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记得二十多年前流连忘返的录像厅里经常听到这首歌。
“但莫问此去那时还,分离难说短暂,若日后大家再见面,必回赠一双虎眼.....”那种气势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前几日参加了《夺标》的见面会,有位带着儿子去见徐小明的观众说,幼时和父亲一道守着电视看了徐小明自编自导自唱的《霍元甲》,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受益匪浅,这次有机会借影片见面会亲见徐小明先生,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终身受益。
精神抖擞的徐先生和这对有心的父子握了握手,脸上洋溢出激动的表情。
徐先生的骄阳电影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港产电影的继承和繁衍,不过由于行政事务缠身,多数时间出任监制一职。
今次《夺标》确实是耗费心机,换个角度亦可看作骄阳电影的投石问路。
作为“螳螂拳”的第六代传人,并亲自担任片中“螳螂拳”“鹰爪拳”“太极拳”的指导一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绝对是久违的真正的武术功夫。
久违大银幕很久的张卫健,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将见面会的气氛掀到了另一个高潮。
大多数人都记得他电视荧幕里塑造的角色,插科打诨,搞笑蛮缠,是他一向的风格,之前很是担心,24格里他的表现会将电影引向另外一个歧途。
不过这样的担心还是很多余了。
纵观全局,Dicky很好的起到了电影中需要调剂平衡的幽默搞笑成分的作用。
甚至在高潮部分的煽情也处理得相当得体,让我们对张凤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谢苗则在徐小明的悉心指导下,将螳螂拳的诠释得有板有眼。
勾、搂、采、挂、刁、缠、长短兼备;劈、按、崩、扎、滑、截刚柔相济。
正所谓“只动腰,不走胯”,取其螳臂挡车之不畏,勇往直前之意,将“夺标”一词于情于景都体现淋漓尽致。
幌腰抖臂,形於手指,恍如螳螂浮现气势非凡。
徐向东和于荣光的对战,着实让当年喜欢《木棉袈裟》的影迷期待了一番,虽然他们只是点到即止,但是却勾起了很多人重温他们年轻时风采的回忆。
片中徐向东扮演的角色入木三分,更符合中国传统武术的那种为求名扬天下,不惜一切代价的真实写照。
而最后时刻的,也是性情中人的大彻大悟之后真情流露丝毫不掩饰不做着。
反观于荣光的中华武术会馆长倒是套话连篇,隐忍克制,倒也将某些有身份的武林人士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了,不过不失。
听说片中还有另外一个看点就是另外还有十五位武术冠军参与入境演出,鄙人眼拙,并不尽数认出。
那个太极道姑李辉都还是朋友在旁提点,才知道她的仙风道骨是真材实料。
无论是噱头也好,夺目也好,暂且不表。
我想表达的是该电影还是体现出徐小明欲将武术与功夫竞技很好的呈现在大屏幕前的一种尝试,无可厚非,这是彰显诚意的十足体现,这种尝试是否能够带来很好的效果呢?
因为说教,因为奥运献礼,《夺标》的题材会让部分观众觉得不伦不类,有甚者会觉得反胃。
那倒是反应过激了。
之前我也说这次是骄阳电影的投石了。
毕竟香港电影如今面临着一场很艰巨的转变,每个用心的导演都在努力求变,以求适应这个市场,而不至于让香港电影走向绝路。
陈可辛如是,徐克如是,徐小明亦如是。
如果硬要我挑一个刺儿,那就是夺标少了一首比较明显的主题歌。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徐小明先生就如此的激扬澎湃,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夺标》还是让不少人感动了一番。
至少不是虚情假意。
一路看下来感觉是非常之用心。
将来还想在大银幕前看到如此精细的功夫电影,就看此次《夺标》的票房究竟有多好了。
借用当天见面会大家在主持人的提示下高吼的一句话,算是一种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明明是要借著奧運會來加分的,可惜被演繹成了一部老套的港產電影。
張衛健的風格尤其沒有什么變化,比想象的差。
其實主題還是不錯的,如果編劇再好點,有演頭。
忘了谁说的,好的电影不是让你看到了什么,而是想到了什么。
所以这个意义上来看,大概《夺标》真的不算好电影。
可我总觉得,当下的电影让我不用去思考,也就是说能够既不怀念也不怨念的,倒也清静。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部电影出来,我看到的影评要么就是标题党要么就是苛责,有时候我会想您看的都这么透彻了为什么不自己拍一部呢,大概我也不曾溜达到什么好的blog。
人家看门道的或许真是有很多道理的,我是看热闹的那个群体,所以最后干脆就不再看影评了。
这徐小明的身价背景我自然就不会知道。
大概徐小明是个牛人。
可18年前他拍上一部电影的时候我才5岁,所以徐小明三个字对我来讲也只是三个字而已。
不抱希望的时候自然谈不上失望,对这部电影我带了相当宽容的心来看热闹的。
大概比热闹还多的心理是看看久违的谢苗。
武打很精彩。
羊说电影请了15个全国武术冠军还有什么什么专业高手之类,从他们点到为止的几个动作行家风范就已经征服我了。
我讨厌动作片,但武打片却一直是心头肉,尤其是港味儿的。
那个不知道哪位高人扮演的太极诗叔连布棍都耍的那么漂亮,我回放着看了几遍,后悔在嵩山短居的日子没去某某武馆拜师学艺。
可于荣光在电影里说的那句话没错,[全力以赴,点到为止]。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想在短短90多分钟兼容这么多武家风采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武戏我看得精彩却看得不过瘾。
Introduction都算不上,每个门派顶多算介绍了关键词。
但即使这样转瞬即逝的精彩也是久违的,《画皮》里的甄子丹让我一度怨念到极点,有了这些镜头倒也扯回来很多心理平衡。
好在大概不久也就能看到《叶问》了,飘逸一点的等着吧。
文戏。。。
笑。
不说什么了,大概骂的也不少了。
我只想说一句,起码人家片子的卖点里没有白痴床戏,然后打出XXX堪比《色戒》之类。
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很可爱的了。
短时间内想把这么多武术介绍全比武确实是最实用的办法,但为什么时隔这么多年却再也没人能把比武的场面排出黄飞鸿的那般效果了呢。
电影越是进步,我却越加怀念岁月里那镜头的昏黄了。
张卫健这次没有雷到我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我曾经那样讨厌他。
张凤是不够稳健的,但张凤确实足够可爱的。
我喜欢他中山装鸭舌帽的调皮。
谢苗不再是脸蛋圆滚滚,眼神有点别扭的那个武术神童了,所以他对我是陌生的。
这片子那么多武学出身的行家,毕竟演戏对他们来讲是门外的风景。
Anyway,不要再苛责谁谁的演技了,总不能指望霍元甲得奥斯卡吧。
最后想说的是,我很乐意的看到这个有点谄媚的题材没有在奥运档播出来。
我不知道徐导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但这个后知后觉的时间我喜欢。
不然我会把他当主旋律电影避而远之的。
不是说主旋律不好,大概是大学每次党会都要看电影写观后感写出心理阴影了吧。
很多东西其实没那么复杂,赋予太多含义与一身,就没那么可爱了。
武术的题材掺和进来奥运和民族之类我是不喜欢。
但看《夺标》时是地中海4日阴雨之后的第一个晴天,好的心情让我心平气和起来。
这电影不够简单,但他有差不多的可爱。
就冲着儿时经典木棉袈裟的正反派高手,在20多年后在这里的对战,就是多少人的梦中回忆呀。
于荣光与徐向东本身都是武术高手。
张卫健这个角色不是太讨喜但是我们还有李连杰接班人的表演。
谢苗在2008年已经初步长成了在本篇中的武术系非常的精彩。
而且这个故事本身它就是真实存在的张之江也是中国国术馆的馆长为中华武术的保存和发扬做了重大的贡献这里也展示了他在1936年率队参加奥运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1次规模参加奥运会。
这里面的几个女女演员给人感觉一般张志江的师妹还是比较强。
我这多多少少也写了有200多字了吧,居然还发不出去什么情况?
最后我们再讲讲导演徐向明当年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包括大侠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多少经典都是他缔造出来的。
前晚看的媒体场,应该上映了,《夺标》的台词超雷超主旋律,剧情完全不值得票钱,给一星;但是功夫迷值得去看,螳螂拳和鹰爪打得很热闹,影院的声响效果也很衬托动作,距离陈嘉上李连杰的《精武英雄》还有点距离,但值得五星。
结尾仓库大乱斗让人想起80年代的港片了BTW,两男主角 张卫健和谢苗 都在1.70左右,反倒是两个女主角都是10cm以上高跟鞋出场,所以发布会上一字排开个M形状,也许是练功夫的都不适合太高的缘故
1、在看此片之前,曾先入为主地认为,又一部功夫烂片。
导演徐小明,立即想起老电视剧《霍元甲》,老土;张卫健主演,张卫健会功夫吗?
盗版碟包装上醒目的标语:“十年来最好看的功夫大片”,操,大言不惭,肯定是烂片!
尽管看看,然后挑错猛批。
结果发现,尽管此片不算很好,但并没有想象中的差,比《叶问》《狼牙》好得多了2、首先值得一赞的,此片比较忠于史实,1936年柏林奥运会,民国政府确实派出过69人的代表团参赛,确实派出了9人组成的中国国术表演队进行武术表演作为表演项目,但影片开始不久车上的对话:“……太原地震、四川饥荒、苏北瘟疫……什么捐款云云”,经查,1932年到1936年太原地区并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地震,纯属胡说3、张卫健参加奥运,是为了沟女,这点无可厚非,相反其动机之伟大值得赞扬,现在的运动员还不是为名为利……凡是同奥运有关的题材我都非常厌恶和反感,因此看此片我只好把奥运内容剥离,视而无睹,否则我就看不下去了4、本片虽然死了一个人,女猪脚黄翠如,搞得有点悲情的气氛,(我认为女猪脚是自己找死,活该的,隔壁帖子说这是体育精神,难道体育精神就是不死找死?
),但本片仍不失为笑片的定义,可以说是功夫笑片,其中鸡嫂扮大肚婆蒙混,过几分钟后肚子没了被发现,竟然解释说刚刚生了,这一段简直笑趴我了,还有上海佬说话一、二不分,导致安勇两个儿子调乱被冠以冒名顶替之罪撤销资格也很搞笑5、张卫健等人练大刀砍苹果那一段,于荣光割断绷紧的绳子,导致险象横生,这能说明中国功夫在实战中的重要性吗?
导演卖弄特技罢了6、一群人冲上街头卖武卖杂耍筹款那一段,简直是个闹剧,也可以说一群人头脑发热神经兴奋,给人感觉很滑稽,实质导演处理得不错,说明这伙人就是头脑发热,说明街头筹款是失败的7、各门各派各树旗帜参加选拔那一段有点马虎,本来声势浩大,少林、武当、青城、崆峒都来了,让我想起周星驰某部电影类似的镜头(片名忘了),后来草草收场,有点失望8、本片花架子武打动作设计得不错,够架势够花哨,十足的花拳绣腿,很好看,于荣光、谢苗螳螂拳的架势似模似样,太极门道姑的架势也不错,很有看头(我边看边想,如果道姑脱下道袍裸体耍太极会好看还是难看呢?
穿三点式也行),但安勇这个鹰爪门高手,耍出来的鹰爪功倒不大像9、看了本片,我更加深信不疑,中国功夫就是他妈的花拳绣腿,拿到大街上卖武确实能换些钢崩儿回来,连张卫健这样没有武功根底的搞屎棍都能拍得不错,谁还不能拍啊?
找憨豆先生mr bean也能拍,只要找一个有经验的武指设计一些花哨的武打动作配合特技就行了10、本片又是一部供国人yy的片子,但比起《霍元甲》《叶问》之类yy神作,其yy之余娱乐性也挺强,看家可以各取所需
这个可能是个应景的作品吧,正好是奥运会的年份。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勉强把一堆八杆子打不着的情节混合到了一块。
张卫健在里面的插科打诨有点烦,是个人都可以满篇讲出各种大道理。
也许是徐大导重出江湖练手的东西吧。
功夫是中国国术,应该是李小龙让世界了解了功夫。
而奥运是世界体育的盛会,虽说有千年历史的功夫没有出现在百年的奥运中,但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成就的确是一届好于一届,可是我觉得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像影片中的中国人一样,他们虽然没有任何成就在奥运,但他们拥有我们缺少的中国人的中国心啊!
希望功夫能在奥运上出现,希望奥运在来到中国,不过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只要展现力量与美就好啦!
几句话1。
背孩子的那叔叔,您能蹦达的再欢点儿么?
2。
大背头师太,您那头油嘛牌子哒?
3。
鹰爪门好厉害!
能直筒小唧唧!
联想手提电脑网 http://www.thinkpad-china.com广州新能力网站制作 http://www.wangzhanbaojia.com在线电影网站 http://www.v3v4.com/
长途车上的悲剧
【迟标】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的,两个武打影星都长大了,电影拍的我觉得真的还行
电视上看的。
电影一般般 ..不过 ,有很多事情还是值得我们感动的 .
李暉演的不錯。
亚瑟影城 2012.8.17 19:43 谢苗怎么长成这样了? 5*1
露天电影。
没有看它的必要%……
文戏一般,武戏好
6分。2008年的电影。挺好的题材,挺一般的呈现。
2008
劳资还以为武打部分会有多好,竞技套路和传统打法的结合太违和了啊。
杂 小不懂还是那个小不懂
武术,动作真的很不错,很到位。其他就。。。女主角还好
蛮大气
武打场面还是不错的,就是文戏一般
宏大=空洞
打戏不错,别的一般。
看完就忘
这年头居然开始借着奥运会的名义进行恶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