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岁月,只有岁月的沉积才会使得一个家庭变得如此从容;亲情,只有亲情的力量才能让彼此度过劫难。
――――卡夫卡·陆(KavkaLu)http://www.yanyang.com.tw/images/film/D009084.jpg东方是崇尚家庭感的,家是生命一生的守望,再好的旅舍,也是别人的风景看着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生命时常沉湎于突破日常婚姻平淡的幻觉,可是,在短暂的一生里,我们时候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应付“偷欢”带来的后遗症,许多人喜欢小津的电影是因为那种家的平稳,在而今充满诱惑和放纵的年代,这难能可贵。
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尴尬的发生,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平衡。
只有岁月可以将有着瑕疵(人大多数会有瑕疵)的爱情以宽容和豁达造就别人眼中传奇《宛如阿修罗》讲述的是昭和时代平静家庭背后的情感暗流,在婚姻相守的过程里,外遇的发生情感上大多数时候因为心理孤独和日子的平淡,在现实世界里,人或多或少喜欢新鲜存在。
故事发生在1979,竹泽家尚未出阁的三女儿泷子突然招呼四姐妹聚会,她告诉大家一个惊天的秘密,她们70岁父亲竟然有外室,三女儿泷子还拿出了侦探拍摄的调查照片,这件事姐妹的反应是不同的,二姐卷子不愿看这些照片,这个举动和后景里他男人的注视有着可能的联系,观众隐约觉察到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相同的问题,世界不会是简单的分离和承担,特别是有了家庭的女子,她们会故意忽视某些情感的瑕疵,因为她们清醒地意识到男人总有花心的时候,然而,责任和父亲的角色会让他们最终归回到家庭上来,对于有孩子的家庭选择分开真的需要慎重。
小妹笑子对于三姐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干涉父亲隐私的做法是阴险的,同样一个家族的孩子因为年龄差距她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经常拍摄家庭题材的导演森田芳光清醒意识到家庭里丈夫和妻子的“唇亡齿寒”的关系,怎样才能保持家庭的完整性不是劝和劝分那么简单。
宽容和技巧是维系家庭幸福一辈子的必要选择。
姐妹们决定瞒着母亲去和那个女人谈判,在这个过程里导演展示的是当代社会人际感情的复杂性,在这些日本女人恬静的微笑背后自己情感的漩涡也在搅和着她们对事物的判读能力。
电影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开始依托后面的情节为观众展示中产阶级家庭感情的纠葛和心的归属话题。
这些女儿们虽然无法认同(道义上人人都是口头的圣徒)父亲的作为,然而,作为当代社会普遍的状态她们各自都在情感上经历上有着错位,寡居的大姐和开饭馆的有妇之夫有染,二姐的丈夫也有着秘密恋情,小妹关子和人同居,剩下的三姐却是个性情古怪的老姑娘,导演很明白女人善变的道理,正如向田邦子的原著将女人比喻为阿修罗一样,为了活得更好女人会在有着瑕疵的生活里寻找到一条变通的道路,片中的母亲是典型的日本妇女,直到影片结束观众才明白她对自己男人的事情一清二楚,学会豁达或许才能赢得永恒吧,片中的老父亲对自己的妻女并没有不负责任,他关心未嫁的三女儿也呵护着经济上不能完全自立的小女儿,导演用这样的手法来为他的出轨进行道德上的开解,婚姻之间所有的问题只有身处其间的两人才能明白,旁观的人们无法了然事情的真相。
因为编剧塑造了的人物性格很有现实中的代表性,所以整部电影的人物非常生动,在喜剧化的氛围里给观众带来思考。
导演把责任当成了主线,所以无论是相伴到终点的父母还是小女儿精心照顾着因为疾病昏迷不醒的丈夫,在日本电影里女性时常以隐忍的姿态面对不幸的命运,这是一个家族延续最大的动力。
影片里让人最为感觉亲近的是侦探胜田,这个被泷子找来寻找父亲外遇的有点腼腆的小男人很是可爱,他和泷子这个老姑娘的爱情过程被设计的非常喜剧化,特别他向泷子父亲坦白调查的事情并信誓旦旦保证要用一生没有外遇谢罪的话,泷子父亲笑了!
是啊,人的诺言要经过岁月的洗练并不容易,能够携手到白头的大抵是上苍的恩赐!
在这四个女儿里,二姐卷子是最有智慧的,她遗传了母亲平和的性格,在发生情感危机的时候能够审视问题的各个方面,当她偶然发现丈夫的助手和自己的外套一样时她巧妙避开了彼此的尴尬,而到了晚上却以父亲外室的话题对丈夫旁敲侧击,这样的女子会是情感拉锯最后的赢家,真正可以做到不顾一切抛弃家庭的男性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已婚男人而言父亲的责任感最终让他回归家园,回到他已经习惯了的家。
影片里还有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很能反映人在情感漩涡里的难堪,当大姐的外遇为她情人的老婆知道,那段关于外遇痛苦的话也表达了对于受害方的同情,而戏谑式地射向大姐的水枪则也算是一个告诫,毕竟,爱情和家庭最大的安全感在于两颗心的约守。
然而,生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因为寂寞我们有时总会在漂移里寻找慰籍,虽然,这样的幸福只是稍纵即逝的甜蜜。
阿修罗是佛教里的性格多变的魔道,电影在此寓意人性,这个家族在岁月的颠簸里最终依旧有着凝聚力最大的因素就是亲情。
影片的重场戏是母亲昏倒在父亲外室家门外之后家里的矛盾冲突,望着躺在病榻上的母亲,有着同样心结的二姐给了父亲一记耳光,父亲却只是沉默无言,但当孩子们离开的时候,他却对着病中的结发妻子说道:她把我甩了,我回家来了。
夫妻之间的情分和家的真正意义在这里充分显露。
如果说小津的电影是茶泡饭,那么森田芳光的作品就是八宝粥,他敏锐地发现了后工业化时代人在情感上的漂移和回归可能,同他的另一部作品《失乐园》相比《宛如阿修罗》更加具有普通民众喜欢的家庭亲和力,我特别喜欢影片里有个镜头,夜色里,父亲面对将要出嫁的泷子说,这样大家就都有了归宿,远景里的圆月高悬…..生命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对于家的向往是不太会改变的,我们独自来到世界,我们也将目送亲人离去,在你生路的过程里,爱将会是生命真实的意义,在你感到寂寥和孤单的一刻,给你温暖和关于此生意义的一个念向。
在医院的休息室里,四姐妹回忆起母亲生活里的一些习惯,这些生活里的细节让她们逐渐理解明白父母一生真实的关系,姐妹之间也因此更加团结一同应对生活里出现的种种状态,他们也会聚合在父亲的家里,让孤单的父亲不感到寂寞,东方的血亲终于成为凝聚家庭的力量。
本片里扮演母亲的八千草薰戏分不多但她端庄的举止和得体的言行却将一位典型的东方老派女性演绎到位,而多年前她在NHK的电视上也演过此剧,那是她演的是二姐。
这个版本扮演四个女儿的都是当下日本人气女星,大竹忍、黑木瞳、深津绘理、深田恭子珠联璧合的演出将一个家庭里四个不同性格的孩子令人信服展示在银幕上,本片的成功和她们出色的演出是分不开的。
【附录:影片资料】《宛如阿修罗》2003日本导演:森田芳光主演:大竹忍、黑木瞳、深田恭子、深津绘理片长:135分钟奖项:2003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奖,2003东京电影节开幕影片个人评价:艺术性6,欣赏性7.5(不错的家庭伦理片)2006年9月5日 星期二 上午9时53分 秋意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大姐:像小孩子一样本应该是最成熟的一个却像小妹,和有妇之夫在一起的寡妇,能开出‘’怎么办,丈夫死了‘’的玩笑的人。
二姐:在家相夫教子的典型日本女人,隐忍的生活,不敢怠慢有外遇的老公。
却是最有智慧的一个人。
三姐:正直善良的怪人,导致喜欢她的人也是奇奇怪怪的人,却得到了最完美的幸福。
四妹:不守规矩,有点像现在的女孩,却在丈夫成植物人之后静心照顾丈夫和孩子。
因为三姐发现年迈的父亲有外遇还有一个儿子,召集了许久不见的四姐妹一起商量对策。
片头导演只用了四个人打电话的镜头就将四个人的性格揭露展现。
电影出现了三次一个男人站在有四个旋转的飞船凝视着那四个船的镜头,其中前两次船在旋转,画面是彩色的,最后一次船停了,画面变为黑白。
其实一直都在想这三个画面是什么意思,四辆船应该是指四姐妹,可是旋转和暂停是指什么意思呢?
还是没有想明白。
最喜欢的镜头有三个第一个是二姐借着父亲外遇的事同出轨的丈夫的交谈,多么聪明的女人啊,在那种男尊女卑的环境下,借着父亲的事,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外遇的不满,把自己的委屈无限放大化。
第二个是大姐被辞退的镜头,三个人心里都装着异样情绪,当三只手都放在那个信封上的时候,好像就连重一点的呼吸都能打破被盖着的那层丑陋。
第三个是父亲送即将结婚的三姐顺便买烟的镜头,父亲是爱着这个家庭的,只是生活太平淡,需要新鲜罢了。
整个电影的镜头语言太多,一个看似简单的家庭,故事复杂,每个人都经历着一些事。
就是这种简单的生活故事,它发生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真实细腻,感情涌动。
总有一些别人津津乐道而我全完不认识的演员,我会在某部片里第一次看她演戏。
比如长泽雅美,我觉得她是日版高圆圆,我知道直男是盯着她的腿看完全程128分钟的。
其实说到这枚长腿妹纸。
《海街日记》之前,我还看过《宛如阿修罗》,但那时候她还是个孩子。
《海街日记》和《宛如阿修罗》都是由姐姐作为家庭担当。
手册君认为长得有点像大S的国民女友绫濑瑶作为大姐,养活了三个妹妹。
这是一部颜值爆表的电影,这句话可能让有些人按耐不住,放下手机去下片儿了。
那么我可以开始说正经事了。
找个男朋友是个怎样的体验?
张泽雅美饰演的二姐在片中回答了suzu妹妹:你的世界会变得不一样哦,你会觉得再无聊的工作,都可以忍受。
这句话简直是真理。
真理是什么,就是反过来说不成立的句子。
比如:给你一份超级棒的工作,这样就连再差(具体哪里差请脑补)的男朋友你都可以忍受。
话虽如此,然而现实情况也许并不美好。
有句话说:我们总以为有了男票什么都有了,其实有了男票什么都没了。
长泽雅美的男票其实就是一个还没玩儿够的小男孩,跟她借了钱,然后跑了。
据大姐的口气推测,这已经算她男票中品质还不错的了。
身为护士的大姐一直瞒着妹妹们和医院一个大夫在一起。
其实大夫有个得了心理疾病的妻子不愿意面对,也迟迟不肯离婚,虽然最后要带大姐一起出国,但大家一定觉得,大姐还是不去会比较好吧。
suzu小妹分班后,有一位不敢告白的男同学对她倾心已久,那场骑自行车带着小妹去樱花隧道的场面简直美到想下单机票去日本。
但是你们造,青春期的男孩总是比女孩晚熟好几岁,加上小妹复杂的人生经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樱花隧道可以拉近的。
再看看《宛如阿修罗》中的大姐。
丧夫后一直和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几次纠结都无法撇清关系,最后被正室发现,持枪追上门来捉奸。
二姐算是修成正果和老公恩爱多年,却一直怀疑老公和秘书有暧昧关系。
偏偏此秘书还长得特好看,换谁谁放心?
然后陷入叨叨叨模式,我们女人不容易啊,你们男人不应该啊,换谁谁不疯?
小妹爱上一个无名拳击手,拳击手脾气很暴,一天小妹提前下班回家发现男票和另一个妹子滚在地上,当场放话不跟男票计较,但是请小婊砸马上离开。
说出这种话也是不容易,但小婊砸临走还说了一句:听说你俩没登记吧?
相比而言,这两部都是以四姐妹为主角的电影,尽管都是以父亲出轨这个原由为主导,但给人的感受实在差异很大。
从人物来讲,《宛如阿修罗》显然更耐人寻味一些。
《阿修罗》中因为女儿发现父亲出轨,三姐找了个私家侦探去调查,发现父亲不仅真的出轨,女的还有个孩子。
大姐由于跟别人的老公搞在一起,所以对父亲出轨这件事的态度很暧昧。
二姐因为怀疑自己老公有小三儿,所以更加心疼自己的母亲。
小妹被拳击手男票搞大肚子,照顾自己还照顾不明白。
最后,故事以父亲外面的女人要跟别人结婚而告终。
《阿修罗》的四姐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
大姐遭受道德谴责,却坚守爱情;二姐认为女人辛苦一辈子,不应该纵容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三姐无法忍受伟大的父权形象的坍塌;小妹用实际行动说明人都应该努力去在当下珍惜真爱。
但无论如何,人不能代替另一个人去思考。
我喜欢接近结尾的一场戏。
母亲昏倒入院,女儿们责怪父亲。
父亲匆匆赶来,坐在病床前,像一个孩子,他委屈地对母亲说:我被甩了。
也许是母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希望父亲有个归宿,也许那个外遇其实是父亲儿时暗恋过的青梅竹马,也许什么都不是。
但他们之间的深情,若不是我们已满那个年纪,一定无法体会。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自以为是的理解。
比如父母一定希望我考100分,父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父母希望我们早早独立赶紧嫁人,父母指望或是不指望我们给他们养老,父母孤独或是不孤独。
当我们没有成为他们,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就是电影的乐趣。
也是人生的乐趣。
有人说,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应该去看看这两部电影。
可能小时候我们也曾设想过,如果有个兄弟姐妹会怎样。
这种牵绊应该会非常美好。
找个男朋友,应该是一种更美好的牵绊。
fin.前提是,你得有个男人。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订阅号:青年戏剧手册id:xijushouce(一个不聊斯坦尼的戏剧人)
四个女人的故事,找到了海街日记的影子,哈,当然与海街年代风格都不同,音乐🎵神了,演员人物也更精彩,不愧是:女人,真是阿修罗啊<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
原来著名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歌舞片。
在那样载歌载舞的形式下,展现的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个女人的一生……以大喜讲大悲,以卑小见伟大。
剧中那个小时候就犯错被松子牺牲自己保护下来的男生,后来成为了松子的男人,他对瑛太扮演的那个角色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上帝,但松子就是我的上帝”。
看了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罗》。
电影讲了四姐妹,有一天突然发现爸爸原来有外遇,并且都已经生了小孩……大家决定要守护这个秘密,至少不能让母亲知道。
因为这个秘密,四姐妹变得亲密起来。
因为亲密,各自的秘密以及彼此的矛盾也都激发出来。
原来大竹忍扮演的大姐,丈夫去世后,和别人的丈夫保持着情人关系;黑目瞳扮演的二姐嫁给公司领导,看上去父慈子孝,但懦弱的她一直怀疑丈夫和秘书有婚外情却不知该怎么办?
深津绘理扮演的三妹妹最先发现父亲的婚外情,于是找私家侦探跟踪,结果木讷的她和同样木讷的私家侦探产生了感情;而深田恭子扮演的最小的妹妹和拳击手同居,拳击手没有成名的时候心情郁闷就带女人回家,后来终于成名却因伤成为了植物人。
真的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然而生活却又不由得你停滞,还是要一步步走下去。
电影中第一个泪点是大竹忍演的大姐被二姐带出去相亲,来的男人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她找个借口出去,给情夫打电话。
当两人又一次缠绵在一起,她却又将他推开。
他们有过多次这样的撕扯,她也恨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对方,甚至这样的自己。
可是完全放弃,又无力。
情夫说,愿意为她回去离婚。
她摇头。
情夫问她想要他怎样?
她还是摇头……爱情就是这样反复推开又被握住中部人在推开的手。
不过,四姐妹的人生还是没有妈妈沉重隐忍。
有一天二姐经过父亲情人的小区,发现母亲正站在那里,原来她很早很早就已经知道父亲在外面有其他女人。
二姐喊:“妈妈!
”母亲转头,饰演母亲的八千草薰这时候露出了一个特别甜美的笑容,看得人特别特别的心酸。
直到母亲去世了,姐妹们才发现,原来当年那个投稿在报纸上的几姐妹的父亲外遇的文章,那篇让四姐妹互相猜测是对方写的文章,其实是母亲写的。
她的隐忍终于找到这样一个出口释放。
关于姐妹之情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我们家姐妹三个,我是老二。
其实姐妹之前没有这么多的猜疑和嫉妒,以及这么多的漠不关心。
先梳理一下故事吧:姐妹四个人中,老三首先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情。
其实直到最后两个小三说出要结婚的时候,我还一直以为父亲和二女婿并没有发生婚外情,只不过是女人的猜疑和多心罢了。
老大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因为自己也是有外遇的人,并且偷的还是别人的丈夫。
别人的丈夫也许比较懦弱,不能下定决心离婚娶她。
并且老大也不忍心让对方的妻子经历失去丈夫的痛苦。
额,老大是真正的矛盾体,既控制不住引诱别人的丈夫又同情没有老公陪的正室。
如果不是老二恰好撞见她衣衫不整的那一幕,我想这个秘密可能只有她的母亲知道。
母亲心疼她,知道她现在还是需要人陪睡的时候,所以鼓励她去相亲。
却因为相亲对象的枯燥而逃跑,再次陷入小三的困境。
老二的态度是犹豫不决,既想逃避又想正面解决。
不过最后还是落荒而逃,就像她面对自己丈夫的出轨。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丈夫在外事业有成,她怎么有勇气去质问呢?
因为她没有任何退路,除了依赖自己的丈夫。
虽然她下定决心逃避,但是她仍然困惑。
所以她试探自己的母亲,并且目睹了母亲的隐忍和心碎。
在母亲的病床前她忍不住向父亲打了一巴掌,因为她最懂母亲的苦楚,她更想把这巴掌甩到自己的老公脸上。
老二对姐妹关心,但是要排在自己老公和孩子之后。
妹妹和男友吵架住进去之后,她比自己的丈夫还嫌弃妹妹是个外人住进来。
老三的态度是拖泥带水。
她是四个姐妹中唯一一个想要拆穿父亲,让父亲回归的女儿。
但是因为从小不受父亲的重视,所以她没有勇气质问,更没有勇气直视父亲的眼睛。
更多的镜头是她和老四之间的相爱想杀。
她们互相嫉妒彼此,但是又忍不住为对方的痛苦心疼。
我比较纳闷的是,小时候的学霸长大后怎么沦落的那么凄惨。。
图书馆的小职员,嫁给了一个笨拙的私家侦探。。
老四的态度是漠不关心。
因为在她看来,恋爱是每个人的自由,爱情大过一切。
所以她爱上了吊儿郎当的拳击手。
即使他和别的女人鬼混,她也不计较。
她在乎的是男朋友不该破戒吃饭,而自己却在傻傻的陪男友减肥。
只为了让男友体重减轻,在拳击比赛中更占优势。
如果是现实中的姐妹的话,我想四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漠不关心。
相反,她们的羁绊更深,彼此的责任更重,她们不会放任老大去做小三,不会让老二委屈被背叛,不会让老三嫁给一个挤眉弄眼的人,不会让老四嫁给婚前出轨的拳击手。。
因为姐妹之间,就是那种,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家姐妹往火坑里跳宁死也要拦着的感情!
虽然说女人都像阿修罗,敏感善妒又多疑,还善于掩饰和说谎,姐妹之情也是女人感情的一种,但是姐妹面对人生转折点的时候,亲情更占上风。
PS:看完电影,我是母亲八千草熏的粉!
演的太棒了,优雅智慧的老太太。
任何时候都是妆容整齐!
并且她对每个人都充满了包容和礼貌。
她能看穿大女儿的寂寞,二女儿的恐惧,三女儿的胆怯,四女儿的天真。
她也能理解丈夫的背叛,私家侦探的笨拙,拳击手的穷困。
毫不夸张的说,是她保全了大家庭的完整。
女人都是阿修罗!!
隐忍 善妒 坚韧 佛教中的六道之二即为阿修罗道,虽也为善道,却因其善妒易轻慢终只能夹杂在天道与人道之间。
以四姐妹为媒介,诉说了一个家庭中因七十岁老父有一个“在外面照顾的人”而引发的五个家庭的故事。
当四姐妹用尽方法想对母亲隐瞒,最后却发现母亲早已心知肚明,并且最后倒在了那个人的公寓门口,连报纸上的投稿者本人也是母亲时,四姐妹笑着笑着便大哭起来,谁也没有想象是这样的结果。
父母之间几十年的感情,做子女的不明白,那个十九岁结婚后一直便洗衣做饭照顾家庭的母亲,永远都坚强在那里的母亲究竟心里有多少痛楚呢?
姐妹之间,大姐丧夫后与有妇之夫纠缠不清,二姐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三姐算是最透明的人,小妹的丈夫从拳击新人王一下子变成了植物人,三姐泷子说:希望她一下子重新落到谷底,阵内出事了才好呢,我是有这种想法的呀,可是一旦知道真的发生了 我还是那么伤心难过。
胜又在旁边说,姐妹姐妹的,真好阿!!!
是呀 真好呀,人生就是这样的,不落畜牲,饿鬼,地狱道,就是因为我们都是阿修罗,彼此为彼此而战
这个电影名字取的好。
《宛如阿修罗》。
虽然我不大知道阿修罗。
片头有段话,说阿修罗外表仁慈,内心阴暗,善妒,善变。
我去搜了一下。
大概知道的阿修罗,是一个印度“神仙”,它非人非神非鬼非物,好斗。
好一派自在的样子。
就好像齐天大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自由到没法说的地步。
这个电影在开头就界定了阿修罗,就是善妒善变,并用片名说,女人就是这样的。
女人是这样的吗?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家庭,四个女儿,三女儿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偷情,四个女人就联合起来,想保护妈妈不被伤害。
影片最后,妈妈倒在爸爸偷情的女人的公寓外面,大家才知道,妈妈早知道。
可是,她从来不说。
她甚至曾经跟报馆投稿,讲了这么一段偷情的故事,可能是实在压抑不住,但也没人知道那个是她写的,直到她死后翻检遗物。
这就是日本女人。
这样的女人,既不善妒,也不善变。
她用一辈子的光阴,维护了她看似完美的爱,却在心里受着煎熬。
只是默默地等着她的男人回心转意。
把自己伪装的一派静穆。
钱钟书曾经说,真正聪明的女人,从来不把自己扮成才女的样子。
这位母亲的聪明在于,以一人的苦,维护了大家庭的甜。
婚外情,日本人好像乐此不疲。
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写此类畸情的蔚为大观。
而且虽然普遍,但是作品里还是寄予了道德批判,最终也多是幻灭。
本片里演二女儿的黑木瞳,演过一部渡边淳一作品改编的《失乐园》,就是演一个偷情的女人。
在这部电影里,她是装作不知丈夫外遇的贤良主妇,那部电影里,却是一个饥渴的不贞妇人,最后和情人同归于尽。
在医院里无意中看到丈夫和那个女人在一起,那个秘书正在用手帕替丈夫擦嘴上的药。
二女儿的反应竟是说对不起,关上门。
再进来,一副很抱歉的样子。
在母亲坟前,她问起丈夫,丈夫说,我从来没有背叛你。
她微笑着说,我从来没有相信过你。
外表恭良,话可不是一般的恶毒。
那个丈夫走到丈母娘坟前,只是叹口气说,女人啊,就像阿修罗。
到底有没有出轨?
片子里的所有细节都说明,这个男人的确在和秘书偷情。
比如,联系约会地点,错打到了家里,意识到后惊吓地挂掉。
给妻子买的衣服和秘书一样。
可是他却不承认。
说到底,即使女人像阿修罗,也是男人造成的。
人生中就是有这样的诸多无奈。
如果真像阿修罗那样好斗,来它个天翻地覆,气是解了,还有若干年后的那一幕吗——看着三女儿穿着和服忙碌的背影,父亲怔怔地说,你太像你母亲了,简直一模一样,然后老泪纵横,那时候,母亲已经不在,可是,她在这个男人心里,最终是留下了。
ps:在网上找到这样一段话:其实每个人就是一个阿修罗,善恶存在于一个躯体中,美好丑恶,杀戮仁慈,嫉妒平和。
而执著的程度就是决定善恶修罗出世的关键。
大修罗王执著于自己的救世所以不为佛(神),执著于自己的出世和清明,脱离了精神界的污秽所以不为人,执著于美好和善不想造业所以不为物(下三道),执著于无界限和无善恶无奖罚没有了是非观,所以不为天。
不是一般地好啊!
导演精雕细琢了一部非常细腻的家庭伦理(附赠小小悬疑)片,并且直抒胸臆,用印度教中表面和善内心阴暗的阿修罗作为片名,神秘、吸睛且大胆。
但我倾向于认为导演并非在诋毁女性,而是用来形容父女、姐妹、夫妻等每一段亲近的关系。
以影片里这个有四个女儿的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关系来看,老父外遇并有私生子,二女儿正在面对丈夫与秘书的暧昧,出于自身共情,对此反应最为激烈,但其实隐忍的母亲长久以来都知道。
老三和老四因为年少时父母差别对待,导致暗自较劲,陷入“见不得对方好,但真不好了也很难过”的怪圈,最后在生活的重大变故前才渐渐和解。
影片不煽情,不夸张,就像身边普通朋友的一户人家,所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现实中每个人都遇得到的境遇。
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问题,也都只能靠自己面对,人生对谁都是修罗场,谁不在负重前行呢。
演员方面,黑木瞳一如既往气质卓然。
深田恭子演出了叛逆和个性,尽管略显粗糙,但也与角色年龄相符。
深津绘里的角色不容易塑造,需要有一点自卑,有一点倔强,有一点不知所措,但她都做到了。
另外,中村狮童的长相实在一言难尽,尤其又是影片中油腻和犹疑的性格,如果我是老父亲,肯定不让他进门。
有几个关于日本四姐妹的故事是印象深刻的。
比如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昨天看的是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罗。
这个四姐妹的故事印象却尤为深刻。
看完甚至有种微微的恐惧感。
脑子里不停地想起片头的阿修罗铜像,纠结矛盾的音乐,及二女儿丈夫在丈母娘墓前喃喃道出的一句:女人,还真是像阿修罗啊。
关于阿修罗的解释:本性善良的阿修罗,因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故终非真正的善类;有天道的福报能力,却无其品格,憎恨心重而好勇斗,狠,不思修行。
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因为妹妹给姐姐打来的一个电话而升起波澜。
原因是她吃惊地发现了70岁的父亲有了外遇。
针对这件“惊天秘闻”,四个姐妹各怀心绪,也有了各自的打算。
究竟是告诉还是不告诉母亲这件事情呢?
如果告诉了母亲,忍心让母亲痛苦吗?
如果不告诉母亲,那姐妹几个合力隐瞒对母亲来说公平吗?
这个时候,好像是一件毛衣被拉出了一根线,越拉越长,直到整件毛衣都几乎被拆完,事情的发展就像是这样,好像一瞬间失控了。
二妹发现了大姐居然背着所有人暗中与有妇之夫往来,而表面上看起来婚姻美满的二妹也开始遭遇丈夫的出轨,此时性子最为不羁的四妹也开始跟当红拳击手同居,木讷的三妹开始迎来她的初恋……常常是这样,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之间如果合力患难或分享喜悦的时候,会被形容为亲如兄弟,或亲如姐妹。
可是在这真正血脉相通的四个女儿之间,真的是这样亲密吗?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她们不但没有一起担当艰难,更没有一起分享喜悦,而是各自暗中嫉妒,猜疑,较劲,隐瞒,嗔怪……几乎女性所有的性格弱点都被如同标本一样陈列出来展览,并被突发事件的显微镜放大,看起来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这是向田邦子的功力所在。
她被誉为日本的张爱玲。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大背景,有的只是小家庭里的儿女私情,小说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诸如:把袜子罩在灯泡上缝补开线,她的手腕上总是套着几条橡皮筋……之类的琐碎。
向田邦子善于挖掘人性中各种最为真实的丑陋与黑暗面。
所以她的写作题材总是离不开暧昧,出轨,乱伦,各种名存实亡的爱恋及分崩离析却仍然努力维持虚假现状的家庭关系。
正如张爱玲那句响亮的名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光鲜亮丽的表象(美丽清爽的四个女儿)之下,隐藏的竟然是这样黑暗而又罪恶的心思(争执、嫉妒、勾心斗角)。
让人不禁发出一声喟叹。
如果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也真的是没有什么意思。
而从始至终不动声色的母亲代表了一种终极的宽宥之爱。
四个姐妹为之纠结成一团的事件,在母亲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不过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让她学会了声张的无意义,但这不代表忍气吞声。
虽然母亲没有任何夸张的举动,但她选择在某一天默默出现在丈夫喜欢的女人的门前悄悄注视作为她内心的反抗。
以及一篇直到去世以后,才被女儿们发现真相的小说。
或许可以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四个女儿在发现了晚节不保的父亲的秘密以后,把事情放大,相当于迅疾充满了 空气的气球,即刻几乎爆炸,而关于那篇文章的秘密最终真相大白以后,相当于母亲默默一一把气球的气全部放掉了。
让几个女儿空扁下来。
母亲的隐忍让她们忏愧。
可是真的要沉默下去吗?
女儿之一自问,难道风平浪静就是幸福吗?
她们难以想象。
可是母亲毕竟成为了她们的表率。
几个女儿守在病危母亲的病室之外,心绪复杂流着泪回忆母亲擦口红的样子,徒然开合着上下嘴唇研磨着并不存在的口红,发出叭叭叭的空空回响。
女人还真是像阿修罗啊。
这是阿修罗的无奈,也是阿修罗的孤独。
天哪太好看了!大竹忍美到爆炸!那种风情万种又不动声色的姿态是怎么回事……语言真的塑造人的脸,日语是一种特别内敛不需要动静太大的语言,所以她们才有这种表情。比《海街日记》好看一百倍。
大男子主义。
好假啊omg
好逆天的卡司啊,无论主演还是配角,包括只是闪过几秒的长泽雅美。四姐妹都各怀心事,各有各的秘密,父亲的出轨让许久不见的四姐妹再次聚到一起,日本拍的关于家庭婚姻关系的电影总能非常细腻与饱满,平静之下暗潮汹涌。也许会特别不明白既然遭受背叛为什么还要死守这样的婚姻?这样的三观和婚姻观完全无法理解,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下的女性也许有她们自己维护家庭的方式,背叛后的婚姻还能存续有着各种理由!可能是孩子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感情……二姐那巴掌扇过去简直不要太爽!特别喜欢里面的姐妹情,虽然彼此互相忌恨,但是对方真的出事了,又会很伤心,拧巴的特别真实。PS.期待一下马上要播的是枝裕和剧版的宛如阿修罗。
看了小说再看电影,失望。表演做作破坏了原作的节制感
这是尴尬大聚会吗?深津绘里,中村狮童,深田恭子,比着尴尬,两星我只给仲代达矢
四姐妹的故事,是枝裕和那边是温馨美好,而森田芳光这里则是波涛暗涌又互生羁绊之情。阿修罗拥有双重性格:脾气暴躁、善猜忌、刻薄;但是如若被感动,就会如观世音一般慈悲。结尾卷子丈夫说“女人就是阿修罗啊!”:内心善嫉,喜欢争吵,刻薄;面对自己深爱的人,则是毫无原则的袒护与包容。
一群演技派,表演自然没得说,拍得也非常细腻而且有趣,但是这里的三观实在是不喜欢,作为女性看着觉得憋屈,纵使姐妹情深很动人,依然掩盖不了骨子里的男权,就如弹幕说的“这一家人不是在出轨就是被出轨”,所以最喜欢单纯又呆萌的三姐夫妇,是这家里唯一的清流。
首先想到小津的《小早川家之秋》,但实际却在勾勒市川《细雪》式的轮廓,而本片与森田恐怕也会成为今年是枝《海街日记》的参考。
这两天看过的片子里最喜欢的一部,也是森田芳光所有片子里个人最喜欢的,母亲笑的那一刻被打到了!这绝对是影史上伟大的镜头之一了!关于家庭的那些事,森田芳光已经说绝了。
日式家庭的冲突缓和,镜头也是典型的,中景、近景
这版黑木瞳的二姐非常出色,但实际上也就只有二姐演的非常出色了,因为时长的关系所以更改了一些人物时间顺序反而没有突出二姐和母亲的共同性重合是多么宿命,有些可惜
有些日剧化的处理太倒胃口。人活着,时间过去,悲剧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就是人间。诸如靠怀孕挽回夫妻关系、出轨对象找别人结婚、植物人丈夫奇迹般地醒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实在是弄巧成拙。深津绘里和中村狮童这对是其中除姐妹情之外唯一的一抹亮色,其它的充其量只是女人们的强颜欢笑罢了。
剧情平淡得可怕,平淡得让人想要睡觉...
由于设置了年代背景,也就很难用现在的思想去评判什么,虽说看起来是真的别扭。且再想海街日记就不能细想了。结尾处理得不是举重若轻而是粉饰太平。四姐妹中比较喜欢大竹忍和黑木瞳的表现。3.5.
宛如阿修罗......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常日子,娓娓道来一家人的爱与愁,此间流逝的一世人生。
片首阿修罗的定义揭示让人汗毛鳞鳞,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变得温情,虽然有走题之嫌,但仍是合家欢的佳作
导演纯厌女症,男性角色一个比一个恶心,然而贵电影想赞美的就是这份恶心。东亚男心中的“完美妻子”“完美家庭”,其实就是男的不管多丑,还能找个保姆(老婆)伺候自己为自己繁衍,丈夫随意外遇,你要幸福的话就要装聋作哑🙄还得感恩戴德,一群傻逼。
如果说女人都是阿修罗 那生活就是修罗场 同样是四姐妹的故事 海街日记跟宛如阿修罗一比 就显得笨拙而幼稚
好难看。这片子的三观极其让人讨厌,故事又拖又跳讲的差,群戏更差几个女主角都是低三下四的日本传统女性形象。说句对死者不敬的话,森田芳光的水平也就这样了,看过他的几部片子可都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