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多说这是多烂的国产恐怖片。
本来想着几个小伙伴半夜看看恐怖片能够吓出一身汗,没想到看了大半,还睡着的睡着了,该吐槽的吐槽,我脸都快凑到屏幕上了,还是没有高能。
只有莫名其妙出现的调情镜头,真心无语。
地点切换的也是很奇怪,荒村公寓的公寓在片子里面似乎出现的少的可怜。
正常但令我失望的是国产恐怖片还是以吓不到人为告终。
首先对那些不管国产片拍的如何都喷的媚丑表示最沉重的哀悼及鄙弃!
电影的评价应该公正客观,而我们是人,总是被先入为主的思想所蒙蔽,所以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惊悚电影,公正性和客观性显然是不足的。
电影是导演对本体思想及想象氛围加之一素材即电影主题及内容的整合体现,而往往我们看重的时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对导演的思想思之又少,显然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这也就是美国好莱坞拍了无数流水线式的烂片,但电影院的观众依然爆满的缘故,合理的剧情,完整的结尾,即使没有深度也不会被喷。
而那些有思想,有想法,有创意的电影却因为观众看不懂,没看懂等因素被评为烂片。
《荒村》这部电影对于惊悚的描述确实不够,但是还是有思想的闪亮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谈到了时空是可以扭曲的,人们对扭曲的世界的想象过多于美式的维护和平,拯救世界。
而导演创新的把几个看似无联系,无瓜葛的几个元素 扭曲的时空 爱情测试 荒村大宅 联系到一起。
胭脂的故事只是一个表面的线索,更是一个肤浅的荒诞的故事,所以叙述没有必要过于连贯,也是无关紧要的。
而在胭脂下面的关于扭曲时空来对爱情进行测试才是真正的线索,而对爱情测试的结果才是导演想表达的真实意图。
所以荒村是一部影藏于惊悚片中对爱情真谛思索的内涵片。
这也就是电影的内涵和真正主题。
爱,谁都能说。
什么才是真爱呢,真爱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呢。
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一个度量。
导演从自己的观点,一个新颖的角度尝试去挖掘。
今天相爱的恋人,昨天在做什么,他们是否相爱,那前天呢。
以一个过去的“自己”面对现实的恋人又会是什么结局呢,这些疑问无从解答,答案也不唯一。
显然4个大学生是失败的,他们无法相信自己是真爱,因此无法承受时空扭曲的痛楚,混乱中死去,这也是对他们失败的惩罚。
而男女主角却幸存,什么原因?
他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至少是导演眼中的真谛,理解,宽容,信任。
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通过时空扭曲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得到满意的结果。
最后想说一下,一部有自己思想在里面片子,比那些场面宏大,特效华丽却毫无内涵的电影好的多,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国产电影还很青涩,但六代导演中也有很多佳作,没必要看到国产片就喷,那是崇洋媚外,那时自负!
当初在电影院看到的海报,所以就拷来看看,没想到粤语的是高清音轨,原配的国语居然只是2.0的。
除了开头像是恐怖片,后面完全是在搞笑,打着爱情忠诚的旗号装神弄鬼。
建议有智商的尽早放弃观影打算。
不过这个张雨琦也蛮有趣,如果早期把握好可以和张柏芝有一拼,可惜现在只能靠绯闻博出位了。
纵观国内当代悬疑小说界,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最多的当然要算蔡骏了。
2010年8月,蔡骏最富盛名的长篇小说《荒村公寓》终于被搬上了大荧幕。
而在此之前,他也有多部作品被拍摄成影视剧:2004年,长篇小说《诅咒》改编成电视剧《魂断楼兰》;2007年,长篇小说《地狱的第19层》被改编成电影《第19层空间》,2008年,中篇小说《荒村》被改编成电影《荒村客栈》。
8月21日,我和蔡骏铁杆书迷张超兄一同过观看了《荒村公寓》。
在我的朋友当中,有两人堪称蔡骏的铁杆书迷,其一便是张超兄。
其二便是我的校友、小我一届的孙磊,他写的《人间》书评曾发表于《谜小说》2010年第1辑。
2007年蔡骏到长春签售时,我二人曾一同前往,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蔡骏的签售(详见华斯比手记第二弹),2008年,我们又一起观看了电影《第19层空间》。
话说这二人都是从蔡骏刚出道开始就一直关注其作品,相比之下,而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是从《天机》在《悬疑志》上连载才开始看蔡骏的小说的,可以说已经很晚了,早期作品也只看过《旋转门》而已(其实已经不算早了)。
所以,在看电影《荒村公寓》之前,我并未看过原著,想来应该不会受小说的影响而有先入为主的思想。
应该说,很多人看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都会不自觉地要拿电影和原著来比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取的。
把一部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拍成一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有时候电影根本无法再现小说的全貌,导演只能选取原著中一些经典的情节来拍,或者干脆把故事推到重来,按照自己心中的“原著”来拍摄,其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导演有自己的艺术构思,对原著也有自己的理解,观众和原作者无权干涉导演怎样来拍他的故事。
况且,作者将拍摄版权卖掉了,也就不应该在做过多干涉了,这就好比古时候地主把女儿嫁出去了,好处已经收了,至于女儿婚后生活幸福与否,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话说回来,相信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样是没看过原著而先去看的电影,并期望着看完这部电影以后能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去读原著。
其实这部分人应该是幸运的,他们带着一颗毫无偏见的心去欣赏一部“恐怖”电影,谁曾想,这并不是一部好的恐怖电影,甚至没有几个刺激的吓人镜头。
不过这不要紧,导演曾坦言要拍一个爱情故事,蔡骏也说他小说的本质就是爱情小说,如果光讲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倒也不错,但电影还是要和原著拉上关系的,毕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嘛,原著中的一些设定啊,谜团啊自然是要用到的,所以在一个时间并不算长的电影里即要讲一个爱情故事,又要照顾原著情节,结果给人的感觉有点夹生了,故事有些俗套,情节没有完全展开又导致一些谜团解释得也比较牵强。
所以,以一般的好电影的标准来评判它,也只能给一个中下的分数。
我觉得,作为一个没看过原著的人来看这部电影,我都觉得它很失败,更何况那些蔡骏的铁杆粉丝了,不大骂其“烂”还能骂什么呢?
只不过可怜那些想在看完电影之后打算看原著的人会望而却步了,不过估计也会有像我这样的,想要看看原著到底要比电影强多少倍吧?
说到这里,倒想谈一谈悬疑小说的影视改编问题。
其实在大陆由原创悬疑推理小说(包括公安刑侦题材)而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很少,很多都是直接创作电视剧本,拍摄成电视剧的。
这些剧集多数采用单元剧的形式,十多集一个故事,总长三四十集的样子,也有短一些的,一两集就一个案子,一共二三十集左右。
相比之下,日本的悬疑推理剧集则要短许多,一季十集左右,大多根据畅销小说改变。
由于两国拍摄剧集的理念和模式以及观众的观赏习惯也不同,所以无法负责,但依我看来,悬疑推理剧的影视改编还是有样本可供参考的,就是香港拍摄的一些电视剧,譬如经典的卫斯理系列。
卫斯理系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系列”小说,这个系列由多个相对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的故事组成,其实卫斯理的许多小说篇幅都不太长,有的也就比中篇稍长,短一点的故事拍个三四集的长度应该不是问题,七八个故事连在一起,三十集左右的篇幅也就出来了,出主人公外,系列中的其他人物都是可以反复出现的。
几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长篇,每个单元有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也可以有一个大悬念、大主题贯穿整篇。
反观大陆的原创悬疑,也有不少深入人心的系列作品。
那多的手记系列,周浩晖的罗飞系列,雷米的方木系列,上官午夜的古小烟系列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仿照香港拍卫斯理系列的方式来拍的,但关键是看你如何改编,这就需要一个高明的编剧了,例如,那多手记和卫斯理系列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不少故事发生在国外,怎样依照(或改变)故事情节巧妙地将这些场景转换到国内而显得不那么突兀确实很需要技巧了。
当然也可以在摄影棚里拍,动用电脑特技后期合成,但显然前者更加考验编剧的水平了。
如果观众非要看、导演也非要拍一个原汁原味的电视剧的话(导演可能是作者的书迷),那剧本的改动自然要小,尽量贴近原著,那么编剧就要熟悉原著,之前做好功课,可以和作者本人和一些资深的读者一起交流改编的意见等。
影视剧毕竟不是小说,完全和原著一样几乎不太可能,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改编后的影视剧,我们更想看贴近原著的作品,这是我们渴望把文字影像化的一种冲动,但即使和原著差距比较大也不应恶语相加,拍出来得比原作更胜一筹也说不定呢,《潜伏》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2010年9月8日
前几天和朋友聊电影,说很少看国产片,实在是质量不行;不过偶尔还是会看一部,用来调剂。
这不,偶尔一部来了,还是没法改变俺的想法。
大概看明白意思,说的是个书里的爱情故事,而生活中的他是个遭遇车祸、昏迷中的植物人。
女作者把自己对于他的想念,透过文字,通通写进了书里。
而书中的爱情故事,又是个悲剧的奇幻小说,用传说中的冤鬼所在之处,来考验爱情的真伪,结果中刀一串。
其实这个构思,还是有点意思的,冤魂自始至终没有露面过,片中也没有出来吓人的鬼影。
应该说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意义吧,再加上一些神秘的作物,像镜子啊、古井啊、蝙蝠啊啥的,笼罩出诡异的气氛。
俺的猜测是耳朵出血、并且产生臆想,和能发出超声波的蝙蝠有关,再加上片中那位朋友关于脑电波的解释,合起来的作用吧。
记忆中国产恐怖片,大多以心理上的惊吓为主,塑造妖艳的鬼影,MS不是咱的强项。
然后往往辅以一段历史渊源、或者爱情小段,利用各种效果,营造出那种惊吓的氛围。
基本上没有太大难度来耗费脑细胞,一般在结尾都会说出答案或者缘故,差不多就是这个模式了。
本片之所以觉得质量不高,缺少恐怖气氛是个原因,所谓胭脂这个传说中的冤魂,并没有在片中有更多的展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很完善,显得很破碎,也许这和剪辑有关系,总觉得全片看得不太流畅,像在赶进度。
说白了,要想在大陆上演完整的、导演真正想拍的恐怖片,是很困难的,审查制度足以毁掉一部好片,这也是咱的华语片看起来质量似乎总也不如外国片的原因之一吧。
这是在邪晓拌摆子,港点什么东西啊, 十到你脑壳
我不知道原著作者蔡骏是否好好审了剧本,将本来一部不错的悬疑小说改编成如此不知所云的电影。
不怎么样的演员在配上非常糟糕的剧情,绝配!
没惊悚,没感动,没爱情,没演技,再一次浪费了我对恐怖片的热爱,再一次告诫自己不要再看国产的所谓恐怖片。
另外,一部名为《荒村公寓》的电影,甚至连一个荒村大宅的整体镜头都没有,我觉得还不如叫《荒村枯井》来得直接。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片子有多么烂,那么请看;如果你想照着原著的想象去看,那么我奉劝,还是洗洗睡吧!
尽管大多数导演在拍片的时候,不是一开始就往烂了拍吧,不是自己找骂而拍的吧,怎奈,看完之后,我只想摔过去一个大大的酸梅!
开始,本人是抱着观看一部恐怖片的态度去观看这么一个东西。
开场,人不少,哦,那是错觉,只是影院比较小罢啦。
好吧,没关系的,爆米花至少还是原味的没有卖光。
那几个童鞋刚开口说出话的时候我就震惊了,作为一个没看过多少国产电影的土包子,我十分惊讶为什么他有字幕,而诸如玩具3什么的就没有,费解中。。。
(大家见笑了)废话不说了,总之当那位女童鞋说出“我看到胭脂了的时候”,我还真没把这个和恐怖片联系到一起,当我和其他同学用看精神病的眼光逼走小说家连同那位女同学时,女童鞋变身怪盗偷走任务物品。
(画外音:任务完成)他动作片的外衣就露了出来。
好的,接下来悬疑了,来到作者的家中(我的妈呀,这是家吗,七夜了)。
几抹红色刺激了我的神经,好的,还是能看的吗!
不知不觉我又说了几句废话,活像这部片子。
接下来它表现出了一些戏剧本色,“孙子孙子”叫着的两人让我不禁笑出了声。
很好,哈哈哈。
有时候多元化是不知不觉的,就像这个社会。
当那个“孙子”(我要尊重他,他叫孙子楚,因为他演过一部伟大的国产戏剧《疯狂的石头》)。
多元化下的结果是本片由加入了科幻元素,这个。。。。。
我只能说,孙子楚让这个元素成功烘托了本片的笑点。
好了,罗曼蒂克的东西总是在任何地方出现,一段穿越了千古爱情,两个在感情道路上手足无措的男女最终离散。
对于这种东西,我还能说什么呢,爱情总是不合时宜的出现,更不合时宜的是,杯具也伴随着出生了。
当男主角在井边断气时,我终于喘过了气——谢天谢地!
该结束的还是会结束的!
但那只是昙花一现。
OK,更让我喘不过气的出现了,哦不对,那叫吐血。
最后,女主角微笑着“穿越”,在新书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
好的,这叫什么?
整部影片已经多元化的没边了。。。。。。
事实正如十年前的韩寒同学所言,全能即是全不能。
更何况这么一部连男主角都很“郭敬明”的经典之作呢!!!
有点恐怖
有创意是好的,但是本质上不要变,观众看要能明了,这部片子能看懂的有几个?
我也只能大概了解,主要情节连接上少了点桥梁,东一枪西一炮的,借用“荒村客栈”的部分内容了!
这个电影到最后。。。。
T T
什么啊,毫无逻辑,张雨绮这演技与日俱烂了~
这货也算惊悚片?!
好奇怪的场景,张雨绮更奇怪,像是傻子似的
虽然大众审美很高调,可我审美很残疾,我觉得是个有味道的恐怖片~~
实在觉得好看,不知道为啥,还看哭了。- -|
时隔N年……又敢看恐怖片了~其实结尾挺感人的
没准是天津的原创
弱智,搞笑片
这不是恐怖片,中国没有恐怖片
咋说啊。。。
我现在一到夜里走在路上就想到胭脂....==!..挺喜欢小枝的.名字和个性.都喜欢~
还不错吧,只是别人介绍看的
张雨绮挺清新可人的一个小姑娘啊
山寨lost
M到此,睡觉。其实阿乐演技不差,为什么一定要接烂片呢?
太令人失望了。
《荒村》的另一个版本。爱情主题比较鲜明,珍惜现在的幸福才是莫大的幸福。
永远不要对大陆鬼片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