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最早也被叫做“梦工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好莱坞本身就是一个做梦的地方,而电影本身就是造梦的机器。
我们都知道冯小刚的经典影片《甲方乙方》,它的英文名字就叫做《梦工厂》,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片中的故事是有关做梦,更是因为电影的属性就是完成一件现实中无法这样顺利完成的“梦”。
电影给了我们期待,电影给了我们惊喜,只有电影,才能让那些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成为现实。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与童话故事有关的现实,这个现实很美好,就如同梦一样美好,而存在于这个梦中的故事更加的美好,美好的不像能在现实中发生。
《梦工厂》是一个听上去比较像美国电影的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德国影片,而更加让你想不到的是德国人也能拍出来这么好莱坞的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电影,而且是一部讲述了一个美的不像话的爱情的电影。
任何一个相信真爱的人,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就会更加笃信真爱的发生。
任何一个已经收获了真爱的人,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一定会与爱人紧紧的相拥。
本篇主要的故事来源于东德和西德分裂时期。
我们印象中的东德和西德的爱情故事中,大家对于《窃听风暴》可能知道的比较多,但是那部影片并不以爱情故事见长,类比一下的话,你就会明白本片的真谛。
同样是在压抑着的环境里,本片在压抑之余剩下的全是浪漫的气息,炽热的感情无数次冲破牢笼,真正相爱的男女最终不会分离。
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刚来到片场的第一天就爱上了一个给著名演员当替身的舞蹈演员,为了追求这个舞蹈演员,跑龙套的演员开始默默的准备属于自己的完美礼物。
他给心爱的她准备了一场真正属于她的戏,但是由于刚好赶上了东德和西德开始分裂,于是两个人被迫分开,甚至连见面都遥遥无期。
但是对于深爱着舞蹈演员的龙套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爱情的发生。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来促成自己与心爱的姑娘之间的见面。
他在片场借用了一间办公室,然后冒名顶替成为了一个导演制片人。
最终他想通过给著名女演员拍摄电影的方式来促成自己与心爱的姑娘之间的见面。
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但是真正实施后,却意外的获得了成功。
东德的政府部门觉得这是一个好消息,因此非常重视这个电影的拍摄,于是,这位跑龙套的演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
他顺利的将爱人迎了回来,但是一年的时间内,自己喜欢的姑娘却成为了别人的订婚新娘。
伤心欲绝的他本想放弃这次拍摄,但是身后的这些追随者们却投来期待的目光。
最终,拍摄再继续,经历了层层的苦难逼迫,最终到了杀青的时候了,而他也在这一场戏中为自己喜欢的姑娘做了嫁衣裳。
当曲终人散,跑龙套的他知道自己心爱的人可能要永远的跟他说再见了,于是伤心欲绝的他默默的离开了片场。
但是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舞蹈演员最后离开关头选择了留下,两个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也画上了完美句号。
为了不让这个故事落入俗套,本片采用了爷爷为自己的孙子讲述他年轻时候的经历的方式娓娓道来。
这样以来更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让观众能沉浸其中默默的感受他人的故事,这种感觉比直接让大家去看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更加的生动了。
本来我们在观看爱情电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疏离感,因为这些故事并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而导演用了这样的手法,让我们对于故事的直接感受增加了一层。
这本来是一种好莱坞式的手法,但是却通过德国人表现了出来,这尤为让人感动。
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会让我们对于电影的艺术肃然起敬。
是啊,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听到另一个故事,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而这个故事依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爱情故事,而爱情故事本身就有一种疏离感,我们渴望听到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实却总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好在我们还有电影,好在我们还能将未发生的故事变为现实,这就是电影的魔力,就如同片中的男主角一样,从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坚信自己的梦想会成真,他一直努力不放弃,最终就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生活即使不是这样,但我们依旧能收获更多,相信所爱的人,相信每一份真挚的爱情,最终,美好总会发生。
……你好,
虽然是老梗,但依然给人很大的启发。
命运其实就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全力以赴,不然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们身边有用多少事,就是因为自己的不在意,错过了无数美好的东西。
也让我看到了爱就是成全对方,让爱的人生命中不留遗憾,只有爱的人绽放光彩,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而不是因爱去绑架对方的自由扼杀对方的梦想。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也推荐给大家。
这次,终于有个导演,将浪漫这件事推进到不管不顾,无以复加。
故事的大背景是60年代的柏林。
喜爱历史的童鞋肯定都知道,这段日子德国不太平——它被分拆成了4块。
后来,就索性彻底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
这个故事浪漫到了极致:一方面,我们的男主角为了再见爱人一面全力以赴!
哪怕要击溃柏林墙的阻碍,也在所不惜。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再见女主角一面。
这一切惊世骇俗爱情故事全是因为两个小人物的一次目光交汇。
从剧情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算开了个巨大的脑洞,然后用浪漫和甜蜜,填充的很满,满到溢出来。
这部电影的开篇就完全对得起《梦工厂》这个名字,一个存在了百余年的电影制片厂,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梦幻的故事。
百余年的沉浮起落浸透了这个欧洲好莱坞的每一丝肌理。
从男主角“埃米尔”踏入DEFA的大门开始,这个故事就注定梦幻而浪漫的不可理喻。
导演的功底也是不一般!
我看了两遍才注意到男主角出场是一个超长超复杂的长镜头,一下子就让人进入梦幻般的电影世界!
在电影的世界里,除了梦幻般的感动,你还希望得到什么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或者终将有这样的认知: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爱情在很多时候充满了欺骗、占有、背叛等戏码,也会在许多时刻为梦想、名望、利益等让步 。
一句话,许多时刻下,爱情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纯粹爱情的描画、相信及向往,伟大的爱情片总是这样告诉我们,爱能够战胜一切,可以超越生死,可以胜过时间,甚至跨越物种。
尽管现实总是一次次让人们梦碎,那些美好爱情的反面案例总会在每个人的周遭反复上演,我们却仍然不由得一遍遍去建筑圆满纯粹的爱情故事。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以这句话来诠释艺术作品里的和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同样贴切。
电影《梦工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处处透露着极致浪漫气息,关乎理想爱情关乎等待与厮守。
如同许多经典电影的讲述方式一样,片子故事起源于年老男主角,他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那段跨越年代、炙热狂烈、冲破一切阻拦的爱情故事。
就像《拯救大兵瑞恩》,就像《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来源于年老主人公的遥远记忆,那般深刻,那般醉人。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电影片场就是一座梦工厂,《梦工厂》片名就是这么一层意思,1961年夏天,年轻的艾米尔·黑尔贝格从军队退役,来到德国巴伯斯贝格的一家电影公司,做着场工工作,在电影拍摄片场,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当时大明星碧翠斯·莫莱的舞蹈替身米露,就像许多的爱情片一样,他们相识、相知,就在他们将要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天,德国建造起一座柏林墙,将位于东西柏林的他们分割,米露后来回了故乡法国,重新恋爱、订婚,而艾米尔被阻隔在东德,得不到米露的任何消息。
直到一年后,艾米尔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导演,开始张罗着一部伟大电影,并准备邀请明星碧翠斯·莫莱参演。
后面的故事并不需要再赘述,米露跟随演员重回巴伯斯贝格,再一次遇见艾米尔。
在伟大爱情面前,身份悬殊的差异,黑暗社会的动荡,以及似乎已成定局三角关系,都无法阻挡情不知所起的一往无深。
电影《梦工厂》里里外外,就像其片名,是一场极致浪漫的美梦,电影里故事如是,电影外也同时如是。
片子故事改编自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他与妻子的恋爱往事是这部片子故事的蓝本,他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相识,一起经历动荡岁月,最终厮守到老。
汤姆·齐克勒在去年9月逝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是1997年的《敲开天堂的门》,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决定在死前用力活一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年后,好莱坞将其翻拍,成为《遗愿清单》,去年,又有了日本翻拍版。
如果说《敲开天堂的门》代表了汤姆对梦想和生命的态度,那么这部《梦工厂》则是他对青春和爱情最恰当的注脚,也是他写给过往岁月的浪漫情书。
热烈、疯狂、纯粹、可爱、美好、浪漫、长久、深刻,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一切描绘爱情的词语,都适合这部《梦工厂》里的故事,最让人动容的是,在那样动荡而一切未可知的年代,爱情可以冲破一切的力量,想来总是让人难以置信。
电影里,男女主角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电影背景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电影院的那刻,看到影片时的感受。
是这样的,当电影为我们造一个梦,它极度浪漫,浪漫到失真,但那又如何,我们从疲乏生活里抽得半日空,不就是为了做一场大梦吗?
电影《梦工厂》,就是这么一场关于爱情的大梦。
题图:《梦工厂》剧照《花木兰》为什么这么难看?
所有女生们,注意咯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后台回复“梦工厂”,获取电影下载资源
当你遇上你的一生挚爱。
却在第二天因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此分隔。
也许一别便是永别。
你将会怎么做?
你会放弃吗?
你会化不可能为可能吗?
突然间,埃米尔面临同样的问题,他做出了他的决定。
这是1961年夏天的柏林。
德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巴贝斯堡的电影制片厂正忙得热火朝天。
埃米尔·黑尔贝格(Dennis Mojen)刚退役,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未来的道路,于是他先来到了制片厂当一名群演。
他的哥哥亚历克斯(Ken Duken)是电影厂的一名道具师,也正是他给埃米尔找了这份差事。
但当埃米尔第一次遇见米露(Emilia Schule)时,突然间一切都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她是法国著名女演员碧翠斯·莫莱(Ellenie Salvo Gonzáles)的舞蹈替身。
但是他却因为给片场造成了各种混乱被赶出了制片厂。
尽管他们俩刚开始面临了种种困难和误会,但机缘之下埃米尔和米露还是未经安排的共进了晚餐。
但就算他们俩一拍即合,但有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第二天拍摄就结束了,米露得跟着碧翠斯一起回法国。
埃米尔邀请米露隔天一早见面,并准备带给她一个惊喜。
米露的回答是:peut-être(也许。
)重重阻碍是1961年8月13日。
这一天的柏林和整个德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一天,柏林墙拔地而起将柏林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米露无法从她在西柏林的酒店去到在东柏林的电影制片厂。
埃米尔和她无法再次相见。
她只得不情愿的回去了巴黎。
在墙建起后的所有的忙碌的日子里,埃米尔抓住了机会,改名换姓化身为德国电影公司的一名执行制片人。
他还想出了一个能再次见到“他”的米露的绝妙的主意。
他背着电影公司的老板贝克(Heiner Lauterbach),悄悄的在制片厂里寻找同伴,帮他一起制作一部碧翠斯无法拒绝的电影。
因为如果她回来了,那么热米露也会跟着她一起来。
正因为“埃及艳后”是碧翠斯梦寐以求的角色,她一口答应了下来。
时光飞逝……到电影正式准备开拍时,已经一整年过去了。
米露和碧翠斯一起回到了柏林。
而这时的米露,已经和男演员奥马尔(Nikolai Kinski)订婚了。
米露有了未婚夫,艾米尔自然是伤心欲绝。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了吗?
尤其是他的整个计划还被贝克破坏了。
但是艾米尔绝不能失败,更不能在党的面前,因为党已经将这部电影视为东德树立威望的一个项目。
埃米尔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尽管他没有办法将米露留在身边,但他希望至少能实现米露的梦想,为她在电影中创作一段精彩的舞蹈。
她一生都在为了舞蹈而拼搏。
米露在和艾米尔第一次见面后问过他,“到底哪一种更可怕:是无法实现梦想还是根本没有梦想”。
但是她错了,艾米尔现在有了梦想,而他的梦想便是实现米露的梦想。
关于梦想那时的人们离自由还很遥远,但“梦工场”在德国电影行业的幕后留下了幽默的一笔。
艾米尔充分利用了自己自由的天天性,这也最终造成了很多问题。
他甚至会坐牢。
但他有足够的勇气!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一个美好的梦想。
对他来说,从最初他便想再次见到米露。
就像主题曲“再见一面”唱的那般。
她是他一生的挚爱。
但事情往往不是像预期的那样发展。
不过,他为自己的梦想而战,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像他对米露说的,“爱与梦想,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尽管身边阻碍重重,但他一直坚信这一点。
埃米尔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梦想,我们应该志存高远。
如果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你可以祈祷梦想的实现,但你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很久以前,我们坐进电影院里是为了逃离喧嚣的生活,繁杂的日常琐碎。
但渐渐地电影似乎失去了这项功能,越来越多的科技包装3D,IMAX,大场面的打斗,拿着老梗硬逼着你笑的尴尬让电影似乎再也不如原先那样纯粹。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倒不如说这是导演接着男主角在和观众做一次交流,一次关于电影的交流。
正如主角“埃米尔”说的:“在电影院里只有你随着影片喷薄而出的情感,才是真正真实的,才是电影之为电影的真谛“。
而在《梦工厂》我找回了这份消失已久的纯粹。
女主好像舒淇。
我看到后半段,越来越觉得像某人,后来终于在嘴边脱口而出,是舒淇的德国版和年轻版啊!
男主的表演其实更靠谱些。
典型的德国帅哥,好身材,好眼睛,金发,有点小迷茫。
来自汉堡的帅哥,必须赞一下,要知道汉堡在德国也是个独特的存在啊。
剧情里面的戏说和凑巧不少,就不能把这个当作正常的电影情节看。
但是,我看到了在两人有好感的前提下,女主的挣扎。
是的,她多年努力,一直在阴影下,总是想无奈屈从于命运,因此在男主出现后她的表现有种种矛盾。
现实生活中,难道人们的行为总会合乎逻辑吗?
显然不一定。
女主是利己的,也是有才华的,是喜欢男孩的浪漫、机智和痴情的,可是现实太残酷,只好狠下心。
这其实很生活,很合情理。
至于那些不合情理配角们做出的古怪配合,我看到三分之一处已经很理解啦:这部电影有荒诞属性!
可是名字就叫梦工厂,你看到谁的梦是那么合乎逻辑的呢?
浪漫与现实,我们无法说谁是赢家。
无论生活中,还是电影里,我们都看到了矛盾。
你能说,电影里的老爷爷在给孙子讲完故事后,向着屋子门口挥手的那一刻,她和他,心中仍然充满爱意吗?
如果你这样理解,我只能说,你理解得浅了。
电影是想暗指那个门口老太太就是女主的老年的。
可是为什么不给她一个特写呢?
除了可以省点成本不必找个老年版的女主演员之外,我想其实也是想表达一种年华已经老去,爱情也已经未必在的情绪。
七年之痒,何况那么老迈的一对老夫妻?
你能说,他们仍然在爱情中吗?
显然,那已经不是爱,而是一种情,让两人还在一起。
从墙上斑驳光影中的照片来看,我们知道老太太一定是她,而且后来两人一个是导演,一个是芭蕾舞者,应该都有事业上的成功。
可是不给老太特写,是耐人寻味的。
我总有点悲叹爱情的流逝,时光的流逝的感慨。
有过多年婚姻生活的观众,相信能理解我所说的感觉。
谁又能否认,本片的制片人,德国的传奇影人,虽然拍这部片子是纪念和致敬自己与老伴的爱情,可是实际上是表现了婚姻的真实状态呢?
爱与情,不见得总是统一。
浪漫与现实,像片子中一直拧巴着,矛盾着,后来这样完美地结合,真的让人感觉像是童话呢。
片名梦工厂,其中种种荒诞情节,你能说,创作者不是想借这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反喻爱情的不真实吗?
虽然我也觉得可能是我的过分解读,本片不见得有这个意思,但是,对不起,我还是结合我的体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也许我太现实了,太生活了。
可是,电影,本来就该是表现生活中臆想的那个“真实”,不是吗?
这是一部处处都透露出极致浪漫气质的纯爱梦想电影,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
电影内,年老的男主角,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当年那段跨越时代、简单纯粹、炽热疯狂的浪漫爱情故事。
电影外,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则用这部讲述其真实故事的遗作,为自己的青春、爱情涂抹上浓墨重彩的梦幻光影。
今年9月初,汤姆·齐克勒被曝英年早逝,这位德国电影界颇具盛名的制片人和最热情的故事讲述者,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享年55岁,电影《梦工厂》则成了汤姆·齐克勒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堪称他自己的“遗愿清单”。
说起汤姆·齐克勒,可能国内观众并不是很熟悉,但这位制片人可是德国电影界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
1997年出品的经典电影《敲开天堂的门》,就是这位的杰作。
这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两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为了在死前实现心愿,尽情疯狂、无所畏惧,充满了轻松幽默与对生命的释然。
这部片子不仅成为影史经典,商业上更是大获成功,汤姆·齐克勒只用了100万美金的制作费,就收获了4000万超高回报,一战成名。
十年之后,2007年,好莱坞将其翻拍成《遗愿清单》,由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主演,豆瓣上有19万多人给了8.6分的高分,是豆瓣电影TOP250中的经典。
而20多年后,汤姆·齐克勒则把自己的梦想和爱情故事,放进了这部《梦工厂》。
《梦工厂》的故事人物原型,就是汤姆·齐克勒和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是罗马尼亚人。
电影里的片场,正是汤姆·齐克勒年轻时工作的地方。
当年的汤姆·齐克勒也是一个小小的场工,在电影梦最开始的地方,认识了自己的太太。
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各种时代动荡,功成名就后,终于把年轻时工作的片场买下来,并且为了纪念这梦一般的片场和自己的爱情,拍了这部影片。
电影里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东西德分裂的大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为爱、为梦想、为自由而努力向前奔跑的精神,更像是汤姆·齐克勒给自己、给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影梦想、给曾经度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的一封浪漫情书。
少年的爱与梦想,永远值得被传颂。
《梦工厂》里,男主角为爱不顾一切的疯狂劲,简直和《敲开天堂的门》里主人公为梦想豁出去的劲头如出一辙。
一样的纯粹热烈,一样的动人心扉。
最令人遗憾的则是,这部讲述他的爱情与青春追梦的故事,竟然成了自己的遗作,世事无常,梦想可贵,纯粹热烈的爱更可贵。
希望所有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那样浪漫温暖。
男主角是德国的一位群众演员,第一次见到女主角的时候她正在哭。
女主角练习了15年的舞蹈,但是却没有成为大明星。
她现在只是大明星的舞蹈替身。
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见钟情,邀请她共进晚餐。
女主角欣然接受吃完晚饭就开始狂甩对方嘴唇。
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第二天早上会给她一个惊喜。
第二天一大早女主角乘车去见男主角,发现已经被封锁不让过了。
假如硬闯,可以格杀勿论。
女主角只好回法国了。
男主角本来以为被女主角放了鸽子,后来听说路被封锁了才又高兴了起来。
这至少证明女主角不是在故意放他鸽子。
女主角回国后也曾经试图联系男主角,但是电话一直暂线。
所以女主角不抱什么希望了就答应了大魔王的求婚。
但是男主角却从没有绝望过,他冒充成一个导演开始筹划拍戏了。
因为这个戏足够的有吸引力所以法国那位女明星就同意过来参演。
这样一来作为替身的女主角就也会来。
男主角终于再见到女主角了,看到了女主角戴着订婚戒指和大魔王狂甩对方嘴唇。
男主角心凉了半截,男主角找机会和女主角谈谈。
女主角觉得一切都太迟了,只怪造化弄人。
女主角甚至听从大魔王的话,不肯再跳一支舞。
于是又找来了一个替身打算替换女主角的戏份,但是一个多嘴大妈却交代了来龙去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主角明白了男主角的蓄谋已久和别有用心。
大魔王发现了不对劲,让女主角不要毁了自己的人生。
因为当时的德国不是那么的自由。
大魔王看无法说服女主角就跑去把男主角揍了一顿。
被揍后女主角说明天跳完舞就会跟大魔王回法国了。
于是第二天女主角穿上华丽的戏服跳完了那支舞,男主角则默默退下。
这一退就是一辈子。
女主角和大魔王上了车就在要过封锁墙的时候女主角跳下车回去找男主角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遇到灾难还是不要忙着绝望。
也许还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呢,但你把时间都放在抱怨上面了。
于是你连那百分之一的翻盘机会都丢了。
其实这部片子是严重被低估的。有点模仿<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片子里所有的细节会提供线索最终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逻辑自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复仇故事。
宝宝已经尽全力了……这部三哥悬疑片看的老费劲!文艺不文艺,悬疑不悬疑的!卖弄各种手段当观众傻子!
情节很不错,双线并行发展,结局有点扎心,有些时间线和情节有点乱。不过用对白拍悬疑片真是不容易,看的都快睡着了……
居然是印度片 悬疑做的不错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浪费时间看了一部漏洞百出的sb片,中途无趣到睡着,醒来坚持着看完= =
omg我是有多无聊啊竟然能拖完……
什么玩意
装腔作势得太厉害了…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这电影不错……
创意不错,但是好闷,制作成本好低。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整个形式很有意思,很小成本,但是故事讲的还行。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宝莱坞还是有很多好片的,比如哭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但科幻悬疑,就还是……
印度人说英语真的是。。。
我想找到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来找我
电影名在youku上看是生死游戏,以为很有趣,结果文艺范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