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剧一向是市场刚需,每年都会有大量作品上新。
固然旱涝保收,不缺受众,但爆款相对稀缺。
主要是青春剧创作也进入瓶颈期。
其大抵是三个线路:青春+狗血,青春+甜宠,青春+怀旧。
感伤感性有余,热血激情不足。
3月9日首播的这部新剧,则为青春剧吹来不一样的风。
它就是——《荣耀乒乓》《荣耀乒乓》由五百监制、程浩执导,白敬亭、许魏洲领衔主演(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它展现乒乓少年们一路热血拼搏,用刚强的意志练就抗打的运动青春,最终燃爆乒乓夺冠之路。
由于以乒乓球为切入点,《荣耀乒乓》吸引了不少国乒粉的关注。
而这也构成了《荣耀乒乓》争议性的来源。
因为乒乓球是国球,是最受国人关注和喜爱的运动之一,所以国乒粉对剧集中的运动呈现,也有着更严格的审视。
不妨做一个对比。
好评如潮的《摔跤吧!
爸爸》里,对摔跤运动的呈现也不是100%的专业,也有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做必要的“修饰”。
但观众并不会因此挑电影的刺。
因为摔跤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大众化程度没那么高。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国乒粉对《荣耀乒乓》专业性的高要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荣耀乒乓》承担着比其他运动类影视剧更高的标准。
且公正地说,《荣耀乒乓》也很尽力去还原乒乓球这项运动的魅力。
通过各种剪辑手法,把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拍出不同的看点,传递出赛场的热血与燃情
也应该承认,《荣耀乒乓》毕竟不是乒乓球运动的纪录片,演员每一个拿拍姿势、每一个打球动作,自然无法100%复刻现实中运动员的专业和精彩。
但有必要知悉一个前提:《荣耀乒乓》是影视创作,是虚构的艺术。
其对专业性的呈现,既要确保内行的门道,也要有外行的热闹。
在专业与好看之间,保持一个平衡。
国乒粉议论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荣耀乒乓》是否根据国乒运动员的真实经历改编?
但事实上,片头已经很清晰地告诉观众:“本剧故事,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很多国乒粉对每一个国乒运动员的生日、籍贯、经历、冠军数等如数家珍,所以他们也会将真实运动员,与剧中的角色进行比对。
一些国乒粉质疑:既然有跟运动员相似的地方,为什么不直接根据真人事件改编?
这样游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是否恰当?
笔者认为,虽然可以理解国乒粉的情感,但创作有客观上的限制。
还是以一个例子说明。
去年的金鸡奖最佳影片《夺冠》,观众都知道是根据中国女排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但电影中只有郎平,以及郎平执教的女排姑娘们是以真名出现,第一代女排姑娘们以及陈忠和时代的女排姑娘们,都没有以真名字出现。
从最初《中国女排》到《夺冠》的改变,以及一些讳莫如深的变动,我们就能够知道:如果是真实人物改编,它有着种种不可抗的内外因素。
这是《荣耀乒乓》采取虚构创作的原因。
而既然是以国乒为讲述对象,也很自然地会借鉴一些经历或事迹。
体育题材的剧集并不好拍。
历史上那些让专业运动迷满意的剧集,主要以动画为主。
二次元的现实限制相对少一些。
因此,无论是专业性,还是虚构创作,国乒粉可以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却也不必就此将《荣耀乒乓》一概否认,简单粗暴打个一星。
如果对《荣耀乒乓》的关注点全部都落在乒乓球的是是非非上,会有点可惜。
观众可能会错过一部很精彩的青春剧。
青春剧,才是《荣耀乒乓》的定位。
乒乓球运动,只是青春成长的一个媒介。
《荣耀乒乓》的青春线,在写人、叙事、达意这三个层面,都做得不错。
以徐坦(白敬亭 饰)和于克南(许魏洲 饰)为核心,刻画一系列人物群像。
徐坦和于克南是青春中两种很典型的人格。
徐坦是努力型选手。
他没有太出众的天赋,无论是进省队还是之后进国家队,更像是依靠1%的天赋+99%的努力。
他内秀、多思、善思,善于研究对手的球路和习惯,用智慧打球。
性格平和的他,拥有很强大的抗打击能力。
外界的怀疑、他人的哂笑,都不会消磨他内心中的热爱。
徐坦在技术上的短板是,他常常想太多,少了一点杀伐果决。
如何凭借努力消弭天赋上的差距?
这是徐坦需要挑战的。
于克南是天赋型选手,从小就拿遍各类青年赛冠军,打遍无敌手。
天赋是馈赠,之于他也是一种压力。
一方面,于父对于克南的高期望、高要求,让父子之间有误会和龃龉。
他们明明爱着对方,明明渴望来自对方的认同,但乒乓球压过一切。
另一方面,年少成名,让于克南无论是在地方队还是国家队,受到更多的瞩目,也有着更多的流言和非议。
于克南的性格高傲、盛气凌人,同时也不免心浮气躁。
如何将技术与心性完美结合?
如何让个体更好融入集体?
是于克南需要克服的难题。
徐坦、于克南这两个角色都很好立住了。
白敬亭、许魏洲的演绎,与角色也高度贴合。
表演上仍有稚嫩的地方,但俩人都认真投入角色,青春感十足。
在叙事上,《荣耀乒乓》紧扣人物成长内核。
编剧比较聪明地以集训、训练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为节点。
人物在不同的节点,认识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的困境和挑战,收获不同的成长。
比如在省队时,徐坦思考的是,是否要放弃乒乓球?
集训阶段,只有前三名可以进入国家队,徐坦如何应对这残酷的竞争?
进入国家队后,徐坦一开始在各项排名中垫底,他要如何一步步成长与超越?
还有很关键的,徐坦和于克南如何一步步建立友谊?
他们又是如何处理兄弟与对手的关系的?
《荣耀乒乓》的叙事有着清晰的起承转合,可看性并不低。
在达意这一层面,涉及的是《荣耀乒乓》缘何以运动项目切入。
这是因为运动中的挫折、成长、超越、燃烧、激情等关键词,与青春的“成长”不谋而合。
它可以为青春剧注入更加刚性、更加热血的气息。
当市面上的青春剧主要局限在多愁善感、你侬我侬时,《荣耀乒乓》则是想告诉观众:这并不是青春的全部模样。
很多人的青春里没有狗血式堕胎、甜宠式恋爱,他们有的是为了实现考进一所理想的学校等目标,持之以恒、不辞辛劳地努力着、拼搏着。
剧集以几个乒乓少年的世界冠军梦,映射了所有人奋斗的青春、热血的青春、成长的青春。
从这个层面上看,《荣耀乒乓》不仅是一部好看的青春剧,它也是一部有着更高立意、类型上相对稀缺的青春剧。
所以不必只纠结在运动层面,好好投入这部让人热血沸腾的青春剧吧。
文/李愚
这部剧就目前来说给人的感觉挺惊喜的,我真的已经剧荒很久了,昨天打开爱奇艺看到主推乒乓,就进去看了一眼,没想到停不下来了,一下看完了8集,而且是没快进的那种,我平时对体育类项目不是特别关注,所以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几乎不会打开看,昨天偶尔打开这部剧,很惊讶自己竟然看完了,就目前来看这部剧剧情紧凑,各位演员呈现也都很好,每集结束后还有关于乒乓球的小贴士,这些都一定程度让我了解到乒乓,了解到我们乒乓运动员们平时在训练中到底付出了多少,其实说到乒乓,就算我再不关注乒乓球,它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球来说,还是知道一些打的比较好的球员们,比如张怡宁、张继科、马龙、许昕、方博等等,我知道他们多是在一些体育赛事结束后,身边的人会有说“咱们中国乒乓又夺冠了” “嗨,这不是很正常吗,今年是谁呀”.... 我之前总是觉得我们国家乒乓球夺冠才是应该的,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肯定付出了努力,但远远没有看完剧来的这么直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队甚至是一个省队的乒乓球员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到底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就像在剧里徐坦妈妈说的“在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几百万个孩子,学打乒乓球,8岁开始集训,每年能进省队的就700多人,能进国家二队的,也就30多个人,能进一队的也就20多个人,如果能拿下冠军的几率也就一千五百万分之一”这个数据给的很直观,很心惊,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不应当把我们运动员夺冠直接事定义为理所应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每个人无论成败,都为了成为世界冠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就如剧中天才如于克南也是一直默默训练,不因自己的天赋而沾沾自喜,我们应当给予我们所有的运动员们,以鼓励以敬佩,他们真的很棒,感谢我们的乒乓运动员们,谢谢你们捍卫了乒乓的荣耀,我们因乒乓而自豪,同时也谢谢那些默默的为乒乓夺冠而做出贡献的人
双男主最近很是火爆啊,互相救赎的成长线也是一贯被编剧用烂了的……说实话我刚开始纯粹是奔着两个男主的颜来的,目前看了两集半,竟然还不错!
开局就是一场紧张刺激的乒乓球比赛,把气氛拉满,双男主在乒乓球赛场上对峙,这是一场等待了10年的对决,谁也不知道这10年里他们两个都经历了什么…于是,镜头一转,回到了10年前。
这一年,徐坦和于克南二人年仅16岁。
俩人都打乒乓球。
徐坦看起来是个弱鸡,但实则天赋异禀。
于克南小小年纪就把乒乓球赛事的各大奖项拿了个大满贯,进了国家队,却又因打人喝酒不遵守纪律被退回省队。
两个人小时候是打过一场比赛的,当时徐坦输得很惨,也记住了那个碾压他的对手——于克南。
几年后,一场大区集训,让两个人再度相遇。
于克南桀骜不驯,徐坦坚毅恒久,两个人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的互补,或许这就是命运,安排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经历完全相反的男孩重逢,必定是为了掀起他们各自命途中的惊涛骇浪。
这剧亮点很多:几个教练都是老戏骨,演的很细腻又很舒服,两个主演虽然年轻但演技也是值得肯定的。
整个画面的滤镜和色调给人一种电影感,很高级。
关于国球的科普小视频还有PPT都做得不错,看得出来剧方是很用心的在向大众科普了,楼主表示真的有学到。
目前处于佛系追剧状态ing,会不定时更新哒~
在荣耀乒乓上线之前,我对这部剧还是有所期待的。
看起来青春洋溢的演员,乒坛双子星的竞争传奇,社会公众对国球的关注,恰逢奥运年可能带来的运动热,让我有了想看一看的冲动。
今天看完四集,实在是不吐不快。
这部剧剧本和演员都有问题,相对来说剧本的问题更大——或者说,剧的出发点就错了。
我们要首先明确一点,青春运动题材的影视剧,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表现青春热血。
人物,情节,热血。
这部剧在三个方面都没做好。
先说人物。
看完1-2集你觉得徐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水平不高动摇了职业决心,又因为认清自己决定追逐梦想。
这个过程中,人物根本没立住,人物做出决定的动机太苍白了。
他为什么决定去集训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热爱乒乓。
那对他热爱乒乓有表现吗?
没有,就给了一个医院的镜头,一个爷爷的镜头,没了。
那于克南呢?
叛逆天才,刺头,父子关系不佳。
但是编剧的刻画太简陋了,他爸领着他去报到那一个画面,激烈的情绪表达,闭着眼睛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勉强留下,依旧惹事,被队友感动,开始承担责任,父子和解,为国争光……这种一眼能看到底的剧情你告诉我有啥意思?
情节上,真的太寡淡了,毫无戏剧张力,所有的都没有二次反转。
开头决赛,特意给了膝盖镜头,好么肯定是受伤了;然后就得是绝不退赛,带伤比赛,遗憾告负,惺惺相惜……拜托,这我闭着眼睛都能猜到啊。
开头把徐坦设定成因为关系户进了大名单,然后呢?
然后一个美女出来拿灭火器给队友喷了,最后他心安理得去集训了?
起码把这个点解释清楚啊。
然后集训部分,拍的是很写实,但是我们想看的是戏剧冲突,是主角的成长,不是有了一个插科打诨的新西兰就能掩盖过去的,不是用几个刻苦训练的镜头用一个向上的成绩曲线能说明的啊。
人物和情节都烂到这个份上了,就甭指望热血了。
看了四集最热血的一幕竟然是一个不会打乒乓球的小太妹用灭火器喷北京队全队……我特么真想知道编剧和北京队有多大仇。
最后,白敬亭发挥尚可,但是他快30了,真没有啥少年感了,16岁不是想演就能演,所谓的四大墙头另外三个有两个超一线一个一线,赶快转型吧。
许魏洲……他是真的很帅,但是更适合平面模特以及时尚圈。
真的很可惜,本以为能看到一部讲国乒的好剧,但是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借用短评的一句话,拍的要是有棋魂一半好看也行啊。
孔刘之后我就不再看乒乓了,因为我自己一个球也接不住,所以很喜欢这种科普教育片小剧场。
剧情影射,我也看不懂,不影响观感。
剧本其实写的不错的,有很多地方有呼应,有包袱,有伏笔,还有每集一个小知识。
寓教于乐。
小白还挺适合演体育运动员或体育生。
从他身材的变化,就能感受到他的付出。
这部剧拍了之后,他好像解锁了演技。
不再是一个表情演44集了。
这剧很适合给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看,励志。
就像当年我们看灌篮高手、青春的火焰一样。
终于有一部国产的体育青春电视剧了。
【荣耀乒乓,坦路相随】我觉得很好看啊。
又燃又热血又励志的。
从邢克垒过来的,还好没错过。
看完更喜欢小白了。
一个喜欢打乒乓的运动员的成长的故事。
从弱到强一点不突兀,而且真的感受到辛苦付出,到后来的不得意的感同身受,以及最后得到冠军欣喜。
赞赞赞~【值得看】44集以为会很拖拉,但是没有,并且还是没看够的感觉。
毕竟还是希望徐坦能够找到可以一起陪伴他的另一半,我觉得 王思衡当了乒乓记者,以后会在一起。
但是又觉得 雷蕾是懂他的,毕竟雷蕾爸爸也是打乒乓的。
可是又觉得他就应该一直和乒乓在一起。
真的很心疼他。
而且上大学那里,就像付竞春说的,真的像一个大学生。
而且是那种学校万众瞩目、帅气又天才的学长。
但是又因为长期在训练馆,外面什么都不懂,又很反差萌。
喜欢白敬亭唱的《荣耀乒乓》《一左一右》我看到打一星的网友,说是没有一个运动员说不想赢。
那真的是没有看完。
因为我觉得我们要根据剧情来看啊。
最开始徐坦不被看好,总怕被淘汰,他才会说出什么不想赢,可以一直打球就满足了。
但是他内心还是有梦想的,想要拿世界冠军的。
并且它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试想一下,一个刚刚及格的小白,嘴里喊着要拿冠军,是不是更遭人烦,更让人觉得不自量力!
所以,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最后,徐坦的实力上来了,也是有赢球的我强烈欲望的。
还有不专业。
这是电视剧,演员本身也不是专业运动员,何谈专业。
就演员本身来说,我是能够看出来足够努力,足够让人看着专业的。
还有灯光。
我不知道打球现场什么样子。
但是我想这是拍戏,是否需要灯光,他想要表达的气氛,想要表达的热血、想要表达的运动员都不是轻易可以赢球的…这些表达出来就够了。
还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如果真的看完了全集,还是会被感动的!
还是会被感染到的。
我认为这是一部不比城池差的!
再说,城池当初有多不被看好,就有多被打脸吧。
我是被打脸了。
我是因为李沁的特种兵热度高,看了预告片,觉得肌肉太油腻,才来看城池的,然后就放不下了。
城池,赞!
荣耀乒乓,赞!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2021)7.2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张彤 / 马思纯 白敬亭
中国人为乒乓而骄傲,乒乓球的荣耀,体育运动的强盛是中国的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乒乓在很多重要时刻凝聚了万千人的期待,每一个为了乒乓球付出的队员和教练都像是超级英雄一样散发着光芒。
女排十三年后再夺冠很令国人骄傲,但其实国乒有长达三十多年垄断,真的敬仰!我们想一下,国乒为何如此强大?
在中国,亿万中国人都在练习乒乓球,这其中的每一个专业运动员都有着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千千万的人在为之奋斗,你可能想不到,国球的竞争压力其实是远超于人们所关注的【高考】的,它没有减分政策,没有政府的关怀政策,要想站在最高领奖台只能凭借【真正实力】,但金字塔顶尖的这条路注定孤独,而且名额有限,在我们长达一年的调研了解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运动员的生活,他们的压力在哪,他们的抱负又是什么,这些内容是很少受关注的,是跟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和展示有很大不同的。
我们看到冰壶对于加拿大、滑雪对于挪威、足球对于巴西那样,是因为有了无数热爱这项运动的人,这个国家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战绩,国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里使我们能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的精神目标和品质的运动,其实就算再厉害的演员也没办法做到像乒乓队员一样5-8岁就开始的专业训练级别的呈现,从最初练习到杀青他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这部剧的角色付出并尽了全力,我是服气的。
《荣耀乒乓》从孵化到播出四年时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把这份热爱传递,把这份国球精神以角色的人生故事进行丰富展示、重点总结和发扬传承。
在《荣耀乒乓》里,白敬亭饰演的徐坦和他自己有多像? 白敬亭觉得是“都比较倔强和执拗,设定一个目标就一定要达到”。
白敬亭眼中的乒乓球运动员徐坦,“前期性格内敛,经历过很迷茫的阶段,后期逐渐找到自信,进入了有气势的状态”。
徐坦前期的性格和白敬亭不一样,“我比他更坚决更果断,而且我一直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明确的方向”。
随着成长,徐坦的性格逐渐与白敬亭本人相似,白敬亭也在拍摄的半年时间里努力健身塑形,让自己的外形更贴近运动员徐坦。
“我上一部剧《平凡的荣耀》的角色要呈现出很瘦弱的状态,所以拍摄《荣耀乒乓》前我只有120斤左右。
在确定进《荣耀乒乓》剧组之后,我观察到乒乓球运动员肢体基本都会比较健硕,剧中徐坦也是前期比较瘦弱后面会比较健硕,于是就开始着手训练吃蛋白粉去增加体重,做到了角色前后期的一个变化,出组的时候差不多到了150 斤。
”白敬亭将每天健身的习惯保持到了现在,“是这部戏促成我养成了坚持运动健身的习惯”。
05年的时候,国内乒乓球确实不太顺,04年奥运会,男单冠军韩国柳承敏,女单亚、季军韩国金香美、金景娥。
说起乒乓,我们总是调侃,仿佛冠军是囊中之物。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的乒乓球是厉害,但也没有到毫无威胁轻松碾压的程度。
剧中展现的就是在地狱模式的中国区,众多乒乓球运动员的悲与喜。
哪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90%的努力+10%的天才。
剧中人物于克南,训练很晚,往往最后一个回寝室。
训练量也比其他人大,一心只有乒乓球,连社交都基本不做,到国家队是“为了拿冠军,不是为了交朋友”。
剧中徐坦,虽然是脑力型选手,但训练量也不小,时常和队友加练,例如和刘石加练削球。
这部剧就目前来说给人的感觉挺惊喜的,我真的已经剧荒很久了,昨天打开爱奇艺看到主推乒乓,就进去看了一眼,没想到停不下来了,一下看完了8集,而且是没快进的那种,我平时对体育类项目不是特别关注,所以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几乎不会打开看,昨天偶尔打开这部剧,很惊讶自己竟然看完了,就目前来看这部剧剧情紧凑,各位演员呈现也都很好,每集结束后还有关于乒乓球的小贴士,这些都一定程度让我了解到乒乓,了解到我们乒乓运动员们平时在训练中到底付出了多少,其实说到乒乓,就算我再不关注乒乓球,它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球来说,还是知道一些打的比较好的球员们,比如张怡宁、张继科、马龙、许昕、方博等等,我知道他们多是在一些体育赛事结束后,身边的人会有说“咱们中国乒乓又夺冠了” “嗨,这不是很正常吗,今年是谁呀”.... 我之前总是觉得我们国家乒乓球夺冠才是应该的,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肯定付出了努力,但远远没有看完剧来的这么直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队甚至是一个省队的乒乓球员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到底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就像在剧里徐坦妈妈说的“在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几百万个孩子,学打乒乓球,8岁开始集训,每年能进省队的就700多人,能进国家二队的,也就30多个人,能进一队的也就20多个人,如果能拿下冠军的几率也就一千五百万分之一”这个数据给的很直观,很心惊,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不应当把我们运动员夺冠直接事定义为理所应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每个人无论成败,都为了成为世界冠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就如剧中天才如于克南也是一直默默训练,不因自己的天赋而沾沾自喜,我们应当给予我们所有的运动员们,以鼓励以敬佩,他们真的很棒,感谢我们的乒乓运动员们,谢谢你们捍卫了乒乓的荣耀,我们因乒乓而自豪,同时也谢谢那些默默的为乒乓夺冠而做出贡献的人
节奏混乱,摄影拉垮,拍国家队是这样的制作流程吗?跟演员没关系,而是整个制作流程让人觉得很可笑。说是侮辱中国乒乓都算是轻的,一分献上。
看张继科马龙打球不比看这有意思。
看了一集半。追过十年乒乓球,对这个剧真的没办法保持理性评判了。国乒故事太多了,流血流汗又流泪,差不多每个人的经历拎出来都比这个剧好看。编剧掌握了挺好的套路,可惜,但凡多做点功课,也不至于整出这么个行活。
挂羊头卖狗肉的烂心之作。相信从导演到编剧到道具到演员,没有一个人完整看过一场乒乓球比赛,没有人看过哪怕十分钟的国平纪录片。
徐坦就像是学霸,天赋不足但一直努力,拿着自己的小本本认真做笔记。于克南就像是学神,天赋高被寄予厚望。但是不管是哪一类人,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比起爽剧主角开金手指,《荣耀乒乓》则告诉大家没有人能轻易成功。
国乒纪录片不香吗
别用徐坦来侮辱马龙,马龙不是16岁还待在北京队的废物,他是16岁拿了全锦赛亚军的天才还11岁以后没有交过手?就国乒那群非洲朋友们的手气,没在比赛前两轮给你拼个四人麻将局都很不错了。编剧和导演,你们但凡了解过一点国乒,你们都不会这么编这么智障的剧情
既然是双男主,为什么还是傻白甜+霸道总裁的设定?
总体很热血励志,小白和洲洲也很帅,就是设定有些扯淡,光环太甚,不带脑子不开弹幕就还能看看。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啊😂可能我对这种讲乒乓国家运动员感兴趣 但是又了解的比较少吧 所以会觉得这剧还挺有意思的
白敬亭路好,奔着他去看的,本想支持一下结果大失望。好家伙,真就纯属虚构,在一个看现场比赛可以带灯牌、竞技体育运动员说不在乎大满贯和世界冠军、国家队没省队呆着舒服的架空世界拍了一对就差让张继科马龙报身份证号的双子星,借鉴现实人设还魔改泼脏水完了来句虚构剧方真的要脸吗?现役运动员何辜?国胖何辜?不想拍可以不拍,没诚意的垃圾东西少拿来卖情怀。以及说这剧就是为了推广乒乓球所以拍的不专业也可以被原谅的演员粉,可拉倒吧,谁推广谁啊?你去大街上转一圈,路过的蚂蚁都要说一句荣耀乒乓也不红倒是爱蹭。最后,白敬亭,真的替你可惜,接剧本动动脑子吧,不要消耗观众的期待和信任。
“不想看到一群除了乒乓球,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太对了,运动员除了训练也要学习文化课,运动员的生活里也不应该只是训练。这句话对很多人都适用,不要因为专注某一件事而忽略世界多样的美。
就 还好吧 没那么热血 俩主演演的还行 有尬的地方但是还是我可以忍受的程度
说实话看了网上一些人的评论,归根结底这是一部电视剧而不是纪录片,电视剧讲求戏剧冲突性,看完更新这几集真的不错,值得追呀
竞技体育挺残酷的,剧拍的啥玩意,完全是借鉴国乒人设,到处拼接,常识性错误多
看了几集,挺不错的,是有新鲜感的体育题材,两个男主的搭配也挺和谐,喜欢严谨的教练和搞笑的队友,这部戏打算追下去
看着挺热血,但经不起推敲。片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特别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片中的各种心机boy败好感,片尾乒乓大赛直接转场演唱会现场,为了悲情的悲情的离谱……
💜你不配
不看体育,编剧这么对标太恶心了吧。自己好好想也不至于被骂那么惨。关于这部剧,剧情太琐碎了,搞群像反而有点找不到重点,想看主角如何突破自己等。三星半吧
目前看到9集。观感有点不咸不淡,明明很期待后续徐坦的成长和蜕变,但是却不自主地想要盯着每一集的进度条看什么时候才播完。可能是因为在成长路径上还是缺少更加单元化的事件,缺少主角一关一关克服困难且逐渐变强的线索,而现在这些线索都被隐没在其他故事线中,也很难在这个基础上调动起充分的观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