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懂,第一部里面还很决绝的男主怎么到了第二部里面就变成一个优柔寡断主次不分的懦夫了?
说自己不怕死,为了打败哥斯拉什么都能做的女主等到牺牲自己就可以打败哥斯拉的时候秒怂。
人类如果就男女主这个水平这个思想境界还想打败哥斯拉?
灭族去吧。
整个剧情简直就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的好好的共党怕打赢了国党一家独大于是背刺国党,最后鬼子顺利的把两党一起灭了,真是皆大欢喜。
这电影大概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类根本不可能战胜哥斯拉,不是武器不够强而是人类太蠢。
看看影评居然还能看到“深刻”这种字眼,深深的为这些人的水平以及三观担忧。
还有人纠结在科技种族的“思想一体化”到底符不符合人的精神,这就好像日本都打到头上来了,你还在争论到底三民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一样,本末倒置不过如此。
且不说机械哥斯拉会暴走只是一个猜测,一个假说罢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百分百确定机械哥斯拉会吞噬整个地球,难道这能构成男主杀队友救哥斯拉的理由吗?
从两部电影的表现来说我只看到这个科技种族至少是可以和人类沟通共处的,即使理念不同还是和人类一起作战,最后给人类背刺,真是冤死。
(要打哥斯拉还是男主自己提出来的,说不怕死也是男主自己说的,等到真的有这个机会牺牲自己打败哥斯拉的时候却放弃了,这和第一部是同一个人吗?
怕不是精神分裂) 而哥斯拉是一只毫无交流可能性的野兽,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所有人类。
最关键的是,即使打败哥斯拉之后,两个种族失去了外敌而开始争夺地球,那也是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是地球的灵长人类和外星殖民者的战争。
而不是一个连母星都失去,被迫流浪宇宙中的卑微种族和一只野兽间的抗争。
只有打败了哥斯拉人类才算是重回地球,破而后立,现在破还没破先想着内讧,如果当年老毛也是这个想法,还有今天中国吗?
这种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主次不分的剧情不配提到“深刻”这种字眼。
前传小说是真的天愁地惨,在完全无法战胜的情况下陷入极端狂热的战斗中去。
以往面对灾难喜欢描写人类怎么内斗拖后腿,这个故事反而是怎么在团结一心下面对无限大的强敌惨败。
其实外星人也没什么坏心眼,就是纯粹想把自己的世界观放到三族联合体的第一位,是什么种族掌权反而次要,前传里外星人在战斗里自爆母船给撤退拖时间,所以跑路用的船非常磕碜。
这种对理性充分自信,然后在未知的强大面前把自我骄傲完全击碎的故事很精彩啊。
所谓工匠星人对理性智慧的无上崇拜,其实就一定可靠吗?
故事里没有原型机甲,也不可能凭空造出来秃鹫。
最后电磁鱼叉计划被破产,要用机甲做鱼叉二次打进去就一定能成吗?
我感觉老虚就是想设定成你们探索了怪兽一部分规律,但是我总能靠补设定翻盘。
想怎么依靠故事里人类方的人力物力翻盘的脑补可以说缘木求鱼了。
这里虚斯拉的感觉似乎是scp-682的威力增强无法收容版。
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科幻片里,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矛盾——惊艳的未来城市和惨淡的底层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进步和幸福感的增加并不总呈正比,尤其是在某些激进主义主导下,酝酿出来的不是进步,而是怪兽。
原文载于公众号远方fm考察队:yuanfangfm看题目点开文章的朋友,或许听过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
作为一个在标题上没做任何渲染的美剧,该片通过文献、亲历者口述等佐证,尽量客观的反映了惨剧的始末,准确来讲,他是一部纪实片。
事件简史噩梦降临——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位于乌克兰(当时尚属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4号反应堆爆炸。
此时,用于安置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城市——普里皮亚季距离爆炸地点仅有18公里。
当市民们在梦中惊醒时,他们还没想到,现实中的噩梦刚刚降临。
惊醒后看热闹的人们,还以为只是一场单纯的火灾事件发酵——爆炸引发的大火,很快将辐射物质散布到周边,事件的处理过程却让人恐惧和心寒。
无论项目负责人,还是当地政府,都采取掩盖真相的措施,并阻止市民离开。
直到爆炸发生的36小时后,苏联当局才组织民众撤离,但此时已有大量人群遭受辐射污染。
据计算,此次辐射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切尔诺贝利》非常讽刺的场景,鸟儿已经坠亡,孩子们还在上学人类的反抗——一部分人选择掩盖,而另一部分人在勇敢应对。
最先是工作人员试图补救,当他们冒着肌肤被腐蚀的风险尽一切努力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力回天。
紧接着是普里皮亚季的消防队,蒙在鼓里的队员,用对抗火灾的防护服冲到火场。
很快,队员们的急性辐射综合征开始显现,许多人在两周内去世。
消灭明火之后又有了新的情况——如果反应堆内的熔融物质渗透到地下室,就会遇上高辐射废水引发蒸汽爆炸,结果就是污染将会蔓延至大部分欧洲。
此时,三名志愿者下潜到废水中,打开闸门排空了地下室,避免了几百万人受到侵害。
而三名志愿者在行动前就已经知道,完成任务后,他们只会剩下一周寿命。
Alexei Ananenko、Valeri Bezpalov、Boris Baranov,三位英雄的背影封印魔盒——切尔诺贝利最后的挽救工程,就是重新盖住4号反应堆的屋顶,俗称“石棺”。
而加盖石棺之前,苏联军方又派出大量直升机投放沙石,并人工清理屋顶的辐射物,当然,代价是新一轮的牺牲。
直到30年后的2016年,石棺已经出现多处裂缝,集合欧洲多国力量打造的金属穹顶,终于将石棺更为彻底的封印,此为后话。
后续工程可以参考BBC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的巨型坟茔》后世归结爆炸的原因,包括激进主义留下的技术缺陷和管理后患,也包括人为操作的失误,在此就不赘述。
总之,人类也逐渐意识到,我们正试图操控一只难以驾驭的怪兽。
影像资料之后的30年间,切尔诺贝利成为很多影像作品的素材。
一方面出于人类对灾难的沉痛记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类禁区多少有些猎奇心理。
其中基于写实目的的,是最近的HBO《切尔诺贝利》,和中日合制的《切尔诺贝利之春》。
两部片子都是讲述灾难发生时人类的反应,如果想了解事件始末,这是最靠谱的两部非纪录片。
《切尔诺贝利之春》描绘了其他国家在惨剧时的行动,可以更完整的了解当时的欧洲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的大娘》,更为关注灾难之后的禁区:家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去世,而罹患过甲状腺癌的大娘们,已经不再畏惧辐射,回到禁区。
她们种地、养殖,远离现代城市,反而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和老姐妹们自给自足,喝酒唱歌,浪漫而沉重的日子在原住民回归故土的同时,外界却对切尔诺贝利一直保持着恐惧、猎奇、幻想等诸般混杂的心态。
巨鼠、丧尸、恐怖分子藏匿地等一系列都市传说也扩散开来。
乌克兰开发的游戏——《潜行者: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大量与变异物种战斗的桥段,让人们通过主视角去感受禁区的恐怖。
高中时期就对切尔诺贝利充满好奇,拜这款游戏所赐相比之下,《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则尽量中肯的表现出现实场景。
切尔诺贝利的双狙人关卡中有个特别的设定,一旦偏离路线进入辐射区,就会持续掉血直至死亡。
双狙人关卡或许是很多军迷和玩家的最爱俄剧《切尔诺贝利·禁区-无人原样回归》,脑洞大开的让一群年轻人穿越到灾难之前,还将切尔诺贝利拟人化,与时空赛跑的同时,也是一场人与怪兽的较量。
观剧时感到隐隐的悲伤,因为无论如何奇思妙想,现实中的惨剧都无法避免奇思妙想也好,都市传说也罢,切尔诺贝利在流行文化中的渗透,无非是在将人们的核恐惧具象化。
其实早在灾难发生之前,日本人也曾借助某个庞大巨兽,在警示着核能这把双刃剑。
关于哥斯拉都市提到核恐惧,不得不说的是日本东宝从1954年开始制作的《哥斯拉》系列,这只由核辐射引发的巨大怪兽(部分版本设定为自然产生)既反映出了人类的担忧,也在多部续作中,透露出人们对他的强烈依赖。
《哥斯拉2:怪兽之王》5月31日上映,美国制作的哥斯拉系列一直不被日本人买账,但他表达的思想却异曲同工。
人类依靠核能生存,又因核能失去了无数生命。
2014年美版《哥斯拉》,人类试图消灭哥斯拉,最后却依赖他消灭其他巨兽和切尔诺贝利事件最为贴合的哥斯拉形态,就是CG三部曲中的“机动增殖都市”,又称“”。
这是一座由机械哥斯拉,经过常年累月自我进化而成的要塞都市,也是机械哥斯拉历史上最奇特的形态。
在毕星人牺牲肉体的强化下,增殖都市具备了击败哥斯拉的力量。
人类却发现他对于地球,可能是比哥斯拉更为恐怖的威胁。
如果打败哥斯拉的代价是地球毁灭,那么高科技的意义又是什么?
外表像一座诡异的工厂,失控时可能让地球纳米金属化,人类同样无法居住,和切尔诺贝利有什么两样如果把哥斯拉当特摄片来看,我们可以边吃爆米花,边吐槽他的不足。
如果把他当作针对核能的都市寓言,我们只是在战战兢兢的享受科技带来的一切,如同CG三部曲的台词——很多星球的文明发展到最后,都会孕育出怪兽原文链接:切尔诺贝利与哥斯拉都市更多异邦文化文章,请关注:yuanfangfm
第一集看完其实已经挺多时候了,都不知道原来是三部曲。
这一部感觉不如第一部,当时觉得人类居然都被哥斯拉赶到移民外太空了,科技这么牛了也干不掉哥斯拉,然后回到两万年后的地球还是要用科技打怪兽,先人没想到的点子被主角灵光一闪的想到了,虽然很扯,但是挺有趣的。
最后体验到了绝望。
这么绝望了第二集居然还能有这么些人苟延残喘的找到了纳米金属,,原始人的意义在这集中没体现出作用,除了观赏下部落风情,其实主要剧情就是后半段的用城市打怪兽,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走,但是奈何导演要拍第三部,肯定是不能让boss死的。
所以男主悲催的强行,不讲道理的不愿当神风特工队,要抱着已经没救的女主,毁了其他队友的牺牲。
最后还反戈一击,这真是一点都没有大局观啊,,,这是反思二战么,赢也要赢的坦坦荡荡。
话说当时外星人如果知道人类驾驶员这么怂,肯定都自己上去驾驶高达撞哥斯拉了。
《哥斯拉:决战之都》作为动画电影“哥斯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了前作《怪兽行星》的末日世界观,却以更具哲学深度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绝境中的挣扎与异化。
这部作品跳脱了传统怪兽片的“暴力美学”框架,转而通过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抉择,叩问科技与人性的边界。
一、人性与科技的二元困境:深渊中的凝视影片的核心矛盾并非简单的“人类vs哥斯拉”,而是人类在对抗哥斯拉过程中陷入的自我异化。
男主角晴生面临的选择极具象征意义:要么与机械都市融合,通过纳米技术实现“机械飞升”以击败哥斯拉;要么保持人类肉体凡胎,承担可能被彻底消灭的风险。
这种两难困境呼应了尼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恶龙”的警示。
当毕鲁萨鲁文明将纳米金属武器化为无限增殖的机械都市时,人类发现这场战争已异化为“吞噬地球的新怪兽”的诞生——正如《三体》中“上岸的鱼不再是鱼”的隐喻,失去人性的胜利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毁灭。
二、叙事结构:理性与情感的声呐碰撞电影最惊艳的段落当属左右声道对话的蒙太奇处理。
左耳是机械派冷静的生存概率分析,右耳是人性派对生命尊严的呐喊,这种视听语言将主角内心的撕裂具象化。
当晴生最终选择摧毁即将胜利的机械都市时,纳米金属凝结的“眼泪”成为全片最具诗意的意象——冰冷的科技产物竟承载了人类情感最后的温度,而优子的死亡则让这场牺牲染上希腊悲剧式的宿命感。
三、哥斯拉的符号重构:超越怪兽的哲学实体不同于传统哥斯拉的核污染象征,本作的哥斯拉被提升为“宇宙法则”的具象化存在。
它既是物理层面的灭世巨兽,更是检验文明存续资格的“筛选机制”。
当人类文明选择机械飞升时,实则是主动放弃作为生物种族的本质,这也解释了为何土著人类退化为原始形态——或许唯有剥离科技外衣,才能保留文明的火种。
这种设定让哥斯拉超越了反派的单一维度,成为推动文明进化的“生态调节器”。
四、争议与局限:类型片的叙事悖论影片的缺陷同样明显。
机械哥斯拉始终未以完整形态登场,高潮决战被压缩为意识形态的选择而非视觉奇观的释放,这让期待机甲大战的观众感到失望。
部分情节逻辑也存在硬伤,如纳米增殖可通过摧毁指挥部中止的设定,削弱了最终抉择的必然性。
此外,过于密集的哲学思辨导致叙事节奏失衡,正如观众吐槽的“说教时间足够干掉三只哥斯拉”。
五、日式科幻的精神传承作为虚渊玄编剧的作品,《决战之都》延续了日本科幻对技术伦理的深刻反思。
从《攻壳机动队》的义体化焦虑到《EVA》的人类补完计划,本作将“机械飞升”的命题推向更极端的境地:当个体意识融入纳米洪流,人类究竟是实现了进化,还是被工具理性彻底吞噬?
这种思考与《环太平洋》中“通感系统”对人性联结的强调形成有趣对照,展现出东方科幻独特的冷峻质感。
结语:《哥斯拉:决战之都》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爆米花电影,但其在科幻类型框架内展开的哲学思辨,重新定义了怪兽片的叙事可能。
当片尾基多拉的阴影笼罩天际,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决战不在血肉与钢铁之间,而在文明存续的终极命题之中——究竟何为“人类”,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击败哥斯拉更重要。
《哥斯拉:决战之都》(哥斯拉:决战机动增殖都市)。
与以往的哥斯拉作品不同,不是登陆东京、也不是登陆旧金山、也不是登陆香港,这次把世界观放大到了宇宙,哥斯拉哥斯拉也不是代表着核恐惧核反思或大自然,哥斯拉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人类的战争、核试验、污染物排放(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了哥斯拉的出现。
本片对主角晴生•榊的人物塑造挺成功的,他对哥斯拉的恨之入骨、对杀死哥斯拉的决心、以及他是一个有领导能力、坚定、有时会自我怀疑的人。
电影中探讨了几个哲学问题:人类如何与外星种族达到求同存异?
当面对致命威胁时,是否愿意保持人类身份,还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生存?
这是这部电影比较有深度的部分。
以宇宙的角度来看哥斯拉,还是挺新怡的 。
电影最后晴生反打机械哥斯拉(等于拯救哥斯拉),阻止纳米金属同化优子,其实不是怂了,而是响应前面他说的夺回人类的尊严,他要以人类的身份打败哥斯拉,生命形态的改变,也意味着人类种族的灭绝,以另一种形态打败了哥斯拉并不能夺回人类的尊严,就算这样打败了哥斯拉但纳米金属已被同化的“毕鲁萨鲁多”人控制,由于纳米金属的延展性未来会蔓延至全球,而且“毕鲁萨鲁多”人的理念是“理性至上,效率至上,感情至下”到时便不会允许弱小的人类活着了。
和《怪兽行星》一样,节奏快,不拖泥带水,没什么明显的槽点。
8.4分本片的主角不是哥斯拉,所以多把镜头剧集在人类身上也很正常,要知道“怪兽片≠看怪兽打架≠爽片”
客观的说动画的画面表现略显生硬且色调昏暗。
300多米高的哥斯拉一个原子吐息可以打下卫星的设定听起来很威武,但却给人一种骨质增生行动起来硬邦邦的直观感觉。
所以仅从画面而言本片表现一般,乏善可陈。
至于故事层面,这个原本看似老套的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却因为片尾主角晴生与黑蜀黍的突然兵戎相向而让我觉得值得回味。
大敌当前,快速获取力量有效消灭目标是每个杀红眼的人求之不得的事,至于这种力量是否合理,是否可控则算不上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董卓进京的故事:不应该向他求援,这是个事后诸葛亮式的判断。
对于何进而言,一方面是眼下就会要自己命的宦官,一边是之后可能会惹得天下大乱的董卓。
只要能解燃眉之急,之后的副作用,等之后发生了再说嘛。
这么一对比,似乎让董卓进京却是个相对合理的抉择。
回到哥斯拉的故事,晴生理智地意识到了纳米金属的不可控性,这点难能可贵。
但纳米金属又是眼下唯一可以用来对付哥斯拉的武器。
在没有第二个合理选择的情况下,杀死黑蜀黍,眼瞅着整座要塞城市毁于一旦则显得缺乏说服力。
不能让人类沦为一个金属部件,这个看似高尚的理由却在人类失去了夺回家园的希望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面前显得无比空洞。
我甚至可以认为,这个决定完全出于缺乏牺牲觉悟的军人为了苟且偷生以及舍不得女友的私心所致,其行为违背军人的使命,其逻辑不符合消灭敌人为首要任务的优先顺序,其本人应该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当然了,黑蜀黍违背本人意愿强行融合自带主角光环且与男主心生情愫的女主优子确实也属于自讨没趣的行为,可谓死有余辜。
故事还没完,我也相信主角团在第三集中可以寻得一个两全的方式求得一个Happy Ending。
然而,就眼下而言,我怎么看都觉得应该先把男主拉出去枪毙五分钟才对呢-_-||顺带发现一个小Bug,在商讨对付哥斯拉的方案时优子感慨了一句:好像捕鲸叉。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一出生就在太空舱中生活从没来过地球的小姐姐是如何知道捕鲸这档子事情的呢(>﹏<)?
大妹子,你咋知道这档子事情的呢?
主创想探讨更深的话题,人是否愿意牺牲做人打倒哥斯拉,诹少强调知性没错,主角强调人性也没错,两边孰轻孰重,看个人了,如果是N+的游戏的话这里会出分支,放弃做人就是机械与哥斯拉对抗,人真正被淘汰,决定牺牲队友放弃战略目标也要维护做人的尊严,后面还有可写,但主题也变成了基斯拉对哥斯拉。
哥斯拉代表地球意志,不过感觉人类得学会与哥斯拉和谐共处了(手动滑稽),学新人类那样部分融合才能延续下去。
哪条路,人类都不可能回到过去的主宰地位了=、= 结局不剧透,可以感受到男主确实很心痛 ,但比起之前那个愤青,他肯定是成长了,期待下一部人类站队。
·ps:哥斯拉还是那么帅——
一 高质量的制作画面制作十分精良。
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格的画面时还不太习惯,但是自《希德尼亚的骑士》之后,完全被这种风格的动画折服。
这种强烈的风格从《希德尼亚的骑士》延续到《Blame!》再到这次的《哥斯拉:怪兽行星》和《哥斯拉:决战增殖都市》。
冷峻的画面,强烈的立体感,这种风格特别适合表现棱角分明的科技造物或者空旷的太空所体现出的那种疏离感。
比如《希德尼亚的骑士》对播种船在空旷宇宙中飞行场面的描绘,对卫人与奇居子搏斗的场面乃至对于播种船内部垂直建筑群的刻画,简直不要太精彩。
飞船或者动力铠甲发出的等离子体火焰也都渲染地非常好看。
到了《Blame!》中,这种感觉就更加震撼。
《Blame!》漫画讲述的本来就是一个破灭的却又不断生长的世界,一个孤独而又决绝的行者。
画面中充斥着高大的直入苍穹的建筑物,各种奇形怪状的机械和无处不在的猎杀者。
而《Blame!》动画版以这种独特的风格动画电影完美还原了贰瓶勉的漫画所描绘的那个充满各种未知构造体的危机重重的世界。
《哥斯拉:怪兽行星》和《哥斯拉:决战增殖都市》则继续延续了这种精彩。
在空旷而又冰冷的太空中,逃亡飞船仿佛沧海一粟,推进器发出的淡蓝色等离字体火焰是画面中不容忽视的冷色调。
对战斗机械和纳米增殖都市的刻画都延续了之前的风格。
打斗的场面再配合澎湃的音效,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二 故事情节及与《新哥斯拉》之间的联系这两部作品的画面制作和音效的高水准毋庸置疑,情节方面的发展也基本都站得住脚。
在《哥斯拉:怪兽行星》的开始,人来已经逃离地球二十余年(飞船时间),地球上也已经经过了两万年(地球时间)。
逃离地球的人类在宇宙流浪中并没有找到适合居住的新行星,飞船的燃料和能量却逐渐耗尽。
与其在漫无目的的流浪中等待死亡,此时回到地球与哥斯拉拼死一战反而可能博得一线生机。
整个故事以及后续的《哥斯拉:决战增殖都市》故事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如果把俺野秀明的《新哥斯拉》和虚渊玄的这两部动漫电影联系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哥斯拉故事。
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的故事背景基本发生在近现代,讲述的是哥斯拉首次登陆东京并完成四次进化。
人类巅峰武力与哥斯拉对决,结果惨败,最终人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哥斯拉的弱点将其冰冻。
而虚渊玄的哥斯拉故事发生在地球时间两万年之后,讲的是逃亡宇宙的人类和另外两个外形种族重新反攻地球的故事。
在《新哥斯拉》和《哥斯拉:怪兽行星》之间其实还有一段衔接情节。
很明显,《新哥斯拉》中被冰冻住的哥斯拉最终还是苏醒并进化出了更强大的力量,人类即使使用核弹也不能将其消灭。
而随着哥斯拉的进化,甚至进化出了能直接防御核弹的电磁防护罩。
至此,人类在与哥斯拉的战斗中处于下风,无数城市被摧毁。
即使是另外两支拥有高超科技的外星种族鲁萨鲁多族和艾克西夫族的到来也不能挽救人类灭亡的命运。
这两支外星种族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外表,他们的家园同样被自己星球孕育出的怪物摧毁,因此不得不在宇宙中流浪。
他们希望能以合作消灭哥斯拉为条件交换在地球居住的权利。
但三个种族的合作仍然不敌哥斯拉,三族用于对抗哥斯拉的终极兵器——纳米机械哥斯拉被哥斯拉发现并摧毁。
从此,三族放弃了继续对抗哥斯拉转而踏上了宇宙流浪之路。
由此开始了《哥斯拉:怪兽行星》的剧情。
三 情节的漏洞画面制作虽然精彩,但情节上的一些薄弱之处始终令人如鲠在喉,降低了作品的水准。
首先就是关于逃亡飞船的问题,外星人来的时候有整整一支舰队,怎么现在只剩下一艘飞船和几千号人呢?
这一点,影片中没有详细讲。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飞船在对抗哥斯拉的过程中被摧毁了,但是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大,一个在太空中流浪的几万年的舰队怎么会为对抗一个地球哥斯拉而赌上全部家当呢?
另一种可能是,当初有很多艘逃亡飞船,目前电影中出现的这一艘只是当初众多逃亡飞船中的一个。
但是这样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当初三族为什么要分散突围?
哥斯拉又不像《希德尼亚的骑士》中的奇居子那样能够进行宇宙航行。
根据故事,哥斯拉并不具有在宇宙空间中飞行的能力。
所以当初的舰队没有充分的理由分散突围,集体进行宇宙航行反而拥有更高的生还几率。
即便是出于寻找多个宜居行星的目的,也应该是组队而不是单独一艘宇宙飞船就进行宇宙航行。
所以说,这是故事的一个漏洞。
男主的选择是这部电影情节中又一个不太和谐的那个音符。
虽然电影解释了男主的行为,比如不愿意成为新的怪兽,不愿意看着地球被纳米机械吞噬之类的。
但仔细推敲之下,这个理由很牵强。
先不说男主有机会同时消灭哥斯拉和纳米机械哥斯拉,从另一方面看,与鲁萨鲁多族合作消灭哥斯拉其实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与只知道对人类赶尽杀绝的哥斯拉相比,纳米机械至少是可控的拥有理智的意识,人类与纳米机械并非处在完全的对立面上,由此可见假如纳米机械获胜,人类在地球上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结果因为男主的政治幼稚,坑害了队友,又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消灭哥斯拉的机会。
所以男主的选择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四 三族之间的矛盾另外可以看到,人类和另外两个外星种族之间并非完全一条心,三族之所以暂时选择合作不过是因为哥斯拉这个巨大的外部压力的存在。
假如哥斯拉被消灭,三族之间的矛盾恐怕会立刻爆发。
三族之间的矛盾在许多细节都有体现,比如鲁萨鲁多族和艾克西夫族领袖之间的对话暗示了纳米机械哥斯拉不仅仅是用来对付哥斯拉的,而艾克西夫族也考虑过用宗教控制人类的思想。
在《哥斯拉:增值都市》结尾,纳米机械哥斯拉被摧毁,人类消灭哥斯拉的希望再度破灭。
这一切恰恰是人族内部的矛盾导致的。
鲁萨鲁多族不惜自己被纳米机械同化也要消灭哥斯拉,地球人却并没有做好觉悟,不打算以牺牲人的尊严和自由意识为代价。
如果击败哥斯拉的代价是成为新的怪兽,那么击败哥斯拉的意义是什么呢?
最终人类选择了背后捅队友一刀,葬送了人类与哥斯拉开战以来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
至于人类之后的命运如何,也就只能让老虚下一部作品来回答了。
为什么动漫里的女人都刻画得如此软弱低能,即使netflix的动画也不能幸免么
【伴随的13-2】太粉丝向了。是人是鬼都在进化,只有跑路的人类在挨打。很有趣的讽刺,恐怖的哥斯拉,其实和机械疯子和神棍那些人的怪物比起来,是最守护地球的哥斯拉当道的话人类至少发展到中世纪程度文明没啥问题,机械哥和基多拉……前者只会留个金属大球,后者……连球可能都不剩下。男主是想从哥斯拉手中夺回地球,也有报仇的原因,但是在这一部当中,男主看见了纳米科技的可怕,就算打赢了哥斯拉,那么纳米科技或者是机械哥斯拉就会吞噬整个地球,把剩余的生物全部同化,完全吞噬整颗星球,那么打赢哥斯拉还有什么意义?为了打败一个怪兽而创造出一个更可怕的怪兽?那还有什么意义?只能选个好点的路,第三季同理,为了打败哥斯拉,召唤更可怕的基多拉,把整颗星球连同哥斯拉和所有生物全部吃掉,并且基多拉还会吞噬这个宇宙。
机甲和怪兽 多种族的合作问题 哥斯拉和另一个霸主…… 影片整体想跳出科幻动作的框架 向更高更深的命题迈进 但是节奏实在没把握好啊
没出现钢铁哥斯拉,不过这个纳米金属城人工智能挺好玩的。外星人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7182
啥啥啥 哥斯拉是来客串的吗
仿佛是要探讨些深刻的内容,但深刻的好空洞,好不现实,满满的日本人特有的中二气息。而且他们忽略了一点,看哥斯拉看的就是打怪兽,人类戏份太多了,醒醒吧,你这电影叫哥斯拉,主角是哥斯拉。
制作可以
一系列要连在一起看,世界观有点悲伤,不过是哥斯拉里独特的异色系列
都第二部了竟然还是前戏 感觉消灭哥斯拉要引进基多拉了
好蠢的剧情啊
看开头以为起码魔斯拉能登场,结果还是想多了,第二部还在铺垫,耐心真足。画风延续首部很赞不多说,机械哥斯拉生长城市的设定很惊艳,但最后没玩出什么花来真浪费。结局土鳖爆了,思想斗争半天妹子挂了哥斯拉也升级了,非得等到第三部才放大招。那等着吧,谁叫这是唯一一个哥斯拉动画系列呢。
卧槽节奏太快了…………感觉快进了一部番,最后又是挖坑!
机械哥斯拉的理念其实我挺赞成的,男主尼玛为了妹子这样的处理也太糙了,地球原生民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故事虽然有发展,但是人设崩得差不对了。虚渊玄你个大猪蹄子瞎几把写。
感觉还不如第一部震撼了,这一部除了讲了纳米金属增值外,哥斯拉基本还是蔑视状= =~ 系列又为下一步铺垫[基多拉]。
除了为哥斯拉设计的音效其他的一无是处
哥斯拉:你们就刮痧,继续刮
这男主,我可去他妈的。
想法不错就是本子太糙了,欠缺打磨
比第一部好看啊
宗教,人性,种族,日本概念忽悠的惯用套路。哔哔了大半时间才开打,最后为了救妹子,又失败了。看来第三部如果不是基多拉大战哥斯拉,男主多半要变身才行了。秃鹫的机甲一出,就想到了高达SEED,然后大战哥斯拉……又想到了头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