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战争,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不过,看完《红男爵》之后,我对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人墓前那神情一跪有了新的理解。
战争是政治的武力延续。
军队是国家机器,为了国家的使命,那些士兵们义无反顾的冲上前线。
看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要试图叙述这样一代人,尽管他们躲过了战争,但是他们还是被战争毁了。
”片中的德军即是如此。
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从军生涯战功赫赫,击落敌军飞机80架,但是对于战争,他显然不持赞成态度。
他曾经这样说道,“我们要击落的是敌人的飞机,而不是飞行员。
”当战争把一个个士兵物化成一台台机器的时候,德军的悲剧就开始了。
德国人还是清醒的,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也是明智的。
但是,悲剧性的结局是,他死在了当年那个差点被他击落的人的手上。
英雄垂暮,亦可怜兮。
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很有先见之明,德军固然无法击败协约国,面对德意志皇帝,他也敢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令人佩服。
真实,坦承。
德国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战后重建的速度,这样的民族,让人尊敬,让人敬畏。
一个连敌人都无比尊重的人,一个25年的光辉岁月。
故事的结尾我以为得再现男爵英勇作战,力竭而死的场面,可是导演没有,因为那样就俗了,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男爵死去的场面。
快到结尾处大家休息的时候一场玩笑,可是配乐却那么哀伤,透着一丝凄凉,谁都知道男爵总会死的,但我知道,他是属于天空中的雄鹰,只愿意不断地翱翔,直至不能飞翔的那一天。。。
PS:我总觉得这片子说英语怪怪的,哪国人就说哪国话嘛,真是的。
红猪和《红男爵》宫崎峻的动画片《红猪》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56626-1-2.html有人说原型出自红男爵,于是找来看看,果然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然,宫崎峻加入了很多浪漫色彩、反战思潮等!
一战德国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
这位德军王牌飞行员“红男爵”Manfred von Richthofen,因把机身漆成红色而得“红男爵”之名。
一生击落敌机的官方记录是80架。
1918年4月21日阵亡,享年25岁。
演员和本尊,还是很像!
德国人啊,确实很多方面,过于精英于地球人了!
有部纪录片《“历史谜团”:红男爵之死 》,说最后男爵死于一名普通士兵,这名士兵连照片都没留下…… 不过值得一看的是,片中采访了许多见证人,包括里希特霍芬家族的后人、红男爵之死的最后见证者104岁不过,这些其实没多大意义,就像片中引用红男爵和英国空军的加拿大飞行员亚瑟“罗伊”·布朗交谈的那样,欧洲国家之间,不乏父亲、儿子、叔叔、侄子之类的皇室关系,他们发动一场场战争,死亡的是普通民众与士兵,换来的是皇室游戏或者利益交换!
德国电影,要么纠结如《柏林苍穹下》,要么冷硬如《别人的生活》,小品文《诱惑假期》,也缱绻了一层尼采式的质问。
可惜战争片要持续《帝国毁灭》或《斯大林格勒》的路子,似乎他们自己觉得太严肃了些。
《红男爵》是个很讨巧的视点。
这位传奇空战英豪赢得了队友和敌手的无尚尊敬,不用担心“美化恶魔”这样的指摘。
叙事充分好莱坞化。
开头里希特霍芬家三兄弟在狩猎,然后被1906年的飞机吸引,老大曼弗雷德未来的红男爵纵马驰骋,振臂呈飞翔状,似乎是个人版的《珍珠港》……十年后,里希特霍芬家老大和队友如女武神一般,玩着技巧低空驾机向战死在敌区的队友棺材上投掷花束,这个桥段怎么看怎么像“非洲之星”马尔赛尤给元帅们表演,用机鼻子挑起杆子上的手绢……邂逅战地护士。
这个总要说一句,红男爵的演员Matthias真有本事,能把所有对手戏的女演员都变成小妈,他那张过分清秀的脸哪……不知道是否是刻意改动,在二战时做到空军元帅的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本是曼弗雷德的表弟,影片里成了胞弟……为了避嫌,红男爵身后没有给未来德国空军的大当家戈林一丁点镜头。
后者作为里希特霍芬中队最后一任队长,自己也曾有过在西线击落二十二架英法飞机的战绩。
为了讨好盟军观众,这部德国产英雄传记片全部用英语对白,德语是配音。
1、比《空战英豪》好太多了,情感表达克制,不刻意煽情。
最后的出击,英雄落幕也不过是一魅回头的浅笑,无怨无悔,为长空而生,为长空而死;2、贵族精神:绝不追击在击坠中的飞机和飞行员。
只要敌方飞行员落到地面,必须施以力所能及的救援。
尊敬对手,我的朋友与我的敌人。
3、为什么能击落73架飞机?
进退有度。
我只在有胜算时候出击,没有把握时候就撤退。
明智和怯懦,只有一线之隔,天才飞行员懂得当中的差别;4、《机动战士高达》中红彗星“夏亚”的人物原型。
为什么把飞机漆成红色,人家1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你,怎么能奇袭敌人?
我不要surprise他们,我要让他们scare。
5、记住不要提前开火,当你飞到敌人身后50米的射程再开枪,太早开枪只会告诉敌人你的位置;6、近距离的空战格斗,拼天赋的技能,也只有在某样科技产品的初期阶段才有用。
一项科技越是发展到后期,对于使用者的天赋依赖就越少。
真正拼的是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举个例子,多厉害的神箭手,也拼不过会用狙击枪的普通士兵。
12.06.12周六看了德片红男爵。
当时有话想说,但却一直拖到今天,而今天甚至已忘光了当时想说的一切。
这就是我,在文字方面能拖就拖的我。
不久前还以为观影后评几句是轻松而愉快的作业,现在看也并非如此。
所有的文字都是我拒绝的,概莫能外。
无意中用了作业二字,或许是潜意识。
一旦成了作业,那还剩多少乐趣?
我个人还是喜欢红男爵这部电影的,它让我改变了对德片的印象,原来德国人也有如此抒情、浪漫的一面,将一部战争片诗意得一塌糊涂。
一群帅哥驾着非常拉风的敞篷飞机放飞在蓝天的情景,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那画面,酷毙了,酷得让你联想不起那是战场,仅以为帅哥们在赛车,不,是赛飞机然而战争就是战争。
战争片就是战争片。
为了不跑偏主题,导演请来女主角负责说教,减弱他骨子里想强调的诗意、浪漫,硬给片子增添了些厌战、反战。
男主角的年轻帅气将女主角逼成了小妈,所以从她嘴里说出那么有深度的台词也算合适,但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做作、矫情,怎么看都觉得这娘们觉悟太高其实导演在这部片里想着力表现的是一战及一战前战场上尚有的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故有了浪漫情怀。
这就是为什么他费力地往反战主旋律上倒腾,而观众们也一直绷着反战的弦,却最后对男主角“战争也可以带着礼节进行”的台词印象深刻的原因。
这片子让我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战争,带着礼节战斗的战争一战之后,所有的战场只有杀戮,再无战争。
奇袭成了技巧,奇袭成功的战例可以上军事教科书,红男爵则是故意涂红飞机,让他的飞机在蓝天上非常显眼,藏无可藏,因为他认为:“我不需要奇袭,只需要敌人怕我”,驾着他的大红飞机,凭着过人的战斗技巧,他共打下80架敌机,是一战中最成功的飞行员男主角的魅力让观众眼中的战争变得温情、有礼,不费力地唤起了你对骑士精神的怀念,对绅士风度的向往,在那样的战场上才是英雄最好的诞生地。
甚至让你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即便有女主角时不时的唠唠叨叨。
她不能不唠叨啊,不唠叨这片怎么出街啊?!
——观影后的今天,我甚至觉得这导演有点阴险,嘿嘿
民族英雄
原剧人物照片
1918年4月21日在一次空战中桀骜不驯,倜傥不羁,令人恐惧的“红男爵”,死在了战场上,年仅25岁,他是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一生击落80架飞机,是一战中最闻名的英雄。
英国人以最高军人葬礼等级安葬了他们的敌人——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
这是一部高贵的单纯青年,抱着满腔激情,怀着爱国之心,在死亡的战斗中用骑士精神的风度撰写的荣耀之旅,夹杂着浪漫的爱情,离奇的善良,忧伤的友情,“红男爵”用舞蹈般的技巧和高不可攀的战斗记录将自己的传奇留在了历史传闻中。
战争,让文明在刀剑和炮火之中灰飞烟灭。
而英雄,在铁与血的映衬下更具光辉。
“他们(统帅部)想让我成为他们(普通士兵)心中的榜样,柏林用我的照片来欺骗他们(普通的士兵),但是我不想欺骗他们,我要与他们同生共死,不会与柏林玩什么造神游戏!
”,这是统帅部要让他成为空军总司令,他回绝后对女友说的。
一直不太喜欢现代战争,感觉缺乏了那种原始的血性和艺术。
是的,当你看到铁甲巨舰彼此轰鸣着对射的时候,当你看到骑士们呐喊着冲锋的时候,当你看到坦克如同洪流一般对撞的时候,当你看到战斗机在空中以极大的技巧缠斗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些画面如同难以言喻的艺术品一般,让你热血沸腾。
而那些战争指挥家们在生死一刻的勇气和智慧的迸发,也被人们视为艺术一般传颂至今。
但是,当看到美国人拿着金钱堆砌的先进武器砸向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国以及这些弱国的某些人则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袭击着平民作为抵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战争只能反应了其最消极的一面,而且最积极的一面却荡然无存。
绅士们已经不在了,只有一群恐怖分子在对抗着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制造者。
当你某一天用一颗精确制导导弹炸死一群几千公里外的人们的时候,当你拿着一把AK47扫射毫无反抗的民众的时候,你有的只是残忍和血腥,而荣誉和伟大则早已荡然无存...再见了,绅士的战争... 最后给导演加鸡腿,演员选角很耐看,很棒的编剧,色彩效果也不错。
这不仅是战争,有兄弟有爱情有民族也有战争反思。
特别欣赏“红男爵”只打飞机不杀机组的绅士精神,还救治英军飞行员,为敌人的葬礼送花圈。
战斗场面很精彩。
是最爱的两部国外战争片之一。
“We just need an excuse what we do because without it we would see who we really are.”男爵平静地对德皇这样说。
Richtofen有不会因任何人改变的原则,光明磊落的作战风格,尊重对手,战争也可以带着礼节进行。
不仅是战士,更是团队的领袖。
结尾女主去墓地看望他“Our friend ask me why I have to come here.I said because I love you.Did I tell you before?”感人至深虽然故事叙述平淡,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值得我把这部电影列为我心中最佳10部影片之一。
他驾者艳红的战机腾空而起,嘴边划过一丝微笑,这是自信的笑,在天空,红男爵便是主宰。
对于那些脚踩污秽的泥土,带着防毒面具,脚踩尸体碎骨与敌人肉搏,不管是生还是死都如蝼蚁一般的陆军士兵而言,头顶千尺之上的空战宛如众天使之战,拥有战神天使的一方是幸运的,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希望。
天空的搏斗往往充斥着追逐,腾挪,捕杀,但并非致命,如骑士间不间断地冲刺,人与神之间的高度决定了,天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对手是值得珍惜的。
这可能是战争历史上最后浪漫和优雅,无论你是翱翔,抑或是滑落…然而一战的结果终究不是欧洲皇室和空中武士们能决定的,是钱,是科技。
红男爵参透早已胜利的诀窍,伺机而动,只打有把握的对手,否则就逃跑,这不是因为怯弱,而是精密的计算和权衡。
他算到了这场战争会失败,将军们也算到了,只是没有他上天入地般的洒脱,毕竟战败的代价过于沉重,红男爵只是筹码,将军贵族们才是赌徒。
一个猎手的嗅觉警醒他:战争应当结束了核心引擎的落后,亲密战友的陆续死亡,加重了他的不安,然而战争的机器却无法轻易停止运转。
他自己甚至被过度宣扬成不败战神:只要不出击,当然也就不败。
红男爵小时候骑马,在光芒和发动机的轰鸣中追逐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将崛起于天,注定陨落于天。
这一战他必败,因为他代表的东西太多,他能承受与平衡的却又太少,既然他只想简单地飞翔,那便永远在天空飞翔吧,他要告诉士兵的是神也会死,德意志也会崩塌,这场战争毫无荣耀可言。
电影传递情感确实浪漫,但我没有受虐倾向,所以我不会再看第二次。
如果只是冲着脸来看电影我说那也行,那请把你接收的剧情在看完后完美地滑过你的大脑,除了男女主的脸什么都不要记得罢。
(内含大量负面评价)脱离当年时代思想和实际的人物塑造,剧情也乏善可陈,陈词滥调的个人英雄主义。
爱情故事也太糟糕了,彻头彻尾的肥皂故事,他一生中最重要战友的逝去也都全部一笔带过, 导致他想要表达的旋律完全没有唱响。
空战画面至少也还有一些亮眼的地方。
但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选择了红男爵作为主角,不仅把他描绘成从小对飞行感兴趣,甚至在后半段为了点明“反战”两个字,把他描绘成一个似乎是从未在地面战场上出生入死、看见前线战壕的惨状都头晕脑胀不知战争残酷的人。
甚至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们都当做了塑造他和推进故事的ooc工具人(实际上既没有推进也没有塑造),就像弟弟被描述成一个粗暴无礼、毫无情商的地主少爷。
因为大家都被当做背景板工具人,所以只是脸谱化并没有任何成长。
但又能强求什么呢,毕竟是个完全虚构的爱情故事,导演编剧能写好就见了鬼了。
但编成这个样子我实在是不知道居心何在,要么是毫无写作编排能力文献只看大纲,要么就是导演小时候学习一战历史时导致童年创伤,开始纯恨原型和所有人,然后借此把历史顾问招聘到剧组后全都鲨了。
最后可能唯一不ooc的人就是存在于照片和台词里的Boelcke。
另一点选角真的很糟糕,我对所有演员并无恶意,马提亚斯的脸的确伟大,lena真的很美很有气质,但是他俩一旦同框就觉得不是一个画风的。。
(而且你们真的找不出和马提亚斯一样高的lothar选角来了吗)。。
最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选择一个看起来比manfred大上至少15岁的人来演voss。。
实际上voss是比男爵都要小五岁的王牌飞行员,在这一点上我也不非常不满。
当然如果他只是某个原创角色的战争爱情故事我会酌情多打上两分 。
总的来说题材是好题材,但是被糟蹋了,导演没活可以咬打火机,我现在只想把他绑在飞机机尾上接子弹。
毕竟我已经气得连夜和朋友一起去外网看洋人如何锐评这部电影了,看他们骂得很爽很解气,但是最后还得我自己来更爽一点。
通片都是英语对白也好意思拍红男爵,信天翁和骆驼倒是像模像样,齐柏林就有点太假了
德版夏伯阳
孤胆英雄
这么好的题材,硬生生拍成了流水账,对红男爵的座机没有一丁点的介绍。差评!
酒窝红唇金色卷发美男+服装搭配~一战欧洲战场纯粹是亲戚阋墙,打来打去都是拐弯亲戚自己打自己。崇敬英雄、是敌人也是朋友、惺惺相惜却不得不拼个你死我活——滑翔战机和孩子玩具差不多,男人还真是无聊!“打飞机”在他看来只是体育竞赛,老式贵族思维:战争仍需礼节。餐桌上的小火车还真><
男人为了理想,女人为了爱
神话一样的英雄
评三星太吝啬,打四分又觉得很多薄弱的环节不甘心,可惜没三星半!影片如果是反映战争中的人性主题,观影效果是不够触动人心的;如果作为个人传记片,这位德史上的民族英雄在挖掘他思想、性格、情感等各方面又都不够深刻;爱情不是导演想依托的主线怕抢了主题的风头,但似乎过于回避或者说苍白了。
高大全。。
看不下去,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德国演员要用英语演,虽然是我喜欢的根据事实改编电影,但这部实在拍的不行
如果这是一部个人传记电影的话我实在不能给高分,难道红男爵名留历史的原因是因为泡妞吗?身为德国空战王牌的传记电影里面的空战场景少得简直可怜,每个主要角色的死亡之战全都没拍,省经费到这种地步了?全篇都是追妹子追妹子,一直追到阵亡为止。看完全篇红男爵空战厉不厉害不知道,追妹子倒挺厉害。
如果说有的人生而为翱翔天空,那么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就是那种人了。
画面很美好
萌点多得数不完~
默……主角和配角们的美丽程度太深得我心,简直是超出想象的集体杀伤性俊美阵容,秒得我七荤八素。以至于持续拼命截图,略过了好多剧情……咳咳
还是不明白战争的意义 不过似乎开始学会尊敬那些为了荣誉而战的人 (战争中如何守住自心?)。
帅哥多也拯救不了这部片!
难得有一部战争片这么助眠的
why in English??Matthias还有british accent呢,和瑟曦也太不配了吧!真实人物照片很帅!
红男爵,多么美的称号!他如流行划过夜空,在25岁芳华正茂时璀璨凋落。影片是一站德国传奇飞行员红男爵的纪录片,他不仅是个战士,更是个绅士,一个骑士。他光明正大的击杀,他的卓越,磊落的行为为他赢得了敌我双方的敬重。片子故事讲的一般,空战场景很不错,男主在某种程度上也还原了红男爵的潇洒英姿,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