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小说的《李可乐寻人记》就快上映了,昨天有幸以媒体的身份观看了首映场,和预期中的情景差不多,李承鹏式的黑色幽默,全场密布的发自热心肠的毒舌,对大环境的嬉笑怒骂,对小人物的自嘲与自嗨,让人看完很是欢欣,观感不错,市场方面,喜剧+浪漫的双箭齐发,大概能保证在这个缺失小人物喜剧的档期里赢得应有的回报。
关于电影,观众可以在影片上映后亲身去体验,保证会各有各的感触,各有各的笑点和泪点,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片中一位演员的表现——女主角康红的扮演者谭卓,这位刑警队女捕头从一出场的英姿勃发,惩顽捉凶无往不力,到面对李可乐胡搅蛮缠时的无计可施,芳心暗许的少女情怀,再到最后一场情义难两全的千里捉男友朝朝暮暮,耍帅、搞笑、温情、用智,文攻武斗、煽情催泪,谭卓把能给银幕女警花提升魅力值的七种兵器演绎得虎虎生威,纵然偶尔对李可乐发点性子动点暴力,给观众的感觉也是温馨。
在近几年的大银幕上,女警花已然成为一景,因为每部警匪片里都有这么一位,优秀如冷艳又脆弱的Angelababy,美貌又能打的景甜,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美感,但是看完《李可乐寻人记》,你会发现这类角色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没准,谭卓才是你心目中那个最可爱的女警花。
她很真实,没有飞檐走壁一个打十个的绝技,也没有或性感或华丽的妆容,仅是平平常常一身警服,或一身如同邻家女孩儿般的便装,都有化在骨子里的女人味道,一半是因为塑造到位,另一半则是有天然的魅力在里面。
平实,就是谭卓演戏好看的秘密武器,这个七成要归功于天赋,返璞归真基本上不是凭后天的演技能做到的,不是说谭卓不努力,而是她本身的气质和性格已经决定了角色,像这部戏里康红对待李可乐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一场日久生情的浪漫之旅,至少我想象不出另一种人物关系。
其实谭卓在《李可乐寻人记》里面的表演已经很突破了,喜剧和浪漫戏,其实都是她以前并未展现的技艺,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出演这种类型角色就能发挥得轻松自如,那必须是有灵气和演技打底的,谭卓用毫无委和感的表演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只能演文艺片和内心戏,轻松的、开心的作品一样能脱颖而出。
上一次是《Hello!树先生》,谭卓饰演的哑女始终处于被树先生引导的状态,但性格其实更厚重,每一场戏都有精神状态的变化,表演相当完整。
再往前数,就是只能看下载的《春风沉醉的夜晚》,那一年,谭卓惊艳出世,像一只期待重生的蝴蝶在冷风中飘扬,坚韧的表现力让人叹为观止,三部风格全然不同的戏,谭卓用三种全然不同的角色,走着一条和别人全然不同的表演之路。
人这一生,其实一直在寻找吧!
对于李可乐来说,他真正寻找的,是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想要的爱情。
我们不停的生活与忙碌,总是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又在徘徊不定,其实我们就是在找真是的自己呀!
真正的爱情,不是李可乐对青青那样,不顾着自己的能力而满足对方的要求,不会像青青一样不细心发现可乐的能力而只顾着自己的需求。
我们在寻找真实的自己,因为这样才适合自己吧!
这是一生的功课。
准备去看书了~
日前,由刁亦男执导的悬疑片《白日焰火》不仅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金熊奖,也将男演员廖凡送上了柏林影帝的宝座,而《南方都市报》随后做了一期特别策划“不是所有男神都叫‘潜伏者’,我点赞!
你加油!
”,对廖凡、段奕宏等男演员们给予了“潜伏者”的赞誉,不过较为缺憾的是并没有关注到女演员,而实际上也有不少女潜伏,像《钢的琴》、《到阜阳六百里》等的秦海璐,还有最近上映的《李可乐寻人记》的女主角谭卓。
《南方都市报》在该“潜伏者”的策划里,开篇便借用了媒体的说法,“廖凡用自己的坚持说明了一点,我们华语影坛上不乏像他这样的好演员。
他们经受着目前尴尬的现状,固步自封的商业类型模式,投资方始终核算着用一个好演员不如用一个大明星。
他们默默贡献着精彩,却少被媒体关注”,而导演高群书则将总结出他们身上的三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外形上,这帮人长得都不是特别‘漂亮’,不是花美男类型,而是凭借出众的个性、气质取胜,类别不一,有硬汉型、绅士型、文艺型等。
这些‘非俗帅’男演员有一个共通点——‘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
”毕竟,商业化时代的商业制作很多投资人考虑更多的在于商业回报,明星较之一般的演员更有号召力,尽管大部分明星都是从一般演员走过来的,如廖凡,在《白日焰火》之前就已经主演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等作品并赢得了不少的好评,只是难以受到大明星般的关注度;而女演员在这方面也并不乐观,大部分都在默默的贡献着精彩的表演,尽管不一定能够吸引到大制作的关注。
就以刚主演了《李可乐寻人记》的谭卓来说,这位来自于东北的女星并非是那种惊世脱俗的“美女”,而是气质型的女星。
早在四五年前与娄烨合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时,谭卓就已经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她的演出也让影片里的非同一般的爱情更为让人深刻,而后来与另一位性格男星王宝强合作《Hello,树先生!
》时,她还挑战自我扮演一个女哑巴,她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成功的演绎出内心的困顿、挣扎、无奈等。
到了这部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李可乐寻人记》,尽管影片的主要戏份落在于喻恩泰扮演的男主角李可乐的身上,但她带出了影片后半部分时男主人公的转变、性格成长——谭卓在影片里扮演的是动作干练的女警,而喻恩泰则是带有痞子、混混色彩的小人物,两个原本生活于不同世界的人因为误会而相遇,甚至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不过机缘巧合下两人也逐渐消除了误会甚至暗生情愫……在谭卓的表演之下,她将女警的外表的干练与内心的温柔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通过她的几次眼神生动的演绎出来,如医院里喻恩泰给她喂饭时她的表情,还有两个人掉进洞里后她面对喻恩泰的神情的变化,都将这个人物内心的变化演绎的很细腻,也折射出演员本身的能力。
高群书对这些“潜伏者”开出的药方是:自组小团体,主动参与制作。
确实,内地影视业的急剧发展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而对于像廖凡、谭卓等有演技的演员们来说,无疑是福音,也希望在大银幕上更多的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更希望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在国际影展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真是年夜饭都吐了,居然5.9分,到底评价的人是有多低得审美?
一直以豆瓣做标签,我第一次自己登录来回复,但是这部片子让我第一次觉得西南官话,这么难听。
你一本正经说普通话得台词时候真的很尼玛出戏啊。
救命啊,还有就是整部剧请简直是当观众是傻子。
完全不考虑剧情常规性吗?
这什么批导演得剧情啊。
傻逼来的。
导演ni ta ma..的。。。
觉得观众都和你一样能理解影片啊。。。
李可乐的演员。。
NI TA MA DE 没有实力。。
演技不是盖的。。
影片思想 太多。。
看不懂的。
我只想说一句话。
找会你自己。。。
看懂了。。
那就是破片。。。。
好人好报。
最后追着打李可乐。
李可乐还是在骗。。。
真他妈乱。。。。
真理到底在哪里????????
难道真理等于胡搞。
或者胡搞真理。。
自私是吧。。。
胡搞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李承鹏这个人。
《李可乐寻人记》是李承鹏写的,看过他的《李可乐抗拆记》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两本书特别好看,所以我知道了李承鹏这个人。
我并没有看过《李可乐寻人记》这本书,所以不知道原书写得怎么样,不过作为李可乐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又是李鹏,我想其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是在看过李承鹏书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因为你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其他作品来判断的。
电影一开始,就是典型的李承鹏式幽默,典型的李承鹏式语言,黑色幽默,发人深省,让人沉思。
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看过韩寒的书的人应该知道,韩寒的文字也很犀利,这瞬间让我想到了《一座城池》,也是同样的黑色幽默。
我想这是真正的喜剧,不只是让人发笑,还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然就成了为了娱乐而娱乐,最终会导致娱乐至死。
李承鹏的书看似很夸张,但并不做作,不矫情。
他的书很反应现实,直指生活中阴暗的一面,别人不敢说的,他敢;别人不敢做的,他敢。
他或许被说为愤青,但 我们国家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愤青吗?
正是有了韩寒、刀尔登、李承鹏、刘瑜等这样的作家,我们才能对这个社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上的问题才会更加认真地对待。
与《李可乐抗拆记》很相似,《李可乐寻人记》同样有着荒诞的故事,也有着感人的情节。
两条线索并行,在寻人的同时,也在寻找着另一半。
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热泪盈眶。
这不是一般的喜剧作品,《泰囧》虽然很搞笑,但却没让我感动,而这部电影不一样,它让我看完后静不下来,所以才会动手码下这篇文字。
当然我猜书籍可能要比电影精彩一些,电影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许多地方可能拍不出原著的精髓。
但总得来看,还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只能说看不懂承鹏的电影,不能说电影不好,不明白局剧中真实的寓意在哪里,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这确实有些富有人生哲学意味的东西,只是通过电影我只是看到了李可乐屌丝大逆袭的过程,和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完美结局,这的确是找到了最终的自我了。
承鹏自从离开足球评论之后,成了作家,现在又开始当编剧,的确是很有才的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他做人很真,不过这部电影似乎不是那么好看,希望以后他会有更好的作品。
导演: 周伟主演: 喻恩泰 / 谭卓 / 王澜霏 / 秦卫东 / 李彧宁浩留下了一部《疯狂的石头》和一部《疯狂的赛车》后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转型之路,后继无人的中国影坛再也不见”疯狂“电影,《李可乐寻人记》用一部川普的小成本喜剧让人想起了宁浩的”疯狂系列“,虽然导演只能算是学了个形似,但依然能从流畅的叙事和灵巧的镜头中看到宁浩的影子。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小说原名是《寻人启事》),李承鹏不但亲自操刀剧本更是跨界出演了一个土里土气的乡村土老帽。
从改编剧本角度来看,本片编导结合的相当成功,李承鹏的作品中的文字游戏转化成了电影中灵活的镜头语言将文字的喜感通过画面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导演对原作的把握很到位,一部流行文学作品中拍不出什么人生哲理,能拍的令观众喜闻乐见就算是大功告成,试问李承鹏本身也没有在文字中有什么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热情,博君一笑就很是不错了。
本片整体叙事流畅,剪辑凌厉节奏明快,配合着剧情的混乱导演的叙事清晰明了,没有迷失在几条线索之中令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这部小成本的电影注定不会得到太多的关注,但这并不影响《李可乐寻人记》成为一部很接地气的影片,甚至在我看来《李可乐寻人记》相比那些充斥在院线的国产商业大烂片更有可取之处,至少在本片中人物语言至少是生动活泼的,光凭这一点就比那些不说人话的国产烂片好上许多。
中国电影需要如此的小成本电影,中国电影需要给像《李可乐寻人记》这样的小成本电影一些生存的空间,这样的电影才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才能证明中国电影的发展是良性的。
《李可乐寻人记》不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电影,甚至说来这部电影注定会埋没在影史中很快便被人忘记,就像在院线的排片表上的来去匆匆。
这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喜剧片,有点儿哗众取宠算不上什么坏事,有点儿做作煽情也是难免的,我们也必须包容这部电影的稚嫩和不足,更要体谅其毫无深度可言的先天不足,但就是这样一部有着种种不是的电影让人看得很舒服、很亲切,所以说面对这样的电影我们还是应该多些鼓励。
文/满囤儿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是一个类型片的市场。
许多商人特质的电影人,都在追求电影作品的类型纯粹。
当某类型走俏的时候,就会投机该类型。
定下类型,随后的各种配备,均以该类型为唯一标准。
可是那些智商、经验、能力高于一般水准的创作者,总会不满于这种套路化的创作方式。
他们绞尽脑汁,就为了让自己的类型片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李可乐寻人记》是一部嬉闹喜剧,走的是《疯狂的石头》和《泰囧》那个路数。
可是主创们偏偏利用女主角谭卓那可以变幻的气质,在喜剧类型中引导出了一定程度的类型转换。
嬉笑怒骂的喜剧之外,爱情令影片增出几分亮色。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并由其亲自编剧。
改编自己的小说,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舍不得删减,从而无法真的做到类型上的纯粹;一个是对主人公的固有印象太深,难以选到称心的演员。
能选对谭卓来做影片的女一号,多少是其编剧处女作的一大幸事。
李承鹏的追求,八成是要让《李可乐寻人记》具备嬉闹喜剧的娱乐性、黑色幽默的讽刺力和欢喜冤家的浪漫感。
这就要求主演能够在这三重类型之间游刃有余、不留痕迹地转换。
如果转换不够自然,观众便会出戏,整部电影也就成为了散乱的拼盘。
好在谭卓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演员。
一来她的容貌之美足以惊艳众人,而且还是天然的。
二来她出道后便主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
》等文艺影片,在与娄烨、贾樟柯、张猛这样的名导的合作中迅速积累起同龄女星难以企及的表演经验。
外形条件如此优越,却总是饰演哑女、绝望失控的瑜伽教练等内心戏较重的角色。
这都让谭卓给观众留下了一丝神秘色彩。
观众熟悉她的名字,却不会拿得准她下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会是怎样的姿态,又担起了怎样的挑战。
这种带有神秘感并兼备过硬演技的演员,最适合引导影片实现类型的融合。
因为只要从外部改变她的造型,她就能随之展现角色变化的内心,从而让影片的氛围得以转变。
《李可乐寻人记》中的喜剧和爱情的转换,就是通过谭卓头发的束起和披散为分界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适度的契机,女警康红一直束起成马尾辫的头发披散开来。
当柔顺的头发自然垂下后,观众会发现谭卓之前凌厉的眼神,不知何时变得温柔了。
整个人的气质便跟着过渡而来。
女警那层冰冷强硬的外壳,融化了。
康红回归成了一个女人,一个我爱犹怜的女人。
如此一来,《李可乐寻人记》前半段的嬉闹喜剧和黑色幽默,很自然地被引导向了欢喜冤家间擦出的爱情暖流。
在罗湖上班的时候,每次下班坐地铁都会看到这部片子的广告宣传,一开始还以为是部话剧呢。
去电影院本想看《霍比特人2》的,去得太晚,这部片子长达三小时,遂放弃,选择了《李可乐》。
贯穿整部的四川话,标准倒是标准,可作为一个非四川人,开始总是有些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明白到底在演什么,并且一度以为女警只是个小小配角。
好吧,其实我就是把它当成下班后释放压力,调剂生活的喜剧片来看的。
有两个小触动:一是李可乐在风风光光得到五百万的重酬之后,被发现原来只是作假,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甚至无家可归,于是只能睡在车上,这时前女友老家的小学校长打来电话,他犹豫过,最后还是咬咬牙把钱捐了。
二是李可乐在被邀请回小学升国旗的时候发表的那段话,我只记得这一句: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我找了那么多的人,其实都是在找自己。
人生际遇这个东西,常让人大跌眼镜,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艺人名媛。
但也许有些品质,不管你变成何种身份,它依然存留在你心底的深处。
其实何止找人是在找自己,我常以为我们工作、读书、旅行甚至于谈恋爱都是在不断地观照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且完善自己。
PS:其实谭卓还是挺漂亮的,感觉她像是郝蕾、徐静蕾还有陈妍希这几个人的结合。
本来是要追霍比特人,但是没那么早的[擦汗]我下午录音来不及。。。就看了李可乐寻人,原著是李大眼嘛,都是喷子就挺一下咯!!!剧情一般,喻秀才表现不错但是科班出身太学院派,警花儿漂亮!!![强][强][强]
国产类中算是很有诚意的了。秀才第一次演电影?那句话,一生中什么都可以丟但不能丢了自己
不是所有的方言电影最终都能成为《疯狂的石头》。
挺好玩
真心觉得相当不怎么样,谁说这片是黑色幽默我跟谁急
有点意思
对方言不是很懂,为啥云南的电影说的全是四川话?这片是真的不行,基本也是国内这些夹缝中生存的小成本片的窘状,犯了大部分小片的通病。除女警外,包括李可乐在内没有一个角色是不惹人厌的,关于男女主的爱情也不很认同,李可乐可谓是干啥啥不成,欠着债捐学校,要不是最后变凤凰,欠的钱这辈子也还不完(属于剧本偷懒),还一直骗女主,只会油嘴滑舌,居然能让人家死心塌地喜欢上他。
本以为是烂片,没想到惊喜不断,拜柯南那镜头太逗了
云南人为撒子说四川话
意料之外,好看。喻恩泰有才,谭卓不比高圆圆差~“旧山犹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我已经知道我的微薄里面应该把哪些影评人拉黑了,不点名了!拿了钱当然是要帮人说话的。
烂到家的片子,浪费老子时间,虚假分数6
小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剧情简单 但方言的加入增添了整体的诙谐感
剧本其实挺烂的,全靠台词逗趣。女主心里咯吱,我也乐得不行,原来文学肄业的才华就能俘获我们——内心万只草泥马奔过。唯一觉得过目不忘的就是丽江的雪山,草甸的轮廓远处就那么白黛相间横亘着,过一阵子一定要云南再走起一次!!!
除情节有点不太合理 其实还算不错
从李汤姆到吕秀才,看好喻恩泰
1.女主双眼皮做得太大了,快夹到我了;2.女主太像郝蕾了;3.丛林奔跑一段儿,女主娇喘中喊:混蛋!4.古镇里推轮椅,女主胃都快颠出来了。
挺有意思的
我只能说李可乐运气真好!
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