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里多鹤和张俭在芦苇地里,两人眼睛亮亮的对视着,张俭握起她的手,细细的嗅,轻轻的吻上去,多鹤羞赧的低下头。
这样亲昵的举动,是爱人间才会有的。
书里写到,多鹤去监狱里探过张俭后两人约定,每天九点的时候想着对方,便是见着了。
而书里的小环也不似剧中一般咄咄逼人,处处提防,她会睁一只眼闭一只,会为两人单独留下说话的机会,会替偷情的两人背下黑锅。
我爱剧里娘和多鹤的情感,也爱后来张俭和多鹤的隐忍暧昧,我也爱书里的小环,嬉笑怒骂却在处处维护着丈夫和多鹤。
剧里的多鹤更像是个中国女子,书里的多鹤才是在中国的日本女子。
多鹤,真是个动听的名字。
周末闲些无聊,翻看电视频道,无意发现《小姨多鹤》;一向不喜欢苦情电视剧的我,竟然也被深深吸引;《小姨多鹤》是由严歌苓小说改编,很欣赏这位有才气的女作家;曾看过她的一部小说《无出路的咖啡馆》,另一个由赵薇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出自她手;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很喜欢她的作品;竹内多鹤,一个可悲、可敬、可爱的日本女人;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会说:“我可以的”;一个瘦小的女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撑起一个家;一个这样坚强、忍忍的女人,从她身上看不到苦难,只有坚强;另外一个女人,朱小环,很典型的东北女人一生在捍卫爱人、家庭;她也很善良,只能说有些事情女人真的无法大度;总之女人一生不易,女人又为何为难女人呢?
很喜欢孙俪,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清澈,我喜欢这样的演员;
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和妈妈一起看完了《小姨多鹤》,每一集都处在流泪和准备流泪的两种状态之中,为了剧中的母爱、坚韧和苦痛而从第一集哽咽到最后一集,着实不易。
通篇看完后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说实话,我看过的中国大陆制作的电视剧很少,平时都打着学英语的幌子狂迷美剧,但是接连两部电视剧《潜伏》、《小姨多鹤》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让我有始有终的认真品味了每个细节,每句台词。
恰逢前几日《阿凡达》热映,在新浪围脖上看到一句评论:“技术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十年,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千年。
”当时看到这句评论有点断章取义了,颇有微词,但是当时又一时想不出印象中哪部中国电影格外闪耀人性的光辉,不知这句话是否也适用于中国电视剧,如果是的话,我好想说,《小姨多鹤》这部电视剧,真的让我体味到了人性,深刻而普遍的人性。
看到豆瓣上好多人都呼吁一定要看《小姨多鹤》的原著,电视剧翻拍的有多篡改,其实有些庆幸先看的是电视剧,这样在看的时候才会完全的纯粹的投入剧情和表演之中,而不是分神鄙视编剧。
所以,下面的评论完全是基于电视剧本身的,对于严歌苓的原著,我心存敬仰,真的是很厉害的女作家,将女人的美和悲刻画的那样淋漓尽致,无论是一个人的还是俩个人的,“史诗”一词真的不为过。
两个女人、一个男人、一对老夫妻,五个人就像被命运捉弄一样深深的卷入一潭苦水,越挣扎就陷的越深。
每个人都有他可怜至极的地方,但是谁又比谁苦?
谁又应该让着谁?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恐怕没有定论。
“到底你是孩子的妈还是我是孩子的妈?!
”——朱小环每次听到她对着多鹤吼出这句话我的心都很疼,明明孩子是竹内多鹤十月怀胎生下的,吃尽了苦头,为什么在朱小环的嘴里就可以这么轻易的、大义凛然的蹦出这样一句质问的话?
有时真的分不清这话是质问多鹤的还是质问她自己的,惟有一种原因可以解释,小环是极其单纯的女人,在孩子的事情上她是真的将自己烙印上妈妈的标签,所以才可以这样毫不犹豫的质问。
小环可怜,在“无后大过天”的家庭里她偏偏不能生育,这样不可解决的矛盾为整剧铺下了悲怆的基调;小环是因为日本兵的骚扰而跳崖不能生育的,偏偏丈夫二孩儿要和一个日本女人生孩子;孩子生下来了虽然管她叫妈,可是亲妈和亲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二十几年,每天担惊受怕的日子可以想象得到。
她在夹缝中生存,公婆逼她,道义逼她,使得她自己只能满心苦痛的蹒跚前进。
她绝不是完人,只是一个善良、刀子嘴豆腐心、除了丈夫的事其他都好说、心胸没办法宽广的普通女人。
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朱小环的影子。
“可以的。
”——竹内多鹤这是多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那场款日持久的战争不光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老百姓,还破坏了很多日本普通家庭的幸福。
多鹤和婆婆间的母女情感是最为感动我的,我就受不了和妈妈有关的情感,绝对的敏感,都不太敢去看那部《妈妈再爱我一次》。
始终认为母爱是最伟大的,最让人动容的。
多鹤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隐忍了,一个人的一生怎么会充满这么多苦痛,东北话说就是“憋屈”,太憋屈了。
日本女孩被卷入这场战争,在16岁时就受尽了机关枪和炮弹的惊吓;被土匪装进麻袋一毛钱一斤的卖;遇到了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好心中国人家,还得与他们家的“傻儿子”生孩子;明明是付出自己的贞操,却要主动示好,洗澡水洗脚水一应打好,得来的还是二孩儿粗暴的拒绝;生下了孩子不能做妈妈,只能做小姨,每天受小环冷言冷语冷眼;砸石头、喂三个孩子、拉煤车,那些男人做起来都吃力的活偏偏要一个弱小的女人做;被坏人彭瑞祥时刻惦记着,遭尽各种冤枉受罪;本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却偏偏丧失在二孩儿手里;女儿疯了,二儿子跟着坏人正邪不分,三儿子下乡知青……生活的乱麻缠的越来越紧,让人透不过气。
多鹤想到过放弃,但是小环一句“咱死不起”打断了她最后一条逃避的路,连死都不可以的人生,多么悲哀啊!
这部剧充分描写了这个叫做多鹤的女人性格上的隐忍和坚毅,哭,她会找个没人的地方,笑,她会让所有人看到。
不管身边的情况有多糟糕,即使新婚第一天死了丈夫,她还是会坚持着去扬沙灰,这真的让常人难以想象。
她偏执的追求家里干净、整洁,绝对是个极其能干的女人。
孙俪的演技在这部片子里有极棒的显现,前半部她基本没有台词,可是好喜欢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温柔甜美,含起泪来让人心痛不已,她经常简短的说“可以的”、“嗨”,很好听。
前几天看李静对孙俪的专访,讲到怎样入戏时,她说自己会提前听音乐,用相似节奏的音乐将自己带入戏中。
怪不得演绎的如此逼真、动情,堪称她的一部佳作。
沉默——二孩儿张俭这个角色是变化着的,但是他始终是个好人。
最开始他给我很傻的感觉,看待事情单一又固执,但是绝对的忠诚也绝对的孝顺,脱离开父母后的二孩开始起了变化,在经济独立后慢慢的开始注意起多鹤,懂得了如何去疼爱一个人,成熟了许多,到最后被彭瑞祥迫害而入狱改造,他骨子里那种固执逐渐转变为了男人的坚强和骨气,这是看着很过瘾的一点。
看着剧中一男两女长达二十几年的纠缠,发现这其中很有现代感。
男人都是会变的,女人也一样。
年轻时小环可以用一哭二闹三上吊来获得二孩的疼爱,可是到了年老她还想使用这招就有点过时了,张俭没那么在乎了,也没那么当真了。
所以说女人上了年纪就要知道何时改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丈夫。
聪明的女人绝对知道随时转变观念,套用胡爷爷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张俭其实是这部剧里面很可怜的一个人,左右为难了一辈子。
都说养儿能防老——张家老两口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用尽了最后的气力让儿子能够传宗接代,最后老两口得到了什么呢?
中国的父母真的是太辛苦了,不但是儿子女儿幼年要管,管到成人了还要管,就业、婚姻双管齐下,就连儿子能不能再生儿子也要管!
可悲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总的说来,这部剧没有华丽的服装设计,从头到尾都是那么几套破棉袄、花头巾;没有宏伟的故事铺陈,单单一个东北农村家庭里的爱恨情仇;没有绚丽的布景、标准的普通话……可是就是这么几个演员一台戏,就让人又哭又笑的,是部难得的好片。
这年头,把人逗笑不容易,像浙江中国蓝跨年晚会,想尽方法搞笑、逗乐,结果很不错,而想把人感动哭也没那么简单,不是演员掉眼泪观众就跟着哭的。
熬了3夜,终于把《小姨多鹤》攻克,一个人对着黑夜泪流满面,又一个人对着黑夜笑得不由自主。
惊奇地发现,09年的年头和年尾,我是被同一个人感动了,她是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我开了年,《小姨多鹤》让我为09年告别,都是34集。
而田苏菲和多鹤,告诉了我,一个女人天生的潜质和无限的可能。
有一种等待,叫执着;有一种坚忍,叫无极!
而在等待和坚韧的细缝里,流露出的是潺潺的温泉。
你叫什么?
朱二环命理里相信,好命也好,歹运也罢,都是命中注定。
多鹤的命,只能用“苦”字概括,纵使这个词很空洞很乏味很抽样,亦只能这样。
多鹤是在逃难的过程中,被土匪掠去,放在麻袋里,在集市上卖,一毛钱一斤。
后来土匪以为她死了,给了张家老头子一块大洋,让他们拖去埋了。
可是,在路上,张家两口子发现多鹤没死,于是打算救她,又合计着让她跟二孩儿生孩子。
而二孩儿已经有一个老婆朱小环,并且二人感情很好,于是三个人便开始了一段纠结的,温情的,错杂的感情人生……张家对多鹤照顾的这段,颇有点《闯关东》的意思。
跟朱家老太救龟田一郎的那段很类似,同样由萨日娜饰演,也都是山东老乡救日本人的段子,倍感亲切。
“你叫什么?
”“朱二环。
”“你和朱小环什么关系?
”“我是朱小环的妹妹。
”“朱小环是你谁?
”“姐姐。
”“对了!
你叫朱二环,是朱小环的妹妹,我是你姐姐。
”所有的亲人都没了,收养自己的疼人的娘死了,自己生的孩子不能喊自己娘,孩子他爹是别人的男人又睡在一个屋檐下,装了十几年哑巴,敲矿石、送酒糟、拉煤车……还有小环时不时的数落。
第一次想嫁给小石,结果晚了一步;第二次终于结婚了,以为摆脱了3个人生活的窘境,谁料新婚第一天小石被张俭意外地撞死了……女人疯了,大儿子背叛了,小儿子远在他乡,张俭改造去了,朱小环又瘫了,她又得扛起所有的责任……结局终于是完满了,突然生母蹦出来要求回国,又是别离地哀愁。
一个人的一生,苦得很busy。
但是,多鹤的微笑总是那么淡定、宽容、善良。
柔弱的身躯里埋藏着一个女人无限的能量,完美得让人致敬。
我在想,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女人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受苦的不只是中国老百姓,日本的普通百姓也是跟着遭罪。
所谓满洲开拓团,是日本政府拉来抢占中国土地的人口,同时给军队提供后备资源。
日本战败,这些有罪或无辜的百姓可以选择的出路也只有死,或者逃亡。
其中,有个桥段是,中国的军队挖了一个大坑,驻守在东北几个村落的日本难民在机关枪的扫射下片片倒下,这种以牙还牙的报复,或是现实,或是剧情需要,居然也没被总局卡掉。
多鹤,苦难命运的开始,也只能归结于日本的战败。
从政治角度去理解,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宣扬中日友好的宣传片,某些情结的改编与小说原著出入甚大。
但是我不想去“愤青”,只想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敬仰朱二环——竹内多鹤。
二环她姐,朱小环朱小环,其实也是一个悲情女人,但是,他的“杯具”是无奈的。
虽说只能归结于日本鬼子,但是发生的事情不能改变,也只能接受,即使无法接受。
如果朱小环嫁的不是张俭这样的男人,如果朱小环遇上的不是多鹤这样的女人,概是其他任何谁,她的人生都会很“餐具”。
身怀六甲,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并且失去了生育能力。
没有小孩,这是张家殷实幸福之余的美中不足,并且是至关重要的缺陷。
用张俭他爸的话说是“再折腾,再黏糊,那也是付不出蛋的母鸡!
”况且,张家正张罗着娶二房的事情,这对小环的家庭地位是极其严重的威胁。
“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就如房顶上的草,扎不了根。
”在权衡了短期和长远利益之后,小环也只能同意丈夫和日本女人生孩子的事情。
但是,朱小环的一生都在担惊受怕。
她让出了自己男人的身体,但是不能让出男人的心,但这又由不得自己控制。
她害怕二孩儿和多鹤产生感情,于是经常多疑地抽搐神经,发起“驴脾气”;她害怕孩子们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亲妈,于是只要孩子对“小姨”好点,她就“吃醋”;她更害怕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多余的,在她看来多鹤是闯入者,她才应该是多余的。
当朱小环发飙的时候,那些力挺多鹤的观众可能会很气愤。
特别是强壮很多的东北娘们为了隔离孩子和多鹤的感情,自己不能喂奶还在家看孩子,让多鹤去敲矿石还要死命地跑来给孩子喂奶。
太气愤太气愤了,但是,当她给多鹤泡猪油糖水的时候,即便她嘴上说是为了孩子奶水足,但是眼里流露的是真的心疼。
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不假。
当每回她的多疑被证实是误会之后,她又会对多鹤心疼。
她总是在忍耐和抽搐的反复中折腾自己、折腾张俭、折腾多鹤,但对孩子,一如亲生。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小环,她的驴脾气很容易让很多观众忽视了她的善良。
我也很喜欢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豪爽。
最后,她被多鹤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
两人喝酒的那场戏,也感动了我。
嫉妒,羡慕……一个女人是因为怎样的命运才能遇上另外的这个女人?
又是有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坐在那张桌子上喝着那样的烈酒?
一如我的座右铭“交值得交的朋友,喝值得喝的烈酒”。
男人,可以很轻易地这样,像《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里的陈重和李良。
可女人,很难。
女人拼了命地谈情,谈的大多是爱情;女人引吭高歌地讲义,结果也真的是故弄玄虚。
纵使有一个男人般重情重义的女人,也很难遇上另一个这样的女人。
虽然我也是女人,但是女人间的感情真的很经不起推敲。
所以,我嫉妒了。
《小姨多鹤》,不只是多鹤的一生,而应该是两个女人一生的连坏套。
一个男人,三个孩子。
【PS】:《小姨多鹤》的演员阵容和表演水准也非常让人满意。
姜武、阎学晶、孙俪三位主演无需多说,张家老两口很有《闯关东》里萨日娜和李幼斌的感觉。
东北腔的调侃,让人极其带劲儿!
姜武演的二孩儿实在是太可爱了!
一个可爱的男人散发着抵挡不住的魅力。
《别了,温哥华》里,也最喜欢姜武。
总觉得姜文太严肃,甚至有点诈像,姜武则非常亲切憨实。
《小姨多鹤》基于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展现了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东北大地,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下的女性悲歌与自我救赎之路。
该剧通过多鹤和小环两位女性的命运交织,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又以一种近乎荒诞却又真实的方式,展现了旧时代女性在传宗接代与生育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小姨多鹤因战乱失去所有亲人,历经磨难后被贩卖到张家,被迫“借腹生子”。
多鹤的形象,是旧时代女性在极端困境中坚韧生存的缩影。
她虽身处异乡,却以无私的母爱和牺牲精神,默默承受着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方式在张家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而朱小环,作为男主人公的正妻,她的命运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
因战乱流产不育的她,面对丈夫的“借腹生子”行为,内心经历了从排斥到接纳的艰难过程。
小环的形象,展现了旧时代女性在封建思想与生育压力下的无奈与妥协,但她的坚韧与宽容,让她在困境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她与多鹤从对立到和解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宽容,更凸显了女性在苦难中的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
总之,《小姨多鹤》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家庭情感纠葛的电视剧,更是一部反映历史、思考人性的作品。
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与命运起伏,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女性形象的塑造饱满而立体,她们的故事让人动容,也让人深思。
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命运总是充满了坎坷与不易,但正是她们的坚韧与宽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与光辉。
《小姨多鹤》中,一众演员的演技都十分精湛,尤其是前半段两位萨日娜、杜源和孙俪、闫学晶和姜武之间的飙戏相当出彩。
总觉得演员的感情是浮在表面上的,尤其是二孩,姜武故意装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射雕》中的李亚鹏,小环也木有书中写得泼辣风趣。。。。
远没有原著看着吸引,但聊胜于无吧
朱小环是女性版的“福贵”,她挂在口上的“凑合活”与福贵的“活着”本质上是同一种精神。
小环与多鹤,不同的姿态,相同的价值观内核——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如同钗黛,如同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原著的双女主,不分伯仲。
电视剧把小环改编成市侩醋坛子泼妇,把多鹤改编成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傻白甜,两个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流俗于刻板印象,立意和格局顿时小了,实属挂羊头卖狗肉。
孙俪的美貌支撑我多看了几集,然而演员美则美矣,奈何剧本已经失去灵魂。
为什么这么善良温柔无私的多鹤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终于有了一个深爱真心爱她的男人却在领证的当天意外死了 md我当时看到这我的心当时感觉被扎了 真的 觉得多鹤太惨了,吃了那么多苦收了那么谢罪 ,她长得那么漂亮却没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还好最后结局是好的 但是她的妈妈还是快死了 还要和妈妈回去日本照顾她 而且她妈妈就不能不瞎相认吗 md 窝火 这剧赚了我太多眼泪了 看完内心真的久久不能平静 😭
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朋友说,这个电视剧改编得不太好,很多地方都没有写到,原著好看多了。。。
当然,我相信原著肯定比电视剧要丰富多了。
更多的细节的体现,没办法都在有限集数的电视剧中体现。
但是。
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依然还是有被很多地方感动到,值得让人仔细回味。
最开始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萨日娜出演的张检的母亲。
不仅救了多鹤的命,而且对待她就如自己的亲生闺女一样。
当张检最后故意将多鹤扔在外面找不到人的时候,她的焦虑、痛心都表露无疑。
没有人能像她这样更爱护多鹤了。
从他们家跟媒婆打架的那次起,她就知道,多鹤把她当成世上唯一的亲人。
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母亲。
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的母亲,维护母亲的安全是她最强烈的信念。
张检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看到多鹤把自己当妈妈,她都不忍心将托付生育的计划告诉多鹤。
不管发生了什么,她都不愿意看到多鹤离开那个家。
后来多鹤给张检生了3个孩子。
跟着张检夫妇二人一起搬到了城市炼钢工厂里住。
多鹤一边照料3个孩子给孩子哺乳,一边在工厂里打工,光敲石头一敲就是8年。
8年里,不管张检的老婆怎么不待见多鹤,她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将那个时候的破民房收拾的干干净净,每个月的工资都交给张检的老婆,不卑不亢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对待跟她耍横耍脾气的张检老婆一如既往的像自己亲姐姐一般。
并且还忍受着自己的孩子们叫别人妈。
每一集当中都有多鹤跪在地上擦地板的场景。
但是,那个时候的地板,并不是地板,而是一些平切在一起的红砖头。
平铺的砖头与砖头之间还是存在很多缝隙,就被她这样每天跪在地上擦。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张检每次回到家里,多鹤都会第一时间冲过去给张检刷身上的灰尘,脱鞋、换鞋,还将鞋子摆放好。
这些细节统统都是日本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这些跟普通的中国家庭相比,真的差别很大。
曾经极力想对这样的故事背过脸去:战乱中去国离乡的孤苦女子,以替人生育的代价被救助,然后隐忍地生存,长久地处于外籍人和第三者的双重尴尬之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在世间的所有尊严和名分,——离家太久,会淡忘亲情的气息;受苦太多,会磨蚀性灵的光亮。
然而还好,《小姨多鹤》带给我的是一种异样的撼动与思索。
原来生活是一座奇异的花园,不同种群之间既需要争斗求存亦可以同眠共枕,——横七竖八、纷繁芜杂的现实一片既是冲天戾气也是勃勃生机。
所以张俭这样的窝心男人虽然成不了小环和多鹤生命里的高山与大川,亦可以是一顿饭、一句话的温暖。
所以小环这样的刚烈女子虽然视多鹤为飞来横祸,亦对她怜爱有加,不忍离弃。
处心积虑的小彭也好,憨厚朴实的小石也罢,也许只是毒虫一只,呆树一棵,不会影响到整座花园的枝繁叶茂与香气四溢。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也许仅仅是,生生不已。
多鹤的微笑总是那么淡定、宽容,柔弱的身躯里埋藏着一个女人无限的能量,完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小环的言辞总是那么豪爽、果断,用咄咄逼人的外表包裹着那颗善良、脆弱的心,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悯。
两个同样都被命运捉弄的女人,谁比谁更不幸,谁比谁更勇敢?
特别喜欢二人历尽劫难,举杯共饮的那一段戏。
当人生已沧海桑田了几生几世,当心已浴过了血水,煮过了碱水,一切的恩怨都可以在相视的那一笑间灰飞烟灭了。
丈夫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孩子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就这样在一起胼手胝足地,卑贱地,活过来了。
《小姨多鹤》不只是多鹤多劫的一生,而是两个女人穿越无常命运的史诗,更是每一个普通人面对浩荡生活的启示录。
歌很好听,相濡以沫。隐忍的女子
小时候还蛮喜欢严歌苓的小说,可惜,这次觉得砸手里了。
忍、、
什么玩意儿!莫名其妙!浪费时间
我咋觉得这男的很不是人呢
孙俪很喜欢,闫学晶演得也不错,但是稍微有点夸张
神烦原著党拿小说说事,这是电视剧好不好😊本来四星,加一星。
忘了原著这就是个不错的电视剧,我看的时候总想着原著,就很失望了,而且影像会过期,文字不会
看得满脑袋问号❓怀疑这真是严的小说改编吗?但细细一想,严笔下的女性确实与多鹤、朱小环有许多共通之处,永恒地忍耐、奉献,把苦难变成一座独属于女人的“丰碑”,《陆犯焉识》冯婉喻、《一个女人的史诗》田苏菲、《金陵十三钗》十三钗都不外如是。可他喵的张俭又不是陆焉识欧阳萸!一家人以救人一命的至上道德,残酷绑架了多鹤的一生,甚至多鹤前期也甘之如饴,好一场大型的囚禁SM。我妈说:“这个女孩子好像咱们这的女孩子,可是不像现在的女孩子。”我可谢谢了,现在的女孩子终于不用靠把自己献祭出去来获得无用的赞美了。
最近陪着老爸看。。一边看动新。。
人民文学上看的小说首发,选角挺赞的,尤其是小环。
果然还是不能和原作比的 首先多鹤的扮演者的选择就是一大败笔 对孙俪没意见 但是她不适合
比较满意孙俪的表演比之以前有很大进步,画面很干净舒服,表演流畅。演员表现符合电视剧情的安排,后期造型可以再老一点会完美些。看原著挑刺的人可以休息去了。
套了原著的壳子,其实关系不大了......
同人作。暗中观察推进剧情。
看过原著,实在没法看电视剧
跟我妈一块儿看,她哭得像个泪人儿...演员到位!原著还没看过,但电视剧本身已足够把这种旧社会的弊病den开让人一探究竟,总之还不错。
孙俪演技真是不错啊。。。
对这一类嚎哭虐心路子的电视剧,已经无力审美了……姜武、闫学晶的演技太虎,看着真是累。
去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