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车子开过被隔成两道的马路,周迅叨着烟,穿过一个不长的遂道,“还是这个城市,四年,什么也没改变……”我觉得眼熟。
裘水天二人上车,一开腔,我觉得耳熟。
只怪王宝强的昆明话说得太水,一直听到“马普”我才知道就是这个城市;听到“小烂屎”“憨眯日眼”,我确定是这个城市。
看完电影,我知道,再不可能是别的城市。
我不是昆明人,从小在云南长大。
云南在很多外人眼有些神秘,我的朋友至今跟网友说云南人都骑大象上网吧在家门口买枪,还是能唬住人。
很难把云南划归北方或者南方,这边的人脑子有一根筋,让他们与众不同。
云南有点野,云南人有点野,不过这里有一些东西,文明人永远学不来。
昆明,或者说云南,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这个城市很不靠谱,但适合猜想。
这个城市变化很慢,不太干净,鲜花和毒品一样泛滥。
昆明的交通状况是我见过的城市中最恶心的,街道的设计莫名其妙行人对红绿灯视若无物交警对找岔游戏情有独钟,在这个城市当女出租车司机,真的非常强悍。
这个城市租房很便宜,滋养了很多短命的爱情。
似乎罕见伟大的爱情,因为不习惯执著。
“我没想过他走了我会等他,但这是我等的第四年……”这个城市四季如春,容易将时间遗忘。
昆明人说话大声大气,口音还不太动听,操这种方言的女人一般不会太动人。
这个城市的女人,不木强更不柔嫩,不只是爽朗也不算很精明,没大理想也不小家子气。
披一件男式衬衫,袖口高卷起高原的风晴空的云。
云南人,特别昆明女人有点“踹”。
李米是挺像昆明人。
穿着小短裤收衣服,吵架时会掴人耳光,换车胎不顺手会甩膀子,被刀子抵住时会吓得结巴,一怒起来就全不顾对方的面子,管你在打劫还是打豆豆,手脚并用照脸上乱刮。
像李米和男友这样初中就恋爱,什么都做了,不好好学习,也不天天向上,考不上大学就哭一把,二十岁不到就混生活的人,在云南有很多。
像裘水天这样在村子里混不出名堂,看上村头一个学了几句港湾腔姑娘,为10000块礼钱逼得送命,到死连人家姑娘对自己有没有意思都不知道的人,在云南也有很多。
我的朋友很多在昆明混,租一个小房间,很低学历很少工资,抽便宜的云烟看很多毛片,有很多朋友,被现实死死压住,兴许哪一天,为了一个甚至不知怎么起来的念头,做了个不靠谱的决定,城市的另一边,又多了个叫李米的丫头。
开始敲这些字之前,我抱着一盆衣服去阳台上晾,然后,对面的寝室楼里突然传来一声极大极哀的哭嚎。
于是阳台门纷纷启开,一个一个女生跑出来,笑着闹着说几句话,又跑回去,接着哭声便停了。
高三,做题到深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直愣愣对着暮色苍茫灯光斑驳,就忽然觉得,每扇窗后都有一个巨大的秘密,而别人不能触碰。
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下午看李米的时候,我是为什么忽然泪意汹涌。
李米,出租车司机;裘火贵,罪犯;裘水天,乡下人;叶倾城,警察。
然而。
李米,神经质地抽烟,瘦,满脸雀斑,动作幅度大语言亦粗鲁,她拿着失踪男友的照片问你你你和你认识他么,她这样过了四年;裘火贵,他抢劫出租车,然而突然在后座捂着脸大哭,他说谁愿意做这个,是他们找我要三万块,没有三万块我连家都回不去!
裘水天,他将小村里唯一一个懂得说两句蹩脚港台腔的女孩当作天使,为了小香他几乎想要上天入地。
叶倾城,他一边工作一边电话,对对,是啊,我看见她跟一小白脸她还不承认呢。
这些人天天从我们身边走来走去,擦掉眼泪换上面容他们不过是世间最平凡最庸碌的人,你不会想要知道某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女是否有过烟火绚烂的爱情,你也不会想到某个表情委顿的男人是否有过恢宏极盛的往事。
李米说,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没有人会在意的。
那么,可以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比如,一辆出租车,一张办公桌,随便什么。
然后,等一个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没有人需要你去拯救地球普度众生,你只属于自己和等待。
偶尔说说故事,如果有人听懂是有幸,不懂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也不懂他们的故事,为什么要别人懂你。
这就是生活。
大部分你我,都已经,或者必将,走上这条路。
然而,这样平凡亦是好的,如同无知常常是幸福一样。
没有人会来刺探往事窥视秘密,所有的痛苦欢愉都属于自己,好像在喧嚣之外独立根植出一个世界,里面,是繁盛的秘密。
我们曾经希望拥有以后的时间,可是没有,那也没有关系。
你变成我的秘密,住在我的心里。
于是,我们永远在一起。
曹保平在【李米的猜想】中至少做对了几件事:1.找了周迅来演一个爱情偏执狂,剧本主题为爱情,周迅过往的偏执人物很少有不成功的,几乎能够直击所有女同胞与文艺青年的软肋,看看华谊兄弟举办的点映活动特别对豆瓣的眷顾,商业居心昭然若揭,李米的点映的口碑对票房来说有如春风,春风吹又生,当然前提是电影不错;2.轻车熟路地运用文学系积攒多年的戏剧结构,安排悬念,辅线,前后呼应,剧本中有冲突,不期而至,戛然而止。
光是结尾想出人意表一连转了几个弯就可看出来,不过想做悬念的意图太过明显,差一点点过尤不及;3.窦唯的配乐相当的精致,特别是尾场的几幕戏,是电影感情的高潮,将前面的一些相对弱势和杂七杂八的辅线造成的分离效果都补救回来了;4.运用了多种电影类型片格式共冶一炉,喜剧有之;黑色电影(邓超与自杀诗人同摔车上这种命运的巧合是黑色电影的惯用伎俩);suspense的典型悬念设置;纪录片(片尾有黑白的周迅一段独白,以及dv带中记录的一些片段);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爱情电影;曹保平曾在采访中认为【李米的猜想】这种戏剧结构他几乎没有见到过,这难免有些自卖自夸的嫌疑,这种类型片的杂交其实西方电影相当多,爱模仿的港产片更是喜欢不辞辛苦地在一部电影中贩卖各种元素。
当然曹保平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气场。
但是从导演水平来说,曹保平还是一个文学性高过综合性的导演,【李米】没有什么成型的影像与叙事风格,有些地方的镜头走场也比较简单,不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近两年在云南拍的电影相当多,相对去年两部“云南印象”的【箱子】与【公园】,曹对昆明这座城市的镜头表述几乎有点捉襟见肘无从落笔,连两位青年导演也匹及不上。
近期同样注重文学性的导演刘奋斗的新电影【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也发行了,改编自王朔小说,拍摄地点选择在香港,连画面竟然也是宽银幕的港产片风格,台词竟然还是京味与粤语混杂,对画面知识知之甚少的刘奋斗果然有点神经大条得过分。
这似乎是内地导演的通病,对城市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知,拍不出什么浓重的城市味道,更谈不上什么城市电影,什么影像风格了。
但愿曹保平下部戏有所改进,毕竟都是老师级的人物了。
1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无岸它的水对自己也是不湿不干的它的波浪也不感到单一或个别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头周围对自己那轻若无闻的轻声细语屏住对这严肃诗人以及俩木讷民工的笑意之后。
你不觉得等待就是这样的吗——等待得够久了之后,你早已经说不清自己究竟是不是还在等待。
等待已经成了习惯。
成了跟吃饭,穿衣,例假一样的生理行为,见缝插针地钻进李米指尖的烟蒂,黏在李米双手紧握的方向盘,附着在她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堆数字里——无所在又无所不在。
我见过这样的女人,也见过这样的男人。
他们都是祥林嫂般复述着自己悲伤的故事。
他们不愿见到自己的伤口愈合,一次次揭开血痂,腐肉腥臭于他们却馨香如兰。
因为只有疼痛才让他们有快感,只有不忘怀才能让过去存在。
2最虐人的两段等待。
分别来自廖一梅和石康。
《悲观主义的花朵》这是一个秘密,你永远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那个五点二十七分开始,一切都变了。
从此以后你每天每日每小时每分钟的生活都变成了两个字——等待。
等待他,等待他的电话,等待他那辆白色的标致车,等待他的召唤,等待他的爱抚,等待他的怜惜,等待他的空闲,等待他的好心情,等待他结束和别人的约会,等待他的爱情来让你安宁。
《晃晃悠悠》随后的几十分钟我是在不安中度过的,我坐在沙发上,想象着阿莱先跟她父母编一个谎话,然后穿衣服,穿鞋子,然后下楼,然后走过她们家楼前那段窄窄的沥青路,然后走到亚运村邮局,然后向两边看看,过马路,然后站在路边打车,过年的车很不好打,她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终于一辆出租车出现了,她伸出手,胳膊在空中上下划着,出租车停住,她钻进去,一直向南开,离我这里越来越近,过了安苑北里,过了小关,过了安贞里商场,过了安贞桥,过了北京五金工具厂、甘水桥、蒋宅口、地坛,又绕着安定门桥转一圈掉头,然后一直到我的楼下,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胡子也没刮,穿的毛衣也不合适,连忙起来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匆匆收拾一下屋子,洗了洗脸,刮了胡子,又把方糖和咖啡找出来,一切就绪之后,我坐回沙发,心咚咚地跳,随后,我紧张不安地跑到楼道里,看看电梯是否在运行,又返回屋里,烧了一壶水,然后站在屋子正中看电视,我站在那里,对晚会节目视而不见,心里再一次计算阿莱从她们家来这里的时间,这时厨房的水开了,哨音刺耳地响起,我到厨房关掉火,忽然。
外面传来敲门声,我犹豫了片刻,答应了一声"来啦",跑去开门,门口出现的正是一点没变的阿莱。
试想一下,把这两段等待的心情放大到四年。
你以为你总会遇上他,至少每天出租车上的乘客总会遇上他,甚至他就在下一个街角对你招手微笑。
每一刻,你都这样期待着下一刻。
你说你最想干的是找到他,对他说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
可你找到他的时候你却说。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你是不是早就回来了一直躲着我。
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可以不要我,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
你告诉我,我不会死追着你的。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儿李米,几乎就快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晨到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地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口最后我还是出来了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然后他说自己是方文了,你该说让他去死了吧。
你却又说。
对不起。
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给你说一声对不起。
然后你跑掉了。
我知道你他妈的还想等下去。
一直到等到他为止。
3你就让我等吧。
就让我臆想着你也许就在某扇窗外偷偷打量我。
让我时刻做足了准备,战战兢兢地迎接你的出现。
等你的时候,任何声响都是预警,任何场景都是卦象。
都让我命悬一线,徘徊于生死之间。
4诗人像郭峰。
菲菲像于丹。
好有喜感。
李米是一个脸上有小雀斑的女孩,是一个司机,是一个男友无故失踪的女人……每天默念着一串串奇怪的数字,询问着乘客是否认识照片上的男人,紧绷着神经,只要再脆弱一点,一点点,就能对着镜头大哭起来……被歹徒挟持,害怕的嘴唇乱抖连话都说不顺的我们的李米,瞬间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冲着五大三粗的汉子又打又吼,因为他弄丢了她的杂志,一厚本夹满失踪男友照片的杂志。
欺骗是善行,被欺骗的李米,头发凌乱,衣衫不整 ,瘦骨嶙峋,神情恍惚。
我喜欢看她夹着烟的样子,但不忍心看烟雾缭绕中那个不快乐的灵魂。
“你和她在一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呀,你什么意思!
”你什么意思!!
你想甩了她就大大方方和她分手,你没钱就明明白白问问她愿不愿意和你过苦日子,你即使是人渣,也可以彻彻底底的坦白给她,看她是愿意和你一起堕落还是与你形同陌路,一刀两断,可是你什么也没说……留下了一个满世界寻找你下落的疯子,而且就在你眼皮子底下。
如果你早点回来,如果你们一起赚钱,如果你亲口说你爱她,没有不要她,如果你没有仅仅把笑容留在了影像里,如果你健健康康,而不是无比突兀的一头栽到在她面前死掉……李米找了马文四年,四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
她最终歇斯底里地喊,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死撑着坚持,死撑着等待,死撑着走完一段又一段没有你的路。
出租车在路上一圈一圈地行进着,幻想着你明天就回来,再过一天就回来,马上就会回来。
把你的照片给每一个人看,幻想着哪怕发现蛛丝马迹。
用眼角的余光认出他之后,对着一直拉住她的警察大喊,你老婆你不认识啊!
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那份孤独。
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助。
那种在被两个毒贩子抢劫时的紧张和无奈。
用伤痕累累的身体,站在爱人身后一直说一直说,然后快速地跑开只留下格子衬衣的剪影。
那种站在熹微的光线中,仰望天空的孤单。
所以他们觉得这电影欠缺逻辑和大脑,也都无所谓。
我那阵推荐给所有已知的同学去看这场电影。
我以为他们都能懂得其中决绝的天真。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
最后他们告诉我,我觉得很一般啊。
画皮还看哭了呢。
画皮不错。
——好吧。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我永远解释不出电影中的生命力是怎么回事。
就像我永远无法告诉你我从李米身上感受到的接近于喷薄的生命力。
所有能解释的东西都太苍白了。
本来我也不是个资深的影迷。
何必要在一个门外汉眼前装出一副行家里手的德行。
就像我一直在坚持的,都是你们所唾弃的;就像我一直看重的,都是你们当成累赘的;就像我一直等待的,都是你们眼里无所谓的。
只是我想哭。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的想哭而已。
我一直都觉得坚持和等待都是劳心费力的事。
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决绝,放弃掉其他的可能,专心地坚守着自己的天涯。
周迅格子衬衣里都仿佛填满了等待的疲惫。
不够天真的人,不够坚定的人,不能把那种坚持当作信仰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站得太久,酸涩充满了双腿却浑然不知的痛苦。
像是漫溢了的等待,只能以歇斯底里般的疯狂作为爆发的契机。
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能怎么办。
只剩下天真的信仰,充实着四年的时光,连呼吸里都是黯然的阴影。
坚持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不是像周迅所表现的出的那种不知道怎么是好的无辜。
总是觉得每一个等待与坚持的人都灰头土脸。
根本没有办法向别人解释那份天真。
那份无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稍微碰一下就会受伤的压力,稍微碰一下就会掉眼泪的悲伤,统统被整合成坚持和等待。
不知道蚕蛹里的生物到底能不能化成美丽的蝴蝶。
因为等待的时间太漫长了,大家都更愿意去做一些有意思的,被别人高看的,或者是更切合实际的事。
可是为什么把坚持的人放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他们能怎么做,相信自己的纯真还是怨恨自己的存在?
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坚持当成一份无奈,狠狠地抛在身后,向着未来一路飞奔。
全然不用去管眼角滑落的泪水。
是不是没问题。
是不是没关系。
是不是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也会变得好起来。
是不是应该那样。
是不是必须那样。
是不是只能那样。
我总是梦到这样一个场景。
守着一个华美的城堡。
外边看上去是那种落满了灰的银色。
阳光很暗淡,沙尘很多。
我带着一把不长不短的宝剑,抚摸着剑的护手,忍着眼眶中的泪水。
醒来的时候才晓得悲伤在哪里。
那个城堡是空的。
明明是空的。
就是空的。
如果只是像周迅在影片中守一段纯真的爱情,如果只是像《天堂电影院》的多多一样守一段少年的爱恋,如果只是像《成为简•奥斯丁》中守一段成熟的恋曲,如果只是像那艘沉没的巨船上的贵族小姐一样守一个活着的承诺,如果只是像《寻找梦幻岛》中守着窗外的碧海蓝天,如果只是像《伟大辩手》中守下终身的信念。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抹掉自己的眼泪,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还值得活下去。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我们把世界看得太过清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应该成就的有那么多,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坚持上,更没有必要浪费在这些信念,爱情,勇气上。
它们根本就对于现在的成功没有什么作用。
有那些大把的时间,不如发奋去多背几个商业概念,多打几个电话。
只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坚持的孩子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我们内心在羡慕着他们的同时,在现实中唾弃着他们。
人类真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动物。
我们总想把太多东西抓在手里。
但其实,我们手里只有那么少的东西,再多的话,就守不住了。
最后,当周迅终于看到那盘磁带的时候,是不是把四年来所有的怨恨所有的记得都用眼泪倒了出来。
她微笑着,带这眼泪诉说这段恋情,就仿佛那四年的等待没有发生过。
她是那么得看重这段爱情,那么轻易地把这些看成理所当然,没有怨天尤人。
就像她饰演的每一个对爱情坚定的少女。
“你会一直找我么?
一直一直找我吗?
”她说一直。
她的一直,坚持到我都快哭了。
我虽行过死亡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 诗篇23一份爱,若没有人呼应,该是多么孤独,一段寻找,若是没有一个尽头,又将是多么无谓。
李米是幸运的,到了最后的最后,当结局终于来临,她看到她的爱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她准备好的礼物。
表江说,这样不好,还不如啥也没有,彻底让这小丫头死了心呢。
我不这么想,所有流淌过去的时间,需要一个终点,所有的付出和等待,也需要一个交代。
不然,永远也是意难平。
《一个女人的来信》里面说,爱,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这话说的漂亮而决绝,斩钉截铁,曾经是让我向往的境界。
但是如今,我不这么想了。
这样的爱情根本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意淫,只存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对方无足轻重,也无需交流,分享,彼此承担。
爱如果没有对象没有承诺没有付出没有结果,如果你和我遥远得像两个星球,那还是爱吗?
所以我好喜欢那个结尾,看到在爱人的注视下,每日发呆奔波忙碌的李米。
他是爱她的,不是因为他留下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那长久的守望,还有那煞费苦心的五十多封信。
这结局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对你的爱,不过我的一个猜想,如果你不过是我臆想出来的完美偶像,那么,所有的等待,呼求,寻找,盼望,不会成为一个传奇,反而会沦为一个笑话,或者一段让人唏嘘的悲剧。
如果这爱是空的,若这信仰没有实底,我便不会成为那备受宠爱的主角,反而是这世上最可怜最无知的人,在无谓的等待中浪费了一生。
但是我知道我们不是在虚空中等待,我们所盼望的,也不是一个想像出来的精神寄托。
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预备下礼物在路的终点等着我。
他知道我会彷徨,忧伤,被苦难打倒,被诱惑拐骗。
他知道有一天我会失去信心,于是留下了一封很长很长的情书,怕我孤单,也怕我糊涂。
在我每日发呆奔波忙碌的时候,也有一双充满爱的眼睛,在默默的守望。
有一天,当最后的结局来临,当他来到我的面前,我也会看到我的一生在倒带回放,才知道原来这一路,是他与我并肩而行,而在那些最痛苦最艰难的地方,是他在怀抱着我走过的。
在无数的黑夜里,我用星星画出你, 你的恩典如晨星让我真实的见到你。
旁观的人如何说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始终知道,你活着,并且深爱着我。
曾经我问,你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真可以真多久……如今我说,求你将我放在你的心上如印记,将我带在你手臂上如戳记。
你的爱情坚强胜过死亡,众水不能熄灭不能淹没。
老板和朋友 都很推荐这个电影 很多人看着哭了 在国内 几次都想去看结果 大连时候 没赶上 服务台小姐说 下周日 还有一场 后来去了上海 想和小狗去看 结果那个影院也没有 我俩看了wanted后来 回了 猫本 就赶快驴了下来可能我是抱着 让我哭泣吧 或者 纠结我吧这样的 非正常心态看的这个电影 所以 并没有让我哭 也没让我纠结我只是 看着 李米一次次流泪满面 面容憔悴 或者声嘶力竭 奔跑着 安静着 叫喊着 哭泣着 当时就 发自内心的感慨 --- 别他妈的让我 猜想爱我一定要 让我知道 我不会一定要你在我身边不爱我 你就可以走 不要弄得不清不白 不明不了 让我等你四年然后 就和 李安同学说 这电影一般 后来 小野同学回来了 我俩去吃了 泰国菜 回来以后 我就说 我有个电影 你要不要一起看然后 我俩又看了一边 (可能 没被这电影 别扭到 我就不爽)这次看到 王宝强 说小香那里 我突然想到了小狗他说 小香和镇上别的女生不同 不像她们土得很他说 小香说 我也有想过啊他说 他有次不高兴 可是 小香回来很激动的 说 那个东西超好玩 艾的时候 我就觉得 这小香和小狗也太像了而我 就是个 都市版 王宝强啊我也觉得小狗与众不同 我也喜欢小狗说话的语气 我也会因为小狗天真的样子 忘记了之前不不满可是 毕竟 我不是李米 小狗也不是方文 我俩没到那程度我也许 可以为小狗奋不顾身 或者变得智商低的破表 或者 办出来再傻的事 甚至 流血流汗可是我做不到 等你四年 做不到四年不喜欢别的人 不和别人上床 我想也许因为这个 小狗才和我分手吧 ....跑题了其实 我挺羡慕 李米 和 方文的 爱到那个样子 觉得很好很地道 一点都不 很傻很天真 嗯 好好爱一个 不投机取巧 不三心二意 什么什么的 后来 方文死了 李米在 KTV里唱“谁能告诉我 要有多坚强 才能念念不忘...."
李米吼着说:我男朋友失踪了!我找了他四年!四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她邋遢,暴躁.她是一个女出租车司机,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那种。
她抽烟抽得很凶,皮肤不好,面色憔悴,色素沉淀,脸上布满雀斑.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生活,没有什么生活质量,更不用说注重饮食和时装.没有,什么都没有,她也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她有的只有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孤独的等待.等待一个叫方文的男人.对她来说,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等他,找到他.她把方文所有的照片都贴在一本杂志里,有打车的就问:你认识这个人吗?她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下去,一天又一天的找下去.四年,从来没有间断和停止过.而支撑她等下去的力量是方文寄来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四年一共五十四封,她背得出那些信里面的句子,她试图寻找到这些信里有什么暗示,比如日期和日期之间的关系,她满脑子里只有这个人和这些信,偏执得像个精神病人。
爱情到底是什么?李米可以在大街上疯跑,可以对警察大吼推翻在地.可以在死里逃生之后第一个惦记的还是:杂志呢?杂志在哪里?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为了等待和找到一个叫方文的男人.他说过他也许很快就会回来的,他答应要给她开一家超市,过最市井的幸福生活.那么既然他说过,他答应过,那么就一定可以等到他.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可以把他找出来.电影里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悲情,跳桥自杀的诗人,藏毒身亡的贩毒者和一心要找到心上人小香的王宝强,面临婚姻破裂的警察,另一个爱着方文的女人菲菲...更不用说躲了四年和找了四年的彼此深爱着的男女主人公--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藏猫猫的游戏,但是这一点都不有趣.当初为了能和李米在一起过更好一点的生活,方文成为了毒贩子.但从此方文只能隐姓埋名变成马冰,他看着自己爱的女人疯狂地寻找自己,看着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挣扎着过活,他看着她,偷偷看着,却什么都不能做.他有多爱她呢,爱到连初衷都忘记了.或者因为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已经不能回头了。
故事的最后,方文死了,就那么戏剧性地死在了仍然在疯狂追查答案的李米面前,故事到这里,终于可以结束了.她不用再寻找他,他也不用再躲起来--可是突然间,一切都仿佛都没有意义了。
生活戛然而止,所有爱恨一瞬间都幻灭掉.这样去看的时候,觉得李米其实,已经残废掉了。
她那么用力去爱去找的一个人,最后就这样轻易地死掉,这世界上她看得高于一切的东西,爱情和生命,原来比什么都脆弱.那么以后,李米该怎么样去生活呢?找个人随便嫁掉也好,或者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抱着记忆过活...都让人觉得,李米的生命已经燃烧过一次,剩下的也只是没有颜色的灰烬罢了.在这部电影里,贩毒其实只是做为整个故事的陪衬,做为李米爱情的陪衬,只是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合理,更惨烈而已,而方文在死之前对菲菲说的那一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让李米偏执的爱情显得那么地值得.最后的最后,在方文留给她的录象带里,我们没有失望,因为我们看到了方文同样爱着李米,一丝不少地爱着李米.如果菲菲伤心地哭着想她用心去爱的一个人其实根本不爱自己,至少李米可以欣慰地哭着想,其实她真的从来没有被辜负过,这对爱情本身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记得之前的媒体宣传时说,这是一部适合情侣观看的影片,我却觉得,还是一个人看,才看得出味道,因为李米就是一个人,一个人等了四年。
如果你的身旁还有一个人分享你随时的感觉,那么你体会到的不会是李米的感觉。
我也从未想到,我会哭着看完这场电影,以致到了公车上,还是平复不过来。
李米: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不在了,就做起他的职业。
我开着出租车,将他的照片放在一本时尚杂志里,希望来到这个城市的千千万万的人中能有一个人见过他,并上了我的车,然后告诉我,他在哪。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写回来的每一封信的每一个字,我都可以逐一背出,54封信的每一个字。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即使他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也能等他回来,爱上每一个等待他的日子。
可是,如果他的出现,代表他将最终死在我的眼前,那我宁愿他不要回来。
即使他说他不是方文他是马冰,即使他说我认错了人,即使他的身边有了另一个女人。
可是你回来了,或者说你从来没走过。
你为了成为我父母希望的人,去贩毒。
你为了我们的超市,去贩毒。
你为了给我一个未来,去贩毒。
你又走了,寄了最后一封信,却再也没有你的只言片语。
一把钥匙,一张银行卡,以及银行里以保险箱的人民币。
这些我都可以不要,我没想到的,还有你的DV。
你还是那样,用手摸自己的光头,我知道,那代表你在想我。
你对着我憨憨的笑,说着爱我。
你对我的话很少,后面的内容是我这4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来,你都看在眼里:我在高速路上换车胎,冲进路边的公厕,和高我一个头的男人吵架,边想你边收衣服……你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你就住在我的对面。
你说,遇见我是你生命里最高兴的事,从中学到现在。
你不知道,我,也是。
马冰:其实,我叫方文,我是李米的方文。
我最高兴的事是看武侠和和李米恋爱。
李米是平凡的女人,我也是平凡的男人。
她的父母希望我给得起李米一个未来,可我高考却没有考上任何学校。
我在夕阳下坐在泳池里一个下午,第一次哭了。
我不知道,高考失利,我还怎么给李米一个未来。
我做了出租车司机,可我知道,这轮子走在路上却走不出我们的未来。
于是,我走了,离开了李米,我要去给李米赚一个超市,我参与了贩毒。
身边有了一个女人,她叫菲菲。
表面上我们开一家服装店,表面上她是我的女朋友,可她应该知道吧,她从未走进我心里。
我一点一点的攒出一个超市,我一点一点的看到我和李米的未来。
直到那天,我看到李米为了找我做的杂志。
用菲菲的话说,我装不了了。
那个车祸,一下子把我摆在了警察面前,我离开李米4年后,从新出现在她面前。
可是我现在是马冰,我不认识一个叫李米的女人。
她不信。
她拿出我的54封信让我做笔迹鉴定。
警察开始察马冰这个人,发现这个人不存在。
于是我知道,我不能回到李米身边了。
我把超市和这4年来拍的李米的点点滴滴都给了李米,如果我不能再陪她,那么这些也够了吧。
菲菲曾问我,这么伤害她,我心疼不。
怎么能不呢?
那是我用生命爱的女人啊。
当她哭得一塌糊涂的在我身后不停地背着我的信的时候,我的心崩溃了。
可我又把她逼走了。
警察终于来了,李米,我爱你,可我永远不能再爱你了,我跃下了立交桥。
就这样,李米找了4年的男人,从桥上摔在了她的面前。
眼睛不能再看她,不能再对她笑,也不能再说他爱她。
可是,原来你一直都在的,不管是中学,还是现在,还是这4年,还是以后,你的爱,我的爱,一直一直都在的。
“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这句话真操蛋
有张力,看后会那么回味一下,想一想。在大陆有这样的电影很难道。窦唯的背景音乐很自在,好
较差
远远低于期待。曹保平思路很乱。
看得我眼泪花花的,啧啧
5星给周迅!08-09年整个颁奖季的遗珠之憾啊!
可怜的李米~~
确实被催泪了一把。。。但情节太剧情化了。。亦不能习惯包装成文艺片的电影出现王宝强和张涵予。周迅演技很到位。。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诉所有拧巴的文艺青年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可以为爱疯狂,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千万别再把你们丰富的情感纠结在爱不爱之间了,爱上了,你们才有那么许多事要做。
剧本结构很有特点。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三组人物重叠在一个点上的简短高潮——然后跳出来变成公路片——李米梦醒又开始出现悬念——然后是解疑。
至今为止见过的因果链最奇葩的电影了。犯罪加言情这种组合弄不好就是天雷滚滚。李米,你还是继续等马达吧,别再跑错剧组了。
个人评分1.0/10【F】观看途中实在好奇这片跟《河边的错误》究竟有何差异:镜头质感、作者性和演员表演被定型为“不容置疑”的力量,在不明所以的素材拼接和行进下制造一场迷幻又迷惑的观影体验。但这个过程又完全无法调度出抱有包容([澄澈]和[轻盈]这块)的观赏性和“正常”的角色故事,只剩贬义的象征主义呈现。过分强调主观、个性和心灵想象而创造的私人空间和情感冲动,反而没塑形出真正说得过去的羁绊和幻痛(一味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注定代价)。毫无疑问是创作者的失格,而非全是演员。毕竟全片下来只有王宝强一个人脱离了失真表演的困境,其余都是在过火与平淡中统统走向同种情绪的“机械”。于是只得暴露创作者指导表演、写作和场面调度的荒芜,依赖噱头的下场。基本可以猜到更“残破”的涉海会是何种样貌。
装得不好
开篇的混乱和各种细节为后来的真相大明做好铺垫。周迅追在邓超身后说着自己熟稔的来信,哭得情不自禁。邓超说我是方文,我现在跟别人好了,不想要你了。从找到男友的解脱喜悦到一落千丈的悲伤,以至于后来在看邓超的录音和独白时的无法忘怀铭记在心,她真是演出了最好的李米。
台词关没过,表演关没过,每看到这种半调子片子,都想,侯孝贤来救一下该多好……
最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同样玩的是机缘巧合、因果报应,最后再来个为爱牺牲,《李米》比后来的《烈日灼心》自然多了。
最后的dv,我有跟周迅一模一样的反应。。。。
结尾周迅那段戏画蛇添足了
无聊的剧本。可爱的周迅。
周迅的演技啊!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