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
主演:克谢尼娅·拉波波尔特,尤拉·鲍里索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娜塔莉亚·帕夫伦科娃,Ekaterina Shumakov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202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拓展单元。详细 >
PYIFF2021 电影开头那张肖像似乎是寓意着斯大林从未离开。后面真的越来越像俄罗斯版《三块广告牌》后面那段烧公交车真的太像了,画面都很像。只能说疯女人看多了是会真的烦的……
男演员气质迷人 可以吃掉镜头,穿过荧屏的故事感
一个失踪事件,反映一个政府的嘴脸,非常毛子。重点落在母亲对“儿子”的接受和“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冷峻的镜头也无法阻挡微妙的情感慢慢孕育,显然最后统一战线的处理非常戏剧化,但是结局又彷佛被扇了一巴掌,二次别离,殊途同归,更添一份悲哀。
6.0 母亲这个角色比政府那套有意思多了,他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其实已经证明她在极权中的异化,一切的疯狂行为都只是异化的表现,完全可以更侧重母亲本身的作为,儿子的插入反而多余了
俄罗斯电影中很好看的了,一些潜规则那么熟悉。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 另一个“儿子”的出现让这个为寻子而不顾一切的母亲终于有时间喘口气。从最初见面的陌生与隔阂到最后以某种方式产生母子般的共情,虽然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但这个家是我最后的归宿。
向公车里投放燃烧弹让女人畏惧,在公寓里分配新儿子让母亲胆寒。为了掩盖私人武装的非法行径,可以在真相面前选择性失语。摧毁一座旧时建筑,忽略含砷的温泉。埋入一口衣冠棺材,无视母爱的气力。当更强壮更忠诚的儿子被捏造出来,当亲缘也被编造,抗衡强大机器的决心,寻找渺茫希望的信心能坚持多久。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意外的还挺喜欢,影子随音乐舞动,公交车失火后的扑水,最后用一开始死亡证明书的对军方的挑衅,但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总感觉总是展现男主的身体和力量
前面一秒都不想错过,简直在替简中演出非人的荒诞,就是那种骨头里的硬核社会主义。过半后怎么好像剪掉了一段似的突然泄气了,还等着大戏展开呢,不够看。
俄罗斯电影 总有一种冷硬忧伤的底色 我不懂国家政要们的征途理想 我不懂为什么要战争 为什么穷人就要战死沙场 以英雄的名义 可这种死无葬身之地的牺牲 没人在乎 就像遥远苏联曾经的骄傲 没人在乎 无利可图 便什么都不是了 国家机器生吞活人 以爱的名义
2021 Venezia 78,只在这片土地才发生的奇幻剧情,在结尾给这位母亲带来了全片仅有的平静时刻
Kseniya在这部电影里长得像接地气版的Kate Blanchett,很适合演不精英式的抗争女性。就是中途回来的儿子好出戏,感觉看着看着拐去看了詹一美的分裂。 @2023-01-18 19:52:57
于平遥,两星半,平时很乐见长相身材优质的高加索男性但在电影里有事没事就不穿上衣真不太能接受…
哦,不,我的胳膊是滑雪的时候摔伤的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第一次看俄罗斯片,确实彪悍😂
按需分配,缺个儿子给你一个
索科洛夫《母与子》《父与子》的社会讽刺情节剧版(或许还有一点《不速之客》?),人物有些太真空。
平遥电影节上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妈妈得到噩耗,不相信儿子在叙利亚已死,敦促官方调查搜救,却突然有人以其子身份大喇喇“回到”家中,一应身份证件齐全!这样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外面,还套了一个苏联时期高官度假老房子的象征,更显得意味深长。“母子”二人演得都很好,儿子的转变略显不够扎实,但还是能让你感同身受,最终对其产生同情甚至喜爱上这小伙。影像风格冷冽,叙事毫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很流畅——除了一些手持镜头晃得眼晕。烧车一段真的有点科恩兄弟味道……对集团势力以及官僚的批判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恐怕也有不得已。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沉思。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PYIFF2021 电影开头那张肖像似乎是寓意着斯大林从未离开。后面真的越来越像俄罗斯版《三块广告牌》后面那段烧公交车真的太像了,画面都很像。只能说疯女人看多了是会真的烦的……
男演员气质迷人 可以吃掉镜头,穿过荧屏的故事感
一个失踪事件,反映一个政府的嘴脸,非常毛子。重点落在母亲对“儿子”的接受和“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冷峻的镜头也无法阻挡微妙的情感慢慢孕育,显然最后统一战线的处理非常戏剧化,但是结局又彷佛被扇了一巴掌,二次别离,殊途同归,更添一份悲哀。
6.0 母亲这个角色比政府那套有意思多了,他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其实已经证明她在极权中的异化,一切的疯狂行为都只是异化的表现,完全可以更侧重母亲本身的作为,儿子的插入反而多余了
俄罗斯电影中很好看的了,一些潜规则那么熟悉。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 另一个“儿子”的出现让这个为寻子而不顾一切的母亲终于有时间喘口气。从最初见面的陌生与隔阂到最后以某种方式产生母子般的共情,虽然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但这个家是我最后的归宿。
向公车里投放燃烧弹让女人畏惧,在公寓里分配新儿子让母亲胆寒。为了掩盖私人武装的非法行径,可以在真相面前选择性失语。摧毁一座旧时建筑,忽略含砷的温泉。埋入一口衣冠棺材,无视母爱的气力。当更强壮更忠诚的儿子被捏造出来,当亲缘也被编造,抗衡强大机器的决心,寻找渺茫希望的信心能坚持多久。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意外的还挺喜欢,影子随音乐舞动,公交车失火后的扑水,最后用一开始死亡证明书的对军方的挑衅,但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总感觉总是展现男主的身体和力量
前面一秒都不想错过,简直在替简中演出非人的荒诞,就是那种骨头里的硬核社会主义。过半后怎么好像剪掉了一段似的突然泄气了,还等着大戏展开呢,不够看。
俄罗斯电影 总有一种冷硬忧伤的底色 我不懂国家政要们的征途理想 我不懂为什么要战争 为什么穷人就要战死沙场 以英雄的名义 可这种死无葬身之地的牺牲 没人在乎 就像遥远苏联曾经的骄傲 没人在乎 无利可图 便什么都不是了 国家机器生吞活人 以爱的名义
2021 Venezia 78,只在这片土地才发生的奇幻剧情,在结尾给这位母亲带来了全片仅有的平静时刻
Kseniya在这部电影里长得像接地气版的Kate Blanchett,很适合演不精英式的抗争女性。就是中途回来的儿子好出戏,感觉看着看着拐去看了詹一美的分裂。 @2023-01-18 19:52:57
于平遥,两星半,平时很乐见长相身材优质的高加索男性但在电影里有事没事就不穿上衣真不太能接受…
哦,不,我的胳膊是滑雪的时候摔伤的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第一次看俄罗斯片,确实彪悍😂
按需分配,缺个儿子给你一个
索科洛夫《母与子》《父与子》的社会讽刺情节剧版(或许还有一点《不速之客》?),人物有些太真空。
平遥电影节上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妈妈得到噩耗,不相信儿子在叙利亚已死,敦促官方调查搜救,却突然有人以其子身份大喇喇“回到”家中,一应身份证件齐全!这样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外面,还套了一个苏联时期高官度假老房子的象征,更显得意味深长。“母子”二人演得都很好,儿子的转变略显不够扎实,但还是能让你感同身受,最终对其产生同情甚至喜爱上这小伙。影像风格冷冽,叙事毫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很流畅——除了一些手持镜头晃得眼晕。烧车一段真的有点科恩兄弟味道……对集团势力以及官僚的批判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恐怕也有不得已。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