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开篇,林湘之转学,徐又树“初次”见面便想和她交朋友。
少年纯粹坦荡,少女恬静漂亮,很是青春。
虽然女主带着一些伤痛,但最终还是和他们成为了一周的朋友。
一起做题,一起打闹,一起分享秘密基地,一起在废弃的天文教室里过生日。
都是平常朋友间会做的事情,但代入感却没有很强烈。
对于我而言,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的原因往往平凡简单,但朋友之间的记忆与友情的推进却不会那么简单,除了相聚的喜与友情推进受阻的烦恼,还会有共同面对学业成绩与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整部影片在前期为后期真相的揭露铺垫了很多灰蒙蒙的氛围,除此之外主要是相聚时欢乐的快进场景,可能并不很打动我。
后期林湘之与许洁、徐又树三人的友谊更有代入感,电影比较细致描摹了三人初遇的场景,许洁在球场边悄悄关注球场少年不小心情绪流露被林湘之发现的场景,林湘之教许洁怎么吸引心仪男生注意的场景……
最后的反转让我有点措不及防,一直以为就是那个女生失忆之类的,这种你失忆一次我就让你想起来一次的友谊真的不多见,在青春期如果能够有这样子的友谊那都是十分幸运的了,这部影片同时也讲述了四个人互帮互助,在学生时代能够有这样纯粹的友谊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啊,他们的青春很灿烂而他们的友谊也照亮了他们的青春
真的考虑一下正常的三观吧!!!
很多剧情真的和实际不符,青春片也要贴合实际吧!
剧情真的很尬,当然不是说演员怎么样,但是这个剧情发展真的很难让人接受。
首先高中生真的这么闲吗,然后女主的剧情给的就很迷,许洁都要气死了,然后男生也是,都被所以人误解了,还给了当事人错觉,就一句没有表达清楚就好了?啊啊啊啊,真的好尬
1.电影伊始,高考复读班,一个男生不学习,上课睡觉,喜欢拿篮球砸女生脑袋,看见漂亮的转学生就开始写情书死缠烂打追求,这个男主的人设真的没问题吗?
2.本身帮助患病同学的意图是好的,可如果她长的不漂亮,他不喜欢她,还会如此吗?
周遭的同学和老师不闻不问吗?
善良也是有条件的吗……3.事件转折点,那场溺水事件,两个不会游泳的高中女生,到荒无人烟的野湖划船,不穿戴任何救生设备,还在船上站起来走动……这不作死呢么?
甚至为了圆上这个bug,我想了一另一种可怕的结局……后文分享。
(男生受伤之后还要强行下水救人,有这份担当是很好的,但不鼓励盲目的勇敢,有可能会多死一个人啊)4.林湘之说谎的初衷是因为无法面对徐又树的善意和情感,那就说“我们不合适,专心高考”就完了,需要编造一个难度系数这么高的谎言吗?
为了圆这个谎,她一周拒绝他一次,长时间持续打击他,这对病患不更是一种刺激吗?
5.跟《左耳》有点类似,最单纯无辜的那个人死了,给她出馊主意导致她死亡的女生,和喜欢自己闺蜜错付感情、为了看他一眼间接导致她落水的男生,这俩却最终达成和解,甚至还有发展成情侣的可能……不是说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种意外,这俩人非得老死不相往来,但代入电影前面铺垫那么多的纠结、愧疚、悔恨的情绪,好像主角们需要为这起意外负一定的责任,他俩走到一起许洁还能瞑目不……6.【最重要逻辑bug】一个班不是只有四个人啊,那么多同学,林湘之都得骗吧,都要装着周一不认识大伙儿,这么严重和罕见的病情,同学、老师和学校完全不知道,也不通知家长的……7.纯脑洞,鉴于意外发生的过程,林湘之是唯一目击者,那如果林湘之一开始就喜欢徐又树,误以为许和徐是双向奔赴,故意提出在荒无人烟的野湖划船,借机将她推下水,却意料之外的被拉拽一起跌入湖中,事后又借机转到徐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一系列的巧合和违背常识的操作就解释的通了。
我没看过原作,据说是个漫改,总的来说,电影的画面和配乐是有及格分的,麦麦对于女学生类的角色拿捏依旧精湛,林一 沈月的演技也比印象中好,但剧情属实离谱,配不上电影的拼命宣传。
一周的朋友 (2022)4.7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林孝谦 / 赵今麦 林一
你的人生有被青春片伤害过吗?
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曾经在看完致青春之后在电影院门口破口大骂。
时隔多年,致青春对我的伤害已经逐渐淡去了,胆大包天的我,冲着主演选了一部青春片。
我其实是觉得,一周的记忆这种设定,再烂能烂到哪里。
所以,结果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当我坐在电影院,看到片头的时候,第一分钟硕大一个阿里巴巴出来,我坐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影院,脱口而出一句:艹!
阿里巴巴!
完犊子!
那个当下是想拎包走人的,我的朋友安抚住了我,她说,说不定没那么烂呢。
我也安慰自己,期待值已经拉到最低了,不会再有什么伤害到我的了。
片头,她开始叹气。
男女主初见,我开始脚趾抓地。
15分钟,她开始打哈欠。
30分钟,我开始频频看手机。
大概是45分钟,我们俩决定跑路。
正当这时,男主撅了过去……我说实话我当时是有犹豫了一秒的。
不过这一秒并不能影响什么,这篇“影评”也不存在什么欲扬先抑。
我只是想说,那场电影还没放完,但我人已经到家躺平吹空调了。
巴适。
仅以此记录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电影中途离场,并警戒自己:激光厅第六排有点远,第五排就可以了。
以及,相信直觉,烂片雷达一想就快跑。
只要我跑的够快,烂片就追不上我。
(当然,其实也可能青春片就是这个风格调调,是我不适合看。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不起,冒犯了,是我不识好歹,这辈子不会再有第三次去电影院看青春片的经历了,不必彼此伤害,相见不如不见。
)
七天的朋友❌看完没朋友⭕️最好带闺蜜对象三人一起去看,可享受至尊体验。
是看了电影才来评分的,绝对实事求是。
一颗星星给了林一在大屏幕上的颜值,那么大一张帅脸,真的绝了。
以及赵今麦的哭戏和情感爆发的戏,演的真的很好,造型也很好看。
真的好帅好帅啊
粉丝冲颜值冲就行 对于其他的,我想说的是,开篇“世界末日”就像,他就像是把我的脑子摁在地上狠狠摩擦说你不懂2012。
真的都2022了谁还玩世界末日的梗,对看你这个片子的大多数受众来说,谁还知道世界末日啊。
知道2012的看到这个题材就宁可去看同期大恐龙啊(虽然他俩半斤八两)!
但!
我…真的是为了用完优惠劵,以及我一开始是冲着友情去的啊!
全片的所有友情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唯一的两对友情还描述的简单。
就相当于什么,你去熟食店对老板说:买一盒鸭脖。
热情的老板说猪头肉是新烤出来的,让你试一试,然后老板就强行往你的盒子里装满了猪头肉,盒子已经放不下鸭脖,然后你又不好意思放下手里的盒子,而你的预算只够买一份熟食,最后你买了一满盒猪头肉,这时,刚才的老板老板看你买的多,热心赠你了两块鸭脖。
就…这种感觉我是来看友情的结果被塞了一嘴的爱情。
不是说反感爱情,就是说,咱真的讨厌诈骗。
营销宣传你好,你下载反诈app了吗?
我和同性朋友一起为了友情去看的,真的,没给我们友情添砖加瓦反而岌岌可危了。
对了,爱她,就带你大冤种闺蜜去看。
如果可以,请你和你对象,以及你闺蜜一起去看好吗?
我不知道她们每个人看完都有什么理解,是否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但我只知道,友谊的小船已经被电影翻完了。
关于2012 :真的,剧中所有的风格、穿衣以及流行元素都是紧跟2022这个时代的,你跟我说这是2012?
如果甜宠剧可以不看这些忽视也行,我们来看看剧情:高中生不等于Shark Bee!
七天记忆中二的初中生都不会相信了,…对,七天记忆但是在2012。!!!
2012年的高中生也未必相信啊!
对,这里是青春剧世界啊(青春剧❌偶像剧✓)演员的台词像是在朗诵,台词的内容像是在当着全班人朗诵我写的小说一样,一样羞耻以及…做作。
(对不起编剧老师,但我真的…多次的台词都很让人很不适,起鸡皮疙瘩,并想离场而去。
我为什么要花钱来遭罪)剧情狗血老套像是在拍MV,全剧内容精华剪辑5分钟,绝对高质量MV。
男女主cp颜值绝对让人心动,这么一想,可能精华都在预告里了。
还有一些无脑剧情真的不能深究,比如1、男主为了追女主在图书馆里肆意打闹,对,是图书馆,但是在:偶像世界。
2、落水者家人双标女主,区别对待男女主,真的,请别把观众当傻子好吗?
3、全线大致可以总结为 开篇男主和女配打闹,女主转学,男主和女配打闹,男主和女主打闹,四个人一起打闹,镜头画面快速过过过mv,告白失败回忆,然后男女主落水者三个人打闹,强行出事失忆,和解,然后主角团四个人继续打闹ending。
真的还有一颗星是给摄像的,并不是我以上说的这么糟糕,这部剧是有优点的。
我不知道导演参没参与,如果有,一些画面真的很赞。
打闹拍的很好看,构图完美,色调完美,整体很舒服,超出现实又离不开现实。
你知道都是假的,但又会想万一有一个这种偶像剧世界呢,一定是这样的。
个人认为,等电影网络上映后将这些打闹画面,配上一些真正属于2012的歌,调一下色调,才真的可能会有2012年的感觉。
类似《有点甜》《玫瑰花的葬礼》《后会无期》《海绵宝宝》毕竟男女主以及大冤种闺蜜真的很赏心悦目。
七天的朋友电影里的一些画面真的很适合MV,但对于电影来说真的有些琐碎。
对于高中生来说,2012不仅仅有世界末日,高考没考好才是世界末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观感,并不代表这个电影不好,也不代表任何其他的观点。
就仅仅是一个看过的路人为自己120分钟打抱不平而已。
选择性阅读,批判性观看。
谢谢大家
意外的观影经历本是无意看电影,但在猫眼首页看到这部影片的宣传海报,在旁边低颜的衬托下,女主的颜值吸引我点开这部电影。
怎么就只看颜值呢?
这,没办法呀,第一眼不看脸,那看哪儿,这么多影片,连最基本的必要条件都没有,好看的可能性当然要低许多,况且谁说我只看颜值的!
只是第一眼是这样而已。
不过,说真的,女主的颜值确实不错。
点开推荐界面,略看一眼简介,下面标注着“爱情”,顺势随便点开旁边的一个预告片,不知手在点哪,点出的是讲女主与闺蜜之间的友谊短片,此时,我就觉得这影片“不简单”,好奇感大大提升。
恰逢正听我兄弟讲述情感故事,顺势提议“我们去看部电影吧”。
就这样,对一类影片、一部作品的了解几乎为零,甚至连影片简介都没有认真看完,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电影院。
影片开始围绕林湘之只能记住一周的朋友,让人觉得新奇,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对影片完全没有任何前置信息的了解,我接受这一周朋友的设定,跟随故事的发展,看这男主不断与女主交一周的朋友,到后来真相大白的时刻,只能交一周的朋友成了谎言,这情节的大反转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反而细思起前段的情节,那些在真相出现之前,觉得有点不太合理、有点夸大的情节,变得合情合理。
猝不及防的好好学习影片场景安排在高中,且是备战高考的时期,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我来说,倍感亲切。
影片中一连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完全没有想过会这种类型电影里看到。
当湘之答应又树交朋友的请求时,湘之提出一个条件“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放弃考试”,猝不及防的好好学习,这不禁让我在电影院让我发笑,万万没想到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好好学习。
不过,联系上下情节,细思,就明白这既是情节的合理,也是导演对青年的劝诫,友情,甚至有点懵懂的爱情都可以有,但是千万记得好好学习。
而后的情节中,湘之辅导又树功课,以及又树兄弟一句“真话就是我们都希望你考上一所好大学”,又是这一正确价值观的印证。
不过依照情节的发展推断,又树很大可能是没有考上特别好的大学,有人说这是导演没有塑造好励志形象。
我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导演的设计是如此精妙,在现实的世界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确实可以有些进步,但是想要达到所谓的“励志”不太现实,这一细节的设计完美吻合现实。
也提醒青年努力要趁早、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真正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
如果这都不算爱年少相见,互有感情,却因意外事故,失去朋友、失去记忆,湘之答应不让又树回忆起难过的记忆,湘之也因此与又树分开。
转学再见,湘之惶恐不安,虽失去记忆的又树却表现出当年没有直接表露出的感情,湘之完全拒绝所有又树的表示,无奈编出“得了一种会忘记朋友的病”的谎言,但又树完全不死心,湘之无奈只好提出“好好学习”的条件,依靠谎言庇护,陪伴又树成长,但湘之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又树告白的境地,她无奈之下,拒绝回忆朋友间的记忆、断绝一切联系,并希望用“狠话”断了又树的念头,在又树受刺激晕倒后,又迟迟不肯离去。
“绝了”的状态一直维持到又树阴差阳错恢复记忆,两人再次相见,相互打开过去痛苦的心结,重拾走向未来的信念。
是啊,当湘之悲痛的过去浮出水面的时候,我能感受的到导演的用心与尺度。
如果湘之这番用意都不算爱,那我会挺好奇真的会是什么样的。
一生的朋友一周的朋友,猫眼上标签“青春”“爱情”“剧情”,只字不提友情。
在观影时,由于前段情节,实在是让我注意那懵懂的爱情,而忽视“朋友”间的友谊。
后来离开影院,写影评时,被迫去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去看别人的影评,这时才发现其实影片在友情的表达要高于懵懂的爱情。
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还是电影中人物的关系上,都可以看出影片正在表达学生时代友谊的珍贵。
朋友间在校园里的打打闹闹、奇闻八卦,课堂上认真听讲与传送纸条,以及会去相信“世界末日”,成立“末日生存小队”,还有在校园内创造“秘密基地”,多么充满青春与活力的纯真友谊。
每一周主角一行人重新去认识“失忆”的湘之,用各种方式让湘之“回忆”起她们之间的美好回忆,虽然只是“一周的朋友”,却已是一生的朋友。
金鱼的七秒记忆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金鱼与湘之“同框”,暗用“金鱼只有七秒记忆”表达“一周七天的记忆”,如此意象含蓄的表达,极具文学色彩。
在观影时,我竟然没有留意到……还是,写影评时才被迫注意到的。
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的金鱼,还是影片中湘之经常盯着的金鱼,都在暗示着“一周的朋友”,细想也是,电影如此珍贵的镜头,竟然会给几条金鱼,如果没有深刻含义,确实说不过去呀。
单从这点,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以及功底深厚。
当然此时可能会有一些“科学家”跳出来普及生物学知识,“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是错误的”“据某某研究,金鱼的记忆不只7秒”。
首先抛开它的正误,导演只是想借用流出古老的“金鱼只有7秒的记忆”来暗指林湘之“只能记忆一周的朋友”而已,根本不在意它的正误;其次,这种说法已经是“人尽皆知”,用来充当意象再合适不过了,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需要和艺术作品讲太多的科学。
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周前当成朋友的神逻辑误会的最高潮:徐又树表白林湘之误会解开湘之的悲伤的秘密浮出水面徐又树为湘之竟对兄弟动手印象深刻的画面,我认为是很难用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去表达的,所有我利用有限的预告片,进行剪辑加工,点串了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可谓预告片中的预告片。
一周的朋友虽然表面上说是一周的朋友,但已经是一生的朋友,一辈子的朋友。
影片让我回忆起与珍贵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感慨青春时期友谊的单纯,它需要我永远去铭记与守护。
电影的主角林湘之眉清目秀、善良可爱,多想与她交一周的朋友。
同时我更加期待以后结交的“一周朋友”。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周的朋友》。
这是一部友情题材的青春片。
最初吸引我去观看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男主角林一。
林一是我高中的时候看的一部网剧《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里的男一,他有一米九的个子,光照在他白皙的脸庞,映出他薄薄的嘴唇咧开的治愈的微笑。
白衬衫的干净校服跟他是绝配,他很喜欢将修长的手臂插进裤兜里,这应该满足了广大少女对校园男神的幻想吧。
第二个原因是剧情。
像往常一样,我看完电影都会点开手机里的豆瓣,搜索电影的名字。
目的是为了寻找能与我发生共鸣的人,他们往往会分析比我自己所想的要更好,更贴近我内心的感觉。
这次却不一样,骂烂片的不在少数。
在我看来,《一周的朋友》,虽然爱情线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它讲述的最大的一部分还是友情。
看之前我先看了故事梗概,讲的是女主是一个对朋友只有七天记忆的失忆症患者。
她转学来到了一个复读班,想要认真学习备战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
她文静聪明却总是孤独一人,不跟其他的同学做朋友。
但这样的她却吸引了班上的学渣男主的注意。
在男主不断想跟女主做朋友的过程中,他和男二女二发现了女主身患一种特殊的疾病,她对朋友的记忆只有七天。
为了帮助她,他们四个人组成了“末日生存”小队不断为她创造惊喜和属于他们的记忆。
片子到目前为止都非常老套,无非是侠义朋友帮助孤独同学的,最后成为好朋友的戏码。
看到这里我很失望有点生气,片里的演员颜值即使都在线,也最多放成一个b站网剧吧。
但是后面的转折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能在我最无聊的时候,就成了闪光点。
谜团一个个被揭开,失忆的不是女主,而是那个信誓旦旦要帮助别人的男主。
跟女主一样,男主角跟女主是从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毕业班又转到了同样的复读班。
男主,女主和另一个女主以前学校的闺蜜许洁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许洁暗恋男主,因此女主帮助许洁追男主。
于是,他们三个越来越熟,渐渐地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一次,他们相约在湖边划船,许洁打算好了跟男主表白。
然而,两个女生在湖中央划船的时候,许洁发生意外失足落水,男女主都下水救她但是失败了。
最终结果是许洁死了,男主因为在救援过程中,偶然被船沿的铁钩子刮到脑袋,又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导致失忆,醒来之后忘记了所有有关这件事的任何信息。
一切的一切都只留在了女主的脑海里。
她遭受着同学的诋毁,许洁家人的忿恨孤独地度过了她高中的最后两年。
顺势往下就是故事的开头男女主在复读班命运般地再一次相遇。
泪点有两点。
一是许洁的家人看过了许洁的以前写的信,开始接纳理解男女主。
特别是男主在许姐家和她的爸爸妈妈弟弟吃饭那一段,虽然忘记了男主为什么要落泪,但是那一段哭戏很有感染力。
第二点是高考完之后,男主又一次掉进水里,想起了过去的一切。
他照着自己教给女主恢复记忆的写日记方法。
从认识女主角的第一天开始写日记,并且将日记寄给了女主。
这时女主才发现男主从一开始对女主就是一见钟情。
当然不乏有缺点。
第一是女主的这种只限于朋友的、而且只有七天的失忆症让我其实很难有代入感了。
特别是说星期一就会清除对朋友的记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生命科学不太了解的缘故,身体真的会对一周有记忆吗?
但是鉴于电影是出自漫画改编,对作品的情节的狗血性我是可以多加忍耐的。
第二,电影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显得很急促和随便。
拿一个重要的点说说,许洁在湖中央的船上,却想要看在岸上的男主在看什么,结果掉到湖里,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我想这里影片对于配角这条线的处理有点过于草率了。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狗血,离谱,其实都不是剧目的错。
毕竟是电影又不是现实,有泪点,快乐最重要。
文/梦里诗书作为一部改编电影,《一周的朋友》相较于同名日版原作虽然做出了不小的改动,但电影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接地气,相反无论从剧情还是节奏,这部改编后的新作都让人找不出哪怕一丝的优点,甚至于原作里真挚的情感都变得虚无尴尬了起来。
胡编乱造的狗血,只是浪费了题材,空耗了演员。
《一周的朋友》最早是一部12集日漫动画,剧情是一周便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和她朋友们的故事,纯粹治愈的情感是这部作品的亮点核心,而到了日本真人电影版翻拍,电影如很多漫改作品一样,没有能合理的去梳理原作情感,以至于稍显散乱冗长。
面对这样一个其实并不是那么出众,同时也不接地气的故事,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然而从这部中国二次回炉的翻拍电影来看,其虽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电影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在大刀阔斧的改编后,剧情完全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
在电影中人物与人物间的情感铺垫趋近于零,原作本身其实在先天就存在着多人物导致的剧情碎片化,而电影非但没有去在改编中去解决这一问题,相反更加潦草敷衍的人物情感铺垫,使电影失去了原作尚存的细腻情感,变成了一盘散沙。
没有逻辑,也完全无法让人带入情感共鸣,这就造成了明明电影里主人公哭得梨花带雨,观众却觉得坐立难安。
这种让人尴尬的诟病具体举例来说,就例如电影明明将故事的背景放到更加紧张的高中复读时期,希望借此博取观众的共鸣,却要在这个时期里不加思索的塑造一群天天想着交朋友,还会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的学生。
这群学生居然还有时间一起非要跑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还能找到一艘船泛舟湖上?
电影演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并不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只是在想作为电影的导演编剧,是有多脱离现实生活,才能拍出这样的剧情。
内核上,电影也与原作南辕北辙。
在原作里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她的这一问题只是展开友情波折的契机,而到了这部电影中,其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一个本无关轻重的问题上,最后所谓的转折也根本谈不上给人带来了多少意外,莫名其妙的校园暴力更是让人倍感生硬。
电影的主题是朋友,是那种当我们成年步入社会后,再难邂逅的珍贵情感,这是原作里最为打动人心的一点,而改编后的电影,却忽视了什么才是这部作品真正该去表达的内核。
以往的改编烂片,往往是原封不动的临摹,以至于最后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而这部电影的所作所为,则是让人看到了没有灵魂的胡编乱改,同样是东施效颦,以至于将朋友间淳朴的友谊变得面目全非。
真的很无语,身为原著漫画及动漫的死忠粉,本身就对漫改不抱期望,甚至是抵触。
全剧情魔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真心觉得改的十分恶心,还没看过的如果不是喜欢演员的话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推荐原著,很温暖的一部校园治愈番,从小学时代就一直很喜欢,结果改成了狗血青春伤痛片。
近年来,日漫不断翻拍,几乎拍一部毁一部,只能尽量说服自己,不要将原著和翻拍联系在一起,免得恶心,毕竟有些美好只能在二次元呈现。
一个人去看的电影,等了蛮久的!剧情我自己是觉得很不错的,可能累点低吧!反正我哭了,因为最好朋友的死,女主愧疚了那么长时间,还被同学欺凌,我是真的跟心疼。男主起码失忆了,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女主可是重头到尾一个人承担着痛苦生活的!这个影片真的很值得一看,不要带偏见,也不要太高期待的去看。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反正我自己看下来觉得挺值得,很喜欢赵今麦跟林一,希望能二搭!
开场第二场戏就令人崩溃了,故事悬浮一点点本土化或代入感都没有。除了女一之外,其他演员的表演完全灾难。幼稚至极。
很不错的电影!
比看db评论之前的感觉要好,三分给电影,一分给我田哥哥的bgm
太难看了 谢谢 感谢你们至少没有最后告诉我这帮闲出屁吃的小孩都成绩炸裂考上了清华北大。
有些电影真的没有上映的必要。。
及格 不太难看 也没多好看 沈月和林一的哭戏意外的好啊。。宋晓楠应该是陈小希之后演的最自然状态最好的角色
虽然但是,沈月把赵今麦秒了……
妹妹的演技怎么忽上忽下
那些重要的人,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会彼此记得。
万万没想到 一周是一整周的周期 不是一天一天的一周 青春片该有的都有 秘密基地 保安发现 流水线剧情 吵架那段痛 太痛了 要不是国庆居家隔离外加这些演员 我绝对不会看 后面两个反转 一个失忆一个喜欢的女孩 行吧 还行
这剧情很尬~
太感人了太感人的友谊了
现在国产青春电影集体摆烂是吧,逻辑狗屁不通,剧情稀烂,所以说大众对国产电影市场的包容不会让现状越来越好,只会让制片方敢把一坨屎交给观众。
人间理想赵今麦
马一下麦麦的新片
基本只借用了失忆、写日记这两个设定,以及主角名字的谐音一致,除此之外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都跟原作没啥关系,如果是原作党的话其实没必要特意去看;电影本身属于普通的台湾言情片水准,而且新编的情节狗血度爆表,主角性格也改得很不讨喜,这种魔改真不如直接照搬。
男女主颜值不错 前半个小时可以说是不知所谓 忍过去就有点看头了!有点反转了~
太完美了
像看了一周那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