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我对它闻名已久,却只是因为了解些断断续续残片一样的故事情节:杀手、杀人中拍摄。
由此可见,我看电影的品味是不高的,注重故事性多于艺术性,关心视觉效果多于电影内涵。
《买凶拍人》讲述了香港经历金融危机后由于市井萧条连杀手都几乎没了生意,恰逢阔太变态的要杀手拍下杀人的过程以求最大限度的泄愤,于是片中的杀手只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电影似乎在不停的讲着笑话,实则将各种丑陋和荒唐都展现给你看,让你笑,让你摇头。
再荒诞的喜剧还是要以人间的悲喜规律作规律,比如为了生存要卑躬屈膝,比如杀手在丈母娘那里也要低眉顺眼,比如江湖老大也有未泯童心,比如AV女郎也有感情。
说起这个,本片导演彭浩翔的另一部作品《AV》中也有这么个有感情的AV女郎,虽然做着这种职业,却让人厌不起来。
总是,推荐这部电影给能够理解香港无厘头的朋友观看。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54883
杀手,一个很“酷”的职业,一个曾经辉煌在香港电影中的经典招牌,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也就是道哥一再强调两个不争气的手下的“注意你们的素质、素质”。
首先一个杀手应该是冷静、冷酷、果断,不会手里拎着个锤子看啥砸啥,其次是行事谨慎知进知退,也就是道哥所谓的“做事一定要低调”,最后就是穿着,香港电影里的杀手基本都是穿风衣带墨镜,比施瓦辛革还酷,比王家卫还神秘,有时还配上围巾之类的饰品,简直可以引领当年男装的风尚,这样有品位的人绝对不会把“班尼路”这样的东西当成名牌的。
同时,看到杀手二字也让我很自然的回忆起当年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小马哥”叼着牙签双手开枪的镜头成了杀手的代言人,也成了一个时期香港电影辉煌的标志。
事过境迁,如今的香港电影大不如前,在一批笃信“获奖要随缘,给老板赚钱才最重要”的王晶们的带领下,香港电影越来越超越庸俗,贴近恶俗,曾经或侠肝义胆或阴冷无情的杀手们也没有了市场,被各色的鼓惑仔和烂仔取代,混的顶好的也被招安进黑社会或派做卧底,成了黑不黑白不白的“无间道”。
杀手如同孤独悲情的骑士一样,逐渐在电影中消失掉,退出了曾经辉煌的舞台。
然而不经意间,在一个香港电影中又见到了久违的“杀手”,只不过这个杀手已经洗尽钱化、贴近生活,有着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各种情感和苦恼,过着琐碎的、不风光的、要为生计奔忙的日子,你见过杀手在睡觉前与老婆谈论睡衣的价钱吗?
你见过杀手一手拿枪一手拿摄像机吗?
你见过杀手为了拉生意主动打电话给以前的客人问好吗?
你更没有见过杀手在导演的安排下出场、做动作、杀人吧,除了在拍戏的现场。
你所没有看到过的,正是葛民辉在本片中为我们所展现的。
这部影片叫《买凶拍人》。
据说,在香港这个地方因为人多地小,人与人之间特别容易发生摩擦,有摩擦便容易产生仇恨,有仇恨当然就会有人买凶杀人。
影片中杀手阿Bart便是这样一位专职的杀手,在金融危机之前,阿Bart的生意特别好,因雇主大多是有钱的富商,因此他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阿Bart与妻子阿玲在高档的住宅区买有房子,在杀人之余,他还兼炒股票和房产。
但前两年金融危机也让阿Bart手中的股票和房产大幅缩水,他竟因此成为负资产人士。
妻子阿玲非但不体恤丈夫挣钱不易,反而一如既往地挥霍无度,连买一件睡衣都要三千多块,还连称不贵。
同时受金融风暴冲击而资不抵债的还包括阿Bart以前的一些老客户,这也使得这些人不愿意再花大把的钱请他杀人,阿Bart的生意也随之十分清淡。
生意难做,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为了挣钱阿Bart不得不接受阔太太们最为苛刻的杀人条件。
名媛马太因偷情被人录像并制成VCD发售,而对令她出丑的人怀恨在心,他花钱请阿Bart为她杀掉所有的仇人,但条件是不仅要他们死还要阿Bart录下他们被杀的过程与惨死的模样,以消她的心头之恨。
为了钱,阿Bart别无选择,但第一次一手杀人一手录像的效果令马太很不满意。
为了完成马太所托的另外一桩买卖,阿Bart决定物色一个能帮他录像的合作伙伴。
在酒吧里,阿Bart见到张达明饰演的全在贩卖大麻,便决定威胁他入伙。
在阿Bart的枪口之下,全答应愿意帮他做事。
谁知其貌不扬的全原本是纽约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现在是位副导演,他的老板也资产缩水无钱付他薪水而将一包大麻当作薪水发给他,为了换钱他才出来卖大麻。
扛摄像机算是全的老本行,他与阿Bart合作的第一个业务经过他的剪辑,配上音效之后令马太和一帮阔太太十分满意,阿Bart的生意因此又重新红火起来。
其他的杀手看到阿Bart的生意兴隆,也开始效仿推出类似的服务来招徕顾客。
黑道人物标哥为了取得老大的位置,聘请阿Bart和全为他杀掉大雄,并做录像。
之前作品从不被赏识的全,这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的大导演,拍摄杀人场景一丝不苟。
全最崇拜的人是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而阿Bart的偶像则是阿兰.德龙饰演的“独行杀手”。
影片的结局绝对具有戏剧效果,一心做导演的全终于事业有成,并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阿Bart也越来越像他崇拜的“独行杀手”一样酷,只不过他已经不是真的杀手,而是在电影中。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一件真人真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作者彭浩翔自己。
原来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请他根据自己的一个概念写一个剧本,在按期完成任务交稿后却迟迟不见这部戏开拍。
不单如此,连应得的报酬也不见老板有意支付,那时并不富裕的彭浩翔在面临房主催租的困境时,只好跑到电影公司向老板讨债。
老板将他请到房里后,关上所有门窗,然后从柜子里拿出一包大麻交给他,并告诉他自己确实没钱,这个可以拿去卖钱就算是稿费了。
结果,彭浩翔选择了空手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想做电影”。
用曾经在电影中辉煌形象的沦落调侃电影人自己,彭浩翔的创意可谓独到;在拿自己开涮的同时还不忘抨击造成经济萧条原因的时事,其讽刺可谓辛辣;把一个另类的故事讲的大家都能产生共鸣,其讲故事的水平可谓一流;能驾御一班实力派老戏骨:葛民辉、张达明、谷德昭、林雪、詹瑞文……演出一场流畅的戏,可谓其能力之强;而能把这些人招集起来可谓其人缘之好。
“我只想做电影”,一个简单质朴的愿望,却在电影产业无比辉煌的香港找不到饭碗,这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为什么不能拿来作为一个电影的素材呢?
而在香港乃至如今任何一个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处世方法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Bart之岳母为了几把麻将钱要杀掉麻将友,岳父为了姘头要杀掉自己老婆。
或许是我们生活的太拥挤了,冲突太难避免了,而我们的欲望也太多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总是“来的那么快来的那么直接”,有了摩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干掉对方;黑道老大被杀,几个大哥一起哄,把其中一个比较傻的摆上台。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团队处理问题的惯例,其实大家都不傻,只是看谁更会冠冕堂皇的推卸责任;至于AV的拍摄现场的人物关系,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娱乐圈中的肮脏与丑恶,让我们轻易的联想起大陆演艺圈一些破烂事。
影片的种种笑料背后,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同时影片也将香港无厘头与杀手文化发挥到十分精彩,这样的一个杀手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我们的邻居二哥,也像我们自己,或者与其说是杀手还不如说他也是某一行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个普通的股民,一个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现代都市人。
1.究竟萨拉热窝的华人青少年是如何用钵仔糕来医阳痿的呢?
看完此剧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句话了,詹瑞文的这句话纯属恶搞当年亚视纪录片《寻找他乡的故事》,《寻》为99年上映,专讲海外普通华人,其中1到5集是讲萨拉热窝的华人,为考证詹旁白为钟景辉所配。
我找到了前五集看过,发现最为接近的为“究竟。。。
萨拉热窝的。。。
华人。
青少年。。
是如何证明自己。。。
出人头地。。。
的呢”,至于钵仔糕,完全没理出头绪,但也发现现实中确实有人这么治阳痿。
这个就更搞了。
2.邵音音艳星出身,遭封杀后转入小荧幕,专扮坏女人,难怪看着很眼熟。
戏中岳母演的很帅,wiki上讲,此女当年同马英九乘一艘船到都台湾。
不知二人在船上见过面否,也不知当时他们能料到对方的未来。
3.媚姨喜剧之王中出现的是霞姨,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媚姨,当然本片与喜剧之王联系甚多。
4.樋口明日嘉美智子甚是漂亮,76年出生,上世纪末来香港发展,努力工作,进过很多知名电影,但都属于不温不火的情况。
能百度到的最近新闻是07年。
买凶上映时25岁,如今已32。
5.李栋全戏中的阿全真有其人,为彭浩翔御用剪辑师,剪片不少,参演也多。
6.詹瑞文詹瑞文的影响更多在于香港舞台剧,如同罗家英之于粤剧。
如同戏中阿全坚持要阿Bart补拍最后镜头一样,如果缺少詹瑞文,“可能就要修改剧本”-彭浩翔
一部老套的喜剧,表演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刻意造作,故事是松散的,装扮是恶俗的,笑点是敷衍的,讽刺是提不起劲的,最后还要总结出一个“人要坚持追逐梦想”的人生道理,好不无聊。
想借拍摄影片的情节嘲讽电影制作的老板、监制、导演、演员关系之乱象,却表现的有如小品排练一般粗浅简单,最后一段杀人补拍戏,集老套乏味刻意之大成,周星驰喜剧之王的模仿、吴宇森白鸽的恶搞,不仅没有达到会心一笑的效果,反而感到导演没有耐心,一种胡乱拼凑以完事的懒散与不以为意。
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于拍摄杀人影片这种荒诞的创意,以及杀手Bart的质朴真诚与AV女优美智子的纯洁天真。
Bart和美智子在各自职业岗位中的兢兢业业和对职业的热情反倒显得两个人的执着伟大,这种“众行业普通而平等”的观念倒是清新脱俗,尤其是想要表达“人要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的前提下,选择了普通视角中极端罪恶的杀手和极端鄙视的AV女优这两种职业,带着调侃的黑色幽默,惊喜而有趣,不落窠臼,反之由张达明饰演的阿全这个角色,为了拍电影忍辱负重终于得偿所愿的故事倒显得无趣很多。
当有钱太太问Bart强奸干不干时,Bart一脸严肃的表达了自己的原则:强奸、轮奸、鸡奸都不接,我只接杀人。
可惜,市场不景气,作为杀手的自己还要一个一个打电话给客户嘘寒问暖,旁敲侧击的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生意照顾一下自己。
没有办法,杀手也是人,杀手也需要吃饭,杀人也是一项工作,是工作就会有受苦受累的地方,“不吃饭,想扮多酷就多酷”。
时代在发展,杀人也需要在意顾客体验,需要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把人杀死了还不行,还需要拍出把人杀死的过程,还需要拍得紧张刺激。
杀手,也只是辛苦讨口饭吃啊。
美智子出场不多,单纯好欺负的小女生模样,来香港发展拍戏,反倒不会说粤语,这与人物一心想要在AV界闯出个名堂的设定似乎有些矛盾,不知是不是为了最后强行烘托阿全为美智子写日文剧本的煽情。
以“在AV界闯出个名堂”为奋斗目标的美智子似乎连被卖身了也完全不知情,傻乎乎的努力工作幻想终有一天被人赏识,成为知名女演员。
在阿全家里的美智子,被拍出了纯情而圣洁的感觉,说着“AV辅导员”的工作一点都没有淫秽色气的低俗感,反而是一种认真踏实工作、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勇气可嘉。
整部影片中第一部杀人影片酷炫精彩、颇为惊艳,色调、节奏、镜头、氛围、表演相得益彰,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可惜整部片子的故事较为冗长,精彩的设定没有配上有趣的故事,离奇古怪的故事套路满满,夸张恶搞的笑点笑不出来,2001年的经典电影,看了是失望。
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表面上看是用戏谑的方式嘲讽了香港电影,细细品来却充满辛酸。
翻翻这个导演的简历,无疑是带有几分邪气的。
不过他迄今为止才拍五部电影,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也不过只有《买凶拍人》和《AV女郎》,另外几部都显得有些游离。
这两部片子其实颇有相似之处:都在拍、都有差不多境遇的日本女优、都在爱女优。
我揣测,日本女优对于彭浩翔来说也许具有某种类似弗洛伊德“情意综”的意思,不便深究,所以,掌握“拍”的精髓的才是关键。
《买凶拍人》是杀手的故事,却不酷也不血腥,片中所有人讲杀人都跟玩儿,看起来杀手也是个蛮正点的职业。
阔太太处于报复心理花钱雇杀人还要看人是怎么死的,想不到这一时兴趣竟催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买凶+拍人。
剧中所有人物都很出彩,该猥琐的猥琐、该倒霉的倒霉、该贱的贱、该牛的牛……绝对是经典型港片,就是名气不太大。
同样是杀人,同样是处女作,同样是作者导演,《买凶拍人》的彭浩翔玩独行侠,《落水狗》(Reservoir Dogs)的昆汀•塔伦蒂诺玩帮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好玩。
1.神秘模糊2.动画、游戏3.幻想4.冷幽默5.快速剪辑6.纽约电影学院导演7.两个不靠谱的人8.荒诞的故事9.面目开头与电视机相同的符号10.你是我的男主角11.灵异的世界观12.这也有淡季?
13.产业化14.最温馨不过此处。
美智子15.超现实主义画面,独行杀手16.吉人自有天象17.讽刺
彭浩翔的【买凶拍人】是一枚强劲的喜剧炸弹,几乎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但是我看了两遍,都是在同一处落泪,抱膝抽噎不止。
那一幕是阿全带美智子回家,纤细清丽的美智子穿一件宽大的衬衣,坐在沙发上,微笑着像阿全讲着自己的工作——AV剧组里的勃起辅导员,讲到以自己的身材长相还不能成为幕上的女优,她的神情略为一黯,而讲到怎样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她的脸上又呈现着努力工作的人在对自己的职业侃侃而谈时才会有的熠熠光彩,尽管是受人欺负,被人摆布,她仍毫不气馁地为自己加油,每天向目标一步步迈进,相信总有一天能在AV界打出名堂,像自己的偶像饭岛爱一样。
电影的这一段,有淡淡的光圈不时地落在美智子的脸庞上,光芒隐约恍惚若天使,此时,所有狠狠而来的鄙夷、嫌恶、偏见、轻蔑,都在空中缓滞颓败,化成落英缤纷徐徐飘落于美智子的足下,让我想起童话里恶毒的蛤蟆跳上公主纯真无邪的胸口,立刻幻化成了珠玉和宝石。
尽管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着为别人所不齿的职业,但美智子的心灵从来没有同流合污过,她认真、努力、执着地生活,有自己的偶像,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能够保持着这样的自我不被物欲和情欲淹没是多么的难得和可贵。
一个人的高贵总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在心里认得清自己,看得起自己,能挺直背脊步履坚定地向前,正是这种向上和清坚的力量使她与众不同。
电影里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饭岛爱之于女优美智子,马丁斯科塞斯之于导演阿全,独行杀手阿兰·德隆之于职业杀手Bart,都象征着一种生活的理想和执着的力量,美智子对自己的鼓气加油,阿全描述马丁斯科塞斯电影时的神往和崇拜,Bart对着画报与阿兰·德隆抱怨生活不能让他那么帅,他们骨子里的这种力量使他们区别于阔太太们的空虚无聊、黑帮内部的尔虞我诈、电影界的毫无原则和随波逐流,也使这部电影除了幽默好笑、讥讽世事之余充满了一种励志的张力。
彭浩翔的电影,从【AV女郎】到【买凶拍人】,都是从笑中看出血泪,冷嘲热讽之中亦有无奈唏嘘,从而深深感动于导演对小人物的宽容和鼓励,人道主义的慈悲与关怀。
每看一次彭浩翔的电影,就觉得香港电影亦可以不流俗于浅薄与花哨,还是有希望的。
原以为是个黑帮片,却是个搞笑片,它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道理:1、在杀手的世界里,杀手可能是最有人性的人。
2、人人都有理想,杀手也有偶像。
3、金融危机下,有时需要co-branding。
4、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哪怕是一个叫“勃起辅导员”的职业。
5、长得很欠揍不要紧,如果话多还爱演,有时会招来杀身之祸。
6、导演和男主角不能随便换。
去年这会儿正在和公司闹离职,吵得天昏地暗,身心俱疲。
早闻本片的大名,果然不出意料的好看,但是看着看着,心里就升起幽幽的叹息,人情如水,小人物有小人物难逃的悲哀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总深陷于泥泞的岁月之中。。。
多少日子过去,觉得人们总是在疲惫和纷争中学会成熟的。。。
无论这生活是如何龌龊无聊,总有春暖开花的盼望
《买凶拍人》简直太有意思了好吗?
理论上来讲,上面那句话算得上一句影评,但是我还要说说为什么觉得《买凶拍人》特别有意思。
我知道彭浩翔这个导演是看《志明与春娇》,可能大多数非粉丝观众认识他也是通过《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这两部影片,前一部港味特浓,后一部有了一些内地的元素,不过看了《买凶拍人》,总觉得《志明与春娇》还算不上港味最浓的,因为还没看过彭导的其他作品,我个人暂且认为这部片子的港味更地道。
其实谈论一部影片的这“味”那“味”浓不浓没啥意思,但是这却是本片的一个中心:一个电影人该怎么做电影?
当你为彭导天马行空的荒谬笑出眼泪来,却发现,彭导调侃的背后,是真实心酸的泪水。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志明与春娇》北上变成了《春娇与志明粤语》的原因。
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电影人这样做电影的,在《买凶拍人》中,将自己调侃了遍。
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无聊、没有情节的故事,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彭导以及当时香港电影市场面对的困境。
香港电影90年代达到繁荣昌盛,一度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它有过长达三十多年的辉煌时代。
在亚洲市场,足以和好莱坞电影平分秋色,然而到《买凶拍人》出品的时间2001年,香港电影已经走向没落。
曾经有个传闻,当年香港电影界的一名大鳄做生日,宴会达到高潮,突然几名弟子跪在他脚下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师傅,因为要转行了。
”。
见此情景,师傅不禁也老泪纵横。
场景像极了《百鸟朝凤》最后甩手离去的焦三爷,爱唢呐,但是也要让弟子们吃饭啊。
弟子们宁愿去做小工也不能再做唢呐匠了,这是走向没落时代的香港电影人面临的现实情况。
说起来,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做电影的不都是很有钱的吗?
那片酬是我等普通民众们无法想象的,其实,哪一个牛X的导演没有过一把辛酸的泪水啊,只不过你我不知而已。
《买凶拍人》就是在用一种黑色隐喻来调侃自己做“天明”的痛苦。
毫无疑问,彭导爱电影,如果不爱电影,大不了此路不通,换条路再走就是了,上面说到的那些迫于生计改行的电影人,他们也毫无疑问的是爱电影,但是要理想也要面包,北上拍片就成了他们与现实妥协坚持梦想的一个途径。
《买凶拍人》中的阿全就是这些电影人的一个缩影,有梦想有能力肯吃苦,但是,没钱交租金,却收到了一包大麻。
“只是想做电影而已”,却因为要活口沦为了毒贩。
好不容易可以拍电影了,却做的是勉为其难的偏门——帮杀手拍摄杀人过程。
好不容易在杀手拍摄电影界打出了名堂,开始大展拳脚——做剧务、物色演员、写剧本、做补拍、后期制作,突然间,监制一句话:从现在开始,你已经不是导演了,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
没错,这就是电影拍摄的活生生的现实版。
你辛辛苦苦、挨骂挨穷,好不容易可以拿着喇叭当当家人了,有监制管你,监制有权利喊停,监制上面还有投资人,投资人想要换上衣服变成主角,你也得忍气吞声,人上有人啊。
你懂艺术,可是你没钱啊,所以张达明不停地说:香港电影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行的啊……电影人有心振兴,但是无奈有太多不可抗的因素,他们只能像Bart一样,从头到尾都无奈干笑:杀了人收不到尾期干笑,老婆大人铺张浪费苦笑,自己上门推销苦笑,一遍遍的cut重来干笑。
里面有一段Bart和自己偶像神交的戏,Bart说,好想像你那么酷啊,你怎么那么酷啊?
偶像回答他,你见过我吃饭吗?
不吃饭当然可以保持酷啦。
哈哈哈哈,懂得的人笑中带泪,不懂的人无笑无泪。
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反正特有意思,不会让你笑过就忘,反而会让你笑过之后陷入沉思。
这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喜剧,怎么说来着,黑色幽默。
有人说演员演得烂,个人认为正好,比一线大牌来演更贴切。
现在还记得张达明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好像是《九品芝麻官》吧,也获了一次最佳什么奖,再看这个,不禁又笑了。
彭导是怎么把这个天马行空,人们侃大山的素材变成一部有血有肉有情节有情怀的电影的,其实我也很好奇。
电影幕后知识片撒..
两层叙事空间,不知不觉就被他灌输了他的电影观。同一类型却能反复用。如此没什么故事的故事,被这样讲得完整而跌宕。主体内容很少,细节部分优点便一一凸显。在不认同的叙事行为里认同观念。危难临头时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人无语的同时喜剧性也全出来了。童话似的美满结尾。
废话多成毛线了啊有木有
从此识得彭怪鸡。
一群熟悉的配角来演主角的电影。彭浩翔真的把他所有的搞笑和想象力都揉到这一部片子里了。最后,真的杀手去扮演杀手,被导演说演的不像。你见过真的杀手么?
港式荒诞,怪异杰作。这样一部极贱的电影竟会有若干感动点,结局稍乱,幸亏不是预期中的悲剧。网罗许多港片的老面孔,恰如其分地运用。彭怪鸡点子新奇,阿全就是牛刀初试的他自己。最可贵的是他在维护吊诡氛围的同时,还是没忘记推进剧情。用三头六臂打造出这么一场小人物历险记,比低俗小说更亲民。
这几个千年配角终于做主角了 其实演技都很好
这么个片子评分这么高,奇怪!
YouShootIShoot的片名和head-down的LOGO还比较绝。
开始呢差点就相信这是一部高分电影了,越往后看呢,越烂啊,我都要问自己要不要在看呢,葛民辉和张达明组合倒是很合适的,香港这种荒诞片,速来展示的不错,有题材有反应,最后结尾转的收的也很好。只是我还是觉得太烂,哈哈。
红磡斯高塞,油麻地卡梅隆。
8分???exm???
彭浩翔处女作,有两杆大烟枪的感觉,形式感浓厚。港片少有的风格
打一星平衡一下这么高的分数以泄愤。。。真。。。的。。。很。。。难。。。看。。。看得想自杀
香港版的低俗小说?Are you kidding me
影片荒唐和戏谑的风格显露出一些老香港喜剧的痕迹,却比之多了三分猥琐,但同样是各种的讽刺和揶揄。整个故事可谓妙趣横生,总会突如其来地给人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梗。电影就像一个相貌平庸却内心秀气的姑娘,它的缺点就是长得不太好,但绝对不能因为稍显生硬和陈旧的外表而被否定。
黑帮 电影 性意味女人 ——文艺男的创作偏爱 有被创到 电影在call老板推销杀人服务时还算喜剧
彭胖子的黑色幽默,虽然很讨喜,但是确实喜欢不起来..............
本科时看了一部分,看到杀手老婆买睡衣那段便觉得弱智而弃,直至现在重新完整看了才深觉自己的偏见与无知,这部电影太有想象力了,表面上看来荒诞不经,实际上真有可能发生在生活中,尤其是阿全的经历,这应该是彭浩翔亲身经历或听圈内人所说的。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简直折服了。
哈哈哈哈哈男主完美啊 哈哈哈哈哈。杀人拍片赚钱来做独立电影 哈哈哈哈。梦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