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百忙之中,偷得半日闲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感觉挺震撼的,本来以为只是为剧中的氛围感染而已,谁知久久不能平静。
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可是心中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促使我必须写点什么。
剧中浪漫的情境,美丽的景色,离奇的情节,恐怖的氛围,对精致浮华的上流社会的描绘,及对政治宗教深刻的讽刺等等不作多讲,单讲玛丽安的哥哥,剧中第一大反派。
无疑,他是变态和邪恶的,但是他那阴鹜的眼神与桀骜的行为,带着上流贵族的高贵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
加上他在非洲游历失去了一条臂膀,自制猎枪,使用银弹以在猎物身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无一不昭示着这是一个坚毅果敢,桀骜不驯的人,正是由此才使他具有了致命的吸引力。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猜测他是幕后boss,果然不出所料。
但是最后决战的时候,按照正义必会战胜邪恶的套路,他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结局。
如果不是剧情的需要,这样一个强悍的人绝不会被男主角三下五下干死。
唉,可悲可叹!当然,最后,他对妹妹玛丽安的禁忌之恋及他对其实施的暴行,将他邪恶的一面展现到了极致。
但是我却认为,正是由于他在这段畸形爱恋之中表现出的痛苦和脆弱,恰恰反映了他人性中的真、善的一面。
别管他爱的是谁,别管他对其他人怎样,在爱情中,他也是一个容易受伤的普通人,对比之他的邪恶冷血,更显示出他对玛丽安的真挚情感。
至于他爱上谁不好,偏偏爱上了自己的亲妹妹,我只能说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了,因为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时,人是没有选择权的。
但正是在这禁忌之爱面前,才显得他所受折磨之深刻,他的灵魂之脆弱,他的感情之真挚,至死,他想的也不过可以和玛丽安永远在一起了,对他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想起了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爱上了美丽的白雪公主,我却爱上了老巫婆。
看了这部电影,我竟有类似的感受,不是爱上正义的骑士,却爱上了邪恶的哥哥。
不知道广大的豆友有没有人有跟我一样的感受。
这是我见过的相当漂亮的法国电影之一!
看的过程真的是一种视觉享受,听原声还是一种听觉享受,因为法语真的很好听。
还有就是,享受那种法国的浪漫主义爱情,浪漫的社会文化,等等这些都是这部优秀影片的可圈可点之处!
赞一个!!
最后,我还是坐在了这里,像故事的结尾一样,像那墙上黄昏的影子,像叙述人年迈的目光,正环顾着四周,摸索着情绪。
当我问自己,要说什么的时候,我想起了原因。
如今,再不能如同从前,两个人坐在长长的枕木上,谈了这样的话:等我积蓄够了钱,就找个月租便宜的房子,在僻静的地方悄悄地生活。
那是个阳光耀眼的下午,我蹲在公交站牌旁,在水泥的灰尘扑向鼻尖时,仿佛是来自从前的情形,那灰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当然,还有那天早晨。
我总觉得不该这样开始,更怕让自己想得更多。
怕自己愧疚。
听到敲门声时,望着远处的身影,我已养成习惯地垂着头。
听自己喃喃低语。
再有一个小时,又到明天了。
而那天早晨回旋在穹顶的光芒仍然为我所记着,像故事里人们聚在餐桌前闲谈哲学和艺术,还是青年的叙述人站了起来,给人们朗读着他刚想起的诗般。
那天早晨的光芒便这样不时从眼前一掠而过。
从我稚拙的言谈里。
也许笨拙和从来不曾灵敏过。
我发现自己就是这样。
有天早上,我花一块钱买了厚厚一叠《北京青年报》的旧报纸用来贴窗户,阳光照在上面时,看到了上面有篇金基德《弓》的影评。
那是二零零六年的春天,北方的寒风尚未过去。
当时,读影评让人感到像在受苦,以致我至今还很排斥那些格式。
所以,我如同自己在黑黢黢的屋子里看电影一样,老听到别人间的指责:你怎么看着看着又睡着了。
2011.8.4
这部虽然是以争权为背景,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弗朗索瓦(玛丽安的哥)的心里对玛丽亚爱的恐惧。
这种恐惧让他被神父沙丁所利用,从而上演了一场人心的戏,很过瘾,是一种美国式的复仇。
为什么一个人的恐惧能上升到这种地步,这不是电影才有的故事,当我看到新闻中加拿大的一个变态强奸杀人犯,白天做好人,晚上开派对,专杀妓女,做成馅酱。
这到底是为什么?
剧情不太连贯其实,有点烧脑。
我看完之后恶补了一下背景才大概串起故事的脉络。
开篇是在大雨中赶路的骑士和他的朋友救了被误认为是女巫的医生一家,此处骑士的朋友的眉目令人印象深刻。
后文展开,才知道这个人是个印第安人,曾经是部落巫师,后因被灭族而随骑士浪迹四方。
他神秘的印第安治疗术、身上的印第安花纹以及矫健的身手都使他看起来比主角还要主角。
所以影片在英国背景下写一个印第安人是为了什么,我最初不明白。
后面巫师身死,主角涂着与他相似的部落纹进行复仇我才想明白。
这其实是对强权统治下摧毁其他殖民地区文明发展的一种谴责。
也突然明白了巫师在发现攻击自己的女郎正是自己曾经救过的人时的停顿:自己正在做的,对那个女郎来说不正是在摧毁她的家吗?
人总是要对其他区域的文明心存敬畏的,而不应简单将其归咎于野蛮。
正是因为同为“野蛮人”,巫师才能共情吉普赛女郎的处境吧。
主角的光环一度被配角掩盖,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从不认为他的巫师朋友野蛮,也不会觉得白人就高人一等,更不会让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在眼前却视而不见。
正是因为他善良正直,博学幽默,才能吸引玛丽安,吸引那位厉害的弗罗伦萨女子。
故事总是那么老套,英雄也总是风流多情的,不过这样才符合传统对“骑士”这一形象的认识吧!
而且,此处事了拂衣去,带着心爱的人浪迹天涯,从此与世间一切烦恼都不沾边,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都在说配角抢了主角光环的,不太对,至少在这部侯爵的回忆录似的电影里面,他是由衷地羡慕骑士,就算巫师活着,在没有美女配英雄的情况下,他也不值得羡慕啊。
再结合他悲惨的身世,更没啥羡慕的了。
但是到底意难平。
听说每一个印第安部落的花纹都不一样,玛尼是他们部落唯一活下来的人,他的死意味着又有一片神秘的未经探寻的文明的陨落,这如何不令人叹息。
而且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践踏生命,罔顾人伦,以反抗为名行暴力之事,说到底都是肮脏的野心家。
这个择人而噬的野兽被除尽了,很快又有下一个野兽,电影最后一幕年迈的侯爵走下台阶,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他每路过一个人都要被啐一口。
明明真正的野兽早已死去,却还有看不见的野兽,在挑唆在游荡,将愚昧的、无知的人聚集起来,追寻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虽然电影的画面很有美感,但我还是很遗憾为啥它不是一本书。
有的背景介绍和人物心理,真的只有看书才有感觉啊
很喜欢,也让人遗憾,这是一部含有大量顶级镜头的作品,许多构思细节场景让人喜欢让人惊叹让人凝望,更不用说绝赞的音乐。
但是!
可是!
可惜的打斗部分不伦不类,装逼指数破表,还有个就是影片前期就各种精彩,把后期给透支几乎殆尽,变得冗长,这点不够明智,就我认知的满分作品,前期铺垫大多枯燥,一个好故事需要先抑后扬,于高潮处落幕,不过有时也会想正式因为拖着这么冗长,大多数人都能感觉这部影片本身落寞不行的感觉,居然和片尾老帅哥从人群中走出来的落魄结局相呼应,由戏外呼应戏内,如果这么想,也算一个小亮点。
给4星。
后半部给透支的有点厉害,有时候烂尾太长就不能说烂尾了,不仅仅只是收尾不好,而是拉低整个影片的层次感觉。
所以其实3.5星也许更合适。
令人惋惜!
143分钟剧场版和150分钟导演版的剧情差别从68分钟开始,杀了怪兽以后,导演版有在妓院的一段剧情,剧场版则跳过。
《狼族盟约》(Brotherhood of the Wolf):其实不过是一场宗教政治悲剧 (文:火神纪)1.所谓大片。
什么样的电影可以称为大片呢。
我在想如果真的有一些所谓的大片标准的话,那么这部电影会具备多少的大片的因素呢。
这喜欢法国电影,像喜欢法国小说一样没什么理由。
细腻、大气、浪漫、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底蕴。
这是法国小说的特点。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常常有这种看小说的感觉。
用一个配角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一个英勇的故事,加一点爱情作为佐料,姗姗道来的那种叙述手法让我平静而安逸。
也许是因为喜欢法国式的小说,有人说这部电影看起来很闷,很拖沓,在我看来这些更像是它的忧点。
电影的某一方面作为电影的缺点或优点,只是在于观望的角度罢了。
我可以毫不客观彻底主观而且不需要被认同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接近史诗的电影。
毕竟,这只是一个主观的看法。
当我固执地这样认为的时候,也许,只是我的角度问题罢了。
电影讲叙的是十八世纪中期发生在法国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背景让这部电影有着美伦美奂的唯美视觉效果。
因为法国,还有十八世纪中叶。
法国大革命之前,还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所有的一切追求奢美,尤其是皇室和贵族,而这个故事正是贵族阶层里的内部斗争,奢美是必不可少的。
盛宴;沙龙;晚会;捕猎;玩笑;甚至是中时期的妓院。
一切美得让人心醉。
也许只是我已经被所扭曲的审美作祟。
我喜欢这种奢华的颜色和浓烈的气息。
就像我喜欢司汤达和大仲马的小说一样没有什么理由。
我喜欢;接近于迷恋地喜欢奢糜的所有一切。
喜欢这部电影,从每一个细致的镜头调度到每一个华丽的摆设;纵然这是应该被批判的审美观。
可是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很歌特。
所谓的大片应该是经得起推敲,而不应该只是一层奢华的外表下空泛无物。
而现在重新看这部电影,我发现这部电影那种古朴的美感依旧还在,我在想,时间流逝之后,会沉淀出一些真正的大片。
纵然这部电影讲叙的只是一个没什么意思的故事。
可是制作的精细和叙事方式的考究,镜头的美感、调度和镜头里的空间层次、摆设等等依旧值得一看。
精致的影像;奇巧的构图和一流的剧情编排。
从电影本身来说,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怎么样也算是一部经典之作了。
第三视角的叙事便于更冷静客观地表述事件的经过,而因为作为叙事者的托马斯也参与了事情的始末,所以没有了那种超脱于物外的冷漠。
2.所谓男角。
第一主角的法兰沙骑士,阅历丰富,勇敢而渊博,带着他特有的风趣和俊俏的脸庞在吉瓦斯的上流阶级里,在那些油头粉面戴着假发的所谓绅士里显得如此卓而不群。
像反角尚法兰柯斯所说:博学家,工匠以及医生,还有些别人都不知道的。
马尼,第二主角。
印第安部落里硕果仅存的唯一遗族。
信仰着狼图腾和掌握着一些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神秘技能。
勇猛,强悍,冷静而果断。
在欧洲人当成野蛮人的时候,他是如此出色而引人注目。
无疑,他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角色了,甚至比法兰沙还要更吸引我。
这部电影甚至可以看成是他的舞台。
不管是前面的第一组动作对抗时的抢眼的特写,还是后面中枪后倒地时的挣扎,这个角色深深地吸引着我。
就算最后法兰沙突然勇猛无比地挑了整个神秘地下宗教,其实也只不过是为了马尼复仇的欲望。
说到底还是马尼的戏。
法兰沙脸上涂抹了马尼的图腾的时候,神勇无比,在我看来不过是马尼的替身或者复仇的化身罢了。
马尼是这部电影里最出彩的一个人物,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
第二主角居然比第一主角更抢眼,这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
从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说的确很成功,可是毕竟这只是第二主角,第一主角的光彩被第二主角抢了,从电影的整体角度上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要么是马尼过于出彩,要么是法兰沙的角色塑造不够显眼,喧宾夺主始终是电影的大忌。
3.所谓女角。
这部电影里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倒是塑造得非常成功的。
像玛莉安,为爱情疯狂的女贵族。
在法兰沙的追求里逐渐软化的女子,或者说,在爱情里,所有的女子也许都一样吧。
从矜持到相互爱慕,再到深爱。
偶有失望甚至绝望,可是最终依旧会为了自己深爱的男人而痴迷。
或者说,在深爱之前已经痴迷了,只是在失望或者绝望了之后依旧无法忘却。
在给法兰沙写信之前,最后的理智彻底地崩溃了。
加上误会已经烟消云散。
于是带着私奔的想法去找法兰沙。
至少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勇敢的角色。
我挚爱这样的女子。
为了爱情疯狂地逃奔。
或者说,我挚爱这样的勇气。
只是因为爱一个男人,只是因为深爱,所以深信不疑,所以抛弃现有的所有一切。
有时候爱情需要的是这种不言败的决心和深信的甚至是迷信的信念。
还有妓院里那个来自罗马类似于卧底的神秘女子。
也深爱法兰沙,只是为了法兰沙本身的情感选择了放弃而成全了法兰沙和玛莉安的爱情。
这是一个悲情的女子。
为了爱而放弃爱,这样的情感高尚得不像常人。
而且这个角色在这部电影里也很重要,如果不是她的话最后法兰沙也许只能真地死在监牢里了。
法兰沙说:你杀过我一次;她说:那只是为了让你复活。
极端而霸道,爱你,在我们疯狂做爱的时候,从枕头下拿出一把短剑,在你的胸口留下刀伤,我会舔着你留在刀上那腥甜的血,我说,只有这样,你才会记得我。
我至今还不知道她在电影里的名字,也许我没有找到。
或者是这个人物并不需要名字。
来自一个神秘的地方,为了她神秘的任务,以及杀了法兰沙并复活了法兰沙,甚至帮助法兰沙完成在这部电影里需要他完成的复仇计划。
神秘,就彻底地神秘。
如果说玛莉安是一个代表女子温柔的意象,而神秘女子是女子神秘和无我的意象,那么兽医的女儿也许应该是一个女子暴戾的意象。
首先这是一个不同于前面两人的女子,玛莉安受过上等家庭良好的教育,而神秘女子无疑是受过严格的训练,只有她,是一个最底层的工匠女儿,在三教九流中长大,并且身染恶疾。
这就解释了当她看着马尼时眼睛里的那种嫉恨和当马尼倒地时她眼睛里的无奈和悲痛。
她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女子。
因为身染恶性循环疾而被当成另类和魔鬼,因为生活环境而淫荡和邪恶。
在她看来,也许,马尼是她唯一的依靠,是她摆脱困境的唯一路途。
然而嫉恨,因为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地活着,因为自己只能在困苦和常人的憎恨里活着。
最后她死了,在还没有来得及感觉疼痛的时候死去。
被法兰沙一刀刺进了心脏,连抽畜的时间也没有。
我在想,也许,那个时候她会不会想起马尼死去时还看着她的那双悲戚的眼神。
4.所谓反角。
依旧还是那种喧宾夺主的感觉。
最大的终极BOSS沙丁只是一个阴郁而低沉的角色,而尚法兰柯斯其实只是他训练出来的一个政治阴谋的棋子罢了。
虽然尚法兰柯斯在电影的大部分境头里晃来晃去,可是他行使的依旧是沙丁的意愿。
或者说,尚法兰柯斯以为自己行使的是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意愿,而其实还是沙丁。
只是沙丁习惯于在镜头的阴暗处冷冷地发笑,而尚法兰柯斯却在明处里痛苦而黯然地活着。
沙丁最后死于狼群的围剿而不是死在主角们的剑下,多少带了点轮回的味道,或者说是因果循环。
因为他的政治目的而导致了狼群被大面积地剿杀,最后被狼群嘶咬。
而狼群是马尼信仰的图腾,多少也带有点替马尼复仇的感觉。
或者说,在某个时候,狼群最终成了马尼的象征和替身。
完成了马尼最后的意愿。
非洲的旅行让尚法兰柯斯隐藏起了一只阴秽的手臂。
以及让他带回了一些来自非洲的猛兽。
和他彻底扭曲的心理。
迷恋的女人是自己的妹妹,因为想着受伤的时候照顾自己的只有这个妹妹,其他人都已经舍自己而去了。
带着一种仇世的心态以及沙丁的欲望,让非洲的猛兽交配而留下最强壮的幼兽。
训练,驯养。
法兰沙是他最仇视的,因为法兰沙威胁到他的情感领地。
所以他会去妓院偷取法兰沙的画,污陷,挑拨以及制造混乱。
他侧着脸背着玛莉安和法兰沙阴沉的对话以及倒地时的假摔,都可以看到他那种嫉恨而仇视的眼光。
我觉得这个角色挺可怜的,就算他在电影里常常制造一些让人感觉应该憎恨的事情。
可是我就是憎恨不起来。
在政治地位上,他只是一个附属于沙丁的信徒罢了。
而在人性和心理上,他也只能彻底地依赖着沙丁。
情感上,爱上自己的妹妹诱发的悲剧没有办法给他带去半点的同情,而最终杀死玛莉安似乎只能是这个角色彻底歇斯底里的疯狂的一个侧面描绘罢了。
其实他挺可怜,在所有的方面都显得楚楚动人,只是因为他的角色让人无法同情。
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存在本身已经是一场悲剧了。
只是我们没有能够宽容到这种程度罢了。
5.所谓怪兽。
怪兽是附属于尚法兰柯斯。
上一辈被尚法兰柯斯带到欧洲,繁殖之后被孤独地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从幼兽开始被严格地训练,长大后全身被披上厚重地铁铠,与嘴巴也被安置了锐利的铁牙齿。
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人或者主人的主人政治上的欲望。
所谓的怪兽其实只是一场宗教政治阴谋罢了。
为了让皇室害怕,为了赋予主人以及主人的主人们更多的权限。
四处杀戮,撕咬。
不停地受伤,直至最后被法兰沙杀死。
我记得它死去之前满眼的悲哀和孤独。
6.所谓结局。
玛莉安死了,由马尼的手镯以及印第安人的疗法复生。
和法兰沙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看起来像童话一样美丽。
这似乎是电影不可避免的大完美结局,只是看着的时候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
而托马斯,这部电影的视角和故事的叙述者,因为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爵位,最后死于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暴乱。
在他走出他的城堡之前,他看着这些他挚爱着的却已经疯狂得失去理智的子民推打着他的时候,我在想,他是不是后悔当初没有和法兰沙和玛莉安一起远走,一起去追求那种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也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责任和信念。
也许,他死之前叙述的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他想说明白却没说明白的寓意。
也许,他没有后悔,只是,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2006-09-20;丙戌年丁酉月壬子日草稿。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狼族盟约》(
啊,《狼族盟约》……啊,莫妮卡·贝鲁奇……啊,文森特·卡索……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冗长的电影(还不知道有没有剪过),因着他们俩,闪着七彩的礼花^^莫妮卡·贝鲁奇这个性感尤物,作为同性的我都无法抵挡她的魅力……用刀子划破男猪的胸膛然后舔那带血的刀,煽情妖冶到一塌糊涂啊……迅速地展开铁扇杀死那个疯婆子再用极快的速度收回衣服里,真是杀手杀手杀杀手……文森特·卡索……这个变态的阴鸷的脆弱的迷人的超级大反派霹雳大恶人……真是华丽丽地吸引眼球啊……假残疾、训练怪兽杀人、乱伦、强奸……让·弗朗索瓦真真当得上“变态”这个词……最后还以那样的死法向被他杀死的深爱的妹妹玛丽安倾诉爱意……男猪赢了又怎样……亲爱的玛丽安在地狱里陪的可是哥哥让……(好吧这是我的愿望,玛丽安最后被印第安治疗术救活了)死前和男猪的对话:让:玛丽安,看啊!
(然后把刀子拉过来戳到自己肚子上)男猪:玛丽安不在这里!
笨蛋(笨的是你)让:你让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从这句话知道,其实怪兽不怪兽死不死对让来说都没有意义,他从头到尾都只要玛丽安一个……华丽丽的乱伦啊……)然后死时那没有闭上的眼睛,看那眼神,销魂啊……记住了让·弗朗索瓦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扮演者:文森特·卡索……《不可撤销》《公寓》《伊丽莎白》《秘密雇员》《圣女贞德》《仇恨》《太保密码》《暗流》《快感,或小小的麻烦》……还有他让全世界男人仇恨的一点:他是莫妮卡·贝鲁奇的老公!
其实那个印第安人马尼也是个萌点,但他死得太早了ORZ……所以不提了可怜的孩子,你是好样的……啊……现在看电影都没法萌主角了……尽看配角……
法国片子,我的vincent在里面演一个大反派!
我觉得情节挺紧凑的,故事也不错!
原谅我的颠三倒四,真的是看了很久了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以为是讲述狼人的电影,看完了才发现不是。
一个组织让教会承认自己的地位,同时利用猛兽散布谣言迫使政府收缩力量,以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影片仅仅说明了野兽是来自非洲的杂交品种,至于具体是什么已经无人可知。
看到后面才发现,所谓的狼族盟约与这个猛兽和这个组织没有任何关系,它是马尼与法兰沙之间互托生死的盟约。
造型很华丽,武打很港味儿,Cassel夫妇很销魂,剧情很狗屎。
看的时间越长评价越低,直接从四星打到了两星……
影像不错,再好好编一下会更好
气氛渲染的不错~
法国那么多情节紧张刺激的传奇故事,偏偏拍得都如温吞水一般
又长又闷的一部片 据说片中有青涩的小加 所以才特地去看。。。。然后。。然后我。。。。。。我TM看到最后也没看见小加在哪呢??!!PS他那个前任女友就是来探贝鲁奇(她大姑)班时把上小加的π-π
我看的导演剪辑版,虽然就连我自己都无法忍受那种缓慢偏文艺的叙事节奏,分了好几次才看完,但却还是很喜欢这个高逼格的调调。除去文森特·卡索饰演的妹控后期崩的比较突兀以外,全片非常圆润典雅,我很喜欢。
一个可以拍成宏伟史诗的题材拍得这么小气,看了DC版本,仍觉故事很多地方没有交待清楚。
太长了 虽然政治讽喻还好
集合政治学者、生物学家、标本制作专家、格斗高手于一身
香港武打片+大陆古装片+美国西部片+少年包青天
这片适合冬日,适合在温暖的屋子里,用超大屏幕观看! 画面超赞.
太浮华了。。。艳丽的要死。不过还不赖
自从看到一半成功预言到后面的情节,就没啥意思了。当然,前面还是很好看的。导演应该是本来有着宏大的想法,但拍着拍着就迷失了
真没有什么好看的。真的。
豆瓣的评分明显低估,可能由于剧情过于冗长拖沓。剧情引人入胜,布景风格特异,服饰美仑美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最伤人的怪兽,是政治。
这么难看还是十佳魔幻片,眼瞎了吧。与狼共舞岂是你等闲辈能模仿一二的。
这片儿是不是请了个中国武指啊?
情节冗长拖沓,不知所云,耐着心看到最后,大反派集团竟然是欧洲的吉普赛人,尼玛,白人做过恶,伊斯兰及回回做过恶,黑人甚至也算做过恶,日本人做过恶,老毛子做过恶,蛮族如满清等都做过恶。。你特么一个个惹不起,却把反派弄成吉普赛人,并且还是个群体,法国人有时候确实够无耻,另一个无耻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