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

Finch,芬奇的旅程,生化,人生,BIOS

主演:汤姆·汉克斯,卡莱伯·兰德里·琼斯,希默斯,洛拉·玛汀内斯-康宁安,玛丽·瓦根曼,奥斯卡·阿维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芬奇》剧照

芬奇 剧照 NO.1芬奇 剧照 NO.2芬奇 剧照 NO.3芬奇 剧照 NO.4芬奇 剧照 NO.5芬奇 剧照 NO.6芬奇 剧照 NO.13芬奇 剧照 NO.14芬奇 剧照 NO.15芬奇 剧照 NO.16芬奇 剧照 NO.17芬奇 剧照 NO.18芬奇 剧照 NO.19芬奇 剧照 NO.20

《芬奇》长篇影评

 1 ) 这个拥抱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银幕时刻之一。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流泪的冲动了...这个拥抱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银幕时刻之一,芬奇行将死亡的绝望和令人怜爱的可怜杰夫。

故事不落俗套不陈旧,依然还是那些人生的道理,但是与时俱进非常的舒服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的观感一样都不落下。

他们怎么就有这么好的演员,怎么就有这么好的电影,怎么就有这么好的故事?

杰夫创造出瓦力之外又一个非常惹人怜爱的机器人银幕形象,所有创作者都应该问自己:你的人物有杰夫那么惹人喜爱吗?

汤姆汉克斯是一个非常非常珍惜羽毛的演员,有一部算一部都是精品,也给所有演员做了一个好榜样。

“你已经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绳索,桥有多高,但是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而是生活。

”笔记:在人类的道德和规则崩塌之后,芬奇在一个机器人身上延续人性的率真和生机勃勃。

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得以重生。

流媒体时代电影也越来越故事片化,导演存在感越来越弱,故事的大数据感越来越强,优点是故事片回归到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件事本身。

 2 ) 不要宅在家里,人生的真谛是体验/经历

1.要乐观我们还在2.人的行为很难预测,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夜间行车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人。

3.决定我们的不是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回应。

颇有点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意味。

你会遇到很多无法控制的事,原始的情绪会启动,这时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

每个人都会遇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4.主观能动性需要常识。

5.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饥饿让人变成杀人犯或懦夫。

6. 不要做一个宅男,人生的真谛在于真实的体验,人生的意义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每一天的生活。

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种体验,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是生活。

我没去过,人类充满了矛盾,我真希望更好地利用了我过往的时间。

 3 ) 芬奇看完了,结合今年几个片,感觉欧美科幻片已经没有新思路了

这个片最大特点就是看了和没看一样,当然我是因为看见豆瓣高分满怀热情观影所以没有中途睡着。

但是即使中途睡着我也觉得不会影响看剧情(如果有的话)。

故事情节我感觉写个3-5段话就能写完,高考作文如果是写科幻电影剧本大纲的话我感觉用这个片上能拍上下集。

剧情比较弱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看演员演技和导演对科幻的理解,是不是有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汉克斯演技不好啊,相反他演技很好。

问题是电影只有他一个人,你如果坐着看一个人絮叨俩小时怎么也会烦。

外加一个比较弱智的机器人是不是更烦?

这是人类本性造成的,并不是汉克斯不好。

另外值得点评的是电影里的唯一的一只狗也不太灵性。

除了嚎,捡球,就是嚎。

那么就是最重头的,导演对末日科幻的理解,是不是逻辑自洽,是不是有创意,是不是能吸引观众 我想这块导演可能太大意了,或者太托大了,或者并没有专心设计。

总之里面实际上没有太科幻的内容。

2个小时的独角戏,关键点比如末日的原因等等都是寥寥几语带过,内容也没任何特殊的地方(反正就是告诉你地球毁了,还有一个都是人类自己作的)。

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机器狗都是高度工业文明的产物(尤其这种几天不用充电还能卖苦力的机器人我觉得特别厉害)。

老哥还弄了个专门扫描纸质书的仪器来给机器人灌故事,请问导演你知道世界上有个叫电子书的东西麽?

最不太理解的是,老哥最开始的地方,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老哥开启了末日模式可以理解。

但是最后幸存者(不能说剩下的人了)跑到了xxx大桥(不透露剧情不说名字了),都花开四季了,还四处无人,是不是有点讲不过去了?

合着大家都喜欢躲大楼里玩躲猫猫不愿意跑外头过正经日子?

所以你看,虽然他剧情很弱,但是还有硬伤。

这就有点不太能说的过去。

只能说明一点:欧美的导演们已经不知道再怎么拍科幻片了。

沙丘拍的再气势磅礴也就是人海战术砍大刀的水平。

当然能坚持看两个小时不睡觉已经很厉害了,为自己点个赞!

本想给两分的想想老哥拍的挺不容易给3分了。

这个片,拍的是真累!

想了想,再补充几点1、老哥造机器人的原因是为了老哥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给狗子找个保姆结论:老哥如果把造机器人的精力稍微回收一下,往南找找,就会发现地球上已经存在了适宜生存的地方,狗子没人照顾也能活。

造机器人必要性其实没那么大2、老哥之前待的地方,看地图基本上全清空了。

然后老哥守个风电塔电力有了好说,可是老哥开的这个重型卡车可是油耗子。

那玩意没一个固定加油站可供不起。

时间看老哥这种情况也不短了,所以油从哪来?

然后老哥守在风电塔的原因除了有电还有要造机器人。

不过个人说,有这样相对恒定的电力供应,大概水也还可以,干嘛不种点东西呢?

嗯学理科就是这样不好,达不到导演想要的文学性

 4 ) 这么简单的片子,竟然把我看哭了!

《芬奇》。

9分。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导演,汤姆·汉克斯、卡莱伯·兰德里·琼斯主演作品。

像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一样,这么简单的科幻片,竟然把我看哭了。

想起年初有位大神问我是否喜欢《流浪地球》,我说当然喜欢。

他说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科幻片。

看《芬奇》,这么简单的科幻片,却感动到我了。

似乎看电影越多,越喜欢简单。

汤姆·汉克斯老当益壮,拿捏这样的角色信手拈来,就像面对亲人面对朋友聊天一样。

世界末日的电影,最终逼问的还得是人性,哪怕只是照顾一只狗狗。

卡莱伯·兰德里·琼斯饰演的机器人杰夫打动我了,他的声音简直完美了契合了智能机器人的形象,尤其是那晚在篝火旁它枯坐一夜的样子。

 5 ) 可惜了汉克斯和机器人杰夫的

汉克斯是我的最爱,这部电影演技,哪怕机器人杰夫的情感表现都很到位。

主要还是剧情结构设定实在是有点水。

1.耀斑爆发,白天出不去,但是晚上能活动,就表示还是能解决的,至少不代表像病毒一样跑都跑不掉;2.里面经常60,70度的天气,你车子只做一个防紫外线层有什么用,尤其是当中去了个汽车餐厅,小狗跟着一起下来,70度的空气温度,大哥你试试就知道了。

3.旧金山就有臭氧保护,那不是能种植了嘛。

4.最重要的就是机器人,前面也没怎么交待这机器人多厉害,怎么设计的,就输入资料后变得人性化,这么厉害的机器人都设计出来,几个耀斑和臭氧层搞不定。

我当时在想,不能住地下嘛?

防空洞都干嘛的,美国总统怎么避难,政府没有援救组织嘛。

导致我一直没进入这个片子,就连为啥选旧金山也不是根据生存问题而是浪漫的父子问题,而且旧金山都没有臭氧问题,为啥没人留下来。

当满脑子都是对影片背景设定的质疑时,就只能可惜卖力准确的演技了,无法让观众进入到这个特殊世界里。

 6 ) 而我懂,活着的最寂寞

1.死亡 爱 与 离别 在看了那么多宏伟背景的科幻巨作后,遇见一部电影叫做:芬奇。

一人,一狗,一个人创造的用来照顾狗狗的机器人。

在如今纷繁嘈杂各种炫技的时代里,能好好讲个故事,已经显得格外不容易。

能有耐心看一些沉下去的电影,也一样不容易。

1999年,汤姆汉克斯在“电子情书”里,和甜心梅格瑞恩谈一场网络恋爱,新奇又美好,充满着傲慢与偏见的感觉。

而如今,六十几岁略带沧桑的他,毫无表演痕迹就演完了催人泪下的芬奇。

芬奇和他创造出的机器人杰夫,在末日里的逃亡,相处,爱,矛盾,成长,信任。

没有什么大道理,和曲折的故事,却好像道尽了人的一生,会遇到会经历的那些矛盾,迷茫,如何自洽与选择。

年轻是飞扬的快乐,而衰老真是让人伤感不能多想的事情。

人们都喜欢抱着奶香的婴儿不放手,有希望,可期待,又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去伺候老人,皱巴巴的皮肤浑身都散发出一种腐朽气味,提醒着你和周围的人,器官机能在衰老,真是绝望。

这几年去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殡仪馆和墓地。

九月送走了亲爱的外婆,她躺着,在满是白色鲜花的棺材里,妆容看起来很安详,终于不再有苦痛,而痛苦的是那些爱着她的人,比如我,多想再听她叫我一声大小姐,然而,不可能了。

面对死亡和离别,真的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在告别的时刻努力克制情绪,而后的很多个日子里,你会时常在某个时刻,想起这些永别,为亲人友人的离去,无法自控感到伤悲。

不断告别,学习坚强,也许是每个人的后半生,都要一直学习的课程。

前一刻他们还在为发现旧金山有生命的存在而快乐,下一秒杰夫被告知创造他的芬奇时日无多,人生真是无常又无奈。

我想起了爸爸住院的那段日子,每天天未亮去医院报道和医生护工斗智斗勇,晚上九点多在医院停车场空无一人,听着安和桥的歌词,一个人趴在方向盘上傻傻地发呆,有时候眼泪流下来也不自知,就像一场你不愿意经历的梦,残酷而可怕。

多希望你们,永远不要经历这些苦与痛。

2. 信任 纯粹 利益 人类世界,信仰的崩塌其实是很可怕的。

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然而在成长过程里,残酷与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时常会把人的信仰体系摧毁到体无完肤。

就像芬奇对机器人杰夫说,在末日绝境和生存选择下,他自己都成为了自己厌恶的那种人,无法保护弱者,也不能够信任任何人。

你希望孩子有能力和足够心智对抗那些世界的黑暗,也希冀他们选择真善美,可是,真的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

人类花了那么多笔触描写爱和乌托邦,会不会只是渴望达到,却无法真正拥有。

因为人性是多面,复杂,且变化的。

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把谁对谁有用挂在嘴边。

你有用我们交朋友;没有,谁也不愿意浪费时间。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资源互换,谁也不能责怪谁。

但我还是相信,唯有真心换真心,如果没有,那不如孤独着呗。

有一部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而不必非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

爆米花很美,真的很浪漫。

3.人生的意义 末日来到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会不会为还没有来得及做的那些事追悔不已,又是否会想起想见却未见的人。

如果人生要经历那么多无法预见的苦难,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很简单很纯粹,在一场公路旅行里,建立了一段新的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希望。

也许人生本无意义,只是: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也了解太阳。

 7 ) Finch的菩萨心

当Finch抚摸着狗狗死去,他将所有关于善的念想留给了一部机器和一条狗,他说“你们玩吧”。

当机器比Finch的同类更值得托付,电影的整体基调里就有了一抹摆脱不了的灰色。

但Finch对人类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拒绝、惧怕、唾弃人,另一方面他却要Jeff花时间搞懂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构成了本片的张力。

Finch的价值立足点有点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某种反思思潮:作为一个物种,人类是有罪的,单个人作为它的成员都因此而蒙羞;但Finch这个个体,除了蒙羞以及有罪,他还试着接近可以为人类进行辩护的东西——他独自承受人类的苦难和希望。

在Finch死后,电影里没再出现过任何一个活人,这意味着当Finch的奋斗结束,人类整体的悲剧已经不再能够超过Finch这个个体所承担的悲剧。

Finch个人的末日早已注定,他因风暴而不得不展开旅程,但如果计算Finch生命所剩的天数,就会发现时间少得可怜,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Death Marching,只是Finch带上了他最后希望——Jeff。

因此,如果想要在感动和感叹之余更深地理解本片,就需要明了:到底Jeff的“成长”的内涵是什么?

Jeff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机器人,只是它还需谨守“Rule 4”,这是一条看起来是专为狗狗而设的规则,但如果把它放入上下文以及全片的背景中来理解,就会发觉它隐含着Finch对世界的悲观:在他身故之后,狗将要与之相依为命的对象,不再是人类。

由此电影旋即展开了围绕Rule 4的困难,而其中最难以克服、也一再被Jeff提到的是:狗狗并不喜欢自己,并且原因在于它还没能懂得并获得“信任”。

此处若以某种评价人工智能的眼光来看,以“信任”对一部机器进行图灵测试的金规则也是颇有道理的,而另一部揭示了信任的反面——欺骗——的《机械姬 Ex Machina》几乎可以作为本片的暗黑姊妹篇:机器会撒谎意味它提供的信息有了真正的属于它自己的目的——为了掩盖真正的动机。

一想到机器有了自己不愿被人类知晓的动机,名副其实的“不可告人”,觉得毛骨悚然。

那么信任呢?

有意思的是,《Finch》这部电影似乎在说,信任与欺骗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切信息全然公开,所谓“没有秘密”就会带来信任。

为了说明这点,以下将结合电影来做一些说明。

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a,Finch讲的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b,Jeff研究狗狗的语言;对于a,Finch其实讲了个完全没办法让Jeff这个机器脑袋明白的故事,Jeff在听完故事之后忍不住提问:老大,你说的故事恰恰说明了你不信任你的团队啊,你怎么说是信任呢?

对于b,Finch告诉Jeff这么做事徒劳的,“不存在狗语这种东西”,只是“它还不信任你”而已。

a+b,这对于Jeff来说就有了根本的挑战性,说它具有根本,那是因为a、b两条其实意味着:明白信任就要能适应矛盾、理解不一致信息,能在在非分析、非语言、非(线性)逻辑之外获得另一种理解,换言之:成为人,或者说拥有人类的心灵,因为“我们人类就是充满矛盾”。

机器人能行吗?

不能。

但在Finch来看,能。

为什么?

因为Finch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最初是关于他自己的,他提到了一个把整个团队困住了的难题,他说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质——“不是团队所认为的硬件的问题”。

注意“不是硬件问题”。

因为机器人按照它的逻辑电路的设计——“硬件原因”——来看,是不能学会“信任”的,但Finch能解决这种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没说,却特别提到他是独自一人解决的。

严格按照Finch所说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集体有一种倾向,他们最终会将难题都指向“硬件”问题——指向物质、外部;其实面对难题,唯有独自面对,它的性质才能转变,变成是内部的、心灵的、属灵的。

到这里为止,Tom Hanks本人的一贯命题已然出现:属灵的尘世遗民如何获得在世安顿,且听他在电影中一开始的哼唱:

因此,《Finch》的全部谜底就在这里:对凡人灵魂的拯救,对高于凡人的东西的礼赞。

我想起在《阿甘正传》中片头飘落、又在片尾处高飞的羽毛,多年以来,如出一辙,令人感佩。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Jeff到底能不能做到了。

继续看到:c,Jeff是个超级好的模仿者,一个excellent prentice。

d,Finch死了。

关于c,Jeff的表现可以让任何一个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由衷地感叹:孺子可教也!

怎么不是呢?

任何教育总是不断地矫枉过正。

比如,要孩子学会诚实,我们其实不可能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说“你有时候得撒谎,有时候要诚实”,那孩子就乱套。

我们其实总是先告诉孩子:诚实是绝对的、是好的;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看到谎言在生活中各种场合的“合理乃至优质的存在”。

孩子若是能整合得好,他就“成熟”了。

Jeff正是这样的存在,他的机器脑袋很神奇,一方面,他能100%地理解和执行所获得的第一条命令,另一方面,他又能整合接下来获得的与第一条命令有矛盾的指令,关键他还似乎了解如何“视情况而定”。

这当然是让现在做AI的工程师们掉下巴的事,但在电影中一切又很合理,毕竟归根到底,Finch对Jeff的命题是这条:看着我,学着点。

连Finch一边开车一边咳嗽都模仿的家伙关于d,d很感人。

但在此处的分析语境中,它是对“看着我,学着点”指令的终结,否则只要Finch还在,Jeff就会执行“看着我,学着点”,现在Finch没有了,Jeff就迷茫了,但惊人的一跃突然就发生了,它的萌生的一句自问,让它成为了他。

“惊人的一跃”说出了信任发生的条件,它不是撒谎的反面条件:人不是通过排除一切问题、获取一切信息来信任他人的,任何基于过往经验、能力胜任度、方法有效性的判断都不会带来“信任”,当信任真的发生,人需要危险的一跃,对未知敞开自己,正如Finch说的,我们是在完全没法预料的场合里,通过自己的行动才真正认识自己。

所以,信任的发生需要理由,但与其说理由,从本片来看,不如说更需要契机、体验。

Tom Hanks的观点,最终趋向于某种道家式的玄妙,这在西方非此即彼的思维中真可算是人中翘楚,而这也许正是Hanks本身所参透的真谛。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Finch给Jeff输入的资料,除了电影已经明白展示出来的“世界之书”、“狗狗美容大全”、“旅行车指南”……还有一本一晃而过的“自我防卫技巧”。

这本书的存在,意味着Finch对Jeff的初始期待和设定只是某种保守的目标,最多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式的保卫者,但是后来他大概意识到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狗狗的照顾者,Jeff不仅仅需要首创性(initiation),还需要真正具备人类的心灵——简而言之:在矛盾之中体会善。

最终,Finch的死引发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当他让开,狗就把球交到了Jeff手中,Jeff最终在非语言、非线性分析的、由死亡这一标志着人类生命中的终极矛盾的顶点处,在那个场景下,获得了狗狗交给的网球。

Jeff,这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同时也接过了Finch抛过来的无形的球,相信、盼望与爱,但基调是悲悯。

Finch留在世上的最后的话,其实是这么一句:“不,不”,这是他对狗狗说的,意思是“你下来,你跟Jeff玩,去玩……”,但他其实也是对Jeff说,意思是:“它是你的狗了,我放心你照顾它了”。

……

我思忖着,这世上,说到底还是有某些独自进行着、善的人,他们发下致广致大的愿,然后奋勇地精进。

在不同的时空里,人类这种就算被毁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物种,由这些人一路支撑着。

 8 ) 孤独末世电影

《芬奇》,Tom Hanks主演的电影,或者说这部电影只有他一个演员。

臭氧层被破坏,人类基本绝迹。

主角一个人,带条狗,又造了一个叫Jeff的机器人。

一人、一狗、一机器人,还有半途“牺牲”的机器狗,从美国中部前往旧金山。

演员演技,特效,画面,立意无可挑剔,就是情节实在是有些无聊了,而且还长达2个小时。

 9 ) 末日背景下的人-机-狗“跨物种”情谊

末日片+公路片,总是能巧妙和精彩地去考察人这种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

一般末日片我们会看到两种常规的叙事模式:活下去,或者是,逃出去。

但逃出去也同样为了活下去,so归结成一种也行。

但是Finch这部片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疾,而且显然命不久矣(Jeff还只是个头的时候问芬奇:when are you absent,双关,一是出门的不在,二是病逝的不在),而且新增机器人第四守则“照顾好狗狗”。

影片开头就把片子以非常反常规的方式定调好了。

主演人物杰夫要死去,主演狗狗Goodyear🐶要得到照顾,主演机器人🤖杰夫要成长。

徐徐展开这段公路之旅,芬奇对杰夫的“教育”和“培训”除了一些字词如“模范我的动作”之外,看不见一丢丢“机器深度学习”的体现,最多的就是开头制造杰夫时的录入书本“灌输”知识。

我们看到的基本像是一个暮年老者在最后的岁月教导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但是你要学会成长了!

”狗狗是芬奇全部意义和价值的所在。

他成为懦夫的那晚,也是他见证人类已经彻底没有信任徒剩暴力和邪恶的时候,不是太阳耀斑灭了人,而是人灭了人。

而狗狗是简单和纯粹的(正如机器人一样),保存狗狗表面上是放弃人这种人心复杂物种从而向其他简单物种建立联系,在不同物种的关联中,这个地球和大自然似乎还没“末日透”,还有一些曙光;但更深处的还是回归到人对整体人类的希望本身,人对狗的关爱是人对人的关爱的必然延伸,或者在末日的语境里,对生命本身的呵护才能让人走出彻底毁灭的深渊泥潭。

但非生命的机器人呢?

我们可不能忘记终结者和Hal900那代表着阴谋和灭绝人类的红色凝视之眼。

“机器之眼正在凝视着你the big red eye is watching you”在本片里,区分生命/非生命不是从有机体/机械组装的角度的,而是从精神和意识角度的。

眼睛是灵魂的窗口,杰夫和另外的机器小车都用“眼睛”来强调了他们的“纯洁心灵”。

更重要更重要的是,杰夫继承了芬奇的衣钵,影片最后我看着杰夫开车载着狗狗驶向金门大桥,不就只是换了一具不一样的“身体”的芬奇在开车罢了,芬奇用杰夫的“眼睛”看到了雄伟的金门大桥。

人还是有希望的,人在跨物种的联系和羁绊中重新开辟了自我救赎的空间。

P.S.这部影片的立意水平,也许正是切中如今世界人-非人(人-机、人-其他生物)边界高度模糊的哲学景象而开展的。

想到了《钛》,在人-车-赛博人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10 ) 去看看世界吧,趁一切还来得及。

1、汤姆·汉克斯是一位伟大的演员。

我喜欢他,他也从没让我失望。

他的电影总是闪烁着人性之光,给我思考和启迪,给我力量和温暖。

这部《芬奇》也是如此。

2、《芬奇》可以看做是《荒岛求生》《我,机器人》《火星救援》的结合体,它讲述了一个孤独的工程师带着一只狗狗和一个机器人艰难求生的故事。

在本片中,汤姆·汉克斯再一次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钦佩。

3、故事的背景是末日时代,世界和人性几乎都崩塌了。

然而,在汉克斯、那只狗狗,还有那个机器人Jeff身上,我却再一次感受到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希望。

4、这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故事,我却从中看到了许多,感悟了许多,热泪盈眶,回味满满。

5、如果可以,让我们上路吧。

趁一切还来得及。

二刷后的一些补充1、Finch和机器人Jeff的关系很像父子。

Finch耐心地教Jeff各种东西,如何走路,如何寻找食物,如何照顾狗狗等等,同时也告诉他很多道理,什么是信任,什么是责任等等。

Jeff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很单纯也很天真,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触碰,什么都想弄明白,例如如何开车,如何打开一道门,如何照顾他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当然,和任何一个孩子一样,Jeff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好几次惹得Finch勃然大怒,生气至极时还忍不住骂了他。

然而,这不就是成长的代价吗?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犯错,从而不断地成长。

事实上,成长的人不只是Jeff,还有Finch。

Finch是一个孤独的人,喜欢一个人工作、生活。

某种意义上,Jeff就像Finch的儿子,Finch把他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分享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最终也收获了信任,收获到了友情,或者说亲情。

影片中,他们“父子俩”先后握手了两次,拥抱了一次,这便是明证。

影片的背景是人类的末日,世界也好,人性也好,几乎都崩塌了,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信任可言。

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在机器人身上重现,这怎能不让人唏嘘感慨、热泪盈眶。

2、Jeff的自我觉醒很喜欢机器人Jeff的设定,善良、天真、活泼、勇敢,就像个人类的孩子。

他跟Finch去一个废弃的电影院寻找食物,在那期间,他第一次从一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

我想,那一瞬间,他脑海里冒出的一定是那个问题——我是谁?

这是意识觉醒之一。

随后,他就兴致勃勃地跟Finch讨论起自己是不是应该有个名字来。

Finch一开始的建议是Jack,这个名字和千斤顶同义,Jeff不喜欢,因为他不要一个工具作为名字。

这是意识觉醒之二。

在莎士比亚、火星登陆者Rover、拿破仑这几个名字先后被否定之后,他突然想到了Jeff这个名字,注意,这是他自己想到的名字。

从Finch和他握手,对他说“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开始,Jeff的自我意识正式觉醒。

至于Jeff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则要等到Finch去世之后。

在影片即将结束前,Jeff独自照顾狗狗,一个人坐在车里,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呢?

当Jeff知道了自己是谁,从哪来,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它就从一个机器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3、还想补充一点的,是Finch对Jeff说过一句话,“人类是很矛盾的。

”这实在是一语中的,它道出了人性的本质,复杂而矛盾的统一体。

善良的同时邪恶;讨厌独孤的同时厌恶合群;渴望理解却又无法真正彼此理解;愿意信任却又不断受伤……而Jeff呢?

在影片的最后,在阳光照耀下的金门大桥,看着他带着狗狗,就那么说着笑着地走向下一个远方,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让我们上路吧,去看看这个世界,趁一切还来得及。

非常棒的电影,五星推荐!

《芬奇》短评

jeff的内心太细腻了 开心到跺脚 委屈到抱胸 小心翼翼的探头探脑…

4分钟前
  • MolllllllloN
  • 力荐

论演员的重要性。3.5

7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表面上它讲的是,在世界末日,一个老geek感觉自己命不久矣,于是造了一个机器人保护他的狗。但实际上它说的是,人类究竟有多渴望爱——这高温、辐射、满目疮痍的世界,正如我们总是在被亏欠、背叛和怀疑的一生,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渴望爱和信任,如飞蛾扑火,至死不渝。

11分钟前
  • 德川咪咪
  • 力荐

类型片大杂烩,都是老套路,很难共情,唯一动人的倒是沉默安静的杜威。

14分钟前
  • 苏莫
  • 还行

太孤独了,但这可能也是这几年来我最喜欢的公路电影了。最后的明信片上应该把Dewey也画上去的。

17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 十万个为什么,为嘛狗那么重要,为嘛车能一直开,为嘛太阳能坏了该干嘛干嘛不受影响,为嘛带那么点东西能吃那么多天。

20分钟前
  • 绿色的边
  • 较差

甜腻

22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拍成20分钟的短片我会给5星,活生生拉成两个多小时真的折磨演员折磨观众

25分钟前
  • 豆友214295535
  • 很差

商业一点就叫《末日机器犬》,文艺一点就叫《耀斑往事》,这个既不商业也不文艺的片名劝退了多少路人。

26分钟前
  • BATIGOL927
  • 推荐

末日片+公路电影+成长史,Jeff在阳光下爆爆米花兴奋跺脚喊着again again,期待名字,仰望极光,感受太阳与蝴蝶,义无反顾奔向金门大桥……他一直拥有这些原始的情绪,并单纯地作出每一件事。他靠在濒死的Finch肩头上难过,送他到大桥,和他的狗一起,他完成了指令里的外的所有事。he is not a machine

31分钟前
  • 湉湉圈
  • 力荐

有的开水是佛跳墙的汤头,有的开水是真的水

32分钟前
  • 网上邻居
  • 还行

7.4 废墟公路片。老汤姆这个年纪选片都是这类讲人生和人性的。这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第四条机器人守则,芬奇不在需要保护狗子其他三个守则都是放屁。所以在疫情严重的地方,而你家里又有宠物的话,为了防止无伤害毁灭你家的小可爱,可以自己造一个机器人。

34分钟前
  • 大象姐姐KK
  • 还行

很棒的科幻小品,拍得精致又温情,但设定确实不够严谨,尽管只有一个人,也得考虑资源问题吧,还有Jeff和车的能源从哪来,片里几乎没涉及,而且担心的“人”的危机,也只有简单一场戏带过,桥段难免落俗。狗狗死后,jeff就会失去意义,世界也不会变好

36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汽车还在用太阳能板,请问机器人的续航是怎么回事?体型这么大,算力这么强,续航还无敌。我250g重量大疆无人机30分钟续航,和5分钟就过热保护的action2相机躲在角落默默流泪。

37分钟前
  • 西凉虫
  • 较差

和遗愿清单一样莫名其妙的高分平庸流水账

38分钟前
  • seekyou
  • 还行

很传统经典的技法,但写的真的好啊。还是挺喜欢的。编剧很好的使用了各种技巧,戏剧冲突之外知道如何让观众喜欢。

43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偶尔的被打动又迅速被单薄平淡的故事线拉回沮丧,末日温情路线的电影太多了,本片桥段无一不是套路活。把平淡的故事讲的很平淡,把温情的故事讲的很温情,这叫平庸。请参考莫言的《丰乳肥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诺兰的《记忆碎片》和范多梅尔的《无姓之人》,学习一下如何把平凡的事情讲的陌生而又惊心动魄,再学习一下如何集聚情绪,在情绪高点却把惊心动魄一笔带过。事实是,平淡的故事也可以波澜壮阔,与其希望观众把自己无限代入主视角,不如想想如何把主视角感知的波澜壮阔用镜头叙述表现出来。很佩服那些看哭的人,他们真正的看懂了电影,我只是个浮躁没内涵缺少共情能力的魂淡。

47分钟前
  • 薛同
  • 较差

后太阳耀斑爆发时代中产阶级老白男对昔日生活方式的坚守,大概是影片最大的温柔杀器,可惜对我完全无效。碰上这种大劫,中国人早忙着挖地洞种蘑菇去了吧,人家依然开着房车到处打劫超市影院小卖部,搜罗狗罐头只为供养家里那只狗爹。不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把臭氧层捅成个“瑞士奶酪”的吗?全片毫无自省,真让人啼笑皆非。“信任”的主题最后落到了机器和狗身上,意思就是听话的东西比人可靠呗,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结局挺好的:没有这种人,地球照样转。ps.我对汉克斯的表演没意见。

52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名叫《芬奇》,实则是杰夫,为了水时长,中间插入了太多似是而非的片段,要不是这个结尾,可能就倆星,适合三倍速看完。

54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7.6

5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