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纯属是因为看到很多短评和评论对这剧场版的误解(当然我的理解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看到这部剧场版评分这么低(725人,7.6分,2016.02.28),不知道要不要看好,给你一个建议:如果看,请不要快进,请好好留意字幕中对剧情或人物解析的备注。
如果不想听片尾曲,可以选择跳过,但请在1小时57分继续播放,那里有 星期五 的独白及后续的一些“剧情”。
剧场版 不算太复杂,当然这里得感谢一下 SumiSora&CASO 字幕组的备注了。
【这个剧场版的结局到底是啥?
】先看一下 星期五 的独白吧。
下面是剧场版中1小时57分开始 星期五 的独白(字幕组提供的,未作任何修改):华生博士我的笔尖划下如此文字他已经不再出现在这个平原他把手印封印在自己脑中另一种语言的大地遗忘掉了那段旅程而我……我要寻求我到底有自己的意识吗而我……我要回答这份意识是何时诞生的还是会诞生在将来的时光我所知道的还十分有限华生博士我还有许多话想要向你述说我作为物质化的文字存在于此此时此刻我能如此存续都是亏了你要是能实现的话至少有一句话想要说给你听愿这句话语化作物质为你留下的故事带来新的生命谢谢独白完毕后,出现了一段场景:4年后的伦敦,华生被两个人追杀,翻过围墙后,福尔摩斯驾驶着马车而来,华生上车后,马车飞奔而去,后面一辆马车紧随其后。
伯纳比(就是那个类似保护华生的男人)问机器人偶华生现在怎么了,她说:“一如既往,他和新的伙伴一起,在伦敦东奔西走。
”镜头转向一副望远镜,原来是 星期五 看看着华生东奔西跑的模样,星期五呲地一声,却没笑在脸上。
全剧完。
概述的语言一般哈,先说了上面这段也是为了那些没看的人儿。
在 Blu-ray「屍者の帝国」完全生産限定版 スペシャルブックレット (后面有)中有解释,但这里说说自己的看法:【最终,华生将手记的内容封印在自己的身体里,华生离去。
为了能让华生“复活”,星期五选择用文字,他笔下的世界是尸者的世界(人物的眼瞳都是失去光泽的,除了机器人偶哈达莉),那里的华生成为了私人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助手。
哈达莉则化名艾琳·艾德勒。
星期五 通过小说的形式让华生的灵魂延续。
】后续(2018.03.17)附上来自下方评论处 小伙伴 牧十_ 的看法,牧十 看了小说,比我这个只看了剧场版的来说,解读会更贴近我看完了小说,其实不是的,这不是星期五笔下的世界,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华生的尸者化过程与以往的不同,他是使用巴别塔的碎片(虽然动画删掉了关于巴别塔的描写,改成用维克多之书),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无人知晓。
通过星期五的叙述来看,华生失去了过去的记忆,与M的弟弟(序言中提到M的弟弟是一个顾问侦探,肯定就是阿福嘛!
激动!
)一起进入了新的冒险。
所以星期五所说的华生出于另一个平原,是指原来的华生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星期五想找回原来的华生。
看起来这里可以直接接上《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了,Friday说不定可以化身为莫瑞亚提哦。
星期五所说的“希望语言化作实体”,那句希望的话即是“谢谢”,他真的很感谢华生带着他之前的冒险。
语言总轻飘飘的,会随风消逝,实体的话更加有分量且长久吧。
其实在书里的世界观中“语言”就是可以实体化的。
不过这部分动画没讲清楚啊,所以解释起来好麻烦。
附:以下116点引用来源:Blu-ray「屍者の帝国」完全生産限定版 スペシャルブックレット pp.8-11翻译:ssnake(百度百科也有这个)1. 尸者技术通过给失去灵素的尸体安装虚拟灵素,使其能够复生以执行特定的行动的技术。
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于约一百年前确立。
通过安装特定的插件可以使尸者能够执行具体工作。
在1878年的今天,尸者已经作为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而尸者技术则受国家控制。
所有尸体都需要编上识别编号,尸者技术的个人运用则被禁止。
2. 华生与星期五华生曾与星期五一同,致力于证明灵魂存在的实验。
可是壮志未酬,星期五就病倒了。
那时,华生与星期五相约:作为尸者复活的星期五,要是能够再度获得灵魂,会用钢笔向华生送出暗号。
华生的名字来自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小说;而星期五则是丹尼尔·迪福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3. 大博弈(Great Game)指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争夺中亚霸权的战略冲突,词源是国际象棋中的博弈。
英俄两国均广泛以间谍活动为中心开展谍报战。
沃尔辛厄姆机构是大英帝国的谍报机构,其名源自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建立秘密警察系统的政治家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
4. 伦敦大英帝国的首都。
1878年正值维多利亚时代,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将大英帝国推向最高峰。
作中,尸者技术是帝国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一。
此外,政府所有的巨大分析机「查尔斯·巴贝奇」位于伦敦塔内。
原伦敦大学医学生的华生作为特务前往的,则是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帝国的孟买。
5. 英属印度帝国~伽师华生在孟买与英国陆军军官伯纳比汇合。
现实中的伯纳比出生于1842年,1875年冬季开始骑马访问位于现乌兹别克斯坦附近的希瓦汗国并著书《希瓦骑行记》。
他们从维多利亚车站乘火车前往卡拉奇,再乘船沿印度河逆流而上,在那里与俄国特务尼古拉·克拉索托金接触。
在开伯尔山口的战斗中,能看到指挥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的布朗将军的身姿。
6. 尸件(Necroware)尸者化的操作顺序是:①获得尸体。
②切开延髓,将灵素注入机深深插入其中。
灵素注入机以碳锌电池(剧中的12年前,1866年由法国科学家勒克朗谢发明)为电源,通过打孔卡读卡器写入控制系统。
③根据尸者的使用目的,在控制系统上安装工作需要的插件。
控制系统、插件等控制尸者活动的软件,统称为尸件。
7. 新型尸者(Global Entrainment)让尸者像生者一般活动的四肢控制技术。
虽然其内幕曾一度不明郎,但卡拉马佐夫通过向生者强行写入虚拟灵素使其尸者化的方法将其实现。
尸者技术有三个基本原则:①禁止制造无法与生者相区别的尸者。
②禁止制造超越生者能力的尸者。
③禁止向生者写入灵素。
卡拉马佐夫的研究触犯了第三原则。
8. 阿列克塞·卡拉马佐夫卡拉马佐夫通过鸦片和音乐的力量,让生者进入变性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让人拥有全知全能感、幸福感等的特殊的精神状态)实现向生者写入虚拟灵素。
卡拉马佐夫的名字来自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尼古拉也来自同一小说。
又及,向尼古拉注入虚拟灵素的场景中,操作分析机的留胡须的尸者,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长子,德米特里。
9. 东京明治12年(1879年),刚刚结束明治维新的日本。
华生一行在日本桥附近的相扑巡演会场上与帝国陆军军官山泽静吾相遇,一同前往大里化学回收起藏匿的《维克多手记》。
大里化学的名字来自以日本为舞台的电影《007之雷霆谷》中登场的企业。
虽然华生得到并让星期五解析了手记,但其后突然出现的The One夺走了手记。
同时,华生被生物兵器尸者感染了霍乱。
10. 山泽静吾原萨摩藩士。
明治维新后加入陆军,1877年作为观战武官派赴俄土战争,并参加普列文要塞一战。
剧中观看相扑时,本人亦提及这件事。
又及,山泽当时看到俄军陷入苦战,不假思索地加入了战斗,成为一段趣闻。
其与尸者作战时的喝声被称为「猿啼」。
11. 维克多手记记载有一百年前,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制造最初的尸者The One时的记录。
只有The One拥有灵魂的秘密,据信也记载在其中。
其实际是由多张打孔卡组成的,需要通过分析机来解读。
在大里化学华生让星期五解析了手记。
其结果,在旧金山的暗渠里星期五的灵魂得以苏醒。
但是,手记也在大里化学被The One夺走。
12. 美国·旧金山华生在去往美国的里士满号上与哈达莉·莉莉丝重逢。
哈达莉是美国前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的秘书。
格兰特现在与民间军工企业合作在世界各地宣传尸者技术。
格兰特的名字源自真实的美国总统。
在旧金山,The One利用分析机「保罗·班扬」施放出手记的力量,发出特殊的声波让尸者失控。
在这混乱之中,星期五一瞬之间灵魂得以恢复。
13. 鹦鹉螺号从英国俘获,经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改造后的潜艇「USS鹦鹉螺号」。
哈达莉·莉莉丝也是爱迪生所制造的人型机器人。
哈达莉是维利耶·德·阿达姆科幻小说《未来夏娃》中登场的人型机器人的名字。
莉莉丝是犹太教传说中的女性恶魔,同时也是在夏娃之前的「最初的女性」。
爱迪生的原型当然是被称为门罗帕克的魔术师的发明家。
14. M与The OneM试图通过让尸者失控,触发人们进入变性意识状态,以强制写入尸件进行尸者化。
他认为,如果人类不存在意识,那么就不会有争端。
在鹦鹉螺号上,华生在星期五耳中塞入了降噪器,所以星期五不会失控。
The One的目的,则是复活封印在维克多大脑中的「新娘」的灵魂。
The One打算以哈达莉作为复活以后灵魂的容器,而The One自己的灵魂则移动到星期五体内。
15. 分析机列强均各自设置有分析机,以进行尸件的更新等运算。
The One的台词中提及的「八大分析机」是与大英帝国的「查尔斯·巴贝奇」相连接的奥丁、伊凡、波尔·班扬、格兰·拿破仑、山姆大叔、克里希那、女娲、黄帝。
查尔斯·巴贝奇这一名字来自设计出史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的同名数学家。
16. 当一切结束后华生使用灵素注入机把《维克多手记》的内容封印在自己的脑中。
同时,失去了追寻手记的旅程中的所有回忆。
4年之后,华生成为了私人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助手。
哈达莉则化名艾琳·艾德勒(《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短篇小说《波希米亚丑闻》中登场的人物 )。
星期五或许已经获得了意识,怀着对华生的思念,远远眺望他的身姿,脸上隐约浮现出微笑。
本作探讨的主题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点。
即:现代文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无条件信奉催生了以机械复制为内在逻辑、工具理性为表象的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实用逻辑构成了本作的主线,代表工业文明的诸多名著(福尔摩斯、鲁宾逊漂流记、科学怪人、鹦鹉螺号等)以充实的形象在德里达式的互文技巧下形成交织,构建了世界观的宏大叙事。
暗线则是揭示人的实在的哑谜(这个是原作者伊藤计划的神来之笔,也是这部作品封神出彩之处)(有陀思妥耶斯斯基的克拉马佐夫兄弟与地下室手札、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西游or奥德修斯的取经与回归之旅,这些探讨人性的线索以事件或物件的方式隐晦地形成了一个串联)。
暗线其实很有意思,这是一个西方向东方的取经之路,这个经在距离上远离西方工业文明(借鉴了西游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札般不为其所容,更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般晦涩难懂。
这条路的实质是从工业文明的实用理性召唤多元社会的人文关怀,是存在先于本质,语言的多义性与个体间的异质性。
这是我所理解的伊藤计划的原意。
按照这个逻辑,剧情必然且只能是:人文主义暗线抬头、手札必须得到解密,主角必须要在工业社会召回前工业时代的人文精神,纠正这个错误的时间线,最终通过轮回转换到现实世界。
这部剧作最终成为一部来自于工业文明的史前史,收藏于图书馆的某个角落。
然而这个续写者在华生取经归来之后似乎就完全脱离了伊藤计划原定的框架,莫名其妙地塞了一些新世纪福音战士乱七八糟的剧情,导致最终逻辑混乱,也没把剧情圆上。
本作本来是一颗明珠,可惜被续写者糟蹋了。
很喜欢的题材和创意。
本身的主题与情感的包含也很浓厚,作品的角色与原著作者两人之间的映射也很令人感慨。
其中,对于战争的刻画让人觉得“尸体间的打斗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这正是对战争的反思,战争堆积着成千上万的尸体,在枪炮面前的人与尸体毫无差别,因此个人认为是有包含“反战”的意义在里头的。
下水道一幕,华生与挚友的灵魂重逢也十分感动并且有冲击力。
死者的灵魂终于回归(也只回归了一瞬),但华生与所爱之人的灵魂仍隔生死离别的深渊,即使灵魂回归,死去的人也不会再复生。
其对生死的探讨也令人唏嘘。
同时华生与死去挚友生前的约定,以及为实现约定所前行,也与原著作者与续写作者之间相映射。
作品像是也反映了作者间的故事,替亡者写下遗作的序章与替挚友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华生一样。
同时粗浅地认为,Friday最后的独白,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伊藤(死者)的独白。
那句“谢谢”,仿佛有千斤重。
纵使动画的改编在剧情上还有各种缺憾。
但个人认为其主题表现的不乏为佳作,私心给五分(为在下水道一幕所受的冲击而给,总之,是有被感动到。
)
一开始觉得这动画设定挺有意思的,不像一般俗套的丧尸设定。
动画里有对于过度追求科技发展的反思,也有对于语言和灵魂的关系的辩证思考。
只是混乱的后半段让人看完之后似乎忘记了近乎完美的前半段,看完之后心情复杂,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一些思考,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很多人说要把伊藤计划和其好友的关系代入角色才能看懂,可第一次看这的观众哪知道这些啊?
要做到这份上才能理解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是一大败笔。
结尾虽然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然而跟其他开放式结局不同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试图去理解这部动画结尾的过程让人很痛苦。
这几天刚看完命运石之门,跟命运石之门极其巧妙的构思和严谨的设定比起来,看完尸者的帝国之后我真的没什么感觉。。。
说实话,前面和中间的剧情都还挺好的,到了后面逻辑别扭的地方有很多。。。
为啥给容器灌注灵魂要搭上全人类的性命?
没搞懂。。。。
像罪恶王冠里的结晶一样的东西又是什么鬼?
玄幻?
魔法?
说好的蒸汽朋克呢?
还有那个老头为啥要把机器人小姐姐变成她的新娘?
friday最后出现了意识又是怎么回事?
主角把自己的给他了?
主角既然把自己的意识封闭了,最后华生的意识又是哪来的?
还TM跟福尔摩斯在一起了?
后半段确实做的太仓促了,感觉很多地方都是强行自圆其说。
可惜了。。。
先给我自己点个赞,我TM竟然看完了,这整整两个小时的煎熬!
原作如何我没看过也就不做评价,动画这边真的是一团糟!
剧情各种跳,各种赶,各种乱套。
登场人物一大段,能留下印象的人没几个,人物动机完全交代不清,几分钟前还是英国的特工,一会的功夫就叛变了。
为了让主角知道禁忌的技术有多邪恶,就把自己的同伴弄死了,然后不知为什么就自杀了。
最后还莫名其妙的搞出了一个世界系的结局,人类又如何如何了,世界又如何如何了……各种闪光过去之后,世界又和平了。
还我整整2小时生命!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部剧场版电影虽然被冠以伊藤计划三部曲之一,但其实伊藤聪在写完30页设定后就去世了,故事则由好友圆城塔代为完成。
可以看出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有伊藤聪之前的两部作品的烙印,或者是刻意的致敬。
比如反派的M,他认为大国的政治家开始都是以和平为出发点,但往往最后还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和平去侵略其他国家,这种与初衷完全相反的矛盾,其实就是《虐杀器官》的思想之一,暗讽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而从另一个反派THE ONE的视角来看,又可以看到人类的历史,即是斗争的历史,用他的话说就是“愚蠢而又目光短浅”。
M虽然看破了这一切,但他选择了错误的方法,把所有生者都变为尸者,这种无视人们的意志而实现的和平真的可以称之为和平吗?
(THE ONE不属于生者,所以他并不想拯救人类,而且一心想制造出一个类似于自己的有意识的新娘,摆脱作为唯一拥有意识的尸者的孤独。
)再者,作品也论述了一部分物质与意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伊藤聪作品中涵盖的主题(日本人喜欢把意识称为灵魂,中国则是精神)。
一般公认的是,物质先于意识,语言则是物质化的意识,而文字又是物质化的语言。
结合本作就是肉体是产生语言的物质条件,而如果尸者能够产生语言,那就相当于拥有了意识(灵魂),而文字又对学会语言有很大作用。
所以主角这么执着于让尸者说话,而又让星期五保持写笔记的原因。
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还是自己细细琢磨比较有意思。
谈下剧情,主角华生从始至终对于让星期五找回灵魂的执念,可以看出其实就是圆城塔对于已故友人的思念,所以把这种思念也带入进故事中,作为贯穿故事的中心线。
(伊藤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惋惜)。
不过遗憾的是,在故事的结局中,星期五并没有找回自己生前的灵魂(故事最后的萌发意识明显是另一个人),但主角为了完成约定和赎罪,让唯一知道笔记的自己变成了尸者。
与此同时,他也梦想着虽然不能把友人再一次复活为人,但如果同样是尸者的话,就能用同样的语言,再次攀谈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两个人又重新拥有了意识),毕竟是友人去世前的话语一直支撑着他一路走过来的,最后结局中也表达了他的这个愿望。
总而言之,这基本是一部悼念亡友的作品,个人感觉除了人物命名的neta略扯淡,其实这部作品还是有一定思想的。
至少看过之后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比起一些粗糙烂制又毫无营养的东西好过几倍。
(●—●)中二病集大成者别和我说原著怎么怎么,我看个电影还要背作者生平演职员表吗。
故事线乱的一塌糊涂,出场那么多人物结果一个个塑造的莫名其妙。
男主人设也是相当招人不待见了,幸亏是个基佬人设直男的话能被活活喷死。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男主想要复活基友,弗兰肯斯坦想要复活自己的新娘,妹子想要得到灵魂的故事。
中间白毛和阿廖沙表演了一波花式自杀想让男主认识到尸者的存在并不幸福,但是男主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疯狂作死,但是最后靠着主角光环活了下来,基友似乎也恢复了意识,然后男主为了封印手记 不并不 只是为了让观众懵逼,为了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深度来了个骚操作。
这种电影最大的毛病就是自己搞了一套站不住脚的玄学理论出来,还不停的的给你解释这套理论。
不是老哥 我他娘来看电影的不是上课的 别踏马来这套成吗。
你就说我这个设定里就是这样,别编你的理论了好吧。
然后就是这个名字的设定,不是用了名著里的名字就能把整部电影的逼格提高的。
反倒是看着那些一个个原本丰满立体的角色名被按在一个个虚伪不真实的人物上让我充满厌恶。
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塑造能比得上这些名字原来的主人。
最后,这部番不值8.9分,看颜的看到白毛死了就可以停了,听歌的请直接听歌然后关闭窗口。
在伊藤计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尸者的帝国》里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在19世纪末的伦敦,尸体可以被复活,然后被作为廉价劳动力大规模地使用。
我们难免不会想起在真实历史里的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被资本家强迫长时间地劳动的历史。
工人、机器、僵尸,到底有什么不同?
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机器是不创造价值的,它只会转移价值,而人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假设一年花100块去购买并维护机器,这生产过程中这部分价值只转移到产品去,这过程本身不创造价值。
但是如果一年花100块去请工人,其中60块作为工人的工资,而20块被投入再生产,20块作为剩余价值拿走,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不是把这100块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通过劳动形成超过100块的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人的劳动才能创造的,但是什么劳动才能称为“人的劳动”而不是机器的运作?
僵尸作为人与机器间的概念,逼问着我们这个问题。
人比起机器,不只是时间性的存在[1],而且是享乐的存在。
机器喝油,可是它对喝油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而人喝牛奶,会产生享受的感觉。
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那样,人是快乐原则的动物。
快乐/不快乐的维度让人类告别了机械的重复,而进入了色情的世界之中。
《云图》里的服务员机器人,被顾客戏弄时觉得羞耻,难道这种羞耻感不正是人类脱离机器的标志吗?
用拉康的话来说,剩余价值来源于剩余的享乐,这种剩余的享乐是淫秽的过剩因素,让人在劳动中与物产生性化的纽带。
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工人被鼓励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工作,把工作当成是生活,甚至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
通过这种在工作中的享受,人才变成了与机器所不同的东西,剩余价值才能被得以生产。
工人对工作的忠诚和热爱,甚至对业余生活的热切追求,成为了剩余价值源源不断的动力。
快乐原则是一种黑格尔式的否定,它建立在语言能指系统之上。
它阻止了某物彻底称为的生产资料,人用工资买牛奶喝的时候会产生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总是不满足,喝牛奶还不满足,还会想要去吃牛肉。
所以牛奶在人那里是一种匮乏和否定,它是一个指向别的东西的能指,产生了永远不能被满足的欲望。
而在机器那里只有永远的肯定,程序的语言里只有“是”没有“不”,计算机肯定它的每一个代码,不带任何空隙地忠实于每一个指令。
而人的劳动总是带有享乐的裂缝的,快乐原则作为一个淫秽的过量让劳动带有能指上的意义。
机器为主人而劳动,但机器不是奴隶,只有不只是为主人,而且还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动的人才是奴隶。
奴隶,是欲望着的劳动着。
欲望是对享乐的防御,人在劳动中把物(Thing)的快乐用能指分解,变成无限延绵不断的链条:从食物、游戏、旅行、性交……劳动者变成了有无限欲求的人,但是欲望使他远离了满足,劳动者是有着快乐的许诺而无法完整地满足的人,完整地满足的能力被主人所阉割。
主人,是死去的精神。
主人不是活生生的资本家,资本家依然是被资本剥削的人。
彻底的主人是无肉身的精神,是纯粹的资本流通增值的过程。
它夺走了劳动者的享乐,但自身却不享乐,因为它没有肉身,没有形象。
它是《图腾与禁忌》里面的那个死去的父亲的图腾,他设立乱伦禁忌,限制儿子们的性快乐。
而这个死去的父亲从来没有活过,他只存在于后代们流传的神话之中:传说有一个原初的父亲,他占据所有的女人……而奴隶,是活着的僵尸,他们是不完整的生命:工作、消费、休闲、工作……但是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必须活着才能被资本剥削剩余快感。
他们时而享受工作,时而抱怨工作,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生存着。
无论是一天花一百块还是一天花1万块的人,他们都把工资花费在他们各自的“生存必需资料”之中,他们都是活着的僵尸。
僵尸的恐怖并不在于它们的死,而在于他们的活,他们像是人一般的活动着,甚至生活着。
但是他们身上带有死亡的印记:僵硬的动作、腐烂的皮肤等等,这些印记揭示我们的生活的秘密。
如果弗洛伊德在《诡异》(uncanny)里说的,鬼怪的诡异感在于它揭示了我们被压抑的真相——也就是我们已经死亡,但不知道。
流行影像里的僵尸只劳动,不享受,直到他们拥有了人类的“心”,他们才会去“爱”,也就是说进入性化的世界中去。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貌已经像人一般的僵尸的性与爱,他们是僵尸里的资产阶级,技术的完善让他们可以用活人的外表来遮盖自己的秘密,甚至用活人的语言来假装出一个创伤的内心。
但是僵尸的情色只有在那些形象骇人、动作僵硬、表情狰狞的僵尸那不经意的、疑似幻象般的扭曲的眼神里,那眼神里透露的是最低限度上属于活人的快乐残骸,那眼神比死人更少,比活人更多。
《尸者的帝国》里面那个乔姆斯基的假设:思维先于语言,我们或许可以不把它理解成一种活力论的心智观。
相反,先于语言的思维是一种淫秽的幽灵现象,我们从僵尸一个不自然的动作和眼神中看到的我们自身的秘密——我们的外表和言语之下无法解释的实在界残骸。
在僵尸的凝视之中,我们也称为了僵尸,称为了一种死亡的反动力——也就是被称为色情的东西。
[1] The Politics of Time
这剧前半段还算比较正常 虽然尸者什么的猎奇些 追寻传说中造出来唯一拥有灵魂的theone尸者的笔记本很狗血但起码在未解密前 还属于正常的异类科技流画风万万没想到 打开那本笔记本后 就突然变成了魔幻剧灵魂跟不要钱似的从全世界飞来最后还全世界被还魂复活…………这笔记本绝逼是外星科技啊完全无法解释怎么全世界还在纸上涂鸦阶段 这本笔记本就已经能真的创造世界阶段了 还是在原主人已死的情况下算了 放飞就放飞吧 我就看大莱莱傻乐呵管你什么狗屁道理 灵不灵魂的
结尾,华生将灵素注入自己体内那一幕,因为没理解原意,以至于我解读成另一种版本:华生为了与星期五再会,决定将自己变成尸者。
因为只有变成他的同类,他才能触碰到他的灵魂,从而进行沟通。
于是注入灵素那一刻, 华生伸手握住星期五的手。
星期五的手颤动了一下,然后黑屏。
紧接着镜头出现星期五的脸。
他的眼神似有光芒在闪烁,那时候我理解为,星期五的灵魂触碰到了华生的灵魂。
按照我的理解,想要和尸者沟通,前提是把自己也变成尸者。
所谓华生为了星期五,最终把自己变成尸者。
就在我为这种伟大的友谊感动得要哭泣时,看完解读我才恍然大悟。
华生注入灵素是因为要把手记封印在自己体内。
只是怎么也没看懂,尼古拉为什么会成为牺牲品呢,以及,结局那里,星期五自述所说的,华生已不在这片土地上,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变成尸者了吗?
看来得找小说读读。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世界观,让我想到了钢炼。
两个小时都不够你圆这么多bug吗?
日本为啥总喜欢把一些二三流作家捧那么高?这种硬件投入的水平,就找不到好一点的剧本了么?
单单是画面画风以及设定就已经能够惊艳到让我打满分了,更何况,无女主!!!华生和星期五让我浮想联翩哈哈哈,剧情确实没什么逻辑而且还高语境,但是不妨碍我欣赏。我挺喜欢尼古拉的,怎么突然就死了…难受。我觉得我越来越能get到细谷声音的点了。
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电影。
画风真美
....
本来想说设定有些厉害,结果看着看着发现越来越难以忍受,一星作画一星音乐。
看了30分钟还是没有兴趣
看了一半
就冲这让我无语的剧情我还能看完了说明什么呢 说明人物作画是真的很不错【
真的是看不懂这个设定尸体 机器人 灵魂储藏器而且还没探究出结果,于是就把自己变成尸者?
经费很充足感觉很有钱的作画,差分机这背景选的太契合了,语言是思想的证据这点也很赞,故事是好的故事,但是时长太长铺垫太多看了三遍才看完。嗯,看完就后悔了。海妲里,一个典型的工具女,胸大又男凝,一开始还以为日漫终于出现一个正常的女角色了,结果竟是这,不是,你们申请费画给投资方画的饼难道是女角色的胸吗?太恶了,尤其最后,你们是准备kiss吧,是吧?是吧!合着你小子还是个双呗,简直震惊我一整年
最后的部分过于拉垮了,浪费了前面营造出来的氛围
设定牛得一批,剧情烂得一批。
总感觉结尾乱七八糟的原来不是原作者的锅。。。
囧!乃们在干嘛…这一切…是为毛!
优秀的习作 这种题材没有鸭子那两把刷子就很容易变得很轻…………玩梗(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原因应该只是伊藤的趣味)也还算有趣 整体还不错啦……
乳摇太出戏
看了两个小时 居然没明白在讲什么。。。。。。。。。。。
剧情无聊,人设智障,几度昏昏欲睡……多一星给画面,不愧是巨人的制作组,画风和色调看着还是比较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