都是再经典不过的角色,就像一份韩式拌饭,米饭、蒸蛋、胡萝卜、辣白菜、肥牛和辣酱,每样都是经典款,你能说它摆烂吗,不能;但你能说它没摆烂吗,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有谁革新。
所以就这么凑合吃着吧,反正高低也吃不死人。
说完角色,再回到故事本身。
架构和情节没什么好说的,角色逻辑都是依托答辩了,难不成还有人指望剧本能有逻辑?
那第三集炸车我还一度以为真要炸死男主了就是神作呢……这部剧唯一值得讨论的内核有且仅有它的主题。
相比于国民、死刑、投票、舆论杀人这种司空见惯、老生重弹的命题,这部剧我断断续续看完之后想到的更多其实是一组词——罪与罚。
、概念很简单。
什么是罪?
——违反公序良俗,违背法制人伦,与人类普世价值相悖的,都是罪。
那什么是罚?
——是人类集体或部分群体,基于理性与社会经验所施加于异常个体的矫正性措施或者消除手段。
我没什么法律知识,也不怎么经常接触法律工作者,虽说有一些律师或者公检法的作者朋友或者老友,但也很少会讨论到这种层面的话题。
若是单纯处于人文角度的考量,不考虑参照陀氏《罪与罚》的模板,就现代社会来说,罪与罚的两个层面上其实都有不少新问题,而若是基于本剧以及近年来的社会现状,我这里想提出的有两点。
第一,关于罪。
过去的罪,大多是冤有头债有主,是你西门庆真的勾引了潘金莲,是你胡汉三真的镇压了农民运动,所以能够基于真实行为与历史,是有迹可循的罪。
但网络犯罪及舆论犯罪不同。
人言可畏在网络时代第一次具象化了。
相比于肉体损害,精神损害基本都是个体化的,很难给予一个普世化的、标准化的罪恶考量。
有人在网上骂自己讨厌的人,结果ta吃药/跳楼/割腕自杀了,这个人有没有罪?
人都有讨厌他人的权利,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因为一句话而因言获罪,是否“小题大做”了一些?
但与此同时,讨厌和表达确实都是权利,但权利和义务也是相统一的,你享受了权利,便就要同时履行义务,也即为你的言论负责。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负责没问题,可是要负多少责,负什么责呢?
我们没法单凭主观判断一句话出口时,说话人到底是真心还是不小心,正如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的道理一样。
可如果就此放弃不追责,那实际造成的精神损害与名誉损害,以及社会性死亡,却又何尝不是一种犯罪?
在剧里,这种选择被具象化为按下选择的按钮,来判决一个或许根本与你无关的人的死活。
在剧外,每个社交平台上,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上演这样一幕。
《国民死刑投票》里后期有个很鸡贼的设定,他给了“弃权”的选项,从而看似在某种程度上破除了境遇剧的极端环境塑造,似乎是给了正常人一个“不沾血”的选择。
但实际上,在现实里是没有弃权的选项的,尤其是在网络戾气日渐极端化的今天。
你站错队了,顶多是对手打你;你不站队?
装什么理中客?
怕不是双方一起下场打你。
说回剧情,这部剧之所以我今天决定墨迹这些跟大家白话,其实主要最后有一点触动了我,让我觉得这编剧高低在立意的时候还是有脑子的,只是可能剧情确实写得一塌糊涂。
——面对李闵秀、闵智英的具现化的罪,我们只需要法律和正义的警察就行。
——但面对权锡柱这种灰色的、抽象的、看似站在民意角度,实际却是在滥用私刑的罪,我们需要谁,又需要什么呢?
从表层上看,狗脸确实在“惩恶扬善”,杀的都是大恶人,民众拍手叫好。
但实际上说,就像我们为什么要硬性要求司法制度一定要写入被告法律援助一样,这无关善恶,只是为了程序上的正义与公平——私刑为什么会被废止,就是因为人类永远都无法保持绝对理性,而要是无法保持绝对理性,那么当初惩恶扬善的私刑,就具备着某日落到无辜你我头上的可能。
而那个时候,民众早已不再关心你是否真有冤屈,他们就像法国大革命里的雅各宾派一样,只是想看人头滚滚、血流满地罢了。
所以这才是权锡柱最大的恶,因为他的行为实际上是在释放人心底的恶魔。
无罪的恶魔。
第二,关于罚。
说完了网络犯罪与舆论犯罪,那么与之相关的惩罚自然也需要并行讨论。
古代早有因言获罪的文字狱,而相比于那个时代里的重刑惩罚,现在对于舆论的惩罚力度则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要么没出事,“你怎么那么玻璃心人家随口一说你想那么多干啥”;——要么出了事,“都怪你如果不是你嘴贱人家怎么会死你快点给人家以死谢罪”。
喏,反正我觉得都不是啥好话。
基于我上面说的罪的特点,罚也随之变得“个人化”“私人化”起来,惩罚的程度、形式全凭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和社会影响恶劣程度来判定,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满足大部分情况的需要,但归根结底来看,它依旧不算是成形能够沿用的制度法条。
我才疏学浅,也确实找不到任何具备可行性的答案。
但《国民死刑投票》里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比较抽象,也很个例,但在我看来却比现实中的任何刑罚都更合我的心意。
——当权锡柱抱着为女儿娜莱复仇的心愿使用私刑之后,他付出的代价是视作亲子的金智勋的死亡。
这是一种充满了宿命论的答法,但这个答法的取巧之处在于,它没有法律的普适性与规则性,但却又在人情与逻辑上完美符合了人性中最为潜藏的几条DNA之一,也即等价代换。
简直梦回《钢之炼金术师》有木有,你想要获得什么,便要做好失去什么的准备。
而如果,我是说如果,有没有一种可能,抽象的罪也就只有抽象的罚才能对抗?
诅咒别人时,若是想到这诅咒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是否就不会再诅咒他人?
诋毁别人时,若是想到这诋毁也会在自己身上生效,人是否就不会再诋毁别人?
简而言之,也就是当每个人都心知随便诬陷比人的代价注定要高于诬陷行为本来带来的收益时,那么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大概也就很多人不会做出诋毁或诬陷的事了吧?
当然,以上只是想象,现实社会远比想象复杂的多,也困难得多。
这些只不过是看过剧后的感想,估计现实里要真的遇到,怕不是还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金牌法则。
但退一万步讲,这剧能让我想到这里,也算是还凑合了。
不推荐,但是万一看了或者看完了,也不妨跟着我的思路一起胡乱想想,总比想到看了烂剧就觉得贼亏要好多了,你说是吧?
让民众来投票,决定有罪的人是死是活,这个概念很有趣,设计的罪犯也都很糟恨。
但是男女主联手侦破案件的过程漏洞和程式太多,可能前面的新鲜劲还在,但是看到中间,尤其是5.6集,真的无法做到不快进,而且程式化严重,大致能猜到这个环节的决定会在后面带来什么问题。
举几个例子具体说说,第五集,警察特赦杀人犯出来破案,抛开会不会真实发生,这种方式也让人难以接受;然后两个吴大尉报案,男主带上所有人去第一个人那,还给了个警局全空的特写,也很无语,还让一个网络警察带着杀人犯去现场,女主在车上发现问题,不汇报直接改地址,这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到了以后也是种种降智行为,目标都在屋里了,女主不选择保护目标,反而去抓嫌犯,问题是这个嫌犯还被教授认出来了,然后不出意外的丢掉对讲机,联系不上,套路式的悲袭击,被解救……。
而且女主妹妹和她的小男友更是莫名其妙,妹妹拍的照片肯定是指出老师的重要线索,但是他俩在剧情里的表现真的让人非常想快进。
哎……总之呢,就当成偶像剧看就完事儿呗。
看到大家给的8分,感觉我看了个假的李鬼剧。
第一集还凑合,第二集崩的彻彻底底的,豆瓣怎么给了8分?
谋害三任丈夫骗保案的女骗子,在被绑架以后,明明可以找一个远一点毫无规律可循的地方,把人和手机分离,让警察追踪手机信号结果扑个空,然后用她杀害前几任丈夫的方式来直播杀死她,比如定时让她在透明玻璃盒子里被淹死,或者被自动注射药物而死,怎么都比弄个汽车炸弹有更有创意吧。
安排从停车楼要开车狂奔十几分钟道学校操场上,原本还以为这个汽车炸弹至少也得是伊拉克炸美军M1坦克专用的不低于500公斤TNT当量的爆炸效果,结果最后一看爆炸效果,感觉大失所望,也就跐了个火,有效杀伤半径连二十米都不到,还不如个105毫米榴弹炮的效果。
还搞那么大阵仗,至于嘛而且看车一路开过的路边有很多黑乎乎的空地,随便找个地方不行吗?
非得跑到学校操场弄个鸡飞狗跳?
男主蜜汁自信的毫无逻辑,为啥你自己陪女诈骗犯在车上对方就不能引爆?
还说什么我也在车上如果也死了你怎么和全国观众交代。。。
幼稚不幼稚啊,都警察队长了,还搞小学生级别的道德绑架那一套。
再说了你自己要找屎,凭啥能觉得对方就无法和全国观众交代了?
你谁啊你,大韩民国缺了你就不转了?
女主也崩的无法理解,跑去学校找妹妹,路上一直打电话,也不认真看人,结果还得靠同学帮忙才找到自己妹妹,那可是你妹啊,又不是个耗子,有那么费劲找到吗?
还有明知道车要爆炸了,还要奔着车跑过去,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是第二集就爱上男主了,要跟着一起殉情?
还是说心疼女骗子,想去帮忙解救女骗子?
再或者想混个烈士,然后让妹妹当五保户从此可以免费吃皇粮?
已经对后面不抱期待,就随便看看朴成雄和林智妍吧
坏人都从学校下课到家里再从家里到警察局了。
你一个警察说“马上到”,然后人家都说我自首了。
你才从警察局大厅准备出发。
你同事随时可能死于非命,真的我无力吐槽。
其次,如果真的想抓一个议员,真的有那么难吗?
女主刚当上警察就能调出所有闵议员的黑历史。
那么大一个南部警察局都知道背后是他在使坏。
就是没人查,其他人不查,我可以理解。
局长和部长有交易来往。
男主那么在乎正义的人。
一直想扳倒闵。
非要抓住他儿子再来扳倒他。
我真的无语。
然后就是金智勋的黑客技术。
一个高三学生可以把全国的黑客甚至是警察局的网络信息部都当傻子在戏耍。
那我该说他是天才还是上帝?
甚至没有一个人可以发现自己被植入病毒软件了。
还有就是权锡珠在杀李尹成的时候。
明明看到警察来了,他要发呆,直达警察已经在脸上了。
他才晃过神说:“哦原来,我还要掐死他”,随后开始强行推动后面的剧情。
那个闵议员和男主的前辈什么垂的通话记录坐实了的杀人证据,这也是剧中唯一给这个议员留的证据,最后说是他秘书背锅。。。
我也是太难理解编剧怎么想的。
太强行了欧巴。
最后警察抓的好人受害者都抓到了。
坏人要不死了,要不还在逍遥法外(各种证据都有了)。
男主为了快速破案。
长期捏造犯罪证据,并且无罪,这种价值观真的很难苟同。
emmmm,整个剧情有点像大侦探,一问不认识,一搜都有仇。
教授的小迷弟居然没注意到自己的学生就是教授想收养的儿子;他都偏执到杀掉教授女儿了,愣是没注意到那个养子。
(这个演员的微笑很带感)
教授呀,也看看我吧前期剧情还是很紧凑的,投票杀人;后面养子戏份变多,且养子精通计算机的时候;经常追剧的朋友就可以猜出,他一定有一些特殊身份,比如狗脸。
后期剧情总给我一种要烂尾的感觉,当然人物关系和回忆的插入是很有必要的,整个时间线也因此慢下来;最后大结局,有点离谱了,三号就教授死不死这个事情,给人一种狗脸是邪教组织,说到必须要做到,一点感情都没有的一群机器人,明明教授刚和他养子那么煽情;还有为什么养子被一下子打死了,是怕他的编程能力太强,第二季坏人不好用程序作恶吗?
(我还是莫名磕妹妹和狗脸的cp的)
落汤小黑狗+粉伞大白兔再说说人设,我的天啊,女主一直在大喊大叫,她不是警察吗?
网络组也算警察吧,她是《黑暗荣耀》里没西八够吗?
自己想干嘛干嘛,最后组长去开门拯救,~哇哦~王子来拯救你了~大可不必。
우리教授在最爱的女儿身亡后,明明有怀疑的人选,仍然在监狱卧薪尝胆8年,和仇人合作;只是因为对国家法律失望,所以让国民投票决定犯人的生死;但是在50%国民弃权,认为教授不该挂掉的时候,毅然上吊?
这不是国民投票的结果吗?
养子突然直播,剧本不对了?
死脑筋只有一条路?
教授对于法律学术和正义的追求应该大于对女儿的爱吧。。
剧集最后预告剪的真是很有水平,中国预告是下一集的精彩小片段,韩国预告就是综艺恶剪。
第二季期待填坑
这个结局真是
被权力和金钱控制的世界,底层不疯谁疯?
我知道面具人就是你 帕恰狗!
3集弃,属于为了片名的高概念,然后不断的舍弃剧情合理性那类。比如第二集,罪犯在车中给受害者绑了定时炸弹,男主为了不伤及无辜只能把车全速开到最近的操场。赶时间横冲直撞我就忍了,最后直接开车从高坡上飞落到操场上。。这也太不尊重这颗炸弹了吧。这么颠,不怕它爆了么。要命的是,这种级别的bug后边还有。主要为了看林智妍追的这部剧,但比较失望,应该是女主的戏份,但是存在感较低,全程还是那种《黑暗荣耀》里式的嘶吼表演。总之,对剧集概念或剧中某个演员感兴趣的可以入手,看看能坚持多久。想要看高品质犯罪题材电视剧的,勿看。
标记完非法正义才发现没有标记这部。研珍呐……隔壁也很能打哦
接二连三的停播十分影响观感,让越来越不紧凑的剧情雪上加霜。坏小孩演得够坏,被反派决定了命运的父子让人怜爱,其他角色则发挥得平平无奇。满腔控诉,但未见掷地有声。明示将有第二季,不太看好。
后面还是崩坏了,韩剧通病
太差劲了,从男主发现炸弹之后竟然不是找拆弹专家而是一路狂飙到操场?路上发生车祸炸了不是更危险?一个小时的投票时间都不能搞定炸弹,然后连入侵全国网络2次的狗脸都查不到一点蛛丝马迹,那说明这国家的网络防火墙就和纸糊的一样,缅北吗?查无此人?这完全就是挑衅政府了,还用的着几个搞笑警察在那查案呢,不如拍成搞笑片得了
所以 朴海镇是打酱油的 反而这样感觉剧变得有意思了 感觉议员的儿子就是真凶啊 当年的案子就是他干的吧 朴成雄杀错了凶手?但是吧剧里配角太多了 而且如果真的只有12集感觉很多坑都会填不上 出了镜但目前无作用的女记者or主持人 女主角妹妹 妹妹班上那个闷声不响的男同学
请所有韩国发酵男星都去学习朴海镇的驻颜术好吗
7/10
朴海镇是真帅,妍珍是真会演,但是配角有事吗真的演的太陈旧套路脸谱化了吧……
。真的超好看,非常建议大家去看,真的真的真的真的超好看。
说实话朱玄的演技挺差劲的,只会咬嘴唇、瞪眼、大叫,长相也很普通没有记忆点,每次出任务都是精致的妆容,口红腮红眼睫毛一样不少,警察也要服美役哈哈。相比之下,教授的演技就非常到位,尤其是哭戏,失去至亲以后确实就是他那样撕心裂肺地嚎叫,看得我也哭了。这才是好演员。
虎头蛇尾
无力吐槽
从人设到剧情,流水线到完全提不起兴趣。
3.2/小男孩全剧最惨…
朴海镇面瘫便秘欠钱演技
妈呀,编剧太能了!第7集的串联和转场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