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在我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校园取景,我是绝对不会去看这部一听名字就是那种标榜纯爱的电影的。
那些称这部电影为内地版的《那些年》的人根本就只是嚼着爆米花YY去了,他们看不懂重庆特色,看不懂导演的谦虚和真诚。
重庆特色与电影情节的融合。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条重庆的小巷,夹杂着的重庆方言让影院的一群观众一下子入戏了,并且还夹杂着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好比你总是要跟老外说英语,但这次,他们开始说中文了。
除了这些,骂人的台词也一下子从F开头的,北方的换成了我们经常听到的重庆特色。
我是看得很爽的,不过看了看北方孩子的影评,有的还是觉得这样的夹杂很不舒服。
所以回到第一段,他们没看懂电影。
场景上,四个孩子在江边讲述自己的理想,从船上跳进长江里;在一棵树等待华灯初上的重庆夜景;看着长江索道从头顶缓缓驶过等等都是重庆最美的名片。
导演不仅仅在讲故事,也在赞美家乡。
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
电影一开始就在讲亲情,这是一条主线。
为了买生日礼物,啾啾的爸爸离世。
后来那个MP3成了爸爸的一个缩影,成为一个无形的支持者,推动着董啾啾追梦。
除此之外还有总是为学业操心的啾啾妈,罗凡的爸爸,寒寒的奶奶……友情是最让人感动的部分。
有才的夏静寒,高富帅罗凡,好吃的小强,忠厚的大伟。
善良天真的董啾啾,开朗仗义的韩霞。
友情就是这样无关乎性格、长相、家庭,只要你对我真咱们就是朋友。
但最最感人的是两个部分的特写。
一个是罗凡和夏静寒的那段对话,“夏静寒NTMD必须去参加这次比赛,开TMD千万人的演唱会。
我罗凡这辈子都办不到的事你都得给老子办了,因为你是夏静寒”。
哥们儿不仅仅是在码头高谈阔论谈理想讲人生,为了女人打群架,鼻青脸肿,相互扶持,哥们儿是清楚你要什么,知道你该做什么,宁愿做恶人也要劝你坚持自己梦想的,即便是情敌也要为你的努力加油喝彩的那些人。
董啾啾和韩霞的那场闺密戏也是一个泪点,念书的时候,我们要么像董啾啾总是不乏追求者,不乏老师称赞同学的羡慕,要么像韩霞,总是甘当绿叶,还要对配角的地位付之一笑,难免会有小小的嫉妒。
但是真的当我们之中任何一个有了困难,脆弱不堪,另一个会马上借来坚实的肩膀。
作为闺密,我们总是想得很远,远到一辈子那么长。
爱情既然未满必是蜻蜓点水。
人物成长环境和背景的设置。
97年粤语歌曲和香港歌星风靡大陆,CD机潮人必备,灌篮高手漫画横扫校园,炒股盛行,重庆直辖,香港回归……这是大背景。
于每一个小人物来说他们的成长背景更复杂。
董啾啾——因为爸爸的离去,不得不在单亲家庭里成长。
妈妈变得越发敏感,管教也更加严格,更年期撞上青春期更是有一系列的突发状况。
罗凡——富二代,但同时也是单亲家庭,电影里设计了她妈妈的新婚礼。
夏静寒——爸妈长年不在家(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由奶奶照顾长大。
小人物与大历史的交融,更让影片有了厚重感。
电影里也说“我们都是一粒尘埃。
”以上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褒奖。
但是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冲突的处理上了。
本片的冲突不在少数,设计得也很合情合理,每一次冲突就有一次高潮。
但是每当我正在入戏的时候还在韵味的时候电影马上就过渡到下一个场景去了。
印象最深的是哥们儿几个在码头的船上大谈理想,看得我热血沸腾,可是我正在HIGH的时候电影马上又沉下去了。
不光这一个部分,几乎每个高潮的过渡都很突兀,如此的不合拍看得人很是难受。
不过作为一位新导演我觉得已经是很不错了。
再多的吹毛求疵也只是瑕不掩瑜。
这个电影我是冲着含韵看的,从04年超女开始喜欢她,这么多年过去了长的还是那么可爱,真心喜欢。
电影结束时,心里有丝丝的低落觉得不应该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再一想,十八岁、初恋不就是这个样子么,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都还太小。
很多很多的大事在他们高三那一年发生了,家庭的变故、退学,他们那么小却发生了那么多事儿,可是他们每个人心中仍然有自己的梦想,还有一群打打闹闹的朋友。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电影中的人物、电影中的情结,但是我还是很羡慕他们十八岁的时候有梦想、轰轰烈烈过。
高三、升学的压力、朋友和恋人分别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恐惧
这应该是我第三遍看这个电影了,也是莫名感动最多的一次,其实现在的我应该是在紧张热烈地学习,但是一下子就很想要重温校园青春的感觉,于是就有了三刷。
初中的时候几个大男孩,在某节自习课上带领全班偷偷放着看,他们也调皮爱搞事会来事,在班里是很突出的存在,当时曾把他们带入剧中人物,毕竟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组合。
当初只关注了啾啾和寒的感情,觉得这种感情太美好了吧!
夏静寒好温柔好厉害啊!
幻想着以后的自己可能也会经历这样一段纯纯的初恋。
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很多事都发生变化,但好像也没有变化,唯一让我肯定的就是自己的那种对于爱情的憧憬和幻想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冲淡,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经历这种单纯美好的校园恋情了,刚刚想到还有点恐慌,学生时代居然快要结束了。
初中的时候期待着高中能遇到那么一个人做我前行之灯塔,带领我前行;高中的时候期待大学生的时候遇到那么一个人如山间之清风,清晨之暖阳,相互陪伴,相互温暖。
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不过好在它算比较仁慈的了,如温水煮青蛙,时间一点点过去,让我意识不到曾经的幻想原来还都只是幻想,比起刚开始就一巴掌告诉我我一直都不可能有对象,这种方式更能让我接受,起码我现在想不出来我的各个选择,遇到的各个人有什么可能性。
电影里有好几个地方都让我泪目,比起之前两次,这次哭的算多的,可能是一长大,人就容易感伤。
几位少年站在江边大声说着自己的梦想,“我要比比尔盖茨要钱,我要当食神,我要当歌神…”,或许我们也有过壮志凌云的时候,想要在未来大展鸿图挥斥方遒,曾经的我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与普通人不同,以后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但现在的我越来越清醒,会嘲笑当初的自己那样好傻,但又感觉是现在的自己错了,越长大思想越局限越不敢做梦也不敢把那心底梦想告诉大声说出来,在面对梦想时,更多的是将即将遇到的困难列出来,困难列的多了,也就放弃了;几位少年打完架相互搀扶在全校学生的注视下走入校门,好像胜利归来,脸上写满了骄傲,可他们其实只是挨打了啊!
但不知为何,我也莫名感动了,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夏静寒下班回家的时候罗凡去劝他参加比赛也戳中了我的泪点,“你是夏静寒,你要发唱片出专辑,开千万人的演唱会…”,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才会愿意把你拉出泥沼,真心想要你成为更好的人(罗凡的语气让我莫名想到衡水学霸的励志演讲嘻嘻);当然也少不了夏静寒选拔前哥们一起赶过来为他加油,我们是有过争吵有过隔阂,但你是我的兄弟!
最后是夏静寒的歌,这个歌一出来我就爆哭啊,好像自己是这一切的经历者,我也参与了他们的青春,这种干净美好实在太令人感动了。
对于我来说,看电影的某种意义就是跟着主演在电影中体会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哭,故事是他们的,但我相信看电影的时候这一切也是自己的。
看过电影之后,感觉导演还有整个团队还是很有诚意的。
新导演刘娟很想讲一个感觉人的故事,所以安排了很多悲情元素,实际上有一些传统悲情元素是可有可无的,甩了这些固化的东西也许更有新意。
像《那些年》台湾导演就没有这些。
从整个电影节奏来看还有些不统一,时快时慢,没有一种连贯性,应该剪的更流畅些。
电影很接地气,如果能让主演们多说几句四川方言也许会更有味道。
对于超女出来的张含韵的表演还是满意的,看得出她下了很多功夫,她那张青春的脸会给人很多回忆。
本来以为会是一部烂片,看完了感觉真的不错,喜欢回忆青春的朋友真应该看看。
就不明白为什么的时候好看一点的片子真的票房不高,像有些烂片票房会很高,这也许就是有中同特色的吧。
还算是惊喜,终于在中国的青春故事题材的电影中,没有了撞车,打胎的故事情节。
而是单纯的叙述梦想,以及家庭中的种种变故。
也许这就是我们在高考那一年当中发生的事情。
可能那个时代就是音乐。
张含韵演的,真的算是出彩,脸上没有过多的脂粉,眼睛上也没有那么多的眼线。
只是旁边的女生美瞳分分钟调戏的让人受不了。
青春中还是会有遗憾吧
我真诚地,向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部电影。
看了2次,一次几乎是包场,小小的影厅,还没有字幕,还有一次是和一群高中生一起看的。
电影开始,董啾啾在父亲的葬礼上,把耳机塞进耳朵里,张雨生的《大海》怔怔传出,香火的灰烬打在脸上,灵车开在江边,一大把纸钱撒出去,刚好唱到:“想要说些什么 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从这个镜头开始,我就知道,这是我喜欢的抒情。
相比起同期其他大热的青春片,这部电影的冷清早可以预见。
格局太窄,没有名气的演员就罢了,偏偏还选了张含韵,谁都知道,这并不讨巧。
白裙子,小碎步,故作矜持也好,没有突破也罢,审美上说,太不符合现在青春片的调性了,热血不够劲,青春不够小清新,故事简简单单无疾而终,像是山城的一段午后的过云雨,散了,也就散了。
而电影,永远是观者有心的感应。
董啾啾的好姐妹,那个叫做韩霞的女娃子,简直就是我初中某一个败家女同学的翻版,时间过去这么久,我都还记得她的长相,脸圆圆的,和韩霞还真有几分相像。
败家女的爸爸在广东,每个月会寄来零用钱,她总是穿最时髦的碎花裙子,有时候零用钱青黄不接,她就会去校门口的小店里赊账。
我当时觉得她真是太威武,人生中第一次对赊账这件事如此刮目相看,现在看来,人品是最早的信用卡吧。
董啾啾的初恋男友,那个背着吉他唱歌的高挑少年。
我想,未必每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都会弹吉他,但,他们都会谈恋爱吧,还会有一个单亲或是只有长辈关照的家庭。
当年,同班的一位便是如此,早恋,搞大女生肚子之类的剧情流传。
我还记得,某一天中午,早到教室的我,看到他在走廊上抽烟,阳光晃花了眼和他那蓬乱有型的头发。
有好几个哭点,董啾啾对着母亲大喊:你知道我要什么吗?
太心酸,为董啾啾,更为自己,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世界其实这么大,道路其实这么多,站在青春的黑暗甬道里委屈,迷惘,烦闷不可终日。
而陷入泥淖的何止我们,那时的父母,也正在生活的青黄不接中困闷着。
董啾啾和爸爸走在铁轨上,爸爸推着摩托车,印象里是嘉陵牌,我爸爸也有一架这样的摩托车,载着我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山城的弯弯拐拐,一场又一场吹过江面的风,缆车疲惫地交错,平静的,淡漠着。
青春离奇。
我想,我依然会为这部电影流泪,在好几个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看张含韵还依旧欠佳的演出,大概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
多年过去,我依然不够高明,像张含韵,进入歌坛这么多年,还是毕恭毕敬,被问到自己不会唱歌,还都不敢发个火,说个不字。
颐指气使的永远是那些圣人,或者贱人。
于是,我在这部窄窄的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经过的很多人,很多难舍的辛酸,想起了那个败家女,和那个叛逆少年,还有那些坐在我爸的摩托车上辗转的日子。
经过即是拥有,我们的生命轨迹,在心中孕育出执拗的孩子,每当他辛酸的哭了,我的心便绞痛。
亲爱的张含韵,我好喜欢你第一次在超女唱《DEAR FRIEND》的样子,我还记得你战战兢兢的神情,故作矜持,纯真少女,即便有一百个关于你下三滥的故事,都敌不过那一刻的美好。
我们都不够高明,请允许我自负地这么说。
但我们都要带着这点自知自明,傲娇地活下去。
比《致青春》《小时代》《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强1000000倍!
鉴定完毕。。
不知道这些电影导演编剧,面对几十亿的票房会不会感到一点点惭愧.......两年前刘德华投资300万拍的,因为没有资金宣传,票房只有几百万,两年后CCTV6终于推荐了部无人知晓的好电影。
张含韵和杨幂是双胞吗?
不信,你听。。。
上映时间:2013-07-04《初恋未满》是由刘娟编剧并执导,刘德华监制,张含韵、冉旭等主演的青春爱情类影片。
1997年的南方小城里,六个即将面临高考的中学生,憧憬着各自的未来。
就在高三生董啾啾(张含韵饰)生日当天,一个不幸的消息来临,父亲为18岁的女儿买完礼物回家时掉入沟中不幸离世,但留给她的生日礼物成了她永久的精神寄托。
因为一首歌曲以及一次意外,董啾啾与夏静寒产生了交集。
六个即将面临高考的中学生,憧憬着各自的未来。
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的欺骗,使18岁的少年罗凡生活里始终带着一丝叛逆。
一次婚礼上,董啾啾抱着忐忑与梦想的心情演奏人生中第一次的演出,这一刻,夏静寒欣赏这位有着好嗓音的姑娘,与此同时,自己的好兄弟罗凡也喜欢上了这个可爱又才华出众的女孩。
一次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六个十八岁少年的青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可惜的是不幸的事再一次地发生了,家里起火使得啾啾为了完成母亲的意愿不得不放下心中的梦想努力念书。
意外的发生接踵而至,校园斗殴事件使得四个少年的命运迎来了考验,夏静寒不得不一人担下所有责任,面临着被开除的惩罚,从小父母离异的寒,只有奶奶陪着他,这次的辍学,他只能到一家餐馆打杂刷盘子。
不愿看着最好的兄弟就此堕落失去前程的罗凡打算让夏静寒和董啾啾参加歌唱活动选拔,并找了个秘密基地悄悄进行着歌唱选拔的准备。
就在一切都很好的发展着的时候,青春年少该有的情愫也在悄悄地蔓延着,同时喜欢上同一个女孩的夏静寒和罗凡,兄弟间再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
经过一系列的变故,董啾啾母亲终于理解并支持孩子孩子的梦想,如获新生的董啾啾站在汹涌的人潮中,在男孩从收音机里传来的歌声和告白里湿了眼眶。
而夏静寒歌唱选拔的初赛也获得了兄弟们的原谅和鼓励。
那样特殊的一个夜晚,所有人都在为香港回归喝彩和庆祝,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两颗小小的尘埃。
十八岁的初恋就在浮出水面的那一刻,画上了休止符!
很喜欢影片最后的那句话“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和你一起追梦的人”。
那年,你的初恋,圆满落幕了吗……
开篇的老电视、老港乐以及刚火的阿妹一下就把人带回到了那个时候,1997年。
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两件的大事邓小平去世和香港回归,当然我没有多深的印象,那个时候我只有5岁,所以这一切都是从课本和影像资料了解到的。
除去时代背景,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与我们又何其的相似,或者说这十几年来学生的生活真的是千篇一律,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清华北大是多少人心中的 两座大山,我当年没有那么优秀,但家人对我也是有重本的要求,所以每天学习再学习,所以我们容易情绪激动、叛逆,跟家里人永远没有好脾气也几乎没什么话,一说话就吵,很开心我顶过来了,片中我不知道女主最后的高考成绩成绩如何,但怎么说都希望她成功。
当然我们和电影不同的是,我们的故事远没有那么精彩,所以会特别感动于女主2和寒那种淡淡的喜欢,还有寒和凡那种一切一起担的兄弟情以及为了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的勇。
相比于自己,当初真的是窝囊,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说,导致一切被扼杀在摇篮里,虽然寒也是没有说,但至少他行动了,送张雨生的磁带、一起牵手唱歌。
不过或许这就是青春吧,不完美有遗憾却更值得纪念。
说回电影,这是新导演拍的,刘德华监制、新演员出演的,这个质量绝对对得起这个故事了,年代背景、青春期的微妙触动、画面的调度都做的很不错,至于里面的港乐元素 是因为刘德华监制吗?
像梅艳芳、张雨生致敬?
还有台湾新声音计划,我挺好奇港台的东西在那个时候真的那么深入内地吗?
而且还是重庆,或许是自己没经历那个年代吧,不了解,但我很喜欢这样的桥段,年代感很重。
几个演员表现也可圈可点 ,特别是张含韵,好像好几年没听过她的消息,差点都快忘了这个当年唱着酸酸甜甜的女生了,现在看来几年不见有进步,唱功也更好了,两个男主角新人,很希望他们有机会继续发展下去,演员真的很需要新人,如果电影成功了,会更钦佩刘德华的,因为又为中国影坛输送了一些人才,哈哈最近很多新导演出来,票房都不错、质量参差不齐,但怎么样都是一个好现象,华语影坛需要新血液,所以我很敬佩那些能带新人出来的人也更精品那些靠自己拼出来的人!
同样是青春励志,比欧美青春片多了一份严肃内敛,比台湾青春片少了一丝呻吟矫情。
可谓是内地标杆之作。
电影挑不出什么硬伤,新人演员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发生用力过猛的惨剧。
张含韵不需要表演,她那张欲说还休的脸瞬间就让所有男生想起自己的初恋。
电影拍得干净利落,情感也很充沛,正常人应该都会有共鸣。
除了我这种发育比较迟缓,高中情窦未开的奇葩以外。
另外我要吐槽下:为什么乖乖女总是便宜了痞子男?
叫我们这些老实男娃娃情何以堪???
有内地版「那些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胖子,或者你就是哪个胖子。看到语文书 好有感觉。
完成的不错。特别是张含韵同学,显得那么真实清纯。好多年前她参加超女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大学男生的偶像,看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可爱。另外一个女同学也表现不错,整体上来看,男同学们略显成熟了点。只是,大家怎么一窝蜂都去回忆90年代的中学时代?
初恋未满,世事无常。
用流行乐串起来的青春,我就搞不懂了,为嘛明明发生在重庆,要说台湾普通话。有点作。为录音童哥,为90年代的流行音乐加一颗星。
还不错,比致青春好。
我觉得比致青春什么的好看多了,三个男主角也很帅,真正的让我回想起自己18岁学艺术的那段时光
完全看不出年代感,生硬的剧情可别难受
那年代,敢做敢为的就那么几个
居然还行 除了演技稍微差点 发现张含韵挺好看的
敢不敢起正常点的名字,啾啾是什么玩意…如果我以后看什么电影觉得像我的青春,那大概是已经老得忘了我的青春是啥样~
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那些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三星半。马马虎虎。
张含韵你是杨幂么?可以只唱不说话么?这样我应该会加一星。鸡肋影片。
电影3.5,《我期待》+0.5
本着一颗看烂片的心情去看,没想到比想象中好很多
如果抄 用心抄 (PS:水军真多)
因为重庆的夜景而加一星
四个男生演得很好。
随身听的时代放佛就在昨天
豆瓣6.2分是怎么出来的,我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