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朱莉娅
وداعا جوليا,Goodbye Julia
导演:穆罕默德·科尔多法尼
主演:Eiman Yousif,Siran Riak,Nazar Goma,格·达尼,Issraa Elkogali Häggström,Mustafa Aiman Khalifa
类型:电影地区:苏丹,瑞典,德国,沙特阿拉伯,法国,埃及语言: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北苏丹人莫娜曾是一名歌手,结婚后退出歌坛。生活体面的她却被内心秘密折磨:她曾间接引发了一起谋杀。为平息愧疚,她收留了失去生活来源的死者遗孀和儿子:来自苏丹南部的朱莉娅和丹尼尔。在家庭内外,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建立起意外却暗藏危机的友谊。由于无法坦白罪行,莫娜决定抛开过去,努力适应现状。但她没有想到,国家的动荡蔓延至..详细 >
一场意外事故将电影的矛盾从头拉到结尾,由暗处转为明处。期间苏丹社会的动荡以及南方的独立,把小家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最后小孩子拿着枪跟着领袖去参军了,挺心酸的,在孩子的眼神中只看到憎恨。矛盾会继续延伸下去……
超出预期!
30
通过一个小车祸,一次以自卫为名实质过度防卫的种族偏见杀戮,串起分别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两位女性、两个家庭,这个框架顺理成章地衍生了种族、宗教和政局议题,使本片的纬度得以扩大。虽然身为不同肤色和教派,但两位互为镜像的女性,都各自找到觉醒和自由的突破点。结局一幕,一处妙笔,南北独立并不代表种族宗教所主导的地缘政治能硝烟尽散,一切稳定的背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男主杀人不眨眼,女主撒谎不眨眼,真·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剧作很抽象,女主撞人第一时间不救人,而是给男主打电话?男主被抓包不给Julia道歉,而是给军官道歉?
SIFF 苏州放映。对女性之间复杂的情谊刻画得很细腻,最后发现是男导演还蛮意外的。想起Adichie的一篇短篇小说。镜头语言很成熟,光看电影本身很难想象到映后制片人提到的预算和设备上的窘境(但仔细一想确实如此)。非洲似乎总是面对南北冲突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种族问题,他们被各方角力撕扯得面目全非。两名女主角居然都不是专业演员。开头时看起来最无力的Julia其实是最清醒最强大的。“是你利用了我们的贫穷和窘境。”软弱的Mona最后也在歌声中找到了自我。从全身罩着黑袍站在麦克风面前不敢唱歌到在校园里欢唱再到最后自信自由地放声歌唱。她全身黑袍只露着一双眼睛背着吉他那个镜头让我想起中东那支女子乐队--“黑袍下的人可能会死去,但这支乐队会一直都在。”里面的两个男人还是自负到可笑:“你这样的女人不配得到我的爱”
买来的不是放冰箱的瓦卡,而是良心的赎罪券。放飞的不是笼子里的鸣鸟,而是想歌唱的自由。你利用我获得更好的生活,我利用你获得事后的心安。我们都在用水桶接着内心滴水的角落,用抹布擦掉盘子底区别的红色印记。在这个分裂的国度,可以不用原谅,但可以和解。可以撒谎欺骗别人,但不能撒谎欺骗自己。
对于远在另一端国度的人而言,她们如此的陌生,又如此让我们共情。没有人是安全的独善其身
工整细腻。
真是一个好故事,难得的苏丹电影。借两个女人的画像来图绘一个国家的分裂史。结尾揭示茱莉娅早已知道真相,她还有别的选择吗?在时局困顿、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要分裂还是要团结? 去南方还是留在北方? 做基督徒还是穆斯林? 是男人的自负自大还是女人的脆弱良善? 是穷人的狡猾还是富人的赎罪?这些都被很好地编织进圆熟的剧本,是“讲好苏丹故事”的电影节版本。
从结尾回想,朱莉娅一早知道丈夫已死。她撒谎说想要去欧洲找丈夫,念自己曾拒绝的的大学。真好啊,坚韧顽强从来不是东方女性的特质,而是悲苦女性的奏鸣曲。
你猜我犯了啥错?你猜我有了啥心事?你猜啊,你猜啊,你猜啊!!!!!
南北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但爱的名义不会改变
siff2024@百丽宫长宁来福士。比较惊喜的一部新片。
很讲究的光影和构图,用独特的视角展现战争下每个人的生活和选择,两个女人以柔克刚,各怀鬼胎,成就彼此。
一次别离苏丹版
好看
基本全都有了,第三世界奇观,种族隔膜贫富对立家园失守个人困境谎言救赎女性视角,塑造了两个有血有肉自私又善良得人类。她们的隐忍与欺瞒如此正当,叙事踏实对观众友好。第三世界电影永远的宝藏。
总觉得哪里不对,想了一下,可能是太精致的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