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准备结婚,结果男方父母突然说,男主上大学的费用是贷款,现在需要男主来还,(男主不知道自己上大学的学费是父母贷款的且现在还没有还完),本来男女主都准备一起存钱结婚买房了,女主的梦想也是存钱买房,于是两人分手。
一年后,男主发了一个群发短信通知所有人去看他的海报,女主看完那个海报居然恍然大悟,觉得自己之前很过分,让男主不坚持自己的梦想去承担那个债务是错的。
不是啊,你们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呀?
重点根本就不是什么坚持不坚持自己梦想的事情啊,重点是男方父母家这个鬼样子,你还敢结婚?
(男主父母没有存款,属于信用卡过日子的那一类,两个人都很自我,以后爆雷还得小孩买单)。
双方家长见面商量结婚的事情,男方家长一脸无所谓,把女方家长气得要死,结果最后居然被男方家长在男主刚出生时,觉得应该对小孩的负责任,于是两个人的工作都辞了的行为感觉到对方很有责任心????
女主还感谢他们把男主养成了很好的样子,what the ***?
女主本来可以自己一个人存钱买房,现在要两个人一起先去还男主的学费贷款,并且这笔费用还不小,男女主两个人要拼命工作12年才能还完。
然后才开始存钱买房的计划。
不仅去还了自己没必要还的钱,还自我包装成了这是对方努力爱自己的表现,编剧能不能把东亚女在编的再恋爱脑一点???
最后是,女主的爸爸把这笔钱还了,然后给他们说这是男女主向他们借的钱,以后每个月还款就只还本金,不要利息,这是要把女方从个人到家庭榨干啊?
真的服了,女方奶奶还自我包装成这是一家人的表现???
雷点太多,还有女主姐姐因为老公一直想要二胎,但是家庭收入太少,一直很愁,最后还是选择了生二胎,催生也不带这样的吧?
女主奶奶和年轻男人成为了朋友,年轻男人有女朋友还去和同事一夜情,被女朋友知道之后分手,结果女主奶奶居然劝年轻男人去追回女朋友,没事儿吧???
女主爸爸20多年不和家里人说话,不做家务,女主妈生病得了癌,让老公去医院照顾自己,老公都不去,最后决定自己提出离婚,结果因为老公说自己其实不善言辞,心里是很关心家里人,还一直存钱买了欧洲双人游的机票,女主妈就原谅他啦?
真的很假,而且一个人的变化能从每天不关心家里人,不做家务到送了机票之后开始做家务,做各种事情,对男人的描写太会美化了吧,现实可能吗?
结局就是大团圆,男女主在一起了,开始还钱之路,女主姐姐生了二胎怀孕了,年轻男人的女朋友回来了,what ***。
本来是一个教省钱的剧,结果里面的省钱技巧其实也没什么大用,尤其是里面的省钱导师,真的很像那种最后让学员去投资股票的传销人。
三千日元,按现在的汇率等于150元人民币左右。
看似很小,几乎微不足道,但是不同人对这钱的使用,决定了未来会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这好像就是如果你想种一棵树,最好的开始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对于姐姐,姐姐在结婚生孩子后没工作了,全家的收入都是丈夫的,3000日元是每个月收入额外的小花销,能给家人带来兴趣。
对于女主,3000日元是每天存100块钱,一个月存3000的总数。
梦想这未来能买一栋二手的独栋别墅,再养一只小狗。
对于出轨的废柴男,3000日元是给女朋友买螃蟹赔礼,挽回恋情的手段。
对于女主的男朋友,3000日元是和女主吃一餐饭。
更看重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
对于父亲,3000日元是每个月工资中存下的额外的钱,存了整整38年,最后和妻子共同养老的储蓄。
3000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用法,钱的本质是为了得到幸福。
剧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奶奶,奶奶像是见过了大量的市面,一直在一种超脱的角度看着其他所有的人,并及时给各个人成长的建议和提醒。
有了大量的人生阅历后,留下的都是对人生方方面面的看淡,以及精神层次的富足。
整个剧情发展缓慢,温馨,剧中人生道理、阅历一点点而来,给人极度温暖的感觉。
本来对于这个电视剧的期待比较大,想学一下储蓄节省转钱的方法,但最终还是一个家庭剧。
各种角色最终都走向婚姻,以及对于生孩子甚至生二胎的讨论,充满爱的期待,更加是为了现阶段的生育率做贡献,并且最终走向一个和谐美满的大结局,不免落入俗套,以及让人失望。
如果想学怎么转钱,没必要看这个剧,如果想看一个温情的家庭剧还是可以看一下的,另外中间有很多次我都觉得槽点满满。
女主自己想要去攒钱买房,为什么最终要变成和男主一起承担债务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觉得这个男的很心安,但是遇见他之前自己过得也可以呀,怎么遇见他之后好像就不能过得更好了吗?
女主父母决定为了小两口,自己先还钱,让他们把钱再还给自己,那他有没有考虑大女儿的感受,大女儿为了可以买房紧紧巴巴的过日子,而且这时候已经生了一个孩子,后来还怀了二胎不会觉得不公平吗?
可能人家家里感情好不会,但是总还是觉得为了给男主还债而设计的一个桥段,怎么大女儿就不值得吗?
直接把钱借给大女儿和小女儿让他们有钱去买自己的房子不好吗?
我不理解。
整部剧最喜欢的只有奶奶。
不仅头脑清醒待人接物有理有界限有规划,并且退休了,还愿意去打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给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这样的老人谁不希望家里也有呢?
而且男子的那个画到底有什么魔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女主觉得自己对不起觉着应该和他一起承担这个债务,这个不应该是男主自己去承担吗?
他们俩可以一起承担一个房子,去一起生活的房子……那个宣传攒钱的女老师感觉就像一个大忽悠,可能是日剧刻画人物比较夸张吧,总之他给人的观感特别像营销传销里的人。
男主的父母在给孩子贷款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可能还不起吗?
他们明知自己是随性的,就没有考虑到有一天这份责任要承担到孩子身上。
他们在一开始决定要去贷款的时候,要么是自己来承担这一笔贷款,要么是让孩子知道也许这一笔贷款以后也需要自己来还,但他们并没有告诉男主。
至于女主的家长,最后决定通过借款的方式来缓解两人的压力,这能理解为女主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支持女儿可以去和心爱的人组建家庭有幸福的生活,但是放到现实中,真的不免唏嘘,就像是为另一个家庭的烂摊子擦屁股一样,而且这一份借贷合同,被戏称比结婚还要紧张,其实也侧面证明了婚姻,不过是一场金钱的经营。
女主的母亲在考虑离婚时,也不免先从经济上做打算。
唉,婚姻真的是经营,是将金钱运算谋划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女主的姐姐,其实蛮能理解她的状态的,而且人对于花钱的态度,真的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那个讲课的女老师吐槽她好吝啬,其实这就是精打细算带来的影响,所谓财大气粗也是这个道理。
花钱抠搜和花钱大方,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不以偏概全,也不会代表一个人的人品)。
我一直想不明白,当钱和情感想纠缠时变得更加的复杂,所以钱到底是为了人的情感而服务,还是想要有情感就必须有钱?
其实,女主的父母要闹离婚,最终女主母亲妥协,也可以理解,但也为女主母亲感到一丝无奈,虽然女主的父亲可以在退休后进行弥补,但是女主的母亲忍受了这些年,回忆起来,不会伤心吗……但人总是要讲究性价比或者说一个比例,就像剧里那句笑总是比哭多,所以女主的妈妈可以原谅丈夫,当然剧里的父亲还不是那么离谱,他还知道从一开始攒钱为了妻子,为了退休后和妻子共度二人生活,现实中有几个男人能做到呢?
放到现实中有几个男人会在退休后真的做到去弥补妻子多年的隐形付出呢,这只是电视剧的美好幻想给大家画的大饼吧。
奶奶认识的男邻居,虽然没有着墨为什么一个名牌大学生沦落至此,但是,却能理解他的状态,这个人有点像我的事说来话长的男主的精神状态,但是另一部电视剧里的男主连门都不怎么出,这部剧的这个男生,好歹还没事儿去旅个游。
但是他对人生的逃避也迁移到了对待感情上。
他对于女朋友的逃避何尝不是不愿意面对对人生的规划?
以至于他放纵自己出轨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后来幡然醒悟,但这个在现实中也是很难发生的,更多的人是破罐子破摔。
破窗效应,不是这么白得的。
总的来说里面的人的各种状态很符合现实,但是剧情发展朝向好的方面,可能也是不想变得太丧让大家无力追剧吧,还有毕竟也要宣传一些温情,让大家有希望去面对惨淡的人生吧。
推荐1000部电影(短剧)的第4部:《3000日元的使用方法》(日)这是2023年的新剧。
一个月存30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就是150块钱,有人会说,一个月150块钱存的有什么意义呢?
美帆的奶奶说,要是一个月存8万日元可能会很难,但是一天存100日元就很容易做到。
算成人民币大概一天5块钱,是不是很简单。
理财是一种习惯,不要因为钱少就觉得没必要做,正是因为钱少才有必要慢慢积累,一夜暴富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财富都是积沙成塔的。
可以从钱少的时候开始,养成理财的习惯,等本金越来越多时,收益才会越来越大。
1⃣️女主美帆美帆是刚工作两年的小白领,她和很多女孩一样,过着精致的生活,从家里搬出来,租住在6000一个月的繁华地段,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所以基本是月光。
后来因为要好的同事突然生病,再加上她想领养小狗,需要自己买房,由此才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财务情况。
奶奶曾经让美帆每天存100日元,一个月可以存3000日元,3000日元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还要贵在坚持。
当美帆有了存钱理念时,不知不觉就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了。
美帆开始存钱,并且搬回家住,省了房租,每天上班自己带饭带咖啡省钱。
2⃣️女主的奶奶我想很多人已经被奶奶圈粉,奶奶身上真的可学习的太多了。
比如奶奶有坚持记帐的好习惯。
奶奶坚持理财,并且用利息买到了她一直想得到的东西—按摩椅。
奶奶那么大岁数,还想着去做兼职,一是有收入,二是即便年纪大了,也能体现自身价值。
太喜欢奶奶这个角色了。
一家人应该从奶奶身上学到很多,而且奶奶的穿着打扮也很时髦,即使她做了很多年的家庭主妇,但仍然是一个睿智又优雅的奶奶。
3⃣️女主的姐姐我也好喜欢这个姐姐啊!
姐姐结婚后,也成了全职太太,把家里打理的紧紧有条。
而且姐姐的理财方法也值得学习。
她每个月可以存6万日元,加上老公的奖金,一年可以存100万日元,剩余的钱可以买家电之类。
首先她在老公发薪这天取出4万5千日元,之后2万日元的伙食费全部换成崭新的千元钞票,将1个月的伙食费放入这5个信封,每个信封放4000日元,第五周剩余的会买调味料等。
为什么要换成崭新的钞票呢?
因为崭新的钞票放在皮夹里有时不太舍得用。
相对比的就是现在的手机支付,滴一下钱就付出去了,好像没有一丝舍不得。
姐姐有一个本子,写着存钱目标。
她的口头禅就是节约,虽然也为了钱苦恼过,但是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开心快乐的,自己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慢慢地向目标靠近,这种感觉一定很好。
还有女主的妈妈,女主的爸爸,女主后来的男友都有自己的攒钱和理财技巧。
这部剧看完就很想存钱,2023年超级正能量攒钱日剧,大爱!
2024大家一起攒钱存钱吧!
电影:《3000日元的使用方法》导演:村上牧人上映时间:2023年主演:葵若菜、中尾美枝
-over-
散了吧,你以为这部剧清新脱俗,是难得的能教你如何对抗消费主义、分享省钱理念和小妙招的剧?
不不不,这其实是部家长里短剧:1. 催婚催二胎:1⃣️无业•不负责任•出轨一夜情•卷毛男,剧情设置有一个相处好多年、倒贴求结婚的女友,为了结婚说出“我来养家,只想和你在一起生个孩子”,简直卑微到尘土了。
然而卷毛男依然不为所动,冷战并迅速一夜情。
女主一家人还助攻出轨男追回前女友。
2⃣️大姐本打算在女儿大了之后就重回职场,但为了丈夫和家庭生二胎,要有个“幸福的四人家庭”,“攒钱就是为了家人”。
2. 让你忍耐婚姻里的不满:前几集女主父亲可不单单是沉默寡言和内向,就是冷血自私,妻子癌症一个人住院手术,出院后还让她立马干家务,拿袋大米都不知道要搬到厨房。
这和内向有关系吗?
就是冷血罢了。
结果后期全家人助攻他洗白,让母亲不要离婚,借口就是“我只是不善于表达”,完全侮辱了内向者,我们只是内向不是冷血好吗??!!
因此导致父亲形象割裂,前后完全是两个人,编剧和导演的功力捉急。
3. 女主省钱是最终竟然是为了家庭和未来老公牺牲,这理念甚至还不如消费主义鼓吹的“独立女性要有花钱自由”。
并且女主月薪25万日元,未来老公20万日元。
你本来以为这剧是第三重境界,“看山依然是山”,却没想到人家只是在第一层“只能看出是山”。
本质上就是劝你别做“败家女人”的剧,至于家么,肯定是结婚(倒贴也要结婚)生子组成的新家庭,而不是原生家庭呢,这也和第一条的催婚催育相对应了。
4. 一个小细节,女主去上课的那个省钱老师,在第7集对女主和未来老公的婚姻评价道:“你们头几年过不上宽裕的生活呢,但是有爱会让过程缩短不少呢。
人为了爱也可以拼命存钱。
”嗯…总结,此剧就是用时髦概念包装了一坨裹脚布。
小冒坚持原创的851篇 一起做搞钱加油,攒钱快乐吧。
文末也有推荐其他攒钱剧,省钱剧的推荐基于种种主观心态转变和客观扎心现实,我和周围的小伙伴,都立下2023flag:好好攒钱。
赚钱不易,其实攒钱也很不容易。
仔细回顾,我们也不是时刻花钱大手大脚,大部分都算是合情合理,改善生活品质的消费。
在自己偏爱的事物和喜好上,花的相对多,但收获的满足感也不少。
消费,也是我们获取动力的一部分呀。
就和最近打开的攒钱正能量短小日剧《三千日元的使用方式》的女主人公一样。
在没有开始刻意储蓄的时候,她过得就是普通女孩的精致生活。
比如买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让自己心情愉悦,而且基本都是比较长久的喜欢,每次看到,或者使用,都会带来快乐和满足,并不是头脑一热的消费主义裹挟,也肯定存在实用性。
但她确实存不下钱——本质原因,还是赚的太少了,除去刚需,和这些提升仪式感的消费后,所剩无几。
提高收入,这么沉重的话题,容易让人陷入emo;所以日剧也是聊聊,需要认真打工养活自己的普通人,抵御住各种冲击,如何机智地开始储蓄计划,让生活尽量不因为消费降级而变得苦逼,让整体的自己越来越好。
方法虽然很基础,但其实攒钱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关键是决心,行动力和持久性。
PS: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曾经是银座手帕销售冠军,收入不菲但后来嫁做人妇打理家庭的奶奶,和她逛市场遇到的忘年交,40岁的无业中年这一对的故事。
快80的奶奶始终有一颗不甘于躺平的心,很想再去职场努力一次,希望收获来自事业的肯定和成就感,希望还是一个有用能干的人,所以还要鼓起勇气去工作。
专职生活,兼职打零工的躺平中年,则相反,降低物欲,保持自由自在,简单轻松的生活方式,穷FIRE成功的人,又戳中不愿上班的我的心。
别说我也提前进入养生中年和生活型老年人的烟火日常,做做家务,逛逛市场,很解压放松。
目前播出的3集里,还是有些实用的方法。
01 从不起眼的金额开始培养习惯女主一开始的攒钱计划,不过是将成本转嫁给了爸妈,也就是“啃老”。
回家吃住,就可以省下不算少的房租和外卖费用。
虽然省下的钱不少,但其实实质性的改变很少。
现在想来,我和女主一样的年纪,也是如此。
刚工作能省下的不算多的钱,也是因为吃住靠妈妈。
题目“三千日元”源自女主奶奶,给攒钱之路入门迷茫的女主的建议。
坚持雷打不动,每天存100日元(约人民币5-6元),一个月就有3000日元的结余。
一次性花掉这笔钱可能毫无感觉,但是积攒的过程需要30天的努力,这之后,花钱就会思量一番,很多人也是自己赚钱后,就能改掉大手大脚的毛病。
存钱的金额因人而异,最关键是好习惯的培养和坚持。
同样的原理,还有升级版,更有意思的365天存钱法,每天在1-365抽签一个数字,当天存入相应的金额,一年将会有66795元巨款!
2022的我只是固定储蓄一定比例的收入(居家憋屈的时候,还经常激情消费)。
2023的我打算尝试尽可能用利息收入去覆盖日常生活消费,也就是没有刚需大支出,就不花工资,看看我能做到几个月。
02 记账走起:要戒掉消费主义,而不是消费精打细算不是一毛不拔的苦行僧生活,那样的话,生活太没有乐趣了,人一旦变成无情的赚钱攒钱AI,就更加会觉得被压榨的苦逼生活永无止境。
要警惕消费主义,这句口号喊了很多年。
其实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消费主义陷阱。
比如之前经济一片繁荣中,传达的是精致生活,奢华享受,超前消费,做什么选择题,all in;各种研究“消费主义”的纪录片很多也很全面。
现在呢,截然相反,各种下沉市场的超低价格,总是能塑造出一种“买了不心疼,浪费不可惜”的氛围,不自觉积少成多,总额惊人,很不环保的不必要浪费不说,还未必收获到贵价商品的体验感。
以上两种,大部分人已经不再轻易入坑,被裹挟,都会很警惕。
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虽然性价比很高,经久耐用,适合自己又很喜欢满足,但它确实不属于必要消费,没有不影响生活,拥有的锦上添花,更多来自心理的满足。
其实这才是大多数人攒钱路上最大的消费主义陷阱——必要和非必要的界定,可买可不买的取舍。
看到女主妈妈从一开始坚持不逛大妈们扎堆的市场小店(大概就是没有档次没有品牌),到后来“真香”,突然get物美价廉买个不停。
我隔着屏幕也能感同身受,我买大多数日用品都是这个心态——比如多的数不过来的羊绒针织,真丝单品,书籍,免税店的护肤品。
那种实实在在的物有所值,薅羊毛的快乐,太容易让人忘乎所以,买的没有边际。
老一辈人比我们能攒钱,在收入不高的年代,不仅保证一家老小的温饱,还能结余出钱,继续爱的供养下一代,应对物价飞涨后下一代,甚至下两代的各项支出。
谁不会花钱?
不过是更加明白,手有余钱的底气。
奶奶推荐的记账真的有用。
不用在乎记账的方式方法,是否留作纪念,全随个人习惯就好。
关键是,需要一种方式,能让自己一目了然的进行复盘,主要是用于反思和后悔,哈哈哈。
记账也有助于分类控制消费额度,以及攒钱的进度。
现在的app很强大。
03 一定程度的断舍离,极简主义,有益身心经历过魔幻三年后,囤积习惯和极简主义之间都不必刻意取舍,对普通人来说,只是需要一个平衡。
我自己需要断舍离的标准,是那些不必要的物欲,不必要的占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就像女主差点就要为了自己的3000日元攒钱计划买个好看的储蓄罐,为了省钱带便当结果买了个贵价饭盒。
为了收纳整理,又得买一堆收纳用品。
我的经验,总结下来,关键就是,能不买就不买。
对于我这种物件超多的人,整理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工作量,不会再为了节省而特意新增支出。
我如果有任何新的需求,首先考虑的是:不买东西,可不可以达到目标?
现有的物品和条件如何可以实现?
能不能找到替代,免费或平价都可以?
能不能自己改造,废物利用?
断舍离之后,这个东西可不可以有新主人?
有更好的去处?
比如,我会收集快递盒子和防碰撞的包装物,定期送给熟悉的快递师傅,比当作废品回收更有用处,他也会给我寄件优惠。
最关键的是,缓解了我的环保焦虑——那些过度的包装,过塑的浪费。
培养每天断舍离的好习惯,下次双11告别熬夜疯狂购物后悔囤积退货
04 推荐其他能让人快乐打工,理性消费的剧日剧《钱断情始》三浦春马最后的一部作品,提前完结,物质条件是基础,但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丰富。
都说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是边际效益递减的。
所以相应地,当财富进入到无法提升的阶段时,我们其实也可以转变思路让自己快乐。
攒钱买房上车剧:日剧《公主小屋》 韩剧《月刊家》亚洲人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买房上车的需求。
未必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就是能塑造一种,努努力咱就能上车的氛围感,正能量十足。
自带便当省钱法:《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昨日的美食》《独酌的流派》 美食剧推荐日剧篇都写过9部日系美食治愈番:开工快乐,让心绪慢下来最近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今晚是寿喜烧哦》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看到剧中妈妈生病,一个激灵想起我保险要到期了。
看到送买菜车那里想到我妈也是不愿意用买菜车,直到我买了个很好看的才接受。
编剧真是很细腻了。
还有,因为经过泡沫经济,所以不去紫屋是怎么回事。
紫屋不是表示廉价吗,那经过泡沫经济,应该会愿意买廉价品才对阿。
剧中家庭全员浓眉大眼,看起来很舒适。
尤其姐姐,很耐看,也很贴心。
就是看到奶奶的忘年交那里,感觉妈妈给人家赶走有点尴尬。
虽然这里的男角色表面都有各种洗白的理由 但人性都是互通的女主父亲多年如一日的无视妻子 “即使我啥都不干 你不是还得把我们爷仨伺候的整整齐齐”419邻居“即使我一事无成还出轨 但我道歉后依然是值得被爱的小男孩”女主背着20万贷款的未婚夫“虽然我有债工资还没你高 但女人都是要回家的 没了我你损失大了”还有换工作来挽留女主 更不是为了爱 这样他以后做着不喜欢的工作 挣钱多的同时还可以抱怨“要不是为了你,我现在已经……”剧里把男的工作一辈子渲染的多伟大 怎么 他们不结婚的话就只工作半辈子 然后靠吃空气过剩下的半辈子吗?
大女儿为了守护幸福的家庭
二女儿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
母亲 人到中年打算离婚
外婆 为了找到生存的意义!
1.如果你有三千日元会用在什么地方? 是买书或小东西,还是豁出去享受一顿午餐套餐,抑或是把钱存起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如何看待和使用3000日元这个金额,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并且,“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这样的小选择的后续,可能决定人生走向…2.在这部电视剧中,御厨家三代女性,姐妹、母亲、祖母直面各自面临的人生烦恼,孜孜不倦地节约存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对只想快乐地活在当下的二女儿,对忙于结婚和育儿的大女儿,对因更年期而面临黄昏离婚危机的母亲,对失去生活意义,每天过着无聊生活,对未来充满不安的祖母……御厨家的女性们所拥有的烦恼,是世间女性的共通之处。
通过“节约”,对各自“想过怎样的人生”进行认真的思考,描绘其烦恼的模样。
3.原作是“读了就能存钱!”成为话题,去年开始发售以后在各处引起话题突破81万3000部的原田飞香的人气小说。
不仅是关于节约和储蓄的小故事,还真实地描写了三代女性的烦恼,“很有共鸣!”得到了很多女性的支持。
即使是家人之间,聊起关于钱的话题也会有所顾忌。
但是,我想稍微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存钱的,有多少存款,这也是我的心里话。
御厨家每天都在若无其事的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令人产生共鸣的事情!以“金钱·节约”为主题,截取了世代相传的家庭剧世界观,是一部有点不可思议的家庭“金钱”电视剧。
一边拼命存钱一边度过人生的女性们,一定会让人想要支持的! 为了克服人生的转折点和危机,御厨家的女人们是如何存钱的?如何使用?通过节约“让人幸福的存钱方法&使用方法”!
饰演这个家族的二女儿·御厨美帆的是…葵若菜【角色】御厨美帆(24) 御厨家的次女。
东京的平民区出身,以就职为契机离开了老家,在憧憬已久的时尚区域的公寓里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在IT相关公司工作,工资还算可观,但不注重节约,几乎没有存款。
“现在不快乐就没有意义!”,过着自己所憧憬的社会人生活,不过,以某件事为契机,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葵若菜comment}} 读到原作的时候,觉得这是一部既不同于恋爱剧也不同于讲述人性的作品,是自己不太了解的题材,故事很有趣,所以非常期待能参与其中。
我饰演的御厨美帆是24岁的现代女孩。
一个人生活,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但对金钱和未来毫不在意。
对结婚和老年生活不感兴趣的地方也描写得非常真实,“我确实也是这样去贴近人物的”,会有共鸣。
这次的电视剧不仅是我,三代女性在各自的人生阶段都有关于金钱和人生的烦恼,我想不管是哪一世代的人都会有共鸣。
另外,书中也有很多关于金钱的使用方法和储蓄方法的参考部分,可以当作理财的教科书来阅读。
Q.葵若菜“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是…? 我突然想到去超市买食材。
虽然经常在自己家里做饭,但外出购物时还是会买足几天的分量。
大概三千日元左右。
但这样既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也能享受烹饪本身。
关于金钱,我也觉得应该像美帆一样好好考虑,花钱也很重要。
记得父母曾对我说过,想要提升运势,光存钱是不够的,所以即使买了一件稍微贵一点的衣服,穿上之后也会变得有精神,还能继续努力下去。
我希望大家不要害怕“花钱”,要去挑战各种各样的事情。
story 美帆还是初中生,祖母琴子这样对她说。
“3000日元的使用方式决定了人的一生。
”“……决定一生是什么意思?”“用3000元左右的钱买的东西、选的东西,用3000元做的事情,最终塑造了完整的人生。
”长大后的美帆将祖母那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话铭记于心……应该是这样的!就职1年了。
御厨美帆(24)离开东京·下町的老家,在憧憬的东京都内的时尚区域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房租是9万8000日元。
和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交往的帅哥男朋友过着恩爱的生活,虽然干的多是杂活,但工作也很顺利,根本没考虑过为了将来而储蓄,每天都被喜欢的东西,喜欢的美食,喜欢的时尚所包围…完全忘记了祖母的话,“现在不快乐,就没有意义!”就这样享受着社会人的生活。
但有时心情也会变得乌云密布。
在美帆工作的公司里,最值得信赖、最令人憧憬的前辈街绘病倒了,就这样辞去了工作。
胸口突然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的美帆,男朋友温柔地安慰着她…她每天都带着郁闷的心情度过。
“我可以这样下去真的可以吗?” 一个偶然的邂逅,让烦恼的美帆恍然大悟。
然后美帆的人生开始一点点改变…。
另一方面,御厨家……虽然外婆孜孜不倦地实现了丈夫1000万日元遗产的增值目标,但反而觉得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家里的女性们迎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们为什么赚钱,为什么储蓄?”御厨家的女性们要如何面对并克服眼前的问题呢?她们即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
第一集剧照:
第二集剧照:
第三集剧照:
第四集剧照:
第五集剧照:
第六集剧照:
人物相关图
之前看了很多推荐,说看完之后会对金钱观产生改变。
于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看了这部电视剧,确实,看了第四集以后我就对我的前四个月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复盘。
因为知道自己前面每个月都有定期存钱,而且最近出闲置状况也还算不错,理财也都有收益,所以我很自信的认为相较于上一次盘点,我的小钱钱肯定会有一定的增长。
但是当我复盘以后发现,虽然努力存了1.3w,但是我的总资产才增加了5k,所以,我的小钱钱都去哪里了呢?
通过查看记账app,我发现自己虽然存钱了,但是花的钱也真是不少。
像大额资金使用就是,给父母、亲戚发红包、还有就是人情往来随礼、给家里换空调,看完大头的消费我觉得也还好,然后其他花的最多的就是吃。
因为放开,和朋友见面次数增多,吃了几顿人均超过200+的自助,还有去看livehouse。
所以我想了一下,感觉剧里面说的蛮好的,除了要存钱,也要对支出有规划,要把一个月划分出来四个周,然后详细到为每周做计划。
当然,我个人的理念是:既要认真存钱也要好好享受生活。
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不能为了存钱苦哈哈的馒头咸菜(仅代表个人观点,我当然也很佩服为了存钱这么努力的人们),当然也不能为了享受当下而大手大脚甚至超前消费。
任何都不要极端,要找到平衡。
回想起来,我当初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存钱,一开始的目的是能像朋友一样买一个LV,可是随着钱慢慢地存够了以后,我发现,因为我存的比较辛苦,我觉得买个包也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而且我一直都是骑自行车上班,那我买了肯定舍不得放车筐里面,那我买来不舍用供着吗?
所以还不如就用便宜的包包。
后来,我就把存钱当成了一种乐趣,看到余额增加的感觉真的太快乐了。
但是,随着存款的增多,我的花钱好像也在变多,我在想着自己也有存款,吃一顿好的没关系,发红包大额一点没关系。
因为每年都能比上一年存的多一些,所以我还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能存钱的人。
但是,通过这一次的复盘我有被震撼到,奥,如果认真规划支出的话,没准我能存下更多的钱呢。
我觉得不仅存钱要认真,要计划,花钱确实也应该规划,尽量少花额外的钱,每个月聚会、看livehouse都控制量。
下一步我会好好对我的支出进行计划。
剧里面的奶奶总是在输出一些很好的观点,看完我更羡慕了,我真的也好希望能在长大后经常和姥姥奶奶聊聊天,可惜,她们都离开的太早了。
姐姐和丈夫两个人真的很好,姐姐在认真的规划着家里的钱财,丈夫认真工作,而且,丈夫也能体会到妻子的辛苦,喜欢和孩子玩,帮岳父制造惊喜。
+++++++++++++++++++++++++++++++++++++++++++++++++++++++++++++++++++++++++以上是喜欢的部分,下面要进行吐槽。
我不太能接受最后女朋友回来和安生复合,出轨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和很多次,因为烦躁就逃避,因为逃避就和主动示好的女生睡觉,因为女生怀孕就结婚和多年的女友分开,又因为没怀孕那个女生走了所以才去追回女朋友。
就因为女朋友想结婚生孩子所以就这么苦恼,那以后会经历很多不同的困难吧,这样的男人根本靠不住啊,我觉得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即使现在有人推着让他清醒,可是绝不会变。
电视里呈现的都是美好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赶快跑吧还有电视剧里面的爸爸,妈妈能和他过这么久真的是太可怕了。
每天没有回应,说话也不搭理,家务、做饭通通不管真的太可怕了,甚至生病的时候也没有关心。
但是,竟然在妻子说离婚的时候突然爆发了,可以说那么多话了,早干什么去了?
妻子就想起了过去的美好?
然后去了一趟夏威夷回来就好了??????
完全不可能的吧,如果有这个觉悟绝不会到现在这样。
最最最不能接受的是结局,美帆和翔平两个人确实不错,但结婚确实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有那样的公婆也太可怕了吧。
有今日没明日的生活,生活理念就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一起生活呢,我理解不了这个结局。
还有,存钱还要会投资,投资在最后才被想到吗?
只是说了需要投资,但是却没讲怎么投,好吧,也许还有一部其他的日剧专门讲投资吧,这部只是教我们存钱的。
很多观点还是挺好的,至少看了有一些收获吧,但是,剧情,真的别太细想,槽点太多了。
日本,果然结婚很辛苦呢,女性太卑微了,还有职场pua,真的都好可怕。
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一出烂戏。以为能看到消费降级返璞归真的生活方法,没想到居然是强行合家欢的剧本。里面的男人全都一言难尽:不顾家不体贴的父亲、出轨浪荡的无业男邻居、职场霸凌不自知的男课长、身负债务的男朋友,只有姐夫积极乐观是唯一正常男。但是剧里的各位对上述人士都非常体谅呢,也不知原因何在。主线感情也莫名其妙,以至于女主回闪时幸福片段只能剪出10秒,也不知道怎么就爱得深沉了。节约课老师的课程毫无新意,只有口号没有理论,节俭人士会花钱上这种水课?主旨、感情、职场、家庭的剧情皆是蜻蜓点水,没有情绪转变,没有内涵,真是一出狗听了都摇头的剧啊!
Ep01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劝人省钱剧,目的性明显但故事性弱了点。
这结局……
激发省钱欲望!头两集好看,后面的可以不看。
不理解一个不缺钱77岁老人非要工作,要是累病了不是得不偿失吗
只有第一集点题,后面一路跑偏
以为是讲钱,结果就开始说了几句。
女主爸爸对女儿女婿的态度简直跟我爸一模一样啊,男方的父母只负责享受人生,女方的父母要对小家负责,这种结构在我身边看到了太多太多,再看到有人吃这种亏我有点气啊!好在我以后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男方家长
最后看下来都没省钱。还有给男人花钱,倒霉一辈子。
这个好看诶,就像说一百块应该怎么花,有省钱小妙招就更好了!前两集就学到了减少固定开支,避免不必要花费,勤记账,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存钱从每一个小目标开始,还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写到这里就发现已经告诉我们的很多了,要努力啊!
经济一下滑,教我们节约用钱的电视剧就来了。作为一个经历过“大手大脚,毫无节约观念-疯狂节约上瘾,完全不想花钱”的攒组人员,这部剧确实稍微治愈了我的节约上瘾症。还是希望能够存钱,但同时也希望能够不负时光
3.5 金钱主题下金钱存在感并没有那么显眼的温馨生活剧 葵若菜很可爱的 整体制作和冬季档高匹配 非常精准抓住了时下话题 每个人都在谈钱 经济形势不断下滑(就主题曲 想说电视台认真的?还是给点好处就让tie😅)
挺好看的,一家人一集聚焦一个成员的故事,日剧编剧好喜欢这种叙事方法
总之看完觉得年轻人越来越惨,苦中作乐吧属于是。
最离谱的是奶奶这么大智慧的人居然有这么离谱的儿子,后面出现的男性角色都太讨厌了,又爹又蝻
催婚催育诈骗片!
女生的价值观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后面出现的男主和他家里人好像一个个都有什么大病,而且最后靠孕吐这个点全部共情是认真的吗?
最后有点迷,强行快乐大结局
役に立つよ、これは
一点有用的省钱方法都没有,都是尴尬的煽情,煽我这一脸,最可气的是变着法的劝女人原谅男人,什么烂剧情,熬夜看完真是后悔啊,牺牲睡眠和时间,亏了。