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双眼

El secreto de sus ojos,他们眼中的秘密,谜情追凶(港),谜样的双眼,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主演:里卡多·达林,索蕾达·维拉米尔,巴勃罗·拉戈,哈维尔·戈迪诺,古勒莫·法兰塞拉,何塞·路易斯·加尔西,卡拉·奎沃多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9

《谜一样的双眼》剧照

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2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3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4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5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6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3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4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5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6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7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8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19谜一样的双眼 剧照 NO.20

《谜一样的双眼》剧情介绍

谜一样的双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杰明·艾斯玻希多(里卡杜·达林 Ricardo Darín 饰)是一名退休的检察官,几十年的司法工作经验让他积攒下诸多素材,而多年前一起奸杀案始终让他念念不忘,他希望将其付梓出版,了却心愿。25年前,23岁的美丽女教师莉莉安娜·科洛托(Carla Quevedo 饰)和银行职员里杜卡·莫拉莱斯(帕博罗·拉格 Pablo Rago 饰)相识相恋,然而就在两人已谈婚论嫁之际,莉莉安娜在公寓被人残忍强暴并杀害。是时司法腐败,为求尽快结案,本杰明的同事甚至随便找个外来移民顶罪。也许是为莉莉安娜死亡现场所震撼,本杰明执着地展开调查,从此卷入这桩扑朔迷离的爱恨疑案之中…… 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哈瓦那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男主角奖(Ricardo Darín)、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评审团特别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底层世界血缘寻亲此心安处信长协奏曲十三条命PT-218的叛军爱情生活第二季管道长安侠影之石榴美人狙击之王半妖少女绮丽谭丧尸出笼:血脉做工的人人鱼校花萨利机长打骗行动之你被盯上了疾速追杀2元气少女缘结神过去篇呼救苍天之拳REGENESIS第二季以藏逆转奇兵第二季机动战士高达GQuuuuuuX漂亮妈妈天外有天第一季七月百花深处我从哪里来雄狮少年回声八号

《谜一样的双眼》长篇影评

 1 ) 谜一样的双眼:向历史深处的探寻

导读:25年前的一桩强奸杀人案,银行职员痛失爱妻,司法机构敷衍了事,联邦法院职员顶住压力冲破阻挠明察暗访,一举擒获真凶,却因政府包庇而使得凶手逍遥法外?

25年后旧案重提,真相到底是什么?——听起来很像骇人听闻的社会新闻吧,《谜一样的双眼》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原著小说作者艾德瓦尔多•萨切利说,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小说创造一些“非日常性”,把阅读重新带回阿根廷社会。

他说,这不仅仅是一部侦探小说,他要探讨的是“对惩罚的反思”。

《谜一样的双眼》如果代表以色列出战的“申奥片”是09年的金狮奖得主《黎巴嫩》而不是横扫以色列学院奖的《阿亚米》,那么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5强将会出现史无前例的金熊、金狮、金棕榈和戛纳评委会大奖的大混战。

实际上,《阿亚米》虽然并未入围09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它仍然获得了当年戛纳的“金摄影机奖-特别提及奖”。

所以在5部提名影片中,唯有这一部《谜一样的双眼》没有入围三大电影节,但它却已经在去年风靡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在2010年的戈雅奖上横扫9项提名,在阿根廷自8月13日上映以来,观众超过两百万人次,获得850万美元的高票房,在西班牙和其他西语国家也都票房大热。

历史上阿根廷电影共有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其中1985年的《官方说法》最终获得大奖。

本片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亚曾在2001年以《新娘的儿子》(El Hijo de la novia)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他于1959年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主修工程学,但于21岁时退学并进入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主修电影。

1984年毕业迄今共拍摄了7部长片。

坎帕内亚主要混迹于北美电视剧工业当中,曾在14部剧集中担任过分集导演,这些剧集包括著名的《豪斯医生》(3集)和《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16集)等。

罪与罚本片根据阿根廷作家艾德瓦尔多•萨切利(Eduardo Sacheri)出版于2005年的小说《他们眼中的质问》(La pregunta de sus ojos)改编。

萨切利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迄今出版过两本长篇小说和四本短篇小说集,他与导演坎帕内亚同担任编剧。

影片围绕着一件发生于1974年6月21日的强奸杀人案展开,联邦法院职员本哈明•埃斯波西托接手案件的调查,虽然联邦法院匆匆结案,但在与死者丈夫银行职员里卡多•莫拉雷斯的交谈中,埃斯波西托从旧照片中发现了线索,将嫌疑锁定在死者的同学兼同乡戈麦斯身上。

埃斯波西托与同事萨尔瓦多展开了自行调查,但戈麦斯已经失踪,萨尔瓦多发现戈麦斯是阿根廷竞技队的球迷,并终于在竞技队的一场比赛中抓到了戈麦斯,一番审理后戈麦斯虽然认罪,但戈麦斯被庇隆党的极右翼招募为打手,以对抗左翼游击队力量,由此竟然被无罪释放。

戈麦斯出狱后大肆报复,埃斯波西托和上司伊莲被恐吓,萨尔瓦多被枪杀,被迫远走他乡。

埃斯波西托在1999年退休之后仍然无法放下这一桩旧案,他着手以此为素材写一部小说,并试图与美女上司伊莲重修旧好。

在小说完成前他拜访了莫拉雷斯,莫拉雷斯告诉他自己于1975年已经完成了杀死了戈麦斯,完成了复仇,但埃斯波西托最终发现,善良的莫拉雷斯只是监禁了戈麦斯。

埃斯波西托最终去拜谒了好友萨尔瓦多的墓地,并解开了他和伊莲之间的心结。

影片的叙事采用了双线结构,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创作小说的过程与作为小说内容的、25年前的案件调查交织出现。

这种结构也可以被称作是“相册结构”,作为叙事主体的“相片/过去”以闪回的方式出现在作为叙事框架的“相册/现在”之中;而在闪回部分终结之后,故事线最终合二为一。

而同时,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又带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指性质,埃斯波西托的“写作”行为成为叙事的节点和推进要素,而他“笔下”的内容则成为叙事的主体,同类影片如《赎罪》等。

而这其中的有趣之处在于,老年埃斯波西托的“写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叙事的真实性,因为他声称自己写的是一部“小说”;但他写作的目的却又是试图了结一桩萦绕心头多年的心事,而他与伊莲的关系一直暧昧不清,他同时也试图通过写作和回忆来修复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反身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当故事和人生深深纠缠如此的时候,其实真实与否变得不重要了,我们知道的是,这个男人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影片中,戈麦斯强奸杀人,法律却并不会对他执行死刑,终身监禁是最高的惩罚。

而在那时的阿根廷,国家的司法腐败,联邦法院并不愿意寻求正义,而只求早日结案;即使抓到了罪犯,也竟然会因为他“对国家有可利用之处”而将其赦免。

影片中有良心的法院职员埃斯波西托和萨尔瓦多只能“非法调查”,而受害者的丈夫莫拉雷斯只能寻求“法外执法”。

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莫拉雷斯仍然遵循着“没有死刑”的原则,他调动工作到一个荒僻的小镇,将凶手戈麦斯监禁在自己的家中,耗费自己的一生来“执法”。

当然,拉莫雷斯性格使然,他是一个银行职员,平素做事便一丝不苟,追捕杀妻凶手可以用一年时间在各个火车站守株待兔,于是他的“讲原则”看上去十足的迂腐,因为出于报复杀人对他而言轻而易举,并且也是理所当然,但他只是执行了法律没有执行的“判决”,同时,甘于自我放逐。

这是一个颇为意味深长的悖反,如果法律和国家都丧失了正义和公信力,那么个人应该怎么做?

向历史的复仇19741975年,阿根廷正处于庇隆重新执政末期,庇隆总统于1974年7月1日去世,他的妻子,副总统马丁内斯•德庇隆继任总统,她虽然继续推行庇隆主义的政治经济政策,但仍然出现了国内政局动荡和经济形势恶化,左翼和右翼的恐怖活动不断升级,1975年12月空军右翼政变未遂,1976年3月24日右翼军人政变成功,魏地拉将军出任总统,由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白色恐怖下的军事独裁统治,也即阿根廷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肮脏战争”,这一时期的失踪人数达20万人之巨,阿根廷电影大师索拉纳斯的《南方》、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官方说法》、根据阿根廷著名作家普伊格的小说《蜘蛛女之吻》改编的同名电影等皆是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作品。

在《谜一样的双眼》里,莫拉雷斯和埃斯波西托得知戈麦斯被释放的一场戏里,导演通过《阿甘正传》式的方式将戈麦斯嵌入电视新闻画面中,这时德庇隆正在接受采访,她说到:“……而且也谢谢他们,没有他们帮忙我们不能办到这些,因为人们不能独自完成这些事。

他们的帮助使一切上了轨道……”这时电视机中的黑白画面里,站在总统身后的戈麦斯嘴角露出一抹笑容——这显然是有所指的。

总统的谈话究竟是在说什么无法得知,但是看起来像是在感谢戈麦斯们的所作所为。

当然,这个场景即使在影片之内,也是出现于埃斯波西托小说中的内容,我们显然可以将其看做有意的安排。

将故事嵌入历史并非只是做一个时间标定,选择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正是表达了导演和编剧对于庇隆重新执政时期阿根廷政治的某种评判。

在我看来,如果做一点有过度解读之嫌的分析,代表着历史伤痛的戈麦斯在司法和政府那里被“无罪释放”,却在人民这边被“绳之以法”;然而他仍然活着,只是被监禁,并且被剥夺了言说的可能性(但是他仍然会被发现);而一个执着于“正义”或者“真相”的人,必须要在面对和发现这段历史之后,才能真正化解自己内心的伤痛(埃斯波西托终于得以面对死去的萨尔瓦多,以及终于能够打破他和伊莲之间的隔阂);但同时,历史的伤痛却仍然需要要求不能释怀的人自我放逐并加以看守;遗忘不是救赎之道(25年后拉莫雷斯对埃斯波西托说“忘了吧,忘了这一切吧。

”),因为这是切肤之痛;但最终,所有的人都付出了代价。

那么救赎是否完成?

影片在结尾只是给出了一个象征性的和解的开始——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伊莲与埃斯波西托迟到多年的谈话终于开始。

今天的阿根廷要化解的历史伤痛仍然很多。

找回失落的爱《谜一样的双眼》在视听语言上极为圆熟,多数场景采用手持摄影机,对焦点的控制极其精到。

其中1:00:481:06:02的一个5分多钟的长镜头堪称杰作(这一点跟《赎罪》也很像,还记得那个敦刻尔克撤退的长镜头么?

)。

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构图大都是倾斜的不稳定构图,而影片的结尾,构图终于正了过来,音乐变得舒缓,摄影机也回到了架子上——尘埃落定。

片中许多细节也很讲究,伊莲的姓氏——黑斯廷斯——显然是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黑斯廷斯上尉的致敬;本片里的推理成分并没有刻意强化,最多算是个社会派推理吧,因为导演和编剧意不在此,他们试图完成的是一次疗愈的探索之旅。

片中一个重要道具是缺少字母“A”的打字机,25年后埃斯波西托写小说的时候用的仍是这台打字机,他用手写上了所有的字母A。

而影片最后,埃斯波西托在纸片上写下了字母A——于是影片开头作为埃斯波西托写作动机的Temo(我怕)变成了Te amo(我爱你),这是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而完成的。

埃斯波西托和伊莲之间的感情在铺陈了许久之后终于在这里前进一步。

影片中小说的结尾,是1975年埃斯波西托含恨避祸而去,伊莲追着远去的火车泪流满面;而在影片的结尾,写小说的埃斯波西托终于寻找到了真相或者小说的结尾,也寻回了本该属于他的爱情。

本文刊于看电影·午夜场2010年2月号

 2 ) 太长

故事很好,我喜欢那无期徒刑的结局和中间那段长镜头,很震惊。

但可惜故事讲述的太冗长而沉静内敛了,就像男主角对女上司的爱,沉静内敛得让人昏昏欲睡。

或许这个故事要讲述的东西太多了,一段复仇、一段友谊、两段爱情,如果抽出奸杀、寻凶、复仇为主线单独作为一个故事,交给好莱坞改编,再加上最后无期徒刑的惩罚,想必也会成为一部不错的剧情片吧。

 3 ) 不杀,是慈悲?

《他们眼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Juan Jose Campanella)主演:里卡杜·达林(Ricardo Darin)这部电影充满了大量的对比,明与暗、正义和邪恶、现在跟过去,经得起仔细推敲。

主人公本杰明(Benjamin)深陷在回忆中无法自拔,逍遥法外的凶手、司法不公的年代,那段黑暗岁月既是挥之不去的隐疾又是无法治愈的顽症。

通过本杰明的痛苦和失意,电影带出了另一名隐藏主人公里卡多(Ricardo),他用微小无助的个人行动来追寻凶手,希望能告慰亡妻。

这部份篇幅见少笔墨不多,然而在结尾却爆发了强大震撼力。

本杰明能拥有失而复得的爱情,他只能活在无法挽回的伤逝当中。

影片给出的受害者形象是性感而美丽的,正如本杰明第一眼看到伊莲娜(Irene),后来凶杀现场的惨象让人目不忍视,本杰明的内心冲击就很好理解了,那分明是本能驱使,他不能接受美好被糟蹋毁灭。

凶手那边,导演利用一个精心设计的超级长镜头来让他现身,展开追逐并且绳之以法,但正如那脚弹框而出的射门,抓到他并不代表案情就此作罢,那会是一场可怕的拉锯战,足球是圆的。

凶手外表安静,思维缜密,怎么看都跟严重的性暴力犯罪不搭嘎。

然而他的眼神再一次出卖了他,伊莲娜抓住破绽迫使他失去理智。

凶手先后两次“亮枪”,无论哪一杆,这都直接暴露了他的心理特征。

发自原始冲动的侵犯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很容易把它跟独裁者的高压统治联想到一起。

他们追求绝对支配,不肯屈从就干掉你。

电影有一些涉及时代的零星点提,更多还是借助人物的情感烘托来追踪案情形成触动。

许多关键的情感信息都被安排在了人物的眼神当中,从心事难遣的主人公到命运跌宕的关键人物,从其貌不扬的凶手到一旁监守的小配角,电影抓住眼中的秘密,用频繁的表情特写带出了一些微妙的东西。

本杰明不是英勇无畏,相反他接连受挫,逃离远走。

伊莲娜耽误了青春,并肩作战的朋友枉送了性命,而这一切又比不上直接受害者里卡多,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办法去解决凶手,是手刃还是遗忘?

前者做起来太便宜了对方,至于后者根本是无法做到。

杀与不杀,这不是赏一个痛快的选择。

在本杰明步步紧逼的疑惑面前,里卡多脸色阴暗,愈发难看。

他们只是畏惧黑暗、害怕失去,而他除了那份爱,却已经再无可失。

生不如死的滋味终究是不好受,如此苦心经营的惩戒说来残忍,其实更是一种不杀的尊严。

里卡多用时间编织出一张牢不可怕的天网,让凶手难以挣脱。

几个男人用生命做了一场接一场的风险交易,代价同样惨痛。

人生无常,放下更难,影片说的就是这道理。

【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15/471d7d.html】对无意识旧时代的回眸非常有意义,电影的努力争取产生了神奇效果。

——Jonathan Holland (《综艺》) 主人公扮演了双重角色,年轻时怅惘于工作,无法把握个人幸福;年老时回头来看,这人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Deborah Young(《好莱坞报道》) 影片让观众投入和沉迷于几个主要角色的情感联系和关系推动上,这在当下电影里已经是比较少见的了。

——Mike Goodridge(《每日银幕》)

 4 ) 他们眼中的“谜底”,才不仅仅只是凶手的结局

影片改编自阿根廷作家爱德华多·萨切里的小说《他们眼中的秘密》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故事线索不算复杂,通过一位退休检察官回溯多年前一桩奸杀案始末的过程,牵扯出所有案件参与者真正的结局及命运轨迹。

鉴于有关凶手是谁的secret早已挑明,后续围绕凶手和案件结局会如何落幕而构成的精彩翻转,固然令人震撼,但也或并非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可如果说之前所有情节都只为了最后一刻的惊艳翻转作铺陈,未免有些过于轻慢创作者的意图,更显得一些先前很妙的镜头交代很是多余。

或许,我们可以试图思考这一点:除开案件本身的谜底揭露,这个故事还剩下什么?

拨开表面的迷雾,什么才是影片真正想探寻的secret?

不妨让我们回到题眼——“他们眼中”。

我想,真正的谜团与谜底不是关于事的,而是关于人的。

1. 围绕人物PASSION的谜语,一次次解开了有关凶手去向的谜团观众肯定注意到,影片中曾多次出现有关“PASSION”的讨论,并成为每每事情陷入晦暗不明时的突破口。

凶手Gómez的passion是足球、暴力与女色,所以才会被男主仅凭照片中的眼神就锁定嫌疑,又被助手Sandoval从有关足球的信件中推测出行踪(被摁倒在象征其passion的球场上也是讽刺拉满hhh),更因为盯向艾琳胸部的眼神被察觉而让一直持怀疑态度的艾琳临时变卦,言语激怒其承认了罪行,最后则是被受害者丈夫莫拉莱斯算准了他会去找男主报复的passion而掌握其行踪,抓住他囚禁一生。

同样,银行职员莫拉莱斯的passion是向杀害妻子莉莉安娜的凶手复仇,且多次强调不能简单让他一死了之,而须以让其在监狱虚度一生的方式折磨,那么他编造的“用四颗子弹轻松杀死了凶手”的故事就完全不可信,男主也是在那时终于领悟了助手所说的“PASSION”是一种怎样固着的强烈力量。

通过对passion的抽丝剥茧,我们似乎得以明了事件发展的方向脉络,还原人物的部分动机。

但仅是如此,似乎还不足以解释男主人公为何放弃自己的passion“艾琳”而远走他乡,莫拉莱斯为何明明实现了复仇的passion却对男主三缄其口,以及助手Sandoval的死亡难道仅仅只是一个情节催化剂吗?

我想,谜底绝不止这么简单。

2.唯有超越PASSION的瞬间,才能抵达有关“人”本身的谜底与真相我们看到,片中每个人的passion各不相同,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面对和处理passion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倘若仔细分辨,就能发现所有人物的谜底其实都有迹可循。

1)凶手Gómez:他的行为出发点只有passion,其人生完全被一种混乱肮脏的激情所支配,也注定了这个人物虽张牙舞爪逞凶作恶、但实则内里一片虚空,就算他最后没有被囚禁,也不过是浑噩虚无与罪恶沉沦的一生。

而与凶手Gómez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几个角色对passion的处理:2)助手Sandoval:他的passion明明只是喝大酒、泡酒馆,但最后时刻却清醒地放倒了男主的照片,保护了朋友替他去死。

虽然这只是男主的猜测,也永远只可能是猜测,但影片中其实已给出了倾向肯定性的回答:a) 当下的男主回忆过去时曾尝试用指尖去碰倒桌上的相框,但没有成功,只有主动地将相框拿起再扣下,才能形成回忆里助手命案时相框的摆放位置。

b) Sandoval在酒馆和曾经的酒友打架,起因推测也与凶手有关,因为他喊道“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正义”。

酒馆对于助手就像家一样,是他的激情,但他却为了捍卫正义超越了他的passion,对酒友大打出手,对被叫作“酒鬼”感到愤怒,更说出了“we will catch that son of a bitch”这个令男主终生难忘的“咒语”。

所以说,男主关于Sandoval的推测是极有合理性的,虽然Sandoval嗜酒如命,但从没错过抓凶手之类真正关键的正义之事,由此可见关于这个人物的真相也绝非只是一个酒鬼,反而是一个心怀正义、重情重义的人。

而从后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与其说是奸杀案真相勾连起了整个故事,不如说是“助手被杀事件”的真相勾连起了最重要的人物谜团。

3)男主本杰明·艾斯玻希多 :我们都知道,他的passion是艾琳,但他离开艾琳仅仅只是为了避祸吗?

或许并非如此。

通过对男主和莫拉莱斯双视角的互补,我们得以拼凑出有关“助手被杀事件”的另一层留白,即:在Gómez准备去杀男主(助手被杀)的当天,他被莫拉莱斯抓住了。

因为如果“助手Sandoval被杀”发生在“Gómez被莫拉莱斯抓住”之前,那么Gómez是没理由缺席杀男主现场的,更不会只杀了助手而没杀死男主就离开;且在“Gómez打听男主行踪”到“Gómez被莫拉莱斯抓住”两个时间点之间,莫拉莱斯曾听到Gómez与同伴相约9点“在那见面”(从衣着上看,Gómez同车的三个人也是后来出现在男主家的三个人),合理推测9点原本是他们当晚相约去杀男主的时间。

所以,事情发生的最合理顺序应该是:莫拉莱斯蹲守发现Gómez打听男主行踪——莫拉莱斯在当晚9点之前敲晕抓住了Gómez——Gómez缺席杀男主现场,剩余3个同伙把Sandoval当作男主误杀了。

也就是说,在Sandoval代替男主死亡后,其实男主根本不用为了避祸离开,因为Gómez同伙并不认识真正的男主,而真正的Gómez此时已经被莫拉莱斯抓住囚禁,无法再作恶。

可惜,当时的男主并不知道这一点。

如此看来,难道男主算是白白地离开蹉跎了半生吗?

我想不是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这半生出走,才能让男主在归来时更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无论如何都无法忘却的东西——抓住那个son of bitch的凶手,将其绳之以法。

白发渐生的男主回归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跟艾琳吐露被压抑多年的情意,而是决意先去解开过往心结,如果不解开就无法只满足自己的passion,这是男主对自身passion的超越。

但同时,他需要跨过的不止passion。

回到前一个问题,如果男主的离开仅仅是出于避祸,那么就像女主后来问的那样“为什么不带我离开”?

为什么连一句“我爱你”都说不出?

是什么封印了他的嘴唇?

我想,是恐惧。

这里固然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更有对法律/正义失序的恐惧,就像艾琳的自问自答“我们在这里能做什么呢?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这里不仅仅是指两人在爱情上的无能为力,也有对无法将两个案件的凶手绳之以法的无力和恐惧;之前男女主曾试图用约会/passion来覆盖这种无力感,但被现实打醒,幸存者偏差不过是一种侥幸心理。

当然,男主内心还有一种最深层次、最根本的恐惧,即离开自己的生活,而这里有他的everything。

此处的离开不只是离开生活的地方,更是离开生活本身,不知男主是否早有预感,自己的时间会永远停在多年前助手身死、艾琳分别的那一刻。

如果不抓到凶手,自己也不过是空无一生,如果抓不到就绝不说“爱”,这才是多年后男主真正的恐惧,也是他赖以支撑下去的“信念”。

而当男主决定重新书写案件、重新追查凶手下落,又何尝不是一种战胜恐惧的过程?

就像“恐惧”被加上字母键A变成了“爱”, 只有凶手“绳之以法”,人生的打字机才能打出有意义的内容。

透过一系列谜面,我们得以窥见男主本人的谜底:因为恐惧而放弃passion,因为信念而战胜恐惧,因为战胜恐惧而拥抱了爱。

(最后男主去给助手墓前献花,以及那扇终于关上的门,令人感慨又泪目;顺便,Ricardo Darín这个老男人好帅!!!

)4)银行职员莫拉莱斯:莫拉莱斯的PASSION是为妻报仇,而且要用折磨凶手让其虚度一生的方式,最后他也真的做到了。

但或许,我们还可以离真相更进一步,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满足了passion却选择缄口不言呢?

他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独自背负这个秘密的呢?

就像前文推测的那样,当天Gómez已与同伙约定去杀男主,那么是否可以进一步推测,Gómez在刚开始被囚禁恳求对话时,大概率说过关于这场杀局的信息。

所以,重逢时莫拉莱斯的手抖,或许不仅仅是因为男主可能发现凶手正在被囚禁,更可能是因为他庆幸男主还活着(毕竟站在莫拉莱斯的角度来看,男主很可能已经死了,或许他还因此自责过,毕竟“我欠你的”没法再还),也许从那一刹那他就打定主意要选择自己背负真相,以偿还男主对他曾经的支持和帮助。

此处,随着“助手被杀案”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还原,有关这三个人物的真相也都昭然若揭了。

而莫拉莱斯对PASSION的超越,并非体现在对凶手的态度上,而是体现在对男主的态度上:他选择独自背负这个秘密到底,选择不告诉男主这一切的沉重。

他的超越来得更隐蔽,也更孤独。

因此,我们得以看到,当面对男主的刨根问底,他一直在强调“忘记这一切”,甚至愤怒地让男主离开并强调“这是我的生活、不是你的”“最终留给我们的就是回忆,至少选好的那一个”。

正是因为他希望男主不要再继续经历如他笔下小说里的颠沛磨难,才屡次摆出一副“你看受害人都不在意了都忘记了,你还执着什么呢”的姿态。

但他低估了男主的决心,在得知男主为此饱受磨难却仍说着“有件事我无法忘记”“如果凶手他活着,我会抓住他的”誓要继续追查下去时,他不得不编造凶手的死亡以了却男主心结。

正如他所说“这是他欠男主的”,偿还所欠、公平守序可以说是他的信念,他贯彻这一信念的方式之一就是代替混乱的司法对凶手执行应有的惩罚,但他对男主真正的偿还却并不是杀死凶手,而是选择独自背负沉重的谜底。

3.关于时代与个人的谜底:“事情很复杂”,但人终究有选择当我们解开影片关于“人”的真正谜团,会发现共同指向了一个议题:身处黑暗时代之中,身处不公正的政治历史洪流里,个人到底能做什么,能把握什么,才不算虚度一生?

艾斯玻希多和莫拉莱斯,两个被囚禁在过去的人,却也在苦痛与折磨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无法忘却的东西,明白并坦然接受了自己要度过一生的方法,纵使这意味着要克服更可怕的恐惧、孤独、甚至死亡,但也总好过只有虚无。

我们固然可以选择更“令人舒心的”“所谓好的”记忆,但“事情很复杂”,人终究是骗不过自己的心的,放不下的兜兜转转就还是要回到“原点”去了结,否则只能虚空一生浑噩度日;PASSION的力量固然如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一样强大,但我们仍有选择的权利,唯有超越了passion、坚守住内心的信念,才能抵达我们人生的意义与真相,而毋问旁人眼中值不值得。

 5 ) 是人改变了事,还是事改变了人?

如果我有投票权,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谜一样的双眼》,而不是《白丝带》。

这也许是我至今无法成为一名电影理论家的原因,但这也是我永远无法被改变的秉性。

人们总是说“只有事改变人,没有人改变事。

”其实很多时候,事实往往正好相反。

我相信人是可以被改变的,有些东西甚至改变起来很容易:比如你的发型、衣着、甚至你的容貌;有些东西改变起来则要困难许多,比如你的身材、你的嗜好、你长久建立起来的生活圈子;而有些东西则根本无法被改变:比如你的出身,你的天赋,以及你的秉性。

这是我们得以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依照他的身高、相貌、社会身份、甚至种族贫富,而是那些真正稳固而本质的东西。

那些东西不会经历岁月的侵蚀,不会被大时代的喧嚣所掩盖,如果他是怎样的人,无论他经历了怎样的事,遭遇到多少波折和命运的跌宕,在沉浮过后,他依然是这样的人:如果他自私冷酷,他依然会在必要时出卖你;如果他是懦夫,他仍旧寻求庇护;如果他秉性高贵,生来是个斗士,他就绝不会为人马首是瞻,即使濒临绝境,胸中仍燃烧着生命的烈火。

阿根廷电影《谜一样的双眼》就秉持了这样的准则。

表面上看,这部片子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包含了两段爱情,一段友情,以及一个并不扑朔迷离的谋杀案,而从深层次看,它是在讲人的秉性恒久不变这样一个定理。

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在依照自己的秉性行事,杀人者由于自己的秉性在审讯时不打自招。

被害人的丈夫则因为自己的秉性而甘愿囚困于记忆牢笼。

以及最终谜底的揭开也是基于检察官对不变秉性的笃信。

片中桑多瓦对自己唯一的朋友以及共事的伙伴艾斯波西托讲的一番话就是对这种笃信的最好诠释:"You see,Benjamin?A guy can change anything.His face,his home,his family,his girlfriend,his religion,his god.But there's one thing he can't change.---He can't change his passion.”

 6 ) 反 快意恩仇

有爱才有恨,有多爱就有多恨,这是很正常的逻辑。

无嗔无喜的和尚生活想起来就没意思。

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有一个非常非常温柔非常非常美丽的妻子,他很爱很爱她。

但是她却被人残忍地杀害了,奸杀,惨到不能再惨。

美好的生活被剥夺,这种朴素的恨意比任何武侠小说里的复杂故事都更容易理解,因为简单,所以强烈。

有了恨意就要报仇,虽然报仇不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不能让过去的时光重来,但是,你凭什么伤害我,那我也要伤害你,补偿心理能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带来一点点安慰,这是人心的微妙。

报仇怎么报?

报到什么程度才能解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

这个问题上我和被害人的丈夫 Morales持相异的观点,或者说我不能理解他。

他是一个consistent的人(像Ron Paul一样),他实践的行为都是他说过的观点,从来没有改变。

他认为死亡是不够有力的惩罚,于是克服重重困难凭一己之力将罪犯囚禁25年,或者准备囚禁一生,的确于情节上给影片带来震撼的效果,但是,这样,恨意却无法疏散,刻意留住的也不是爱情的回忆了。

这个世界上,既然有强烈的感情,就要有东西来平衡疏散强烈的感情,不然人人戾气满满,爱恨成魔,万物转眼纷纷成灰烬,就变成了不稳定的体系(好吧,dystopia的小说都白看了)。

时间是最好的缓冲剂,再深的感情存在于回忆中,而时间长了,记忆总会慢慢变淡。

除非每天每天不停息地努力回忆,把变淡的记忆色彩描一遍,再描一遍,就像Morales一样。

他让罪犯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是杀他,而是让他与世隔绝,live a whole life full of emptiness,这的确是严厉的惩罚,比死要难受10的好几个数量级倍。

但是这25年,他要每天给罪犯送饭,要维持他活下去,要每天看到他,提醒他犯下的错,造成的伤害。

那他自己也要每天想起一遍妻子满身伤痕的惨死状,因为悲剧的源头就在眼前,回避不了,就是因为他,自己美好的生活才戛然而止,从此生活在无光的深渊。

他每天要把伤口扒开一次,要把碎了的心再碾一次,每天要重温痛苦,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说他的初衷是为了不忘记对妻子的爱,因为爱才会恨,所以他也不要忘记恨。

可是爱情不该是让人体验到温暖和美好?

这漫长的岁月,他浓墨重彩铁钩银划唯与孤独仇恨和痛苦相伴,根源处的爱情还有踪迹可循么?

他自己也说,都不由自主的开始忘记爱了,这说明遗忘是天性,是时间自然的产物,没有人会因为他后来忘记相爱的细节就否认他深爱妻子了。

人都不在了,再爱再不忘记又能怎么样呢?

既然生命不能随时间中止,只能把过去深刻的爱恨忘记,才能往前走,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我就喜欢快意恩仇,要爱爱,要恨恨,有仇就报,报完拉倒,想来就很爽快。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电影里的Morales才会因为异类而震撼人心,和他相比,实际的男主角警官叔叔的故事温情平淡很多,但是我觉得他爱女主角远远大于女主角爱他,所以也很感动。

 7 ) 只有激情无法改变

(2010-08-17 16:58:00)只有激情无法改变,就像我对你的热情。

惩罚一个人莫过于25年对他不着一字。

爱在汉语里,也不过是一个字而已。

通过老乡五弦的推荐,我看了阿根廷电影——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又是第一次看阿根廷的电影,虽然西班牙语的片子我不是刚接触了,但是最近也第一次看印度电影,慢慢接触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电影,越发使我觉得天朝的电影产业的不发达。

五弦应该是个安静的女孩,学工科的,没有文科女孩的那种浮躁,穿起裙子来也是有南方女孩的那种淡雅,她看了好多电影我都没看过,喜欢爵士,所以听的好多歌我也没挺过,而且,我看了她的影评,觉得我影评写的也是如此之类烂,这样的话,在这样的女孩面前,我是很难有吸引力的,所以,她也不怎么搭理我。

不过,没关系,看了你推荐的《谜一样的双眼》,我学了一句,只有激情无法改变,我还引申了一句,就像我飞蛾扑火搬的热情,无法消散。

好了,不说题外话了,聊电影。

整个片子,还是很细腻的,后来别人在写影评时,我才注重到那几个细节,三次试图关上的门,男主角在通往办公室的时候对三个人说了天堂之门已经打开;老式的打字机打不出字母A,后来男主角将他写的“我害怕”的单词中加入了字母A,于是变成了“我爱你”。

看来,这个字母还是教人要充满希望,有点教义在里面。

了解了一下,阿根廷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剩下的信仰基督的偏多,和欧美其他国家的生活习惯有点相近,受西班牙的影响很大。

近年来,阿根廷的社会治安恶化,其实与经济的关系很大,2001年该国就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现在也没恢复成怎样,从我们了解到的阿根廷足球就可以看出。

1990年以后,阿根廷在世界足球舞台上,总是充满了悲情的,他们国家的足球运动员在国外创造着精彩,整个国家队却还是难逃悲情宿命。

这个片子居然也提到了阿根廷足球,还给了一些大场面镜头,可见足球对阿根廷人的影响有多大。

有点戏剧性的是,男主角的老下属居然在带他连看了一个月的四场比赛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这其中在看台上的镜头给得非常细腻,比如,在给观众席镜头的时候,老下属从人群里面慢慢挤出来,当他们失望地要离开球场时,嫌疑犯又被细腻地暴露出来,这丝丝相扣的镜头让人想起了阿根廷的探戈足球,拉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让观众体验到嫌疑犯暴露后希望绽现的快感。

其他的多次画面快感也没让人失望。

可能因为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做翻译的队伍也颇显专业,台词翻译得很好,在我的印象中阿根廷人的谈话方式是没有这样优雅的,他们时不时要冒点幽默的调侃,这还不像我们通常见到的北京人的贫嘴。

我想巴西人也肯定达不到这种优雅,虽然他们的足球很炫,但是通过对他们球星的了解,我能感觉到巴西人粗俗的一面,他们会很桑巴DAY地冒出一些粗俗的话语出来。

你看,男主角在受命去犯罪现场之前也要和上司有一段调侃,在抵达现场也和看护现场人员有一段,就别说他那个看了会让人喜欢的老下属,男主角甚至会讨教,他是怎么做到让新来的女孩子和他自如打招呼的。

他调侃地回答到,虽然我穿得像只青蛙,其实我是英俊王子。

呵呵,如果评男配角,我肯定选他啦。

我觉得他比《无耻混蛋》里那位喝牛奶的哥们表演更加自然,而且,我也不同情反派很难获得最佳男配角的称号。

这位老哥们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有激情的酒鬼,虽然家里生活乱成一团糟,但他说的没错,喝酒就是他的激情,他在喝酒的时候还能清晰地思考,实在难能可贵,可能这动力就来自于他的男主角上司对他的信任,多次到酒吧送钱捞他,去向他的妻子说好话。

为了报答这世界上最新人他的哥们,虽然哥们也是很烦他了,老是出岔子,不好好把风,还被狗咬了,他最后选择直面杀手的指认,选择倒在在机枪口下。

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写这篇博客最大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改变任何东西长相住所 家庭 女朋友 宗教 上帝但有一样无法改变他无法改变他的激情。

我想,这也是导演的心声,一个导演,若没有激情,他很难拍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原谅我每次把影评都写得又臭又长,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激情吧。

我相信自然有人能看到他们,感受我内心的一种激昂,一种想要分享的激情。

马上就25岁生日了。

看到那个妻子被强暴的银行职员为了报仇,将逍遥法外的罪犯关押了25年,我不知道他25年秃头与他内心的煎熬是否有关系,最后罪犯都怕了,希望他能跟他说上一句话,一个字都行。

惩罚一个人,莫过于不着一字的冷酷。

但是,他也是痛苦的,发生了不幸,却走不出阴霾,也许是他年轻的时候太幸福了,那时得到一个那么美丽的妻子。

还有几个点没来得及写了,不累赘了,提一下。

最近看了几部片子,我有一个感触,片子中或多或少地抨击了当局政府无作为或者作为无力落下的一些病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激情变得徒劳和白费力气,看的观众从眼里到心窝都满是心酸,也正是这样,才出来了好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其实无关经济。

你想想看,美国和阿根廷,还有印度,经济实力一目了然,他们都能出奥斯卡好片,而我们呢?

还要不要抨击奥斯卡是一个美国电影奖项而已,我想都好几十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爱看那些获奖作品,以后,我再也不听你们的话了,我的激情不能被摧毁,还是喜欢对我有热情的人。

 8 ) 不要被迷一样的双眼迷惑

谜一样的双眼,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热门。

导演也正是在为奥斯卡拍这部片子。

影片包含了获奖影片的各种元素,救赎、爱情、友谊、人性阴暗、政治腐败……不过,看过之后总觉得少了什么。

少了一部优秀电影的根本,就是对人心灵的触动。

导演对多元素的驾驭有些顾此失彼,每种元素展开来,都是一部可说的故事,可是放在一起,却没有一个能充分宣泄。

Benjamín 从见到Sandoval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可是,俩个人的分手是那么的简单,只是因为Gómez要杀掉Benjamín 。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Benjamín 的离开无可厚非,可是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梦,是现实生活的梦。

电影中的人,要在电影中完成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完成梦,这样才能打动人,打动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因为他们都怀着一颗顽石一样的心灵,真实的生活已经不能将它打动。

Morales对爱人的真情苍天可见,但却通过对Morales25年的幽禁表现。

这里面,人性的阴暗遮蔽了对爱人的真情。

影片中唯一触动我的,就是Sandoval在被射杀前放倒了朋友的相框。

可是友谊,只是本片众多元素中的一个,所以,这点触动在影片中一晃即过,并没有氤氲开来。

奥斯卡有其过人之处,但实在没有必要为其左右。

本片就像一篇素材充分,词藻华美的作文,但是没有轻重、取舍,终不能列入范文。

不了解这部电影的导演,自己更没有导演的能力。

似乎没有资格在这里指摘。

不过,一部作品既然上映,就不只是导演和演员们的了,也属于观看它的每一个观众。

 9 ) 正义的力量

《谜一样的双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的确是一团迷。

那本是一桩普通的入室强奸凶杀案,受害人的丈夫莫拉莱斯却数十年如一日地悼念亡妻,只因知道凶手大概会出现在火车站逃跑,就每天枯坐在候车室几个钟头,等待,寻找。

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永逝的爱情吗?

处理这案子的阿根廷联邦法院职员本杰明·艾斯玻希多远遁他乡,二十五年后退休归来,还是忘不了那扑朔迷离的案情,他要写,要问,他还要追根究底。

本杰明想要的又是什么?

是真相吗?

二十五年前,美丽的联邦检察官艾琳·黑斯廷斯曾经追着远去的火车,情不自禁地将手按在车窗外,与车内那个渐渐远去的男人的手连成一体。

二十五年后,那些汹涌翻滚的情绪依然无处安放,她却只能问一句:如果那一切都是真的,当年你为什么没带我走?

是的,这个故事由两段破碎的爱情组成,串联其中的是阿根廷一段风起云涌的黑暗年代。

强奸凶案发生于1974年6月21日,正是庇隆重新执政的最后期。

十天后,庇隆总统去世,庇隆夫人继续推行丈夫的“第三道路”,但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式却已恶化,各方势力纷纷登台,时局动荡不安,左右翼极端分子冲突不断,直到1976年,右翼军人政变成功,魏地拉军政府上台,写下阿根廷现代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页——白色恐怖笼罩一切,军警四处秘密横行,失踪人口高达20万!

1983年魏地拉军政府倒台后,阿根廷重新走向民主,但1989~1999年梅内姆政府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却终被证明失败, 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其阴影一直蔓延至今。

我想,原著小说《他们眼中的质问》(La pregunta de sus ojos)的作者艾德瓦尔多·萨切利(Eduardo Sacheri)将这个悬疑故事的时间跨度设置在1974~1999年绝非偶然:暗杀、绑架、腐败、恐怖,这是阿根廷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本杰明半梦半醒中写下扑捉灵感的话语会是“我害怕”(Temo)。

本杰明向记忆深处回溯探寻凶案的过程,同时也代表了这一代人向历史回溯追寻真相的过程,他不顾二十五年后莫拉莱斯“把一切都忘了”的呐喊,像个幽灵一样偷偷潜回农场,在漆黑的夜里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意外的、令人无比震惊的答案。

这答案照亮了他早已变得黯淡的人生,让他终于从恐惧走向了爱,走向一个无所畏惧的明天。

那么,这个终于照亮历史与人生的答案就是爱的力量吗?

我认为不是。

爱情固然美好,它能使人赴汤蹈火奋不顾身,但它终究发于私,止于私;而支撑莫拉莱斯在火车站一分一秒等待的,让本杰明和艾琳二十五年都无法释怀的,让一个势单力孤的普通人变得强大起来,二十多年枯守苦地生死维系的,却是一种更为长久的韧性渴望,是一种超出了个人得失之外的信仰。

这个信仰,就是正义。

这种正义并不仅仅是故事表面那一层的司法公正,不,它还意味着道德、良知、奋斗,它还意味着还历史以真相,它意味着面对“什么都不能做”的惨境,个人始终能从吞噬一切的黑暗中看到点点星光,始终不磨灭对光明和理想的忠贞,始终坚守那一颗赤子之心,哪怕形单影只,始终向前、向前,始终去爱。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正义才能让一个弱小的人面对强大的体制获得尊严和力量,让本杰明在二十五年后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寻找的究竟是什么,让他直面自己的热情与信仰,让他终于向艾琳敞开心扉,让他义无反顾地奔向爱。

那么对阿根廷的历史来说,作者艾德瓦尔多·萨切利和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亚(Juan José Campanella)的意图是否是对“政治独立、经济自由、社会公正”的庇隆主义的回归呢?

我想并非如此。

“社会公正”只是庇隆主义的一个方面,它也只是“正义”的一个层面。

我始终觉得“他们眼里的质问”、谜团的核心,让一个社会从恐惧走向爱与光明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正义与尊严。

它并非阿根廷的特例,它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

只有这种正义的地位得到维系,法律的公正得到伸张,一个国家的人民才能获得尊严,才没必要走上屈辱的SF之路,才不会绝望的在自家阳台上ZF,才能吃上放心的米、给孩子喝上安全的奶,才能够自由大胆地讲真话,不用挤破头皮到外国抚养自己的下一代,才能活得像个抬头挺胸的大写的人。

 10 ) 没有一个人能空虚的度过一生

没有一个人能空虚的度过一生。

暂且不谈莫拉莱斯的做法对不对,他的行为已经让凶手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二十五年啊,二十五年日日夜夜被囚禁在一个黑房子里,没有人说话,得不到任何外界信息,没有书籍,没有音乐,没有鸟叫,仅有的是每天莫拉莱斯定点送来的馊了的面包屑和牛奶以及莫面无表情“完成任务”离开后死一般的寂静。

多么悲惨的生活,或者这已不叫生活,而是煎熬生命,他已被当为一个苟延残喘的物体来豢养。

如果人陷入这种境地还不如死了好,可怕的是他连死也做不到。

我的心里一直回旋着这句话:人怎么能度过空虚的一生?!

这个人的生命让我觉的很压抑,或许这是他应有的惩罚吧。

可是他毕竟是一个人,作为人类本不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同类,我在想,让另一个人悲哀空虚的时候莫拉莱斯本人又是如何度过的这么多年呢?

我不解,也不知道他们的生命还会延续多少年,还会这样痛苦的煎熬多少年?

会不会对那个凶手来说,这样的日子以不叫痛苦而是麻木呢?

我不敢再往下想,我只希望我们的世界上永远不要出现恶人,我希望,所有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毕竟,没有人能度过空虚的一生。

《谜一样的双眼》短评

一點都不 High 的姦殺案.....整部片根本沒高潮

6分钟前
  • Zakk
  • 较差

結局很意外,大愛無敵。不過我對愛情片向來沒甚麼感覺。

8分钟前
  • 半點
  • 还行

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记忆还是我残存的虚幻的妄想

13分钟前
  • 力荐

精彩就是在谜底揭晓的那刻让人欲罢不能,余音绕梁不能回神的感动。

18分钟前
  • 艾拉也是Isla
  • 力荐

真的不知道好看在哪里

23分钟前
  • umi
  • 较差

真是看不下去。。。

26分钟前
  • 落大雨了
  • 还行

球场那场非常紧张。其余时间唠叨得眼皮撑不住。感觉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没什么基础,纯因为女主好看。认罪太牵强。像梅西。

28分钟前
  • 我突然
  • 还行

The.Secret.in.Their.Eyes.2009.BluRay.720p.AC3.x264-MNHD

32分钟前
  • nickhood
  • 很差

1.人生只有一次,要告白要复仇都赶紧地!2.废掉死刑吧,看吧无期徒刑最高!3.第一次看阿根廷的电影,是不是除了天朝所有地区的电影都可以露三点暴黑暗啊!4.西班牙语真美好~我想学><

34分钟前
  • 喂喂
  • 力荐

我看不懂~~不过看在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面子下~还是推荐一下~~

38分钟前
  • 该用户未命名
  • 推荐

记忆中的记忆,爱情中的爱情

43分钟前
  • 卡卡洛特
  • 推荐

强烈推荐

48分钟前
  • 豆沙包
  • 力荐

秘密的充满爱意的眼神。。。

50分钟前
  • leslieQ
  • 推荐

有怎样的?除了亮瞎眼的红色

55分钟前
  • 蟹老板
  • 较差

其實還有許多沒看明白。這樣的人生太沉重太壓抑了永遠活在25年前的陰影中。兩條綫交織的愛恨情仇報仇救贖影射的社會意義很多。罕見的阿根廷電影得oscar。但還是覺得最佳外語片的質量遠不如從前了。

59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极炫的6分钟长镜头,剧本真是下了功夫了,故事套故事但是对于节奏感的处理因为太过丰满的内容而在悬疑方面若了很多,故事并不容易看明白,有点阳春白雪了,在一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里真的稍弱。

6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结局剧力万钧。

1小时前
  • 云中
  • 力荐

足球场之前看得昏昏欲睡,而且结局都猜到了,气氛什么感觉还行吧就

1小时前
  • 小老鼠
  • 还行

谜一样的双眼,惊艳奥斯卡

1小时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炫技

1小时前
  • 半弦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