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说出郑伊健著名的银幕角色,你会想到哪些?
是陈浩南,聂风,还是华英雄?
很多人都认同,郑伊健最适合出演的是漫画人物。
的确,他身材挺拔,五官周正,飘逸的长发耍出一抹叛逆,眉宇间浩然的正气又令男人敬佩,令女人倾心。
这样的男人,不演大侠简直暴殄天物。
你看就连个古惑仔,都被他演出侠骨柔肠,那哪是流氓混混,分明是都市里的义士,黑道上的豪侠,难怪当年港媒要批《古惑仔》美化黑社会——黑社会哪可能长那么一张正气凛然、英姿勃发、人畜无害的脸。
自从新世纪初,郑伊健不演漫画改编和大侠,他的事业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似乎更印证了前述的观点。
不过近年来,郑伊健以浪漫男人形象重新活跃在银幕,从《我老公不靠谱》里那个永远读不懂小女友心思的呆萌教授,《盗马记》爱叼着烟斗扮古典侦探的脱线警察,再到《不再说分手》里老挨女友教训的天真顽童,郑伊健屡屡演出这一类萌大叔气场强大,又稚气未脱、玩心旺盛的大男孩,逼真到令人难以置信,在我看来,比那些从漫画书里跳出来的人物,更接近他的本色。
郑伊健出生于1967年,今年已经47岁了。
通常香港男星到了这个年纪,会选择演出父亲一类的角色。
但郑伊健即使去演,也没有说服力。
《不再说分手》中有一个他的脸部特写镜头,我观察了一下,他有一双年轻到令我惊讶的眼睛,清澈,纯真,充满活力,如果只露出眼睛,我愿意相信它属于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而不是47岁的中年人,更无法想象是在娱乐圈这样的是非之地打滚了20多年的老牌明星。
看年轻时候的郑伊健,只觉得他是个热爱运动、身材健壮的型男,随着年岁渐长,与年龄不相称的青春活力却越发显露出来,他可以不费什么力气演个30出头的青壮年,而且看他目前的状态,最起码还能把这份优势保持至少5年,这是无数还没到中年就已经大腹便便、被少妇唤作“阿加西”的男人们欣羡不已的。
保持年轻态的终极秘诀,在于一颗永远追逐新鲜的心。
熟悉郑伊健的影迷和歌迷知道,他在生活中好奇心强烈、非常随性爱玩、热衷尝试各种新东西,对于需要严肃视之的事业和爱情,也一样抱着享乐主义、随心所欲的态度,所以他的演艺事业和爱情关系,在旁人看来,都是起起落落,不温不火,让他的粉丝颇有点怒其不争。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他认可的理想生活状态。
这种性格中男孩与男人的矛盾之处,相继在最近几部电影得到体现,从《我老公不靠谱》中的聚散离合,到《不再说分手》中的无数次分手。
可以说,郑伊健演的压根就是他自己,而且对他来说,不存在影片不接地气的问题。
我们老说华语爱情片太空中楼阁,但假如把本片的主角想象作郑伊健本人,那么作为一个明星,他完全有能力过片中描述的生活,没有经济压力,无需事必亲躬,可以放任童心泛滥,家里堆满玩具,随时溜号玩耍,永远精力旺盛。
我不清楚是剧本为郑伊健量身定做,还是先有剧本再选演员,如果是后者,我想不出全香港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人生中某一段感情关系的半自传式演绎,周秀娜的角色,也颇有他某一位前女友的影子。
周秀娜是我的女神。
我是从2010年看了《婚前试爱》后爱上她的,之后又了解到她的嫩模出身,从此把她的形象和夜店、派对等联系到了一起。
她演过不少电影,但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婚前试爱》的大波人妻,《西游降魔篇》的艳舞女匪。
总而言之,她不像个勤勤恳恳的老板娘,更不像在男女关系中处于成熟、干练、强势一方的人选。
看得出,周秀娜演得十分用心,虽然从个人气质上,无法跟郑伊健的那位著名的前女友相比,而且有些争吵的对手戏,明显用力过猛,但必须承认,郑周双方对于这段女强男弱的感情的诠释,确实捕捉到了坊间对那段爱情长跑描述的精髓,至少是满足了圈外人最贴近现实的遐想。
有些情节比较古怪,让人跟不上双方的生气和冷漠从何而来,说实话,我也看得比较迷糊。
身兼编导的郑丹瑞有“爱情专家”的美誉,他以前的作品,从来没有给过我这种感觉。
我推测,他将太多郑伊健的个人经历写入了剧本,因为现实总是千头万绪的,不可能像戏剧那样条分缕析,什么都说个清楚。
片中有一幕是郑伊健下定决心要求婚,临到头又把戒指塞回兜里,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个大男孩,对感情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完全可以回答郑伊健现实感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感情很容易像片中描述的那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大秀恩爱,其实底下不知潜藏着多少的暗礁,随时可能令整段关系翻覆。
影片结尾,没有情人相拥,没有笑容绽放,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谜。
但作为观众,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想象成那对“脱衣式分手”后复合的情侣,他们的关系要简单的多,也美满的多,这是我们在七夕需要的,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
(文/方聿南)
观影结束,在座的男女观众中再次发生吊诡但其实并不奇怪的现象。
男性纷纷指责女主角的不是,女性觉得男主角如何如何作。
按照“诗人”贺炜的“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的句式,我很想仿一句,此刻,在电影院厅内,在散场的走廊,在广场外夏夜的树荫下,还有无数未看电影的情侣中,一定正发生着无数关于孰是孰非的争论。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所有爱情的悲剧,都是围绕孰是孰非而进行的无限争斗。
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无聊的,但你又无法否认,这一幕无穷无尽的发生在无限宽广的所有地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身在局外。
所有恋爱和不恋爱中的男性和女性都以性别为阵营,划定了彼此的利益共同体,仿佛界定是非的唯一界限是故事的主角是否有与自己一样的性别(或是不是自己)。
正如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和观众自然而然反映的:男方太不成熟,太贪玩,太不懂事。
女方太固执,控制欲太强,处处想要压制男方。
总之,二者都有错,而人人能看到的似乎都是与自己性别不同的那一方的错。
党同伐异,其意不过如此。
而在电影的结尾,郑丹瑞抛出的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开放结局,他给了所有可解读者他们解读的依据,给了所有恋爱中、恋爱过去时和还未恋爱者他们想要观点的可证痕迹,也给了所有愿意继续做无意义争吵的人以继续下去的谈资。
而在我看来,电影的结局实际昭示着一段真理:不是不再说分手,而是无能说分手。
因为幸福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能力。
故事的主人公,无力选择他们人生中的幸福,他们也无力决定自己本该可以决定的那一部分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所以我也认为,这是一部撕碎清新,戳破艰难,棒打鸳鸯的纯悲剧戏码。
当然,它也完全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喜大普奔的温馨结局,只要有人非要坚定的这么认为的话。
影片看后三日,我去见了一位女权活动者,她在台湾研习性别教育,回大陆以后很快成功组织多项活动,并获得了新华社等媒体的专访机会。
未名湖旁我和畅聊,其中也聊到男女交往的话题,毕竟总有那么多带着“女朋友就该啥也不懂我去一点点调教她”和“我就想找个能当我爹的男朋友”等等思想去恋爱的男女,这一点根本不用举远在天边的例子,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
我和她达成的一点共识是,很多人的恋爱观念压根不成熟,他们也根本就不会谈恋爱,错误的思维和错误的相处模式,是对彼此责任承担的无视,也许一时能结出甜蜜,但久而久之迟早会酿成痛苦。
故事的男女主角,就是一对无法成熟对待彼此和处理恋爱关系的人,尽管他们的年龄都不小了,尤其是郑伊健饰演的王文森,在戏里已经四十多了。
事实上,年龄和成熟也并无关系,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发自内心的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将对方的缺陷有效表达并加以引导。
这与双方是否因性而彼此吸引而相爱毫无关联,即使他们彼此的爱情相当浓烈,最后也不过引的一场你恨我怨的残忍戏码。
故事中对周秀娜饰演角色之闺蜜“瑞记”爱情悲剧的塑造,也在相当程度上力证了性是爱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和解决方式的事实。
人与人在人海之中相见,这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一个几率问题,一个人再古怪,再难相处,在全人类的范围内仍有无数的适配者,这一点与“缘分”论背道而驰,却非常遗憾的是真相。
而即使我们承认“缘分”的存在,也无法否认恋爱的双方在整个恋爱过程中的所有进展都是由彼此成熟与否和能否相处的多个分支条件所共同左右的。
在“缘分”发生以后,爱情能否终究有结果,或——有人认为完美的爱情无需结果——能否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几乎完全取决于“缘分”之外,也就是说,几乎不再是一个大的几率问题。
情侣之间如何平等的相处,如何真正的彼此尊重,如何兼容二人过去多年形成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模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如何让出现的矛盾最大限度的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和感受,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机制处理和化解矛盾,这一切,和包括这一切的更大范围内的诸多问题,共同构成了“幸福实际是一种能力”的终极结论。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拥有几段甚至一段即成的完满的饱含美好回忆的感情经历,并且至今活的幸福和快乐,而相反,有的人却谈一个崩一个,谈一个毁一个,谈一个恨一个呢?
这其中的差别,既可以被认为是智商上的差别,也可以认为是情商上的差距。
说的再残忍一点,按照总人口其中的比例而言,有“能力”享受幸福的人几乎总是少数,或者是“不多数”,幸福这回事,从来没有天降的说法,它的绝大部分是靠人争取的。
而故事的男女主角,正如占大多数庸常又无力解决矛盾而陷入分分合合的情侣一样,他们逐渐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手中明白,自己根本无力掌控爱情的平衡,也无法为爱情的良性发展做任何事。
他们连控制自己在情绪爆发的当口不要做出伤害彼此的行为都无法做到,更不要提任何时候先以他人为起点出发的成熟,多重人格的理解以及多重人生阅历所带来的宽容,以及沟通的技巧,阐释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幸福的能力”,又有哪一个是天赐而不是后天学习和磨练而来的呢?
那些感情屡屡遭遇不顺而抱怨“缘分”不足,“运气”不佳的人,又有多少是在自己已经丰满到足以拥有一段完满的爱情之后真的因为纯粹的几率事件而未能拥有自己的幸福呢?
导演郑瑞丹在影片中埋下了诸多伏笔,设下了相当多的细节,一步又一步的指向着这部电影的结尾,男女主角分合的最后一次演绎,郑伊健和周秀娜饰演的角色在这一刻迎来了最终的完全的对调,“强势”和“弱势”,“正确”与“错误”,在这一刻完全颠倒,而这也正是在无数平常情侣中发生过的:随着无数分分合合和事态的逐步发展,占据曾经“强势”的可能沦为“弱势”的一方,而曾经无尽被妥协的“正确”,可能因无法割舍而成为“错误”,而彼此的关系,也就再次用分手与复合演绎,以此无尽的进行下去。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像电影所要清晰的表达的那样,最后,因为二人彼此的人生融入的过于深切,已经深深的烙入了对方的痕迹,所以再分合已无意义,即使不那么幸福,也只能将就这样过下去而“不再说分手”,可这一切,又与人们对爱情本来的期望有多大的落差呢?
而最终,无论这部电影在阐释男女关系如何开辟了全新的角度,也无论郑瑞丹如何大胆而新颖的精辟挑破了男女关系的痛点,甚至无消说有多少人看过或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再说分手》所表达的一切仍然将会在无数男女中无穷无尽的演绎下去,直到永远的将来。
似乎属于人的一个最残忍的真理在于,无论什么人世间美好的东西,通常都是真正成熟与有智慧的人才配享受,而更多平庸的大众,只能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孤独飘零,直到他们彻底想通的那一刻,或在人生的某一刻像王文森那样决绝的走在街上,木然的对人生承诺“不再说分手”。
看过不少爱情电影,也曾为个中情节打动至落泪,那时候单身的我以为爱情可以很简单,爱的人也爱你,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才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我知道不少看过这部电影的情侣们都会相互发表一下看法,以性别为界限很自然的站到了对立的一面。
我是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分享给女朋友,又一起看了一遍。
她的观点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个男的也太不成熟了吧,一句话都不说,不把想法说清楚,没有沟通还怎么继续下去,还不如分手呢。
女的有点小脾气没错,但她不是尝试挽救和沟通了吗,男的一点就不配合。
”我沉默,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多么平凡的一部电影,没有父母的干预,没有金钱的困扰,没有地域的隔阂,没有外遇的诱惑,所有的问题,都反应在了两个主角相处的本身,纯粹。
我并不想细究一部电影能反映出什么现实问题,虽然我知道,在晒另一半时,男人潜意识里在乎的是颜值,而女人在乎的是宠爱,所以渐渐地发展成,女人会在意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地位,而希望对方是听话的,无条件宠自己的,虽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但这是目前趋势所形成的一种现象。
以致于,女人脾气越来越大,稍微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爆炸,男人,要么忍,要么滚。
于是女人就会有“输一次就是输一辈子”、“纵容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之类的观点存在。
常常把“分手”作为试探来威胁,男人妥协了,就又矮了一分。
次数多了,便麻木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龄的王文森,其实已经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我一直认为,以时间为轴的电影,其实很难给人时间的感觉,每一幕画面甚至是每一个事件都只是代表着一个时间点,他们有着这么多年的感情基础,按理早已了解很深,影片里,女主角在干活,男主角都在玩,但这么多年不可能一直是这样的,没刻画出来的是,他也有为事业出力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女主角爆发的导火索,“他总是这样,没有做得对的时候”只是女主对他的评价。
男主的不成熟,或者说“关键”时候贪玩,在女主角眼中已经打上了“小孩”、“要照顾”、“不成熟”这样的烙印,于是,吵架的时候很难就事论事,仿佛只是找到一个宣泄口一般,不在乎对错,一股脑把包袱丢出去,等对方来哄,无往不利。
在“管教”下,阿森依旧选择了妥协。
对于男人来说,事业上找不到成就感,想法被无条件否定,决定的事情不被重视和信任,仅有的小文采,也被冷水浇灭。
这样的情况下,他拿着结婚戒指这颗最后的救命稻草,也在对方的指责下垮下阵来,最终是“我原以为最糟糕的情况是你离开我,但最令我难过的却是自己已不知道如何去爱”,然后,他选择了放弃自我。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失去了激情、友情,真的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了,勉强自己,为了活出对方心中的样子,你让他戒烟戒酒,却没有给他释放压力的空间,甚至连朋友也不待见,只能是物极必反。
不说积怨成疾,但积怨所带来的强大后坐力,跟爱极生恨是一样的。
谁都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的,观众懵了,女主也懵了。
那些刻意改变的习惯,就像那间咖啡店的名字一样,没有按照原本的相处模式发展下去,终究会觉得奇怪。
成熟是种天性,爱是种能力,幸福需要经营,生活需要适应。
不好说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怎么样的续集,也许出现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那阿森就面临着出轨;也许事业突逢转机,让阿森终于有了成就感;也许阿岚终于醒悟,挽回了爱情……但仅仅只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我们呢,尚在萌芽的、相处的、吵架的、结婚的、怀孕的,有着以他人为起点的成熟吗?
能控制情绪爆发而不伤害对方吗?
说出来的话和自己想表达的是一样的吗?
人的天性和多重人格被包容了吗?
这样想一想,又岂能怪天意。
最近几年对港产电影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不会刻意找任何一部港片去看。
周末偶然发现这部电影,试着看一下,结果却发现这一部看起来很不一样,也许是这份惊喜让我给了这部电影这么高的评价。
故事的开头没有什么新奇,简单直接,由一对情侣讲起。
之后整个故事都是围绕这对情侣在讲,就连场景都不多变换,但是慢慢由讲故事变成描述感情,这种表达的方法和节奏带给我很大惊喜。
我看到男主角的疲惫、厌倦和不知所措,女主角拼命的想去了解却又始终不明白问题,讲分手却又不肯放手。
我觉得自己通常不太喜欢故事性不强的电影,但是导演可以让我不完全纠结于情节的发展,而同时去感受人物的情感,这在港产电影里很少见。
没有大喜也不刻意去大悲,感情真实普通但是对于每一对情侣这又不是平平淡淡,没有用出人意料的结局去讨好或者激怒观众,它没有强硬的塞给我一个故事,而是缓缓的带我走进每个人的情绪。
真的希望可以见到更多惊喜的港片。
文/梦里诗书 以近知命之年的郑伊健,已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奶油小生,而这次在其主演的作品《不再说分手》,电影中的他被定义为一个一直长不大童心未泯的老男孩,与周秀娜饰演的女友小岚间上演着一场难分难舍的分分合合。
电影《不再说分手》是一个治愈系的爱情故事,不同于郑伊健之前《老婆未满十八岁》里那个成熟善于照顾小女生的人物形象,电影里的两人都是在共同探寻着爱的真谛,这次的郑伊健饰演的阿森与小岚间历经8年,共经历了99次分手,两人在电影伊始时都对爱情并不成熟,而其共同开始经营咖啡店,说好不再分手则是这部电影剧情的发展主线,咖啡店的经营并不理想,而在遭遇到了诸多分分合合的情侣后,阿森便天马行空的想到了鬼主意发明了租用给分手情侣的《分手迷你仓》,这样的经营模式使得咖啡店终于走向了正轨,但两人的爱情也因为咖啡馆经营理念的不合遭遇了这第一百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电影的剧情张力就是在这第一百次分手中,阿森由不成熟的老男孩慢慢的能真正的理解对方而不再是每次讨好式去求和,而小岚也在此次分手后学会了更多对阿森的包容,《不再说分手》带来的治愈点就是爱是双方的包容与理解。
这是部有值得中肯主题的爱情港片,郑伊健的演出同样中规中矩,但另一面电影的叙事过于凌乱无序,剧情张力上同样泛善可陈,营造出的笑点很多时候同样适得其反,恶搞式的包袱很难赢得观众的笑声,这部电影没有了在《老婆未满十八岁》中郑伊健搭戏蔡卓妍因年龄悬殊,浑然天成的喜点,皆是为逗观众一乐堆砌而出的牵强, 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配角选角的失败和辅线故事的庸长,C All Sta这个香港组合饰演的4大Boy服务员,就成片来看根本就不适合演电影,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更像被强嵌在电影中,而有着演技功底的杨千嬅居然就是个来回遛弯的警察?!
难舍的分和,一杯咖啡形容《不再说分手》最为贴切,其香醇是电影予人心灵慰藉的故事,其苦涩则是电影诸多罄竹难书的败笔。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看这部电影的后遗症,影院卫生间冲水洗面,手抖脚抖,手机电池不慎摔出。
不想写文不想看剧不想花痴男神不想凑西皮。
只想关门一人,嚎啕一声,一叠纸巾。
再安安静静的自恋,和爱恋。
今天是我本周唯一早于2点睡的一天。
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不怕我不爱你,只怕爱你却不知道如何走下去。
”相爱容易相守难,生活的太多琐碎会把爱情磨成苦药。
两个人,一个是咖啡,一个是红酒,都是精品;混在一起,却成了废品。
只是,再苦的药,也有舍不得离去的回忆。
再舍不得的人,也因为难以忍受对方与自己的矛盾而伤人伤己。
想拥抱你,携手,一起走下去。
却没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
我暗恋一个人,却因为距离,不能在一起。
不论居住地点,兴趣爱好,亲友圈,都不相同。
怎么能够在一起呢?
会不会因为太近,而互相伤害?
是不是没有开始,就不会有那般明明在一起却仿佛红酒冲入咖啡的绝望,可以告诉自己,至少还有幸福的希望。
但是爱恋,就会有渴望,渴望了解对方的点点滴滴,哪怕越了解越知道双方的距离,越彷徨。
是爱恋,就会有奢求,奢求亲近,就像飞蛾爱慕炽热的火焰,哪怕烈焰焚身,也好过无尽的空虚。
相爱不止山盟海誓,轰轰烈烈,还有细水长流,琐碎摩擦。
暗恋者,如果你看完了《不再说分手》,是否愿意接受生活相处的种种压抑与不完美,之后仍然愿意许愿,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不在说分手?
如果是,请赶快表白,告诉心爱的人,你的恳求,恳求此生与共。
如果不是,也请赶快让对方知道你的爱恋。
人会成长,也许有一天,你有勇气,对方却有对象。
提前告诉,也许对方也爱你,愿意等待一起牵手。
或者对方不爱你,但是你成全了自己的梦,也告诉了对方,TA是值得爱恋的珍宝。
第一次写评论,是因为文笔强差人意,只是看见评论不受待见,所以就发表一下了。
电影我在一个月前看见海报的时候真的不怎么想看,但就是不知怎么滴,电影的名字却藏在我的心里。
就在今天,一个人去看了广州的最后一档的《不再说分手》。
看了下短评,感觉看的大部分都是国语配音,甚至剪过的?
看见有人说突然结束的结局,甚至说看不出他们最后怎么样了?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看的结局是不是一样...最后的场景回到了郑伊健最初拉着周秀娜冲红灯的马路。
但这次,他并没有再拉着她,自己一个人走了。
周秀娜很茫然,他们就在这里分开,在这里结束了吗?
恋爱不可能一直甜蜜,都会有争执,都会在怄气。
你还能记起,你身边的那个他/她,就这么普通的、无奈的离开了?
是的,我曾就这样无力的看着她离开,结束了。
这里也可以算一个结局。
镜头转到了天桥,周秀娜冲上去握住了郑伊健的手继续走。
郑伊健楞了一下,然后用力的十指紧扣,继续的走了下去。
爱情是没有输赢的,只要你真的深爱着我,我输一辈子又何妨?
我对这电影的确感受很深。
因为因为计较所谓的输赢,我在结婚前的几个月结束了一段将近7年的感情。
双方都伤痕累累。
她独自冲过了红灯,走在了对面的马路。
而我胆怯了,我并没有冲上去紧紧的把她抓住。
文笔太差,不懂怎么结尾。
祝各位好好珍惜现在
观后感:该片绝对是既有深度及,绝不流于表面的爱情片,周秀娜(岚)的角色代表某些,虽然她确实是一直照顾着未成熟的男友((森)伊健),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所以让她自大地认为自己一定对和每次闹交都一定要赢的港女,直至电影的80%,森开始完全成起来,但令岚觉得跟森距离越来越远及闹第100次分手时,才觉自己也有错的地方;结局有更深含意,就是虽然已错了,但及时知错能改及森仍选择拖的手,才分手不成。
结论:国内的爱情片,故事仍然流于表面,一切求令观众浅白的接收,应参考该片的剧本,让观众观后想过才觉得正!
影评:不再说分手,记得好好爱 - 骁珲分手迷你仓放爱一条生路 分手,分开相互牵着的手,各奔东西,在那一刻,我们的爱还活着吗?
影片《不再说分手》中,主人公阿森,在经营咖啡店的过程中,利用好朋友送的柜子,想出一个非常新奇的创意---分手迷你仓,情侣们将分手遗物纷纷以名目繁多的存储方式存放在这里,阿森配上自己写的感人的话,将这些曾经爱情的见证定格在这里。
有存戒指的,有存熊娃娃的,有存金鱼的,也有存放一把用于自杀的刀的,存放一副手铐的,等等,这里成为了曾经的爱情的见证地。
当我们爱到无路可走时,分开了相互牵着的手,可那些曾经见证过我们爱情的东西又该如何处理?
扔掉吗,如何舍得,那些是你我相爱的证据!
存在迷你仓里,封存一份记忆,定格一段爱情,整理一份感情,然后我们整装重新上路,回头望望那些东西,那是我曾经爱过你的记忆,我放我们曾经的爱一条生路,分开未必不好,对你对我,若是解脱,便该放手,日后我若忆起,我会记得你那些好,不后悔认识你,不后悔有过那样一段情!
阿森是非常聪明的,他用很好的创意,将自己的咖啡店起死回生,阿森又是悲哀的,因为他想扩大他的创意的时候,他的女朋友并不理解他,认为他一直都是在---玩!
所以他也很无奈的将他准备向女友求婚的戒指,存在了分手迷你仓的小格子里,并附上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我以为最糟糕的事情是你离开我,可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如何再爱下去!
此时的他,是否也在想定格于此,放他们的这段爱情一条生路呢?!
分手咖啡谁来为我们的爱埋单?
咖啡分很多种,味道各有不同,但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苦涩,爱情,有苦有甜,一如咖啡,当相爱的两个人和谐甜蜜的去调配这杯咖啡时,即使你喝的到那份苦涩,却也同样能感觉到那份甜蜜;当相爱的两个人出现隔阂,即使调配爱情这杯咖啡时加了再多的糖,喝到的一样全是苦涩,浸透到骨子里的苦,蔓延于全身。
影片中,阿森在创意分手迷你仓的同时,也推出了苦涩的分手咖啡,供分手失恋的人来饮用,当人们喝着分手咖啡,品味着分手这件更加苦涩的事情时,分手咖啡充当了爱情的终结者,它埋单了相爱的情侣们的爱情,在充斥于唇齿,蔓延于心肺间的苦涩的味道中,缅怀了一把曾经的美好,如今的分离,将已然分手这个概念正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阿森用分手咖啡,挽救了店子的生意,却在女友的强势下,终止了“分手咖啡”这个招牌咖啡的存在,这是影片的分水岭,经历过一百次分手的两人,都在刻意隐藏起自己,顾忌着对方,若他们说分手,没有了分手咖啡,谁会来为他们的爱情埋单?
大男孩王文森的心痛蜕变---成功抑或失败?
爱情的天平倾哪端?
不再说分手,这部影片中,男主人公王文森是个爱玩的大男孩,他将玩乐与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他吃早饭都是在木车上,在咖啡店工作也可以踩着单轮车,这样爱玩好动的天性,是他的优点,同时对于相爱着的他和女友小岚来说也是致命的缺点。
因为他贪玩,女友自动担任起了他的老妈子,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又充当了女汉子,咖啡店里忙里忙外,精打细算,我可以理解小岚的心情,因为爱,所以会有严肃的紧迫感,要很好的生活,要为将来两人婚后生活做打算,所以会对男友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才会那样的强势,甚至是歇斯底里,但那样的方式就是对的吗?
她强势了一百次,从来都是她对,男友阿森错,却一直不曾反省过自己,亦有责任,那第一百零一次呢?
一百次之后,男友阿森的转变,已然清楚的告诉了她,立志将男友变成熟终于成功后的她,其实错了,很失败。
她甚至于错过了一个被温柔求婚的机会!
有句话这样说,聪明的男人都很贪玩,会玩、玩的好的男人,能做出更成功的事。
阿森诚然是聪明的,从分手迷你仓,分手咖啡,和那一句句诚恳真挚的分手留言上都看的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智慧。
而阿森也同样是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男人,从他的好朋友劝他分手,为他鸣不平时,他虽深受女友的打压,道出的却全部都是女友对他的好,对他的支持和爱,所以在分开数天僵持不下的局势下,他做出的不是分手的决定,而是求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男人,虽然外表顽劣,不成熟,其实他的心态很成熟,他的为人很真诚,有情有义,当爱情走过热恋期,需要维系感情的平淡期时,需要的是那份理解,那份包容,那份担当,那份责任,而这些,阿森都有。
可一味的退让与包容就一定正确吗?
去找女友准备求婚时,女友喋喋不休的抱怨叮嘱,如老旧的唱片一样鸣响于耳边,即将出口的“嫁给我吧”,消失无踪。
从此他改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好学安静,变得与女友产生了隔阂也不沟通,变得不再一味的承认错误,因为他觉得已经爱到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们的爱情将走向何处,他茫然,徘徊,无措,整理了再整理,分手迷你仓推倒了,发泄了,再重新装回原位,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大男孩王文森的蜕变,成功了吗?
还是失败了?
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赢谁输,感情就像天平,过度的偏于一方,日积月累,必然导致天平的崩塌,强势要求对方去改变,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后来才知道,我们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一种平和的心态,用智慧的方法去同化对方,远比歇斯底里好的多,互相包容,互相迁就,互相约束着,弯曲着,才能凑成一个完整的圆,最终得到圆满!
再评伊健先生演技,我的男神很强大!
伊健先生在不再说分手里,演技可圈可点,他将大男孩的率真、乐观、好动演绎的逼真生动,也将情义的王文森展现的很立体,很形象,让我们看到,郑重严肃起来的大男孩,其实是个很有担当的大男人。
一百次分手之后的蜕变,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冷静、成熟、沉默、寡言、犹疑、彷徨、纠结,以及那推倒分手迷你仓的瞬间演技大爆发,那落寞的消瘦的背影,都演绎的惟妙惟肖,真挚感染。
伊健先生颜好,这是不容质疑的,因为太过突出,所以一度让人们忽视他的演技,但他在不再说分手中,演绎的王文森真的是有血有肉很立体很形象的,在女友想要说出那第一百零一次分手的“手”字时,那凌厉的眼神,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晃,真的是很动容!
更有甚至居然在批评伊健先生的颜,容我说一句,那是大银幕,您贵庚几何敢在大银幕上露下让我看看吗?
如果您批了此,我很肯定您当年绝对被伊健先生的颜电到过,至今记忆深刻,这种说法本人绝对不阿Q!
伊健先生和周美女,在不再说分手影片中,绝配,绝对般配,影片最后定格的背影,也让人记忆深刻。
不再说分手,记得好好爱!
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让活跃的市场经济创造了无数奇迹,譬如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让高达19.8%的行业增速与预计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年度总产值成为了现实。
或许相比较其他能源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言,这样的成绩还算不上奇迹,但综合考虑智能家居短短几年的成长历程来看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成果。
从行业增速来看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风生水起,不过从总体水平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除了香榭丽舍智能家居一家独大之外,其余企业都处于发展阶段,距离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中国智能家居十大品牌的香榭丽舍能取得当前的市场地位也并非一蹴而就,近二十的发展历程使其组建了一支国际一流的全产业链精英团队,并成功于2006年引进美国快思聪第一套全套智能家居设备,从此也开启了与国际智能家居巨头相抗衡和企业发展之路。
香榭丽舍深度了解当前中国市场实际需求,并借助国际智能家居先进理念,创造了独具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与服务模式,引领了中国整体软装与智能家居市场潮流。
对于国内日渐崛起的智能家居市场,香榭丽舍果断的调整市场战略,以成熟的科技、完善的产品系列、优厚的服务全线布局整个市场,其中“一站式解决”、“个性化定制”、“最优性价比”的服务为广大民众带来了不少满意和惊喜。
除此之外,香榭丽舍智能家居还制定了在未来三年实现200家区域代理商和1000家旗舰店的宏伟发展规划。
作为一种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的企业政策,香榭丽舍为此做足了充分了准备,不仅运用了由强大的科研团队和设计团队、2000人的生产精英和骨干、数十人的营销团队组成的人才战略,同时也积极应用并分享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
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渠道扩张与市场开拓,也势必会被载入香榭丽舍发展的辉煌史册。
现在智能家居的市场格局尚未正式形成,这让实力品牌香榭丽舍及其合作伙伴更加有的放矢,实现双方共赢指日可待。
如今香榭丽舍已经做足了准备要将百城千店的大军团营销战略赋予实施,敢于一起乘风而起的人才有机会品尝最终胜利的果实。
港版「愛情銀行」
#五月花電影城# 1號廳 2014-07-07 14:15 // 旦哥執導愛情輕喜劇。4大boy C AllStar 大玩 A cappella, 唱英文插曲好聽!Ivana唱國語主題曲好聽!Jan的VO好聽!旦哥千嬅客串警察行孖咇驚喜!廣州「五年級插班生」鵬sir何浩鵬戲中角色發揮都唔錯。外傭分手場口爆笑!可能會有續集…
又臭又长又无聊,松散凌乱无张力,失败的爱情电影故事的共同点就是让人觉得爱情既不甜也不苦,只剩烦。彼时的周秀娜还非常不会演戏,再看看去年的《29+1》,真的进步太多了。郑伊健通篇都透露着浓浓的中年无力感,倒是杨千嬅和王菀之的客串让人惊喜,尤其王菀之的角色,在剧情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还行,
旦哥一把年纪了还有一颗小清新的心,难得。
处理得比较细腻,人物内心刻画的得很好。不过,还是比较烂,最后没有结束就结束了,果然“完了”“没完没了”王菀之的歌加一颗星!
不少人中枪
周秀娜出乎意料的好,郑伊健的脸居然不跨。少点套路的话其实还不错
这就是14年的《十二夜》,抱着看烂片的心态,没想到却在里面找到了自己之前感情的影子,虽然是一个平淡甚至有一点矫情的故事,但是有那么几场戏看得钻心得痛,四星是感情分。
本片的分手纪念物陈列展,比2020年老美的《心碎画廊》早了6年啊,纪念物也比后者有趣。从哄到累的感情变化细腻但平缓,差了爆发力,虽然现实世界中许多感情的确是在无声无息消亡的。片尾用许多咖啡变幻着打出字幕,从“完了”到“没完没了”,很有创意,象征了爱情中的花样与纠缠。
我已经看腻国产爱情做作片了
娜姐有戲交,南哥盡左力,配角好驚喜
只能说烂尾
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一点映像都没有,应该不是什么好电影
起码配音也用心一点吧
郑伊健面瘫,周秀娜泼妇脸,王苑之太丑,故事莫名其妙,或者根本没有故事。
看到自己的影子
经历过,有感触。所以加一星,推荐给各位。
看完了
我都不好意说我真的去电影院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