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作的原因,这个片子拍的有点割裂和夹生。
顺着前夫这条线看,是很细腻真实又沉重的现实题材,不论是出轨的丈夫还是情伤后对爱失去信任、努力维持自尊的妻子,人物都很饱满真实。
顺富二代这条线看,一下就跳到了台湾言情剧。
似乎这个富二代就是为了满足对爱向往又踟蹰胆怯的女性幻想而存在的。
角色自身则非常单薄。
看了一些别人写的观影感受,感觉富二代这条线其实是有可以塑造的起来的可能性的。
要是一边是付出了很多最后被背叛的灰色又沉重段婚姻,一边是直率又无负担的小狼狗之爱,我觉得设计出对比感会更有意思一些。
可能这片子上映的时候和现在流行的女性审美口味还不一样吧。
要是富二代换个演员演,灵性一些,能演出来叫阿姨的时候坦荡又讨打,深情的时候直率又真诚,让观众能get到,这种喜欢其实包含着一种对年长女性的恋母情节在里面,导致女主可以在这段甜蜜中又埋藏危险的感情里被感动又动摇,这样的话,她逃跑,最后又得出活在当下的结论,我觉得更顺理成章一些。
另外关于潘粤明的表演,让我额外吐槽一下。
都知道这个片子是在他一个什么状态下拍的。
说实话以他一惯的表演风格来说,有点失水准。
看过他的很多作品,能感觉出这是个很擅长把自己清零,同时很好的塑造和控制角色的演员。
所以通常角色和本人的界限非常分明。
但是这部他自己代入的太深了,导致角色都跟着本人跑了。
电影里的刘光芒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男性欲望,后来出轨被抓包的男性。
电影里两次给年轻女性光溜溜的腿以很色欲的镜头,都是以他的视角看的。
可以说只要有机会,刘光芒出轨就是个必然,他是个完全过错方。
按理说,他被抓包,生活一下脱轨,焦躁这个情绪应该是占上风的。
但是潘的表演充满了一种悲情感,冲破屏幕,一种挥之不去被抛弃的感觉。
让我一度本能以为这片子后面要给刘光芒洗个白。
当然潘粤明老师会这么处理人物大家感情上也是能理解的。
相信他现在也从过去走出来了。
希望能奉献给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他的那个表演风格还是很适合大荧幕的。
今天晚上,陪妈妈去看了《脱轨时代》,那个年纪的中年女人,都喜欢看中文的,家庭式的片子,之前的选片本来是《北爱》,可惜北爱几乎就快要下线了,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场次,就是妈妈最近特别想看电影,所以从现在上映的片子中找了一部打分还不差的《脱轨》,看下来感觉还不错,中间几乎没有产生那种恨不得拔腿就走的想法。
小插曲是我在找座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摆在很靠前的一个行李箱,感觉是无人认领的,由于最近形势还真挺乱,所以一开始忐忑了一段时间,生怕有什么问题。
幸好,一切顺利。
这部片子说俗一点就是富二代看上离婚少妇的故事,其实我更觉得富二代只是调剂片子灰暗基调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脱轨”依然活生生的折磨着张静初这个角色,不过作为一部国产片子,我给他打四星。
当然了,最让人遗憾的还是结尾,导演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尾,但是我感觉他暗示张静初还是选择了富二代。
狗尾续貂的手法比《弗兰西斯哈》没后好到那里去。
但是这样的片子能够给出一个怎么的结尾呢?
让她和老公复婚?
按照之前的线索发展,不太可能。
让他和富二代结婚?
感觉也不是什么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她最后只有选择了出走,走到以色列这个地方去。
电影整个节奏把握的很到位,不会非常紧凑,最喜欢的应该还是三个人在医院的那段,这段以及最后吃蛋糕的片段应该是整个电影的高潮环节了。
在医院的时候,张静初对着前夫发出的一连串的怒吼,确实是虐心。
女人被深爱的男人所背叛,听到了自己丈夫和其他女人上床的声音,还被小三无敌的挑衅,这换成谁忍得了。
因为别人,朋友,闺蜜不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的感受,所以说她“不能醒醒,那么有尊严干嘛,清醒一点不行吗?
”,但是我深信,即使她明白,要真真的走出那些创痛,又是何等的困难,她是有多想脱离那些创痛,那些很,那些每天晚上都会纠缠自己的噩梦,这些恨,应该不是一两顿饭可以解决。
瞬时说道后来的蛋糕,点燃的照片被插到了蛋糕上,也是一种爱的消逝。
爱的越深,恨得也就更无法控制。
所以这部片子的故事,其实还是很接地气的。
那些破镜重圆,亦或者公主王子,依然存在只于电影中,生活中的虱子,心头白绢上的一点朱砂痣,哪是那么容易忽视的呢?
说道这部片子的选角:张静初——我依然不太喜欢,太瘦,而且样子长得还是小家子气了一些,只能演这种类型的电影,选片的范围不大。
吴克羣——还是花瓶男,无法突破,当然啦他本来就不是演员,只是明星而已;潘粤明——一上场,妈妈就说他胖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样子了,简直就是本色演出,一个被董洁抛弃的男人;朱珠——女配角长着一张大气的脸,原来在《云图》里就出现过,样子是那种很招西方人喜欢的脸,希望你会红。
最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真的很美啊,以色列和伊朗,这两年一定要去的地方。
本片讲述,帅气富二代独爱倔强灰姑娘,一番大波小折后修成正果——等下,你肯定要说,这在台湾偶像剧里都快演滥了耶,好意思搬上银幕哦。
其实说白了,戏剧的基本套路就那么几十种,况且你若鄙视台湾偶像剧,那么高大上的好莱坞也拍过这种故事,1993年的美国片《窈窕奶爸》中,罗宾•威廉斯和老婆闹婚姻危机,后者带着儿子,随即就跟多金大帅哥皮尔斯•布鲁斯南打得火热,看上去比《脱轨时代》还童话呢。
巧的是在《脱轨》里,台湾偶像剧本身就被解构了一把,更叫人不好意思说三道四。
综合来看,本片的故事既不是《窈窕奶爸》好男人追老婆,也不是《单身男女》两男追一女的诙谐喜剧,重心在女性的抉择。
所谓“脱轨”,片中没有解释,我的理解是,张静初脱离原有的情感轨道,拥抱新的人生,挺有喻意的嘛。
用半吊子心理学分析一下,张静初的角色是个很缺安全感的女人,所以当年“很多人追”,她会选择如此平凡忠厚的一个(当然影片也教导我们,人不可貌相,尤其涉及床事,面相忠厚的乌鸦照样黑),所以她会甘心任劳任怨做六年保姆,虚掷女人最好的年华,同时受到影响,她的情绪大起大落,容易绝望,做事冲动又不可理喻,动辄跟个孩子似的要死要活。
从潘粤明的角度,这老婆确实不省心,他的抱怨也不无道理,我曾经认识一个类似的姑娘,只因冰淇淋分少吃了一口,就认为受了冷落,黑着脸赌气半天,令人头痛不已,但比起张静初半夜做个恶梦就要跳楼,委实小巫见大巫。
可尽管如此,潘的辩解就像《失恋33天》白百合的前男友一样无力,毕竟是禁不住诱惑犯错在先,归根到底,还是懦弱,还是自私,爱不起又放不下,男人窝囊无能到这份上,没法不叫人看不起。
闪回很少,而且基本上在秀恩爱,观众作为局外人,光听两口子吵架,很难了解他们的婚姻真正出了什么问题。
直接呈现又太赤裸裸。
只有通过和富二代吴克群做比,才能摸到门道。
别的不说,就看说话的艺术,医院那场戏,两人同样是指责张不理智,潘粤明只将她激得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吴克群一开口,尽是闪展腾挪,顿时让她心悦诚服认错,又是涕泪交加,又是破涕为笑,既摆平了矛盾,又离芳心更进一步。
可见哄人这门学问,学得精深效果出众。
潘粤明如此不懂女人心,当年能抱得美人归,只能说死缠烂打对选择障碍症患者确实管用。
后面还有一场戏,吴克群解释自己私生活,那些美女“都不真诚”,潜台词人人都懂,但他紧接着打了一张意义双关的亲情牌,说小时候父亲身边的女人,都摸着他的头说话,只有母亲会捧着他的脸,其中流淌的暖意,足以融化芳心一百遍啊一百遍。
一个男人贫嘴太多,容易给人不靠谱的印象,大少爷既懂得避重就轻耍耍无赖,也善于用视频流露玩世不恭面目下的真情实意,那是任何油嘴滑舌都代替不了的。
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可能被几句贫嘴、几场表演就唬住,对于张静初这样感情坎坷的熟女,唯有以诚相待,才能心心相印,“做戏要做全套”嘛。
影片也费篇幅展现了潘粤明后悔莫及和失魂落魄,以及种种复合尝试,但我就是很难对他同情起来。
不客气的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他万般努力不成,竟意图强吻,完全冲毁我们的最后一丝移情,只觉得一种气急败坏的猥琐。
一般三角格局的爱情片,总会构成均衡,呈来回拉锯之势,比如《单身男女》吴彦祖和古天乐轮番斗法,给人悬念,而本片基本就是一边倒,看点是“脱轨”如何完成。
按照常理,大众应该同情屌丝,比如《我的老公不靠谱》,帅哥再深情万种,我们总盼着阿sa能回到郑伊健的怀抱,可本片的潘粤明,实实在在是被当做扶不起的阿斗来塑造的,不是没有悔改之意,只是太晚也太无力。
也有些出戏的地方,台词过于文艺化了,冒出“上帝天使”之类也就罢了,张静初还不时说些语法严谨、比喻精妙的大长句,而且是在气急败坏的情境下,语言学博士也驾驭不了吧,《小时代》四姐妹估计会佩服不已。
张静初一路被人叫着“阿姨”,但她的妆容却从少妇一路呈年轻化,后面有几场室内戏,灯光打得无懈可击,简直能穿越到《致青春》去,当然,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新生的爱情给了她滋润。
走进影院前,我有几分惶恐——这种浪漫爱情片肯定情侣满场,我一个人夹在中间,难免尴尬。
但《脱轨时代》实际很适合单身男女独自观赏,它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许下可能令双方都受伤的承诺,乃至要用烧照片这样残忍的方式来诀别记忆。
爱情中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保证追回芳心的锦囊妙计,没有能将浓情蜜意拼凑复原的时光机器,一旦你与幸福失之交臂,用多少的努力和颓废都找不回来。
在这个“脱轨”等于追逐自由的时代,假如一开始无法保证爱她到底,那就不要轻言爱。
(文/方聿南)
三种女性,毛茸茸妩媚招摇,圆滑现实,典型现代社会交际花,未达目的可以使尽手段,眼里只有钱,或者是有钱的男人,绝对的表面光鲜、实质糜烂,习惯性攀高附贵,绝对不会被说傻,一种靠姿色生存且生存很好的现代生物;yoyo漂亮性感,锐利干脆,自私真实,没有道德底线但也不以钱为最终目的,以年轻为资本,对于婚姻状态疲软的颓废大叔之流毫无抵抗力,应该在传媒文艺圈子比较常见,以上两种女人也许可以广为代表社会现存女小三的特点吧,谈钱or谈感情;许可,明显傻蛋弱智一个,带着一颗无敌倔强清纯少女心缓慢专一的步入黄脸婆行列,尽职尽责、屁颠屁颠的编织着美丽的梦,如果不是老公漏了马脚,也许永远不会从梦里醒来的无忧患意识危机妇女,一切以老公、孩子、家庭为第一考虑要素的失我女人,但也是她代表了最多最普通的中国女性,作为电影的主角,她的生活让人看得异常精彩,但绝对不值得同情,就像一剂预防针,点醒还在梦里的女人,醒醒吧,做一个聪明的女人,不做爱的奴隶。
不同的电影能够走进不同人的内心,根据的就是主人公与观影者性格思想情感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代入感就越强,观影效果就越好,当然这是要在有一个正常水平的故事的前提下。
我对这部电影的女主恰恰有这种共鸣的。
我想当了那么多年的保姆以后,如果发现老公外遇,我也会离婚,也会试着独立生活,虽然会很辛苦。
我很喜欢在病房中的那场戏。
张静初的倔强和骨气在那一句‘吓死我了’的时候,反而显得特别真实。
这和把那一大叠钱砸在吴克羣的桌上,最后不好意思说,但是工作你得负责,否则没法还你钱的效果是一样的。
吴克羣的设置当然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丰富电影内容。
但是在丰满故事的同时,反而给了我一种戚戚然的感觉。
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哪里来的那么大一个馅饼。
我觉得结尾略尴尬,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味道。
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觉得北京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中的结尾是可以借鉴,再加上一个小的冲突,在矛盾的高潮时戛然而止。
这样的开放式结局可能会更好一些。
首先,该剧的演员表演,人物刻画还是非常逼真的,整个剧情,对白还是非常有时代感,有话能好好说,突出一个明确的主线。
在当今的和谐社会中,没有那么多大奸大恶的人,非常写实,80-90后,每个人都在突出自己的个性,老公是个diaosi,没钱,但一不小心出轨了,但真面对离婚,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与小三继续生活的源动力及意愿;小三对外叽叽歪歪,对情人还是情深意重的(非看钱类),但属于只有爱情观没有家庭观的阶段,这个可能也是diaosi害怕的原因,真在一起马上就拜拜了,还是原来老婆熟悉,已磨合好;好友虽然烟视媚行,实际嫁人的心理也在慌,毕竟在中国,完全一辈子一个人过也是谁都想避免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嘛,但每个女diaosi都有金龟婿的幻想,不肯轻易放低自己的门槛,结果金龟婿口味不一样,比拼失败,非常失落,与女主角大吵了一架;男金龟婿在影片中非常多金洒脱,满足了一切女人的幻想,但是,这个主要是幻想,现实生活中非常不靠谱。
首先,片中英俊未婚多金男对已婚有孩女主角并未表现出爱情,而是一种征服感,就是越得不到我越要,不理我我就花钱,花时间搞定你,那搞定以后怎么办,没有下文。
其次,医院的场景对白可以表现为他对人善良,热忱,但是注意,这种热忱对谁都可以发生,最后,小孩怎么办,父母是否同意等等,这些都未涉及;最后,谈到女主角,离婚有孩,说句大实话,比起未婚已经贬值,但电影安排了两男反追,在升值的同时其实她在迷茫,发现出轨,不能忍受,离婚。
离婚后富家男追求,老公后悔,但后续怎么办她也没谱,富家男到底是追求呢还是猎奇,实际生活圈子差距太大,她自己没有把握。
跟从前老公呢,实际从剧情设计自己还是觉得合适的,古时候的门当户对,在当前现实版本中两个人也不能有太大的生活圈子差距,但是重新接受又咽不下那口气,所以,就没有结局。。。。
总结,在这个个性张扬,自我的时代,每个人都很自我,老公选择了出轨,老婆选择离婚,闺蜜选择碰运气,富家男选择猎奇,但是后面怎么办,大家都不知道,但大家都不能迁就,先做了再说。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这个就是现实生活及电影的写照。
喜欢张静初游刃自如的演艺技术,自然贴切,五百的作品,又一次以婚姻和真实的道德价值观刺穿我们的心灵,脱轨?
on the way,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轨迹,假如我们都是开往终点的一列火车,你?
会选择怎样的行程?
乐观是一注强心剂,温润柔弱的外表下,是什么催速了我们心灵的成长希望所有有家庭的人们看到这部片子有所深思,不要让发生了的变成无可挽回的没有组建家庭的,要懂得家的珍贵,得到了的时候就不要轻易放走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
因为是在CCAV电影频道看的,有心理准备。
怎么讲呢,既然张静初把投资在潘粤明身上七年的筹码都输给了班嘉佳,就应该做止损了结。
不要抱着我给你的,然后你又糟蹋的东西来跟我大谈过去大谈曾经。
人吧还是活在当下和未来的好。
不能当断立断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反正仇也报了,也找到2W一个月的工作,认识了帅气有趣的小开,生活简直一片光明。
吴克羣吧,其实他这种故事背景蛮能理解,张静初对他的吸引力是班嘉佳或者朱珠不能比拟的。
毕竟他要的不是床上的欢愉,而是精神上的慰藉。
没有经历不能独立思考的妹子,估计也是只能表面上你来我往。
不过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但是导演本身也没寻求到答案,张静初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每年一张的拍立得?
五年青春换的甲壳虫?
还是现在人人喊打但是真遇上了又趋之若鹜的二代小开?
要说情怀回忆能抵过兰博、抵过生日的烟火、抵过月入2W的职位、抵过当下的卿卿我我,我倒是相信。
回忆嘛或者重于泰山。
但是空间距离确实一个血淋淋的坎。
请问你能放下工作飞去死海人海茫茫找你前妻么?
结果还不是输在穷。
ps张静初这部戏的造型真像我一朋友-。
-
记得那时候看国产剧情片,什么《分手合约》、《那五年》, 问盼盼 “为什么拍摄地都在北京或者上海啊?
”“可能是广州比较热,容易花妆吧。
”终于等来了落地广州的《脱轨时代》,可惜故事和地标也毫无关系。
私认为这是一部编剧怨气很重的电影,从开场离婚的恶言相加,到结尾的暗喻“老娘找了个高富帅 你哪凉快滚哪去”。
表面上荤段子招式马力全开笑点连连,实际字里行间暗藏不带脏字的报复心态。
虽说离婚大多还是由于男方雄性激素分泌失调出轨,但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女方少了老公就歇斯底里活不下去的悲惨世界。
许可大大地鼓励了女性同胞,姐妹们别怕,离婚算个屁,对待渣就要一脚踢开,孩子自己养,对方只配养一条狗。
当然,前提是,要足够美。
一直蛮喜欢张静初(演许可),加分加分加分!
美得就不赘述了,演技张力不错,算是第一次看她演白百合拿手戏——小妞电影。
泼,泼,泼。
收。
刚被康少骗小三儿死掉,还嘴硬不害怕,待对方走后自己才舒了口气。
在医院和前夫的歇斯底里。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对,我离婚,是我不想再做满口怨言的怨妇!
这几个月我受够了,我不想再想了!
”最喜欢的戏,是许可看着康少倒带录像,她看见他着急拼命的样子感动得不知所措。
康少玩世不恭地教训她要爱惜自己,明明担心到彻夜未眠特别憔悴还调戏她“好奇怪,把你捞上来泳池飘出两条餐巾纸。
”——许可为了和小三儿斗胸在厕所塞纸。
一边哭到近乎窒息,一边不小心笑到岔气。
真像是我也会干的蠢事。
潘粤明(演光芒)“对,老子出轨了,但老子是爱你的啊!!
”哎哟我去这样也可以的话要警察干嘛!
演员很敬业,故意增重吗?
卢瑟的脂肪感第一眼就令人生厌。
(跟潘老师道歉信了之前的营销号)许可生日,康少在办公室小小地给她庆祝了一番。
我一直很讨厌烟花。
而光芒在家做好饭菜买好蛋糕抱着儿子等她。
儿子等不及睡去,留下两人。
许可要走,光芒一怒之下把饭菜倒了,说聊聊天总可以吧。
许可就切蛋糕,假惺惺说了句谢谢。
光芒给她拍了张拍立得。
她把所有拍过的拍立得烧了,插在蛋糕上。
像极了期待着被吹灭的蜡烛。
此时心里想着的不是快乐的愿望,而是伤痛罢。
’或许真是烧掉了就不会再想,苍白无力的忘记仪式。
许可做梦惊醒跳楼被光芒拽回来,错以为跳戏《我想和你好好的》。
“我发现只有你能给我这样的家。
”刘光芒。
“我发现只有你能伤我那么深了。
”许可。
残存的记忆,转化为日后的坚强。
亦或是麻木。
来说说儿子,机灵可爱,人小鬼大。
“麻麻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也会帮着爸爸说一点好话。
来说说小三,无感,不算讨厌只是有点同情。
且她看上光芒也非常不合逻辑,她不是嗜金吗?
(整容整成这样真是不容易)再来说说康少,也无感。
个性有点弱的脑残高富帅,倒是挺可爱。
感觉他对许可是缺少母爱的寄托罢了。
最后说说毛毛,这个角色设定挺有意思,很酷,演技不咋滴卖肉功夫还是可以,本剧亮点。
不过和许可吵架以后太烂尾了,其实姐姐你可以不用再出现了,要么就再狗血点上演抢男人大戏。
且你俩的友情算什么呢?
为了一莫名其妙的路人由粉转黑了吗?
最后,吐槽一下电影的结尾。
编导啊,其实故事到听美男子弹吉他追忆就可以停止了啊!
“以前许可每年出一次国,可跟了你之后呢?
你知不知道她最想去死海啊!
”导演你也没必要把三个人扔在死海玩漂浮吧!
盼盼,你记不记得我一直吵着要去麻袋,因为据说2050就会沉没啊。
你说,好吧,我们努力攒钱吧。
如今我终于想明白,那句“我可能还会找你”只是中国人的客套话吧。
就像是“改天一起吃饭吧”那般信誓旦旦。
最后的最后,只想说电影和角色们的名字都取得很没有美感。
不过这份怨气和节奏却是相当讨喜。
妇女节告诉我们,要么别早结婚生小孩,要么离了就独立坚强拍屁股走开。
现代女性已经不靠男人不相信爱情了。
浪漫不能当饭吃,假话听听就好。
文/梦见乌鸦如今不少华语爱情题材作品喜欢跑偏门,老老实实的爱情不玩,偏偏喜欢琢磨小三、前任、基情、金鱼佬和小萝莉这些奇葩类型,原本这些元素在爱情电影里很常见,但这些电影喜欢刻意强调它们,大概传统爱情故事太纯洁太常规不容易吊起观众胃口,相反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爱情却采用了同类电影中比较少见的猎奇方式增强观众的看点。
所以诸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前任攻略》、《一夜惊喜》这些片子才会很受欢迎(有人把《神探夏洛克》也归为爱情片了)。
这些电影的走红除了证明观众比较好这口外,对电影本身来说什么坏的现象,谁都喜欢剧情冲突多的电影。
只不过如今这些电影太泛滥反倒有些审美疲劳。
从《脱轨时代》的片名来看,基本上也是属于这种类型。
之前没报什么希望,认为该片无非是又是一部借了出轨和小三等热点话题为卖点的电影,但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让人意料之外,套用一句俗话:我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
《脱轨时代》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包括以《一夜惊喜》为代表的小妞电影,以《单身男女》《101求婚》为首的二男争一女电影,以《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为主的离婚题材作品,其中耶路撒冷之旅还有《等风来》的味道在里面。
本片的元素很多,一句话概括:以小妞电影包装的现实题材,其中涉及到了浪漫爱情喜剧、伦理家庭剧等多种题材的范畴,离婚、相亲、异国之旅、女权多种元素,之前想到的出轨、小三等话题只不过是多种元素之一,而且只是开篇的引子,电影更多的还是关注男女主角婚后的生活和内心刻画。
《脱轨时代》改编自小说《如果不能好好爱》,原作者高雅楠,也是该片的编剧,原著没有看过,但电影的剧本非常有意思,本片不像国内外很多作品,在讲述七年之痒的故事中,出轨、离婚等话题性因素是作为剧本最大的冲突点来描述的,本片则例外,上来一开始就出轨、离婚,把应有的剧情冲突点都用完了,所以刚看了个开头,你绝对不知道这部电影往后要演什么。
这是该片吸引人的地方。
电影随后的发展就有点像小妞电影这种轻喜剧路线,以女主角为主线,游走于富少和前老公之间,但电影的主角可不是什么小妞,而是一个离过婚还有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这样一来本片就依照小妞电影的路线,来为本片这个特殊的女主角营造了多处反差效果,比如相亲段落、与富少吴克羣几次不期而遇的经历,在原本可以产生浪漫桥段的地方,以一个相对大龄女中年这一突破口,造成大量的笑料,这就是反差带来的剧情冲突,电影采用夸张而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对这个另类进行了包装,突出了搞笑的娱乐效果,无疑是本片剧作的优点。
而在电影另一条主线中,女主张静初与前老公潘粤明之间也有藕断丝连的趋势,连接二人的是亲情的纽带,孩子成为二者牵挂的唯一因素,同时也穿插了二人初恋时分的美好记忆。
延续着这两条主线,电影在后半段就进入了“二选一”的节奏,但与《单身男女》这样的作品不同的一点,还是在于本片开始的特殊性,一个是责任心极强的高富帅,一个是因出轨而离婚的前老公,摆在女主角面前的就不是选择问题,而是生活问题,是打算重新赢回原来的生活还是踏上前方一段未知旅程呢?
电影在后半段进入到现实题材。
张静初在片中饰演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离异女中年,加上她是本片的制片人,编剧高雅楠也是女同胞,这样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起了《非常幸运》,之前我不看好本片的原因也在于此。
因为这类女性视角的片子很容易矫情,将主角摆在一个高大上的位置,后者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让人意外的是《脱轨时代》非但没有矫情,反而很有生活化色彩。
电影对主角的人物刻画、对离异女性的心态描写是非常棒的。
难以割舍的家庭有亲情的元素在里面,面对悔恨、落魄的丈夫,重新迎回属于自己的家庭也未尝不可。
但另一边高富帅的诱惑,放下自己的一切,走向新的生活又是一种选择。
这种复杂、纠结的情感状态本片在后半段描述的非常真实可信。
电影的结尾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女主、高富帅、前老公三个主角在死海上呈三角形漂浮在一起那镜头,每个人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让本片的格调立刻升华。
假如电影在此时结尾就完美了,但下一幕张静初接到高富帅抛过来的球的画面有点画蛇添足,可能考虑到商业因素或者现实问题,让本片终究没有成为一部闷骚作品,而成为正统的娱乐片。
恰恰本片娱乐元素很多,笑料密集,而且段子和情节设计也比较高明,没有创新但效果还不错。
潘粤明本色演出实则让人大跌眼镜,朱珠在片中令人眼前一亮。
但恰恰就是本片过多的元素,让电影的主题不太明显,勾勾叉叉的地方很多,一口吃成个胖子。
大概电影的主创打算拍一部突出现实问题的电影,但又割舍不下商业噱头,就像电影的结尾如彩蛋一般的情节一样,才会让人产生模糊的概念吧。
其实还是不错的,比预想中的要好,不装逼。
下载的时间轴不匹配的电影,本来就不好看,那就只有一星了。
没有期待,反而觉得惊喜,论出轨男的下场
无感,特垃圾。
编剧基本脑残,剧情毫无说服力,张静初面前俩男人,一个多情体贴的高富帅,一个是又穷又窝囊还玩婚外情的前任老公,这还用选吗?故事要成立,起码要让两边势均力敌,张静初左右为难才有说服力吧。
有力度,有画面,有演技。故事情节简单,丈夫的出轨,与小三的较量,富二代的追求...开篇交代故事走向,言简意赅。静初演技优秀,对小三从隐忍到爆发,回忆过往的绝望和难以割舍的情绪都很到位,但喜剧部分的处理稍欠火候。吴克羣偶像剧表演的违和感和潘粤明一脸丧气的颓废令人失望。
1前夫兄弟可以抢救一下吗?。绝对不行 他关键问题 不是出轨而是到电影 三角恋对决的时刻 不知伤妻在何处。2富二代的优势在何处 他是单亲家庭 处理现在和以后的问题 更能理解问题 而且他同样了解女主知道女主的忌讳 但是他是在沾合女主的心 前夫兄弟已经打碎一次了 以后就算是复合了 复婚了 让女主提防他一辈子吗?。3女主···就她这个故事线 挺爽文的 事业型+攻击性因为爱在家相夫教子 然后丈夫竟然出轨了 这然后还能回归家庭 我建议中国女权把这电影给崩了。【至于后续剧情 我觉得吧 女主最好不结婚和富二代 保持情侣关系事业 情人 儿子都有了 家庭暂时不适合女主】。
我觉得,吴克羣的演技实在是扣好多分。然后就是题材选的挺现实,可能是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下,人们需要更多的反省那个没有离婚的自己去了哪里,也算是给还没离婚的自己一个小小的几年。话说结局........太草率了。
没意思 虎头蛇尾的
本色出演,总是有点噱头。最后,张静初躺在沙滩上那段,真心美腻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两男追一女《单身男女》似的爱情小品,却没想到也是一部类似《等风来》的爱情鸡汤。全片基本无硬伤,节奏控制稳中求乐,吴克群不愧是科班出生,笑点基本出他身上,俏皮贫嘴挤眉弄眼,和鞋耙子脸潘粤明站一块,尽显高富帅本色。
女主典型得理不饶人,作死型
我和我弟两个人,一个看了三遍霍比特人,一个看了一遍陪从来没有看过的朋友再去看霍比特人,我们两都要看睡着了,遂决定串场子,无意进到脱轨时代的厅,电影才开场,我们俩又买了两张票坐着看完,然后又串回霍比特人厅,这样看电影好有穿越感啊···就是太浪费电影票钱了
张静初在里面不也才是个80后嘛,一口一个阿姨,感情垫了鼻子的康少是90后。从小缺失母爱才会看上张静初,理解。所以以后想高攀的妹子们或者大龄剩女们找阔少爷务必找从小死了娘的。其实换做是我,可能会选择原谅,而且我觉得大部分女人在7年的感情和孩子面前,会选择原谅。
梅操坐台子上看屁股都疼了,离屏幕特近还特偏,所以人脸都看着怪。海外偶遇那段不知为什么被放映师跳过了。感情挺足的,但结尾不太能接受。吴克群好好啊。
不希望和你再有任何交集。你带给我的好的坏的实际上是相等的。只是我不乐意去承认,不想承认28岁还是会爱错人。2016.4.7
我就记得一句台词:你喜欢我?我都不喜欢我自己,你喜欢我?谁信啊!(不是自嘲哦不是不自信哦是他妈地意识到自己是人渣的时候说的)
潘粤明和张静初拯救了这部电影,所以希望这俩人以后多拍点好片啊别浪费了好演技
張靜初的表演沒有問題,該有的情緒都表達到位,但她究竟是怎麼了,2010年之後演藝生涯基本頹了。我一向來對內地不同本命的導演就沒好感,這個名字是兩個二百五的導演依舊沒讓我改觀,一個半小時基本都在掙扎,到結尾突然來個覺悟加開放式結局,人物的自我療傷和成長顯現不出來。
发现潘粤明演技还行哎。不过他怎么邋遢成这样了
托牛的福,带老太太去看了场烂漫的电影。很好,结局有点像《最美的时光》,小孩子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